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现状分析及审计对策
税务筹划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现状分析 及审计对策
大庆隆利会计师事务所 梁继刚
摘 要: 随 着我 国“ 营改增” 的全面铺开 , 增值税在 我国纳税管理体 系
中的 重要 性 更 为 凸显 。 由 于 增 值 税 采 用进 项 税 款 抵 扣 的 方 法 , 通过抵
( 一) 加 强税 务 稽 柱 部 门管 理
( 三) 加 强审计 线索 的发现
专用 发票的行为不 仅仅使得企业减少 当期的应纳税 款 , 而且过高 的虚 开行 为实质上等 于是从 国家税务 机关套取税款 , 严重 影响到我 国的税 务 安全 , 影响到 增值税纳 税工作 的健康有序 开展 , 使国家税 款大量 流 失。据统计 资料显示 , 2 0 1 3 年税务机关和公安局在开展的专项活动中 , 共查 处了相关案件 1 0 0 4 3 起, 金额达到 了5 1 9 亿元 , 累计查 补税 款 4 9 . 2 8 亿元 。其 中以深圳 市“ 7 . 1 8 ” 特大虚开骗税案和 以江苏扬 州的 1 . 2 2 虚开 骗税案为典 型的十大案件逐 步公布 , 对犯罪分 子起到 了很强 的震慑作 用 。从我 国 目前虚开增值 税发 票案件 的现状来 看 , 虽然我 国国家税务 机关 和公安 机关逐步加大 了案件的查处打击 力度 , 但虚开增值 税发票 案件仍处 于高发势头 , 打击 逐步加强 , 但虚 开案件的屡禁不止 , 愈演愈 烈 。究其 主要原 因, 一 方面是我 国虚开增 值税 发票仍有 巨大的市场空 间, 这个也为虚开增值税行为提供 了市场的机会 。另一方面 , 目前我 国 增值 税税 收政 策 和税 务管 理上 还存在 很 多缺 陷 , 不要 不 断的加 以完 善 。虽然我 国税务机关也采取 了一系列 的政策来加强对增值税发票 的 管理 , 比如 , 对废 旧物资发票管理进行 了有效调整 , 试 点对增值税专用 发票 汉字信息纳入 防伪 税控系统 , 但对 增值税虚开行 为仍难 以有效 的 遏 制 。不法分子 正是利用 了增值税 的政策漏洞 , 通过 骗取税务机关 的 信 任获取 了相关 资质 , 并领取相关 发票 。甚至有 的公 司没有任何销 售 行为, 只是通 过获取开票资格来 虚开增值税发票 , 进而获得不法利 益 , 成 为了名副其实的“ 开票公 司” 。为了有效的遏制增值 税虚开行为的发 展, 税务机关需要加强对增值税虚开行为的审计工作 , 通过审计工作来 发现线索和苗头 , 为 打击增值税虚开行为提供 有效的手段 。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特点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特点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定义及其犯罪特点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因及其影响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识别手段及防范措施四、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处罚及其效果评估五、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案例分析及其警示意义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定义及其犯罪特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未实际发生交易而虚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税务犯罪。
该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造假。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虚增企业的进项,达到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的增值税负担,改善企业的经济情况。
2.性质恶劣。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其破坏了正常的税收秩序,对国家和社会的财政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逐利性强。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为了获得不当利益而实施的违法行为,通常是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采取的手段。
4.隐蔽性高。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种非常隐蔽的经济犯罪行为,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涉及到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勾结,很难被外部人员发现。
5.危害性极大。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仅会损害企业和国家的财政利益,还会对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因及其影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企业利益诉求。
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采取虚增销售、虚高进项、虚开专票等手段,在获得更多利益的同时,滥用税收政策,严重影响了财政秩序。
2.税收管理不到位。
税务系统在监管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因人员不足、主体监管不严、技术装备不足等原因,导致税收管理的漏洞,容易被企业恶意利用。
3.缺乏法律意识。
一些企业主和财务人员对税收管理和税收法律意识不强,往往忽略法律的约束和规定,从而容易陷入虚开专票的误区。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重破坏税收秩序,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2.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破坏市场竞争规则。
打击涉税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编】
打击涉税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结构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税率,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以及稳固推进的营改增税制政策,为社会各行业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但伴随着国家税制改革,也催生出大批财税领域的犯罪,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严重扰乱国家税收体制和经济秩序。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财税领域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也“与时俱进”,近几年来,郸城县公安局侦办的涉税犯罪案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结合我局在侦办涉税案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一下分析和汇报,以供参考。
一、涉税犯罪成因(一)利益驱使,涉税犯罪侵犯的是国家的税务管理制度和税收,相较其他犯罪而言,没有明确的“受害人”,没有较为激烈的利益冲突,犯罪份子利用自己掌握的税务政策、税务知识和社会资源,在相对安全、舒适和隐蔽的物理环境下就能实施犯罪,而且虚开犯罪成本低、利益大,可以说是“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把钱挣了”。
(二)公司企业准入门槛低,我局侦办的虚开案件中,涉案公司的法人、股东几乎都是务农的百姓,这些人对所谓的公司、发票闻所未闻,这就能成为公司法人、股东,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已经“被法人”了,有的公司注册资金几百上千万,而账户里从来没有过一分钱,甚至都没有开设对公账户,这样的条件就能注册公司,这样的公司能做什么业务,这样的公司能好到哪里去,这也是滋生虚开犯罪案件的主因,但是这两个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在哪里。
(三)“代办公司”大行其道,从典型走向普遍。
近几年来的虚开增值税犯罪案件发现,没有一起是实际控制人用自己身份注册公司的,全部都是代办,为什么要代办,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虚开、就是犯罪,不敢将自己的真面目暴露在阳光下,案件发生后,因为利益的原因,这些代办公司或真或假的不知道是谁来委托的代办业务,在国家要求注册公司和税务登记实行法人实名认证之前,犯罪份子往往通过这一环节就能玩个“金蝉脱壳”,获利后逃之夭夭。
不知道实际控制人是哪位,找不到犯罪主体,谈何打击。
虚开发票案例分析及法律合规建议
虚开发票案例分析及法律合规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虚开发票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经济秩序和税收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旨在对虚开发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合规建议。
一、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公司虚开发票案例据调查,某公司为牟取利益,利用与供应商合谋的方式虚开了大量发票,造成了严重的税收损失。
该公司通过虚构交易、恶意伪造合同等手段,获取了海量的增值税发票,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进行抵扣,将应纳税额大幅度降低。
案例二:个人虚开发票案例某个体工商户通过伪造购买凭证,虚开了大量发票,并将其卖给其他企业用于抵扣税款。
这种行为侵害了国家税收利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法律规定针对虚开发票问题,我国法律法规有明确的规定和处罚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偷税、逃税行为。
虚开发票属于逃税行为,一经查实将受到行政处罚,并需要追缴欠税金额。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3.税务机关发布的《关于查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通知》提出,虚开发票属于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并追缴相关税款。
三、法律合规建议为解决虚开发票问题,建立健全税收管理体系,以下为法律合规建议:1.加强税收宣传税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宣传力度,提高税收法律法规的知晓率。
通过宣传税收合规性和风险防范,引导纳税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完善发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发票管理制度,加强对发票开具、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
提高发票安全性,加强发票信息的真实性核验,防止虚开发票的产生。
3.加大执法力度税务机关应加大对虚开发票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形成打击虚开发票的合力。
对虚开发票案件的查处应及时、公正、严厉,形成有力的震慑力。
4.加强政府监管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税务机关的监管,确保税收工作依法严肃进行,打击虚开发票行为,保护国家财政收入。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趋势、成因及防治
93财经论坛2017年第11期摘 要:针对国内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新形势、新特点及产生的原因,从加强税法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税收征管相关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防治对策,以期预防和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维护国家正常税收秩序。
关键词:增值税专用发票 虚开 经济利益 防治DOI:10.16722/j.issn.1674-537X.2017.11.038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建立起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增值税成为了我国流转税的主体税种,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税收来源。
增值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是计征增值税的重要凭证和抵扣税款的直接依据,具备折扣税款功能,因此实践当中容易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
现阶段我国涉税案件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所占比重相对较高,严重影响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就需要我们分析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状及特点,总结其违法犯罪手段及高发行业,采取针对性地防治对策,遏制和扭转虚开增值税发票行为的蔓延趋势。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方式及趋势特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为自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唆使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为自己谋利、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的连续打击、税收管理的日渐完善以及涉税违法犯罪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入,我国涉税违法犯罪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大要案件依然多发,违法犯罪手法不断翻新,违法犯罪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主要呈现以下趋势特征:(1)地域性强,涉案行业相对集中。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往往发生在两省或多省交界,不法分子利用地区管理力度不一的空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从管理较松的地方以较低的开票费(2%—4%)购进专用发票,然后以较高的开票费开到管理较严(6%—8%)的地方,从中挣取差价。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的特点及分析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的特点及分析1. 案例背景近期,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涉案金额巨大,而犯罪嫌疑人的手法也十分高明,避免了很多审核机制的监管,导致案件难以侦破。
2. 案件的主要特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的主要特点如下:2.1. 涉案金额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涉案金额通常都非常高。
这是因为,虚开专用发票是指用于抵扣纳税人购买货物和接受服务过程中支付的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而增值税是按照货物或服务的价值计算的,所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也非常高。
2.2. 犯罪手法高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的犯罪嫌疑人手法高明,通常采用虚构、伪造等手法来制造假票据,从而达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目的。
此外,一些犯罪嫌疑人还利用涉案公司的盲区,通过虚开专用发票来偷税漏税,从而获取非法利益。
2.3. 审核机制缺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往往被犯罪嫌疑人避开了很多的审核机制和监管手段。
例如,一些犯罪嫌疑人会采用树立虚假形象、掩盖自己、隐瞒行为等手段,从而防止被税务机关发现虚开专用发票的行为。
3. 案件的分析与反思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突显了加强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这也需要持续强化监管、完善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应用,尽可能地减少税务管理中的漏洞;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包括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追诉力度和公开曝光,提高企业、行业和全社会的合规意识。
同时也需要企业履行正当纳税的社会责任,加强内部控制,遵守税收法规,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落实加强税收管理的各项措施,切实加强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监管,净化市场环境,构建透明、规范、诚信的税收环境。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防治对策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防治对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未发生实际经济交易、却通过虚假手段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既是对国家税收的一种欺诈行为,也是犯罪行为。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也损害了社会经济秩序,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也是一种非常不利的行为。
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加强管理监督,提高发票管理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危害和成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要危害主要体现在:损害国家税收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企业信誉、导致商品价格增加、损害社会利益等。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收管理不严格,征管体制不完善。
二是税务部门管理方式不够先进。
三是相关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存在漏洞。
四是相关人员对法律法规没有足够的认识,法制观念不够强烈。
在预防和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上,应该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1.加强立法、加大惩处力度。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发票管理制度,提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刑事处罚力度。
2.加强信息化建设。
税务部门应加大对发票数据的监控,建立健全发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发票管理的透明度和便捷性。
3.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税法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纳税人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识和警惕,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4.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强化税收征管力度,建立健全纳税人诚信体系,加强对发票的核查和监督。
完善相关税收征管制度,强化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预防和打击。
5.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开具、购买、使用等违法行为。
6.加强协作检查。
税务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协作检查,共同推进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行为。
三、企业应该做好防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工作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发票领用、填发和存储的管理制度。
虚开发票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案是什么
虚开发票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案是什么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虚开发票这一现象屡禁不止,给国家税收和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要想有效地遏制虚开发票的行为,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虚开发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利益驱动是虚开发票的根本原因。
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逃避纳税,降低经营成本,获取非法利益,不惜冒险虚开发票。
他们通过虚构交易、增加发票金额等手段,虚报成本、抵扣税款,从而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
其次,税收征管存在漏洞为虚开发票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税收管理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等原因,税务部门难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控。
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漏洞,大肆虚开发票。
再者,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也是导致虚开发票的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财务人员对发票的审核把关不严,使得虚开发票能够轻易地流入企业的财务核算中。
另外,行业竞争压力大也是虚开发票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为了在价格上取得优势,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报价,往往会通过虚开发票来弥补成本,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最后,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税收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虚开发票的违法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和查处。
针对虚开发票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系列解决方案:加强税收宣传教育,提高纳税人的法律意识是首要任务。
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网络、培训等,向企业和个人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普及虚开发票的危害和法律后果,让纳税人充分认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杜绝虚开发票的念头。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堵塞征管漏洞。
税务部门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
加强与工商、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征管效率和准确性。
虚开发票的成因究竟是什么
虚开发票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虚开发票这一现象屡禁不止,给国家税收和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虚开发票这种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呢?首先,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是虚开发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
虚开发票可以让企业通过虚构交易、增加成本等方式来减少应纳税额,从而实现非法的税收减免。
例如,一家企业实际利润较高,需要缴纳大量的企业所得税。
但通过虚开大量的进货发票,增加成本,就能够降低利润,从而减少纳税金额。
这种直接的经济利益诱惑,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甘愿冒险违法。
其次,税收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管的漏洞也为虚开发票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前的税收制度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复杂性和不明确性,导致企业在理解和执行税收政策时出现偏差。
同时,税务部门在监管上可能存在人力不足、技术手段有限等问题,难以对所有的经济交易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控。
特别是在一些跨地区、跨行业的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使得虚开发票的行为更容易被隐藏和逃脱监管。
再者,企业的经营压力和资金紧张也是导致虚开发票的因素之一。
在经济环境不佳或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获取资金,可能会通过虚开发票来骗取银行贷款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
他们虚构交易,开具虚假发票来证明业务的繁荣和盈利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满足与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同要求,如达到一定的采购额或销售额,也可能会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来达到目标。
行业竞争的不规范也是虚开发票产生的一个原因。
在某些行业中,价格竞争激烈,一些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可能会通过虚开发票来降低价格,从而吸引客户。
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也给合法经营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迫使一些原本守法的企业也不得不参与到虚开发票的行列中,以保持竞争力。
另外,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也是虚开发票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成因和对策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成因和对策作者:朱开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20期在营改增全面铺开的今天,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会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概念入手,分析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特点和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众所周知,从税务管理的角度,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可以用于抵扣的。
这对纳税人来说显然是有利的,于是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钻空”的机会,出现了大笔大笔的虚开额抵扣应纳税额的情况。
这股“暗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研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种犯罪形式的特点及套路,对当前有效打击和遏制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指违反国家税收征管和发票管理规定、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
一些企业片面的以为虚开发票犯罪只是开票方犯罪行为,以为接受虚开发票没有风险或风险较小,殊不知有意接受虚开发票行为也是“虚开”的一种。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具有以下特点:主体复杂化。
由于国家采取电脑开票等管控措施,以往那些专为虚开增值税发票而成立公司实施犯罪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现实是:各行业几十年下来发展不平衡,人们的纳税意识到行为习惯还没有能够得到扭转。
伴随着国家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领域中,大量的正常经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参与到虚开主体中,实施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行为,甚至不少社会闲散人员也加入到虚开增值税专业发票的行业中来。
手段隐蔽化。
相比较以往的直接开票给对方的方式,现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手段更加隐蔽。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那些因故停业而没有注销的企业名称,以私刻的章印以他人之名虚开以及利用虚假身份资料、虚假的合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这些类似情况在跨地区、各地工商,税务部门的相关信息难以互通,使得犯罪分子利用地区差和时间差得以逃脱监管而得逞。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防治对策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防治对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没有真实交易背景,利用虚假交易或其他手段虚假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种违法行为,在我国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财产利益,应予以严厉打击和防范。
下面将阐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危害以及防治对策。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损害税收秩序。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企业偷逃税款,国家税收遭受巨大损失,财政收入减少,影响了国家税收秩序的正常运行。
2. 冲击市场经济秩序。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出现使市场经济秩序失去公正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
3. 损害企业信誉和形象。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会给企业带来法律和经济风险,造成企业信誉和形象的受损,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要加强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打击力度,从法律层面明确规定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和处罚力度,提高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成本。
2. 强化税务管理。
加强对企业的税收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税收信用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可能存在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
3. 加强信息共享和互通。
税务部门应与公安机关、工商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联合打击和防范。
4. 增强企业自律意识。
企业要提高识别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避免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的交易。
5.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识和警惕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国家和社会的财产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害。
为了有效防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从法律、税务管理、企业自律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综合施策,形成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合力,维护税收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计背锅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会计职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人员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违法操作等原因,往往成为企业面临法律风险时的“替罪羊”。
本文将以一起会计背锅法律案件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件概述2018年,某市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税务机关查处。
经调查,公司会计人员李某因工作失误,导致公司虚开了部分增值税专用发票。
然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公司负责人却将责任全部推给了李某,企图让其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三、案件分析1. 会计人员的职责与责任会计人员的职责是依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管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国家会计制度,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在本案中,李某作为公司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导致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然而,根据法律规定,李某作为会计人员,其责任仅限于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反会计法规定的行为。
对于公司负责人要求李某承担全部法律责任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 企业内部管理责任企业内部管理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内部管理不善、违法操作等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
在本案中,公司负责人要求李某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实质上是逃避了企业内部管理责任。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税收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在本案中,公司负责人作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企业负责人应当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确保会计工作的依法进行。
在本案中,公司负责人未能有效履行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职责,导致会计人员李某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出现失误。
3. 法律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规定,给国家、集体或者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某科技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分析
某科技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分析【摘要】处理虚开发票案件是税务律师的一项常规业务,但又是一项复杂的业务。
由于关于虚开发票立法存在不足以及司法实践以及税收执法实践对虚开发票行为存在理解上的分歧,导致处理案件的处理存在许多的争议。
尤其对于存在货物购销的情形,是否认定为虚开行为,争议尤为激烈。
税务机关在本案例中对虚开行为的认定和处理,也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例分析一、基本案情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T公司)2003年12月17日取得营业执照,并于2003年12月23日办理税务登记,2004年2月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私营企业,法定代表人金某,注册资金150万元。
经营科技信息咨询;模具设计加工;机械产品加工;矿产品、有色金属制品、化工产品(除危险品和毒品)、建材销售。
2004年度应税收入609万元,销项税额104万元,进项税额99万元,应纳税额5万元,税负率为0.82%;2005年度应税收入276万元,销项税额47万元,进项税额52万元,进项税额转出3万元,留抵税款2万元。
2006年起无销售收入。
2006年10月,公安部门发现T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请求市国税局稽查局派人协助调查。
市稽查局派出检查人员参与调查,在初步认定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市稽查局进行了立案检查。
通过检查发现,T公司账面反映其主要供应商为济南市某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S公司),2004年至2005年间T公司购进货物77%来自S公司,其销售对象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
其购销账务处理中的收付货款均为现金。
于是检查组将S公司及账面反映的销售企业列为外调协查的对象,目的是掌握T 公司购销货物与账面反映是否一致。
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间某市国税局稽查局检查组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到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调查取证,对T 公司购进货物和销售货物的情况进行了核查,并对有关当事人进行了询问调查,初步掌握了T公司涉嫌取得票货款不一致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和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违法事实。
2024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处理总结
2024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处理总结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还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因此,税务部门对虚开发票的查处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力求从根源上遏制虚开发票的问题。
本文将对2024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各种处理方式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在未来更加有效地打击虚开发票行为。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危害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损失,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虚开发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损害国家税收利益,使国家无法获得应有的税收收入;2. 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给合规纳税企业带来不公平竞争环境;3. 增加企业税收负担,由于虚开发票造成税务风险,企业可能面临工商、税务以及司法等多个部门的处罚和诉讼风险;4. 降低国家信用度,造成国家形象受损,给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处理的主要方式针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税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查处手段和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增加稽查力度,加大对有虚开嫌疑企业的税务稽查力度,加大对虚开发票的打击力度;2. 强化数据比对,通过税务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查找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识别虚开发票行为;3. 加强追踪溯源,对涉嫌虚开发票的纳税人进行追踪调查,准确查明虚开的原因和手段;4. 加强行业监管,对容易产生虚开行为的行业进行加强监管,针对问题突出的企业实施专项检查和监督;5.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对纳税人的法律教育,提高纳税人的合规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
三、税务处理的效果分析通过上述税务处理的方式,2024年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进行了严肃打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税务查处力度加大,对涉嫌虚开发票的企业进行了税务稽查,发现了一批涉嫌虚开的企业,起到了震慑作用;2. 数据比对功能发挥作用,通过数据比对,及时发现了一些虚开发票的关联企业,并加以处置;3. 追踪调查取得突破,通过追踪调查,查明了部分虚开发票的原因和手段,并对涉案企业进行了处罚;4. 行业监管加强,对容易产生虚开行为的行业实施了专项检查和监督,提高了企业的合规意识;5. 法律教育取得成效,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有所提升,降低了虚开发票的风险。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多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多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作者:梅延岗王宁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22期摘要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我国涉税犯罪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特别是2013年全面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方案以来,进一步扩大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导致增值税犯罪更加频发,成为涉税案件的主要形式。
随着资金流动、成本降低和信息交流的便捷,该类案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给案件的侦破带来更高难度。
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展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的特点,并探讨解决方案。
关键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多发原因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动的增值额为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发票分为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分别对应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要注意的是,只有一般纳税人可持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
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但是经济交易的凭证,更是抵扣进项税款的凭证,这个特点直接导致不法分子利用牟取暴利,侵吞国家税款。
下面我们先来看三个案例:案例1:梁某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
梁某的威海C公司是以圆钢为主原料生产电磁铁的公司,税务机关通过审查发现其账本中原料进口量和成品产出量不能对应,且缺口巨大。
经公安机关侦查,济宁的A、B公司涉嫌在无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向梁某虚开巨额增值税专用发票。
案例2:高某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
该案涉案公司系梁某案例的上游开票公司,公安机关经侦查认定,高某为A公司的法人代表、B公司的实际经营人,A、B公司系专为虚开增值税发票而成立的皮包公司,高某及另一名在逃嫌疑人侯某还涉嫌成立其他开票皮包公司、存在大量虚开行为。
案例3:威海x公司(法人代表李某)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
该案属于全国重大的“黄金发票案”的一部分。
上游犯罪团伙控制下的Y公司,先通过网银将用于支付给中间环节企业的销售款转账给下游受票企业(如x公司),下游受票企业支付销售款后,中间环节企业将该款项返回Y公司,并为下游受票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且对发票进行“克隆”,将货物名称套改为下游企业需要的品名,然后收取开票费用。
当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特点_原因与对策
实践探索《犯罪研究》2006年第2期当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特点、原因与对策刘 鑫内容摘要:自1994年我国推行增值税制度以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犯罪。
这种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如何打击和防范值得研究。
本文结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概况,就其特点、原因和对策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其产生和泛滥的原因包括犯罪人文化程度低、工商税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制度不完善、打击不力等因素,并相应地提出加强企业登记管理、对现行税制进行改革、加强税收稽核、税务案件侦查以及法制宣传工作等防治对策。
关键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 审理概况 原因 特点 对策1994年,为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保障财政收入,我国实施了以增值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商税制改革,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兼具购销凭证和税款抵扣凭证双重性质的特殊发票形式应运而生。
新税制实施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平均每年增长一千多亿元人民币(以下所涉币种均为人民币),增值税对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2001至2003年为例,三年的税收收入总计为49,591.01亿余元,其中增值税收入为18,963.49亿余元,所占比例高达38.23%①。
上述数据表明,税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可作抵扣税款凭证的特殊属性,很快就成为犯罪活动的目标,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活动,不仅造成国家税款的大量流失,且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正常秩序。
如何有效预防、打击该种犯罪,是司法机关、税务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结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近年来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情况,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防治对策。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概貌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刑二庭”)是专业审理经济犯罪案件的审判业务庭,自2001年起,该庭审理了大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从案件情况来看,涵盖多种类型,因此,该庭对此类案件的审理情况可以反映出近年来此类犯罪的概貌,具有在犯罪学上加以分析的价值。
浅析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成因
浅析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成因——金华县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1994年,我国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的新的流转税制。
增值税的特点是层层抵扣税款,生产者只需就本生产环节增值的部分缴纳税款,避免了重复计征的弊病,使税制简明、公正。
增值税形成了一根链条,在这根链条上,上串下连的环节就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它保证着链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关系着税制改革的成功与否。
而触目惊心的全国第一大税案——金华县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就是在这时发生的。
一、触目惊心的全国第一大税案从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金华县共有218户企业参与虚开专用发票,开出专用发票65536份,价税合计 63.1亿元,直接涉及虚开专用发票的犯罪分子154人,党政干部、税务干部24人。
案件涉及全国3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的3030个县、市的28511户企业。
此案涉及企业之多、范围之广、历时之久、数额之大、涉案犯罪分子被判重刑人数之多实属罕见,也是1994年以来全国发生的1442 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审理中绝无仅有的。
1997年1月8日,江苏省姜堰市检察院的调查人员来到浙江省金华市国税局稽查分局,出示了一份价税合计36万元的增值税发票,受票单位姜堰棉纱厂已承认此票为虚开,此行他们需要通过金华税务部门向开具此票的“金华市安达物资实业公司”调查取证。
金华市国税局稽查分局立即派人协查,按发票上标明的地址找到的却是某机关大院,压根儿就没有这家企业。
公安民警与税务稽查人员深夜伏击,抓获了吴跃冬,并从埋入他家墙内的保险箱里搜出增值税发票6本、发票专用章14枚、税号和银行账户印章14枚、公司印章6枚及大量现金、存款等。
据吴跃冬交代,从1996年6月至案发,他共骗购专用发票52本,采用各种非法手段,在半年多时间里共虚开价税合计1.1亿元,造成国家税收损失1508万元,案件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8个县。
此外,由他妻子单独虚开的价税合计近7000万元,造成国家税收损失1014万元。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防治对策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防治对策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概念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逃避税收监管,而制造的不存在的交易、虚假的发票记录,用来骗取国家税收的行为。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种违法行为,对国家税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危害1. 导致国家税收损失。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会导致企业逃税,给国家税收带来严重的损失。
据统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每年给国家带来数以百亿计的损失。
2. 扰乱市场秩序。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存在会导致正常企业竞争的不公平,扰乱市场秩序,导致良性竞争环境的破坏,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3. 损害国家信誉。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也会对国家的形象和诚信度造成严重的损害,给国家的正常经济交往和外交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防治对策1. 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应当完善税收监管制度,强化对于发票的真伪查验,建立完善的发票信息互联网平台,加强对虚开发票的监控和打击力度,提高虚开发票的成本,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
2. 加大力度打击虚开发票。
加大力度打击虚开发票的行为,严惩不法分子,提高违法成本,增大违法风险,让不法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以震慑更多人不敢从事虚开发票的行为。
3. 完善法规制度。
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对于虚开发票的行为给予具体、明确的法律定义,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从源头上规范市场秩序,将虚开发票的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加强预防和打击的力度。
4. 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企业要提高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虚开发票的行为,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发票使用,自觉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5. 宣传教育。
加大对于虚开发票的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倡导正当经营,营造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增强公众对于虚开发票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抵制虚开发票的社会风气。
四、结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对于国家税收和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对于虚开发票的行为应当及时、从严打击,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构建完善的防治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曾丽娟
来源:《财讯》2018年第12期
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一直是税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根据近期几起虚开案件,梳理总结了当前“虚开案”的特点和成因,并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对提出建议。
增值税专票发票管理税务风险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力度逐步增强,管理手段日趋完善,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仍时有发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件的特点和成因,可以为我们拓宽案件查办思路,完善防范对策。
虚开案件主要特点
近年来曝光的虚开案件呈现“窝串化”倾向,通常是“抓一人、带一串”,团伙作案、短期作案、集中开票、频繁转移、辐射面广等特点突出。
(1)组团作案,分工严密。
这些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团伙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且其对外联络都借助微信群、QQ群等隐蔽、快捷的网络工具,资金流动基本是通过网上银行操纵,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从开票公司向中转公司和用票公司的资金循环,形成了一条覆盖全国的团伙化虚开链条。
(2)频繁转移,侦查困难。
虚开犯罪集团通常在不同地区设置和操控多个“皮包公司”,拉长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产业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立即注销该环节上下游企业或恶意走逃.断开链条以阻碍公安、税务机关的侦查。
(3)行业集中,地域偏向。
近年查处的虚开案件中,涉案企业大多为建筑材料生产销售企业、黄金经销企业、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等等,涉案行业相对集中。
此外,个别地方政府为经济指标,过多地考虑投资环境而忽略对投资资质的审查,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虚开案件的发生。
(4)金额巨大,辐射面广。
从近期曝光的案件来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巨大,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元,并且牵涉全国多个省市,涉及多家企业,协查配合、税款追回的难度都很大。
虚开案件发生原因
(1)税收制度存在一定缺陷。
一是目前我国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税。
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向个人、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时不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企业对外虚开提供了可能。
二是我国农产品收购发票采取收购单位+自己开具、自己付款、自行计算申报抵扣“三自”模式,为部分农产品收购单位虚构收购业务,虚增进项税额提供了便利。
三是海关的稽核系统主要比对数字信息如缴款书号码、税额、开票日期等,无法比对品名等中文信息,犯罪团伙利用这一漏洞,“克隆”海关缴款书骗抵税款。
(2)监管机制不健全。
一是缺乏科学的监控分析系统。
总体来看,目前增值税发票数据应用有限,风险分析方法单一,识别视角狭窄,模型建设零散,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大数据分析应用体系,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二是后续管理乏力。
随着“放管服”改革推进,大量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转而强调后续管理,但目前后续管理措施和手段无法及时响应,造成了后续管理缺乏支撑。
三是征管资源配置不足。
国税部门管户数量激增,再加上对新改革行业的不熟悉和政策的理解不深人,执法风险显著加大。
(3)查处打击难度大。
一是缺乏有效的查证手段,虚开案件取证难。
由于虚开案件具有频繁转移、手段复杂等特征,如果没有公安部门的配合协作,没有搜查权等强制权力的税务稽查人员很难取得相关证据。
二是相关职责不明晰,案件调查难。
犯罪团伙反侦察能力强,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注销企业或者走逃,转移到其他地区重新注册登记。
受权限限制,税务机关无法对其开展行政检查,因此在案件调查中困难重重。
防范建议
(1)探索实名登记制度。
将实名登记的范围扩大到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中介代理人员等关键人员,有效解决冒用他人身份进行虚假登记等问题,帮助缓解税务部门检查难、取证难、调查难等困境,同时阻止犯罪集团频繁转移作案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税收信誉担保贷款、税收红黑榜等措施,鼓励诚信纳税,惩戒失信行为,为广大纳税人打造平等稳定的经济环境。
(2)强化日常监控管理。
“金税三期”上线运行,以及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的全面推行,为增值税专票的日常监控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是充分运用大数据和风险管理的理念,多维度、同指向、模块化组合、系统地构建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分析识别模型,及时扫描存在的疑点问题,并通过风险应对、纳税评估环节及时排查化解风险。
二是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管控。
对新办企业、上调最高开票限额企业、发票异常等重点类型企业,对虚开案件高发的黄金经销、农副产品收购加工等行业要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和排除虚开风险。
三是明确岗位职责,提升执行能力。
明晰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扎实落实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3)重点打击违法行为。
一是开展精准稽查,提高打击的精准度。
开展重点行业、重点行业的专项风险项目和稽查专项行动,力争做到选案精准、立案精准、查案精准,确保严厉打
击虚开行为,维护税务秩序。
二是严格落实税收违法案件“一案双查”和抽查复审制度,對符合条件的案件,监察部门要立即启动对税务部门和人员的督查,严厉打击渎职行为。
三是加强部门间协作。
办理涉税虚开案件,需要税警双方的紧密协作,同时也需要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主动配合。
(4)完善增值税制度。
一是清理规范各类优惠政策。
全面清理现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取消临时性、导向性不明确的减免税项目,尽量降低纳税人利用政策漏洞进行税务犯罪的可能。
二是强化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
加强农产品收购发票配售和填开管理,对首次领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一般纳税人,要严格审查纳税人资格,实地核查纳税人的经营范围、规模等,根据纳税人的农产品收购业务量,实时监控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使用情况,及时掌握纳税人业务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