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XX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10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10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今天,学校里组织我们七年级全体学生开学生会,并给我们播放《2010感动中国》其中三位英雄的事迹。
孙水林、孙东林两兄弟虽然仍都是农民工但他们身上无处不彰显“信义”二字。
大雪封路,挡不住哥哥孙水林踏上归途的脚步。
胸中怀揣的,不仅是那26万元工资,更是滚烫的热火心肠!但事不尽如人意,孙水林路上遭遇车祸,不幸身亡。
但是孙东林并没有一味沉溺在悲伤中,因为他没有时间去悲伤,他必须尽快去完成哥哥未完成的遗愿:去发工钱!两兄弟完成了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生死接力。
雪落无声,但情义落在地上铿锵有力!而才哇,只是一名普通的藏族村干部。
当玉树地震来临,远在他方的他接到女儿的电话,急忙往回赶,但是他却放不下路上向他求助的村民。
来来回回,一次又一次,把伤员送到医院,再也顾不上自己的家人。
但是,迎接这位挽救了30多个生命的英雄的,却是三位亲人的遗体。
这才是真正的铁汉!坚强的他,是废墟上不倒的柱子,不倒的梁,为人民撑起一片天!同样的,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钢铁工人,自己家都还不宽裕,却将自己工资的一大半去帮助别人。
他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及特困家庭共12万元,并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是自身血量的整整10倍!不仅如此,他还是无偿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志愿者。
他总问别人还需要什么,总问自己还能做什么。
他,就是郭明义。
这些英雄的事迹在全中国播出,为的就是要感化中国人,感化冷漠的中国人。
试想,如果我们都认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不差自己一个人,那么,这世界会怎样?反之,如果我们都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那么,这世界又会怎样?爱国已成为每个人常喊的口号,但依然不能做出一点实际的事情,只顾着自己的小家,顾全大家的反成了“傻瓜”。
《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通用10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通用10篇)《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篇1今天,我们在学校里观看了《感动中国》。
里面播放了许多十分感人的事,许多人看得泪不成泣。
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为里面的获奖者的故事感动了。
陈家顺是一家工厂的领导,他与民工同甘共苦,分担工作。
他用情分担当本分,为百姓打工。
正所谓动人以行不以言,在陈家顺的身上,充分地体现出了这点。
高淑珍自己的孩子本身残疾,因此她对残疾孩子很是同情,于是,她不断地收留残疾孩子,与一位好心人每天帮他们做饭、帮他们铺床、教他们知识。
如今已收留了30多个残疾孩子,真受人敬佩!林俊德是一名核试验研究员,他被查出有重病。
医生让他做手术,可他坚决不同意,因为他还要工作,他怕一做手术就不能在工作了。
他为了人民不顾自己的生太伟大了!还有一个人,我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他是一个十分有孝心的人。
他是一个语文老师,他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每天带着她母亲上班,许多人都同情他。
他们都是伟大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让我们这个社会上多几个这样的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优秀篇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首播,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玉滚当选“感动中国”度人物。
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来,第16位河南人获此殊荣。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
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他是张玉滚,是培养出22名大学生的山村教师。
“今天我愿做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来照亮孩子们的前程,希望孩子们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为了改变山里娃的命运,张玉滚一干就是。
扎根黑虎庙小学,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
当地人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传唱,感动了无数人。
乡村教师,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有一颗甘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终,向张玉滚老师致敬。
《感动中国》观后感(通用27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通用27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感动中国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
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寻回后,所以他决定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一日。
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之后,学校决定将陈斌强工作地点从乡镇调到县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我很佩服他对妈妈的一份孝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他还是一心一意,坚持一直背着母亲上下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却没有时间等了。
”让我顿时潸然泪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看完后,我又在网上看了关于他的新闻,他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不过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世间最普通的事儿,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想来,也许是很多子女虽心里装着父母,却由于种。
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缘故吧?”张丽莉,一个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她爱孩子胜过爱自己。
20年5月8日,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现已逐渐康复。
结尾我很感动,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说的没有错,张丽莉老师的班上有一位同学,他超级不喜欢语文,张丽莉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
一段时间之后,那名同学的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这时我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精彩10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精彩10篇)《感动中国》观后感篇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家中。
总有一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他们为了我的祖国的兴旺而付出了一生甚至生命……今天是我们班的活动课,老师打开电脑点击(感动中国)这个视频给我们观看,里面说的是一些为国家,为人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英雄。
在里面我最佩服的是黄旭华爷爷。
他的事迹让我最为感动。
先从黄旭华爷爷说起吧!他现在是一位共产党员,可是有谁知道他青春时的事迹呢?黄旭华爷爷大学毕业时就参加了制作核潜艇的工作,他在当时担任总设计的职位。
因为当时这项工作是党密工作,因此不能透露给别人,连自身的亲人也不能述说。
黄旭华爷爷的亲人们时常埋怨他。
可是他没有放弃这个工作。
如果核潜艇出了什么问题,他们即使在被窝里也会不顾一切地去解决。
经过他们不休不眠的工作,终于核潜艇快速度地完成了。
可是要真正地完成还有经过水压测试。
在当时美国为了更高效的完成核潜艇,开展了水压测试,但核潜艇下海10米时就因为承受不住水压的冲击而失败了。
在当时美国死了一百多人。
可是黄旭华爷爷并没有因此而害怕而是我自身亲自带领着战士们做测试。
潜艇下了5米,10米,20米……终于核潜艇成功了。
中国成为了5个国家中其中一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黄旭华爷爷为了祖国奉献了自身一生的青春。
正是因为这一些为国家而努力,奉献的人。
我的祖国才变得如此美好。
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
共创美好家园吧。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二写在前面: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今天我看了20XX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有张艺谋奥运团队,唐山十三农民,武文斌,经大忠,李隆,金晶,吉吉,神奇航天员,李桂林,陆建芬,韩惠民。
颁奖典礼中我最感动的是李桂林和陆建芬这两位人物,因为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
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5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5篇)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5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观后感1蒲公英的生命在风中延续,她的生命在希望中延续。
——题记她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她有一颗纯净的心灵,她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这个坚强的女孩叫作何玥。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女孩,何玥的年龄很小,但她的心却有那么大!她的乐观与坚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
该如何用语言赞扬她,我想,所有人对她不仅限于“感动”这一层面的意义上了。
人生来就拥有一个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命运,有很多人会抱怨命运的不公。
但是那些人如果了解何玥的话,他们就一定不会再去抱怨生活种种的不快了。
何玥一定很想留在这个世界上吧……但为什么还会有一些人依旧不顾一切的想去死呢?难道生命对他们来说就如此廉价吗?生的机会对于何玥是多么重要啊!我无法想象,那个与我年龄相差不大的善良女孩竟会被病魔缠身。
真正在困境中如此乐观的人,也为数不多吧?何况是她这个年纪,本应该在学校和同龄学生们一起学习的。
很多人听说了何玥的事迹都潸然泪下,不管是谁,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了。
她拥有很多成年人没有的品质,她比很多人都更坚强!何玥还愿意在死后捐出器官救助他人。
那些被救助的人们,虽然可能不知道是谁救了他们的生命,但是他们一定是会发自内心的去感谢她的!何玥,一路走好!而今,这个年轻的生命已悄然离去,但她的灵魂,她的精神,却一定永不泯灭!所有现在依旧安然的人,请你们一定要乐观的生活。
如苍鹰飞过乌云,穿透天空;如彩虹掠过阴霾,绽放光芒。
何玥如今一定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很好,这个平凡的女孩,却有能够感动中国的强心脏。
感动中国观后感2今年《感动中国》中最使我感动的是何玥姐姐。
当小何玥离开我们时,我潸然泪下,不为她的离去而痛心,而是为她的爱而感动。
她未曾离去,她的爱融入了天地。
感动中国观后感(通用59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通用59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炎黄,是人类的始祖,带动了整个华夏族的发展与千古文明。
我们身边总有隐姓埋名捐助社会的公益人士,他们默默为社会付出。
最终有一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公益人士,他叫炎黄,他叫张纪清。
这位老人用二十七年投身于公益,他来自江阴,用一个人的文明撑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
2014年11月,一位老人在江阴市某银行正起身离开,却晕倒在地上。
被好心人送进医院。
人们在他身上找到了三张汇款单,汇款人的名字,叫炎黄。
那天,那个被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的身份终于解开。
老人的名字叫张纪清。
“这不是什么大事,是我们应该做的。
”张纪清老人在感动中国里与主持人这样说。
张纪清老人也没有预料到会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解开隐藏了二十七年的身份之谜。
原本老人打算把这个秘密保守一辈子,连最亲近的子女都不会透露。
在张纪清老人眼中,他做的这些都是小事,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几乎每年,祝塘镇都会收到“炎黄”的汇款,而汇款地址却是五花八门,寻找后发现地址都是假的。
想寻找这位好心人的人们也只能失望而归。
“我要的不是名,是心!”这便是张纪清老人的初衷,老人想尽各种办法“潜伏”,不愿以恩人自居。
看着电视屏幕中的老人为了自己的那份行善之心,从原本的祝塘首富到现在住在七十平米的房子里与老伴靠养老金生活,从二十七年前寄出的第一笔捐款到二十七年后的如今,老人无怨无悔。
因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因为我们有济贫帮困的文明。
感动中国,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无悔奉献只为给子女、社会、身边的人带去一份未来,一份温暖,一份快乐。
感动中国,虽然隔着屏幕,但感动中国的夜晚有多少人为荧幕中那些感动人心的事迹所流泪。
感动中国,我们的身边又有谁跟他们一样在默默付出。
只是我们不知道。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通用12篇)

Great success depends on the team, small success depends on the individual.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感动中国的观后感(通用12篇)感动中国的观后感1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
他们——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
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
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
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2今天观看了《感动中国》节目的颁奖典礼,其中有两个令我很是感动,一个是语文教师曾经的校长莫正高,一个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民教师值得我尊敬和敬仰,身为人师,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平凡而伟大,生前捐助那多的贫困学生,同时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值得我赞扬,还有一定他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去尊敬他,这一点值得我学习的,身为人师这是我一年多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如果教师把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那应该不是多大的问题,坚持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分享,路在自己的脚下,看你如何去做好!还有一个就是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也是一个平凡中彰显伟大值得别人去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话很是令我感动,不管干哪一行,总要把它做好,总要做出点成绩来,一个平凡的岗位页会显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给他的颁奖辞是: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感想(精选5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感想(精选5篇)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感想(精选5篇)每一次观看完感动中国,都让人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以及激发,大家看完后感想如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感想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感想(篇1)他的一生朴实无华,却又传奇。
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都是一个光辉英雄的存在。
他不求回报,一生艰苦奋斗,献身医学。
称他为二十一世纪的华佗,毫不为过。
他,就是正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钟南山院士。
磨难是金·助成长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蕃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
1960年7月至1971年8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
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
1979年至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
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任组长…… 这一人生路上,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我们已经数不清了。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
竭心尽力·抗非典2002年12月,在广东,一名患者不幸的被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感染。
之后的几个月,SARS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各省份,各城市里广泛的传播。
同年3月世界各地均传出病毒感染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XX感动中国观后感
观XX感动中国观后感前不久,在祖国西北边陲,一位连上网是啥都不知道的76岁老人突然成了“网红”。
他的故事在网上传播后,十几天的时间里阅读量就超过1500万人次,无数网友为他点赞。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共产党员魏德友。
魏德友,一个倔强而忠厚的的山东老人,1940年出生在革命老区临沂。
他说:“陈毅指挥打仗时就曾在离他们村五华里的一个村里,自己家也曾经给部队腾出一间房做电台使用。
”1960年8月,老魏参军来到驻地在唐山的北京军区24军4555部队,1964年4月11日转业来到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161团兵二连,从此他的命运和萨尔布拉克草原上的173号界碑紧密相连。
在这里,他放牧在边境线上,就巡逻在173号界碑管控区内;他种地在界河畔上,就站岗在额敏河边。
如炬的双眼时刻警惕地望着萨尔布拉克草原。
一把放羊鞭,一架望远镜,一台收音机,一个军用壶每天陪伴着他走在巡逻路上,萨尔布拉克草原100多平方公里山川上的每一株蒿草都记得老魏的脚步声,每一块石头上都印上了老魏的身影。
52年来,他用一双厚实的脚板在边境线上丈量了18万公里,堵截越境牲畜数万头只,劝返临界人员上千人,管控
区内没有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他把自己像一棵树一样深深地种在了萨尔布拉克草原上!
占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狭长,虽然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但却是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的必经通道。
这里冬季狂风肆虐,暴雪盈墙,夏季蚊虫狂舞,狼歡出没。
位于中哈边界173号界碑的萨尔不拉克草原,畅阔寂寥,只有没膝深的苦豆子和芨芨草在风中寂寞地摇曳!.1964年,来自北京的转业军人们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建起的屯垦戍边营地番号为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161团兵二连,人们称他们为老军垦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1975年兵团撤销,1983年兵团恢复,营地划归裕民县吉也克乡。
建制变了,老军垦们陆陆续续撤回团里或内地,只剩下倔强的魏德友不愿离开。
他说:“我不走,我一辈子也不离开萨尔布拉克,毛主席派我来守边疆,我一走,这儿又变成了无人区,我死也不离开边境线!”没有了人喧马啸,营地逐渐荒废,只有高扬的国旗告诉飞鸟,因为老魏的坚守,萨尔布拉克草原上才有着蓬勃的生机和安宁!
每天鸡声报晓,晨光熹微,魏德友就披挂出门,一股“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顶天立地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万重雷霆也难轰”的豪情总在胸中激荡。
相濡以沫50多
年的老伴刘京好总要追出门来叮嘱两句:“不光要警惕坏人在边境线上搞破坏,还要注意脚下的安全,听见没!”望着老伴关切的眼神,看着同样豁着牙,说起话来跟自己一样就跑风漏气的老伴,生性木讷的老魏心中涌动着一句台词:“此一去山高路远,莫去问前路是劫是缘,你且自珍重!”但嗫嚅着,终究冒出了一句平平淡淡的话:“知道了,你一个人在家也要多小心,有情况别忘了给边防站打电话!”凝望着老伴渐行渐远不再伟岸的单薄背影,刘京好喃喃自语道:“死老头,都76了,还这么要强。
”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啊,转瞬间,她和老魏在173号界碑已经驻守了52年。
52年,她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她们把爱情的种籽撒在了萨尔布不拉克草原,她们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无怨无悔,却把“攻不破的边防线难不倒的兵团人”这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
观XX感动中国观后感“面对一千度的火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欲火涅槃,在人们心中永生。
”这是XX年感动中国颁奖礼上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词,可是,这个璀璨的生命再也听不见人们这样称赞他了。
在XX年南阳的那场大火中,王锋舍己救人,义无反顾
地三次冲入火海。
在他的救助下,20多名邻居无一伤亡,而王锋全身有98%的面积烧伤。
四方捐助,仍没留住英雄。
XX 年10月1日,王锋因多脏器衰竭,不幸在北京离世。
英雄王锋,已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用血色脚印谱写下的灵魂震歌依然悠扬回荡。
咸泪流过处,竟有些顽石初悟的天坼地裂之感,我们都应该知足了。
此后,英雄自应看穿人身原是骷髅,剔骨还天剔骨还地,恢复英雄成为一介逍遥赤子。
我们也应该举足,从天伦的窗破出,追随英雄留下的脚步,将未燃的柴薪都化作炊烟,去供养如许苍生。
英雄至今已悄然流去,却又在断灭处,拈花一笑,他躺卧的这摸样,如稚子的酣睡,如人夫的腼腆,如人父的尊严,或许芸芸众生仰望英雄都含有这三种情愫吧!
在我们身边,也许王锋依旧在,他在电影《英雄王锋》里依旧笑脸如昔,在人们的赞歌和感动中默默走过,在历史的长歌里背影挺拔,更在受英雄精神感召的社会大众的心里……又或许,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正有无数个和王锋一样的英雄默默存在,只待吹尽黄沙才显出遒劲脊梁。
全国知名雷锋文化研究人翟元斌,在去年10月1日作诗一首《与王锋告别在西去的路口》,沉痛悼念“雷锋式好青年”王锋。
诗中写道:“你就是你,一粒中原土地的沙砾,喧嚣重回静寂,你默默堆砌着一个族群的图腾”,“向东,向西,你选择
太阳落下后的再一次升起”。
英雄王锋的出现,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在孕育人类文明的中原大地,从来就不缺乏英雄。
小巷中留下的那串带血脚印,即洋溢着王锋对生命的热爱,也镌刻着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凝炼在骨髓中的决绝。
火,是灼热的,更是能过摧毁一切的,我不知道火在烧烤王锋的肉体时,他是怎样的疼痛,但我知道,那时他是怎样的焦灼,满心焦灼的都是别人生命的安全!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疼痛!
王锋的英雄行为,闪耀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裂变出的时代精神的耀眼光辉,人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必将内化为新时期青年人的行为自觉,扩散出无尽的正能量。
观XX感动中国观后感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
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XX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
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
XX年,张宝艳提出的
“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
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XX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