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2)
2014年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
2014年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道路勘测设计》答卷一.填空题:21分1.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三种。
2.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类型。
3.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车、鞍式车三类。
4.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5.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6.道路建筑限界由净空和净高两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6分1.S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2.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3.回旋参数:、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4.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5.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
6.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臵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
7.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三、判断题:12分1.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2.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4.对于半径大于250m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5.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内进行。
(√)6.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2014年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试卷
东大交院道铁考研初试2014试卷1.平面设计中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对应的横向力系数取值范围是?横向力系数的极限值?极限最小半径:保证车辆按设计速度安全行驶所规定的圆曲线半径最小值。
横向力系数取0.1~0.17;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横向系数取0.05~0.06;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园区线最小半径。
路拱≤2%时,μ取0.035~0.040;路拱>2%时,μ取0.040~0.050。
极限值为路面与轮胎的横向摩阻力系数。
2.同向曲线间为什么要规定直线最小长度?同向曲线之间直线最小长度的一般要求是?直线过短,容易造成视觉不连续、驾驶员操纵困难等问题,考虑到线性的连续和驾驶的方便,相邻两曲线之间应有一定的直线长度。
《规范》规定,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m)以不小于设计速度(km/h)的6倍(6V)为宜。
对低速道路(V≤40km/h)可参考执行。
在受条件限制时,宜将同向曲线改为大半径曲线或将两曲线做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
3.什么是行车视距?道路线形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存在视距不足的问题?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标准》对不同等级公路的行车视距是如何规定的?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距离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道路平面上的暗弯(处于挖方路段的平曲线和内侧有障碍物的平曲线、平曲线上的中央分隔带和隧道上的暗壁)、纵断面上的凸形竖曲线、下穿式立体交叉的凹形竖曲线上都可能存在视距不足的问题。
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标准》规定:1、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均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受地形条件限制或其他特殊状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路段,可采用停车路段。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1*25=25分)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1.2__ 米,物高__0.1__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二、选择题(1*15=15分)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D 通行能力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
A 停车视距B 会车视距C 超车视距D 错车视距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 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D )。
A 离心力B 横向力C 垂向力D 横向力系数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B 1:2:1C 1:2:3D 3:2:1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一、填空题(1*25=25分)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二、选择题(1*15=15分)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D 通行能力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B 会车视距C 超车视距D 错车视距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 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B 横向力C 垂向力D 横向力系数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B 1:2:1C 1:2:3D 3:2:1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D.四阶段测设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B.道路质量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D.汽车车速3.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D.临界半径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D.坡度角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D.V=(A1+A2)L/2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B.手水准C.罗盘仪D.求积仪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D.短链25米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A.0.15m B.0.23m C.0.43mD.0.86m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D.便于选择半径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道路测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章绪论公路设计基本要求:快速、环保、经济、舒适、安全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整体稳定性、强度和刚度、水温稳定性对路面的要求:强度和刚度、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和耐磨性、不透水性、低噪声和少尘性一、道路检测意义1. 本课程研究范围2. 道路测试意义二、道路主要检测项目1.压实度灌砂法、核子密度仪、环刀法、钻芯法、无核密度仪2.承载能力贝克曼梁、自动弯沉仪、落锤式弯沉仪3.平整度 3m直尺、连续平整度仪、颠簸累积仪、激光平整度仪4.抗滑性构造深度(铺砂法、激光)摩擦系数(摆式仪、测试车、动态旋转仪)5.几何尺寸平面偏位(经纬仪)、高程(水准仪)、宽度(尺量)、横坡(水准仪、测试系统)6.厚度挖坑及钻芯、雷达测厚7.渗水系数路面渗水仪8. 强度和模量土基CBR、承载板、贝克曼梁、动力锥贯入仪9.路面破损摄像车、雷达、超声波、道路综合测试车三、道路检测方法分类1.直接法检测量与检验指标一致,如弯沉值等。
2.间接法检测量与检验指标不一致,如压实度等。
四、检测技术原理分类1.机械贝克曼梁、3m直尺、摆式仪2.机电机械动作、电器、计算、显示自动弯沉仪、连续平整度仪3.振动冲击作用、波速、频率、反弹位移落锤式弯沉仪、落锤式压实仪4.雷达电磁波发射、接收雷达测厚5.超声波波速水泥混凝土强度、探伤6.射线同位素或粒子、放射性核子湿度密度仪7.激光激光纹理仪、激光弯沉仪、激光平整度仪、车辙仪8.影像路面破损9.集成综合测试车五、检测数据处理方法特点:道路线长、面积大→点检测→抽样→以点代面→精度→随机取样→位置、数量统计量:六、检测评定依据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3.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4.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七、检测存在问题1.检测指标不完善无路基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无路面层底拉应力施工质量?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渗水系数与路面水损坏?沥青路面老化?2.各种仪器检测结果不统一国产与进口仪器差异摆式仪、摩擦系数测定车不同类型仪器差异三种弯沉仪,激光纹理仪与铺砂法测构造深度3.与国际不一致 CBR与E,状态、受力、变形 E静与E动, E静<< E动4.有损检测如压实度、厚度5.仪器设计问题测速慢,如三米直尺,摆式仪,贝克曼梁等;精度差,如摆式仪,铺砂法;汽车对路基路面作用的模拟不够真实,如落锤式弯沉仪,回弹模量6.道路检测发展方向指标完善、与国际接轨、技术先进、快速、便捷、无损、准确第二章压实度检测技术一、概述1.压实的意义:刚度,强度,平整度,稳定性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重要指标非结构设计指标2.压实度定义①路基土及路面基层 :② 沥青路面:标准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中) 最大理论密度(大)试验段密度(小)二、标准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的确定方法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是压实度评定的基准值。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试卷 A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A.一阶段测设B.二阶段测设C.三阶段测设D.四阶段测设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汽车质量B.道路质量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D.汽车车速3.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D.临界半径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A.最大纵坡B.平均纵坡C.最短坡长D.坡度角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A.V=(A1+A2)LB.V=2(A1+A2)LC.V=(A1-A2)LD.V=(A1+A2)L/2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B.手水准C.罗盘仪D.求积仪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B.短链50米C.长链25米D.短链25米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s l=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
A.0.15mB.0.23mC.0.43mD.0.86m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D.便于选择半径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2014年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解读
《道路勘测设计》答卷一.填空题:21分1.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三种。
2.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类型。
3.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车、鞍式车三类。
4.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5.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6.道路建筑限界由净空和净高两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6分1.S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2.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3.回旋参数:、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4.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5.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
6.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
7.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三、判断题:12分1.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2.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4.对于半径大于250m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5.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内进行。
(√)6.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7.在计算横断面图中填挖面积时,填与挖应分别计算,而不能抵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带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 (带答案)(100分钟,闭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_______________、和专用公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岭线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螺旋展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2分,共20分)( )和设施完善这几个基本特征。
B .取消交通信号D .全部控制出入)。
B .交通量C .实际车速D .设计车速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B .极限最小半径 D .250m )。
B .路面排水C .美观D .方便施工 ( )是确定借土和调运的界限。
B .平均运距C .超运运距D .免费运距6、公路弯道加宽一般是在()进行。
A.内侧B.外侧C.两侧同时D.中心7、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
这种线形称为( )。
A.S型曲线B.断背曲线C.C型曲线 D.反弯曲线8、路基土石方调配时,免费运距与()有关。
A.平均运距B.经济运距C.施工方法及运输方式D.借方运距9、匝道是用来连接()的通道。
A.十字平面交叉B.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C.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D.左转专用10、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扭线D.回旋曲线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缓和曲线:2、超高:3、纵断面:4、竖曲线:5、展线:四、简答题(共30分)1、高速公路与其他等级公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分)2、如果你承担了一条公路的纵断面设计工作,你将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进行纵断面设计?(10分)3、高速公路为什么要设置路肩和中间带?(10分)五、计算题(共15分)1、从某公路设计文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中摘抄的一组路线设计资料如下:JD8:K3+425.982(ZH8=K3+311.099,HY8=K3+346.099,YH8=K3+492.155,HZ8=K3+527.155)JD9:K4+135.169(ZY9=K4+047.436,YZ9=K4+221.135)试计算:(1)JD8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3分)(2)JD9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2分)(3)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AB卷及答案
-------------------o----------------装-------------------o----------------订---------------------------------线-----------------o---------------XXXXXXXX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末试卷《道路勘测设计》(A 卷)试卷编号 考试方式 系 部 年 级 班 级 姓 名 学 号一、填空题(共 44分 每空 2 分)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 、 、 、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2、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设计车辆 、 、 。
3、公路平面线形三要素是:直线、 、 。
4、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分别是: 、 、次干路、支路。
5、平原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 ;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 __;越岭线中,路基型式一般为 。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 、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7、道路设计中的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 。
8、公路定线有 全面布局定线、 定线和 定线三种方法。
9、相交路线在 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10、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管理、创建 。
11、在平面设计中,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 行车速度V 。
1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 和 组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共 24 分 每题 3 分) 1、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2、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
A.切线长B. 切曲差C. 曲线长3、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 A .铁路 B .公路 C .航空 D .水运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 的要求。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试卷D及答案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试卷D 及答案1.作为城市道路设计依据的机动车辆可分为: 小型汽车 、 普通汽车 、 铰接车 。
2.根据(JTG 01-2003),将公路根据 功能 和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
其中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 的年平均交通量为2000-6000辆。
3.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 ≥ R (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力)和 T ≤ψ· GK (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
4.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主要考虑 旅客感觉舒适 、超高渐变率、 行驶时间和 路容美观 几方面。
5.施工高度是指在任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 与 中桩地面标高之差,又称 填挖高。
6.中间带是由 两条左缘带和 中央分隔带 组成,其表面形式有 凹形 和 凸形 两种。
7.越岭线垭口选择要全面考虑垭口 位置、 标高 、地形、 地质 和 展线条件 等。
8.RS 、GIS 、GPS 分别是 遥感 、 地理信息系统 、 全球定位系统 的简称。
9.定线是在 选线布局 的基础上具体定出 道路中线位置 的作业过程。
10.道路交叉的交错点包括 合流点 、 分流点 和冲突点 等三类,其中 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11.横断面设计图应按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进行布置,一般采用 1:200的比例。
12.道路建筑限界又称 净空 ,由 净高 和 净宽 两部分组成。
13. 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是指 建成后的行车道路面中线 标高或 中央分隔带中线 标高。
二、单项选择题30分1.当车速为32km /h 时,路拱横坡为2%,超高横坡度为6%,横向力系数μ=0.12,则曲线最小半径为( D )A 、135mB 、100mC 、80mD 、45m2、 某公路某段采用人工挖运土方,已知免费运距为20m ,借方单价为16元/m 3,远运运费单价为4元/m 3·km ,则其经济运距为( C ) A 、24m B 、80m C 、4.02Km D 、4.2Km3、平原区路线选线时( A )A 、原则上不穿过城镇B 、尽可能穿过城镇C 、高速公路可穿过城镇D 、乡村道路不宜穿过村镇 4.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B )A.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C.技术设计和初步设计D.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 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 ,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 ,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 为( B )A. i=D + fB.i=D - fC.i = D fD.i = D/f 6.关于附着系数,正确的是( C )A.与车速无关B.车速越高,φ越高C.车速越高,φ越低D.与荷载无关 7.在直线和半径为R 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 ,参数为A ,R 、L 和A 单位均为m ,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C )A.R+L=AB.R-L=AC.R ·L=A 2D.R 2/L=A 8.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B ) A.0.3% B.0.5% C.0.7% D.0.9%9. 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 =30km /h ,最大纵坡为8%时,坡长限制为300m ,而最大纵被7%时,坡长限制为500m ,当路线连续陡坡,假如纵坡为8%,坡长为120m ,相邻坡段纵坡为7%时.则坡长不应超过( D )A.180mB.500mC.200mD.300m10.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D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A.V=(A1+A2)LB. V=(A1-A2)LC. V=2(A1+A2)LD.V=(A1+A2)L/211.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C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12.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B )A.超车视距B.停车视距C.错车视距D.会车视距13.用于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司机操作反应时间一般取为( B )A.1秒B.3秒C.6秒D.9秒14. 土石方调配时,横向调运复核( D )A.本桩利用+填方=挖方B.挖方=本桩利用+废方C.挖方=本桩利用+填缺D.挖方=本桩利用+挖余15.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 D )。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1*25=25分)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D 通行能力共 页,第 页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B 会车视距C 超车视距D 错车视距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 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B 横向力C 垂向力D 横向力系数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AB卷及答案
A.切线长B.切曲差C.曲线长3、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 的要求。
A 行车视距B 超车视距C 停车视距D 会车视距5、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A 克服离心力B 路面排水C 美观D 便于施工6、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 )。
A 美观B 分隔行车道C 行车方便D 提高舒适性7、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进行。
A.外侧B.内侧C.两侧同时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 )。
A.平面、纵面综合设计成果B.纵、横面综合设计成果C.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三、名词解释(共 8分每题 4 分)1、路线的纵断面:2、道路的横断面:四、简答题(共 24分每题 8 分)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2、简述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3、简述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A.平面、纵面综合设计成果B.纵、横面综合设计成果C.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8、护坡道的作用是( )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B.利于路基排水C.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三、名词解释(共 8分每题 4 分)1、路线的纵断面:2、道路的横断面:四、简答题(共 24分每题 8 分)1、平面线形的设计一般原则。
2、设置缓和曲线有何作用3、简述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2、(1)有利于司机操纵方向盘;2(2)消除离心力的突变;3(3)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33、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以及路基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1*25=25分)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1.2__ 米,物高__0.1__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D 通行能力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B 会车视距C 超车视距D 错车视距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 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得分得分共页,第页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道路勘察设计考试试卷及答案(共两套)
《道路勘察设计》期末试卷A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20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是最重要的指标。
2、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 km/h。
3、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分别是:快速路、、次干路、支路。
4、汽车的行驶阻力有:空气阻力、、惯性阻力。
5、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
6、动力因数标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的能力。
7、平面线形三要素是:直线、、缓和曲线。
8、平面设计中两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为 V。
9、道路设计中的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10、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有;方格网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二、单选题:(20分)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的要求。
A 行车视距B 超车视距C 停车视距 D 会车视距2、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
A 回旋线B 抛物线C 圆曲线D 螺旋线3、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
A 回头展线B 螺旋展线C 自然展线D 高次抛物线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250mB 一般最小半径C 极限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5、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A 6%B 7%C 8%D 5.5%6、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A 克服离心力B 路面排水C 美观D 便于施工7、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B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C 绕路基内边缘旋转D 绕路面中线旋转8、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
A 美观B 分隔行车道C 行车方便D 提高舒适性9、平面交叉口的计算行车速度降低的差值不应大于。
A 10km/hB 15 km/hC 20 km/hD 30 km/h10、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是。
A B CD11、路基设计表是。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1*25=25分)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1.2__ 米,物高__0.1__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D 通行能力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B 会车视距C 超车视距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 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 D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1*25=25分)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1.2__ 米,物高__0.1__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D 通行能力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B 会车视距C 超车视距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 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得分得分共页,第页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1*25=25分)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1.2__ 米,物高__0.1__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二、选择题(1*15=15分)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D 通行能力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B 会车视距C 超车视距D 错车视距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得分得分共 页,第 页A 内边轴旋转B 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1.一种有代表性的、作为公路设计依据的车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亦称为汽车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3.对于平面线形设计,当设计车速≥60km/h时,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倍为宜。
4.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水,防止水分渗入路基,均应设置不小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纵坡。
5.路肩横坡一般应较路面横坡大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27分)1.设汽车重力为G,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所受横向力为Y,则横向力系数μ为( )。
A.μ=Y+GB.μ=Y-GC.μ=YGD.μ=Y/G2.关于汽车的耗油量,正确的是( )。
A.汽车的耗油量只与汽车本身的结构有关B.汽车的耗油量只与燃料种类有关C.汽车的耗油量只与道路条件有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设汽车重力为G,道路纵坡为i,则汽车所受的坡度阻力P为( )。
A.P=G+iB.P=G-iC.P=GiD.P=G/I4.由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查得动力因数为D,则考虑“海拔—功率—总重”修正系数λ(又称为海拔荷载修正系数)后的动力因数为( )。
A.D+λB.D-λC.DλD.D/λ5.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所采用的横向力系数λ为0.035,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路拱横坡为1.5%,则该公路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为( )。
A.1417.3mB.2834.6mC.809.9mD.566.9m6.某交点JD桩号为K1+300,设置基本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T h为150.5m,则直缓(ZH)点桩号为( )。
A.K1+350.5B.K1+149.5C.K1+450.5D.K1+249.57.在交点JD处设置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为T h,曲线总长为L h,则校正数D为( )。
A.D=T h+L hB.D=T h-L hC.D=2T h+L hD.D=2T h-L h8.设计车速为100km/h的一级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 )。
A.340mB.170mC.680mD.85m9.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 )。
A.0.1~0.15B.0.2~0.3C.0.3~0.4D.0.4~0.510.在海拔很高的高原地区,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则采用( )。
A.折减后的纵坡值B.2%C.4%D.5%11.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范规定的长度处设置( )。
A.平坡段B.最大纵坡的坡段C.纵坡为5%的坡段D.缓和坡段12.合成坡度不能过小,是因为( )。
A.汽车可能沿合成坡度方向倾斜、滑移B.对排水不利C.对路面施工不利D.对平纵组合不利13.新建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
A.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中线标高B.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后该处中线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D.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后该处边缘标高14.一般情况下,不属于山脊线优点的是( )。
A.筑路材料充足B.土石方工程小C.桥涵构造物少D.水文、地质条件好15.对于平面线形设计,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n倍为宜,其中n为( )。
A.2B.4C.6D.816.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 )。
A.夜间行车前灯光束照射的要求B.跨越桥下视距的保证C.离心力D.离心加速度变化率17.不是沿溪线优点的是( )。
A.溪谷内有丰富的沙砾石料,水源充足,便于施工和养护B.溪谷两岸无不良地质情况C.城镇居民点多,沿溪线便于为政治、经济服务,发挥公路的效益D.溪谷地面纵坡一般较平缓,除上游较短地段和中游个别地段外,一般不超过山谷所容许的最大纵坡18.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超车路段的设置应结合地形考虑,其比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 )。
A.10%~30%B.70%~80%C.3%~5%D.80%~90%三、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1.关于平、纵设计与设计车速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 )。
A. 平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无关B. 纵断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有关C. 平、纵设计均与设计车速有关D. 平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有关,而纵断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无关E. 平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无关,而纵断面设计与设计车速有关2.关于汽车在设有路面横坡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所发生的横向力,正确的有( )。
A.横向力与离心力有关B.横向力与汽车重力无关C.横向力与离心力有关,而与汽车重力无关D.横向力与离心力无关,而与汽车重力有关E.横向力与离心力和汽车重力都有关3.在直线和半径为R 的圆曲线之间插入的回旋曲线的长度和参数分别为L 和A ,R 、L 和A 的单位均为m ,回旋曲线终点(即缓圆(HY)点)处的转向角为β(又称为缓和曲线角,单位为弧度),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
A.R +L =AB.R -L =AC.RL =A 2D.β=R L 2 E.β=AL 2 4.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 )。
A.缓和曲线B.坡度线C.回旋曲线D.竖曲线E.双纽线5.关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字地面模型的简称,正确的有( )。
A.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B.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ACDC.数字地面模型简称TMDD.数字地面模型简称DTME.数字地面模型简称TMD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DCA6.关于公路噪声,正确的有( )。
A.公路纵坡大小与噪声大小无关B.汽车速度越快,所产生的噪声越显著C.一般而言,刚性路面的噪声较柔性路面小D.路堑型式较路堤型式防噪效果好E.一般而言,车速35km/h 以下时,公路噪声主要源于轮胎与路面间接触所发出的噪声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1.关于公路勘测设计阶段,正确的有( )。
A.公路勘测设计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B.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公路工程项目应采用三阶段设计C.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公路工程项目可采用一阶段设计D.一阶段设计即是一阶段施工图设计E.两阶段设计即是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2.关于空气阻力,正确的有( )。
A. 空气阻力系数越小,空气阻力越大B.汽车迎风面积越大,空气阻力越大C.汽车与空气的相对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D.空气密度越小,空气阻力越大E.空气密度越小,空气阻力越小3.全超车视距的组成部分有( )。
A.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时,于是加速行驶移向对向车道,在进入该车道之前的行驶距离B.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C.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成,被超汽车的行驶距离D.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成,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E.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4.设转坡点桩号为S ,坡度角为ω,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 、L 和T 。
S 、R 、L 、 T 的单位均为m ,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
A.ω=R /TB.L =RWC.T =S -LD.竖曲线起点桩号为(S -T )E.竖曲线终点桩号为(S +21L ) 5.关于丘陵区布线方式,正确的有( )。
A.路线遇平坦地带,如无地质、地物障碍影响,可按平原区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B.在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两个已定控制点间,如无地形、地质、地物上的障碍,路线应沿匀坡线布设C.路线遇横坡较缓的起伏地带,应走匀坡线D.路线遇横坡较缓的起伏地带,应走直连线E.路线遇横坡较缓的起伏地带,应走匀坡线与直连线之间6.关于利用航测图进行选、定线,正确的有( )。
A.与地形图相比,航测图内容详尽B.利用航摄像片建立的光学立体模型,使测设人员视野扩大,不受气候、体力、自 然地理环境的限制,比实地定线更容易选出最佳的路线方案C.利用航测仪器可测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D.影像地图不够清晰直观、尚未在公路选线中得到应用E.利用航摄像片可进行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等方面的判读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1.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道路阻力系数3.实地定线的放真坡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缓和曲线的作用有哪些?2.什么是汽车的临界速度?什么是汽车的最高速度?3.什么是越岭线?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哪些?七、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已知桩号K1+020处横断面的填、挖方面积分别为0.2m2和0.3m2,相邻桩号K1+040处横断面的填、挖方面积分别为0.25m2和0.35m2,试按平均断面法计算该相邻两桩号间的填、挖方体积。
(2)在土石方调配中,采用人力挑运土方,免费运距为11m,一“级”为10m。
设平均运距为31m,调配的土方数量为4m3,则运量为多少?2.如图1所示,某转坡点处相邻两纵坡为i1=-4.5%(下坡)和i2=3.5%(上坡),转坡点桩号为K3+670,转坡点设计标高为396.378m。
设已知竖曲线外距E=1.6m,试据此计算:(1)竖曲线的半径R、长度L和切线长T;(2)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和设计标高;(3)桩号K3+640和K3+710处的设计标高。
图1(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