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合集下载

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篇120xx年10月,我有幸成为田老师“省能手工作站”中的成员。

在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积极开展活动,首先确立了第一个研讨主题—————“关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们首先收集了许多资料、文献,进行基础理论学习,为后面的研究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交流,让我对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小学阶段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

但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过程,是离不开一节节数学课的积淀的。

我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孩子创新独立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使其终生受益。

一、注重独立思考当我们遇到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空间。

如:这个问题中已经给出的条件是什么,要干什么?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怎么来解决比较合理等等。

当学生的思维判断有困难时,我们进行适当的点拨,或跟他们合作进行研究来解决。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力会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强调实践操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创设有利于质疑、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思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中感受认识、理解、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三、提倡逆向思维课堂的40分钟是有限的,但学生的思维方向不能是单一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是,充分研读教材、整合资源,同时把握顺向、逆向这两条思维主线,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动,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学习心得之感悟数学思想

新课标学习心得之感悟数学思想

“双基”变“四基”之“感悟数学思想”——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之一党坝学区中心校蔡成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颁布实施。

学习、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是当前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新课标》内容很多,篇幅很长,本文仅对“感悟数学思想”谈点学习体会。

《新课标》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中提出:“教师教学应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又强调:“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由原来提出的“双基”改变为“四基”,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研究、思考的。

那么,什么是数学思想?小学数学的基本思想有哪些?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一、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什么关系。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这门科学的理论和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又反过来支配和指导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中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它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主动探索学习过程,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从已有生活经验入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因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把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活动的过程。

如:郑老师在讲解《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可通过数俄罗斯方格,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运用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了解、认识新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

二、从问题入手,生成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不断探讨新知识的学习,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如:新授环节郑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出各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看哪些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再看一下小组内大多数同学都有的结论,并在这个结论前面打上对号;如果跟别人不一样,首先思考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要是正确就补充在报告单的下面,然后除了这些,你还能得出更多的结论吗?再给大家5分钟。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5分钟后,教师请同学们迅速坐好。

有的同学还在继续思考着,可能还有一些是你们认为两个图形面积相等,但还没有拿出论证的,我们一会再来研究。

现在来汇报一下刚才讨论的结果,先汇报大多数同学都能发现的那些结论...... 在本环节中,郑老师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共同点,然后引导学生解决不同点,层层分析,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学习方法,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让学生记忆更深刻。

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三、从兴趣入手,提升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要激发小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在兴趣中分析信息来源、交流数学信息。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数学学习感悟心得及收获

数学学习感悟心得及收获

数学学习感悟心得及收获(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数学学习感悟心得及收获数学学习感悟心得及收获(通用8篇)怎么写数学学习感悟心得及收获才合适?看看吧。

以生为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以生为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以生为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目标将传统的“双基”修订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两个目标。

什么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怎样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一个个问号在脑中回旋。

此时,犹如及时雨,孙颖老师的团队用一节《比较图形的面积》向我们动态解读课标中的“基本活动经验”的课程目标。

下面就郑老师的课,以及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我对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思考。

一、目标制定,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经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精心备课了,也努力上课了,课堂上的“我”激情飞扬,学生却“不买账”。

就像郑旭老师第一次试讲后的感受:本来会的还是会了,本来不会的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备课时考虑最多的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的问题,即“生本”与“文本”的关系问题。

在观看郑老师的课时,我关注了郑老师精彩的课堂,更关注了课堂之外的打磨过程。

学生学习知识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观课中,我看到了精彩的课,更想了解精彩的课之所以精彩的原因何在?于是,我首先看到了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制定的变化。

在第一稿教案设计中,郑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这样的目标设计是我们的原生态,也是我们大多数时候所关注的教学目标。

从郑老师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这是教学参考书上的目标,从中可以看到,目标的描述比较笼统,知识目标多于学生思维目标,缺少对学生学习经验、情感体验的关注。

经过两次试讲,两次反思、研讨,我们发现,郑老师的教学目标已经悄然变化,到第三稿,形成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随机性到条理性的发现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至此,教学目标中出现了这样的描述语“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体验”,这些词语的变化,标志着教师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3篇)研究《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生活状态。

以下是研究《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开展和更新日益加速。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研究。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会研究已经成为广阔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研究成绩优秀学生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研究方法比较科学。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开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根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

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研究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研究目标,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听课、记笔记、做复、做作业等,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上下,不仅表现在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以上是研究《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修订《课标》时,除了继承数学教育中注重“双基”传统的理念外,还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此外,还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数学研究的灵魂。

数学思想方法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开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教学创新
积累数蒋 炼
《数学课程标准 (2011)》 明 确提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 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 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 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 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 活动经 验 需 要 在 “做” 的 过 程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 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在小 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具体学 习内容,设 计 有 效 的 数 学 探 究 活 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 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 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每一个小 学数学教师需要潜心思考与研究的 问题。
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探究过 程中,学生 再 也 没 有 出 现 此 类 猜 测,而猜测的结果也与验证后的结 果越来越近。事实证明,学生不再 仅仅停留在过去已有经验的基础之 上,而是做 出 了 更 深 刻 全 面 的 思 考,考虑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也将得 到更大的拓展。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设计有 效的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 的活动经验,更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他 们 在 活 动 过 程 中 的 思 想 动 态,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关注课 堂的动态生成,帮助学生将负面经 验转化为正面经验。
一、联系生活实际,生活经验 上升为数学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然而生活经 验并不是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理 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的生 活情境之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挖掘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为载体, 精心设 计 学 生 乐 于 参 与 的 数 学 活 动,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真正关心的 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想办法解决问 题,在此 “做” 的 过 程 中 就 能 将 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活动经验。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 为例,在编排上每一个单元每一个 重要内容的呈现都采用了情境加问 题串的叙述方式,这样的设计本身 就着眼于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不仅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公园路小学郝翠荣学者史宁中曾说过:“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

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就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感性知识是指具有学生个人意义的过程性知识,也包括学生大脑中那些未经训练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情绪体验是指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对数学严谨性与数学结果确定性的感受以及对数学美的感受与欣赏等;应用意识包括“数学有用”的信念、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拓展数学知识应用领域的创新意识。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验越发丰富,成为学生思维的载体。

学生原来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新的学习活动的基础,而这样的数学活动经验又将是后续数学活动的基础。

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对于数学活动经验,我的理解是:首先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其次是“经验”的,所谓经验,即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

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再次是“活动”的。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的《数学教育学》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以“乘减”一课为例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以“乘减”一课为例
的学习过程 , 继而轻松突破本课 的重点 。 接着 , 我又和学生一起体 味凡卡在乡下生活 的快 乐, 并 以此 为切人点 , 详细讲解 了插叙 、 对 比在文 中的 运用及其起到 的作用 。 语 文课程标 准中指 出 : “ 要 重视 拈来 , 自然有水到渠成之感 。读 写结合是高年级语 文 教 学 的要 求 , 课 文与写作 训练 的结合 , 可 以收 到立竿 见影 的效果 。 让学生在课堂 中把学到 的写作方法进行 迁移应 用 , 才是做 到了真正的读 写结合。
一 案 脚 圈 读一
教育 事f 研 论愤 ・ J i a o Y u K e Y a n L u n T a n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来自悟数学思想方法 — —
以“ 乘减” 一课 为例
华丽英 浙江省杭 州市天长小学
2 0 1 1 年 版全 日制 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 准 ( 修订 【 课例 】 探究—— 生成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版) 进一 步在课程 目标 中明确提 出了“ 四基 ” , 即: “ 获 ( 1 ) 3 个3 个圈 。 得适 应未来 社会生 活和进 一步发 展所必 需 的数学 的 师: 星星是 3 个3 个 串起来 的, 那如果把它变成点 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 、 基本活动经验 ” 。由此 子的话 , 能3 个3 个 圈吗? 数学 活动经验被赋予 了更加 丰富的 内涵 , 不再仅仅 是 师: 谁能列个算式 ?说说 是什 么意思? 数 学知识 的一部 分 , 它 与理解数 学知识 、 掌 握数学 技 生: 3 × 3 + 2 = 1 1 , 3 个3 个圈, 圈3 次还多 2 个 子。 能、 感悟 数学思想 方法并 列 , 成 为我 国义务 教育 阶段 师: 还要再多圈一次 , 能圈吗?为什么? 数 学教育 的更加直接 的 目标和追求 , 也使得数 学活动 师: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 以帮我? 经验成 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但是在 当 生: 补1 个 就行了。 前教学 中对数学 活动经验关注 的缺失现象普 遍存在 , 师: 那我就借 1 个( 课件演示 ) 。N, f - t - / a用虚线画呢? 不仅在教学准备 中缺失 , 也在教学实施 中缺失 。 因此 , 师: 现在能多 圈一次 了吗?谁能用算式表示? 笔者尝试 在 “ 基 本数学 活动经 验 ” 的视角下 进行 课堂 生: 3×4 - 1 =1 1 。 教学实践 , 以“ 乘减” 一课为例做一探讨 。 师: 为什么要 一 1 7 教学实例与设计意 图 生: 最后那 1 个点子是借来 的, 还要还 回去 呢! 1 在 与生活的联系中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师: 看来 是 “ 有借 有还 ” , ( 课 件演 示 ) 既然 还 回去 【 课例 】 引人——激活原有生活经验。 “ 数星星” 情 了就要 一 1 。 境引入 。 ( 2 ) 几个几个 圈。 师: 一共摘 了多少颗星星? 师: 1 1 个 点除了 3 个3 个圈, 还能几个几个 圈? 生 1 : 3 X 3 + 2 = 1 1 。 师: 如果是 2 个2 个 圈, 我们一起来圈一 圈。 ( 师指 师: 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 导学生边圈边写算 式 ) 生: 3颗穿成 1 串, 有 3串还多 出 2 颗。 师: 如果是 4 个4 个圈, 5 个5 个圈呢?还是这样 师: 还有不 同算法 吗? 吗?你来试一试 。( 学生独立尝试活动 )

2024年学习《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心得体会《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是一本关于数学思维与经验的书籍,探讨了数学的各个方面。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深感数学思想的奥妙和数学知识的广博,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数学是一项需要扎实的基础和不断积累的过程。

这本书中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非常详细,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对数列、函数、方程、概率等内容的深入学习,我逐渐明确了数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和应用方法。

比如,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重要内容,这些知识为我理解数学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如归纳法、逆向思维、分类思维等。

这些思维方法让我懂得了如何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归纳法,我能够从已知的特例中找到普遍规律,从而推导出结果;通过逆向思维,我可以从问题的目标出发,逆向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分类思维,我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并分别解决,使问题变得更加清晰易懂。

这些思维方法的学习使我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加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除了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和公式。

对于数学爱好者来说,这些定理和公式无疑是极具价值和吸引力的。

在书中,我了解到了皮亚诺公理、费马小定理、欧拉公式等重要的数学定理,这些定理对于深入研究数学领域问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如勾股定理、二项式定理等,这些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也能够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更加便捷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本书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习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书中的实例既有简单的例子,又有复杂的案例,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多个层次。

通过实例的学习,我不仅能够更加具体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而通过习题的刷题,我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思路。

数学的心得与收获(精品10篇)

数学的心得与收获(精品10篇)

数学的心得与收获(精品10篇)数学的心得与收获篇1通过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学校的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学习来的很及时,效果将影响深远。

作为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我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盘点收获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数学的心得与收获篇220_年12月19日,我有幸赶到诸葛第一初级中学听课。

在短短的一中午时间里,听了李振花和赵夕锐两位数学老师的课,讲的内容都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李老师讲了三个例题,赵老师讲了两个例题。

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现将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发表一下看法。

一、注重创设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

例如:李老师的《分数的简单运算》一课,首先把学生们引入到一个芳芳过生日切蛋糕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从分蛋糕中得到学习,知识点明确。

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

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在这两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二、语言亲切,有亲和力,师生互动良好。

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注重对学生使用亲切用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上好课奠定了感情基础,另个老师们对学生的鼓励很及时到位,有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自然界、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中最基础、最紧密、最重要的科学之一。

能够掌握优秀的数学思想,具备牢固的数学基础以及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数学成绩,更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创新思维,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对于数学思想,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加深理解。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和灵魂,全面掌握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发现规律、创造新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最基础的数学思想是逻辑思维。

逻辑是一种为了推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它对于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解决数学题目,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锻炼逻辑思维,例如观察事务的先后关系、推断出事件的结果等。

其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也非常重要。

数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思想,具备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对数学题目认真分析,多角度思考。

不仅要知道解题思路,还要知道背后的原理和推导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数学思想。

2.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计算比率和百分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基础经济知识和商业运营。

3.参加各种数学活动和赛事,扩展数学思维。

例如,解决数学竞赛题目、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等都是提高数学活动经验的好方法。

4.多与同学交流,探讨数学思想。

带着质疑的态度,与同学共同探讨,也是增强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总之,掌握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是我们学好数学的关键。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和不断积累,才能真正掌握数学思维和技巧,提高数学成绩。

同时,通过学习和掌握数学思想,我们可以提高创新思维,增强全面发展能力。

学习数学心得体会和感悟(精选8篇)

学习数学心得体会和感悟(精选8篇)

学习数学心得体会和感悟(精选8篇)学习数学心得体会和感悟篇1教研组举办活动时,全体数学教师重新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新旧课标对比之后,比较显目的的是关于“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的修订。

“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会用到多少的数学知识?数学怎是人人所必须呢?又怎能体现其“有价值”?那么学习数学的意义又何在?从这些的修订处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是呀,许多的数学知识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便很快忘掉了,学到的数学知识显得一无是处。

然而细想,不管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深刻于每个人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令我们受益终身。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

是呀,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有着共同之处,要求走向社会的人,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善于分析情况,归纳总结,综合比较,分类评析,概括判断的工作方法,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中得以培养的。

当然,修订的真正意图在于让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实施、落实。

那就要求我们必须真正领悟精神、领悟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层次性;同时要讲究方法,把握好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契机;更应该看到,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而是一个过程。

数学思想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和积累一些基本活动经验,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想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正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也是我读《课标修订稿》所领悟的。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理解和掌握一些公式和定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的感悟需要通过实际的数学活动来不断积累经验,本文将就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探讨和分享。

一、感悟数学思想1.数学的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很强逻辑思维的学科,一个完整的数学推理需要非常严密的逻辑链条。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已知出发,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我们不断训练和感悟,可以通过多做数学题,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来提高。

2.数学的抽象思维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进行抽象化的处理,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

这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抽象代数、集合论等数学课程来培养这方面的思维能力。

3.数学的创造思维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开辟了数学的新领域,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和定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一些数学公式和定理,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原理,从而可以举一反三,做出一些新的积极探索。

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1.参加数学竞赛数学竞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数学思维的平台,可以通过参加奥数、数学竞赛等不同级别的竞赛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在竞赛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数学问题和方法,不断拓展自己的数学视野。

2.参与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一个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的过程,通过参与数学建模比赛,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自己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开展数学文化活动开展一些数学文化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方式,可以组织数学讲座、数学展览等活动,与更多的数学爱好者和专家交流,从中获取更多的数学思想和经验。

4.参与数学研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参与一些数学研究项目,通过深入研究某个数学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数学思想。

积累活动经验 感悟数学思想——郎建胜与陈敏《体积与容积》教学片断赏析

积累活动经验 感悟数学思想——郎建胜与陈敏《体积与容积》教学片断赏析

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郎建胜与陈敏《体积与容积》教学片断赏析
郎建胜与陈敏的《体积与容积》教学片断赏析是让人深刻体会教育理念的鲜活体现。

他们坚持以“数学思想”为教学的出发点提供准确的概念,强调提出和分析数学问题,积极探索和讨论答案,以及实现答案的思路准备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方式。

《体积与容积》是运用实物来教学,通过实际动手实践步骤把数学概念和模型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体验知识,体会数学思想,以实实在在的事实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思想,以郎建胜和陈敏的演讲,学生们从中获得更多的理解,获得更大的自信,激发出更浓厚的English学习热情。

此外,他们还注重带给学生更好的体会,郎建胜数学思维不是通过数学方程来正式描述,而是利用实物模拟,用可视化理解丰富的形式来把握知识,让学生学习更有趣,学以致用的数学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总之,郎建胜与陈敏教学片断体现了“以思想为本,以实践为重”的理念,让学生从中获得自信,从中积累数学技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相信只有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有更多的联系,才能完成教育的目标。

只有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更多实践,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真正体验到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心得体会(通用6篇)

数学课程心得体会(通用6篇)

数学课程心得体会数学课程心得体会(通用6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课程心得体会(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课程心得体会13月14日,我接受学校安排,有幸在市实验小学参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会。

在这次解读会中,秦院长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这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的给予一些建议。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制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

这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与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

聆听《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讲座的收获

聆听《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讲座的收获

聆听《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讲座的收获
温宿六校李薇薇
今天在专题学习六中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的《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精彩的专题讲座,让我豁然开朗,真的是受益非浅呀!吴正宪老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让我心中只有叹服。

从中感受到了她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她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她所阐述的数学观点句句在理,紧扣住我们当代教育的发展变化,与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吴正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某些环节的教学经验,以及面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做法如良方益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也是我们教师所必须学习的业务基石。

吴正宪老师从《课标》的三个案例对这个主题进行讲解。

案例(一)试估计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图中每个小方格为1个面积单位。

案例(二):“一个房间里有四条腿的椅子和三条腿的凳子共16个,如果椅子腿数和凳子腿数加起来共有60个,那么有几个椅子和几个凳子?”案例(三)图形分类:如图,桌上散落着一些扣子,请把这些扣子分类。

吴老师的讲述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我不仅领略了名师的风范,还欣赏了一个又一个生动丰富的教学案例,真是“听君一席话,胜教十年书”啊。

吴正宪老师的视频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生动的案例,她睿智的言语,精辟的分析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对名师亲切和蔼
的神情,谦虚的言谈举止肃然起敬。

在短暂的学习中,我聆听了名师的声音,经历了情感的触动,开启了思考之门,也收获着学习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从这三个案例的讲解中,我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我想这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是很我帮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思考
◇张红娜“三角形的面积”是传统的教学内容。

既为传统的内容,则必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应:课前,让学生分别准备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卡片各两个。

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交流讨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和由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的过程,也似乎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

但是,如果细细思考和品味这样的教学,其中的问题和困惑便应运而生:
一、是对学生真实学情的“顺应”,还是教材编排和教师设计意图的“强加”?我一直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都没有事先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的经验,为什么学习三角形的面积,事先要做这样的准备?这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还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是对学生真实学情的“顺应”,还是教材编排和教师设计意图的“强加”?学生是在主动学习还是依然在被动接受?
二、是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实现三角形到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这是大家公认的转化思路。

在学生真实的思维中,这样的转化是被动的。

把平行四边形的其中两条邻边“挤压”为一条边从而转化为三角形并保留转化痕迹,或直接沿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观看到三角形的面积正好为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岂不是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知规律?
三、是让学生直观感知,还是引发学生深层思考?
直观的拼摆,固然能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间的关系,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具有一定的价值。

但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是让学生只“知其然”,还是让学生既“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是让学生匆匆地参与数学活动,还是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经验?是让学生牢记数学结论,还是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引发他们深层的数学思考?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在每个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只是他所学全部知识和技能的一部分,而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感悟到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则能广泛地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做
了如下尝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1.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2.你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课件留下:
3.它们的面积怎么计算?
(课件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字母公式,如下)4.沟通并提升:当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底和高正好是它的一组相邻的底边时,就成了长方形或正方形。

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否也可以用 S=ah 来表示?
师小结:看来,知识之间的“联系”(板书: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找到了这些联系,也就抓住了数学问题的实质,我们的进一步学习就有了依据。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遇到新问题时,都要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将新知识“转化”为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

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就把它转化成长方形从而发现它的面积计算方法。

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并且很有效的“招数”,掌握和使用这种“招数”,你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其乐无穷!
二、引入新课
师:通过复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这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知道它们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系:用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相乘就可以求出这些特殊的四边形的面积。

如果把这些四边形变成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课件动态演示如下图),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学习新知
1.激励引导。

师: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样,三角形的面积也有它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想知道吗?(生异口同声:想!)是让张老师直接告诉你们,还是你们自己来发现?(生:自己发现!)同学们真是好样的!因为,只有自己发现的问题才能掌握得最牢固,记忆得最深刻!我尊重你们的意见,并且愿意帮助你们来学习!不过,我们的学习可不能急于求成,因为这样往往无从下手。

我有个建议:我们的学习可以从提出具体的问题入手,通过一个个细小的问题再步步深入地去解决大问题。

每个问题出现后,我们都可以先做出大胆的猜想,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验证。

如果这样带着问题有层次地思考,我们的学习不但有成效,而且非常有意义!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尝试探究。

(1)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是否有关系?
①提出问题。

师:张老师给大家带个头,先提出一个问题:三角形也有底和高,那么,它的面积与底和高是否有关系呢?
②学生猜想。

③思考验证。

(教师用课件演示)
④得出结论。

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底或高变化,它的面积就随之发生变化。

(2)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师:接下来,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生: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师:你们猜猜看,面积与底和高会有什么关系?
生:三角形的面积会不会也是底和高相乘啊?(师顺势板书:S=ah?)
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不是大家猜想的结果呢?我们还要通过认真的思考来验证。

这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大家来完成,敢接受挑战吗?在你们开始行动之前,张老师先做个提醒,说不定对大家有所帮助:①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每种三角形都有三组对应的底和高。

请你选择一种三角形,再选择它其中的一组对应底和高。

然后思考:这一组底和高相乘计算出的是不是三角形的面积?如果不是,那应该是谁的面积?把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②如果学习起来有困难,把你学过的知识搬出来,试着用知识间的联系来帮忙,或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如果需要的话,同桌或小组之间可以共同交流探讨,也可以向张老师求助。

学生开始尝试探究:或独立,或合作。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习,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或小组探究的“成果”:
生 1:我选的是锐角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它们相乘算出的不是三角形的面积,而是外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正好与三角形的底和高一样,面积正好是三角形的 2 倍,所以用 ah 先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 2 就是三角形的面积了。

生 2:我选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它们相乘正好是长方形的面积,再除以 2 就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了。

生 3:我选的是钝角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底和高相乘也是先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 2 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小结:大家很会思考!发现的结果也很有价值!三角形的面积的确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用底和高相乘算出的不是三角形的面积,而是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好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所以用底×高÷2 就可以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了。

四、尝试练习(略)
五、学习总结(略)
六、拓展延伸
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根据学过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探究和发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试一试。

课后思考
一、感悟数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我抓住了“转化”这一核心思想并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在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提升,指出可以统一用“底×高”计算三者的面积。

这样,既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联系中的不断发展,也为下面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接着,在引入新课环节,我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四边形”变“三角形”的过程(如下图),实则已经暗示
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为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埋下了伏笔;在组织学生学习时,我有意识地、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找到了这些联系,也就抓住了数学问题的实质,我们的进一步学习就有了依据……如果学习起来有困难,把你学过的知识搬出来,试着用知识间的联系来帮忙,或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课的结尾,我依然引导学生感悟到“转化”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和魅力。

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三角形面积的探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学习验证———推理发现”的数学学习过程。

教师则努力做到积极参与、组织引导、扶放有度。

如:“我尊重你们的意见,并且愿意帮助你们来学习!”“我有个建议……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张老师给大家带个头,先提出一个问题……”“在你们开始‘行动’之前,张老师先做个简单的提醒,说不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的话,同桌或小组之间可以共同交流探讨,也可以求助张老师。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盲目、不盲从,有目的、有思路、有方法,这样的学习活动必定能积累到宝贵的活动经验,这样的学习活动必定是有效的学习活动。

(作者单位:河南许昌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