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气系统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电气系统》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汽车电气系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通过对汽车电气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汽车充电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汽车空调系统等知识。并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的融合。
《汽车电气系统》在汽车汽车运用技术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课程设置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为本专业后续核心课程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发展职业能力。
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电气诊断”工作任务可分为二十个学习情景,首先是让学生对汽车电气设备的总体结构与布置、电气设备组成及电路符号、汽车电气设备安全知识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开始充电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电动系统故障
诊断与维修、照明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空调系统故障与诊断、汽车附属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实训学习情景。
本课程的项目设计是以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诊断与维修为线索来进行,并最终达到掌握汽车电气设备诊断技能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开放实训室等形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过程评价、知识评价和实践操作评价的形式来评定项目教学,对项目评价的重点要突出实践操作的评价,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
3、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描述汽车电器系统中各零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2)能正确描述汽车电器中各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
3)掌握检测故障,排除故障的流程方法。
(2)技能目标
1)能辨别和说出汽车电器设备的各零部件的名称以及功用;
2)能将实物转画成简图并分析工作过程;
3)通过简图能在实物上找出相应的零部件并分析它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4)能正确的拆装汽车电器的各个总成件。以及各零部件的检测,并有维修排除故障的能力;
5)能运用各种仪器、仪表对汽车电器系统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6)能分析、检测汽车电器设备系统的各个参数;
7)能对汽车电器的性能进行检测。
(3)素质目标
1)能严格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
2)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能准时出勤;
3)能自觉维护工作环境的整洁;
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6)养成工作安全和事故防护的习惯。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三)实施建议
1、教材要求
1.教材编写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课程的设计思想,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职业核心能力;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讲义)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教材(讲义)需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
(二)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以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任务模块为教学单元,以工作岗位要求为核心内容,引领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
2.围绕“学习目标”的内容,结合复习思考题,把握各项目的脉络和主要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教学。
3.精讲教材主要内容,鼓励学生讨论。对重点内容可详讲,必要时还可以补充一些内容;而非重点内容略讲,以便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4.重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5.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资料、网络信息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6.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发展趋势,贴近行业、贴近岗位,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教学评价
1.教学中,建议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包括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项目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方法,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和反映学生能力的评价结果。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评价、模拟实训、岗位实践、个案分析以及阶段考试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在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殊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资源利用
1.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园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在实操试训过程,利用虚拟企业、模拟车间、仿真教学环境和仿真教学软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结合企业流程完成工作任务。
3.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