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三夜》看日本明治时代婚姻
浅析《十三夜》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浅析《十三夜》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作者:张依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6期基金项目:兹证明张依于2017年6月中在本刊第617期122页外国文学专栏发表《中美国移民的创伤体验与身份建构》一文,此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上海女孩》中美国移民的创伤体验与身份建构,项目编号:CX2017SP108)资助。
摘要:《十三夜》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小说中频频出现“月亮”这一意象,无论是对情节的推动还是主题的深化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本篇论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手法对这一意象进行溯源寻根,通过对本篇小说中的月亮意象的建构和象征意义来剖析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进而展现日本明治时期下层民众的生存现状和生活图景。
关键词:樋口一叶;《十三夜》;月亮;意象[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一、引言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对“月亮”这一意象分外钟情。
中国有嫦娥奔月的传说,西方有月亮三女神的神话故事,无不透露出世界人民对于月亮的崇拜与喜爱。
日本也不例外,日本古典故事鼻祖《竹取物语》产生于平安初期,其中的主人公辉夜姬就被演绎成是由月亮上下凡而来的,这样一位美丽的月亮公主却没有留在人间,于八月十五的夜里在天兵天将的迎接下返回月宫。
月亮,俨然成为日本人心目中圣洁、光明却有着阴晴圆缺象征人间悲欢离合的精神寄托。
而在樋口一叶的小说《十三夜》中,总共出现相关的月景、月色的描写八处,因此可以说这片短小精悍的故事的起承转合都围绕在一个月夜展开。
月亮见证着阿关一家的悲喜,不仅是贯穿故事始末的线索,更是女主人阿关的精神支柱和人格化身以及家族的化身。
二、月之洁旧历九月十三晚上主人公阿关在回来告诉父母决定离婚,她虽是奏任官的妻子,表面光鲜,但常被丈夫辱骂。
在父亲劝说下,为了孩子,为了家族,最后放弃离婚回到了原田家。
女主人公在小说中仿若辉夜姬的化身,辉夜姬是一个面容皎洁秀丽,纯洁善良的月亮女神,而且极为高贵圣洁,不为世俗所玷。
怪诞梦境下的现实——解析夏目漱石《梦十夜》之第三夜
中图 分类 号 :I 1 0 6 . 4 文献 标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3 ) 0 7 . - 0 1 6 6 - - 0 2
明治四十一年 ( 1 9 0 8 年) , 4 1 岁的漱石发表了 短篇小说 《 梦十 。这部作 品在漱石的文学创作 中具 有承前启 后 的作用 ,奠定 了其后 漱石 长篇小说 的基 础 。本 文从梦境 出场人 物 的象 征意义 、故事 情 节 的现实对应 、梦境 的源 头这三个 方面 ,解 析夏 目 漱石 《 梦十夜》中的第三夜。
摘
要:明治四十一年 ( 1 9 0 8 年) ,4 l 岁的夏 目漱石发表 了短篇小说
十褂 。这部作品在夏 目漱石 的文
学创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 用,奠定 了其后长篇小说的基础。从 梦境 出场人 物的象征意义、故事情节的现 实对
应、梦境的源头这三个方面, 解析夏 目 漱石 《 梦十夜 》 中的第三夜。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4 - 2 4
征” , 也有学者认 为 “ 孩子”其实象征着压迫夏 目 漱石的 日本传统等等。本文以此类观点为基础 ,仔 细推敲了其合理及牵强之处 ,根据文章中两处细节 描写 , 最终分析认为第三夜中瞎了眼的孩子是 “ 日 本传统历史”的象征。 夏 目漱石 自己曾说 “ 颇具野心的我 , 要让 1 0 0 年后的人们来解开这个谜。 ”既然是谜语 ,自然会 有线索。文章的前几段话意思十分晦涩隐晦,让人 觉得恐怖之余却对真相本身摸不着头脑。其后文中 出现第 一处较为 明显能论 证 “ 孩 子 ”是 “ 历史 ”象 征的提示是 : “ 这个小家伙是我的孩子 ,还是个瞎 子, 竟然能洞悉我的一切 ,像一面镜子 ,能把我的 过去、现在、未来 ,即使在些许的事实也能一览无 余的全照出来” ,表明了孩子的身份就是 “ 历史” 。 这个 “ 历 史 ”他 内心 明 白一 切 ,能 知 道大 的方 向 , 但却看不清眼前 的具体事物 ,因此是个瞎子。我 自 身就在创造历史,所以说他是我的孩子。历史既古 老又幼小 ,这与文章开头虽然是个六岁大的孩子 , “ 听声音无疑是黄 口小儿在讲话 ,可用词儿的 口吻 却俨 然像 个 大人 ,而 且简 直 与大 人无 异 ”相 对应 ; 而文章第二处更 为决 定性的论证 出现在 结尾处 : “ 是文化五年,龙年吧” 、 “ 你杀死我的那一天 ,就 是一百年前的今天 ! ” 。这两句话中夏 目漱石提及的 时间绝不是随意拟定的。《 梦十夜》 发表于 1 9 0 8 年, 百年前即 1 8 0 8 年 ,在这一年 , 英 国军舰为追击 荷兰船 “ 菲顿号”侵人 了长崎港,使得幕府大为震 动, 英荷两 国争夺殖 民地 的战争 已波及到了 日本。 自此 日 本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始遭到国内外各种力量 的不断冲击 ,由相对和平时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动 乱的阶段并最终酿成了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正是
论樋口一叶“十三夜”中阿关的命运与时代烙印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论樋口一叶“十三夜”中阿关的命运与时代烙印胡备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冯阳阳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20年代著名女作家,虽年仅24岁因病去世,但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
她于1895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十三夜”就成功地塑造了“阿关”这个明治时代的女性形象,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读起来故事中的人物依然活灵活现,特别是女主人公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本文通过分析“十三夜”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时代背景等,探讨该作品的魅力所在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樋口一叶;“十三夜”;明治时代;男权制作者简介:胡备,男,天津市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及文化;冯阳阳,河南省洛阳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114-02一、引言23岁的樋口一叶于1895年12月10日在《文艺俱乐部》[1]杂志上发表了“十三夜”:美丽的阿关出身贫寒,十七岁时被富家子弟原田勇看上,嫁入豪门,并与丈夫育有一子,本来应该是郎才女貌,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阿关在结婚七年后的一个夜晚,只身一人突然回娘家吐露想要离婚得想法,才揭开了阿关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遭受了丈夫的精神虐待的真相。
听了女儿的诉说,母亲愤愤不平,而父亲则好言相劝,阿关为了父母的面子和弟弟的前途,还有难以割舍的儿子,最终下决心忍气吞声回到夫家。
尔后,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往日的恋人录之助,浪漫的过去时光与身份相差悬殊的现实让人感叹世态炎凉。
最终,善良的阿关在旧历9月13日月圆之夜,祝愿录之助重新振作起来,自己却不得不回到痛不欲生的婚姻生活。
二、樋口一叶的身世与小说“十三夜”樋口的作品格外关注社会现实,讽刺封建压迫下的社会黑暗现象,这与樋口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解读樋口一叶《十三夜》中的意象
解读樋口一叶《十三夜》中的意象作者:展真真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2期樋口一叶(1972-1896)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在她短短二十五年的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一连串的不朽之作,被日本文学界称为传奇人物。
她善于在小说中运用和歌中的意象,在《十三夜》中“月”作为主要意象在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文中出现的“芒草”意象,由于它出现的位置也值得思考和分析。
一、“芒草”的形象这部作品描写的是旧历九月十三晚上的事。
上篇主人公阿关在这一晚上回来告诉父母决定离婚。
她虽是奏任官的妻子,表面光鲜,但常被丈夫辱骂。
在父亲劝说下,为了孩子,为了家族,最后放弃离婚回到原田家。
下篇阿关在回家的路上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意外重逢又分别。
“…明净的月亮孤寂地挂在天空上,在屋里,只有亥之助从后边堤坝上掐来插在瓶里的野生芒草,像招手似地摇晃着穗子。
”“芒草”在阿关放弃离婚与父母告别时出场。
“芒草像招手一样”本应出现在父母欢迎女儿回家的场景中,在本文中却出现在告别中。
并且出现的场面是阿关从娘家出来到乘坐人力车的转换点上,而且这也是上下篇的分节点,在此处描写值得关注。
从传统上来讲,说到“芒草”首先想到“像招手一样”的动作。
另外“芒草”作为秋天的景物,与无常孤寂的形象相关。
二、“芒草”的作用1. 録之助的出场。
“芒草像招手似地”迎来録之助的出场。
阿关成为奏任官原田的妻子后,平常出门都带女佣,穿绸缎衣服,乘坐带家徽的黑漆包车。
并且生下儿子太郎,看起来没有不满足的地方。
从贫穷的斋藤家的女儿到奏任官夫人,这种出人头地是周围无数人羡慕的。
即使父母看来,温柔的女儿成为高官夫人也是无可非议。
但是,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夫妻处于离婚的危机中,阿关被丈夫冷酷地对待,这与幸福的假象越离越远。
阿关一直忍气吞声,其实她内心非常苦恼。
这天晚上,她想把实情吐露出来,但结果在父亲的劝说下又要回到从前的生活。
在她的内心深处迫切地想要逃离现在的生活,极度希望有个人倾听自己人生的苦恼。
浅析日本作家樋口一叶小说_十三夜_中的女性雄化意识
浅析樋口一叶小说 《十三夜》 中的女性雄化意识
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璐
摘 要: 樋口一叶小说 《十三夜》 暗含了社会转型期中女性主体角 色的裂变,无法摆脱新旧思想束缚,在反抗与退让中追求经济独立和女 性命运的解放。企图以雄化思想解构男权中心,从而走向女性意识的悖 论面,突显了女性生命意识和独立人格塑造的艰巨性。
· 75 ·
因 [J]. 武汉: 世界文学评论,2010. 2: 170 [5] 田 泥 著. 走 出 塔 的 女 人 [M]. 北 京: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2005. 10: 17 [6] 肖霞等著. 全球化语境中的日本女性文学 [M] 济南: 山东大学
出版社,2009. 10: 3
作者简介: 陈志璐 ( 1984. 05 - ) ,女,广西玉林市,重庆师范大学 2010 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主攻中外文学关系。
己的规范来造就阿关的命运,另一方面又在现实处境中反抗规约,解构 女性骨子里的 “菲勒斯中心”。一叶让有雄化意识的阿关在抗争与摇摆 中向父权妥协,让 “家” 比 “独立”、 “出走” 更有永恒的价值。难怪 阿关 “出走” 后还是回到 “家” 中,女性自主能力的否决构成了男权 文化结构的恒久性。
女性分裂意识的悖论 日本以明治维新为标志步入现代社会,迎来了 “殖产兴业”、 “富 国强兵”、 “文明开化” 的时期。日本女性开始摆脱封建时代被当作 “生育工具” 的地位,拥有了作为 “人” 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培养 具备教育子女的教养和知识的西式 ‘贤母’”,[6] 给日本女性带来了新的 伦理挑战。日本女性从传统步入现代蜕变过程中,外部世界对个体女性 的需要与女性自我内在需求之间的张力促使女性形成割裂与分离的意 识。 小说中的阿关在十七岁那年被原田勇一见钟情看中,是其不幸的开 始。父亲之命媒妁之言,阿关温顺嫁给自己并不了解的男人。社会地位 悬殊,门户不当的斋藤家不过是末落士族小户, “在家从父母” 的传统 观念下成长的阿关,在婚姻上是没有发言权的。在人们看来,阿关是幸 福的。能嫁入上层社会生儿孝父,从没落士族的退休主簿斋藤之女飞上 枝头变凤凰。女性的整体命运是在男性意志下完成自己的使命的,斋藤 家的荣光是以男性的意志和利益为中心的,阿关之父始终关心的是儿子 亥之助的前途与家族的利益,而不是女儿阿关未来会不会幸福。阿关成 全了家族的利益,放弃了女性的自我。 在人女、人妻、人母角色的人格分裂背后是阿关儒家思想的继承 者。阿关不忍儿子太吉尝到后娘的滋味; 不想让斋藤家被人所耻笑; 为 了弟弟亥之的前途利益,在重重矛盾挣扎后,阿关选择了站在男权继承 权的弟弟身边,成为贤妻良母的典范。从深层次上讲,阿关式的贤妻良 母是儒家文化系统内的辅佐性角色。儒家文化家国同构,本质上是一种 父权制文化。父权子承的制度,在 《十三夜》 中由阿关之父到弟弟亥之 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继承。作为封建残余思想的捍卫者的父亲为了顾全 家族的名声利益,娜拉式的 “出走” 在社会现实面前,让步于封建的卫 道礼制。阿关在强大的儒家文化与受到明治近代女性思想冲撞,揭示了 女性存在着自我分裂的悖论,在于女性建构时产生的悖论,即女性个体 承受传统男权文化的压抑与西方女权理论引导而产生的双向依从、妥协 和抗争,不单表现在阿关同原田勇的冲突,更在以父亲为代表的男权文 化的冲撞,以及由此产生的女人与性别的分裂。从而使有女性意识的阿 关 “出走” 之后,意识到女性分裂悖论。作为士族人物典型代表的阿关 “只不过是披了一件极漂亮的外衣”,[7] 终日在豪门中寂寞而又凄凉守着 空闺。在男权思想唯上的社会中,经济不独立的女性是没有发言权没有 地位,婚姻只是她们存在的另一种方式,也是一生不幸的开始。 《十三 夜》 这篇小说反映了被压迫妇女无法掌握自我命运,无法冲出藩篱的束 缚。(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现实主义风格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文章编号]1009- 3729( 2008) 03- 0127- 02
·128·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08 年
儿的遭遇表示同情之外, 还对女婿的蛮横行径表现 出强烈的愤慨, 并对女儿要求离婚的行为表示出赞 许和同意。但在当时的父权制下, 男人仍是一家之 主, 她也只能听从丈夫的安排。
《十 三 夜》还 揭 示 了 明 治 时 期 男 性 在 面 对 女 性 自 主 意 识 觉 醒 时 , 一 心 维 护 封 建 传 统 、维 护 男 权 地 位 。 对阿关的丈夫原田这个人物应从两方面来看。一方 面 他 是 一 个 有 知 识 、有 文 化 、追 求 新 思 想 的 新 官 僚 。 他受新思潮影响, 在婚姻上不愿由长辈做主找门当 户对的女孩, 而是由于一次邂逅看上了美丽但出身 低微的阿关, 并主动给对方置办嫁妆娶进家门; 从 他对婚姻生活的认识来说, 他希望找一个有共同语 言 、共 同 爱 好 的 人 一 起 生 活 。但 另 一 方 面 , 他 仍 然 具 有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当两人因不同家庭背景、 不同文化修养产生差距时, 原田对阿关不再体贴照 顾, 只是一味地强调阿关的无知, 公开讥讽她出身 不 好 。在 阿 关 的 一 再 忍 让 下 , 原 田 变 本 加 厉 , 指 责 阿 关 是“ 无 聊 的 家 伙 ”、“ 没 志 气 、没 骨 头 的 笨 蛋 ”, 甚 至 说“ 我 是 把 你 当 太 郎 的 奶 妈 留 在 家 里 的 ”, 完 全 把 阿 关 当 做 低 自 己 一 等 的 人 看 待 。这 里 虽 然 没 有 男 性对女性的身体暴力, 但语言暴力及心理暴力尽在 其中。
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女性观
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女性观王延红【摘要】樋口一叶的作品几乎都是以不幸的、痛苦的女性作为主人公.作家将自己的女性身份融于其中,在文坛上发出了"女性的声音".<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作品.通过文本解读的方式,以小说中登场人物所说的"梦"为主线,从作家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及命运的设定,探究一叶的女性观.【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3【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樋口一叶;《十三夜》;女性观【作者】王延红【作者单位】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樋口一叶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早期开拓者之一,她生活的年代正值明治维新后东西文化相互碰撞、日本社会新旧交替的时代。
这种社会时代背景将作家置身于一个新旧思想斗争的漩涡之中。
她的作品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描写了生活在明治初期的女性的苦闷和彷徨不安,对生活在“父权”和“夫权”双重枷锁中的女性投以关注的目光,在文学这一领域发出了女性自己的声音,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
《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关注女性悲惨命运、围绕“女性离婚”这一主题展开的作品,也是作家“奇迹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小说中主要登场人物口中都出现了“梦”这一词语。
“梦”的虚幻性、不真实性更加重了小说的感伤气氛,也饱含了作家对封建制度压迫下女性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无奈。
作家将自己女性的身份融于其中,在文坛上发出了“女性的声音”。
“母亲”是一叶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
母亲做了阿关喜欢吃的江米团子,却因门第悬殊无法送到。
在母亲遗憾之际,不曾想女儿突然回家来了,所以母亲欢喜地说:“今夜你来了,倒真像是做梦一般,真是心有灵犀啊。
①本稿所引《十三夜》之中文译文,均由笔者自译,原文据《樋口一叶明治女流文学泉镜花集》筑摩书房昭和47年发行。
解析夏目漱石《梦十夜》之第一夜
解析夏目漱石《梦十夜》之第一夜解析夏目漱石《梦十夜》之第一夜摘要:《梦十夜》是夏目漱石前后期作品的承前启后之作,1908年连载于《朝日新闻》,由十个短篇组成,以梦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艺术、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文章基调奇幻、瑰丽。
在第一夜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奇幻、瑰丽、凄美的守候故事的梦境,提示了其对于完美的女性之爱的感受及态度。
关键词:梦百合花完美的女性之爱守候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日本国民大作家”。
其前期作品着重于对社会大胆、尖锐地批判,语言朴实、幽默;后期作品则多为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及批判人物私心之作,语言细腻。
《梦十夜》是夏目漱石前后期作品的承前启后之作,1908年连载于《朝日新闻》,由十个短篇组成,以梦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爱情、艺术、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在第一夜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奇幻、瑰丽、凄美的守候故事的梦境。
笔者拟对此梦境进行分析,试解十个谜之中的第一个谜。
一、梦的外衣之下的渴望——完美的女性之爱第一夜讲述的是一个奇幻、瑰丽、凄美的守候故事。
主人公“我”面对即将死去的女人,相信她所说的“请你等待一百年。
请你坐在我的坟墓边,等待一百年。
我一定会来见你的”的话,做了承诺,从而真的守候了一百年。
“我做了一个梦。
”开篇第一句,作者给自己后面的描述定下了基调——一切都是在梦里进行的。
梦是什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愿望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作者说“我做了一个梦”,描述的未必就真的是自己的一个梦,他只不过是给自己的内心愿望披上了一件梦的外衣。
有了这件梦的外衣,也唯有有了这件梦的外衣,作者才可以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准确恰当地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感受。
有了这件梦的外衣,奇幻、瑰丽的意象,离奇、不合逻辑的故事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梦境中的意象之一,也是这个梦里的主要意象是一个说自己“我就快要死了”的女子。
作者对于这位女子的描述是这样的:“她有张线条柔美的瓜子脸,长发披在枕上,雪白的脸颊上透着淡淡血色,而且双唇红润,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快要死去的模样”,“她那双水汪汪眼眸上的细长睫毛裹着一片漆黑。
明治初期日本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樋口一叶《十三夜》为中心
明治初期日本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樋口一叶《十三夜》
为中心
周京
【期刊名称】《雨露风》
【年(卷),期】2022()6
【摘要】明治维新以后,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这一
时代潮流充分反映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樋口一叶创作的《十三夜》就是一个典例。
《十三夜》的女主人公阿关厌倦了不幸的婚姻生活,试图通过离婚来反抗封建男权
思想,然而最终被父母劝服,回到了丈夫身边。
阿关的反抗过程是其女性意识觉醒并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妥协过程则体现了时代残存的封建性对女性主体意识的
压制。
阿关只是明治初期日本千万女性的一个缩影,她的行为反映了当时的女性在
家庭、婚恋等方面逐渐走向自我意识觉醒、追求平等与自由的转变历程,同时展现
了她们在时代的局限下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对命运无可奈何的人生困境。
【总页数】3页(P00027-00029)
【作者】周京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樋口一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其小说创作*
2.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女性观
3.明治时期婚姻与家庭伦理观照下的女性形象论——以樋口一叶《十三夜》中的阿关为例
4.论樋口一叶《十三夜》中的女性形象及作品的社会意义
5.樋口一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其小说创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十三夜》看明治时期的女性地位
从《十三夜》看明治时期的女性地位作者:刘思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2期摘; 要:樋口一叶明治时期重要的文学家,笔下的《十三夜》具有时代代表性,本文通过阿关行为变化的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明治时期的女性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樋口一叶;十三夜;女性地位作者简介:刘思宇(1995.8-),男,黑龙省五大连池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011.前言樋口一叶的小说较多描写明治时期中人们的家庭关系和矛盾,通过简单的家庭问题,映射出时代性的大问题。
她对女性问题的探讨,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十三夜》将当时明治时期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心里矛盾表达得淋漓尽致。
2.从《十三夜》的中看明治时期女性地位2.1诉说苦情的阿关开篇阿关由于忍受不了丈夫原田勇的冷暴力决定离婚。
但是需要依靠丈夫的休书,或者求助自己父亲。
然而原田勇作为贵族官员,主动说出离婚有失颜面,不会直接提出离婚,只是说:“我是把你当做太郎的奶妈留在家里的”[1]。
“而对妻子的不尊重,既彰显了原田勇作为丈夫、家长的封建父权意识依旧深重”[2]因此阿关无可奈何,只有求助家里的父亲书写休书。
阿关就算是离婚这种有关自己今后人生的大事,也要看其他人的脸色才能决定。
“阿关深受婚姻的束缚,处于夫权和封建礼教的双重夹缝之中。
”[3]由此看出明治女性的无力。
2.2被劝说的阿关回到家中,阿关叙述了自己的不幸婚姻,听过女儿的哭诉,父母的态度截然不同。
身为阿关的母亲,听到女儿哭诉第一反应就是同情孩子,首先的态度就是:“你别再胆小了,虽然是穷人家出身。
你也有爹有娘,回到爹娘身旁来”。
[4]母亲站在了女儿的立场安慰女儿,但是听过阿关父亲的意见时,一直愤愤不平同情女儿的母親最后也仅仅叹息了一句:“苦命的孩子啊”[5]。
把自己的想法咽到了肚子里面,可见阿关母亲也屈服于当时的夫权统治之下。
从《十三夜》看日本明治时代的婚姻
中图分类号 : 0 I 6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6 2 1 7 2 1 ) 1 0 4 一 2 1 7 — 5 8(0 0 1 — 0 3 O
17 ( 治 4 年 8月 2 81明 ) 3日 , 日本 明 治政 府 宣 告 : 许 华 族 、 允 士 族 和 平 民通 婚 。 此 。 阶 层 互 相 通 婚 有 了 合法 依 据 。 治 2 从 各 明 0 年 代 . 西 文化 的碰 撞 和 融 合 , 使 日本 的社 会 、 东 促 文化 急剧 变化 。 向往 自 由恋 爱 的 一些 上 流社 会 男 士 主 张 抛 弃 门第 观 念 ,主 张 自 由恋 爱 和结 婚 。 19 ( 治 2 ) , 任 文 部 大 臣 的芳 JI 正拜 80 明 3年 担 J 显 托 别 人 “ 我 找个 妻 子 , 要 是 美女 , 境 贫 寒 也 无妨 。 ”】 帮 只 家 I l
栖 口一 叶 (82 19 ) 17 — 8 6 日本 明治 时 代 著 名 的 女作 家 , 男 性 在 垄 断 的 文坛 上 第 一 次 建立 女作 家 的地 位 。一 叶 出 身 在 没 落 士 族 家 庭 ,89年 父 亲 去 世 后 , 十八 岁 的一 叶独 自承担 了 家 庭 的 重 18
写 了一 个 之 后
重 重 障 碍 终 于顺 利 结 婚 了 。 l9 ( 8 2 明治 2 ) , 村 透 谷 以 自己 5年 北 恋 爱 结 婚 的 经历 , 了 文 艺 评 论 《 世 诗 家 与 女 性 》 其 开 头 部分 写 厌 。 写 道 “ 爱 是 人 生 的秘 密 钥 匙 。 恋 爱然 后 有 人 生 , 出恋 爱 , 恋 有 抽 人 生 就 毫 无 意 义 。” 囱
直受 到 原 田勇 的嫌 弃 和 冷 落 , 原 田公 馆 里 她 活 得 没 有 地 位 . 在
略谈《十三夜》中的男权思想
收稿日期:2014-05-07作者简介:石甜甜(1982-),女,黑龙江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日语语言翻译。
略论《十三夜》中的男权思想石甜甜1邢黎1龚松博1,2(1.哈尔滨理工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2.93199部队理论训练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口一叶的小说具有浓厚的自传性色彩,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都能在她生活时代中寻找到相应的实际原型人物。
《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取材于生活,围绕“女性离婚”这一主题展开的作品。
一、《十三夜》中男性形象的分析(一)《十三夜》梗概《十三夜》的主人公阿关出身普通贫苦人家,美丽温顺,因被身为高级官吏的原田勇所喜爱,听从父亲安排,与之结婚,并育有一子。
可是婚后的丈夫,对于阿关再没有当初的喜爱,反而嫌弃其出身卑微,欠缺教育,态度越来越粗暴无理。
阿关为了守护爱子、维护娘家声誉,一直退让隐忍,但丈夫不仅没有任何改过,反而变本加厉,夜不归宿。
直到阿关忍无可忍,在中秋前夜回到父母家,向他们哭诉了自己的不幸,请求父母同意离婚。
但是,该决定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在父亲的劝说和现实的压力下,阿关无奈地放弃了离婚的想法,决定从此以后,只当自己已死掉,继续守护在孩子身边,继续维系这段对父母、对家族声誉、对弟弟的前途都有好处的不幸婚姻。
在返家途中,巧遇了婚前喜欢的对象录之助,录之助本来是非常上进的少年,深爱阿关,因为受到阿关嫁人的沉重打击,从此过上了放荡摘要:文章通过对口一叶的代表作品《十三夜》中三位代表不同阶层的男性形象文学研究,探究了明治时期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即追求男女平等、婚恋自由等。
但小说依然揭示了带有浓郁色彩的封建男权思想仍占据着社会主流地位,这使得女性仍然无法摆脱封建统治的束缚,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依旧过着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痛苦生活。
关键词:口一叶;男权思想;《十三夜》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4)09-0034-03∗∗∗第34卷第9期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9月Vol.34No.9Journal of S uihua UniversitySept .201434. All Rights Reserved.的生活,败光了祖上的家业,把母亲送到乡下姐姐家奉养,妻离子丧,一个人浑浑噩噩的过着拉车生活。
一个平民青年的毁灭--试析《十三夜》中高坂录之助堕落的原因
一个平民青年的毁灭--试析《十三夜》中高坂录之助堕落的原因陶思瑜【摘要】平民姑娘阿关与烟草店少爷高坂录之助青梅竹马、互相爱慕。
阿关因父母之命被迫嫁给了政府高官、家境富裕的原田勇,让高坂录之助心灰意冷,生活急转直下。
由父母包办的与毫无感情的杉田姑娘的婚姻更是让高坂录之助变本加厉地放纵自己,最后落得妻离子散、家徒四壁,成了一介车夫。
高坂录之助用自甘堕落的这种独特方式来反抗封建陋俗,控诉世俗社会的不平等,而这也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
%Aseki,a girl from a civilian family,and Rokunosuke Takasaka,a boy from a tobacco shop,were child-hood sweetheart,and they loved each other. When Aseki had to follow her parents’order to marry Yū Harada, who was a senior government official from a wealthy family,Rokunosuke felt heartbr eak,and his life turned down suddenly. Rokunosuke’marriage with Sugida,which was arranged by his parents,made him escalate his indul-gence. Finally,he lost his family and assets,became a rickshaw driver. Rokunosuke used an unusual method, his degeneration,to resist the feudal custom,to accuse the inequality of the secular society,and it also leaded to his destruction at the end.【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98-101)【关键词】《十三夜》;樋口一叶;录之助;阿关;杉田;堕落【作者】陶思瑜【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日本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女作家樋口一叶一直以来深受日本国民尊敬与爱戴,为纪念她对日本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日本在2004年发行的5000日元纸币正面印上了她的头像。
明治时期婚姻与家庭伦理观照下的女性形象论——以樋口一叶《十三夜》中的阿关为例
明治时期婚姻与家庭伦理观照下的女性形象论——以樋口一
叶《十三夜》中的阿关为例
林艳;李庆申
【期刊名称】《唐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1)002
【摘要】文章从婚姻与家庭伦理的角度来解读《十三夜》中的女主人公阿关,探讨在与丈夫期待的理想婚姻发生冲突时,在家庭、婚姻束缚下以及在社会伦理制约下觉醒与放弃中沉浮的女性形象.表明在明治时期,处在社会变革中的女性,女性意识开始萌芽,但在父权、夫权的压抑下,最终放弃挣扎,其自觉意识和自身知识的局限导致了女性的悲哀.
【总页数】6页(P103-108)
【作者】林艳;李庆申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31
【相关文献】
1.试论樋口一叶作品的叙事节奏--以《青梅竹马》《浊流》《十三夜》为例 [J], 吴梦
2.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女性观 [J], 王延红
3.论樋口一叶《十三夜》中的女性形象及作品的社会意义 [J], 白月
4.探究樋口一叶小说中女主人公哀愁的原因——以《青梅竹马》《十三夜》《浊流》为例 [J], 秦昕;许微
5.马克思主义女性观观照下的川端康成小说女性形象研究——以小说和电影《伊豆的舞女》为例 [J], 齐真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夏目漱石《梦十夜》第八夜解析——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对日本未来的忧患意识
夏目漱石《梦十夜》第八夜解析——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对
日本未来的忧患意识
高鹏飞;李亚男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为了迅速跻身于世界列强的行列,不惜一切代价加速推进军国主义国策的步伐.短期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对西方文化的顶礼膜拜,使得传统文化迅速枯萎,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滞后,国民精神状态或者亢奋、或者麻木,这样的日本究竞会前行多远?夏目漱石一直关注着全盘西化主导下的日本近代化进程.在他的作品《梦十夜》第八夜中,作者以冷静而客观的文化角度审视着日本的社会现状,对国家命运的问题表现出了担忧和疑问,对日本未来的充满了忧患意识.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高鹏飞;李亚男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80;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百年后的"梦醒"与传统思想的回归——夏目漱石《梦十夜》第三夜解析 [J], 高鹏飞;朱晓丽
2.《梦十夜》第七夜的解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本位主义" [J], 王立
3.怪诞梦境下的现实——解析夏目漱石《梦十夜》之第三夜 [J], 李千
4.夏目漱石《梦十夜》第一夜解析——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本土文化的坚守 [J], 高鹏飞;李亚男
5.超前与保守:爱情故事表象下的困惑——对《梦十夜》第一夜中夏目漱石早期女性观的解析 [J], 陈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十三夜》看日本明治时代的婚姻摘要日本女作家口一叶是明治维新时代妇女社会角色变化的先驱者。
虽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饱尝了作为女人和作家的艰辛,但她却如永不凋谢的昙花,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本文试通过对其作品《十三夜》所处时期的分析,探讨了日本明治时期的婚姻观,进而对日本明治时期的离婚观加以论述。
关键词:口一叶《十三夜》婚姻明治离婚观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口一叶,原名口奈津、口夏子,是日本明治初期主要的女性小说家。
作为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早期的开拓者之一,口一叶19岁才开始创作,其主要作品有《暗樱》、《下雪天》、《琴声》、《花洞》、《暗夜》、《大年夜》等22篇作品。
其中,《大年夜》、《浊流》、《十三夜》、《岔路》、《青梅竹马》为其最优秀的作品,博得了作家、读者的高度评价。
青口一叶以高洁的抒情性笔法,展现出了封建意识下女性难于医治的悲哀和无处发泄的愤怒。
在作品中,她希望回归纯真,为女性的自主自强而呐喊,为真正的心灵自由而疾书。
然而,这位敢于揭露社会黑暗、描写下层社会贫苦人们的灾难、通过创作勇敢面对现实并与之战斗的一代才女,却像流星一样划过文学星空,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一从《十三夜》看明治时代的婚姻《十三夜》是口一叶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短篇小说分上、下两篇,发表于明治28年2月(1895年)的《文艺俱乐部》第一卷第12编的《闺秀小说》上。
在《十三夜》中,口一叶深刻刻画了一位已经决意离婚又害怕失去孩子、不知所措的女性形象。
全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叙述:高官原田勇在一次邂逅后看上了美丽女子阿关,尽管身份悬殊,他仍将阿关娶进家门。
结婚初,两人关系较好,但从儿子出生后,原田对阿关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法忍受痛苦的阿关在阴历十三夜里,趁着孩子睡熟,偷偷地回到娘家,向父母道出决意离婚的想法,但却遭到父母的阻止。
在父亲的劝说下,阿关打消了离婚的念头,无奈地回到原田家继续悲惨地生活。
下半部分主要描写了被父母说服的阿关,在无法和命运抗衡之下,决定独自忍受痛苦回到以往的生活当中去。
而她在当晚所乘坐的人力车的车夫恰是她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之助。
两人的偶遇使两人仿佛回到了青春时代。
但命运弄人,相互爱恋的两个人,在现实、社会、阶级制度的面前那么的无助,最后的结局如当初两人不能真正地在一起一样,两人只能继续以前的生活,各走各的路了。
整篇文章印证了口一叶曾经说过的“浮世也是个忧郁的世界”的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决定不了自己的一生,在小说中亦不能改变自己人生的思想。
《十三夜》是明治新时代的产物,而明治20年(1887年)是日本新结婚、离婚制度的雏形期,《十三夜》所描写的正是这一时期的婚姻状况。
下文将通过《十三夜》来分析明治时期的结婚、离婚状态。
1明治时代的结婚《十三夜》的新颖之处在于:逃出以往身份、等级对婚姻的束缚,描写了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观念。
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儿女的婚姻多由父母做主,孩子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
但17岁的女主人公阿关在踢毽子时,不经意把毽子踢到了原田勇的车上。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见,原田就对阿关产生了迎娶的想法,经媒妁之言,将阿关娶进家门。
当时社会,门当户对的观念还很根深蒂固,贫穷的阿关能够嫁入上流社会,对于娘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原田能够不顾当时社会的制约、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自己的婚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文明开化的表现。
明治4年颁布的允许平民贵族通婚的条例,实行婚姻的自由化,这实质上是上流社会男子择偶方式的一种解放。
原田和阿关的结合就是这个制度的产物。
这一条例出台的初衷是出于社会进步、思想解放,但对于受到腐朽思想腐蚀较深的日本国民来说,能够真正做到不考虑等级差距、阶级差异是很难的。
所以在阿关生完孩子后,两者的自由婚姻很快就出现了裂痕。
原田对阿关不再体贴,而是一味抱怨阿关的无知,指责阿关是“无聊的家伙”、“没志气、没骨头的笨蛋”;并说出:“我是把你当太郎的奶妈留在家里的”等话。
关于原田对阿关态度发生如此变化,很多学者认为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是男权社会,女性没有任何地位;在男性眼里,女性就是生育的工具,所以当阿关生完孩子、完成了生育这一任务后,就变得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了。
本人认为,这其中一定有一些这方面的因素,但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分析,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呢?如:“学历”。
两人刚结婚时,是高等教育在女性中尚未普及、出身是择妻的主要因素的时期。
也许是原田本身思想较进步和开化,或者由于自认为是明治时期较开明的高级官吏的缘故,他未介意妻子出身却非常注重妻子的学历。
所以其对阿关态度的变化或许是出于对妻子的期待、恨铁不成钢而导致的愤怒,也许并非是封建社会家长式的训斥。
他所理解的爱人不是逆来顺受、没有自己思想的女人,而应该是相亲相爱、拥有共同语言可以推心置腹的伴侣。
这也是这位有知识、有文化、追求新思想的新官吏能够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追求自由式爱情的动力。
婚姻中另外一个主角阿关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男人的手中,她深受男权之苦。
这里的男权可分为父权、夫权、社会权。
阿关的父亲是一个封建纲常的守护者,他虽然心疼女儿,但考虑到家族利益,就完全忽视了女儿的想法,将女儿再一次地推入火坑。
阿关对于父亲的安排感到无奈和无力,却也只能无言地顺从了。
通过此点可以看出,在明治时代这个保守与革新、没落与新生、现实与理想、旧事物与新事物对立并存的时期中,女性毫无反抗之力,只能逃避躲藏。
2明治时代的离婚(1)提出离婚无法忍受丈夫言行的阿关终于下定决心离婚。
阿关对于自己主动提出离婚的想法没有任何不适感和抵抗感。
江户时代的离婚制度体现了男性的主权地位和优势:丈夫有权休妻,妻子无权要求离婚;只要丈夫不出离婚书或休书,离婚就不成立;女性如果想离婚,必须由父母向女婿家提出。
所以,阿关回家哀求父母为自己做主。
另外,当时还有一种女性提出离婚的方式,即通过离家出走的形式离婚。
阿关离婚的方式可能就是受江户时代的影响:一是离家出走,决意不再回到丈夫家;二来由父母出面解决离婚问题。
但到了明治时期,休书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离婚要通过提交申请书、登记户籍等过程才能成立。
离婚申请既可以是双方同意,也可以是丈夫单方提出。
这种制度就公然否定了丈夫专权的离婚制度,转向了协商离婚和协议离婚。
明治6年公布的文件规定了妇女也拥有离婚诉讼权,这就保障了妇女的权利。
因此,阿关毫无任何不适感地提出离婚也可能是受到新时代婚姻制度的影响。
另外,在明治维新时代,日本在接受了上千年的封建思想之后,第一次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西方事物,以发展的眼光正视、接纳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
由此制定、实行了一系列的文明开化政策。
日本国民原有的封建、陈腐、落后的思想也逐渐发生变化,阿关思想的转变就是女性追求自由、民主的表现。
阿关勇于提出自己离婚的想法,体现了她对新生活的渴望,以及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生活的毅力和信心。
(2)放弃离婚明治维新时期,为提高全民素质,政府向西方学习教育方法,普及小学教育,并在接受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平等。
可是从当时生活水平来看,一般的家庭只能勉强让男孩子上学,没有能力使女孩也接受教育。
因此,在家庭中的男、女性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这种不公平不仅体现在教育上,在婚姻中,女性也处于被动的局面。
在《十三夜》中,阿关是等级森严社会里典型的女性形象,她表现出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善良、温顺、贤淑和无奈。
女性一旦提出离婚,那么她将将失去财产、孩子、社会地位以及所有的一切,同时还得不到家人的同情。
这种不公平的离婚观制约了女性的思想、行为。
所以大多数女性都会选择隐忍的方式,抱着牺牲自我、毁灭自己的态度度过不幸的一生。
阿关是出于母性而放弃了离婚。
通过作品中她的“离婚后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就丧失了生存的意义”等话可以看出,阿关决定作为一名母亲而生活下去。
母亲为儿女付出被认为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所以一旦母亲先提出离婚,会产生不负责任的负罪感。
阿关畏惧离婚的理由不是离婚后的生活和世人看待自己眼光的问题,而是不忍孩子过单亲生活。
这种到近代社会才产生的注重母子关系的观念在当时应该算是非常前卫的概念了。
当阿关决定放弃离婚时,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女性追求、向往自由,但她们很难摆脱身上那沉重的枷锁。
口一叶在撰写《十三夜》时,正是日本历史中离婚率较高的时期。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从江户时代开始,女性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占据被动的地位。
到明治31年后,离婚率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明治民法的制定对离婚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受到民法的影响,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出于孩子的考虑,人们对待离婚问题更加慎重。
在文中可以看出阿关对孩子的不放心、不舍。
是不是当时的阿关也考虑了如果真的离婚后,对于孩子在心灵上的伤害,孩子将来是否会受到后母的虐待等等呢?不断接受明治时期思想的阿关也许会因考虑到孩子的未来的生活,而认真考虑、对待离婚问题的。
阿关能够放弃离婚,表现出她敢于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幸福、将来,从而向读者展现了母性的伟大。
(3)明治时期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十三夜》中另外一个可悲的现象就是那么爱孩子的阿关,在面临离婚的时候竟从未想过争取孩子的抚养权,而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会归父亲抚养。
江户时代按照幕府法规定,不管男孩女孩均由父亲抚养;但是一般情况下,男孩由父亲抚养,女孩由母亲抚养。
明治31年修改的明治民法规定,出于孩子的利益,夫妻可协议决定孩子的监护人。
婚后父亲拥有监管权,但父母双方达成协议后,母亲也可拥有监护权。
明治28年虽处于非常复杂的时期,但依然执行旧民法;而日本当时特殊的封建家族制度又赋予男性极高的特权,所以当时的阿关是很难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的。
三结语口一叶创作的22篇小说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而这三个时期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爱情观、思想观又各有特点。
口一叶小说的主人公多以社会底层人物如女仆、妓女、家庭主妇、妾等身份不同的女性为主。
其故事主要描写不尽人意的恋爱、结婚、生活。
短篇小说《十三夜》属于口一叶的后期作品,与前期作品相比,这部作品摆脱了以往作品的格式化、空洞化,以现实世界中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物、事件为主要描写对象,运用现实主义批判手法深入地刻画了阿关、原田勇、阿关父母等形象,此作品对后来的日本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通览口一叶的作品可以看出,各时期女主人公的思想均受到明治时期思潮的影响而发生了转变,而这也体现了口一叶思想的变化。
但从各部小说的悲惨结局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口一叶受到了文明开化的影响,但最终也未能逃出旧社会旧思想的束缚。
无法与现实抗拒的口一叶通过文学手段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向世人发出了呐喊。
从《十三夜》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明治时期的女性对待婚姻的矛盾思想,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宿命论”和“无常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