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历史教材

合集下载

历史阅读课教学五法

历史阅读课教学五法

历史阅读课教学五法阅读课是高中历史课的课型之一,而且阅读课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大有增加之势,以2003年版《世界近现代史》为例,总课时为65课时,其中阅读课为13课时,占总课时的20%,即1/5。

那么,为什么要开设阅读课,并且阅读课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呢?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学会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的技能,发展学生智力。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阅读课教材的处理,或与“传统课”毫无区别,或“放羊式”自读,或对此弃而不讲,这些做法都背离了设置阅读课的初衷。

近年来,我根据阅读课的难易程度及在教材中所占位置的不同,采用了以下五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下均以2003年版《世界近现代史》为例)一、阅读提纲法对于时间、空间跨度大,头绪多的阅读课教材宜采用阅读提纲法。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阅读,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使学生逐步形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如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一节,当学生阅读“英、法、荷的殖民扩张”一目时,教师可设置一组问题,如“16世纪英国海外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为什么英国采用这样的方式?”“进入17世纪后,英国进行殖民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导致英国殖民活动形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从而保证了阅读课的顺利进行。

二、知识结构法历史学习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

在阅读课中撰写知识结构,可抓纲带目,化繁为简,把大量的历史知识互相关联和系统化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对于知识明了、层次分明的章节可采用这一方法。

如在《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中,可引导学生概括这一节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即重点介绍了1924~1929年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意、美、日,这五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一战中的战胜国,但按经济发展状况可分为三类,图示如下: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的英法经济贫弱的意大利战争受益国美、日三、学生授课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突出,教师应正视这种差异,并引导在阅读方面有专长的同学起到“领读”的作用,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高中历史怎么学的方法

高中历史怎么学的方法

高中历史怎么学1.读历史教材。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

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

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高中历史如何审题1、信息来源或者答案出处:表述为: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答题要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

3、核心词(答题语):原因、影响、特点、措施等。

4、限定词: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等。

在大家平时考试当中,容易忽略的是第一和第四方面的审题要求,即容易忽视“答案来源的判定”和对限定词的审读与思考;高中历史如何审题阅读引言可以使我们快速明确命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因此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阅读法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阅读法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阅读法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学生阅读教材历史教材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主要依据之一。

但新课程采取的模块专题式叙述,专题间的思维跳跃性大,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

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忽视了新课程强调的“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理念,掌握科学的历史阅读法又是其重要前提之一。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大力宣传科学阅读的重要意义,介绍阅读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

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出时间和自学环节,让他们产生科学阅读的愿望。

其次,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成果总结。

在学生阅读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及时组织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总结经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阅读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

二、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时,应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逐步实行。

1.读什么读书应包括读目录、引言、课文(包括小字部分)、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总之要分阶段、有目的、认真地研读教材。

2.怎样读(1)目录阅读法。

指导学生关注目录,并对目录进行有机的整理,这样构建的知识体系简单扼要、一目了然,如必修三第二单元整理用“人文”(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发展)来概括本单元的内容,各课节用“人、文、宗、启四个字来概括。

(2)提纲阅读法。

在整理目录的基础上,对各节的各子目整理,或打乱章节目对教材进行重新整理,如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可整理为国际和国内两部分,国内可从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的主要活动及其关系和纽带几个方面来梳理提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小说阅读指导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小说阅读指导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小说阅读指导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小说的阅读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历史小说的选择与推荐在选择历史小说时,教师应根据初中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小说。

同时,应注重历史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历史小说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引导学生把握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在阅读历史小说时,应注重把握小说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历史小说中的描写和叙述往往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史料,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注重细节阅读:历史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往往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细节阅读,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4.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历史小说时,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细节,以便更好地巩固记忆和理解。

四、组织阅读活动,促进交流与分享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小组讨论等。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交流阅读心得、讨论小说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等,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阅读历史小说的感受和收获写下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结语历史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历史小说、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组织阅读活动促进交流与分享等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历史课本阅读方法论文

历史课本阅读方法论文

历史课本阅读方法浅谈(河南省虞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南虞城 476300)历史课本的阅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历史教学中永恒不变的主课题。

有人把它称之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

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它是学习的入门书籍,掌握知识的最好捷经。

根据教学大纲和双基教学的要求,历史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从历史这门学科来看,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轻视教师的讲课,也没有注意有条理的读书,总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读书,这样翻来覆去读好几遍,还是不得要领,一时强记下来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

有的学生记忆力很强,能较牢固地记下许多史实,但又不会变通和应用,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可是学生中存在的通病。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

笔者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种文理结合读书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愿批评指正。

我们知道: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这是众人皆知的常识,阅读的含义大致有两种,一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二是大声朗读、背诵或小声的默读理解其含义。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学数理化离不开阅读,只有字斟句酌地阅读讲解内容,才能真正的理解公式、定理、公理等的确切含义,并会应用于实践。

同时,要想学好数理化,必须多做题,而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只有认真推敲题中的字、词、句,弄清题中所给数据之间、已知和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运用正确的公式,定理、已知条件,推出结论。

历史是过去的史官用语言、文字和一定的体例把过去所发生的事记述下来,他们的记述或评论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

所以,文史不分家,许多历史巨著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经过分析、综合、和概括才能理解其内涵把握好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所以,阅读历史课本可以用文、理结合的方法,使其历史阅读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

我阅读历史课本的方式从大的方面分为两种:框架式阅读和细节式阅读。

框架式阅读:是宏观上把握历史教材的阅读方法,也称粗读。

它要求我们首先阅读一本书的目录,整体感知教材的内容和主题;其次,在阅读每一章(即一个单元)时,先阅读整章的引文部分(即每章开头方框里的小字),形成对一章知识的整体了解;第三,在阅读一节内容时,先读这一节所有的目,以及了解本节大致有几幅图片、注释、表格等。

如何有效利用高中历史教材

如何有效利用高中历史教材

如何有效利用高中历史教材在高中的学习旅程中,历史教材常常像一位智者,默默地陪伴学生走过无数的知识殿堂。

然而,很多时候,学生们却未能充分发掘这位智者的潜力。

如何有效利用这本宝贵的教材,是每一个学生需要面对的挑战。

首先,要充分认识历史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每一本历史教材都经过精心编排,按照时间线、主题或地区划分章节,使得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出系统性。

学生应当首先浏览教材的大纲和目录,了解每个章节的主题和重点,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清晰的脉络。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你能够在复习时更有针对性。

其次,要学会主动阅读。

在阅读历史教材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过目,而是要像与一位专家对话那样,积极思考和提问。

每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原因和影响,学生可以通过标记重点、做笔记等方式,记录下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和疑问。

这种主动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升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

历史教材不仅仅是事件的叙述,它还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分析和解释。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图表、插图和附录,它们往往能提供额外的背景信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本。

这些辅助材料能够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教材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习题不仅仅是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工具,更是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机会。

通过实际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可以尝试将教材中的历史事件与当代的社会现象进行对比,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

这种联系不仅能够增强对历史的理解,也能提高对当下社会问题的认识。

最后,学习历史的过程应当注重总结和反思。

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应当回顾所学内容,整理自己的笔记,分析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

定期进行自我测评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改进。

总结历史学习方法

总结历史学习方法

总结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历史学习方法【篇1】一、如何阅读教材1、以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基本要素特征为支点。

原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背景与条件;各个侧面原因。

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个人、政党、阶级)、方式、重大事件等。

特点、意义一般包括性质、功绩、经验教训。

性质一般从目的、人物、内容、结果等方面思考。

2、阅读与辨证思维结合。

也就是说,阅读与理解和思考结合,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有思考地读。

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有人不是说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

怎麽记呢?试试下面的方法:1、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了,但是学死,不是死学,用死知识回答活问题。

2、理解记忆,对内容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明显。

记忆的知识越多,理解能力越强。

3、直观记忆,可以利用图、表等进行比较归类,帮助记忆。

4、反复记忆,可不要忘光了再来。

三、如何理解历史概念:历史学科就是由历史概念建立起的体系。

怎麽掌握呢?分析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外延和内涵。

历史概念一般分为:历史人物类、历史事件类、历史现象类、历史著作类、历史结论类、理性型概念等。

例如历史事件类中的文艺复兴,外延是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成果;内涵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复封建斗争。

四、如何探究历史结论:从历史史实说明为什麽得出这样的结论,加上自己的理性思考,就能很好地理解它。

例如铁血宰相俾斯麦,书中列举了他的哪些活动,来表明他是一个铁碗人物,从他的时代属性来理解个人评价。

五、何总结阶段特征:历史阶段特征有横向,也有纵向。

总结横向特征就是由史到论,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出事物发展的本质趋势。

例如综合17、18世纪欧美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性质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既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统治秩序时期。

王鹏_如何科学阅读历史课本

王鹏_如何科学阅读历史课本

如何科学阅读中学历史课本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王鹏:甘肃省临夏中学教师。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毕业,教龄21年,甘肃省历史学科带头人,甘肃省历史学科骨干教师。

临夏州政史地教育学会副会长,临夏州基础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专业)特聘实习指导教师。

连续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历史课教学,教学成果显著。

2003年,获甘肃省历史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2004年获临夏州“园丁奖”优秀教师,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地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承担甘肃省“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增强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欢迎各位历史教学界同仁参与交流。

谢谢!阅读中学历史课文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只有在科学的阅读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得到发展。

要读懂、读通中学历史课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

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例如,《鸦片战争》一节,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论点)。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史实)。

政治: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

阶级矛盾激化(史实)。

军事: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史实)。

外交:闭关锁国,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史实)。

因此,学习历史,首先必须梳理教材中的相关史实,得出结论,培养史论结合的读书能力。

二、分析和理清知识层次或结构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大多以事为主,自成单元,前后史事,环环相扣。

历史事件层次划分——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用背景(原因或条件)、过程(内容)、结局(意义、评价或成败原因) “三分法”安排层次。

教材大多数章节的课文都是用“三分法”安排层次的,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2)按问题性质分类安排层次。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阅读”栏目阅读策略例谈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阅读”栏目阅读策略例谈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阅读”栏目阅读策略例谈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阅读”栏目,配合教材正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内容供学生阅读,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

[1]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阅读、分析、解释并运用史料,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进而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呢?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以下简称“本课”)“史料阅读”一(以下简称“该栏目”)为例,从精读、链读、问读和拓读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本课该栏目内容如下: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哩(一哩约等于1.6千米)。

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

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一、在“精读”中发现问题所谓精读,就是对史料信息进行全面的精细化解读。

如何在对史料的精读中发现问题呢?一方面,历史教师要勤于指导学生获取“显性”信息。

先将该栏目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材料和出处,依次圈出关键信息点,如作者“马可·波罗”,描述对象“元朝藩王宫殿”,材料主旨宫殿“壮丽”且“以金绘饰”,出处“《马可·波罗行记》”,译者“冯承钧”等,这些信息是我们深化阅读的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历史教师要精于引导学生挖掘“隐性”信息。

如材料作者“马可·波罗”(1254—1324年),意大利旅行家,1271年随其父尼可罗·波罗和叔父离开家乡,历经艰难险阻,于1275年夏到达中国元大都,1295年回到家乡,著《马可·波罗行记》,被誉为西方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发现东方”之巨著[2]。

再如材料译者“冯承钧”(1887—1946年),字子衡,湖北夏口(今汉口)人。

中学历史教案分享: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学习?

中学历史教案分享: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学习?

中学历史教案分享: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学习?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和了解人类文明和社会的演变过程,从而获得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学习历史时,正确地使用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历史教材,让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认真阅读教材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来源,因此阅读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在阅读教材时,学生们应该尝试理解文本的含义和内涵,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和背诵。

这种理解可以通过阅读各种历史事件和时期的课文,并建立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联系。

此外,学生也应该学会分析文本。

这包括根据各种陈述和说明推断事件的动态,并基于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语境对故事进行评价。

这种分析应该有利于学生判断教材中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二、时代的背景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必要的,但学生们也应该专门了解这个时期的背景和环境。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段内发生的事件,并识别和评估各种作家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和思想。

例如,学习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时,学生们应该了解世界两次大战的背景,包括军备竞赛、贫困和民主等问题。

这种了解将有助于学生在复盘该时期的历史时,更好地了解各种事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三、使用多种教材和资源历史教材通常只是涉及时间段内最重要的事件和进展,因此,学生应当通过其他渠道收集有关时间段的其他信息。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历史文献和记录,包括报纸文章、政治漫画、音乐、电影和其他社会文化产品。

通过获取更多的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历史时期的人物、人物和思想。

此外,可以参照历史博物馆和社区资源,学生们可以获得一些实际的感受,更加生动和形象地了解历史时期的情况。

四、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评估学生的历史阅读和理解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测试工具,包括选择题、短文填空、问答题和论述题。

教师并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讨论和小组讨论,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想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教科书四步展示法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教科书四步展示法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教科书四步展示法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

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新课程的具体目标之一,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来源主要依据文本资料,包括课本、课外历史读物、文学作品及影视剧中的历史知识等方面,其中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最最基本的资料。

对于学生而言,学会阅读历史教材是学好历史课程的一个前提,但事实上,由于现行新课标教材专题化编写,跨度大,忽中忽外,给学生阅读教材制造了困难,并且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教科书,致使他们在面对历史教科书时常感到茫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记得每一次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的历史课时,总有学生对我说:“老师,这一课内容这么多,我都不知道该记什么、怎么记?你能给我说说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学生还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历史教科书,还没有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学习策略,他们理不清教科书中内在的逻辑关系,抓不住其中的重点,也不会运用有效的策略加以记忆并灵活地运用。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切实感到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教科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互为师”历史大课堂背景下教材阅读的一些技巧——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四运动〉一课为例

“互为师”历史大课堂背景下教材阅读的一些技巧——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四运动〉一课为例

“互为师”历史大课堂背景下教材阅读的一些技巧——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四运动〉一课为例摘要:互为师大课堂诞生于网络时代,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复读、辨读、练读、预读”为程序,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互为师大课堂背景,实现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篇文章主要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四运动》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探索了“互为师”历史大课堂背景下教材阅读的一些技巧,旨在寻找到促进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可靠途径,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阅读;技巧互为师大背景下,教师采取措施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落实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关键。

但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如何落实“互为师”教育理念,打造出高质量的课堂,仍然是一大难题。

一、“互为师”历史大课堂背景下教材阅读教学现状“互为师”指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为老师,相互学习和成长。

该理念与孔子所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落实“互为师”的理念,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同时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围绕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展开分析,我们可了解到: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法产生对课堂的兴趣。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发展。

二、“互为师”历史大课堂背景下教材阅读教学策略(一)问题化教学,构建“自为师”课堂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想打造出高质量的课堂,就应该注重对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问题化教学成为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授课模式。

在日常授课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化教学策略,给学生预留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问题的空间,使得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教科书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科书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科书阅读教学策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的浙江高考卷中出现了许多来自教材的题目,也反映出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历史的一个命题方向和意图。

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教科书这一学习主要载体,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不仅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教科书阅读教学现状就目前来看,历史教师之间普遍存在教科书的文本教学意识薄弱和缺乏有效教学策略这两个问题。

许多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过多依赖课外资源,忽视对教科书的应用,引用大量课外资料,可谓舍本逐末。

历史课堂缺乏阅读教科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很少有教材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导致学生不会看书。

当然阅读教学意识的缺失不仅发生在历史教师身上,也同样发生在语文老师身上。

语文课堂的阅读能力培养基本处于“预习—课题讲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一生字生词—段落分析一中心思想一写作特点”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中,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本质,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致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欠缺。

二、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阅读方法。

首先,历史教科书作为承载文明传播的使者,我们可以从历史学习的角度来阅读教材。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教材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目录入手,构建宏观知识体系框架教材的目录解读既要看到历史时期的变迁、地域的变化,还要看到主题的不同及主题间的内在联系。

2.从概念人手,构建小专题知识尤其在一轮复习中比较实用,从概念人手可以把相关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合理的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构建知识体系框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奥苏泊尔提出通过解释来教授概念,并提出了概念教学的三个步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学习指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学习指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学习指南引言:历史是一门富有智慧和启迪意义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而八年级上册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则是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学习指南旨在帮助同学们在学习历史教材时更加高效和有序地学习。

一、重要章节概览本教材分为六个重要的章节,分别是: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科技;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文明;第三章近代中国的变革;第四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五章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第六章当代中国的发展。

二、学习方法与技巧1. 阅读前预习在开始每一章节之前,先通读标题和副标题,了解大致内容。

然后,预览图表、插图和时间轴等辅助资料,帮助理清故事线索。

2. 理解关键词汇历史教材中有很多专有名词和关键词汇,学习时要注重记忆和理解。

可以使用记忆法,比如联想法、串联法、分类法等,帮助记忆。

3. 分析和解读文本在阅读历史文本时,需要仔细分析和解读内容。

可以将历史故事当作小说一样,进行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分析。

此外,可以学会提问和思考,积极从文本中找到答案。

4. 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往往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学习历史时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历史著作、参考多个历史学家的观点来帮助自己形成独立的思考。

5. 多媒体辅助学习结合现代技术,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更生动和形象地了解历史事件。

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听取历史讲座等方式来更加深入地学习。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1. 内容理解历史教材中的大量内容需要我们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重点标注、摘录和总结等方式来提炼核心信息。

2. 人物关系与事件顺序历史教材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顺序较为复杂,需要我们耐心分析和整理。

可以尝试使用图示、时间轴等工具来辅助学习。

3. 主题与观点历史教材中的主题与观点较多,需要我们学会辨析和理解。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著作、课外扩展阅读等方式来加深理解。

四、学习辅助资源1. 参考书籍选择一些与历史教材内容相关的优秀历史著作进行辅助学习。

阅读历史教材应注重“三读懂”

阅读历史教材应注重“三读懂”

行对 比 ,正确恰当地利用学生 的汉语知
识 ,以发挥母 语的促进作用 ,避免母语
义关系等来帮助学生 掌握 和记忆单词 , 使 用 比较法把易混淆 的词进行对 比,加
深 学 生 对 词 汇 的认 识 。
的干扰作用 。此外 , 要培养学生多 阅读 、 多背诵英文原文 ,让他们形成用英语思
语 法 当成是教学 的主要内容 ,但是也不 能忽略语法 的重要性 ,毕竟语法是英语
过程 中,写能起 到承上启 下的作用 。写
作不仅有助于巩 固经由读 和听输入的语 言材料 ,促使语 言知识 的内在化 ,提高
学习的基础 。可是 ,单调繁琐的语法分
析并不能让学生 真正记住语法规则 ,反
语言运用 的准确性 ,而且还能为实质性
和学生 的特点 ,用科 学的方法指导学生
阅读 ,能提高学 生阅读能力 ,达到 “ 纲 举 目张 ”的效果 。因此阅读方法 的指导 对学生学 习历史 是有影响 的。根据历史 教材文句凝 练 、图文并茂 、史科 丰富的
历史教材编排有正 文和小字说明 、
名言 、民谣等 ,如果学生 阅读历 史教材 忽略它们 的作用 ,只是 干巴巴地理解 ,
维的习惯。在阅读英语文章 时 ,要 总结 文 中的 段落 主 旨和 较 多短 语 句 型的段 落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记忆重要 短语 句型 , 积累话题 写作 的内容和培养语感 。 3 提高英语写作技能的教学 . 众所周知 ,高考是考查学 生知识 和
当今 的英语 教学 不能像以前那样把
在动手之前 , 应该 思考 :怎样开头 , 都
怎样发 展 ,怎样 结尾 。同样 的意思可用

既要 大胆探索 ,又要勇于实践 ,与时俱 进 ,脚踏实地 ,总结实用有效 的教学 方 法 ,以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 力的不断提

【学习方法】初中历史学习如何吃透教材

【学习方法】初中历史学习如何吃透教材

【学习方法】初中历史学习如何吃透教材初中历史学习要吃透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预习环节1. 浏览教材(1)在预习时,先快速浏览教材的目录、章节标题和小标题,了解教材的整体框架和结构。

这样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注意教材中的图片、图表、地图等辅助材料,这些内容往往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事件和现象,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 提出问题(1)在浏览教材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

可以从标题、正文内容、图片等方面入手,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理解的问题。

例如,看到一个历史事件的标题,可以思考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把问题写下来,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学习环节1. 认真听讲(1)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老师会对教材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

(2)注意做好笔记,把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

笔记可以采用提纲式、图表式等方式,简洁明了,便于复习。

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1)课堂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讨论中,要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2)讨论的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也可以是自己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通过讨论,可以拓宽思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三、复习环节1. 整理笔记(1)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把课堂上记录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

可以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把笔记整理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复习和记忆。

(2)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教材中的细节内容,如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使笔记更加完整。

2. 背诵重要知识点(1)历史学习需要背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

新课改下历史课的阅读

新课改下历史课的阅读

析每一个问题 , 使学生 明白“ 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 。 4 多 种 阅读 方 法 交 替 使 用 . 在 考 前 复 习阶 段 , 读 教材 尤 为重 要 。 阅 ( ) 读 。 第 一遍 , 先 在 老 师 的 指导 下 , 通 纲 目 , 观 驾 驭 教 材 , 1详 首 疏 宏 接 着 详 读 每 一课 的正 文 主 栏 大字 内容 。 ( ) 读 与精 读 的 相 结 合 。 第 二遍 复 习时 , 2略 对教 材 已 有 一定 认 识 , 一些
贯通。
研读 实 际 上 也 是 一 种精 读 , 读 是 对 阅 读 材 料 作 全 面 、 致 深 入 的分 研 细 析 和 推 测 的一 种 读 书 方 式 , 读 是 理 解 , 赏 课 文 的 重 要 步 聚 , 研 鉴 它讲 究 细 嚼 慢 咽 , 求理 解 透 彻 , 调 各 种 感 官 的积 极 活 动 做 到 “ 到 、 到 、 追 强 眼 心 口到 、 手 到” 。例 如 , 年级 历史 《 片 战 争》 生 阅 读题 目后 , 师 引 导这 场 战争 与 八 鸦 学 教 什 么有 关 ? 接 着提 出 以下 问 题 , 学 习带 着 这 些 问 题去 读 课 文 : 1 什 么 是 让 () 鸦片 ? ( 英 国 为什 么 走 私鸦 片到 中 国? { 英 国 为 什 么会 远 道 而 来 侵 略 2) 3) 我 国? ( ) 4 战争 的 结 果 如何 ? 为什 么 会 有 这样 的结 果 ? 在 教 师 的引 导 下 分
课 改 后 的 历 史教 学 中 , 阅读 教 材 是 最 基 本 的 学 习活 动 , 析 、 括 和 综 课 很难 有预 习之 机 , 常 开场 就 讲 , 生 往 往 缺 乏 心 理 准 备 , 片 茫 然。 为 分 概 常 学 一 点 , 教 学 中 , 学 生 按 指 导 的 思 路 默 读 正 文 内容 , 从 宏 观 上 在 让 先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历史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历史教材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历史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媒介,它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辛勤努力撰写而成的。

教师要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会学习,从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激情,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成长打下良好的根底,是考量教师教育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人民版为例,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交代教材的根本编排体例与意图,让学生走近教材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本的编写体例为模块加专题。

必修内容三个模块都有其学习的核心主题。

每册教材设七至九个“学习专题”。

专题学习的设计意在使学生在初中通史学习的根底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

通过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能力,如从史出、史论结合、勇于探究、合作学习等。

专题导语局部意在使学生开始本单元的学习时,就能了解本单元内容线索,抓住核心问题,并以科学的方法投入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正文后附设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链接等栏目,是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于检验学习效果,从而与前面局部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与本卷须知,让学生掌握教材阅读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根本途径,教师可以如下操作:首先把这局部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教师为主,为时一个月。

第二阶段,以学生为主。

在学生阅读教材前,教师可先根据教材内容编几道根底性较强又能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思考题,用这些问题引领学生阅读课文。

最后,通过师生互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第二课《蒸汽的力量》为例,我的课堂步骤简述如下:第一步骤:粗读教材,初步感知蒸汽、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第二步骤:细读教材,找出根本概念:工业革命、世界市场。

编制根底问题:(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2)工业革命的进程是如何推进的(3)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探究学习:(1)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影响(2)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英国作为大国崛起的典范,给我们以什么启示(3)“蒸汽”的力量反映了什么实质第三步骤:精读教材,构建知识体系,认识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阅读历史教材
读书之前,大家应该对“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拿高中历史教材来说,从形式上讲,它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目录和大事年表。

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大事年表是简明的大事记,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

②每章开头的“引言”。

“引言”主要说明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特点。

③正文内容(大字)和阅读内容(小字)。

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阅读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内容的过渡,或是正文的展开性叙述等等,应有不同的要求。

④原始资料。

应联系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可培养思维问题的能力。

⑤表格、图画。

要弄清其与正文的关系,安排这图表的用意和作用等。

⑥思考题和练习题。

思考题是高层次的练习,练习题是基本的作业。

⑦学术争鸣。

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胆质疑,养成求知的好习惯。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

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

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着作、制度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

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

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

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

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四、总结基本观点。

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

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

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