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名称由来
银川历史地名来源考察
银川历史地名来源考察发布:夏正建时间:2011/6/8 11:21:01 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045讨论:1(银川十五中林万青撰写于二零一一年五月)银川做为宁夏省城被正式定名设市成为银川市,是在1944年4月。
银川市的设立,是1944年4月由当时的宁夏省政府决定,呈报民国政府批准,经过三年的筹备,于1947年4月正式批准设立的。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的北典农城,是发展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
那么,银川做为地名是怎么来的?简述如下:在历史长河中,距今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灵武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银川西北郊的镇北堡、贺兰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居民点。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熏育(荤粥)北羌、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将蒙恬北逐匈奴,收复包括今宁夏在内的大片土地,把吴忠平原及其周边“肥饶之地七百里”命名为“新秦中”(以与“秦中”即陕西关中相区别),同时沿河(黄河)筑44县城,富平县即其中之一。
银川地区为北地郡富平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县治所在今吴忠市西南金积附近)所属地区。
汉承秦制,此地仍为北地郡,汉初中原多战事,无暇顾及北部边地,匈奴部族由是“入北地居河南”。
今银川为匈奴所居。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朝名将卫青大败匈奴,攻占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今宁夏、内蒙、陕西北部的黄河河套地区),修筑朔方城(今内蒙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管辖包含今银川地区在内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朔方刺史部,宁夏境内复为北地郡,所以宁夏银川地区是汉朔方郡(朔方刺史部、北地郡)的属地。
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北地郡主持屯田殖谷的上河典农都尉冯参,在今银川东郊建起一座管理屯田事业的北典农城,汉族人俗称吕城,附近的黄河渡口叫吕渡,而北羌、匈奴、鲜卑等民族则称此城为饮汗城,这是银川建城的最早记载。
银川的传说典故
银川的传说典故导读:关于银川的传说典故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塞上明珠”。
塞上明珠银川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它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凤凰城。
为什么又叫凤凰城呢?因为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凤凰又叫火鸟、不死鸟。
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
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之称。
据说凤凰是幸福鸟,哪里有凤凰,哪里就有幸福。
凤凰七姐妹住在江南的一座高山上,常常为人们造福,所以江南很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们过着富裕快乐的日子。
而那时的.宁夏,地薄人穷,长年干旱,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辛勤地劳作,还是改变不了贫穷。
幸福鸟的事情,传到了宁夏,百姓们日夜盼望凤凰飞到宁夏来为当地造福。
大雁被大家的诚心所感动,便自告奋勇,飞向江南,将宁夏百姓的心声告诉了凤凰。
凤凰知道这些情况后,坐在一起商量,最小的七妹决定要到宁夏去看看,姐妹们知道拗不过她,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回。
七妹走时山林里的百鸟和江南的百姓一起来送行,还给宁夏的人们送了很多礼物。
凤凰七妹由大雁领路,驾着一朵红云,朝宁夏飞来。
不一会儿,就飞到了六盘山。
守在这里的百姓见天空中飘来了红云,认为这是吉祥到来的征兆,于是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地庆祝起来。
凤凰来到宁夏后,一刻也不愿停歇,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又飞到了西。
她看着眼前的情景惊叹道:“啊!这么大一片平川,怎么会干得都裂开了缝啊?”于是她开始这儿划一道,那儿划一条,她划过的地方都变成了一条条淌水的渠道,渠口就连着黄河。
宁夏西夏王陵没久久,银川平原已经处处是花草树木,五谷庄稼;牛、羊、马、骆驼,成群结队地奔驰在草原上;六盘山换上了翠绿翠绿的新衣裳,贺兰山也变成了青山。
宁夏的山山水水变得和江南一样美丽了。
凤凰心想:“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我就留在这里不回去了。
银川地名的由来
如 伍福 的 东 映西 通 志
,
》
赵时春 的
, ,
《
平凉府 通 志 》 郑 晓 的 《九 边 图 考 》
,
和 党 舞 的 《 三 边 四 镇 志 》 等军 收集 整理
还 有 许 许 多多
或存 或佚
都 有待 于 我 们 进 一 步 调 查 研 究
。
、
至于 清 代 和 以 后 的 宁 夏 地 方 志 就 更 多 了
米脂
。
族 语言 叫聪 马 为乞银 界
,
该 地本 为晋 代 符秦 的 聪 马 城 因 过 去 有人 牧聪 马 于 此 附 近 有银 州 大 川 ( 显 然 即 匆 牧马 之 容 ) 即 以 为名
,
斧
②
故 后 又 曾改 名 银 川 郡 ③ 被委 为银 州 防 御 便
(
唐代 以后
。
,
r
党项族 拓 跋 氏平夏 部 世 居 于 此
”
秋 日 杨 楚 璞 中垂 抚 临 良晤 长 城 关 四 首 》 中
,
有
“
俯
凭 驼 岭 临河 套 遥 带银 川 抱 贺 兰
卡
之 句⑧
、 ”
清 康 熙 年 间 宁 夏 监 收 同知 王 全 臣 在 《 重 修 汉 延 渠
,
`
本文 承 徐 世 雄
“
、
雷震 华
,
黄 震 华 等 同 志 审阅
。
。
谨致 谢意
,
,
”
、
银河 ⑦ 有 把 银 川 用 指 贺 兰 山 下 那 些 流 水洋 洋 的 渠 道 的 “ 汉 延 两 渠 形容 为 双 拖 白炼” 不正 是对 “ 银川 的 生 动 注 解 冯 : 商解
银川的简介概况
银川的简介概况
银川,简称银,古称兴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截至2014年末,银川全市常住人口为673.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66.34万人。
银川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位于黄河中游北岸,西与石嘴山市相连,南与吴忠市接壤,东与固原市为邻。
北、东、南三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相连。
银川市区面积3265平方公里。
银川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早在8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为赵王之“上郡”;西汉时设“灵武郡”;北魏时改称“兴庆郡”;元代设“镇宁镇”;明代改“上都”为“宁夏府”,属中书省管辖。
清初于此设立“宁夏厅”。
1948年银川解放。
银川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市”称号。
—— 1 —1 —。
西夏古都
二、西夏古都1.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
距今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灵武市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银川西郊的镇北堡、贺兰县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
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
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
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
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
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
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
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
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
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
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
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
民国时期( 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
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
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
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锤炼成“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
银川市行政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
银川市行政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银川市行政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地名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会,其行政地名承载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本文将从银川市行政地名的历史背景、地名的演变和地名的语言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行政地名的建立与演变与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银川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年间,当时宁夏一带属于党项族的回部落地区。
银川一名据说与回民部落的“善源川”(今河北省临漳县)相关,因善源川出产银子而得名。
明代时,宁夏进入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体系,设立银川县,银川地名逐渐定型。
清代道光年间银川县升级为银城府,并于1949年改为银川市。
银川市的行政地名丰富多样,多以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命名依据。
比如银川市主城区分为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和灵武市。
兴庆区得名于其位于银川市前身银川行宫的西南侧,寓意繁荣昌盛。
西夏区是以西夏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命名,西夏是宁夏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政权,这一命名体现了对宁夏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视。
金凤区则因位于黄河金沙堆地带而得名,金凤象征着财富和幸福。
灵武市则是因其地理位置得名,灵武位于银川市西北部,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灵秀的文化底蕴。
此外,银川市还有许多以人名命名的地名,这些地名的语言文化意义更有特殊性。
比如老凤祥街,得名自银川最早的商业老字号“老凤祥”。
老凤祥是民国时期的一家著名老字号,以经营珠宝首饰而闻名,街道以其命名体现了银川市商业繁荣的历史。
旧寨口街则得名于清朝仁宗时期的一位岔河户籍户口主人的名字。
这些以人名命名的地名更加突出了地名的文化标记,使得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银川市的地名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省会,回族文化对于银川市有着深远影响。
比如回民街,得名于回民区。
回民区是银川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民街是其核心商业街区,这条街道上的回民大街清真寺、小吃摊等地方体现了回族人的宗教信仰、饮食文化和民族风情。
宁夏各市、区、县名称由来,你了解多少?
宁夏各市、区、县名称由来,你了解多少?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夏地安宁”之意命名。
一、银川市因银川地区土壤含碱多,大水过后,土地一片雪白,像白花花的银子一般展现在宁夏平原之上,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故称银川。
1、兴庆区以历史上西夏国都“兴庆府”之名命名。
2、西夏区以历史上西夏王朝之名命名。
3、金凤区银川别称凤凰城,故名。
4、永宁县取“永远安宁”之意。
5、贺兰县以贺兰山为名。
6、灵武市取隋朝灵武郡之名。
二、石嘴山市以境内石嘴山为名。
1、大武口区古称“打硙口”,为沟谷名,意为“打凿石磨的山口”。
1943年,民国宁夏省建设厅长李翰园至此,认为'打硙口'名称不雅,遂改名为大武口,意为武士们在这里打过仗。
2、惠农区因境内惠农渠(清代开凿)得名。
3、平罗县明永乐初筑平虏城,取“平定胡虏”之意命名。
清初,忌“虏”字,取“平虏”谐音改字而命名。
三、吴忠市因吴忠堡而得名。
明朝洪武年间,置吴忠堡,以屯长吴忠的姓名命名。
1、利通区因吴忠城区主干道、著名商业街“利通街”而得名。
利通街,取“便利交通”之意命名。
2、红寺堡区红寺堡,原名红寺,因当地红富寺简称“红寺”而得名。
3、青铜峡市因黄河青铜峡而命名。
4、同心县因驻地同心城而得名。
同心城,曾名“半个城”(一作“半角城”),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攻城,城内军民同心抵抗,未被攻下,故称“同心城”。
5、盐池县因境内多盐池,故名。
四、固原市取“故原州”谐音“固原”命名。
一说因地势险固而命名。
1、原州区以历史上的原州命名。
2、西吉县以当地回族中最大教派哲赫忍耶的宗教活动中心西吉滩命名。
3、隆德县源于宋代隆德寨。
隆德寨,取羊牧隆城、德顺军各一字而命名。
4、泾源县因地处泾水发源地而得名。
5、彭阳县因北宋彭阳城而得名。
彭阳,“因在彭原山之阳而得名”。
五、中卫市因袭“宁夏中卫”之名而命名。
1、沙坡头区以境内名胜沙坡头命名。
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端,“因沙所积,故名。
一名沙岭。
”2、中宁县取中卫县、宁安堡首字命名。
银川历史地名来源考察
银川历史地名来源考察发布:夏正建时间:2011/6/8 11:21:01 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045讨论:1 (银川十五中林万青撰写于二零一一年五月)银川做为宁夏省城被正式定名设市成为银川市,是在1944年4月。
银川市的设立,是1944年4月由当时的宁夏省政府决定,呈报民国政府批准,经过三年的筹备,于1947年4月正式批准设立的。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的北典农城,是发展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
那么,银川做为地名是怎么来的?简述如下:在历史长河中,距今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灵武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银川西北郊的镇北堡、贺兰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居民点。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熏育(荤粥)北羌、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将蒙恬北逐匈奴,收复包括今宁夏在内的大片土地,把吴忠平原及其周边“肥饶之地七百里”命名为“新秦中”(以与“秦中”即陕西关中相区别),同时沿河(黄河)筑44县城,富平县即其中之一。
银川地区为北地郡富平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县治所在今吴忠市西南金积附近)所属地区。
汉承秦制,此地仍为北地郡,汉初中原多战事,无暇顾及北部边地,匈奴部族由是“入北地居河南”。
今银川为匈奴所居。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朝名将卫青大败匈奴,攻占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今宁夏、内蒙、陕西北部的黄河河套地区),修筑朔方城(今内蒙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管辖包含今银川地区在内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朔方刺史部,宁夏境内复为北地郡,所以宁夏银川地区是汉朔方郡(朔方刺史部、北地郡)的属地。
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北地郡主持屯田殖谷的上河典农都尉冯参,在今银川东郊建起一座管理屯田事业的北典农城,汉族人俗称吕城,附近的黄河渡口叫吕渡,而北羌、匈奴、鲜卑等民族则称此城为饮汗城,这是银川建城的最早记载。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银川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城市里,有着许多传说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当地民众的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与银川相关的传说故事。
第一则传说故事是关于银川之名的起源。
相传在很久以前,银川原本是一个荒芜的荒漠地带,人迹罕至。
每当夜幕降临,银河灿烂的星光就洒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犹如一条闪亮的银链。
人们为了纪念这种美丽景象,便将这片土地命名为“银川”。
从此以后,这里逐渐繁华起来,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和商业中心。
第二则传说故事是关于银川城墙的故事。
相传在银川城建造的时候,城墙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城墙的工程无法完工,一直到了最后的日子也没有完工的希望。
城主为此懊恼不已,日夜忧心忡忡。
一天,城主做了一个梦,他在梦中见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在城墙的建造过程中,需要牵一匹黑马走遍银河河滨一周,方能完工。
城主听从了老人的忠告,派人找到了一匹纯黑色的马,带着这匹马走遍了银河河滨。
奇迹般的是,当这匹马走到河滨最后一步时,城墙的建造竟然完工了。
这座城墙被命名为“黑马城墙”,至今仍然代表着银川的标志。
第三则传说故事是关于银川回族的始祖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名叫烁兀的少女不幸迷失在沙漠中。
她独自一人在荒凉的沙漠中奔波了很久,终于身体力行的灯塔,像是一座明亮的明灯,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少女顺利地走出了沙漠,脱离了生死边缘。
她非常感激灯塔的救命之恩,于是决定在此地安居乐业。
她后来嫁给了一位汉族的勇士,并且生下了一群健康的孩子。
他们的后代逐渐形成了回族,而烁兀成为了回族的始祖,银川也因此成为了回族的中心。
这些传说故事不仅仅是富有神话色彩的美丽传说,更是银川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它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历史与文化传承给后人,让我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传说故事是一个城市的传承和记忆的载体,它们不仅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向往。
宁夏
• 银川精神 •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巍巍贺兰山岿然不动、滚滚黄 河水奔流不息,这就是银川精神,更是银川人的精神。 •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凸显出银川人意志坚定、求真尚 义的精神品质。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变迁,造就了贺兰山巍 峨、苍劲、粗犷的外貌,这座南北绵亘二百余公里的山脉, 与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发展进程相 共振,深深影响着银川人的风骨。 •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透射出银川人包容豁达、开放开 明的精神气质。贺兰山千仞峭壁巍然屹立,彰显包含万物、 博大虚怀的气象,陶冶着银川人仁爱包容、与人为善的性 情。滔滔黄河接纳百川、汇聚千流,培育着银川人顺应潮 流、融入世界的开放心态,滋养着银川人善良敦厚、厚物 载德的优良品德,使这座城市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展示出新银川人开拓创新、奋勇 向前的精神风貌。
银川国际会展中心
• 银川国际会展中心 是我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重要建设项目之 一。其作为会展中心不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更 是一座集展览、会议、商贸洽谈、信息交流、旅游、餐饮娱乐 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智能化展馆。 中心规划占地面积15.9万平方米,可独立或组合使用,为您举 办的各类展览及会议活动提供一个最佳的场所。 中心东靠银川市行政中心西侧,南临北京中路银川高新技术开 发区,与科技馆、星级酒店共同围合人民广场。其所占的政治 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周边设施配套的日趋完善等一系列 优势,是带动宁夏会展业树立品牌、走向市场最理想的平台。 会展中心凭借其各方优势,提升展会形象也是推动宁夏"形象 工程"发展的一个城市"名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 作为大型公共建筑本身具有单层大空间的建筑尺度特征, 建设方案在建筑形态上采用了现代技术及理念的处理手法,在 空间形态上采用轻薄膜与玻璃相对比的设计手法形成多层次的 空间形态,为人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作为观赏角度也显得轻 盈、美观、• 周边省市旅游业蓬勃发展,造成宁夏客源 市场分流。 • 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矛盾旅游资 源开发需要对资源地进行适度建设,这是 以布局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 • 旅游市场变化迅速,替代产品多旅游市场 的可变因素太多,旅客的需求,政策环境 和社会经济环境都在不断变化,需求旅游 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银川概况1
银川概况历史沿革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
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
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
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
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
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
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
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
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
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
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
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
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
民国时期( 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
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
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
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
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总面积9 555.38平方公里。
200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市区公用设施敷设范围110平方公里。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关于银川的传说故事银川,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传说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
一、关于银川名称的传说银川又叫做宁夏,其名称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唐朝贞观年间,一位长者在这里挥舞着银铃,自得其乐。
这里的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流水潺潺,风景优美,他想为这个美好的地方取一个美好的名字。
于是他骑着马在山间游走,突然看到一只白兔在他的前面跳跃。
他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银川”。
他认为这个地方就像一条银河流淌过来,白兔嬉戏于河畔,形成了银波荡漾的河川美景。
自此以后,这个地方就一直被称为“银川”。
二、关于鼓楼的传说在银川市区有一座历史文化名胜——银川鼓楼。
相传很久以前,在这里有一位叫做李春的普通老百姓,他一辈子都有一个心愿——为自己的家乡银川修建一座大鼓楼。
他日以继夜的劳作,咬紧牙关拼命地干,终于在七八年后,用自己的钱修建了一座宏伟的鼓楼,筑成鼓楼后,李春终于感到了满足和快乐。
他每天都会来到鼓楼前唢呐吹奏,每当听到他的乐声,游人纷纷驻足欣赏,为他的劳动精神所感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拼搏努力、心怀美好是成功的第一步。
三、关于崆峒山传说崆峒山,在银川西南方约80公里处,是道家文化发祥地和玉林河的源头,因山峻而得名。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为吕洞宾的仙人,在这里驻足修道。
他将登山所见和所学“崆峒之道”总结成一部《崆峒经》。
这本经书是中国古代道家文化中的“三洞”之一,成为道家文化的基础。
在崆峒山的北麓,还有一座有着深厚道家文化底蕴的崆峒道观,这座道观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是全国著名的道观之一。
四、关于西夏王墓的传说在银川市区西南方向有一座博物馆——西夏王陵博物馆,是西夏文化遗存的代表。
相传在这里有一座西夏王的陵墓,直到现在还没有被发掘出来。
传说中,这座陵墓包含着无数黄金、银器以及珍贵的陵器,但每一次发掘都没有得到太多的成果。
人们也在猜想,西夏王陵到底埋葬了哪一位西夏王,而这个谜底仍然没有被揭开。
关于银川的传说典故
关于银川的传说典故关于银川的传说典故导语: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典故,欢迎查阅。
关于银川的传说典故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塞上明珠”。
塞上明珠银川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它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凤凰城。
为什么又叫凤凰城呢?因为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凤凰又叫火鸟、不死鸟。
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
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之称。
据说凤凰是幸福鸟,哪里有凤凰,哪里就有幸福。
凤凰七姐妹住在江南的一座高山上,常常为人们造福,所以江南很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们过着富裕快乐的日子。
而那时的宁夏,地薄人穷,长年干旱,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辛勤地劳作,还是改变不了贫穷。
幸福鸟的事情,传到了宁夏,百姓们日夜盼望凤凰飞到宁夏来为当地造福。
大雁被大家的诚心所感动,便自告奋勇,飞向江南,将宁夏百姓的心声告诉了凤凰。
凤凰知道这些情况后,坐在一起商量,最小的七妹决定要到宁夏去看看,姐妹们知道拗不过她,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回。
七妹走时山林里的百鸟和江南的百姓一起来送行,还给宁夏的人们送了很多礼物。
凤凰七妹由大雁领路,驾着一朵红云,朝宁夏飞来。
不一会儿,就飞到了六盘山。
守在这里的百姓见天空中飘来了红云,认为这是吉祥到来的征兆,于是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地庆祝起来。
凤凰来到宁夏后,一刻也不愿停歇,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又飞到了西。
她看着眼前的情景惊叹道:“啊!这么大一片平川,怎么会干得都裂开了缝啊?”于是她开始这儿划一道,那儿划一条,她划过的地方都变成了一条条淌水的渠道,渠口就连着黄河。
宁夏西夏王陵没久久,银川平原已经处处是花草树木,五谷庄稼;牛、羊、马、骆驼,成群结队地奔驰在草原上;六盘山换上了翠绿翠绿的新衣裳,贺兰山也变成了青山。
传承之城市名字由来(五)
传承之城市名字由来(五)
宁夏回族⾃治区
银川:银川市因流经市境的黄河为名,⼀说以为今之银川乃因唐宋时今陕西北部的银川郡之名随党项族西迁⾄此⽽名。
其含义,据《太平寰宇记》卷38银州载,是“因⾕为名。
旧有⼈牧骢马于此⾕,虏语‘骢马’义‘乞银’”。
是银川乃骢马⾕之意
⽯嘴⼭:嘉靖《宁夏新志》卷1:⽯嘴⼭“突出如嘴”。
市因⽯嘴⼭得名
中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中卫县,以宁夏中卫得名,市名因县得名
固原:清光绪《固原州志》卷9载清那彦成《重修固原城碑记》说“以其地险固,因名固原城。
”
吴忠:原为吴忠堡,系以⼈名堡,市名得名于此
云南省
昆明:《通典》卷187《边防三》“昆弥”条载:“昆国,⼀⽈昆明,西南夷也。
”昆明即因昆明夷为名
曲靖:据《⼤明⼀统名胜志·云南曲靖府志胜》卷2说:曲靖军民府“盖举曲州、靖州之名合⽽⽤之”
保⼭:保⼭“取太保⼭为名,太保⼭在城内正西
丽江:因依傍于⾦沙江湾⽽得名,⾦沙江古称丽⽔
⽟溪:因城北有⽟溪河横贯境内,故名
昭通:雍正九年,云贵总督鄂尔泰认为乌蝉蒙蔽,不昭不通之甚,反其意改名为昭通,取昭明通达之义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得名
普洱:普洱乃步⽇睑的转⾳,为哈尼语。
“普”意为寨,“洱”为湾。
“普洱”意为“⽔湾寨”。
宁夏那些城市的“曾用名”
宁夏那些城市的“曾用名”今天讲讲那些城市的曾用名。
随着时代更替、王朝变迁,一些城市名称也几经改变。
例如大家都知道的西安曾用名长安,北京曾用名北平。
有的城市改了名变好听了,有的却少了点诗情画意。
譬如兰陵王变成枣庄王少了点文雅,常山赵子龙变成石家庄赵子龙多了点幽默。
今天咱们就看看宁夏的城市都有哪些曾用名吧!银川市如今的银川市在汉成帝当政后叫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
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将饮汗城改为丽子园。
(谁能想到“丽子园”这个曾经王家园林的名字,变成了如今的一条街、一个小区、一个阿姨们跳广场舞的乐园呢?)北周时期,这里叫怀远郡、怀远县。
宋朝还叫做怀远镇,李元昊即皇位后,改名兴庆府,成为西夏国的首府。
西夏时期也有百姓称呼为“兴州”、“中兴”。
元明清时期多称为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
民国建元,改宁夏道名为朔方道。
关于“银川”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众多说法。
一种说法是由于宁夏平原盐碱地众多,大地一片银白,由此得名。
一种说法是文人以“银川”形容白浪滚滚的黄河,后来意义衍生泛指银川周边的景色。
还有一种说法主张“银川地名东来”,大意是说“银川”这一地名于隋唐时期出现,由于少数部族的西迁将此名带至此地。
不过以上三种说法都没有确切的排他性,究竟“银川”一次从何而来,难以定论。
石嘴山市石嘴山俗称石嘴子,因贺兰山脉与黄河交汇之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宁夏新志》中。
石嘴山市历史发展相当复杂,如今石嘴山市下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和平罗县。
大武口,明代被称为“打硙口”,意为“打凿石磨的山口”。
到清同治年间有文献中,首次出现“达武口”地名。
后来又出现过“大硙口”。
1943年,民国宁夏省建设厅长李翰园至此,看到“打硙口学堂”,认为名称不雅,遂改名为大武口,意为武士们在这里打过仗。
惠农区的惠农一词源自雍正为惠农渠钦定的名字,包含施惠于民的涵义,寄托了美好的祝福。
平罗县名称的由来,有《平罗纪略》记载:“明代有虏警,设兵御寇,故曰平虏。
银川城的来历
银川城的来历文/原野银川,早在三、四千年以前的殷商时期,这里就活跃着羌、熏鬻(yù)等部族。
春秋战国时期,则有朐(qú)衍戎、匈奴等部族居住于此。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隶属北地郡。
汉初,匈奴人再次居此。
武帝时将关东百姓迁徙该地,并设置廉县城,位于今贺兰县之西,是为银川附近最早的县级设置。
北塔湖石碑(拍摄于2011年)银川市的城市发端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浑邪王率四五万众归降,汉武帝在宁夏境内设置北地属国安置匈奴降众,于是“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史记·匈奴传》)。
第二年,汉武帝进一步加大银川平原的开发力度,“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史记·平准书》)。
官府供给粮食、衣服、耕牛、籽种,鼓励移民开渠灌溉,屯垦戍边。
汉朝政府下令修建了北典农城,是当时上河农都尉的驻地之一,主要负责管理银川平原的屯田事业。
这座被史书称为北典农城的古城就是银川市最初的雏形。
北典农城故址在今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洼路村一带。
北典农城又被叫做“吕城”。
《西夏记事本末》卷首所附《西夏地形图》上还标有此名。
在唐《元和郡县图志》上,北典农城也被称为“饮汗城”。
300多年后,建立大夏国的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将饮汗城(北典农城)改名为“丽子园”,成为黄河边一处园林城。
北魏时期,民户增多,遂在“饮汗城”址的基础上置怀远县,隶属灵州管辖。
东、西魏相争,县废。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迁二万户于此,又复置怀远县,并增设怀远郡治于此。
隋开皇三年(583)罢郡存县。
唐高宗武德元年(618年),现在的银川城区,先是归属灵州灵武郡,后隶朔方军节度使。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在历史上存在了100多年的旧怀远县城因黄河河道西移而遭“泛损”。
第二年,于故城西更筑新城,此“新城”即为今银川古城之前身,距今1300多年。
唐代兴建的怀远县城,在宋开宝年间改置为怀远镇,成为当时“河外六镇”之首。
银川地处西北,却并不荒凉,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银川地处西北,却并不荒凉,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银川是宁夏的首府,在历史上也是西夏王朝的首都,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那么,“银川”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从现有的文字记录中来看,在明朝以前是没有“银川”这个词的,直到明朝万历年间,陕西三边总督刘敏宽的诗句“须凭驼岭临河套,遥代银川挹贺兰”中,首次出现了“银川”这个词。
不过,诗句中的“银川”,指的应该是贺兰山以东、盐池长城以西的河套平原,或者是宁夏镇城,并不是专指今天的银川。
在明清时期,现在的银川地区被称为“小南京”,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方。
“银川”这个名字的正式设立,是在民国时期。
1929年,国民政府成立宁夏省的时候,银川还被叫做“宁夏城”,省名和首府名一样,人们觉得很不方便,最后,政府从“怀远”、“朔方”、“银川”这三个选项里挑选了“银川”,在1947年4月,经国民政府批准,正式确立了“银川”这个名字。
也就是说,“银川”这个名字的历史并不长,到今天也只有73年的历史。
那么,“银川”之名从何而来?有好几种说法。
在民间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是说宁夏府城周围湖泊遍布,积水成洼,到了春冬季节,地表上总是泛起一层层白色的碱花,远远望去,一片银白色,于是,人们就把这里叫做“银川”。
第二种说法,是古时候人们迁移的结果。
银州、银川郡都是西夏国的发祥地,唐初,由于受到吐蕃的挤压,建立西夏国的羌族不断西迁,就把银川的地名带到了宁夏河套地区。
还有一种说法,是“银川”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古代的时候,人们都喜欢用“金”、“银”来命名地方,寓意着富饶、富贵。
当时,“金川”这个名字在甘肃已经有了,所以人们只好把这个地方叫做“银川”。
银川确实是一个富饶之地,在历史上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堪称中国西北地区的一颗明珠。
另外,银川还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字,叫“凤凰城”,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关于凤凰的美丽传说。
据说,凤凰是幸福鸟,哪里有凤凰,哪里的老百姓就会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银川市名称由来
银川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戎狄、匈奴所居。
秦汉以来属北地郡地方,迄十六国时期,赫连夏在今银川市东建"饮汗城",是赫连勃勃的别墅,名"丽子园"。
北魏时在此设怀远县(见《元和郡县志》),这是今银川市区有县级建置的最早记载。
北周至宋改为郡或镇。
惟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城为河水冲毁,次年,又在今银川市城区建立新城。
西夏在元昊称帝前便选定宋怀远镇为国都,进行大规模扩建,改称兴州;后又改称兴庆,继改称中兴。
从此今银川便一直成为宁夏的首府。
今银川市在元称为宁夏府路,并一度设宁夏行中书省。
明为宁夏卫,清为宁夏府宁夏县(府治),民国时为宁夏县(宁夏省治),并于1947年改县设市,称银川市。
据说当时曾拟定"银川"、"怀远"、"朔方"三个名称,最后从中选定"银川"
命名。
"银川"之名,最初多出现在明、清以来有关史志所搜集的诗词中。
因上层人士、骚人墨客吟诗作赋,歌咏"塞北江南"的大好美景,往往不愿直书地名,以免流俗而失风雅。
目睹当地水渠交错、湖泊遍布、一片水乡风光,特别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登高远望,远山近水之间,闪烁着夺目的银光,不知是谁,灵感油然而生,第一个想出了"银川"这个雅号,
遂为人们赞赏,于是便广泛流传开来。
如明刘宽敏有诗句为,"俯凭驼岭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
清人诗句更多,康熙年间,宁夏知府王全臣在《重修汉延渠暗洞》诗中有:"河流远引汉唐中,双拖白练舞长虹……或是天吴(海神)聊小试,暂移鳅穴(指暗洞)到银川"(见乾隆《宁夏府志》)。
以后逐渐成为宁夏县的代称,如乾隆十八年建立的学校,直接命名为"银川书院"。
乾隆二十年汪绎辰所撰的地方志书也称为《银川小志》。
民国年间更有"银川舞台"、"银川书院"等名称不断出现。
"银川"称谓,遂在此基础上后来被正式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