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及各类反应动力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考前复习:基础知识+重点(考前必备)
定义:则 称为B的“偏摩尔量”。
(2)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 …… 2、(1)化学势定义: (2)物理意义:决定物质传递方向和限度的强度因素。 (3)定温定压下: ,也就是说是定温度定压条件下一多组分均相系统在
发生状态变化时所能做出的最大有效功。 (4)在不做其他功的条件下,是能够进行的过程;,过程即达平衡。 3、理想气体化学势表达式: 4、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来说,其中某种气体的行为与该气体单独占有混合
在定温定容条件下,系统亥姆霍兹函数的减少等系统所能做的最大 有效功(绝对值)。 (3) ,表示能够发生的不可逆过程。
,表示可逆过程(或平衡) ,表示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11、定温定压系统-----------吉布斯函数G (1)定义: (2) 等式表示可逆,不等式表示不可逆。 在定温定压条件下,系统亥姆霍兹函数的减少等系统所能做的最大 有效功(绝对值)。 (3) ,表示能够发生的不可逆过程。 ,表示可逆过程(或平衡) ,表示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12、热力学的基本公式: 当系统只做体积功不做其他功时
不会超过三个。 固体:如果系统中的不同固体达到分子程度的均匀混合,形成固溶体,一
种固溶 体是一个固相;否则,不论固体有多碎,系统中有多少固
体,就有多少个 固相。 2、 物种数S:系统中所含的化学物质。 3、 组分数K:足以表示系统中各相组成所需要的最少独立物种数。 4、 独立化学平衡数R,独立溶度关系数R’ 5、 6、 自由度:在不引起旧相消失和新相形成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定范 围内独立变动的强度性质。 7、 相律:(只考虑温度和压力)为相数 普遍式:
14、在发生一绝热过程时,由于,于是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有:
物理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关注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等方面的研究。
下面将对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复习。
1.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定义:原子是化学物质中最小的粒子,由质子(正电荷)、中子(中性)和电子(负电荷)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子数可以影响同位素的形成。
-电子壳层结构:分为K、L、M等壳层,每个壳层能容纳的电子数量有限,遵循2n^2的规律(n为壳层编号)。
-原子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离子间的电荷作用力形成,共价键由相互共享电子形成,金属键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作用形成。
2.分子的构象和反应动力学:-构象:指分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由键角和键长决定。
分子的构象决定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电离平衡:涉及酸碱反应的平衡,Kw表示了水的离子化程度和酸碱强度。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反应物的结构和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3.热力学和热化学:-热力学: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热平衡的学科。
包括物质的内能、焓、熵、自由能等概念。
-熵:表示体系的无序度,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
熵的增加是自然趋势,反映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化学: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学科。
包括焓变、标准焓变、热容、热效应等概念。
-反应热力学:研究反应的方向和热效应。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4.量子化学:-波动粒子二象性:根据波粒二象性原理,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
-波函数和波动函数: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中的波动性质和定域性质。
波函数的平方可以给出粒子出现在一些空间区域的概率。
-氢原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描述了电子在氢原子中的定态和能级。
以上是物理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归纳和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注重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公式,同时通过做习题和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物理化学知识点
物理化学知识点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领域。
在物理化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一、物态和相变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体的分子排列整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的分子排列比较有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气体的分子排列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
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如固液相变、液气相变等。
二、化学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动态平衡。
平衡常数是描述平衡反应过程中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浓度关系的参数,反映了反应的进行方向及反应的速率。
平衡常数不同于反应速率常数,是稳态条件下的一个宏观参数。
三、溶液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溶解度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单位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四、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过程的学科,包括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热力学定义了内能、焓、熵等物理量,描述了物质的热学性质和热平衡状态。
五、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的学科。
反应速率是描述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度,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动力学常数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六、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应用量子力学理论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量子化学描述了粒子在微观尺度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用于解释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和化学键的形成。
以上是物理化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涵盖了物态、相变、平衡、溶解度、热力学、动力学和量子化学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化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化学第9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速率方程必须由实验来确定
四、反应级数 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浓度的幂乘积形式:
r = k[A][B]…
则各浓度项的方次、、…分别称为组分A、B …的
例 1、P165例题
某金属钚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14 d 后,同位
素活性下降了6.85%。试求该同位素的:
(1) 蜕变常数,(2) 半衰期,(3) 分解掉90%所需时间
解:
(1)
k1
=
1 t
ln
a
a
x
=
1 14d
ln
100 100 6.85
=
0.00507d-1
(2) t1/2 = ln 2 / k1 = 136.7d (3) t = 1 ln 1 = 1 ln 1 = 454.2d
例如:
例如,恒容反应器中,氯代甲酸三氯甲酯分解为光气
ClCOOCCl(g) 2COCl2(g)
t = 0 p0
0
t = t p酯
p光气=2( p0 – p酯)
p总 = p酯 + p光气 = 2 p0 –p酯
∴ p酯 = 2p0 – p总
或 p光气 = 2(p总– p0)
三、反应速率 r 的经验表达式
2、适用范围
ln k = Ea B RT
k = AeEa / RT
3、A意义:称指前因子
二、活化能的概念 1、对简单反应:
那些能量高到能发生反应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 均能量之差值。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综合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现象和过程。
以下是对物理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
在热力学中,通常用公式△U = Q + W来表示,其中△U 是系统内能的变化,Q 是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系统对外做功或外界对系统做功。
例如,在一个绝热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体系对外做功,那么内能就会减少;反之,如果外界对体系做功,内能就会增加。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熵(S)的概念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孤立系统,熵总是增加的,这意味着系统总是朝着更加混乱和无序的方向发展。
比如,混合气体自发扩散后,不会自动分离回到初始状态,因为这个过程熵增加了。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0K)时,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这一定律为计算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熵值提供了基准。
四、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平衡常数(K)是衡量化学平衡的重要参数。
对于一个一般的化学反应 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 K 的表达式为:K = C^cD^d / A^aB^b (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等。
例如,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也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五、相平衡相平衡研究的是多相体系中各相的组成、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相律是描述相平衡体系中自由度、组分数和相数之间关系的定律,其表达式为 F = C P + 2,其中 F 是自由度,C 是组分数,P 是相数。
物理化学——第12章-化学动力学2复习题
判断题
1、在反应系统的势能面上,马鞍点的势能最高。( X )
2、温度升高,分子碰撞频率增大,是反应速度增大的 主要原因。 ( X ) 3、选择一种催化剂,可以使ΔG > 0的反应得以进行。 ( X ) 4、按照光化定律,在整个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个 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分子,因此只能使一个分子发生反 应。( X )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二)复习题
概念简答
1、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为什么对反应物是零级 反应?
答:在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反应物分 子,所以吸收光子的速率(单位体积、单位时间 内吸收光子的物质的量)也就是初级反应的速率 (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活化的的物质的量) 。 初级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无关,呈0级。
推导题
反应 2NO + O22NO2 的反应机理及各元反应的
活化能为: k1 1 2NO N O ; E =82 kJ mol 2 2 1 k 1 1 2NO ; N2O2 E = 205 kJ mol -1 k2 2NO2 ; E2 =82 kJ mol1 N2O2 +O2 设前两个元反应达平衡,试用平衡态处理法建 立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并求表观活化能。
概念简答
2、根据单分子反应碰撞理论,从反应物到产物要 经历不止一个步骤,那么单分子反应还算基元反应 吗?
答:只有基元反应才有反应分子数,单分子反应 一定是基元反应。这和碰撞理论的多步骤不矛盾, 因为在多步骤中仅有活化分子产生,没有新的分 子产生,只算是物理变化,不算是新的化学变化。
大学课程《物理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Q W
对微小变化: dU Q W
等容热效应
dU Q W W pdV 0
dU QV
CV
QV
dT
U T
V
U QV ,
U nB
S ,V ,n j B
H nB
S, p,nj B
F nB
T ,V ,n j B
B
G nB
T , p,n j B
n B
S ,V ,n j B
F f (T ,V , n1, n2 )
H f (S, p, n1, n2 )
组成可变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dU TdS pdV BdnB
Q和W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变化途径有关。
§1-4 可逆过程和体积功
一、体积功
因系统的体积变化而引起的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的功称
为体积功。 pe
W Fedl ( pe A)dl
ped ( Al) pedV
A
dl
pi
二、功与过程
功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过程有关。系统由同一始态 经不同的过程变化到同一终态,则体统对环境或环境对 体系所作的功不同。
p2 dp
压缩
p1
p1
p2 , V2
p1, V1
p2
V1
V2
W
V1 V2
pedV
( p V1
V2
i
dp)dV
V1 V2
pi dV
三、可逆过程
某系统经一系列的过程后,如果系统回到初始状态叫做 系统的复原;环境在经历一些的变化后,如果既没有功 的得失也没有热的得失就叫做环境的复原。
物理化学: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三.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并用。
1)宏观反应动力学:以宏观反应动力学实验为基础,从宏观变量 的C、T、P 等出发,研究从复合反应到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行为, 集中表现建立反应的速率方程。
一.化学反应转化速率的定义
1.瞬时速率
A B
dcA dt
dcB dt
A、B的消耗速率
Y Z
dcY dt dcZ dt
Y、Z的增长速率
8.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一.化学反应转化速率的定义
2.反应进度 设反应为:
R P
t 0 nR (0)
t t nR (t)
nP (0)
np (t)
例如定容化学反应:N2+3H2=2NH3的反应速率为 dcN2 1 dcH2 1 dcNH3 dt 3 dt 2 dt
2、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对反应aA+bByY+zZ
定容反应的反应速率 =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 = 生成物的增长速率 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即: A B Y Z
xA
def
nA,0 nA nA,0
8.2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一.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经验方程
在一定温度下,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关系式叫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或叫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对于反应:aA+bByY+zZ
A kAcA cB
(1) 速率方程有两种形式:r~c微分式 c~t 积分式 (2) 速率方程的作用:动力学学习,工程设计,机理研究。 (3) 速率方程的确定:实验。因此,速率方程是经验方程。 (4) 一般具有反应物浓度乘积关系,但不能直接由计量方程写出。
物化必备知识点总结
物化必备知识点总结下面就来总结一下物化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物态变化、溶液和溶解度、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方面。
一、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它是物理和化学的交叉学科,涉及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等理论。
2. 物理化学的基本单位物理化学的基本单位有摄氏度(C)、千克(kg)、焦耳(J)、摩尔(mol)、千帕(kPa)等。
3. 物理化学的基本量物理化学的基本量有温度、质量、焓,摩尔等。
温度是物质分子热运动的强弱度量,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焓是系统吸放热量的性质,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物质结构物质的结构指的是物质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方式。
包括晶体、分子、离子和原子共价结构等。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相态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如反应活性、化学稳定性等。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等。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的速率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包括不可逆性、浓度不变、速率相等等。
四、物态变化1. 固液气三态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液体向气体的转化称为汽化,气体向液体的转化称为凝结,固体向液体的转化称为熔化。
2. 混合和分离混合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互接触的物质整合在一起,分离是指将一个混合物的成分分开。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馏、结晶、离心、萃取等。
五、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溶液是指溶质和溶剂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物理化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XXX〉课程讲稿章节⽬录:绪论第⼀章热⼒学第⼀定律第⼀节热⼒学概论第⼆节热⼒学基本概念第三节热⼒学第⼀定律第四节体积功与可逆过程第五节热、热容与焓第六节热⼒学第⼀定律应⽤第七节热化学第⼋节化学反应热效应计算第⼆章热⼒学第⼆定律第⼀节卡诺循环与卡诺定律第⼆节热⼒学第⼆定律的表述第三节熵函数第四节熵变的计算第五节熵函数的物理意义第六节热⼒学第三定律第七节吉布斯能和亥姆霍兹能第⼋节热⼒学函数间关系第九节吉布斯能和亥姆霍兹能计算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学第⼀节多组分系统组成表⽰法第⼆节偏摩尔量第三节化学势第四节液相多组分体系两个经验定律第五节⽓体化学势第六节液体混合物和稀溶液组分化学势第七节稀溶液的依数性第⼋节分配定律第四章化学平衡第⼀节化学反应等温⽅程第⼆节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第三节平衡常数计算和化学转化率第四节反应标准吉布斯⾃由能和化合物标准⽣成吉布斯⾃由能第五节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第六节其他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第七节反应耦合第五章相平衡第⼀节相率第⼆节单组份系统第三节双组份系统(1)第四节双组份系统(2)第五节双组份系统(3)第六章电化学第⼀节电化学基本概念第⼆节电解质溶液电导测定与应⽤第三节电解质溶液活度与活度系数第四节可逆电池第五节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第六节可逆电池热⼒学第七节电池种类第⼋节电池电动势测量与应⽤第九节电极极化和过点位第七章化学动⼒学第⼀节反应速率的表⽰与测量第⼆节反应速率⽅程第三节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程第四节反应速率的确定第五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六节典型的复杂反应第七节溶液中的反应第⼋节催化反应动⼒学第九节光化学反应动⼒学第⼋章表⾯物理化学第⼀节表⾯积与表⾯吉布斯能第⼆节弯曲表⾯的性质第三节铺展与湿润第四节溶液的表⾯吸附第五节不溶性表⾯膜第六节表⾯活性剂第七节固体表⾯对⽓体的吸附第九章胶体分散系统第⼀节溶胶的分类和基本特征第⼆节溶胶的制备和净化第三节动⼒学性质第四节光学性质第五节电学性质第六节胶体的稳定性第七节乳状液、泡沫和⽓溶胶第⼗章⼤分⼦溶液第⼀节⼤分⼦溶解结构和平均摩尔质量第⼆节⼤分⼦的溶解特征及在溶液中的形态第三节⼤分⼦溶液的渗透压第四节⼤分⼦溶液的光散射第五节⼤分⼦溶液的流变性第六节⼤分⼦溶液的超离⼼沉降第七节⼤分⼦电解质溶液第⼋节凝胶⼀、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选择部分1. 下列哪些属于热⼒学的研究范畴(B,C )A.体系变化的速率B.体系变化的⽅向判断C.体系与环境间的能量交换D.体系分⼦的微观结构★考核知识点:热⼒学研究范畴参见绪论热⼒学研究的是体系的状态、变化⽅向与限度(通过体系与环境间的能量交换能判断),不考虑体系变化速率和分⼦微观结构。
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
ln cA k1t 常数
cA,0 cA k1t
t dcA cA,0 cA 0 k1dt cA
ln
CA CA,0 exp(k1t )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反应发生后,达到剩余反应物浓度占起始反应物浓度一 半所需的时间。记为t1/2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
CA,0 1 ln 2 t1 ln k1 0.5CA,0 k1 2
研究化学反应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反应物与产物的结构-结构化学 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原子排布和电子结构是深入探讨反应本质的依据。 2. 反应的可能性与限度-化学热力学
在制定的条件(T、p),指定的始态(反应物)和终态(产物)之间: (1) 反应能否发生?(2) 如能发生,最大产率能达多少?(3) 外界条 件如何影响产率?
1 dnA 1 dnB 1 dnG 1 dnH a dt b dt g dt h dt
对于单位体积的反应速率r,即 r J 1 d 1 dcB V V dt B dt
反应速率的测定
(1)化学方法 不同时刻取出一定量反应物,设法用骤冷、冲稀、加 阻化剂、除去催化剂等方法使反应立即停止,然后进行化学分析。 (2)物理方法 用各种物理性质测定方法 (旋光、折射率、电导率、电 动势、粘度等 ) 或现代谱仪 (IR、UV-VIS、ESR、NMR 等 ) 监测与浓 度有定量关系的物理量的变化,从而求得浓度变化。 物理方法有可能做原位反应。 蔗糖的水解过程伴随着比旋光度的变化,从+66.5°变化为等摩 尔浓度的D-葡萄糖(+52.5°)和D-果糖(-92°)的混合物。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基本任务:
1. 研究反应进行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以及催化剂等)对 反应速率的影响; 2. 研究化学反应的历程(反应机理),进而探讨物质结构与反应 能力间的关系
物化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解析
对于基元反应: a A + b B + → 产物
其速率方程 v kcaAcbB
注意:
反应速率常数
① 温度一定,反应速率常数k为一定值,与浓度无关。
② k的单位随着反应级数的不同而不同。
V的单位:mol/m3.s,k的单位随反应级数变化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对于非基元反应,只能对 其反应机理中的每一个基元反应应用质量作用定律。
对于非依时计量学反应,反应进度 x 定义为
转化速率x :
d dnB B
d dnB dt dt B
单位:mol/s
特点: ① 与反应组分 B的选取无关,但与计量式写法有关; ② 广度量。
单位体积的(基于浓度的)为反应速率v:
v d dnB V dtV dtV B
单位:mol/m3.s
化学动力学学习要求
1.理解反应速率、反应级数、速率常数等基本概念
2.掌握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熟悉具 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速率方程式、积分式 、微分式、半衰期等的特征) 3.掌握阿累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明确活化能及指前 因子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4.了解复合反应速率方程的近似处理方法。 5.了解催化反应动力学,理解催化作用原理。
aA bB L.....Y Z .....
常见速率方程形式:
v kcAnAcBnB
反应分级数 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级数:n=nA+nB+1
反应速率常数 k 的单位:(mol.m3 )1n.s1
与反应级数有关!!!
反应级数
例如:
r k0 r k[A]
零级反应
一级反应
r k[A][B] 二级,对A和B各为一级
物理化学考研物理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物理化学考研物理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考研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及其性质的科学,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重点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考研物理化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1.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是描述微观世界的基本理论。
在考研物理化学中,量子力学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波函数、薛定谔方程、定态和非定态、角动量等。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问题的解答中。
2.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与物质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是考研物理化学的重要内容。
在考研中,热力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状态方程和物态方程、焓、熵、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等。
考生需要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中。
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学科。
在考研物理化学中,动力学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反应速率方程、活化能、平衡常数等。
掌握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能够运用到反应速率、反应机理等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中。
4. 原子与分子结构原子与分子结构是考研物理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点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共价键和离子键、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等。
考生需要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能够分析和解释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5. 化学键化学键是物质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物理化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中,化学键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等。
考生需要理解各种化学键的特点和性质,能够分析和解释不同种类的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 溶液与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质是研究物质溶解和电解现象的重要内容。
在考研物理化学中,溶液与电解质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溶解度、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电解质的离解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等。
考生需要理解溶解和电解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和解答与溶液和电解质相关的问题。
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
➢ P值(10-9~1)对1的偏离代表了碰撞理论
的假设所引起的全部误差(碰撞的方向性、 能量传递的时间性、等等)。
➢ P不是一个能量因素,而实质上是一个与分子 构型有关的方位因素。
该理论的优缺点:
(1)描绘了一个虽粗糙但很明确的反应图象。
(2) 给出了Arrhenius公式中指前因子的表达式。
k
Pd
Cl 2 E k1 2Cl E
E1=243 kJ.mol-1
Cl H2 k2 HCl H E2=25 kJ.mol-1
H Cl 2 k3 HCl Cl E3=12.6 kJ.mol-1
2Cl E k4 Cl 2 E
E4=0 kJ.mol-1
解,据式2:
d[H2 dt
]
k2
[Cl][H2
]
由稳态假设: d[Cl] 0 d[H] 0
d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t
d[Cl] dt
2k1[Cl2
]
k2
[Cl][H
2
]
k3[H][Cl
2
]
2k4[Cl]2
0
d[H] dt k2[Cl][H2 ]k3[H][Cl2 ]0
可得:[Cl]
(
k1 k4
)
1 2
[Cl
2
1
]2
d[H2 dt
]
k2
(
k1 k4
)
1 2
[Cl
L
故: r dcA Z AB • q
dt L
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可知:
ZAB
d
L 2 2
AB
(
8πRT
1
) 2 cAcB
dAB
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1.1 化学动力学的定义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领域,它关注化学反应发生的速度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2 反应速率的定义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通常用摩尔/升或克/升来表示。
1.3 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计算,也可以根据剩余物质浓度的变化率来求得。
二、反应速率与浓度变化的关系2.1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一般来说,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可以用速率定律来描述。
2.2 速率定律的表达式速率定律可以通过实验得到,一般形式为v = k[A]^m[B]^n,其中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A]和[B]分别为反应物的浓度,m和n分别为反应物的反应级别。
2.3 速率常数的影响因素速率常数受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温度升高可以增加速率常数,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三、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3.1 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到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得到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3.2 反应机理的研究通过实验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可以推断反应机理,进而提出反应的准确机理方程。
3.3 反应活化能的测定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可以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了解反应的热力学特性。
四、反应平衡和平衡常数4.1 反应的正向和逆向反应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当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速率相等,但各反应物浓度不再改变。
4.2 平衡常数的定义平衡常数(Kc)描述了反应在平衡时各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4.3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可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确定,如果反应中有气体,也可以用分压来表示平衡常数。
五、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5.1 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平衡常数偏向热力学不利的方向。
考研《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第10讲 化学动力学基础)
k (cA,0
y)(cB,0
y)
t 0:
t=t:
A + BD + …
≠ cA ,0
cB ,0
cA
cB
= =
cA,0 - y cB,0 - y
1
ln cB,0 (cA,0 y) kt
(cA,0 cB,0 ) cA,0 (cB,0 y)
Ø k 的量纲: (浓度) - 1 (时间) - 1
k
1
ln cB,0 cA
3. 半衰期法
t1/ 2
2n1 1
(n
1)k
cn1 A,0
令B 2n1 1 , (n 1)k
则:t1/2 BcA1,0n
lg tˊ1/ 2 = (1 - n) lgˊcA,0 + lg B
lg t1〞/ 2 = (1 - n) lg cA〞,0 + lg B
lg
t1/ 2 t1/ 2
k 1 ln pA,0 t pA
Ø半衰期: cA=cA,0 /2 所需的时间
t1/ 2
1 k
ln
cA,0 cA,0 /2
t1/ 2
ln 2 k
0.693 k
kp kc
《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
n级反应
A + ······ P
微分式:
A
dpA dt
kpAn
dpA pAn
kdt
积分式:
pA dpA
1 n
lg
cA ,0 cA,0
n
1
lg(t1 / 2 lg (cA,0
t1/ 2 ) cA ,0 )
《物理化学》考点精讲教程
10.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物理化学-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反应坐标(reaction coordinate)
反应坐标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参数,其每一个值都 对应于沿反应体系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在势能 面上,反应沿着RT→TP的虚线进行,反应进程不同, 各原子间相对位置也不同,体系的能量也不同。
如以势能为纵坐标,反 应坐标为横坐标,画出的 图可以表示反应过程中体 系势能的变化,这是一条 能量最低的途径。
2A p
k
2 2
d
2 AA
L( 8RT
MA
)1/ 2exp(
Ec ) RT
(3)
反应阈能与实验活化能的关系
碰撞理论计算速率系数的公式: 实验活化能的定义:
k
d
2 AB
(
8RT
)1/
2
exp(
Ec RT
)
Ea
RT
2
d ln k dT
将与T无关的物理量总称为B:
有 ln k Ec 1 ln T ln B
d
2 AB
(1
c r
)
碰撞参数小于br的碰撞才是有效的。
c 为反应阈能,从图上可以
r
看出,反应截面是相对平动能的
函数,相对平动能至少大于阈能,
才有反应的可能性,相对平动能
越大,反应截面也越大。
c
r
反应阈能(threshold energy of reaction)
反应阈能又称为反应临界能。两个分子相撞, 相对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必须大于一个临界值 Ec,这种碰撞才有可能引发化学反应,这临界值Ec 称为反应阈能。
将三维势能面投影到平面 ,称为等势能线,线上 数字表示等势能线的相对值。
等势能线的密集度表示 势能变化的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4. 反应 A + B →P 服从速率方程
dcA β ℃ 和 的初浓度均 − = kAcαcB 。50℃,当A和B的初浓度均 A dt
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为0.1000 mol·dm-3时,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1)、(3)、(4) 、 、
12
7. 何谓由实验数据建立动力学方程式的积 分法、微分法和半衰期法? 分法、微分法和半衰期法? 8. 实验测得反应 2A → B的速率方程是 dcA 2 − = kAcA,所以这个反应是一步完 dt 成的。 成的。 (对、错) 错 9. 恒稳态处理法的基本假设是 。 该假设的意义何在? 该假设的意义何在? d cB 中间产物B的浓度 很小; 中间产物 的浓度 cB 很小; t = 0 d
8
(5) 使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求 Ea。 (6) 用平衡态处理法和恒稳态处理法求复合 反应的速率方程, 反应的速率方程,由基元反应的活化能 求复合反应的活化能。 求复合反应的活化能。
9
概 念 题
1. 试说明速率系数和速率常数的区别: 试说明速率系数和速率常数的区别: 。
速率系数—复合反应,速率常数 基元反应 速率系数 复合反应,速率常数—基元反应 复合反应
2. 实验测得反应 CO (g) + Cl 2 (g) → COCl 2 (g) 的速率方程为 d [COCl2 ] dt = k [Cl2 ]n ⋅ [CO] 当温度及CO的浓度不变,而将 2的浓度增 的浓度不变, 当温度及 的浓度不变 而将Cl 倍时, 至3倍时,反应速率加快到原来的 倍,则 倍时 反应速率加快到原来的5.2倍 n 值为 。
2
5. 基元反应的活化能与复合反应的活化能 之间的关系与运算规律 6. 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由反应机理建立复 合反应速率方程的方法 7. 基元反应的类型和特征 8. 孤立变数法
3
基本概念
宏观动力学:温度、浓度、 宏观动力学:温度、浓度、压力等宏观变量 对基元反应和复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基元反应和复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22
解:(1) A (g)
t =0
pA0
B (g) + C (g) 0
pA0 − pA
0
pA0 − pA
pA = 2 pA0 − pt ,总
t
pA
pt ,总 = pA + 2( pA0 − pA ) = 2 pA0 − pA
1 1 1 1 1 1 = kA = − − t pA pA0 t 2 pA0 − pt ,总 pA0
t /s cA/ mol·dm-3 0 0.100 120 290 0.050 0.025
介质, ⋅ ⋅⋅ υ = υ(T, p, c, cat, 介质,光,) (1) 浓度的影响:0、1、2、n 级反应规律 ~ 浓度的影响: 、 、 、 速率系数、反应级数。 速率系数、反应级数。 (2) 温度的影响:阿仑尼乌斯方程~活化能、 温度的影响:阿仑尼乌斯方程~活化能、 指前因子。 指前因子。 (3) 催化剂和光等的影响。 催化剂和光等的影响。
20
1 14.27 − 7.33 kA = dm3 ⋅ m −1 ⋅ m −1 ol in × −3 14.66 −14.27 30×1.141×10 ol in = 520 dm3 ⋅ m −1 ⋅ m −1
可见, 可见,该反应为一级
kA = 0.097min−1
21
3.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充入 在一定温度下, 气态纯物质A, 气态纯物质 ,则 A 能按下列反应式完全分 B (g) + C (g)。若A的初始压 解:A (g) 。 的初始压 Pa, 力 pA,0= 48396 Pa,实验测得 242 s 和 1440 s 系统的总压分别为66261 Pa和85993 Pa。 时,系统的总压分别为 和 。 (1) 试证明该分解反应是二级反应。 试证明该分解反应是二级反应。 (2) 试求速率系数 kA (以 Pa-1· s-1 表示 和A的半 表示)和 的半 以 衰期。 衰期。
(2) t 1 = ln 2 kA = 37min
2
(3) cA0 = υA0 kA
= (1.00×10
−5
3.117×10
−3
−4
) mol ⋅ dm
−3
ol = 0.0321m ⋅ dm
17
2. 乙胺气相分解反应为 C2H5NH2(g) → C2H4(g)+NH3(g) 500℃时,将乙胺引入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测 ℃ 将乙胺引入一个抽空的容器中, 得总压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得总压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t / min 0 10 20 30 ∞ p /kPa 7.33 11.87 13.60 14.27 14.66 试分别用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计算速 率系数,并据此确定反应级数。 率系数,并据此确定反应级数。
18
表示C 解:设为一级反应,以A表示 2H5NH2 设为一级反应, 表示
1 cA0 1 p∞ − p0 kA = ln = ln t cA t p∞ − pt
1 7.33 kA,1 = ln in in = 0.0966 m −1 ≈ 0.097 m −1 10m in 14.66 −11.87 1 7.33 kA,2 = ln in in = 0.0967 m −1 ≈ 0.097 m −1 20m in 14.66 −13.60
1 7.33 kA,3 = ln in in = 0.0978 m −1 ≈ 0.098 m −1 30m in 14.66 −14.27
19
设为二级反应: 由实验数据可知, 设为二级反应 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从纯 −3 −3 乙胺开始 cA0 = pA0 RT = 1.141×10 mol ⋅ dm
代入两组数据
(kA )1 = 5 ×10−8 Pa −1 ⋅ s−1 (kA )2 = 5 ×10−8 Pa −1 ⋅ s−1
∴
kA = 5 ×10−8 Pa−1 ⋅ s−1 该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 该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
23
(2)
讨
A A
论
本题能否求出以 mol −1 ⋅ m3 ⋅ s−1 表示的速率系 ′ 数 kA? p = c RT
1 = n = 1.5 n 5.2 k (3[Cl2 ]) ⋅ [CO]
10
k [Cl2 ]n ⋅ [CO]
3. 0 级、1 级、2 级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么? 理想气体 n 级反应的 kc 和 kp 的关系为 。 4.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A → P 的速率系数为 在一定温度下, −2 −1 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 kA = 2.31×10 s,反应物 的初始浓度 −3 为 1.0 mol ⋅ dm,则A的半衰期 t1/2= 的半衰期 。 t1/ 2 = ln2/ 2.31×10−2s−1 = 30s 5. 试写出物理量代浓度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 程的积分式 。 A = 1 ln Y∞ −Y0 k
第7章 第8章复习 章 章复习
1
1. 化学反应的速率 用反应量表示,用参加反应 化学反应的速率: 用反应量表示, 的各物质表示, 的各物质表示,它们间的关系 2. 0 级、1 级、2 级反应:三个基本特征,速率 级反应:三个基本特征, 方程的微分式、 方程的微分式、积分式的各种表示形式 3. 1级对峙反应、连串反应、平行反应:速率的 级对峙反应、 级对峙反应 连串反应、平行反应: 表示、最基本特征、 表示、最基本特征、生产实例 4. 温度、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温度、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阿仑尼乌斯方程
6
重要公式
(1) 0、1、2、n 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 、 、 (分别以 c、α 、x、y 表示时的不同形 、 、 及其基本特征。 式)及其基本特征。 (2) 阿仑尼乌斯方程的不同形式: 阿仑尼乌斯方程的不同形式:
Ea d ln{k} = dT RT 2
ln{k} = −
k = Ae
Ea RT +C
14
解题练习
1. 50℃时,A 物质在溶剂中进行分解反应。 物质在溶剂中进行分解反应。 ℃ 实验测得1dm3中反应掉的 的物质的量随 中反应掉的A的物质的量随 实验测得 时间的变化率与其浓度成正比 ,初速率 −5 −3 −1 小时后速 υA0 = 1.00×10 mol ⋅ dm ⋅ s , 1小时后速 率υA = 3.26×10−6mol ⋅ dm−3 ⋅ s−1 。 试求: 试求:(1) 反应速度系数 kA;(2) A的半衰 的半衰 的初始浓度c 期 t1/2 ;(3) A的初始浓度 A0 。 的初始浓度
1 cA0 − cA 1 pt − p0 kA = ⋅ = ⋅ tcA0 cA tcA0 p∞ − pt 1 11.87 − 7.33 3 kA,1 = ol 1 in 1 × dm ⋅ m − ⋅ m − 10×1.141×10−3 14.66 −11.87
ol in = 143 dm3 ⋅ m −1 ⋅ m −1 1 13.60 − 7.33 kA,2 = ol in × dm3 ⋅ m −1 ⋅ m −1 −3 14.66 −13.60 20×1.141×10 ol in = 259 dm3 ⋅ m −1 ⋅ m −1
13
10. 基元反应的速率理论有哪几个?它们的 基元反应的速率理论有哪几个? 区别是什么? 区别是什么? 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分子动态学 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11. 化学反应发生爆炸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化学反应发生爆炸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支链反应和热爆炸 12. 光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何谓量 光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子效率? 子效率? 因光的照射而发生化学反应 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的 分子数 φ= 吸收的光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