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3)意思-全诗赏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词赏析
【导语】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凡的成就,就⼀种⽂体⾃⾝的发展⽽⾔,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了全⾯的改⾰,提⾼了词的⽂学地位,使词从⾳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种独⽴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向。
苏轼对词的变⾰,基于他诗词⼀体的词学观念和“⾃成⼀家”的创作主张。
下⾯是为⼤家带来的苏轼《江城⼦·⼄卯正⽉⼆⼗⽇夜记梦》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江城⼦·⼄卯正⽉⼆⼗⽇夜记梦 宋代:苏轼 ⼗年⽣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
千⾥孤坟,⽆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轩窗,正梳妆。
相顾⽆⾔,惟有泪千⾏。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夜,短松冈。
(肠断⼀作:断肠) 译⽂ 两⼈⼀⽣⼀死,隔绝⼗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法相见。
不想让⾃⼰去思念,⾃⼰却难以忘怀。
妻⼦的孤坟远在千⾥,没有地⽅跟她诉说⼼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正在⼩窗前对镜梳妆。
两⼈互相望着,千⾔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泪落千⾏。
料想那明⽉照耀着、长着⼩松树的坟⼭,就是与妻⼦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
注释 ⼄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年。
⼗年:指结发妻⼦王弗去世已⼗年。
思量:想念。
千⾥:王弗葬地四川眉⼭与苏轼任所⼭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
孤坟:其妻王⽒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轩窗:指⼩室的窗前,轩:门窗 顾:看。
明⽉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 苏东坡⼗九岁时,与年⽅⼗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常,王弗⼆⼗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的打击,其⼼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墓志铭》⾥说:“治平⼆年(1065)五⽉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名弗),卒于京师。
六⽉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意思-赏析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意思|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作者:佚名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抒情诗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全诗赏析
【抒情诗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全诗赏析出自宋代诗人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归田,小轩窗,正梳妆。
泯无言,惟有泪千行。
可望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长松冈。
赏析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此时人四十岁,标题上“乙卯”,所指的就是这一年。
题“记梦”,就是梦后记事,内容就是“梦亡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词一开始即点出夫妻死别的时间--十年。
苏轼的妻子王弗死于治平二年,距诗人写此词时正好十年。
十年时间,不管长短,都是有限的,但只就它横亘在生与死之间这一点说,就是永无休止的了。
谁都明确,生者与死者是永远不能会见的。
这里“生死”两字,道出两个世界,用得非常沉痛。
使其后的“两茫茫”不仅有了“全无所知”之感,而且有了“永无所知”之感。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圆其说,细心懂得,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
说不思量,等于思量。
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止的无意识的思念,堪称“此情无计可打消”(《一剪梅》)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故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
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眉睫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
这该如许孤寂清冷!至此,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抒发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诗人的一个设想。
“相逢”,死者仍然故我,而生者呢?这十年,正是缭绕变法,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奋斗愈演愈烈的时候。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禁己,宦海沉浮,一直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苦,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此时此刻,生者与死者若能相逢,也确定是“不识”了。
宋词译文及赏析-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
可终究难以忘怀。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
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又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
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
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赏析范文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赏析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赏析范文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东坡正在密州任知州,时年四十。
距其妻王弗逝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开封到现今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
从词前小序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首“记梦”词,全词本身就罩有一种虚无缥缈之感。
王弗十九岁时与东坡结为连理,夫妻二人琴瑟和弦,感情甚笃,堪比北宋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王弗本人也颇有“擅朋友擅知己擅妻子”之风。
王氏逝去十年时间里,东坡结合自己十年来的官海沉浮以及人世沧桑,写出了这首感情挚深的悼亡词,一为悼亡亡妻,二为悼亡自身在凡尘俗世中摸爬滚打的十年沧桑岁月,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往事不堪言的无奈与沉痛。
全词感情真挚、凡中见情。
上阕写实。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对亡妻的思念,对现世的失望,“十年”一词,是时间之久远,点出作者身受种种磨难历来已长,身体与心理都无比疲惫。
“生死”一词,则更加写出作者的无奈与悲痛。
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
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另一人却早已长眠于黄泉。
是比凌迟更甚的折磨,况且词人还经受这种天人永隔的苦难整整十年。
“两茫茫”,“两”字写出这种折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词人相信长眠于黄泉的妻子也定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
“茫茫”一词,则写出了这种思念有形却无从寻起的深深的无奈之感。
“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读到此处,我们可能会讶异作者为何如此讲,难道是因为这种无处可寻的思念已经完全磨灭了作者的心智了吗?往后读去,“自难忘”一词,则点出了作者的心情。
不用去故意想起便已然忘却不了。
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难忘是早已深深地根植于内心中,抹不去,淡不了,却是历经时间的洗礼后,愈加光彩鲜艳,这该是多深的执念啊!从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不思量”,其实是以退为进。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作鉴赏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虽然不是经常悬念,但也时刻未曾忘却!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
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说沉痛。
其实即便坟墓近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格外感人。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苏轼《江城子》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一)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
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
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
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上。
(二)十年漫漫生死隔两茫茫。
不用去细思量,你的形影我难忘。
千里遥远的孤坟,竟无处向你诉满腹凄凉。
纵然是夫妻再相逢你也许认不出我,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夜里做了个渺茫的梦忽然返回故乡。
在那小门窗,她正在梳妆。
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淳热泪千行。
料想得到,她为惦念我年年痛断柔肠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注释】① 十年:苏轼妻王氏去世十年。
② 千里孤坟:王氏去逝后葬在四川。
【赏析】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抒情诗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全诗赏析
【抒情诗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全诗赏析出自宋代诗人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昼夜记梦》十年的生死无穷无尽。
如果你不去想它,你永远不会忘记它。
数千英里的孤坟,无处可谈的荒凉。
即使你们彼此不认识,你们的脸上也沾满了灰尘,你们的太阳穴也像霜一样。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欣赏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此时人四十岁,标题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题“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妻”。
“十年生死无涯”,在这个词的开头,它指出了夫妻死亡和离别的时间——十年。
苏轼的妻子王馥于治平二年去世,正好是诗人写下这个词的十年后。
十年,无论长短,都是有限的,但只要它在生与死之间,它就是无限的。
每个人都知道生者和死者永远不会相遇。
这里的“生与死”这个词告诉我们两个世界,这是非常痛苦的。
因此,后来的“两无边”不仅有“一无所知”的感觉,而且还有“永远不知道”的感觉。
“别想它,你永远不会忘记它”,它描述了生者对死者的想法。
乍一看,“不”是自圆其说的,也是经过仔细理解的,但这是诗人更深层次的感受。
说不思考就是思考。
因为这种渴望不仅是一种有意识的渴望,而且是一种难以停止的无意识的渴望。
它可以被称为“没有办法消除这种情况”(修剪李子),所以它是“永远不要想它,永远不要忘记它”。
“千里孤坟,无处谈荒凉”。
王府死后,他被安葬在四川眉山(苏轼的故乡)。
这时,苏轼被任命在相距一千多英里的密州。
死者在数千英里之外,没有前任伴侣陪伴他。
如果九泉下有灵,那就连一个荒凉的地方都没有了。
这应该很孤独!到目前为止,作者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生者和死者的隔离,表达了他对逝去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对再也见不到的遗憾。
“即使你们彼此不认识,你们的脸上也满是灰尘,你们的太阳穴也像霜一样。
”这是诗人的想法。
“相遇”,死者仍然是我的老样子,但活着的人呢?在这十年里,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在改革中愈演愈烈。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宋]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你我夫妻二人生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了,我强忍着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相忘。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我们夫妻二人相逢,你也认不出我了,现在的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看见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年年断肠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风。
赏析:在题记中,指明时间是在公元年,此时苏东坡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这种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之后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荒凉,又写出了作者在世的凄苦。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
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既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
蓦然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宋词鉴赏辞典苏轼》(苏轼)全文翻译鉴赏
《宋词鉴赏辞典苏轼》(苏轼)全文翻译鉴赏宋词鉴赏辞典苏轼苏轼系列:宋词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苏轼水调歌头苏轼丙辰1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3,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
【注释】1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2子由:苏轼弟,名辙,字子由。
3转朱阁:照遍了华美的楼阁。
低绮户:低低地照进雕花的门窗里去。
绮(qǐ)户:绣户。
4「不应有恨」两句:是说月亮该不是对人有恨吧,但又为什么老是趁着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才团圆呢?5婵娟:美丽的月光。
【词意】《水调歌头》意境图天上的明月啊,你何时才把清辉洒向人间?我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夜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
起舞翩翩玩赏著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着床上人惆怅无眠。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长久健康平安,虽远隔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度这怡人的夜晚。
【赏析】本篇为熙宁九年丙辰(1076)把酒赏月而作。
当时苏轼出川宦游,滞留密州,生活上与胞弟七年阔隔,政治上同变法派意见抵牾。
中秋之夜,望月怀人,感慨身世,激荡出如许感喟遐思。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
它构思奇特,独辟蹊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颇负盛誉。
唐诗宋词苏轼江城子赏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 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 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 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 (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 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 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 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 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 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 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 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 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 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 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 “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 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 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 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 情。然而,紧接着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 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 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 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 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 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 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 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 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文及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江城子》是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期流亡之后,对故乡的思乡之情以及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之痛。
全诗以十年生死之悲壮为主题,深沉而悲切,表达了作者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受。
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道出了作者被迫离开故乡的曲折经历和漫长流亡的艰苦历程。
十年的时间无疑是漫长的,生死两茫茫更是在无边的苦难中,心灵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而接下来的两句“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更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虽然离散已久,但故乡的记忆却深深地烙印在作者的心中,无法忘怀。
孤坟寂寞无人,无处倾诉凄凉之感,更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苦楚。
紧接着的两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将战乱流离中的疲惫和衰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流亡途中遇到了许多人,但时间的残酷使得相逢的人已经难以辨认,尘满面、鬓如霜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
这一描写既表达了作者的疲惫和破碎,也展示了当时战乱年代人们的艰辛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揭示了作者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情景。
流亡之时,故乡成了他心灵的寄托,在梦中重新回到故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小轩窗打开,正梳妆,显现出家人期盼着他的归来,温情脉脉。
最后两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表达了作者与家人相见的场景。
面对彼此,已无言可表达,只有泪水成了语言的化身。
年年肠断之处,指的是长期的离散和心灵的折磨,使得彼此间的情感变得更加无法言说。
而明月夜、短松冈则象征着故乡的美好和希望,诗中的情感在这里得以凝聚。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使人们感受到作者在长期流亡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流亡岁月的伤痛之感。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解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全诗解析
解析:“不思量”和“自难忘”看似矛盾,实则透露出词人痛苦的内心世界,此句表达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将悼亡这种生命不能承受之痛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二人深厚的爱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
可终究难以忘怀。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
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及赏析苏轼《一江一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思及赏析一江一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十年1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2,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
1十年:这里是指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去世十年。
2还乡:回到了当年他们夫妻共同生活的故乡。
3短松冈:王弗的坟地。
你去世已经十年,彼此音讯渺茫。
不用刻意去思念,本来想忘记都不可能。
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无人与你共话凄凉了。
你我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吧,如今的我已是灰尘满面,鬓发如霜之人了。
晚上忽然梦见回到了家乡,只见你正在小窗前梳妆。
我们互相望着,相顾无言,泪水簌簌地往下落。
料想年年让我断肠的地方,正是那明月照耀的短松岗了。
【无言之美】这首诗中的苏东坡正经历了人生中最低潮的时期,而他的妻子王弗也去世十年了。
突然梦见正在梳妆打扮的娇一妻,他们竟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分别了十年,为何没有言语?因为苏东坡看王弗,还是当年那副可一爱一的模样,内心百感一交一集;而王弗看苏东坡,俨然已经是鬓发苍苍的老者,青春不再,更加心痛。
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人虽然无言,但内心已经领会了彼此的意。
【赏析】苏东坡的每首作品都算得上是真情真意的好文章,但是这一首格外让人欷歔:那个站在赤壁高歌“大一江一东去”的苏东坡,也会有这样凄恻、哀婉的时候,这时的他更加接近一个寻常的丧妻之人,让人格外同情。
常常刚毅的人突然写起柔情小词,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写单一题材的文章的人,不妨也去尝试自己很少创作的另一种题材。
【启示】不管是伟大的诗人,还是寻常的老百姓,都需要有至亲的人陪伴,需要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
感情永远是世界上说不完、讲不尽的主题。
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如何带给他们快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面对、思考、解决的问题。
白简行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白简行,青衫湿。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白简行》译文:白简行,衣衫湿润。
千里之外的孤坟,无处诉说凄凉。
即使相逢也未必相识,尘满面,鬓发如霜。
夜晚幽梦忽然回到故乡,小窗前,她正在梳妆。
相互凝视无言,唯有泪水千行。
料想每年在此肠断之处,明月之夜,短松冈。
赏析:《白简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抒情诗,诗中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白简行,青衫湿”描绘了诗人行走于雨中的情景,衣衫湿润,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接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墓地的思念,孤坟无伴,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句诗反映了诗人与逝去亲人久别重逢的无奈,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亲人已不再相识,诗人的容颜亦苍老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描绘了诗人在梦中回到故乡,看到亲人正在窗前梳妆的温馨画面,然而醒来后,现实与梦境的反差,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悲伤。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亲人相见却无法言语的悲痛,只能以泪洗面,泪水如泉涌。
最后两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以景写情,描绘了诗人在每年明月之夜,都会想起亲人的墓地,感慨万千,肠断之处,已成为诗人心中永恒的痛。
整首诗以白描手法,抒发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情感真挚,语言朴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感慨,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
相顾无言表达什么情感
相顾无言表达什么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
出自: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译文: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
创作背景:
王弗十六岁时嫁给苏轼,她天资聪颖,知书懂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这些都被苏轼一往情深地写进了王弗的墓志铭。
这说明,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不幸的是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
这无疑在生活上、感情上对诗人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正是由于与妻子的情笃,生者的思念才是那样的持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意思|全诗赏析
夫人稳健,而丈夫往往不能。
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
高兴了把酒言欢,不高兴了也要骂骂娘。
麻烦的是丈夫有了旷世的才气,就不是骂骂娘这么简单了。
苏东坡常常会在自己的诗作里流露一些不合时宜的论调,自找祸端。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中,这等人物将是何等的低才。
倘若没有一个得体大度,端庄典雅的夫人为丈夫张罗这些不入眼俗事,怕苏先生不会有几天清闲。
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所得税至为愤怒,孩子揪着他的衣裳对他晓晓不休。
他说:孩子们真傻!苏夫人说:你才傻。
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
我给弄点儿酒喝吧。
在一首诗里记这件事时,苏东坡觉得自己很丢脸,这时妻子洗杯子给他热酒。
这当然使他很欢喜,他说他妻子比刘伶的妻子贤德。
因为刘伶的妻子不许丈夫喝酒。
苏夫人也是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摸清楚丈夫性格,那是多方面的个性,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可是有时又激烈而固执。
苏夫人聪明解事,办事圆通。
她是进士的女儿,能读能写,但是并非一个士。
做妻子的也知道要管家事,要抚养孩子,要过日子。
正因为如此,苏东坡的生活中是不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女人把握船舵的。
只有在妻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苏东坡才有更多的闲情逸致去浴乎沂,风乎舞雩。
也正因为如此苏夫人也成为苏东坡最为信任依赖
的人,很多事情埋藏在苏东坡的心灵深处,别人大都不知道,苏东坡的妻子一定知道。
同过患难,共过生死,日日的关心和爱护,充满信任的等待和抚慰。
王弗给与苏东坡的是所谓相濡以沫的质朴而深厚的情感。
在这首小词中,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矫情之语,词语的运用简练凝重。
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
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
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
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
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面对这样的深情,解读都似乎是一种伤害,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夜中不断怀思的乐音。
无数的人毫不吝惜地把绝唱这个词赠与了这首词,然而,时光流转了千年,我们又听到了一声相似的叹息,那叹息给予了我们有一篇值得反复玩味的美文,也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了苏子心中的创痛,两个文人千年的唱和,诉说着人世间最值得感念的深情。
这就是巴金先生所写的《怀念肖珊》和《再忆肖
珊》。
不再过多的评说什么,我摘录了其中两个段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