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1. 引言1.1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指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使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理念,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具体来说,教学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社会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意识,使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知道违法行为的后果,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诚实、守信、勤劳等优良品质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4.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只有和谐团结的集体才能共同发展,促进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通过生活化教学,达到以上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得到全面提升。
1.2 教学意义《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而生活化教学则是一种能够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常行为。
生活化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道德与法律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法治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生活化教学让抽象概念更具体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
2. 正文2.1 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的道德和法治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而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做一个明辨是非、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那么,该如何制定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实践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实践教学,以生活作为最好的课堂。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设计一些生动的案例讲解道德与法律的相关知识,比如交通规则、食品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案例。
关于交通规则,可以通过模拟过马路的场景,带领学生认识红绿灯的意义,要求他们依照交通规则过马路;关于食品安全,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的生产过程,让他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他们的敬畏之心,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拓展教学内容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展教学内容,把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有关诚信、诚实、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分辨是非、遵守诚信;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算术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技术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到法律对数学知识的指导和约束;在自然科学课上,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中领悟到法律对于实验安全的保障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实际学习中体验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渗透和影响。
三、树立榜样家校齐抓共管,树立良好的榜样,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校园中,教师要亲自做表率,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守时守法、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等。
也要通过班级评比、校园活动等方式树立身边的优秀榜样,鼓励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向他们学习。
在家庭中,家长也要起到表率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也直接涉及到他们的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的养成。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要想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些抽象的概念并不容易。
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成为了教育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日常实践中不断感悟和体会这些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实地教学实地教学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去亲身感受和体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警察局、法院,让他们通过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来了解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二、营造浸入式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各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情境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案例,让学生扮演当事人,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违法的行为。
三、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身边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社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快乐,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法治观念。
四、建立小型社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小型社会,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各种角色,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和他人合作、如何处理矛盾和纠纷。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中体验和练习各种道德与法治素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然地接受这些教育。
五、开展主题班会班会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集中讨论和交流一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话题,比如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尊师重道等。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和法治教育成为了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单纯的书本知识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刻理解。
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化教学,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感悟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载体生活是最好的教材,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载体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道德和法治。
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可以针对学生日常乘车、过马路等场景展开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在环保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引导他们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革命遗迹,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可邀请一些身边的诚信典范来校进行经验分享,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还能够让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三、注重以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以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学生通常对具体的事例更加感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在进行敬老爱幼教育时,可以选择一些感人的事例或者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并通过讨论展开,让学生深入理解尊老爱幼的道德内涵;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可以针对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并引导他们学会防范。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重要途径。
而在初中阶段,尤其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
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入手,分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的生活为基本载体,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从而达到知识传授和品德培养的目的。
它的主要特点和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生活实例,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引入大量生活实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学习教育内容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无论是道德或法治教学,都需要依托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学生的经历和感受,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生活中各种实际事例的讨论和分享,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育内容,形成自己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3. 强调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生活化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性教学,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决策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应对各种道德和法治问题,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1. 利用社会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利用社会案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结合学生所在的城市社区,选择一些真实发生的道德或法治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背后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道德和法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很多小学生往往对这些知识缺乏理解,常常对教育内容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有趣、生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一、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方法,可以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的道德困境和法律冲突。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警察、小偷、法官、嫌疑人等等,然后教育老师可以给他们不同的情景,让他们在角色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通过情景还原来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种方法。
比如教育老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出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具体问题的场景,然后让学生依据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寻找解决办法。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以游戏为主要手段进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方法。
通过借助各种游戏形式,比如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道德与法律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这种方式可以使教育过程更加生动、充满趣味,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材多样化法教材多样化法是指采用不同的教育材料,比如图书、音像、动画等多样的形式,来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
通过使用多样的教育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律知识,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更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用上述策略,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
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内化这些道德与法治理念,生活化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课堂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一、注重案例分析生活中有许多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典型案例,比如关于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友爱互助等方面的事例。
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校园法治教育校园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内的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司法机关,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的执行过程,同时也可以邀请法官、检察官等专业人士到校做专题讲座,指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
四、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道德与法治选择。
比如让学生扮演商家和消费者的角色,模拟购物和交易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的重要性。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
五、课堂讨论与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一些道德与法治问题。
比如在生活中,学生遇到了矛盾和纠纷,应该如何解决?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和道德准则有冲突,应该如何抉择?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传统的板书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生活化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活化教学是指把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使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活动来感悟道德、认识法律。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来体验道德与法律的意义。
例如,模拟一个市民和警察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理解社会秩序和法律规定的重要性。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学生参与度很高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道德和法律规则。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问题,如儿童拐卖、网络欺凌等,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条例及其适用情况。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也非常有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例如,让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清洁、义务植树等,让学生体验到为社会作贡献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文化参观文化参观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法院等,了解先贤思想、历史文化和法律体系的演变。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法治信仰。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认识法律,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加大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力度,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法律意识、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经验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包括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真实情境、增强学生参与性和情感投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 制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法律法规时,可以以学生身边的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为例,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在学习道德规范时,可以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为例,分析何为正当行为、何为不当行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2. 运用情境模拟进行教学运用情境模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捡到钱包后应该如何处理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应有的道德选择。
通过情境模拟,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积累道德规范及法律法规的知识。
3.开展案例分析课堂活动案例分析是生活化教学的另一种形式,也十分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真实事件或虚构的情况,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其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的理性思考。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到道德和法律的原则,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角色扮演活动5.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生活化教学还可以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志愿服务、法治教育讲座、道德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探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探析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养成。
在开展这一教育活动时,我们应尽可能地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中的理念和知识。
本文将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方法与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造真实、动态和情境化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探究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来创造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类比、比喻和联想中理解相关的法律、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通过模拟法庭、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相应的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具体的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研究和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了解相关法律、道德和伦理问题,同时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维护校园安全、如何处理校园欺凌、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等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设定游戏化元素,如积分、排名、等级和奖励等,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与探究的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元素,如角色扮演、竞赛、模拟和互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例如,通过开展模拟游戏、道德竞赛、电影文化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了解相应的法律、道德和伦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枯燥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
通过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情境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兴趣,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教育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生活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下面就来看一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是最易于引起学生共鸣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事例来教授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家庭中的事例,了解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也可以通过观察校园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校园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校园矛盾和纠纷。
二、组织实地教学活动实地教学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参观或者企业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
学生可以到社区看望孤寡老人,了解如何尊老爱幼;也可以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的合法经营和员工的权利保障。
通过这些实地教学活动,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三、开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是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师可以提出某个道德难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也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模拟生活中的情境,来理解和体验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互动方式,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会得到更好地培养。
四、组织主题班会和文艺活动主题班会和文艺活动是学校生活中的常规教育活动,可以用来强化道德与法治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道德与法治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道德体验和法治意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道德与法治的文艺活动,比如朗诵诗歌、表演小品等,让学生在文艺活动中深化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会更加自觉地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生活化教学是指以生活为载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为基础,通过教学手段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生活化教学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贴近学生生活,增加教学的真实性。
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道德知识,使学生对道德教育更加接地气,使道德教育更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加了道德教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引入到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道德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
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道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法治教育中的作用在小学法治教育中,生活化教学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和法律对于生活的意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法治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1.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
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到自我保护的知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
以下是一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1.注重情境创设。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关键环节。
现实中很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兴趣,甚至表现出抵触情绪。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从而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并体验到学校中所学的知识,从而形成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念:生活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出发点,将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的主体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2. 情境教学理论:生活化教学倡导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具体的环境或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和实践来认识问题、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3. 教学内容的贴近性: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以上理论基础为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1. 设置情境引发思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如纪律作风、学校欺凌、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理解背后的道德与法治原则和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
2. 呈现真实案例启发探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法律案例或道德事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事情的发展经过、背景原因、法律依据和道德判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和探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作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生活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道德与法治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本文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
生活化教学的方法:1. 讲故事故事是教学中很好的引导方式。
可以讲一些有关道德和法治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感受到道德和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故事,让他们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及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道德和法治对生活的影响。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当中的道德困境和法律责任,从而深入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
3. 研讨活动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进行研讨,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深入地思考道德和法治的问题。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事件中的是非曲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生活化教学示例:例一老师讲述了一个小孩捡到了一只丢失的钱包,里面有很多钱。
老师先让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捡到了这样的钱包,会怎么做?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他们思考,如果是自己丢了钱包会有什么感受?学生通过讨论感受到做正确的事情的重要性,并理解到了“捡到东西要归还”的道德观念。
例二在课堂上进行一个“小法官”活动,学生扮演法官和当事人,通过模拟实际案例,并就案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并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律。
例三通过学校或社区举办一场模拟选举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选举的过程,了解民主国家的政治运作,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
1. 提高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际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道德和法治知识,真正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新课程的改革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了一定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顺应教育的发展,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的要求进行一定的分析,同时结合实例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是学生在课堂中将生活和学习进行一定的统一和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价值。
标签:道德;法治教育;生活化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生活化”的改进,是响应了新课标改革的号召,利用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同时促进了政治课堂回归到生活中。
老师对学生在进行课堂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体验进行一定的关心,在课堂中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观察,促使课堂生活化的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的要求“生活化”教学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授课的时候要和国家的政治,经济事件进行结合,同时要和学生周围发生的事情,学生的生活,教学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一定的联系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生活作为基础,把学科知识作为支撑,从而形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
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的措施1.将生活化导入到新课中在将生活化导入到新课的过程中,要融入一些生活的气息,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一定的激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进行教育的时候,结合现实生活,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课堂中来进行教学。
例如老师在给学生进行’“唐山大地震”的讲解的时候,学生们怀着严肃的心情进行听讲,教室里非常的安静,快到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发地震时人们为了求生不放弃一丝希望的影片视频,每一个孩子或者成年人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学生们的耳边进行回荡,就在这时,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把学生们引入到新课中:”看完这个小视频,我们都具有很大的感想,为了避免这种事件的重蹈覆辙,减少伤害,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道德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往往存在着理论脱离生活、生活脱离教育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将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来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第一原则是要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具体、生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案例、道德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与道德的内涵,并通过这些案例和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示范引导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第二原则是要通过身边的人和事物来进行示范引导。
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的榜样。
通过身边的榜样人物、优秀事迹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体验感知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第三原则是要通过实际体验来引导学生感知法治和道德。
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等,从中体会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和道德行为的价值。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深刻理解法治与道德的重要性,形成自觉遵守法律和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
1. 教育实践结合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教育实践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会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并通过亲身经历来深刻理解和感悟。
2.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和法治氛围,比如举办“文明礼仪”主题班会、举办法制教育活动周等,倡导文明礼仪、遵纪守法的校园风气。
3. 课程内容设置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可以融入法治和道德教育相关内容,比如在历史课上介绍古今中外的正义故事,在语文课上讲解有关传统美德的文章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也能深刻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的内容包括了很多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道德与法律知识。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学习抽象的法律知识可能会有些困难,生活化教学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教授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
生活化教学是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和事件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那么,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生活化教学一:讲故事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而通过讲故事来教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是一种很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把这些案例编成小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向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学生“远离毒品”的危害和重要性,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来认识毒品的危害,从而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
生活化教学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学校周边或者社区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参观警察局、法院等地方,让学生亲身感受并了解法律的权威和人民警察的工作、法官审判案件的过程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相关展览馆,比如禁毒展览馆、交通安全展览馆等,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纪守法。
生活化教学三:开展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学校开展的一种固定形式的课外活动,也是一种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来向学生宣传、普及道德与法治知识,可以选择一些当前热点话题或者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来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
主题班会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生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成为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一、观念转变,注重生活化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往往被视为抽象的知识,只是一些理论的堆砌和乏味的教科书知识。
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却很难将这些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首先要有观念上的转变,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注重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体验、思考,使之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二、以身边事例教育引导学生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而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些知识。
可以通过学校习惯教育、班级管理规范、家庭关系等方面的例子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从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是如何贴近自己的生活的。
三、开展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以落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务劳动、参观法庭、模拟法庭审判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责任心。
四、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公益活动,让他们在行动中体会到做好事的快乐,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建立正面榜样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正面榜样。
在生活中,教师要始终遵守道德规范和法治要求,言行举止要符合道德与法治的要求,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注重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生活化教学非常重要。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含义,并且更容易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成为懂得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有责任心和公民意识的好孩子。
一、生活化教学的方法1.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专注力和兴趣十分集中在游戏上。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把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融入其中。
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棋类和团队游戏,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合作的力量和乐于分享。
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道德和法律。
在讲解案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案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让学生思考它们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更自主地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展开活动。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搜索互联网上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并在班级自主地开展相关活动。
1.提高知识和普及法律常识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材料、音频、视频、文章等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比如说什么是盗窃、什么是故意伤害,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等等。
2.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事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到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
此外,教师可以设立社会实践与行动项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发现社会问题,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3.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加深对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虚拟场景,让学生带着特定的家庭和社区角色来表演场景。
例如,邀请学生来扮演平民、警察、律师等角色,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描写来了解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同时,通过对环境、行为和态度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法律和道德规范。
4.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能够发掘学生本身的价值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学生主动帮助他的同学,这样的行为,在道德和法律层面上有何意义?学生还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例如“什么是好朋友?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好领导?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高贵的?”三、为什么要进行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1. 引言1.1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使抽象的道德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道德知识和法治原则。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容易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
生活化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获得知识,还会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感悟道德与法治的真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并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
通过生活化教学,我们可以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之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1.2 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正在逐渐形成,因此需要通过专门的教育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道德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更是为了培养他们健全的社会道德和法治观念,使他们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引导,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2. 正文2.1 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生活化教学是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
作者:毛在春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29期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了一定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顺应教育的发展,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的要求进行一定的分析,同时结合实例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是学生在课堂中将生活和学习进行一定的统一和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价值。
【关键词】道德法治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16-02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生活化”的改进,是响应了新课标改革的号召,利用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同时促进了政治课堂回归到生活中。
老师对学生在进行课堂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体验进行一定的关心,在课堂中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观察,促使课堂生活化的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的要求
“生活化”教学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授课的时候要和国家的政治,经济事件进行结合,同时要和学生周围发生的事情,学生的生活,教学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一定的联系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生活作为基础,把学科知识作为支撑,从而形成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
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的措施
1.将生活化导入到新课中
在将生活化导入到新课的过程中,要融入一些生活的气息,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一定的激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进行教育的时候,结合现实生活,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课堂中来进行教学。
例如老师在给学生进行’“唐山大地震”的讲解的时候,学生们怀着严肃的心情进行听讲,教室里非常的安静,快到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发地震时人们为了求生不放弃一丝希望的影片视频,每一个孩子或者成年人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学生们的耳边进行回荡,就在这时,上课铃声响
了,老师把学生们引入到新课中:"看完这个小视频,我们都具有很大的感想,为了避免这种事件的重蹈覆辙,减少伤害,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导入,复述视频中的解释话语,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庄重和严肃,这种方法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使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无形中教育学生在发生地震时采取的措施,同时告诉学生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2.将生活化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创建友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地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
生活化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将社会生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同时顺应生活的背景要求。
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内容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的来源,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教育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们更加的了解。
在给学生们进行讲解《自我保护》的时候,播放了一段全校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的视频:全校1000多名师生利用课间操时间,参加了给学生们播放了去年我校进行地震演习的视频,这个视频总共5分钟,全校师生2000人左右全部进行了演习。
在演习的这5分钟,总共包括两大部分,当地震来的时候如何进行避震以及如何进行人群疏散。
下午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老师有条不紊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避震,同时自己也进行避震。
当第个铃声响起的时候,进行授课的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撤离,在进行撤离的时候要保证学生不要拥挤,安全有序快速的进行撤离,将学生撤离到操场,然后马上蹲下、护住头部。
经过这个小视频,运用生活中的小例子结合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教学,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教会了学生的防震知识。
3.对时空的局限进行打破,使课堂具有弹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按固定的班级、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教师、固定的课表进行上课,对上课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束缚。
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想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要对时空的局限进行打破,使课堂具有弹性化、多样化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生活即是教育"的理念。
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构建生活与教材之间的桥梁,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对场景进行一定的设置,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索,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4.将生活化融入到课后社会实践中。
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设计的内容大多和生活有关,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回归生活中去,本着"教学源于生活”的理念进性教育。
将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我再给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时候,我会采用一些比较好理解的法律案例作为知识的导入,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理解去进行法治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可以按照生活--教学--生活的步骤进行教育,将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融入到教学中,将社会生活和学习进行紧密的结合,将生活化导入到新课,将生活化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对时空的局限进行打破,使课堂具有弹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将生活化融入到课后社会实践中等等,从而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费勤芳.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生活化教育[J].科普童话,2018,(07):31.
[2]楼会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上),2017,(12):210.
[3]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134-135.
[4]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