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

日期: 2010-1-11 10:18:25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作者: 佚名

资本是一个企业产生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现实中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市场价值,其合理与否会影响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与企业资本结构、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条件下,筹资方式的合理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股票市场快速发展并迅速扩张,企业筹资表现出明显的股权筹资偏好趋势,相对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却严重滞后。这种筹资方式的单一选择和筹资结构的不合理最终给企业的治理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企业可以将发展债券筹资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

一、我国企业的股权筹资偏好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依赖于财政拨款和银行的指令性、政策性贷款,筹资成本很低甚至是负利率,形成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比较单一的筹资结构。而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考察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筹资结构时,我们却发现:一方面上市公司大多保持了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筹资偏好仍然是股权筹资,甚至有的公司资产负债率接近于零,却仍渴望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已上市的公司会放弃利用股权再筹资的机会,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上市公司的股权筹资偏好。

(一)我国企业股权筹资偏好的表现

我国企业存在的股权筹资偏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地对上市资格即初次发行资格的获取,甚至有的发行人造假骗取发行资格。二是对再发行股票的过度使用,致使欲实施增发股票的价格大幅下跌,甚至与“股”沾边的筹资方式企业都表现出极大的偏好,如债转股等。三是对再发行股票权利行使与否的随意性,在发行股票条件宽松时,上市公司纷纷配股、增发,条件严格时,许多公布配股、增发的公司又弃配、弃增,本来可以使用债务筹资而不去使用。四是不少海外上市的公司纷纷向国内证券市场进行股票再筹资。

显然上市公司的股权筹资偏好行为必然会造成不合理的筹资结构,这不仅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筹资理论和实践相悖,更重要的是它给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二)股权筹资偏好的消极影响

1.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股权筹资的实际成本是很低的,从而导致了其随意滥用募股资金,随意改变募股资金投向,使得募股资金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造成股权资金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同时也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2.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我们知道,对于利用配股和增发等股权筹资方式进行进一步筹资,规范化的筹资一般都会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因为增资扩

股后,如果公司的盈利水平跟不上股本扩张的速度,其股票每股盈利相应会被稀释,造成企业市场价值下降,股东利益受损。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筹资偏好,只要具备资格不管有无可行性项目都要进行增资扩股,这样就导致了低效率的资金使用,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增长幅度远远小于资金总额的增长幅度,进而导致代表公司经营业绩的经济指标持续下滑。

3.不利于资金资源的配置。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强烈的股权筹资偏好对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十分不利。首先,如何使有限的资本提供给那些最需求资本、同时又有投资回报作为保障的企业,是优化股市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而我国上市公司蓄意圈钱后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使得证券市场的优化资金资源配置的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其次,资产负债率低是我国上市公司过分依赖直接筹资的表现,这样将危害间接筹资的生存空间。因为上市公司是我国优秀企业的代表,其资金融通势必对我国金融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上市公司过分倚重直接筹资将使我国银行业陷入信贷业务逐年萎缩,盈利能力逐年下降的尴尬局面,从而威胁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筹资将导致证券市场资金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三)我国企业偏好股权筹资的原因

既然股权筹资偏好有着如此大的消极影响,为何我国的上市公司还如此偏好股权筹资呢?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1.股权筹资的成本偏低。从原理上讲股权筹资成本是应该大于债券筹资成本的,股权筹资不需还本且分红视公司盈利而定,风险较大,因此股票投资者的收益要求大于债券投资者的收益要求。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的特殊情况,市盈率高及上市公司很少向股东分红,使得我国的股权筹资成本低于债权筹资成本,因此从成本上考虑,首选股权筹资。

2.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扭曲。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出现了“上市公司经营者控制投资者”这一奇特的格局。这一格局反映了公司控制机制的错位和治理机制的扭曲,主要表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缺位和经营者控制权的越位。在这样扭曲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可以不分红或少分红,可以多配股或多增发,可以与国有大股东合谋,可以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可以把通过筹资得来的钱最大限度的转化为自身的控制权收益。这样筹资成本就更低了,甚至不用考虑筹资成本,“圈来的钱”可以最大限度的为经营者自身利益服务,这与还本付息的债券筹资硬约束相比,自然对经营者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这样,上市公司的股权筹资偏好就在情理之中了。

3.资本市场的不完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的现象,在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和急速膨胀的同时,我国债券发行和流通市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债券筹资额远不及股票筹资额、企业债券发行品种单一、市场流动性不强,导致企业债券筹资方式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能选择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股权筹资,从而影响其筹资能力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此外资本市场不完善导致市场信息不能反映企业真正价值,也误导了投资者的行为。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负债筹资向投资者传递的是积极信号,从而使企业市场形象和市场价值提高;股权筹资则相反。然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信息失真进而导致信号失灵,投资者常常做出相反判断,对负债筹资企业失去信心,对股权筹资企业产生偏好,更强化了上市公司对股权筹资的偏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