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 第12课《亭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2.亭子 教学设计-四年级美术下册(浙美版)
12.亭子教学设计-四年级美术下册(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亭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来表现亭子的造型,并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创作出自己心中的亭子。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亭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和线条表现亭子的造型,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1. 亭子的结构和造型的表现。
2. 几何图形和线条的运用。
3. 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亭子的图片、模型,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亭子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亭子的结构和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亭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演示如何用几何图形和线条表现亭子的造型。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的练习。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亭子的结构和造型的表现,以及几何图形和线条的运用。
板书设计1. 亭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几何图形和线条的运用。
3. 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步骤。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幅亭子的绘画作品。
2. 让学生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一个亭子的模型。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画或手工制作过程中对亭子结构和造型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
2.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这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补充说明1. 亭子的结构和造型的表现亭子的结构和造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亭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屋顶、柱子、台基等部分,以及亭子的造型特点,如屋顶的曲线、柱子的排列等。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2 亭子》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2 亭子》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2 亭子》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亭子的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和图片,引导学生掌握亭子的基本结构和绘画方法。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多个示例,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
他们对于亭子这类建筑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亭子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亭子的结构特点,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亭子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亭子的结构特点,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亭子的美感。
2.难点: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亭子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亭子的特点,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
2.示例法:教师提供多个亭子的示例,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
4.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多个亭子的图片和示例,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多个亭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亭子的特点,如形状、结构、色彩等。
提问:你们觉得亭子有什么特点?它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示例,详细讲解亭子的绘画步骤和方法。
示例包括:如何画出亭子的基本轮廓,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亭子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自己动手实践,尝试绘制亭子。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亭子|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亭子|浙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亭子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在园林中的布局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亭子的美感,提高绘画技能。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学习亭子的构造和设计。
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亭子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亭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亭子的结构特点和设计风格。
3. 亭子在园林布局中的作用。
4. 亭子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亭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园林中的布局作用。
2. 亭子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亭子的细节表现和透视关系。
2. 亭子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亭子模型、园林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亭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介绍亭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新课内容1. 讲解亭子的结构特点和设计风格。
2. 展示园林布局中亭子的作用。
3. 演示亭子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亭子模型进行观察和绘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评价。
2. 教师总结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1. 亭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亭子的结构特点和设计风格。
3. 亭子在园林布局中的作用。
4. 亭子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作业设计1.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亭子绘画作品。
2. 学生写一篇关于亭子的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1. 教师回顾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亭子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亭子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基本结构的表现在绘制亭子时,首先要掌握其基本结构。
小学美术《亭子》教案
4.教学难点突破方面:在本次教学中,我特别关注了亭子比例关系和装饰元素运用这两个难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绘画实践,学生们对这些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我将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亭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亭子?”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操作。学生将尝试用线描和水彩技法表现亭子的美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亭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设计理念。
1.教学内容方面:通过对比教材和实际教学,我发现教材中对亭子的介绍较为全面,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讲解亭子结构时,我增加了实物模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方法方面: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仍显得拘谨,可能是我给予他们的引导和鼓励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浙美版美术四下第12课《亭子》课件1
这些作品相对于学生之前的作品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构图上更加完整,亭子的各个部分都表现得比较 完整,没有明显的缺失。线条也更加流畅,用笔自如,没有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色彩更加鲜明,对 比度更高,使得作品更加生动。
创意作品展示
总结词
构图新颖、表现手法独特、融入了个人创意 。
详细描述
这些作品在构图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一定的创 意。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方式,将亭 子表现得与众不同,给人以新的视觉体验。 同时,作者还通过一些特殊的处理方式,如 采用特殊的纸张或使用特殊的画笔等,使得 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突出。这些作品都融入了 作者的创意和个人风格,是值得赞赏的作品
02
线条的粗细变化
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可以强 调亭子的结构特点,增强立体
感。
03
线条的节奏感
利用线条的起伏、断续等变化 ,可以营造出亭子的节奏感,
使画面更具动感。
色彩的搭配
01
02
03
色彩的和谐统一
在绘画亭子时,应注重色 彩的和谐统一,使画面整 体色调协调。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通过运用对比色和调和色 ,可以突出亭子的特点, 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色彩的情感表达
利用色彩的情感属性,可 以传达出亭子的情感氛围 ,使画面更具感染力。
光影的处理
光影的明暗Leabharlann 系通过处理光影的明暗关系 ,可以表现出亭子的立体 感和质感。
光影的方向感
利用不同方向的光源,可 以营造出亭子的方向感和 空间感。
光影的情感表达
通过光影的变化,可以传 达出亭子的情感氛围,使 画面更具表现力。
总结词:情境创设
详细描述:通过讲述与亭子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增强学 生对亭子的情感共鸣。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 亭子 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 亭子浙美版教学目标1.了解亭子的构造和分类2.学习亭子的基本画法和手法3.提高学生观察、想象、表现能力教学重点1.学习亭子的结构和分类2.掌握画亭子的基本技法和手法教学难点1.学生对亭子的结构和分类分类不清楚2.画亭子时不掌握基本技法和手法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2.教具:铅笔、卷尺、橡皮、有颜色的笔或彩色铅笔、画板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先问你们去过哪些亭子,大家谈一谈印象。
然后出示多种亭子形态的图片,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征求他们的看法,认为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或不同点。
2.感性认识亭子的形式教师简单讲一下亭子的特点、分类、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让同学们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然后请学生举手一个一个回答一下自己认为最特别的亭子,并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逐渐引导学生理解亭子的形式和结构。
3.学习画亭子的技法3.1.画亭子的基本步骤1.画框架:用直线勾出亭子的基本形状。
2.画屋顶:根据亭子的种类选择不同形状的屋顶,注意屋顶的斜度。
3.画门窗:按照实际情况添加门窗,门窗的尺寸大小、位置要准确。
4.画墙体:细致描绘亭子的色彩以及墙体纹理。
3.2.画亭子的基本手法1.运用线条表现建筑的形态和结构。
2.运用色彩表达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运用阴影表现建筑的光影变化。
4.运用纹理表现建筑物的特征。
4.实践操作教师讲解亭子的形态和结构之后,让同学们自行尝试画亭子,注意在画的过程中要提高观察能力,观察模型的质感、纹理、构成和光影等,尽量将建筑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5.评价反思1.教师依据作品的完成度、视觉效果、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画作,并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亭子的结构和分类,并会画出基础款的亭子。
起步环节的讨论,学生的主体性显现得十分强烈,随着渐进式教学的实施,学生群体被有效开发出来,学生个体也具有了潜力的挖掘和展现。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2 亭子》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2 亭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亭子》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亭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亭子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亭子的历史、种类、结构、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绘画技能的同时,能够理解和欣赏亭子的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亭子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逐步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亭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亭子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亭子的基本结构及其绘画方法。
2.亭子的装饰元素及其表现技巧。
3.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安排亭子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亭子的图片,分析其结构、特点、绘画方法。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亭子的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绘制亭子,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亭子的图片、绘画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
3.教室环境布置,以便于学生展示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亭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亭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绘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亭子的结构、装饰元素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亭子的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动手实践,绘制亭子。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亭子 省赛
《亭子》教学设计授课人:嘉善县泗洲小学方静一、授课内容:浙美版四(下)第12课“造型·表现”领域。
二、教材分析《亭子》是浙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美术领域。
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它不仅一自身独特的建筑造型点缀在园林风光中,还给人们提供了休憩观景的好地方。
本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亭子的建筑造型特色,尝试创作表现一个优美的亭子小景。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建筑已有一定的了解,对社会、自然景观都有一定的积累,对亭子也有一定的感悟。
亭子是看起来简单,真正表现好亭子却比较难的题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著名的亭子及特点。
让学生观察、概括不同亭子的造型特点,明确创作要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亭子的建筑造型特色,尝试创作表现一个优美的亭子小景。
2.方法与过程:通过对亭子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中去理解亭子的人文美学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亭子的建筑之美,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家乡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画出一幅有优美亭子的作品。
难点:亭子的造型掌握,线条的表现。
六、教法学法教法:师生互动型的教学,包括对话法、情境法、演示法。
学法: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法、讨论法、尝试法。
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黑色勾线笔、水彩颜料、宣纸、范作、课件等(学生)黑色勾线笔、水彩颜料、宣纸(一)练习导入1.勾线笔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在纸上进行线条的表现。
教师在纸上引导学生绘画基础的线条,后面鼓励学生自主创意表现线条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2.展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不同造型的线条与排列方式。
(粗细、长短、曲直)3.课件出示亭子轮廓,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建筑?教师出示亭子轮廓,说今天跟大家一起认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学生猜出亭子。
4、这节课就来学习亭子(出示课题)【设计意图】简单的线条练习,为铺垫学生在后面的亭子造型表现线条的运用能多样丰富。
亭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亭子(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亭子》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亭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结构特点以及在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亭子的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亭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结构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亭子美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教学难点1. 亭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亭子的美感。
教具学具准备1. 亭子的图片、模型或实物。
2. 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亭子的图片、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亭子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亭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让学生对亭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示范讲解: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亭子的美感。
4.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表现亭子的美感。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1. 亭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结构特点。
2. 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亭子的美感。
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亭子的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的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亭子的美感。
2. 写一篇关于亭子的短文,内容包括亭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结构特点以及在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亭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结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亭子的美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 亭子 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 亭子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中的第十二课“亭子”,采用浙美版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亭子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结构特点以及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亭子的功能与审美价值,并学会运用简单的绘画技巧表现亭子的美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亭子的基本结构和在中国园林中的作用,掌握绘制亭子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审美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 亭子的结构与比例的准确表现。
2. 绘画技法的运用,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
3. 将亭子与其文化背景相结合,表达出亭子的艺术美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亭子模型的图片或实物、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绘画用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或水彩。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园林中的亭子图片,引起学生对亭子艺术的好奇心。
2. 新授:介绍亭子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建筑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亭子的功能和审美价值。
3. 示范:现场演示绘制亭子的步骤和技巧,讲解透视和光影的处理方法。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绘制亭子,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6.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亭子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包括以下内容:1. 亭子的定义和作用。
2. 亭子的结构特点。
3. 绘画亭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亭子的画作,要求体现出亭子的结构和美感。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亭子,并说明原因。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针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
教师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对传统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同时,反思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亭子|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亭子|浙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亭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亭子的美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亭子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亭子的构造和特点。
2.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描绘亭子的技巧。
3. 通过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观。
教学内容1. 亭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描绘亭子的方法和技巧3. 亭子的色彩搭配和表现4. 亭子在不同环境中的美感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亭子的结构和特点2. 描绘亭子的方法和技巧3. 亭子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教学难点1. 亭子细节的描绘2. 亭子在不同环境中的美感表现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亭子的图片、模型、画纸、画笔、颜料等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亭子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亭子的结构和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亭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描绘亭子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描绘亭子的实践操作。
4.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板书设计1. 亭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描绘亭子的方法和技巧3. 亭子的色彩搭配和表现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描绘一幅亭子的作品。
2. 要求学生注意亭子的结构和细节,以及色彩搭配和表现。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了解了亭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了描绘亭子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亭子的描绘。
但在亭子细节的描绘和色彩搭配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亭子细节和色彩搭配的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亭子》(四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亭子》(四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亭子的历史、文化、功能和不同类型的亭子在建筑结构、造型风格上的特点。
掌握亭子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能够准确地描绘亭子的外形、结构,并能运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出具有一定立体感和美感的亭子模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比例、对称等造型元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根据亭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和材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亭子相关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建筑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环境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了解亭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亭顶(攒尖顶、歇山顶等不同形式)、亭柱、亭基,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比例。
学会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亭子,如在绘画中准确把握亭子的透视和线条变化,在手工制作中熟练掌握材料的裁剪、拼接和塑形技巧,重点突出亭子的造型特点和文化韵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体现亭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避免只注重外形而忽略其文化意义,使作品富有深度和情感。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亭子与周围环境(如山水、花草、人物等)自然融合,营造出和谐统一的画面或场景氛围,同时处理好细节与整体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亭子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内容涵盖古代园林中的亭子、名胜古迹中的亭子、不同朝代和地域风格的亭子,展示其外观、结构、装饰细节以及在环境中的作用和意境,同时介绍一些著名亭子的历史文化背景。
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画纸、宣纸、毛笔、颜料、彩色铅笔、勾线笔等)、手工材料(彩色卡纸、硬纸板、剪刀、胶水、竹签、黏土、废旧物品等),用于示范。
一些亭子的实物模型或小型的建筑构件(如斗拱模型),帮助学生观察亭子的结构细节。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12 亭子》教学设计教案
亭子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作用及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四大名亭。
2、用线描淡彩写生的方法表现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用线描淡彩的方法写生亭子。
三、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的处理。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黑色记号笔、水彩颜料及工具、镜片生宣纸(老师)多媒体课件、名亭模型、黑色记号笔、水彩颜料及工具、镜片生宣纸、范画(一)“猜一猜”导入课件出示小篆“亭”: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生:……(亭)师:(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亭子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生:师:是的,这个字形象的把亭子的基本结构表现出来了:亭子由亭檐、亭柱、基座三部分组成。
(二)初识亭子1、了解亭子历史及其基本作用师:亭子是有顶无墙的建筑,源于周代,目的是供行人休息、避雨,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
(三)欣赏名亭,感受传统文化美1、欣赏“爱晚亭”师出示“爱晚亭”:你认识这个亭子吗?请仔细观察,亭子上写着什么字。
生:——爱晚亭师:它的名字,来源于一首诗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自古以来,许多亭子都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大家知道吗,爱晚亭还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名亭之一呢!2、了解四大名亭师:和“爱晚亭”齐名的还有醉翁亭、陶然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这四座亭就是我国的四大名亭。
它们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四大名亭诗一般的意境吧!师:我们先来领略一下陶然亭——(生诵)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师:再来看看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师:湖心亭——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四)结构探究感受造型美1、师:今天,老师把四大名亭的模型搬到了我们的课堂里来了。
请组长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请大家一起观察,它们的造型具有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并完成学习单。
(请同学们从桌子下面拿出学习单)师:欣赏暂告一段落,请大家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小学教育)四年级美术下册12亭子教学设计4浙美版
12 亭子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能用写生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亭子的结构和透视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写方法,个性化的画出亭子的造型特点。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1.课前提问这是什么?你们都见过亭子吧,是在哪里见过的?公园里为什么要建造亭子?(人们休憩、点缀园林)人们坐在亭子里,可以欣赏亭子外的美景,其实亭子本身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2.欣赏名亭我们先来欣赏中国的四大名亭,他们的名字也取得很美。
“醉翁亭”,猜猜看取名字的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取名的叫欧阳修,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喜欢和朋友一起渴酒,在这座亭子里,写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陶然亭”,你觉得“陶然”是什么意思?坐在亭子里休息,欣赏美景,确是十分惬意。
“爱晚亭”的名字你知道来自于哪句诗文?“湖心亭”,顾名思义,它坐落于美丽西子湖的中央,这样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活动2【讲授】研究结构1、了解亭子的基本构造今天,我们要用写生的方法来画亭子,你知道什么是写生吗?要画好亭子,首先要了解亭子的结构,亭子一般可以分三大部分:基座、柱子、亭檐。
2、欣赏具不同造型特点的亭子不过,亭子的造型变化丰富,有多角亭,这是杨老师做的亭檐模型,(先顶面对同学),这应该是几角亭?(亭檐一面正对一组同学),对面的同学你看到的亭檐哪部分,旁边同学呢?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亭檐形状大小会有一些变化,柱子的间隔长短也会有变化?这是圆形亭,这是什么角度看到的?重檐亭,为什么称它们为重檐?活动3【活动】细节之美要画好亭子,除了要了解亭子的结构,还要注意观察细节之美。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 第12课《亭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亭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亭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本地的亭子资源及文化不够,因此学生对于此方面的了解也不多。
学生在线描画上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刻画不够细致,都是需要在课堂中注意的地方!3重点难点1、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2、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亭子》教学设计1、视频导入(1)教师: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短片。
(2)教师: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人发现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建筑?对了,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
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常见的景观,可以说是“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2、欣赏名亭(1)亭子初建始于汉代。
其目的是为了休息、避雨,每隔五里或十里地便建一个亭子,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
在建筑上则比较简单,四根柱子之上盖一个顶,下面置围栏,围栏上装有条板供人们小坐。
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工巧匠不断涌现,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出现在园林中,亭子的建筑也日益繁复、精美。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并想一想,它们为何会被称为“四大名亭”呢?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简单介绍名亭历史渊源)(2)小结:亭子本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四大名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3、结构探究(1)教师:下面你们可以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发现细节美)小结: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亭檐、内顶、柱子和翘角。
小学美术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 第12课《汉字的联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汉字的联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了解汉字的产生、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技能:了解汉字的形意来源,掌握墨色的浓淡变化和构图的层次和虚实关系。
情意:了解书画同源,能够把汉字变成具有趣味性和美感的中国画。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国画的表现形式学生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本课是我在参加园区美术教师赛课时现场拍摄的录像,按赛课的规定,课前没有接触学生,只是给孩子发了一份课前的学习资料<汉字的演变过程>,课上学生除了绘画速度慢了些之外,我对孩子们课上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3教学重点:了解汉字的形意来源,感受蕴含在汉字中的智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利用汉字的形与意,发挥想象力创作国画作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动画导入同学们知道汉字是在什么课程上学习的吗?语文这节美术课我们也来学习汉字,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段动画短片。
(播放视频《36个汉字》片段)从这段影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没错,我们的汉字就像一幅幅有趣的画,今天我们来学习:汉字的联想(附板书) 2【讲授】探究新知1、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发展看!这就是我国古代的汉字,叫做象形字。
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叫象形字吗?小结: 汉字一开始形成主要是从自然物演化而来的。
我们的祖先最初是将看到的东西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下来,成为一幅幅小图画,演变成一个个汉字,所以汉字都是一个个独立的而且具有美的特征。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形表意(附板书)从造字开始,汉字和绘画艺术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2、感受汉字特点:猜字游戏根据汉字特点,我请同学来猜几个字。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亭子浙美版1
亭子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建筑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难点:勾画出亭子的轮廓。
三、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黑色记号笔、彩色纸。
(教师)水墨长卷、黑色记号笔、范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谜语导入。
欢迎大家进入今天的美术世界,老师这儿有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
PPT出示谜语:“顶上四面尖尖角,又像伞来中间凸,底下空空四只脚,遮风挡雨全靠它。
”(打一建筑)生:亭子。
大家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的课题。
导入课题《亭子》。
2、欣赏《亭子》视频。
(整体感知亭子的美)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仔细体会亭子之美并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亭子既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也是园林风景中的重要点缀。
亭子常筑于山间、水际、路旁、林中,大多四周敞开,与自然融为一体。
师:老师觉得视频中的亭子特别的美丽,置于山水之间,时而优美,时而壮观,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了解关于亭子的知识四大名亭,分别是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和湖心亭。
感知四大名亭的文化内涵。
4、亭子的结构教师出示动态图片亭子的三大部分:亭檐、柱子和基座。
5、从局部感受亭子的美。
从亭子的飞檐、翘角,形状、柱子,台阶,栏杆,牌匾、题联几个方面对亭子进行欣赏,发现亭子的美。
这些精美的地方就是每个亭子的独特文化之处。
小结:亭子的造型多种多样,常见的亭柱有三柱、四柱、六柱等;亭檐有飞檐、翘角等;有的亭子还有彩绘、栏杆、台阶等。
6、自学作画要点。
注意疏密的节奏变化;注意结构的清楚交待;注意用线肯定、流畅;注意背景的简略处理。
出示几幅学生作品,让学生在作品中找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7、教师示范写生线描亭子师:看了这么多美丽的亭子,老师也跃跃欲试想动手画一画了。
第一步我们要对亭子进行轮廓进行勾画。
亭子-浙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014年11月第1版)教案
亭子-浙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014年11月第1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亭子的定义和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眼力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亭子的定义和构成。
2.教学难点:学生要有一定的表达和创作能力,能够用线条、色彩、空间语言来表达亭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给学生展示一系列亭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猜想它们的功用,以及它们的和谐美感。
2. 引入•亭子是古代建筑物之一,原本是指早期宫殿或住宅另建的屋子,后演变为一种特定的建筑形式,多用作园林、公园、路旁的遮阴和休息之处。
•亭子的建筑有许多种,可大可小,形态各异,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形态、艺术表现等方面来欣赏它们,学习它们。
3. 操作1.发现亭子的构成。
•观察图片,找出每个亭子的基本构成•根据基本构成,组合设计一个亭子的模型2.探究亭子的色彩。
•观察亭子的构成,从中发现亭子的颜色特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亭子的颜色3.形成对亭子的艺术表现态度。
•收集一些富有特色的亭子图片•分享图片时,谈论自己钟爱、喜欢、不喜欢的亭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4. 材料准备•直尺、铅笔、橡皮、彩墨、调色板、水杯、白纸等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表达,学生能够理解亭子的定义和构成。
•通过手工创作,学生能够表现自己对亭子的感受和想象。
四、教学反思本次理论内容不多,主要是通过图片和实物来让学生去发现和感受亭子,通过手工创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亭子的想象和造型能力。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们非常喜欢亭子的主题,并且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实际操作过程十分紧凑精彩。
在教学中,我也进一步发现学生的创意和素材需求,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让我思考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和陈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亭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亭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本地的亭子资源及文化不够,因此学生对于此方面的了解也不多。
学生在线描画上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刻画不够细致,都是需要在课堂中注意的地方!
3重点难点
1、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2、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亭子》教学设计
1、视频导入
(1)教师: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短片。
(2)教师: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人发现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建筑?对了,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
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常见的景观,可以说是“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2、欣赏名亭
(1)亭子初建始于汉代。
其目的是为了休息、避雨,每隔五里或十里地便建一个亭子,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
在建筑上则比较简单,四根柱子之上盖一个顶,下面置围栏,围栏上装有条板供人们小坐。
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工巧匠不断涌现,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出现在园林中,亭子的建筑也日益繁复、精美。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并想一想,它们为何会被称为“四大名亭”呢?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简单介绍名亭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