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诊疗法
中兽医治疗学
中兽医治疗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学科,其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来源于中医学。
中兽医治疗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判断动物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然后根据辨证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兽医治疗学的具体方法包括草药、针灸、按摩、推拿、气功等多种形式。
其中,草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调整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按摩和推拿则是通过刺激体表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气功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通过调息、冥想等手段,达到调整身心、促进健康的目的。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外,中兽医治疗学还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动物的饮食和生活环境的调整。
例如,保持动物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生活环境清洁卫生等。
总之,中兽医治疗学是一种具有独特理论和方法的治疗学科,它不仅关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注重预防和保健。
在动物疾病的治疗中,中兽医治疗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为保障动物的健康和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家畜常见病的中兽医疗法
临 床 兽 医
中国畜牧 兽医文摘
2 0 1 3 年
2 9 卷
第2 期
家畜 常见病 的 中兽 医疗法
朱冠军’ 徐 霞’ 匡爱华
( 1 . 江苏省扬 中市三茅镇畜牧兽医站,扬 中 2 1 2 2 0 0 ;
2 . 江苏省扬中市种猪场,扬中
2 1 2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0 )
兽 医针 灸疗 法 是祖 国中兽 医学组 成 部分 之 一 ,是 一种 物 理疗 服 。 ( 2) 麻 油5 0 0 g ,分 2 次 内服 。 法 。它用针或灸在畜体 的一定部位 ( 穴位 ) 运用中兽医辩证论治 3 . 4 . 2 针 灸 白针分 水 、百会 穴 。 和 补虚 泻 实等 原 则 ,给 家畜 机 体 以针 刺或 烧烙 的不 同刺 激 。促 进 3 . 5 胃寒
中兽医学-第六章诊法
(五)、舌诊项目
望舌质和望舌苔。 望舌质:分望舌神、望舌色、望舌形、 望舌态。 望舌苔又分为望苔质和苔色。
(六)、正常舌象
正常舌质:淡红明润,大小适中,活动 自如。 淡红明润:介于淡白舌与红舌之间。以 红色为主,白色为次。明润指有光泽。 大小适中:指与口腔大小成黄金分割, 不胖不廋,比例合适。 活动自如:伸缩自如,柔软灵活。 正常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六)、诊颈项、躯干、四肢
诊呼吸:肺主气,司呼吸,故呼吸异常 往往与肺有关,常见于各种肺经疾病。 同时也应注意导致气机宣降失常的各种 致病原因所导致的呼吸的变化。 饮食:饮食欲、饮食量、采食动物和吞 咽、咀嚼等情况,还应注意反刍情况。
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高热、疼 痛。属阳证,为急性化脓性疾病。 肿:漫肿无头,肤色不变,热势不甚、疼 痛较轻,溃后脓稀薄,或流清稀水浆,久 不收口,属阴证,为下部慢性化脓性疾病。 疔:为顶小根深,发病急速的外科疾患。 毒:为浅表的化脓性疾患,形小而圆,红 肿热痛不甚,脓渍即愈。
(四)、病:常指具体的病名,是对某疾 病全过程的特点(如病因,主要临床表现) 与规律(如演变趋势)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如感冒、痢疾、腹泻、麻疹等。
辨病:中医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 对照各病的概念与特征,从而确定疾病病名 的诊断过程。 病案: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三、辨证论治的过程
附:五轮学说
血轮:两眦血络属心,用于诊心病。 风轮:黑睛属肝,用诊肝病。 气轮:白睛属肺,可候肺疾。 水轮:瞳人属肾,可候肾病。 肉轮:眼睑属脾,可候脾病。
1、诊目神
眼睛黑白分明而晶亮,精采内含,神光充 沛,视物清晰,是眼有神,虽病易治。 白睛暗浊,黑睛色滞,失却精采,浮光暴 露,视物模糊,是眼无神,病属难治。
最新中兽医学-第六章诊法
5、望神的注意事项
➢ 重视诊察是的第一印象 ➢ 做到神形合参 ➢ 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 ➢ 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二、望局部
诊目 诊耳 诊鼻 诊口唇 诊呼吸 诊饮食 诊躯干 诊四肢 诊二阴 诊粪尿
(一)、诊目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 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故目与五脏六 腑皆有联系,而与心、肝、肾的关系最 为密切。 脏腑在目部相关部位的主要反映表现, 历代医家在《灵枢》基础上发展产生了 “五轮学说”。
中兽医学-第六章诊法
前言
辨病:中医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 对照各病的概念与特征,从而确定疾病病名 的诊断过程。 病案: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三、辨证论治的过程
四诊 疾病 征候
治则 方药
症状、病情 综合、分析、判断 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拟出具体治法
第六章 诊法
概述
一、诊法
患面目俱等者不死。 (俱等,谓不改其 常,无一部之独异 也。
(二)、诊耳
耳为“宗脉之所聚”。 耳与全身均有联系,在 耳廓上有全身脏器和肢 体的反应点,而尤与肾、 胆关系密切,所以望耳 可以诊察肾、胆和全身 的病变。 主要考虑耳形,耳的运 动状况,分泌物,感觉, 听力等方面进行检查。
(三)、诊鼻
鼻居面部中央,为肺之外窍, “五脏次于 中央,六腑挟其两侧” ,故内经对望鼻非 常重视,认为“五色独决于明堂”。望鼻 不仅可以诊察肺和脾胃的病变,而且还可 以判断脏腑的虚实、胃气的盛衰、病情的 轻重和预后。 主要从鼻的形态,分泌物,嗅觉、张缩等 方面检查。特别注意鼻镜或鼻盘上的汗珠
临床诊察,收集病情的方法。具体是指 医生临证,调查病史,了解病情,收集 症状,检查体征,为辨别证候,判断病 情,收集资料,提供证据的操作方法和 手段。
临床中兽医临诊如何开方治病
中兽医临诊如何开方治病临诊是临床诊断,是中兽医对动物群体的一个诊察过程。
临诊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疾病的过程,判断疾病的证候阶段,从而为下一步的治法做出确定。
治法确定以后才是临床制方的过程,这个很重要,一定不能本末倒置,否则便会出现有药无方或有方无法的不利局面。
一.首先是用西医理论开中药。
我看到过很多这样开方的,其做法是:找相关的经方(或成方)一个或两个随意组合,认为可以增强疗效,扩大治疗范围。
比如,这几年广泛闹的流感,既有流感症状又有腺肌胃炎的症状,而且都很典型。
那么好了,直接用一个针对流感的方药配合一个治疗腺肌胃炎的成方。
结果会是什么样?不言而喻。
这还是好的,起码是有方,更甚者,直接从介绍中药的书籍上找。
现在的中药类书籍有的做的过分的细致,把中药对某细菌或某病毒的体外实验统统搞上去了,所以很好查找。
比如大肠杆菌三炎要用中药,书上查得某某对大肠杆菌有效,写上;又看到其它的药对大肠杆菌也有作用,好,统统用上。
结果也是不言而喻。
从中医的理法方药上讲,其一是有方药缺少重要的理法,其二则是无理、无法、无方,虽有药物但不如没有。
二.本身具备了一些中药知识,但辩证未明,所开出来的药(不能说是方)虽可归经但无疗效。
比如呼吸道疾病,什么清肺热的黄芩,止咳的苏子,还有清热解毒的穿心莲等等。
但还担心有表证,所以再加麻黄桂枝。
因为麻黄桂枝是一个组合,麻黄可止咳平喘。
所以,虽有药,但无方可括,其效自然也很微弱。
三.现在广泛的应用中药不得法,辩寒热不是很严格的问题,因为对于大部分的鸡病来说,以热证居多。
所以,遇病便双黄连了、清瘟败毒散了、黄连解毒散了等等。
比如,同样是呼吸道问题,我用银翘散不行再换一个荆防败毒散,总会有一个可以的。
其实不然,这叫有方无法,有时会使得病情复杂化。
四.见证治证,这是很多临床兽医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实际上也是形势所迫,我们大部分都是西转中的,对于疾病的诊疗一时还脱离不开西医理论的束缚,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兽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中兽医常用的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兽医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疾病和动物的需要,中兽医会选择不同的草药组合来调理动物的身体。
中药可以改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抗炎、止痛等。
如附子、柴胡、黄连等中药都被广泛应用于中兽医治疗中。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在中兽医中被广泛使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针来调节动物体内的能量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细胞再生等。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如关节炎、消化问题、神经失调等。
3.中兽医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动物的身体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
中兽医将手法运用到动物身上,通过揉搓、推拿等按摩手法来缓解肌肉紧张、舒缓疼痛、促进淋巴液循环等。
4.草药熏蒸疗法:草药熏蒸是一种通过局部或全身蒸汽吸入中药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兽医将中药材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用蒸汽带动草药的有益成分进入动物的身体。
草药熏蒸可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皮肤问题、免疫系统问题等。
5.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冷热敷、光疗、电疗等。
冷热敷可以用于缓解肌肉疼痛、消肿止痛等。
光疗通过使用可见光、红外线或紫外线来刺激细胞再生,促进伤口愈合。
电疗利用电流刺激肌肉、神经或关节,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6.营养疗法:中兽医重视动物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对疾病的影响。
医生会根据动物的情况,制定特殊的膳食和补充营养的计划。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可以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恢复、促进康复等。
7.外部治疗:外部治疗主要包括擦洗、清洗、贴敷等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中兽医会使用外部药物来清洗伤口、消炎、止痒等。
外部治疗对于皮肤病、创伤和手术后恢复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8.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中兽医也会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抗寄生虫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一些急性疾病和严重感染。
总结起来,中兽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按摩疗法、草药熏蒸疗法、物理疗法、营养疗法、外部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中兽医的治疗原则
中兽医的治疗原则中兽医是古代中国一种药方治疗动物疾病的医学术语。
它是汉族在医学发展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学术思想,也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一种医学体系。
它的发展史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内涵也是多元的,即它的内容包括病因学、定病学、药物学、病理学、治疗学等各种内容。
中兽医的治疗原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重要的原则,也是中兽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在这种治疗方式下,医生首先要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辨证,即把主要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准确的确定,以便确定治病的原则以及治疗方案。
二、恢复治疗。
恢复治疗是指在病情痊愈以后,通过中药的改善方法,来恢复动物的健康状态。
这一治疗原则从动物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治病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痊愈,更重要的是要把动物恢复到最佳的状态。
三、促进内分泌调节。
激素是控制动物身体内分泌调节的物质,而中兽医治疗原则中,也强调要通过中药来促进这种物质的分泌,以达到改善动物身体内分泌功能的目的。
四、护理治疗。
护理治疗是一种对付一些比较轻微、可以通过简单的护理来改善的病情的治疗原则。
这种治疗的内容包括制定合理的饮食,定期适当的活动和必要的休息,以及采用非药物性治疗方案来辅助药物治疗等等。
五、保持身体健康。
最后,根据中兽医的治疗原则,我们还需要注意保持动物身体的健康,如遵循科学的饮食、避免病毒感染以及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都有助于保持动物的健康。
总之,中兽医的治疗原则以综合诊疗和改善动物身体状况为基础,其中包括辨证论治、恢复治疗、促进内分泌调节、护理治疗、保持身体健康等原则,都是动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动物治疗最佳效果的保障。
而通过这些原则,更多的动物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最终实现健康有助于动物的良好健康。
中兽医第六章诊法1第一节察口色
舌色、舌苔现代争论
33
舌淡白 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充盈度缺乏,血流缓慢 贫血,组织水肿,蛋白质缺乏 舌红绛 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液浓缩 发热,急性感染,脱水 舌青紫 静脉瘀血,缺氧致CO2蓄积,复原血红蛋白增加 肝胆和心的疾病
2023/10/15
舌色、舌苔现代争论
34
〔二〕舌苔 舌面丝状乳头在末梢分化的角化树 积存物 脱落上皮细胞 渗出白细胞 饲料碎屑 唾液 细菌
2023/10/15
第一节 察口色
28
〔3〕口津
反映津液的盈亏和存亡 黏稠或枯燥···燥热伤津 口干有皱褶···阴虚液亏 严峻脱水 口津清稀滑利···寒证或水湿内停 药物、毒素或口腔疾病也可引起口津变化
2023/10/15
第一节 察口色
29
〔4〕舌形
①老嫩 纹理粗糙,苍老···实证,热证 纹理细腻,柔嫩···虚证,寒证 ②胖瘦 淡白肿嫩···肾阳虚 赤红肿胀···热毒亢盛 瘦薄色淡···气血缺乏 淡白伸缩无力···病情危重
2023/10/15
其次节 切脉
30
三、绝色
病证危重或濒死期的口色 青黑或紫黑色,晦暗而缺乏光泽 青黑两兼,骐骥天年数尽《元亨疗马集》 有光泽 正气未伤,生气尚存,预后良好 无光泽 正气已伤,生气全无,预后可疑
2023/10/15
其次节 切脉
31
– 青如翠玉者生,似靛染者死; – 赤如鸡冠者生,似衃血者死; – 白如豕膏者生,似枯骨者死; – 黑如乌羽者生,似炱煤者死; – 黄如蟹腹者生,似黄土者死。
2023/10/15
第六章 诊法
6
第一节 察口色
察口色
观看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
舌苔、津液、舌形和口温等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
常用兽医诊疗技术系列——常用中兽医治疗技术中兽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能够在广大农村广为传播使用且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的兽医技术。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来为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兽医治疗技术以及中兽医治疗技术是如何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的。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定义中兽医学是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方法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
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影响,中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几千年来,中兽医学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特点中兽医学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接受了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的指导思想,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学术体系。
中兽医学认为动物体本身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紧密相关。
自然界既是动物正常生存的条件,也可成为疾病发生的外部因素,动物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动物体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中兽医治疗技术的临床实践诊断方法望、闻、问、切是中兽医学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其中察口色和脉诊是中兽医的两大特色,咱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望诊。
望诊望诊,就是医者运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患畜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变化,以获得有关病情资料的一种方法。
望诊先是观察外部形态。
一是精神,对了解疾病的轻重和预后有较大的意义。
二是形体的肥瘦强弱,可辨患病的新、久和正气的盛衰。
三是被毛和皮肤的色泽、状态。
被毛光泽者气血充盈,反之则虚衰。
四是站卧的姿势和行走的步态。
中兽医诊法2切脉
中兽医诊法2切脉中兽医诊法2:切脉中兽医诊法一直以来都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切脉诊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动物脉象来判断其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中兽医诊法中的切脉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诊疗方法。
一、切脉的概念切脉是通过手指触摸动物的脉搏,感受脉象的状态,从而了解动物体内的阴阳盛衰和气血流通情况。
中兽医认为,脉搏是血液在动脉中流动所产生的冲击波,它的形态和特点反映了动物体内脏腑功能的协调和不协调。
根据中医理论,切脉可以帮助诊断疾病、确定病位、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通过观察脉搏的弦紧、滑数、脉势等变化,可以推测出动物的病情与病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切脉的方法切脉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常用的切脉方法:1.定位:切脉之前需要确定动物的脉搏定位。
一般常用的地方有颈部、前肢内侧、股动脉、后足动脉等。
2.手势:切脉需要正确的手势。
通常是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以掌心贴近动物体表,然后用适当的力度按压脉搏。
3.观察:切脉时需要仔细观察脉搏的形态、速度和力度等。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脉搏的形态和特点可以判定动物的身体状况。
三、切脉的解读1.脉诊的基本要点:切脉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要点。
首先要观察脉搏的形态,如弦脉、数脉、滑脉,以及脉搏的速度,如迟脉、急脉等。
其次要观察脉搏的位置,这可以帮助确定病位。
最后还要观察脉搏的力度,如弱脉、强脉,以及脉搏的韵律,如规律脉、不规律脉。
2.脉象的解读:根据观察到的脉象,可以判断出动物的身体状况和患病情况。
比如,弦脉通常表示气血郁结,数脉则可能预示着火邪炽盛,而滑脉则可能表示寒邪内盛。
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理变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3.判断疾病:通过切脉可以初步判断动物的疾病类型和病位。
比如,肝脉弦紧表示可能有肝气郁结,心脉异常可能表示有心阳虚弱。
通过对不同脉象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初步推测动物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四、中兽医诊法2切脉的应用中兽医诊法2切脉不仅适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健康养生。
中兽医基础与针灸和防治方法的总结与应用
中兽医基础与针灸和防治方法的总结与应用一、中兽医针灸的发展中兽医针灸学以家蓄为主要医治对象除了广泛地用于马、牛、骆驼、绵羊、山羊、猪和鸡的针灸。
中兽医针灸学初自人为针灸学分出后逐渐变成的动物独特的针灸疗法其显著发展乃近50年来的事。
中兽医针灸在用来治疗骨骼、皮肤、生殖、心脏、胃肠的疾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犬猫上,针灸应用于椎间盘疾病、内牙瘤、关节发育异常、关节炎、轻耀、耀疾、慢性呼吸道病、创伤性神经损伤、肌肉损伤、呼吸道病等疗效显著。
二、中兽医针灸的基础原理大部分兽医在诊断及治疗疾病时称中兽医称为治疗症候为基础的老兽医学形式则,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改进和提高传统的针灸术。
传统中医包括许多治疗思想:中药疗法、营养疗法、锻炼疗法及针灸。
简单地说,经络也就是当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相同或相似作用的集合三、中兽医针灸防治疗法1、艾灸疗法艾灸是用艾叶,经晒干加工搞碎,筛去粗硬的杂质,制成艾绒为燃料的一种物理疗法。
艾叶具有温通经脉、促进机能旺盛的治疗作用间接艾灸疗法经常使用,方法是:距穴位2到3cm处惠烤或在针柄部点燃艾叶,使热量顺针体到深部组织。
2、水针疗法该方法是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方法,大动物应用广泛。
针刺人穴后注射药物。
Dermo-iets是-种把高压液体喷射到皮下组织的器械。
利用这种方法止痛效果较好。
主要用于治疗闪挫疼痛、肌肉风湿的破行症和胃肠疾病等,有较好的疗效。
3、电针疗法电针装置已被应用于兽医临床,电流、通电频率、脉冲幅度等都可以调节。
电极与铜针柄相连接,电流通过针体到六位。
电针麻醉能够产生与阿片样物质相似的作用。
电针能够对穴位产生强烈和连续的刺激,这是手搭针灸所不能代替的。
用电针疗法治疗不孕症、消化不良、神经麻痹、肌肉姜缩、风湿症、卵巢囊肿、直肠脱和阴道脱、马骤四胶病、猪滩疾、猪传染性胃肠炎等,均有定的疗效。
4、理植疗法为对穴位保持长时间的刺激通常采用理植疗法,方法是在穴位内植入不锈钢或金银制作的串珠状针柄、u形针、肠线等。
中兽医诊断 切诊
脉来急促
犬每分钟脉搏数在120次以上,猫在130次以上
邪热亢盛,鼓动血脉,脉行加速,故见数脉。
主寒证 主热证
C.虚脉与实脉
是脉搏力量强弱相反的两种脉象。
虚脉:
浮、中、沉取均感无力
气血两虚脏腑虚证
气不足无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不足无以充其脉,故按之空虚。
实脉:
浮、中、沉取均感有力
邪气亢盛正气不衰
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实满,故应指有力。
主虚证 主实证
(一)
即四时变易之脉,也称“怪 脉”、“绝脉”,是疾病危 重期出现的一种脉象。
(二)
了解易脉,有助于判断病 证的预后。常见的易脉有 雀啄、屋漏、虾游等多种。
即用手对动物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
以探察
、
、
及
等方面的变化,获取有
关病情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如触水中浮木
主表证
邪袭肌表,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故显浮脉,主病在表。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如触水中沉石
主里证
邪郁在里,气血内滞,正邪博于里,故显沉脉,主病在里,在脏腑。
B.迟脉与数脉
是反映脉搏快慢相反的两种脉象。
迟脉:
脉来迟慢
犬每分钟脉搏数低于70次,猫低于110次
寒性凝滞,寒邪侵袭,致使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迟脉。
按压软而有波动感
多为骨肿 多为水肿 则为脓肿、血肿或淋巴外渗
(三)、按胸腹
用手按压或叩打两侧胸壁时,动物躲避或拒按,多为胸内疼痛。 按压腹部主要为了探察腹内的虚实。
若腹部膨满
叩之如鼓
多为气胀
按之坚实
多为胃肠积食
犬每分钟的正常脉搏次数一般为70-120;猫为110-130
中兽医治疗原则
中兽医治疗原则
中兽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施治:这是中兽医的核心原则,即根据动物的病情、体质等状况,辨明病因、病机、病位、病势及证候,然后针对不同症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以整治疗:治疗前要对病患进行全面检查,综合分析病因,处理不仅仅是单纯的症状,更要从整体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调理养生:通过药疗、膳食、按摩、针灸等方式来调节动物的体质,增强免疫力。
4.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疾病防控、打疫苗等手段来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
5. 扶正与祛邪:在治疗法则上离不开“扶正”和“祛邪”两个方面,即通过扶助正气或祛除邪气,借以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面转化。
6. 治病求本:即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而不是仅仅针对症状进行处理。
7. 同治与异治:根据病情的相似或不同,采取相同或不同的治疗方案。
8. 三因制宜:即根据疾病的原因、病情和动物的体质,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9. 治疗与护养:在治疗的同时,注重动物的护养,帮助动物尽快康复。
这些原则对于指导临床具体立法和处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兽医诊病方法的应用
2020年第11期近些年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很快。
农村地区养殖户数目持续增长,家畜养殖类型与规模持续扩增。
在家畜常见病的治疗中兽医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在无抗养殖和绿色生态养殖方面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目前还有很多宝贵经验未能挖掘出来,本文就中兽医诊病方法展开分析。
1中兽医治疗“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学对病症诊断的常用方法,在对家畜常见病治疗过程中同样适用。
在家畜常见病出现后,兽医向饲养者询问家畜发病过程、已采用哪些干预方法、日常饲喂情况、病畜的来源,疫病流行及母畜的怀孕状况是首要步骤。
在掌握以上信息后,通常能对病畜作出初步诊断。
在饲养员协助下,明确病畜的基本信息后,应对病畜当下的病况进行全面观察,通常是观察其外部形态、行走的步样、腹部大小、呼吸频率与精神状态等,若病畜的喘气较粗、粪便干燥且有硬结、行走缓慢、精神消沉等,通常为热症的表现;若病畜神志昏迷、疯狂乱撞与意外病症时,则会考虑是脑炎;也可以通过观察病畜口周颜色、粪便及尿量等作出诊断。
实质上就是通过闻气味和听声音,对病畜病情作出相应诊断,若病畜舌苔呈黄色且干燥,则提示为实热症。
触诊和诊脉是切诊的常用方法。
在诊脉过程中,兽医一定要了解各个脉象实况,对平脉、浮脉、虚脉及实脉特征有明确掌握。
若在诊脉过程中察觉到脉象似有似无,则提示病畜病情危急;若脉象节律有强有弱,则提示病畜脏器功能衰减的概率很大。
在触诊过程中,需用手摸病畜出现病症的部位,了解其身体上是否出现肿胀、痛痒和软硬等不良状况,进而为确定家畜的病变性质提供可靠依据。
2家畜常见病的中兽医诊治常见猪病有感冒、肺炎、亚硝酸盐中毒等。
在对其诊断过程中,兽医可利用中医“四诊”确定,并有针对性的拟定治疗方案。
比如亚硝酸盐中毒,“四诊”后通常会发现病猪肢体冰凉、摇摆乱撞等,在明确病症后,可以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1%~2%美兰溶液,也可用煎服绿豆或甘草来治疗。
对猪感冒,可以给予鱼腥草注射液,大猪5~10mL/次,肌肉注射,也可针灸治疗,取血印、尾尖、苏气、肺俞与大椎穴为主,百会、脾俞、鼻梁为配穴。
中兽医之望闻问切临床见解
中兽医之望闻问切临床见解对于中兽医在临床上的研究与理论上的结合应用,其中四诊的应用正是在其中起到的衔接作用。
而中兽医在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是通过以整体观念的诊病思路分析病情来辩证论治而达到追根溯源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兽医诊病四种方法是:望丶闻丶问丶切。
以下就是临床实践操作的一些应用经验。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视觉对机体的外貌体况以及分泌排泄物进行的一种全方面观察,并获得信息的一种诊断方法。
1.望全身望全身可分为望精神和望形态两种。
有精神的猪,两耳灵活,反应灵敏,摇尾有力,叫声洪亮,呼吸平稳。
无精神的猪,精神萎靡,耳耷头低,反应迟钝,不愿行走,呼吸异常。
神态失常的表现有:狂暴:狂奔乱走,叫声撕裂,盲目转圈等。
(如伪狂犬,脑膜炎等)兴奋:躁动不安,气促喘粗等。
(如喘气病,热性病等)沉郁:耳耷头低,反应迟钝,行走无力。
(寒虚症居多,比如流感等)昏迷:共济失调,四肢划动,瞳孔散大。
(脑膜炎型链球菌,水肿病等)望形态一般体型强壮的猪不易发病,一旦发病多表现为实证或者热证。
体型瘦弱的猪正气不足易发病,一般表现为虚证或者寒证。
2.望局部望皮毛:肺主皮毛,一般肺有疾会体现到皮毛上,皮毛会失去光泽与顺滑。
望两眼:目属肝,双眼发红,一般肝有火气,眼睑浮肿,则为水肿,眼窝下陷,则津液亏损。
眼睛不正常的,多能从肝上入手治疗。
望两耳:健康的猪两耳都比较灵活,耳背上的血管也能观察出病症,比如血管爆起,则多属表热症,耳凉血管不见,则多为表寒症。
两耳耷拉,一般来说为肾气衰弱,因为肾主耳。
耳根溃烂,也多为肾热。
望鼻镜:流清鼻涕,多为外感风寒。
流粘鼻涕,多为外感风热。
流脓鼻涕,多为肺热重感。
鼻歪有血,则是萎鼻。
望口唇:口唇肿痛,糜烂,多为脾胃有热,比如口蹄疫,临床上口蹄疫多表现出食欲不振。
口唇歪向一边紧闭,多为风证,口唇下垂,多为中毒或者病危。
舌为心之苗,一般心经有热,也表现为舌头伸出。
望食欲:食料减少,多为发病初期。
吃草不吃料,多为脾胃有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兽医诊疗法幼畜是指出生到初情期之前的幼年家畜。
幼畜由于机体和功能尚未臻完善,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与成年家畜有许多不同之处。
临床上许多中兽医工作者仅是把幼畜看成是成年家畜的缩影,幼畜疾病仅仅是按照成年家畜的辨证论治方法,减少用药量进行治疗。
因此,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常常延误了病情,造成很大的损失。
幼畜由于其生理、病理特点不同于成年家畜,在疾病诊疗和选方用药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由于幼畜脏腑娇嫩、疾病转化迅速,临床上稍有不慎,很容易使轻病转重,重病转危。
我国古代医学家对于幼畜的疾病有“五难”之说,可见幼畜诊疗是长期以来医学家十分重视且较为困难的问题。
本文阐明了幼畜的生理、病理和辨证特点,提出幼畜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1生理特点1.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吴鞠通在《解儿难》中说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稚阴稚阳指小儿无论物质基础还是功能活动均未臻成熟完善。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泛指幼畜时期机体和生理功能均未臻成熟完善而言,和成年家畜有着较明显的区别。
幼畜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成,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若调所失宜,则易生疾病。
1.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古代医家认为幼畜是“纯阳”之体,其意思有二:一是幼畜生机蓬勃,有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二是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特别迫切,不适应其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要求,所以常常相对地感到阴(营养物质等)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加以补充。
2病理特点 2.1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幼畜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无论机体和功能均较脆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
吴鞠通在《解儿难*儿科总论》中提出“脏腑薄,蕃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概括了小儿(幼畜)的病理特点。
2.1.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为娇脏,主气而司呼吸,外合皮毛。
幼畜出生后,从胎孕而转入一个新的环境生活,由于卫外机能未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邪气不论从口、鼻吸入或由皮肤侵袭,直接间接足以影响肺的机能。
此种情况,幼畜更为明显,故感冒、咳喘等证,幼畜尤为常见。
2.1.2脾常不足脾胃乃后天之本,主受纳运化水谷,为生化之源。
幼畜由于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气的供养,相对比成年家畜更为迫切。
日粮的质和量必须与各个阶段的需求恰当地配合,若乳食不当,或过饱过饥,均足以影响脾胃功能,而致疾病,故幼畜脾胃病较多,如呕吐、泄泻、疳证等。
2.1.3肝常有余幼畜患病容易出现壮热、惊搐、昏迷等证。
幼畜脏腑娇嫩,感受病邪,邪气每易枭张,邪正交争急剧,则易出现壮热证候。
同时幼畜神气怯懦,邪易深入,陷于心包则惊悸、昏迷;肝风内动则抽搐;肝风心火,交相煽动,易致火热炽盛,真阴内亏,柔不济刚,筋脉失养,故壮热、惊搐、昏迷,甚则角弓反张,这些急剧证候往往同时出现。
2.1.4发病变化迅速幼畜是指出生到初情期之前的幼年家畜。
幼畜由于机体和功能尚未臻完善,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与成年家畜有许多不同之处。
临床上许多中兽医工作者仅是把幼畜看成是成年家畜的缩影,幼畜疾病仅仅是按照成年家畜的辨证论治方法,减少用药量进行治疗。
因此,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常常延误了病情,造成很大的损失。
幼畜由于其生理、病理特点不同于成年家畜,在疾病诊疗和选方用药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由于幼畜脏腑娇嫩、疾病转化迅速,临床上稍有不慎,很容易使轻病转重,重病转危。
我国古代医学家对于幼畜的疾病有“五难”之说,可见幼畜诊疗是长期以来医学家十分重视且较为困难的问题。
本文阐明了幼畜的生理、病理和辨证特点,提出幼畜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1生理特点1.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吴鞠通在《解儿难》中说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稚阴稚阳指小儿无论物质基础还是功能活动均未臻成熟完善。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泛指幼畜时期机体和生理功能均未臻成熟完善而言,和成年家畜有着较明显的区别。
幼畜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成,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若调所失宜,则易生疾病。
1.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古代医家认为幼畜是“纯阳”之体,其意思有二:一是幼畜生机蓬勃,有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二是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特别迫切,不适应其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要求,所以常常相对地感到阴(营养物质等)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加以补充。
2病理特点 2.1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幼畜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无论机体和功能均较脆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
吴鞠通在《解儿难*儿科总论》中提出“脏腑薄,蕃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概括了小儿(幼畜)的病理特点。
2.1.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为娇脏,主气而司呼吸,外合皮毛。
幼畜出生后,从胎孕而转入一个新的环境生活,由于卫外机能未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邪气不论从口、鼻吸入或由皮肤侵袭,直接间接足以影响肺的机能。
此种情况,幼畜更为明显,故感冒、咳喘等证,幼畜尤为常见。
2.1.2脾常不足脾胃乃后天之本,主受纳运化水谷,为生化之源。
幼畜由于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气的供养,相对比成年家畜更为迫切。
日粮的质和量必须与各个阶段的需求恰当地配合,若乳食不当,或过饱过饥,均足以影响脾胃功能,而致疾病,故幼畜脾胃病较多,如呕吐、泄泻、疳证等。
2.1.3肝常有余幼畜患病容易出现壮热、惊搐、昏迷等证。
幼畜脏腑娇嫩,感受病邪,邪气每易枭张,邪正交争急剧,则易出现壮热证候。
同时幼畜神气怯懦,邪易深入,陷于心包则惊悸、昏迷;肝风内动则抽搐;肝风心火,交相煽动,易致火热炽盛,真阴内亏,柔不济刚,筋脉失养,故壮热、惊搐、昏迷,甚则角弓反张,这些急剧证候往往同时出现。
2.1.4发病变化迅速幼畜患病之后,若调治不当,容易轻病变重,重病转危,甚至急剧死亡,如偶患感冒,可以瞬即转为肺炎咳嗽;泄泻稍多,容易津亏液竭,可使脾阳虚陷。
吴鞠通在《解儿难》中说:“盖小儿肤薄神怯,经络脏腑嫩小,不奈三气发气,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
其具体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幼畜脏腑娇嫩,气血未盛,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而精气易虚,虚与实是两种相反的证候,但两者在病机上都有相互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反之亦然,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幼畜临床实践中是非常多见的。
幼畜感受疾病,由于机体柔嫩,抗病力较差,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枭张,故易出现实证,另外,邪毒既成,则正气易伤,又容易出现虚证,或虚实互现。
寒与热是相反的证候。
幼畜肺娇胃弱,最易从口鼻感受邪气而患时行疾病,且由于某些病邪特别容易侵袭幼畜,故幼畜温热病尤为多见。
《幼科要略》指出“六气之邪,皆从火化;饮食停留,郁蒸化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幼畜由于具有“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因而病理上更容易出现阴伤阳亢的证候。
另一方面,幼畜具有“稚阳未充”的生理特点,身体的机能也较脆弱,具有容易兴奋的一面,也有容易衰竭的一面。
因此,幼畜病理的变化,易热而又易寒。
幼畜寒热虚实比成畜更为迅速而错综复杂,可以朝呈实热的阳证,而暮转虚寒的阴证,也有在实热内闭的同时,转瞬而出现虚寒外脱的危候。
2.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幼畜疾病在病情转归的过程中,由于脏腑气机清灵,反应敏捷,活力充沛,恢复容易。
在疾病过程中,轻病固可不药而愈,即使重病,只要及时处理,用药恰当,护理得宜,病情每比成畜痊愈迅速,容易恢复健康。
《景岳全书*小儿则》说“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确得其本而摄取之,一药可愈”。
3诊断要点诊断幼畜的方法与成年家畜一样,也要求四诊合参。
3.1望诊 3.1.1望形体体质形态可以概括地辨别身体的强弱、疾病的虚实和病情的善恶。
凡发育正常,筋骨坚强,肌肉丰满,皮肤柔嫩,毛发润泽,姿态活泼的是胎禀充足,营养佳良,为形气壮实,当属健康。
若发育不正常,筋骨软弱,肌肉赢瘦,皮肤干枯,毛发萎黄,或姿态呆滞的,多是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为形体虚弱,多属有病。
3.1.2望神色神气色泽,主要表现于精神面貌。
凡是目有光彩,表情活泼,是脏腑气机灵活,血气和调,为神气充沛,多属无病;虽或有病,病亦轻浅。
若精神疲乏,头低耳耷,不活泼,必属有病,或病势不轻。
五色主病,主要从全身色泽的变化,以进行诊断,周身色诊,总以润泽为佳,枯槁无华为不良。
3.1.2.1青色青色主风、主惊、主痛,青为肝经本色。
幼畜肝邪易动,故每出现青色。
面及环唇皆青而色暗滞的,主肝风重证或中寒腹痛。
幼畜身见青色,病多急重。
3.1.2.2赤色赤色属心经之本色,幼畜热病较多,故亦每易出现赤色。
3.1.2.3黄色黄色主湿,黄属脾之本色。
幼畜脾常不足,谷少胃薄,脾胃病较多,故每易出现黄色。
面色苍黄,为脾虚不运;黄而黑暗,为脾肾不足,病多危重;若久病微黄隐现,为病有向愈之征。
3.1.2.4白色白色主虚,白属肺经本色,肺主气。
全身晃白,多是气虚;全身惨白而神惫肢厥,多属阳气脱绝;晃白无华,多属血虚;白色乍白乍黄,每属脾虚疳泻。
3.1.2.5黑色黑色主寒、主痛、主中邪毒,黑属肾经本色。
幼畜先天肾气不充,寒邪壅遏,面多黑暗不荣;面色黧黑如烟煤,主中邪毒;青黑惨暗,为真脏色现,是肾气衰竭之征,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
3.1.3察苗窍苗窍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脏腑有病,往往可反映于苗窍,故审察苗窍,可以知脏腑的病变。
3.1.3.1目目为肝窍,五脏之精华皆上注于目。
故察眼部形色的变化,可以候内脏的病变,幼畜眼睛大而灵活,神采奕奕的,是肝肾精血充沛的表现。
白珠赤色多为风热,黄浊多为湿郁,淡青色的多为身体怯弱而肝风盛。
白睛色黄,为脾经湿郁,如兼见皮肤发黄,为黄疸之征。
目眦赤烂,多是大小肠湿热郁积。
若瞳神缩小或散大而无反应,为肾气已绝,证必危殆。
3.1.3.2耳耳为肾窍。
耳壳丰厚,柔软而红润的,多属先天肾气充盈;耳轮瘘缩板硬,颜色苍白枯槁或青黑晦暗的,是肾气欲绝之征,病多危重;耳背红纹浮现,多属风热;耳轮青冷,多主寒痛;耳内肿痛流脓,主肝胆风火上炽。
3.1.3.3鼻鼻为肺窍,乃呼吸孔道。
鼻塞而流清涕,为感冒风寒;涕浊而黄,为风热入肺;若长期流浊涕而气味臭秽,是肺经蕴热;呼吸困难而鼻翼煽动,均属重证。
3.1.3.4察口唇口唇属脾。
唇色淡白为脾虚血少;唇色鲜红,为邪热初盛;焦红为心脾郁热;唇焦紫黑,为血热伤阴;环唇青色;为肝木乘脾,须防抽搐惊掣;唇红肿痛是脾经火热上炽;唇内及舌面出现白点,多是虫积;齿为骨之余,齿龈属胃,齿燥而干,主胃热津伤;若干燥如枯骨,是肾的津气耗竭;齿缝出血,多属胃热上冲,或阴亏虚火上冲。
3.1.3.5察前后阴公幼畜肾囊紧致而颜色沉着的,是肾气充盛;在疾病期中,则主病情有向愈之征。
如肾囊驰纵不收,颜色晃白的,主肾气不足;肛门红肿热痛,多为大肠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