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合集下载

2019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2019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贯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屈原贾生列传翻译

屈原贾生列传翻译

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屈原,楚之大夫也。

举节用事,以直谏疾切,忤旨谗臣,被骚而不用。

及楚怀王与三桓之间,桓怀夫人贵幸,乃谮以屈原,怀王信之,出居汉东,作离骚。

其辞甚婉,哀怨而不滞,可以为离骚之类表。

贾生,亦楚之大夫也。

为梁王相,尝上书以劝梁王,欲使战于鄢郢之间。

及梁王欲从之,而诸大夫皆谏曰:“此时诸侯方合从而攻楚,梁为先发,无益于事。

”乃止。

既而楚王败诸侯于彭城,斩项梁,贾生请盟。

楚怀王曰:“若以国故请盟,寡人许之;若以先王之事请盟,寡人弗听也。

”贾生乃上书曰:“昔管仲以七穿之躯,而辅成王;孙叔敖以九窍之身,而保吴国。

今贾生虽不才,有智谋于襁褓之中,而敢请盟于夫差之君,不亦宜乎!”怀王感其言,乃许之。

既而贾生请去,怀王以为贵,谓之君子。

及楚灭,赵简子徙贾生于晋,为司寇,负扆而行,薨,年八十有七。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翻译:屈原,楚国的一位大夫。

他任职期间,公正执政,勇于直言劝谏,但却因此而得罪奸臣被诽谤,最终被迫流亡到汉东,创作了《离骚》等诗篇,这些作品抒发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哀痛和思索。

贾生,也是楚国的一位大夫。

他曾任梁国的宰相,曾上书劝谏梁王发动战争,但被其他大臣反对。

后来楚王在彭城之战中击败各诸侯,斩了项梁,贾生上书请求和平。

楚怀王称他为君子,并准许了他的请求。

后来随着楚国的覆灭,赵简子将贾生迁往晋国,任司法官,并尽职尽责地处理案件,直到他去世,享年87岁。

这篇文章记录了两位楚国大夫屈原和贾生的生平历程。

屈原为人正直勇敢,忠于职守,但因为直言不讳,得罪了奸臣被流放。

贾生则是一位有智谋有见识的政治家,能够提出正确的建议,但同时也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最终帮助楚怀王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两人都是楚国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也在历史上得到了记录和传承。

[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馀,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宝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爱护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可靠的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2、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A、合从缔交B、流血漂橹C、威振四海D、赢粮而景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B、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以致天下之士C、然而成败异变D、序八州而朝同列然秦以区区之地强国请服,弱国入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3分)例句:席卷天下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内立法度,务耕织C、东割膏腴之地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屈原者,名平。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怀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令“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有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在文中意指调任。

2019年全国卷Ⅰ《屈原贾生列传》

2019年全国卷Ⅰ《屈原贾生列传》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甚任之任:信任B.乃令张仪佯去秦去:离开C.仪与王约六里约:大约D.欲与怀王会会:会面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日常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简介《屈原贾生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作者司马迁。

该篇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

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

所以,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

详细参考屈原列传作品原文屈原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贾生吊屈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贾生吊屈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贾生吊屈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贾生吊屈原自屈原沉汨罗①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②,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名谊,雒阳③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廷尉④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太史公⑤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读《服乌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释】①汨(m)罗:汨罗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投此江殉节。

②太傅:古代官名。

③雒(lu)阳:三国时魏改“雒”为“洛”,即洛阳。

④廷尉:古代官名。

⑤太史公:《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后世尊称他为史迁、太史公。

【文学常识】说“太傅”:太傅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曹睿即位后任钟繇为太傅。

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

汉代复置,次于太师。

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

其制甚早,西汉起称为太子太傅。

后亦用作虚衔。

【译文】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

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而在郡县中闻名。

廷尉就说贾谊年纪小,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贾谊死的时候年龄才三十三岁。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

到长沙,看到屈原自沉的湖泊,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

等到看了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乌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阅读训练】1.解释:(1)为(2)适(3)涕(4)及(5)游2.翻译:(1)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2019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2019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贯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原文屈原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③。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④,争宠而心害其能⑤。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⑥。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⑦,(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⑧。

①博闻强志: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②娴:熟习。

③任:信任。

④同列:同在朝班,即同事。

⑤害:妒忌。

⑥属:写作。

⑦伐:自我夸耀。

•⑧疏:疏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①,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②。

离骚者,犹离忧也③。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④,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⑤,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⑥,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诽而不乱⑧,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⑨。

其文约⑩,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1)。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12)濯淖污泥之中(13),蝉蜕于浊秽(14),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15),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6)。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疾:怨恨①聪:听觉灵敏,此处指明辨是非。

②幽思:苦闷深思。

③离忧:遭受忧愁。

离,通“罹”(lí,离),遭受。

穷:走投无路④反本:追念根本。

反,同“返”。

疾:疾病⑤惨怛:忧伤,悲痛。

事:侍奉⑥间:挑拨离间。

⑦《国风》:《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由各地的民间歌谣所组成,有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⑧《小雅》:亦《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

大部分是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贵族宴会的乐歌,小部分是批评当时朝政过失或抒发怨愤的民间歌谣。

古诗屈原贾生列传翻译赏析

古诗屈原贾生列传翻译赏析

古诗屈原贾生列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屈原贾生列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屈原贾生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作者司马迁。

该篇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

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

所以,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

【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屈原贾生列传原文翻译

屈原贾生列传原文翻译

屈原贾生列传原文翻译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关于《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关于《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关于《屈原贾生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彊志,明於治乱,嫺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絜,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後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於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原得地,原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於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贾生列传》译文

《屈原贾生列传》译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谊部分译文贾生名谊,雒阳人也(雒阳:又作“洛阳”。

)。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闻:闻名,著名。

)。

吴廷尉为河南守(吴廷尉:姓吴的廷尉,史失其名。

),闻其秀才(秀才:指才能优异。

),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治平:指为官之政绩。

),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故:从前。

常:通“尝”,曾经。

),乃征为廷尉(征:征召,朝廷官府征用人才。

)。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少:年轻。

)。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说:通“悦”,喜欢。

),超迁(指破格提拔。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官名。

秦官,掌论议,汉以后各代多沿置。

)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闻名全郡。

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

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

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

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

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

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太平和睦),而固当改正朔(正(zhēng,争)朔:一年的第一天。

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

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

),易服色(服色:指车马服饰的颜色。

),法制度(法:订立。

),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草具:草拟。

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屈平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文言文阅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文言文阅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今;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病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2)“离骚”者,犹离忧也离:(3)靡不毕见靡: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章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属.草稿未定属.予作文以记之B.屈平不与.失其所与.,不知C.王怒而疏.屈平自疏.濯淖污泥之中D.信而见.疑举类迩而见.义远3.太史公评价《离骚》“其辞微”,请结合链接材料,简析《离骚》的这一特点。

链接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贾生列传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①,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③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随属:连续。

②醨(lí):淡酒。

③温蠖(hù):昏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人君无愚智贤不肖/举贤以自佐
B、举贤以自佐/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何故怀瑾握瑜
D、是以见放/而自令见放为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C、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
1、D(D项中两个见都表示被动。

A项中前一个贤是形容词,译为贤明,后一个贤是名词,译为贤明的人;B项中前一个举是动词,译为任用,后一个举是副词,译为全、都;C项中前一个故是连词,译为所以,后一个故是名词,译为原因。


2、C(A、B、D三项都是被动句式。


3、A(A项中的客死与现代汉语意义一样,都是指死在他乡。

B项中的至于在文中的意义是到,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连词;C项中的颜色在文中的意义是脸色,此外,颜色在古代汉语中也可指女子的美貌,在现代汉语中是色彩、厉害;D项中的形容在文中是名词,译为身形容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动词,解释为用言语去描述。


4、A(A项错在对屈原性格理解偏差,屈原的性格不是自命清高,而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5、(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6、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

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国家安定混乱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言谈辞令非常熟悉。

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与各国的外交事务。

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

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

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

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

于是他就向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认为'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

怀王非常生气(因此)疏远屈原。

参考译文:
国君无论愚笨、聪明、贤明、无能,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任用贤士来辅佐自己的。

但是国家灭亡家庭破败(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王治理下的国家(已经)好几代人看不见了,这就是所说的忠臣不忠,贤者不贤(造成的)。

楚怀王因为不知道区分忠臣,所以在内被郑袖蛊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以致于)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占,失去了六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识人的祸患啊。

屈原到达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畔边走边吟唱。

脸色憔悴,身形相貌瘦弱。

渔父看见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啊?屈原说:世上的人都混浊唯独我清白,所有的人都沉醉唯独我清醒,所以被流放。

渔父说:圣明的人,不被外物阻碍,而能够与世事(一同)改变。

世上的人都混浊,(您)为什么不也随波逐流呢?所有的人都沉醉,(您)为什么不也吃些残羹冷炙呢?为什么要保守节操,而使自己被流放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完澡的人一定振落衣服上的尘土。

世人中又有谁能用身体的清白,去接受外物的污浊呢?(我)宁可投进不停流淌的江中葬身鱼腹。

又怎么能让高洁的品行,蒙受外物昏聩的污染呢?于是屈原作了《怀沙》赋。

(写完后)屈原于是抱着石头,自己投入汩罗江中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