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10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10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10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10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到10,理解数字10的含义。

2. 学生能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形式表示出数量为10的物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10的形状和发音2. 数量为10的物品的识别和计数3. 10以内数字的顺序和比较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以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引入,让学生跟着唱,并在唱完后提问:“有多少只青蛙呢?”引导学生回答“10只”,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认识数字10。

2. 新课讲解(20分钟)(1) 认识数字10:展示数字10的卡片,教学生正确的发音,并通过手势帮助学生记住数字10的形状。

(2) 计数为10的物品:教师出示一些数量为10的实物,如积木、水果等,让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用数字10表示出来。

(3) 排列数字10:让每个学生拿出10个物品,如橡皮、铅笔等,按照数字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排列方式。

3. 实践活动(15分钟)(1) “我是小画家”:让学生画出数量为10的物品,可以是动物、植物、水果等,然后在旁边写上数字10。

(2) “找朋友”:每两个学生一组,一人说一个数字,另一人找到相应的数字卡片,看谁找得快。

4.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字10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量为10的物品。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和实践活动的反馈,评估学生对数字10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10。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0的加减法》(学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0的加减法》(学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0的加减法》(学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学习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 重点:10的加减法运算。

2. 难点:理解10的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三、学习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发现10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 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10的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3. 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10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10的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10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进行讲解、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习过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10的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

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观察法的运用1.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10的加减法相关的图片,如10个苹果,拿走几个,还剩几个。

十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十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十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乘法,掌握10以内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10以内的乘法口诀;
2. 能用乘法口诀算术等式。

三、教学过程
1. 用具呈现
在课前准备好10个瓶盖,用黑色线分成两个部分,上面数字为1-10,下面相应为10,准备好卡纸,用于遮盖上面的数字。

2. 导入
老师出示用具,让学生发现上下数字的规律,引出本节课要研
究的内容。

引导学生读出10以内的乘法口诀。

3. 讲解
老师从1开始,将上面的数字挨个遮掉,让学生说出应该填写
下面哪个数字,然后慢慢向后推进。

同时可以将乘法表挂在黑板上。

4. 操练
学生用它们自己的手指模拟乘法口诀运算,边做边说,这样可
以锻炼反应能力,并帮助记忆口诀。

5. 总结
让学生展示他们学到的口诀,检查他们的答案并让他们对不懂
的问题提问。

告诉他们应该练口诀,以备考试之需。

四、教学反思
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口诀,同时,对于口算能力也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掌控,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

认识数字10教案

认识数字10教案

认识数字10教案
一、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0,掌握数字10的写
法和读法,并能运用数字10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二、重点:
认识数字10的写法和读法。

三、难点:
掌握数字10的读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四、教学步骤:
1. 温故导入:
-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数字,让学生互相快速数数并回答数字
是什么。

- 引导学生回想数字9的写法和读法。

2. 新知呈现:
- 准备一个纸板,写下数字10,并读出数字10的正确发音。

-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并帮助学生理解数字10是由数字
1和0组成的。

- 提醒学生要注意数字10的写法和读法。

3. 练习活动:
- 让学生用纸和笔在纸上写出数字10,并读出它的正确发音。

-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有多少个座位,并数数并记录下来。

-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人说一个数字,从1数到10,
帮助学生巩固数字10的读法。

4. 拓展应用:
-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有多少个窗户,并数数并记录下来。

- 让学生从教室里找到任意10个物品,并数数并记录下来。

5. 总结反馈:
- 让学生回答如何读出数字10。

- 复习一遍数字0-10的读法,并进行数数练习。

六、巩固练习:
让学生回家后找出10个同种类的物品,并数数并记录下来,并在第二天向全班展示。

七、评价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以及练习的反馈记录。

学案10:第16课 登泰山记

学案10:第16课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学习目标】1.积累“乘、限、循、负、阴、阳、烛、当、以”等重要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

2.抓住游记散文的特点,根据作者的行踪,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

3.品读精彩的写景片段,赏析文中写景的妙处。

4.体会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以读促写,运用现代散文语言介绍泰山景观。

【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姚鼐.( ) (2)汶.水( )(3)山麓.( ) (4)山巅.( )(5)石磴.( ) (6)徂徕..( )(7)岱祠.( ) (8)绛皓..(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当.其南北分者(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3)自京师乘.风雪(4)越长城之限.(5)砌石为磴.(6)余始循.以入(7)崖限当.道者(8)苍山负.雪3.常识填空。

《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

作者, 代人,他与、等同属派作家,该流派作家主张文学兼具、、辞章之长,在文论和写作方面都有一定成就。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泰山是我国名山之一,与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并称“五岳”。

B.行宫是指我国古代皇帝出外寻访时居住的处所。

C.“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D.《水经注》是我国最早而又最全面、最系统且具有综合性的地理著作,作者为汉代的郦道元。

5.根据课文,填在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风雪, 齐河、长清, 泰山西北谷, 长城之限, 于泰安。

A.冒经历越达B.冒穿经历至C.乘历穿越至D.乘历越经达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C.其阴,济水东.流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7.下列依次是农历“初一、十五、十六、月末”的别称,正确的一项是( )A.晦、望、既望、朔B.望、朔、既望、晦C.朔、既望、望、晦D.朔、望、既望、晦【课堂探究】一、问题探究1.根据课文第一段内容,结合你对泰山的了解,写一段介绍泰山的广告宣传语,激发游客们的游览兴趣。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理解10的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理解10的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理解10的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前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10及其组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数字10及其组成。

2. 能够准确朗读和书写数字10及其组成。

3. 能够通过简单的运算口算出数字10及其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是数字10的理解和书写。

2. 教学难点是数字10的拆分、组合和简单运算。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积木、车轮、手指等形象化物品,让学生数数观察,引入数字10。

正式研究1. 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感受数10的整体概念,如用10个小饼干拼成一个大饼干,或用手指捏成10个饭团等。

2. 拆分:让学生通过拆分记录,感受10的组成,比如用手指、积木等形象化物品把数字10拆成不同的组合,如10=1+9,10=2+8。

3. 组合:通过配对、运算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0的组成,比如用同色积木组成数字10,如7+3=10,6+4=10。

4. 运算:通过简单的口算练,让学生掌握数字10的运算方法,例如1+9=10,10-2=8等。

合作探究1. 让学生自主分组,通过探究小组内不同的数字组合来理解数字10和运算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对数字10的理解和掌握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业请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法画出数字10和拆分出的不同数字组合,并列举出相应的运算方法。

Module 10 .学案2

Module 10 .学案2

Module 10 How do I do my homework on the computer? 学案教材分析:本模块以电脑为话题,重点是掌握如何用电脑完成作业。

其中的第二单元就是紧紧围绕该话题,以读写的方式展开学习运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有关电脑的单词和短语2、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3、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

能力目标:1、能听懂有关电脑方面的简单词汇;2、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电脑方面的词汇提高对英语。

教学重、难点:1、识记有关电脑的词汇;2、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课型:读写课导学过程:预习第二单元的词汇,能根据音标读出单词并了解汉意,养成学生自主学的习惯。

课前朗读;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

先领读后齐读。

一、新课导入1、根据音标读出单词及意思2、出示图片,学生熟悉电脑的各个部位。

跟读生词。

二、合作探究1、Match the words in pairs.2、Check the true sentences.三、拓展练习What can we do with the computer?让学生自由讨论,说出电脑的其他用途。

四、自主、互助、合作1、Correct the false sentences on the last page2、Join the two parts of the sentences with “but”.五、巩固训练与检测(一)Join the two parts of the sentences with “but”. 1.Satoshi plays games he doesn’t send emails.2.Panos and Elena don’t often see their grandchildrenthey send emails and photos.3.Jack plays Counter Strike he doesn’t play Tomb Raider.4.Ng doesn’t use the Internet he writes novels on hiscomputer.5.Marcella and Bruno have two computers they don’toften use them.6.Becky uses her computer in the evening and at theweekend she doesn’t use it in the afternoon.7.Xiao Mei uses her laptop for work she doesn’t playgames on it.(二)Check the true sentences•Satoshi doesn’t send emails.•Panos and Elena don’t live in Australia.•Jack doesn’t play computer games.•Ng doesn’t go online.•Karl Heinz doesn’t make travel plans.•Marcella and Bruno don’t have a computer at home.•Becky doesn’t have a computer.•Xiao Mei doesn’t play computer games.六、家庭作业翻译短语:1 在电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建立一个新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3 使用鼠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点击新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写下你的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保存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打印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10的练习教案设计》

《认识10的练习教案设计》

认识10的练习教案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方式不断改变,然而数学这门学科却一直是重要的基础学科。

而在所有数学中,数的概念是最基本、最根本的部分。

因此,孩子们学习数学时应该从数的认识开始。

其中最基本的数字就是“10”,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字,而且学习其他数字的时候也必须先掌握十进制的概念。

如何让孩子深入、全面、准确地认识10这个数字呢?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认识10的练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10的大小和数位;2.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0;3.能够根据题干找出数字10;4.能够理解10的重要地位,了解10对数的组织方式的作用;5.能够随时随地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字10。

二、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谈论数字10的重要性。

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谈论数字10的重要性:(1)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字是什么?为什么?(2)学习数学时,哪些数字是必须先掌握的?(3)为什么我们要从数字10开始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孩子们在思考的同时,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唤起学生对数字10的认知和兴趣。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认识数字10。

(1)教师可通过多种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0,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图片、卡片等物品展现出数字10,并带领学生重复认读10。

(2)元素表达法:在色彩鲜明,造型规整,编号明确的元素表达中,可以将数字10作为元素体现出来。

这样能够让学生事实上接受数字10是一个独立存在和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字。

(3)数位描绘法:基于数字10的数位特征,描绘并展示数字10的大小、形态、构成等特点。

这样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数字10的数位特征与意义。

3.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数字10的练习。

(1)声音练习:让孩子们大声朗读数字10,并指出它的两个数位。

(2)数字的寻找:在纸张上制作一些带数字的卡片,让孩子在其中找出数字10的卡片。

(3)游戏方法:学生分为两组,每组站成一排。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

【歌谣记忆】秦朝暴政民愤激,陈吴大泽揭竿起,势如破竹建张楚,起义兵败项刘继。

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被灭亡,楚汉之争长四年,刘邦长安建政权。

【知识梳理】一、秦的暴政1. 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对农民征收沉重的________,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 秦朝实行的________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3. 秦始皇死后,继位的更加残暴,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1. 公元前______年夏,一群被征发的农民在_______和______的号召下,在大泽乡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2. 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________”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起义军主力直逼咸阳,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3. 反秦的浪潮继续高涨,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

项羽在_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刘邦则直抵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被迫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1.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_______为汉王。

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___”。

2. 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

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知识小结】【课堂检测】1.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时间是( B )A.公元前208年B.公元前209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前2O2年2.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D )A.垓下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巨鹿之战3.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D )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4.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的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B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5.决定秦王朝的成与败的两次战役是( B )①长平之战②河套争夺战③巨鹿之战④垓下之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学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学案设计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学案一、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二、基础感知。

请按课文填写完整下列各题的空格。

1.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国总理克里孟梭和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了和会。

2.各国都想为自己争取,经历5个多月的争吵,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条约》。

其主要内容:①领土:重划德国疆界,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②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③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等国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等国瓜分。

3.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洲、和洲的国际新秩序。

4.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但战败国和国被排斥在外。

国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5.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和地区的矛盾,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意、荷、比、葡和 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主导会议的是国。

6.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针对问题的《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的目的,使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中国的局面。

7.华盛顿会议是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和地区的关系。

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体系”。

三、问题导学。

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自主学习课本,并思考回答。

1.巴黎和会签订的主要条约及内容是什么?2.凡尔赛体系是怎样形成的?3.说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时间及参会国。

4.《九国公约》是针对哪个国家的问题而签署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四、探究学习1、探究一《凡尔赛条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右三国操纵和会的“三巨头”,前排从左至右是分别为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

10 往事依依 学案课件(共40张PPT) 2024-2025-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10  往事依依  学案课件(共40张PPT) 2024-2025-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成长之旅
10 往事依依 于漪
01 学习导航
目录
02
整体感知
03 学习任务群
1.朗读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2.学习课文精当的选材以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学习运用 学习目标 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3.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积极主动阅读,培养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
【解析】句②语序不当,“增长知识”和“启迪思维”存在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的逻辑关系,应将“启迪思维”和“增长知识”互换位 置。故选B。
4. 学校开展了以“书香浸润心灵,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学习活 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策划小组需要安排三项读书活动,请你帮忙设计。 活动一:阅读沙龙 活动二: 阅读讲座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①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 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 印本《千家诗》。 ……
②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 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 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 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 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 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 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
(3)活动结束后,学校微信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相关推文,你和小南 作为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对插入推文的漫画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把你 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学案10: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讲解

学案10: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讲解

学案10:自由落体运动G、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及性质。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知道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4、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感受观察、假说、推论、验证等一系列研究方法;5、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研究,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通过对伽利略生平的了解,体会科学发展的艰辛、曲折和科学家崇高的科学精神。

★课前小练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物体之间存在____________(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________力。

3、初中物理中,重力常数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质量、重力常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4、请在书本43页图1-53中,标出每个小球的位置,并计算每个相等时间内,小球的位移。

★课堂讲练一、自由落体运动概念1、定义:物体只受力作用从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当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精确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并进行研究,故伽利略将“落体实验”转化为“斜面实验”,使铜球自静止起沿光滑斜面滚下,并测出铜球滚下的位移S及所经时间t的一系列数据,结果发现“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而且这一规律和斜面的倾斜角度无关,与小球的材料和质量也无关,由此他将结论外推到当斜面倾角达90°(即为自由落体运动)时,规律仍成立,这样便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一英语Module 10 .学案2

初一英语Module 10 .学案2

初一英语上册导学案Module 10 ComputersUnit 2 How often do you use a omputer?教材分析:本模块以电脑为话题,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电脑完成作业。

其中的第二单元就是紧紧围绕该话题,以读写的方式展开学习运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有关电脑的单词和短语2、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3、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

能力目标:1、能听懂有关电脑方面的简单词汇;2、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电脑方面的词汇,从而提高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记有关电脑的词汇;2、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教学难点: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和序数词。

课型:读写课导学过程:预习第二单元的词汇,能根据音标读出单词并了解汉意,养成学生自主学的习惯。

课前朗读;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

先领读后齐读。

Step One:新课导入1、根据音标读出单词及意思2、出示图片,学生熟悉电脑的各个部位。

跟读生词。

Step Two:合作探究1、Match the words in pairs.2、Check the true sentences.Step Three:拓展练习What can we do with the computer?让学生自由讨论,说出电脑的其他用途。

Such as search the Internet, send the emails, read books, buy things, get information for my lessons, visit my website, check the train timetable, make travel plan s…Step Four:自主、互助、合作1、Correct the false sentences on the last page. 学生小组练习,小组长检查答案。

2、Join the two parts of the sentences with “but”.小组活动,全班检查。

10概率学案

10概率学案

概率小结与复习一、知识梳理1. 概率:随机事件A 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之,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2.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n 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nm P(A)=. 3. ①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事件A+B 发生(即A 、B 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和,即P(A+B)=P(A)+P(B),推广:)P(A )P(A )P(A )A A P(A n 21n 21+++=+++ .②对立事件:两个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对立事件. 例如:从1~52张扑克牌中任取一张抽到“红桃”与抽到“黑桃”互为互斥事件,因为其中一个不可能同时发生,但又不能保证其中一个必然发生,故不是对立事件.而抽到“红色牌”与抽到黑色牌“互为对立事件,因为其中一个必发生. 注意:i.对立事件的概率和等于1:1)A P(A )A P(P(A)=+=+. ii.互为对立的两个事件一定互斥,但互斥不一定是对立事件.③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如果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B)=P(A)·P(B). 由此,当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B )等于这两个事件发生概率之和,这时我们也可称这两个事件为独立事件.例如:从一副扑克牌(52张)中任抽一张设A :“抽到老K”;B :“抽到红牌”则 A 应与B 互为独立事件[看上去A 与B 有关系很有可能不是独立事件,但261P(B)P(A),215226P(B),131524P(A)=⋅====.又事件AB 表示“既抽到老K 对抽到红牌”即“抽到红桃老K 或方块老K”有261522B)P(A ==⋅,因此有)B P(A P(B)P(A)⋅=⋅.推广:若事件n 21,A ,,A A 相互独立,则)P(A )P(A )P(A )A A P(A n 21n 21 ⋅=⋅.注意:i. 一般地,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A 与A B ,与B ,A 与B 也都相互独立. ii. 必然事件与任何事件都是相互独立的.iii. 独立事件是对任意多个事件来讲,而互斥事件是对同一实验来讲的多个事件,且这多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故这些事件相互之间必然影响,因此互斥事件一定不是独立事件.④独立重复试验:若n 次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结果的概率都不依赖于其他各次试验的结果,则称这n 次试验是独立的.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kn k k n n P)(1P C (k)P --=. 4. 对任何两个事件都有)()()()(B A P B P A P B A P ⋅-+=+5.解决概率问题的步骤: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独立事件、n 次独立重复试验))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和事件、积事件)即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第三步,运用公式()()()()()()()()(1)k k n k n n m P A n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k C p p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题型一 频率与概率例1.某企业生产的乒乓球被08年北京奥委会指定为乒乓球比赛专用球.日前有关部门对某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互斥对立(1)计算表中乒乓球优等品的频率;(2)从这批乒乓球产品中任取一个,质量检查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1)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是多少?题型二随机事件间的关系例2.从一副桥牌(52张)中任取1张.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3)“抽出的牌点数为3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10”.【变式训练】抽查10件产品,设事件A:至少有两件次品,则A的对立事件为()A.至多两件次品B.至多一件次品C.至多两件正品D.至少两件正品题型三概率概念的应用例3... (1)请完成上面列联表;已知从全部105人中随机抽取1人为优秀的概率为7(2)根据列联表的数据,若按95%的可靠性要求,能否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参考数据P(K2>6.635)=0.05);(3)若按下面的方法从甲班优秀的学生中抽取一人:把甲班优秀的10人按2到11进行编号,然后两次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出现的点数之和为被抽取人的编号.试求抽到6号或10号的概率.【变式训练】袋内有35个球,每个球上都记有从1~35中的一个号码,设号码为n 的球的重量为32n -5n +20克,这些球以等可能性从袋里取出(不受重量、号码的影响).(1)如果取出1球,试求其重量比号码数大5的概率;(2)如果任意取出2球,试求它们重量相等的概率.题型四 古典概率模型的计算问题例4.),现按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这个月生产的轿车中抽取50辆,其中有A 类10辆.(1)求z 的值;(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C 类轿车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将该样本视为一个总体,从中任取2辆,求至少有1辆舒适型轿车的概率;(3)用随机抽样方法从B 类舒适型轿车中抽取8辆,经检测它们的得分如下:9.4,8.6,9.2,9.6,8.7,9.3,9.0,8.2把这8辆车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从中任取一个数,求该数与样本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的概率.【变式训练】已知△ABC 的三边是10以内(不包含10)的三个连续的正整数,求任取一个△ABC 是锐角三角形的概率.题型五 有放回抽样与不放回抽样例5.现有一批产品共有10件,其中8件为正品,2件为次品.(1)如果从中取出一件,然后放回,再取一件,求连续3次取出的都是正品的概率; (2)如果从中一次取3件,求3件都是正品的概率.【点拨】关于不放回抽样,计算基本事件个数时,既可以看作是有顺序的,也可以看作是无顺序的,其结果是一样【变式训练】有5张卡片,上面分别写有0,1,2,3,4中的1个数.求:(1)从中任取两张卡片,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等于4的概率;(2)从中任取两次卡片,每次取一张,第一次取出卡片,记下数字后放回,再取第二次,两次取出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恰好等于4的概率.题型六 古典概型问题的综合应用例6.甲、乙两袋装有大小相同的红球和白球,甲袋装有2个红球,2个白球;乙袋装有2个红球,n 个白球.从甲、乙两袋中各任取2个球.(1)若n =3,求取到的4个球全是红球的概率;(2)若取到的4个球中至少有2个红球的概率为34,求n .例7.某单位组织4个部门的职工旅游,规定每个部门只能在峨眉山、泰山、华山3个景区中任选一个,假设各部门选择每个景区是等可能的.(Ⅰ)求3个景区都有部门选择的概率;(Ⅱ)求恰有2个景区有部门选择的概率.例8.一个盒子装有六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如下六个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1(x )=x ,f 2(x )=x 2,f 3(x )=x 3,f 4(x )=sin x ,f 5(x )=cos x ,f 6(x )=2.(1)现从盒子中任取两张卡片,将卡片上的函数相加得一个新函数,求所得函数是奇函数的概率;(2)现从盒子中进行逐一抽取卡片,且每次取出后均不放回,若取到一张记有偶函数的卡片则停止抽取,否则继续进行,求抽取3次的概率.例9.一厂家向用户提供的一箱产品共10件,其中有2件次品,用户先对产品进行抽检以决定是否接收.抽检规则是这样的:一次取一件产品检查(取出的产品不放回箱子),若前三次没有抽查到次品,则用户接收这箱产品;若前三次中一抽查到次品就立即停止抽检,并且用户拒绝接收这箱产品.(1)求这箱产品被用户接收的概率;(2)抽检的产品数为ξ,求ξ分别为1、2、3的概率【变式训练】甲、乙二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共有10道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6道,判断题4道,甲、乙二人一次各抽取一题.(1)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2)甲、乙二人至少有一个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总结提高1.对古典概型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判断两点:①对于每个随机试验来说,所有可能出现的试验结果数n 必须是有限个;②出现的各个不同的试验结果数m 其可能性大小必须是相同的.只有在同时满足①、②的条件下,运用的古典概型计算公式P (A )=m n 得出的结果才是正确的.使用公式P (A )=mn 计算时,确定m 、n 的数值是关键所在.2.对于n 个互斥事件A 1,A 2,…,A n ,其加法公式为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3.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4.在应用题背景条件下,能否把一个复杂事件分解为若干个互相排斥或相互独立、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简单事件是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题型七 几何概型长度问题例10.如图,∠AOB =60°,OA =2,OB =5,在线段OB 上任取一点C ,试求:(1)△AOC 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 (2)△AOC 为锐角三角形的概率.【点拨】我们把每一个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事件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在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的区域内的点,这样的概率模型就可以用几何概型求解. 【变式训练】点A 为周长等于3的圆周上的一个定点,若在该圆周上随机取一点B ,则劣弧AB 的长度小于1的概率为 .题型八 几何概型面积问题例11. 两个CB 对讲机(CB 即CitizenBand 民用波段的英文缩写)持有者,莉莉和霍伊都为卡尔货运公司工作,他们的对讲机的接收范围为25公里,在下午3:00时莉莉正在基地正东距基地30公里以内的某处向基地行驶,而霍伊在下午3:00时正在基地正北距基地40公里以内的某地向基地行驶,试问在下午3:00时他们能够通过对讲机交谈的概率有多大?【变式训练】如图,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直径作半圆,重叠部分为花瓣.现在向该正方形区域内随机地投掷一飞镖,求飞镖落在花瓣内的概率.题型九 体积问题例12. 在线段[0,1]上任意投三个点,设O 至三点的三线段长为x 、y 、z ,研究方法表明:x ,y ,z 能构成三角形只要点(x ,y ,z )落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T 的内部由△ADC ,△ADB ,△BDC ,△AOC ,△AOB ,△BOC 所围成的区域G 中(如图),则x ,y ,z 能构成三角形与不能构成三角形这两个事件中哪一个事件的概率大?【变式训练3】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内有一个内切球O ,则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内任取点M ,点M 在球O 内的概率是( )A.π4B.π8C.π6D.π12总结提高1.几何概型是一种概率模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是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其特点是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概率大小与随机事件所在区域的形状和位置无关,只与该区域的大小有关.如果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一个单点,其测度为0,则它出现的概率为0,但它不是不可能事件. 如果随机事件所在区域是全部区域扣除一个单点, 其测度为1,则它出现的概率为1,但它不是必然事件.2.若试验的全部结果是一个包含无限个点的区域(长度,面积,体积),一个基本事件是区域中的一个点.此时用点数度量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多少就毫无意义.“等可能性”可以理解成“对任意两个区域,当它们的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相等时,事件A 对应点落在这两区域上的概率相等,而与形状和位置都无关”.3.几何概型并不限于向平面(或直线、空间)投点的试验,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无限多个等可能的基本结果,每个基本结果可以用平面(或直线、空间)中的一点来表示,而所有基本结果对应于一个区域Ω,这时,与试验有关的问题即可题型十 条件概率的求法例13.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变式训练】设某种动物从出生算起活到20岁以上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以上的概率为0.4.现有一只20岁的这种动物,问它能活到25岁以上的概率是 .题型十一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例14.三人独立破译同一份密码,已知三人各自破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5,14,13,且他们是否破译出密码互不影响.(1)求恰有二人破译出密码的概率;(2)“密码被破译”与“密码未被破译”的概率哪个大?说明理由.【变式训练】甲、乙、丙三个口袋内都分别装有6个只有颜色不相同的球,并且每个口袋内的6个球均有1个红球,2个黑球,3个无色透明的球,现从甲、乙、丙三个口袋中依次随机各摸出1个球,求恰好摸出红球、黑球和无色球各1个的概率.题型十二 综合问题例15.某公司招聘员工,指定三门考试课程,有两种考试方案.方案一:三门课程中至少有两门及格为考试通过;方案二:在三门课程中随机选取两门,这两门都及格为考试通过.假设某应聘者对三门指定课程考试及格的概率分别是a ,b ,c ,且三门课程考试是否及格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1)分别求该应聘者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下考试通过的概率;(2)试比较该应聘者在上述两种方案下考试通过的概率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变式训练】甲,乙,丙三人分别独立地进行某项体能测试,已知甲能通过测试的概率是25,甲,乙,丙三人都能通过测试的概率是320,甲,乙,丙三人都不能通过测试的概率是340,且乙通过的概率比丙大.(1)求乙,丙两人各自通过测试的概率分别是多少?(2)测试结束后,最容易出现几人通过的情况?总结提高1.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区别:对于事件A 、B ,在一次试验中,A 、B 如果不能同时发生,则称A 、B 互斥.一次试验中,如果A 、B 互斥且A 、B 中必有一个发生,则称A 、B 对立.显然,A +A 为必然事件,A 、B 互斥则不能同时发生,但可能同时不发生.两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事件的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事实上:A 、B 互斥,则P (AB )=0; A 、B 对立,则P (AB )=0且P (A )+P (B )=1; A 、B 相互独立,则P (AB )=P (A )P (B ). 它们是不相同的.2.由于当事件A 、B 相互独立时,P (AB )=P (A )P (B ),因此式子1-P (A )P (B )表示相互独立事件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对于n 个随机事件A 1,A 2,…,A n ,有P (A 1+A 2+…+A n )=1-P (1A ∩2A ∩…∩n A ),此称为概率的和与积的互补公式.例16.从某批产品中,有放回地抽取产品二次,每次随机抽取1件,假设事件A :“取出的2件产品中至多有1件是二等品”的概率()0.96P A .(1)求从该批产品中任取1件是二等品的概率p ;(2)若该批产品共100件,从中任意抽取2件,求事件B :“取出的2件产品中至少有一件二等品”的概率()P B .例17.甲、乙两袋装有大小相同的红球和白球,甲袋装有2个红球,2个白球;乙袋装有2个红球,n 个白球.由甲,乙两袋中各任取2个球.(Ⅰ)若n=3,求取到的4个球全是红球的概率;(Ⅱ)若取到的4个球中至少有2个红球的概率为43,求n.例18.某商场经销某商品,顾客可采用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购买.根据以往资料统计,顾客采用一次性付款的概率是0.6,经销一件该商品,若顾客采用一次性付款,商场获得利润200元;若顾客采用分期付款,商场获得利润250元.(Ⅰ)求3位购买该商品的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一次性付款的概率;(Ⅱ)求3位顾客每人购买1件该商品,商场获得利润不超过650元的概率.例19.盒中有6只灯泡,其中2只次品,4只正品,有放回地从中任取两次,每次取一只,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2只都是次品;(2)2只中正品、次品各一只;(3)2只中至少有一只正品。

认识10教案

认识10教案

认识10教案1. 教案一:数学练习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数学练习题和问题解答。

教学方法:个别指导和小组合作。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分发数学练习题册。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3. 学生将答案在小组中讨论并检查。

4. 教师给予反馈和解答。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练习题答案和问题解答的正确性。

2. 教案二:英语口语训练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日常对话和口语练习。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日常对话的场景。

2. 学生在小组中分配角色并准备对话。

3. 学生在小组内表演对话。

4. 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对话表达和交流能力,给予评价和指导。

3. 教案三:科学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和讨论分析。

教学步骤:1.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实验设计。

2. 学生操作实验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

4.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教案四:历史文化探究教学目标: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

教学内容:讨论和研究特定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和研究资料分析。

教学步骤:1.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

2. 学生研究该事件或现象的相关资料。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所研究的内容。

4.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给予评价和反馈。

5. 教案五: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包括欣赏音乐作品和分析音乐要素。

教学方法:听力训练和讨论分析。

教学步骤:1. 教师选择音乐作品进行欣赏。

2. 学生聆听音乐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3. 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音乐的要素和风格。

4.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10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10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案10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点呈现】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自然资源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的意义。

【素养目标】1.结合黄河流域气候条件和生产活动等,分析黄河流域径流量较小但含沙量很大的原因。

(综合思维)2.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分小组讨论不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3.通过对水资源问题成因的分析,树立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的存在形式有①气态、液态和②固态三种形式的水体。

2.水体的主要类型(1)海洋水:③最主要的水体。

(2)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④最广的水体。

(3)陆地水:供应⑤人类所需淡水的水体,具有⑥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在下图中标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答案见图中(2)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a.“维持”——全球水的⑬动态平衡。

b.“缓解”——不同纬度⑭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c.“联系”——⑮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d.“塑造”——⑯地表形态。

[点拨] (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相变化。

(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⑰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很少。

(2)全球分布特点与表现衡量指标多年平均⑱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大洲除南极洲之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国家⑲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a.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数量——影响⑳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㉑效益。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设计一、认识数字0-10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数字0-10,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活动1:数字卡片游戏准备:数字卡片0-10操作:老师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并在黑板上写下对应的数字。

可以通过快闪、拼图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知。

活动2:生活中的数字准备:与数字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如:钟表、尺子等)操作:老师出示物品,引导学生找到上面的数字,并解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数字的加减法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活动1:数字的加法游戏准备:数字卡片0-10、小棒等操作: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用小棒进行加法运算,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2:数字的减法游戏准备:与数字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如:糖果、玩具等)操作:老师出示物品,让学生数出物品的数量,然后拿走一部分,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三、认识图形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了解它们的特征。

活动1:图形拼图游戏准备:各种形状的拼图块、画有图形的卡片等。

操作:老师出示画有图形的卡片,让学生从拼图块中找出对应的图形块,拼出完整的图形。

可以分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拼得最快。

四、空间方位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空间方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活动1:方向感知游戏准备:画有方向的卡片等。

操作:老师出示卡片,让学生指出对应的方向,如“请指出卡片上的小鸟在蝴蝶的哪个方向”。

可以分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对又快。

五、认识时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时钟的基本结构,了解时钟上的数字代表的时间,并能够进行时间换算。

活动1:时钟认知游戏准备:时钟模型或实物、画有时钟的卡片等。

操作:老师出示时钟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观察时钟的结构和数字代表的时间,然后出示画有时钟的卡片,让学生指出对应的时间。

可以分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对又快。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学案10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学案10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10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标要求]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时间:1848年(2)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 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 的客观规律。

揭示了 的历史使命。

号召 ,同 进行斗争。

(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________________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 1.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____________的武装。

2.成立(1)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国民自卫军占领城内战略要地。

(2)3月28日,巴黎人民通过选举建立了____________。

3.措施(1)时间:1871年5月下旬。

(2)原因⎩⎪⎨⎪⎧主观上: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 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客观上: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反动力量强大。

5.意义(1)巴黎公社是____________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丰富了____________学说。

(3)其经验教训是______________运动的宝贵财富。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1)经济: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____________十分尖锐。

(3)国际:________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4)现实:__________后出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二、自主预习1.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的统治结束。

3.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四、随堂演练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创举”是指()A.中华民国的成立B.辛亥革命爆发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临时约法》的颁布2.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民忧是也,,国忧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结合对联可知,此时()A.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B.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C.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3.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C.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4.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歌声。

歌曲唱到“亚东开发中华早,集美追欧,旧帮新造,飘扬五色旗……”歌词中的“旧帮新造”是指()A.中华民国的成立B.维新变法的颁布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A.中华民国的成立B.清帝下诏退位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临时约法》的颁布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约法》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12年1月1日2.260多年3.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第一部三、合作探究1.2. 提示:它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孤独之旅
学习目标
1.体会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文本研读。

(一)感受孤独
1.读一读:学生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在的环境中经受,逐渐、的故事。

2.想一想:杜小康走过孤独的旅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二)品味孤独
3.体验心灵孤独。

跳读课文,品味作者是通过对人物的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过程的?
(请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分析他的成长过程)
4.感受孤独情蕴。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聆听孤独
5.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并写下来在全班交流。

二、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

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

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

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总认为与
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的报平安而已。

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

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
反面才会有几句嘱托。

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只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

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

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

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
常写信了。

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

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

”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
写上了我的名字。

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

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 (50字)
1.“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方格中。

(不得超过50字)
2.本文第3段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段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
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3.第4段画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

4.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

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1.杜小康艰苦磨难成熟坚强
2.略
3.细节描写:前景茫然——害怕孤独——面对孤独——战胜孤独
语言描写: 幼稚——懦弱——坚强——激动
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4.(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真切。

5.略
二、1.①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

②我将会经常给父亲写信。

③告诉他我在部队一切都好。

(或答“我也像父亲那样……”)
2.不矛盾。

写父亲“认真得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写父亲“随意马虎”,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

角度不同,故不矛盾。

(意思对即可)
3.“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

”(或“偶然翻看父亲……名字。

”)
4.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