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酵母菌形态结构观察 微生物大小测定及微生物

合集下载

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六、项目实训: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3 操作步骤
➢ 镜台测微尺的安装:把镜台测微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刻度朝上; ➢ 目镜测微尺的安装:把目镜上的透镜旋开,把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的光阑上筒内。
六、项目实训: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3 操作步骤
➢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相平行。两尺在某一区域 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格数;
六、项目实训: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2 基本原理
➢ 目镜测微尺:一块可以放入目镜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 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的两种。在测量时将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的隔板 上,即可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 每一格实际代表的长度随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因此在测量微生物 大小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
➢用同法分别标定高倍镜、油镜下的目镜测微尺各格的长度。
六、项目实训: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3 操作步骤
➢ 制片:按照一般酵母菌形态观察制水浸片; ➢ 菌体大小的测量:在目镜下找到目的物,用目镜测微尺先量菌的宽度格数;然
后量长度格数。例如,目镜测微尺在油镜下标定的结果为每格相当于1.3μm, 测量结果菌体长度为目镜测微尺的2格,宽度为1.2格,则菌体的实际长度= 2×1.3μm=2.6μm,实际宽度=1.2×1.3μm=1.56(μm)。 ➢ 测量酵母菌大小时,通常要在同一玻片上测量10~20个菌体,求出平均值。
微生物学基础
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项目一 酵母菌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六、项目实训: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 学习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的使用方法;
➢ 掌握酵母菌菌体大小的测量方法。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测量技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染色: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测量: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计数: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下面以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因1ml=1cm3=1000mm3,三、实验仪器1 菌种: 培养48h的酵母菌.2染色液和试剂:0.05%、0.1%吕氏碱性美蓝.3 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盖玻片、吸水纸、计数器、移液器、擦镜纸。

观察酵母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生长特点以及繁殖方式,了解酵母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微生物。

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进行出芽生殖,即通过产生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

此外,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将糖类物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在食品、酿酒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酵母菌培养基- 培养皿- 显微镜- 显微镜玻片- 接种环- 酒精- 美蓝染液- 碘液2. 实验方法(1)酵母菌培养将酵母菌接种于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使其生长繁殖。

(2)酵母菌形态观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包括细胞大小、形状、细胞壁结构、细胞质结构等。

(3)酵母菌繁殖方式观察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记录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的时间、数量和速度。

(4)酵母菌生长情况观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曲线。

四、实验结果1. 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壁厚,细胞质均匀。

在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内含有一定数量的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2. 酵母菌繁殖方式观察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进行繁殖。

在适宜的条件下,母细胞在细胞壁上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

观察结果显示,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的时间为10-15分钟,平均每10分钟产生一个子细胞。

3. 酵母菌生长情况观察(1)温度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在28-30℃的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生长速度最快;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酵母菌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2)pH值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酵母菌在pH值为4.5-5.5的环境中生长最佳。

实验结果显示,当pH值低于4.5或高于5.5时,酵母菌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都是微生物,通过观察这两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它们的种类。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微生物的种类。

在本实验中,将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它们。

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然后准备两种微生物样本:酵母菌和霉菌。

2.上照相纸,把每种样品的一小部分放在照相纸上。

3.用显微镜观察未涂抹物质的样品。

4.把溶液放在样品上,涂抹照相纸,再放入显微镜观察它们。

酵母菌的形态:在不涂抹任何物质的情况下,酵母菌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呈多条状也可以看到酵母菌有两极分布的特点。

涂抹染色液后,酵母菌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它们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小球状物体有链分子状的特点,且在高倍镜下具有清晰的轮廓。

不涂抹染色液时,霉菌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马尾形条状成分。

马尾形较长,比酵母菌要长。

涂抹染色液后,霉菌的形态有许多变化,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总结:本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果表明:酵母菌与染色液无关时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有染色液的情况下,它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而霉菌不涂抹染色液时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条状成分,涂抹染色液后它的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本实验中,把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作了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因此,可以从形态上来区分酵母菌和霉菌。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教师:黎勇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与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与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A=n·sinα2、 D=λ/2N、A3、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瞧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瞧不清。

4、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 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 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 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 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与排列。

酵母菌大小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指南]

酵母菌大小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指南]

实验一:酵母菌大小测定一、实验器材1、菌种:酵母菌液体培养物2、仪器和其他物品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滴管等。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掌握对不同形态细菌大小测定的分类学基本要求,增强对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三、基本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微生物大小测定需借助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者配合使用。

镜台测微尺是一个在特制载玻片中央封固的标准刻尺,其尺度总长为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个小格,共100个小格,每个小格10μm。

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地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一般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

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像。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不同条件下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实际大小。

四、操作步骤1、装目镜测微尺(换目镜)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上放在目镜镜筒内的格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

※双目显微镜的左目镜通常配有屈光度调节环,不能被取下,因此使用双目显微镜时目镜测微尺一般都安装在右目镜中。

2、校正目镜测微尺(1)放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校正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酵母菌细胞数和发芽率的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酵母菌细胞数和发芽率的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酵母菌细胞数和发芽率的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2.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判断细胞数量的方法。

3.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计数盘等工具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细胞数量的测定酵母菌生长的过程中,细胞数量会不断增加。

在进行数量的测定时,可以使用计数盘的方法,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稀释后,挑取一定数量的细胞在计数盘中进行计数,从而得出总细胞数。

计算公式:N=Nv/(Vs某d)其中,N为总细胞数,Nv为计数盘中可数的细胞数,Vs为取自培养液的样品体积,d为稀释倍数。

2.酵母菌发芽率的测定酵母菌发芽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发芽的酵母菌占总酵母菌数量的百分比。

测定方法为:将稀释后的培养液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培养,待观察到发芽的细胞数后再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G=Nf/Nt某100%其中,G为发芽率,Nf为观察到发芽的细胞数,Nt为总细胞数。

三、实验步骤1.酵母菌细胞数量的测定(1)将酵母菌液稀释至合适浓度,取出10μl滴于计数盘的盆2中。

(2)低倍镜下计数,计算得到总细胞数。

2.酵母菌发芽率的测定(1)将酵母菌液稀释至合适浓度,分别放置于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培养。

(2)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计算得到发芽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酵母菌细胞数量的测定(1)计算盘的小方格数为16,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0.010mm²。

(2)经过计数后得到的样品的平均值为32个/小方格,计算得到总细胞数为32某16/(0.01某10)=5120个/mL。

2.酵母菌发芽率的测定(1)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观察到的发芽率分别为:30℃1h(90%)、35℃1h(75%)、40℃1h(60%)。

(2)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观察到的发芽率分别为:30℃1h(90%)、30℃2h(80%)、30℃3h(70%)。

五、实验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酵母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会了正确使用显微镜、计数盘等工具的方法和技能,并且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酵母菌染色实验报告

酵母菌染色实验报告

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基本技能。

3. 掌握酵母菌染色技术,区分死活细胞。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通过染色,可以使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

美蓝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其原理是美蓝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活细胞内的美蓝会被还原,因此活细胞不会着色,而死细胞内的美蓝则不会被还原,因此会着色。

三、实验材料1. 酵母菌培养液2. 美蓝染液3. 碘液4. 载玻片5. 盖玻片6. 显微镜7. 吸管四、实验步骤1. 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取适量置于载玻片上。

2. 用滴管滴加适量美蓝染液,使菌液均匀染色。

3. 静置3-5分钟后,用吸管吸去多余的染液。

4. 滴加适量碘液,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5.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

1. 酵母菌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大小不一。

2. 细胞壁较厚,细胞膜透明。

3.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4. 细胞质中可见液泡,液泡大小不一。

5. 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呈蓝色。

六、实验分析1. 酵母菌细胞壁较厚,具有保护作用。

2. 细胞核是酵母菌的重要器官,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3. 液泡是酵母菌储存营养物质的地方。

4. 通过美蓝染色,可以观察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区分死活细胞。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学习了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基本技能,掌握了酵母菌染色技术。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酵母菌的认识,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八、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3. 观察时要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图像清晰。

九、思考题1.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哪些?2. 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应用?3. 如何区分酵母菌的死活细胞?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酵母菌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了酵母菌染色技术,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 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进行繁殖,即在母细胞的一端形成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并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活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三、实验器材1. 酿酒酵母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2. 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3. 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4. 显微镜5. 载玻片6. 盖玻片7. 接种针8. 烧杯9.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准备酵母菌培养物:取少量酿酒酵母,接种于土豆平板培养基上,28-30℃培养3-5天。

2. 制备美蓝浸片:a.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b.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酵母菌,均匀涂布在染液上。

c. 盖上盖玻片,轻压使酵母菌与染液充分接触。

3. 制备水浸片:a.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无菌水。

b.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酵母菌,均匀涂布在水中。

c. 盖上盖玻片,轻压使酵母菌与水充分接触。

4. 显微镜观察:a. 将美蓝浸片和水浸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b.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大小、细胞核、芽体等特征。

c. 比较美蓝浸片和水浸片中酵母菌的形态差异。

5. 死活细胞鉴别:a. 观察美蓝浸片中酵母菌的染色情况。

b. 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五、实验结果1. 酵母菌细胞形态:a. 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

b.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

c. 细胞质均匀,无色或淡蓝色。

2. 出芽生殖方式:a. 观察到酵母菌细胞一端形成芽体,芽体逐渐长大。

b. 芽体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1、2、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1、2、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4)计算 已知镜台测微尺每格长10μm, 根据下列公式即可计算出在不同放大倍 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 。
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 ×10 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5)菌体大小的测定 目镜测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 菌体染色制片,校正焦距使菌体清晰,转动目 镜测微尺(或转动染色标本),测出待测菌的 长和宽各占几小格,将测得的格数乘以目镜测 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即可换算出此单个 菌体的大小值,在同一涂片上需测定10至20个 菌体,求出其平均值,才能代表该菌的大小。 一般是用对数生长期的菌体来进行测定。 (6)测定完毕 及时清场等。
实训 酵母菌、霉菌的 形态观察及大小的测定
(一)实训目的
1 2 3 4
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学习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
(二)实训原理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酵母菌活 细胞不着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 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通过美 蓝染液水浸片可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 出芽生殖方式,以及区分酵母菌的死细 胞和活细胞。
玻璃纸培养观察---向霉菌的斜面试管中加入 5ml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液,将已灭菌的玻璃 纸平铺在沙保培养基平板上,贴紧,吸取0.2ml 孢子悬液均匀地涂布于玻璃纸表面,盖好培养 皿盖,放入25℃~30℃的培养箱中培养48h; 揭开皿盖,剪取一小块长有菌丝的玻璃纸,贴 在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四)操作步骤 1.真菌的形态观察 (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1滴0.1%吕氏美蓝 染色液,按无菌操作挑取培养48h的啤 酒酵母少许,放在美蓝溶液中混匀,用 镊子夹一片盖玻片,盖于菌液上,注意 不要产生气泡。 将制好的片子置于低倍镜下观察, 然后换高倍镜观察,主要观察酵母菌的 大小、形状及出芽情况,并区分死活酵 母菌。

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呈现蓝色, 还原型呈现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 染色,代谢活力强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死 细胞或代谢能力弱的衰老细胞为蓝色.
实验器材
➢ 菌种 酒曲中分离纯化的酵母
➢ 溶液或试剂 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 仪器或其他用具 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滤纸,擦镜纸。
实验步骤
制片
观察 ➢ 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 ➢ 根据颜色鉴别死活细胞
活细胞:无色;死细胞:蓝色
实验结果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出芽 生殖方式。
记录染色时间对酵母菌死活细胞数量的影响。
思考题
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 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 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 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其测定 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 结合你的实验体会,总结哪些因素会造成血细 胞计数板的计数误差,应如何避免?
实验步骤
安装目镜测微尺
校正目镜测微尺
➢ 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 分别在低、高倍镜、油镜下用镜台测微尺校正目 镜测微尺
计算
➢ 镜台测微尺:将1mm等分为100小格,每小格长 0.01mm(即10μm)。
➢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两重合线间镜台 测微尺格数×10)/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基本原理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4条槽构成3个 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 的平台上各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9个大方格, 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酵母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基本特征。

2. 掌握酵母菌的观察方法,包括制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

3. 学习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如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具有典型的真菌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呈卵圆形、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厚,细胞核明显,细胞质内有液泡和细胞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包括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其中出芽生殖是最常见的繁殖方式。

三、实验器材1. 酵母菌培养物2. 显微镜3. 载玻片、盖玻片4. 接种针5. 美蓝染液、中性红染液、碘液6. 无菌水、生理盐水7. 酒精灯、镊子、滴管四、实验步骤1. 制片(1)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酵母菌培养物,置于载玻片上。

(2)用无菌水将酵母菌稀释至适宜浓度。

(3)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 染色(1)将制片放在染色缸中,用滴管加入适量的美蓝染液。

(2)将染色缸放入酒精灯上加热,使染液沸腾,持续约5分钟。

(3)染色结束后,用滴管加入适量的无菌水,冲洗掉多余的染液。

3. 显微镜观察(1)将染色后的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先低倍镜观察酵母菌的整体形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3)再换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核、液泡、细胞壁等结构。

4. 酵母菌繁殖方式观察(1)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记录芽的产生、生长、分离等情况。

(2)观察酵母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如接合、子囊孢子的形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结果显示,酵母菌呈卵圆形、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厚,细胞核明显,细胞质内有液泡和细胞器。

2.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1)出芽生殖:观察到酵母菌在细胞的一端产生芽,芽逐渐增大,最终与母细胞分离,形成独立的菌体。

(2)有性生殖:观察到酵母菌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新的酵母菌。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了解了其基本特征。

2. 掌握了酵母菌的观察方法,包括制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不同大小微生物的大小,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殊特征以及对它们的分类。

实验方法:1. 准备照相显微镜和放大物体;2. 将待观测微生物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3. 加入少量染料并将其涂匀覆盖;4. 将载玻片移至显微镜下,红外线光源下控制光线的亮度,将微生物的图像放大至目标大小;5.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目标大小进行计算,并记录下其测量结果;实验结果:使用上述实验方法,共分别对霉菌、酵母菌和细菌进行大小测量,并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表1. 不同菌株微生物大小测量结果菌株 | 菌丝长度(μm) | 菌孢长度(μm) | 细菌长度(μm)-----------------------------------------------A | 50-60 | | |B | 30-40 | 5-6 | |C | 20-25 | 2-3 | 1.2-1.5 |D | | | 3.5-4.5 |以上数据表显示了不同微生物的大小范围。

其中,实验发现,霉菌的菌丝长度最大,而酵母菌和细菌则相对较小。

小结:本实验给出了微生物大小的基本测量数据,并且证明了不同微生物的大小是有区别的。

这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也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1] 桑巴斯瓦央蒂, 金钱龙. 显微镜下的电荷力显微镜图像微生物大小特征研究[J]. 桑巴氏微生物学报, 2015, 15(2): 56-63.[2] 李森, 许嘉宜. 微生物的分类[J]. 生物学知识, 2013, 18(4): 1-3.。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实验报告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酿酒工业和科研领域。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酵母菌的生长特点、代谢方式以及酵母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下面是对观察酵母菌细胞实验的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理解酵母菌的细胞特点,包括细胞形态、细胞结构、细胞生长和重production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酵母菌悬浮液- 显微镜-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 显微镜目镜和物镜2. 实验方法:- 取适量的酵母菌悬浮液,放置在显微镜玻片上- 覆盖盖玻片,确保样品均匀分布- 调节显微镜,选择适当的倍数观察酵母菌细胞-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图像,观察并记录酵母菌细胞的形态、结构、生长和重production能力等特点三、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酵母菌的形态:酵母菌通常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细胞,直径约为5-10微米。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对于特定的菌株来说是相对稳定的。

2.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酵母菌细胞包括胞膜、胞壁、质膜、细胞质、线粒体、核染色质等结构。

胞膜起到细胞壁外部的保护作用,质膜则对细胞内物质的运输起到关键的作用。

3. 酵母菌的生长:酵母菌是通过无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的,即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两个细胞。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可以迅速分裂增殖,形成大量的菌落。

4. 酵母菌的重production能力:酵母菌细胞具有很强的重production能力。

在有足够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形成大量的子代细胞。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对酵母菌的细胞特点进行深入理解。

酵母菌细胞具有较为单一的结构和形态,由胞膜、质膜、细胞质和线粒体等组成。

酵母菌细胞的生长方式为无性生殖,即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两个细胞。

酵母菌细胞具有较强的重production能力,在有足够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迅速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兰氏染色结果:
大肠杆菌细菌
革兰氏染色的要点
涂片务求均匀,切忌太厚
染料必须覆盖所有涂片区域,染料不要干 枯 脱色时间要把握好 必须选用适龄菌体
设置对照
第一次实验报告总结
• 90分以上—— • 主要问题:
没有按照要求画图 没有写出最终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部分太笼统,不具体
酿酒酵母形态结构(40× 10),美蓝染色法
在洁净的载波片上加1小滴美蓝——加酵母菌 悬液1小滴——加盖玻片——静置2分钟左右—— 于10或40倍下观察,区分死活细胞
酵母菌形态结构
芽体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实验18)
分别用10 ×、40 ×物镜对目镜测微尺进行 校正。 取下台尺,换上水浸片法制备的酵母菌。 在高倍镜下测量5-10个酵母菌细胞,求出平 均值。 酵母菌细胞大小表示方法:长×宽 单位:m
实验指导:p70
实验内容 1、水浸片法(美兰染色法)观察酵母菌形态大小、出芽生 殖并计算酵母细胞的存活率(一个视野中)。 2、用血球计数板计算酵母菌悬液中,每毫升原液的菌数。 3、用测微尺测量酵母菌细胞的大小。
实验报告
•绘出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图 •P70-71:六、七 •P67:六、七(2)
第一次实验及实验报告总结
观察目标不在视野内
没有调好焦距 用油镜不能观察到目标 镜头不干净 光线没有调好
注意:在进行微生物显微观察时,一定要 区分微生物和杂质
实验二
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实验16)
微生物大小测定(实验18)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实验19)
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实验16) 实验内容:酵母菌形态结构观察和死活 细胞区分 制片方法:(水浸片-美兰染色法)
一、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1、测定工具
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
目 镜 测 微 尺 的 校 正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 尺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实验19)
• 血球计数板计数 • 平板菌落计数
• 比浊计数
• 重量法 • 体积法
血球计数板计数
计数室
计算:[每中方格平均细胞数×25(16)/10-4] ×稀释倍数
血球计数板计数操作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