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33-期末复习8-机械振动机械波-教师版-1

导学案33-期末复习8-机械振动机械波-教师版-1
导学案33-期末复习8-机械振动机械波-教师版-1

ha

“东师学辅”

导学练·

高二物理(33)

期末复习8-机械振动

编稿教师:李志强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

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

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阻力足够小。

二、简谐运动

1. 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简谐运

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

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运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

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x,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 简谐运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

力作用。

3. 简谐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运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

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

期性变化。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

理量。

1. 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

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运动在振动过程中,动

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 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振动

的周期T跟频率f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运

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四、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运动。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线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

装置叫单摆。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F是重力在圆弧切线方向的

分力。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无

关,只与L和g有关,其中L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g是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在

有加速度的系统中(如悬挂在升降机中的单摆)其g应为等效加速度。

五、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所建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

示位移。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图象,它直观地反映出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要把质点的振动过程和振动图象联系起来,从图象可以得到振子在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时位移、速度、

加速度,回复力等的变化情况。

六、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当外界给系统一定能量以后,如将振子拉离开平衡位置,放开后,

振子将一直振动下去,振子在做简谐运动的图象中,振幅是恒定的,表明系统机械能不变,实际的振

动总是存在着阻力,振动能量总要有所耗散,因此振动系统的机械能总要减小,其振幅也要逐渐减小,

直到停下来。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阻尼振动虽然振幅越来越小,但振动周期不变,振幅

保持不变的振动叫无阻尼振动。

振动物体如果在周期性外力──策动力作用下振动,那么它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其振

动周期和频率等于策动力的周期和频率,而与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无关。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与策动力的周期(频率)和物体的固有周期(频率)有关,二者相差越小,物

体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当策动力的周期或频率等于物体固有周期或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叫共振。

例1.一弹簧振子在一条直线上做简谐运动,第一次先后经过M、N两点时速度v(v≠0)相同,那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振子在M、N两点受回复力相同

B. 振子在M、N两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

C. 振子在M、N两点加速度大小相等

D. 从M点到N点,振子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例2.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角小于5°,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减小

为原来的1/2,则单摆的振动( B )

A. 频率不变,振幅不变

B. 频率不变,振幅改变

C. 频率改变,振幅改变

D. 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例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

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

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BC )

A. 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做减速运动。

B. 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 重球下落至d处获得最大加速度。

D. 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

减少量。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例4.

1. 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 CD )

A. 两弹簧振子完全相同

B. 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 甲∶F 乙=2∶1

C. 振子甲速度为零时,振子乙速度最大

D. 振子的振动频率之比f 甲∶f 乙=1∶2

2. 一个摆钟从甲地拿到乙地,它的钟摆摆动加快了,则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及调准方法的叙述中正

确的是( C )

A .G 甲>G 乙,将摆长适当增长

B .G 甲>G 乙,将摆长适当缩短

C .G 甲<G 乙,将摆长适当增长

D .G 甲<G 乙,将摆长适当缩短 3. B

一绳长为L 的单摆,在悬点正下方(L —L ')处的点有一个钉子,如图所示,这个摆的周期是( D )

A .T =2πg L

B .T =2πg L /

C .T =2π(

g L +g L /) D .T=π(g L

+g

L /

4.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测量摆长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间的细线长

B .测量周期时,从小球到达最大振幅位置开始计时,摆球完成50次全振动时,及时截止,然后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C .要保证单摆自始至终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D .单摆振动时,应注意使它的偏角开始时不能小于10°

(2)某同学先用米尺测得摆线长为97.43 cm ,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下图所示为__________cm ,则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___cm ;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下图所示为__________s ,则单摆的周期为__________s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__________m/s 2; (3)若他测得的g 值偏小,则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 B )

A. 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震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 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D. 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答案:(1)C (2)2.125 98.49 99.8 2.0 9.75

§第1节 平均数(第1课时) 导学案

子洲三中 “双主”高效课堂 数学 导学案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组名: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 年 级 科 目 课 题 主 备 人 备 课 方 式 负责人(签字) 审核领导(签字) 序号 八(3) 数学 §第1节 平均数(第1课时) 乔智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并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二【学习过程】 活动1:认识平均数 生活中常常会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如章前图中甲乙两个队员哪个的射击成绩更好,甲乙两个球队中哪个队的球员更高。 1.在篮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是反映球队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因为甲队某个球员高于乙队的球员就说甲队的球员比乙队的高吗? 2.CBA (中国篮球协会)2011-2012赛季冠亚军球队主要队员的身高、年龄(截至2012年)如下: 北京金隅(冠军) 广东东莞银行(亚军) 号码 身高/厘米 年龄/岁 号码 身高/厘米 年龄/岁 3 188 35 3 205 31 6 175 28 5 206 21 7 190 27 6 188 23 8 188 22 7 196 29 9 196 22 8 201 29 10 206 22 9 211 25 12 195 29 10 190 23 13 209 22 11 206 23 20 204 19 12 212 23 21 185 23 20 203 21 25 204 23 22 216 22 31 195 28 30 180 19 32 211 26 32 207 21 51 202 26 0 183 27 55 227 29 上述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的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 x n ,我们把)(121n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 3.计算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与同伴交流。 活动2:认识加权平均数 学生是平等的,因此,不同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地位相同。生活中,关于一个事物的各个数据,它们的重要性可能不同。我们看一个例子。 例题?示范 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 、B 、C 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A B C 创 新 72 85 67 综合知识 50 74 70 语 言 88 45 67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年龄/岁 19 22 23 26 27 28 29 35 相应的队员数 1 4 2 2 1 2 2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总结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一、写字 yú钱黑zhì军fátuì色fén香bǔ问吉凶kē头cuōniǎn huǎng然大悟花团锦cùyíng火虫gān gà停zhìxī兵下xiá威shèhè斯特须yú斜qiào bǐng息静听chuò号弥lè佛míng记感kǎi 不亦yuè乎不yùn chuò号不yú jǔ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 一dān食一piáo饮 曲gōng zhěn之dǔ志 二、注音 绰.号萤.火虫黑痣.下辖.磕.头赫.斯特搓捻 ..三省.吾身卜.问吉凶不亦说.乎 感慨.花团锦簇.须臾.斜翘.不舍昼.夜一箪.食弥.勒佛铭.记 尴尬 ..锡.兵军阀.褪.色焚.香混.为一谈威慑.恍.然大悟不愠.十有五 不逾矩 ..罔.停滞.笃.志一瓢.饮匹.夫屏.息静听好.之者曲肱.殆. 三、改错 接然不同小心冀冀美不盛收鸦鹊无声不求慎解蛛丝蚂迹劝蔚 揪纷时晨整状待发洗耳公听持之已恒浑为一谈一字不露 由然而生宽洪大量滚瓜滥熟独俱慧眼 四、解释词语 不求甚解须臾 时说愠吾日省信 传有立惑天命逾矩 罔殆堪好乐饭水于 善者逝斯舍匹夫笃 五、翻译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六、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及其()言行的一部书。共()篇,是一部()学派的经典著作。 2、孔子名(),字(),()末期鲁国人。 3、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合为“四书”。 4、《我的老师》作者是()。本文写了七件小事,来表达对蔡老师的()之情。 5、《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她是()女作家、教育家。是()老师重新塑造了海伦凯勒的新生命。 6、《我的早年生活》作者是(),他曾是()首相,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王几何》作者是()。 7、冰心的诗集有()(),是在()诗人泰戈尔的()的影响下创作的。总的说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七、一词多义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日中不至,则是不信 2、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亦在其中矣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必有我师焉 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古义今义2、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通假字1、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八、默写1、(),不亦说乎?2、(),不亦君子乎? 3、(),不亦乐乎? 4、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学而不思则罔,()。 6、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7、(),于我如浮云。 8、(),不舍昼夜。9、(),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三军可夺帅也,()。10、(),(),仁在其中矣。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一部语文组 一、教学设想: 本堂课系高三复习课,力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1、明确高考要求,让学生复习有的放失,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2、本课重点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难点是翻译句子和评价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和积累相关知识点,养成自主、质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复习: 秋菊飘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能在我们复习备考的日子里再增添一些收获。 二.明确考纲要求,有的放矢: 学生诵读,明确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明确复习目标: 梳理文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梳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 拓展迁移,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梳理和拓展训练,总结规律和方法,形成能力。 四.复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成果 请四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展示自主梳理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设题意图:虽然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文段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文本是文言文的载体,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大多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大多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考查以18个文言虚词为主,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梳理的积极性,通过展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让学生尝试创造的艰辛与乐趣,主动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展示如下:(括号内、横线上黑体字为答案)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1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学习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9课

樊城区学校七年级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主备人:备课组长:蹲点领导(签字): 课题:《王几何》课型:精品赏读课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第二课时分析人物理清情感) )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时间:15分钟 落实基础★ 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聋.()翘.()须臾.()徒.手()惊讶 ..()()屏.息()绰.号()优雅.() 离谱.()叛逆 ..()()铭.记() ..()()舒畅 ..()()嘈.杂()丑陋.()喉咙 持之以恒.()鸦.雀无声() (3)判断下列语句的描写类型。 ①“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②“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 ③“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位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发展能力★★ 二、完成下列训练题。 1、“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作用? 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这句话写的是学生的各种种表现,对刻画王老师有什么作用? 提升素养★★★ 1、王几何老师因为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表彰,请你代表颁奖单位为他撰写一份颁奖词。 我的疑惑: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预习课文《张衡传》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下注释中的重点标在文章中。 3、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导学任务: (一)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重点词。 (三)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一、根据要求填写下面内容。 1、识记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2、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属文()连辟公府()逾侈()邓騭()璇玑() 算罔论()帷幄()阉竖()合契()河间相()骄奢()乞骸骨()伺者()都柱()蟾蜍()官秩() 3.齐读课文,订正字音断句 二、细读文章前三段,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以下内容。 1、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把意思填在横线上。 ①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 ②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 ③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逾侈()拟()因以讽谏()精思傅会() 奇其才()累召不应()致思()雅闻() 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4、写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举孝廉不行()(2)连辟公府不就()(3)游于三辅() (4)虽才高于世()(5)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5、翻译下列句子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七上王几何导学案

(三)解释下面词语: 1. 哄堂大笑: 2. 得意洋洋: 3. 洗耳恭听: 4. 忘乎其形: 5. 持之以恒: 6. 鸦雀无声: 7.呆板: 8.须臾: (四) .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 (五)读课文 2 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l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可在课文中标示)。 (六)概括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可在课文中标示) 二、课堂问题探究 1.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2.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 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 “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 到了讲台上。”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 4. “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 微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 9. 《王几何》课赛导学案 (169 班语文科任:潘站砚)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 1.掌握并运用人物描写方法 (一)导入新课 (二)给下面斜体字注音 1. 音形识记 须臾.( ) 眉梢.( 屏.( )息 绰.( )号 嘈. )杂 弥.( )勒佛 2. 多音字 哄. : 哄闹( 哄骗( 起哄( 3. 形近字 梢( )眉梢 嘈( 嘈杂 绰( )绰号 稍 .( )稍微 漕 .( )漕运 绰 .( )绰约 进门,眨.眼.功.夫.就站

13、《张衡传》导学案(课时1)

13、《张衡传》导学案(课时1) 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作者及传主。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学习张衡的优秀品格,了解文学方面的成就。 二、学习重点:1、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2、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结构。 三、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关于传主: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3、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 B.逾侈(yú)邓骘(zhì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 ì)陇西(lǒng) 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8.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高中语文 第13课《张衡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张衡传》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学生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并熟记有关的文化常识。 2.学生认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以及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3.学生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注意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 4.学生掌握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重、难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任务一】利用十分钟时间,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并掌握它们。 1.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早年曾任鼓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几次升迁,官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则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对其它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由于他的“后汉书”文约事详,逐渐取代了前人的著作。《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例,叙事简明而周详,记事有重点而不遗漏。其叙事的特点是以类相从而不记年代的先后。有些篇目的内容颇有增益,如《东夷列传》就较详细的记述了当时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当时称倭国)的情况,又《南蛮传》也为前所未载。《后汉书》又新立了一些类传,如《逸民》、《列女传》等。 2.《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作文《叙事要完整》导学案

七年级作文科《叙事要完整》导学案(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复备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训练目标】 1、以课文为例,帮助学生熟悉记叙的六要素,并了解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2、通过写作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顺叙方法,并尝试运用倒叙和插叙,使文章更加活泼。 3、通过写前指导和写后修改,强化学生开头点题、结尾扣题,以及首尾呼应的意识。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顺叙的记叙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 001 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平时说话要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和别人交流时,也需要我们完整的叙述一件事情。今天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就是:叙事要完整。 【写作引导】 一、什么是叙事完整: 一件事情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总会涉及一些人物,事情也会有一定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这六个“要素”是叙事完整的基础。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这主要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要有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 (2)要有前后连贯的情节,情节要有适当的顺序。 (3)重要情节要有详细的描写。 (4)事件中涉及的人物要有一定程度的刻画。 二、以《王几何》为例,明白怎样把事情经过写完整、写清楚: 线索:第一节几何课 情节顺序:按时间顺序写:王老师出场;反手画图形、写名字;说明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上讲台画圆;说明画圆的用意 详细描写:王老师出场;说明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上讲台画圆 刻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三、完整叙事时应注意的几点: 1、要注意记叙的顺序。 (1)顺叙:将一件事从起因、开始、发展到结束依序写来,,这符合实情发展的逻辑。 (2)倒叙:把实情的结果或经过中的某个重要细节,放到开头来写,以引起读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张衡传》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 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学习过程】 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淡静,淡泊娴静。全句:(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推荐。辟,征召。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转,迁调官职。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9 王几何导学案合集

第九课《王几何》 马及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 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尊重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快速阅读课文,品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 马及时,四川都江堰人。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和《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歌词《茶山谣》等。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绰号()弥勒佛()铁杵()铭记()哄堂大笑() 2、解释下列词语。 洗耳恭听: 得意忘形: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 质疑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3、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二、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2、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张衡传学案-答案.docx

《张衡传》学案 备课人:XXX 审定:高一年级语文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2.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3. 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自主学习】 一、相关文学吊识 1. 关于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 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 关于张衡(见材料补充) 3. 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 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 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⑵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 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员通“圆”)②形似酒尊(尊通樽) 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2、古今异义词 ①举孝廉不仃。古:不去赴任。今: 不可以 ②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指从车上下来 ③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④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 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⑤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 周到细致 ⑥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方向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⑦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篆,篆策文, 文通“纹”花纹今:汉字的一种书体 ⑧振声激昂古:清脆响亮今: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2. 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

2020届高中语文 4.13《张衡传》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张衡传》导学案(二) 每日一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5分钟) 1.介绍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介绍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

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3.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第1课时 数的认识(1)(导学案)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5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和综合与实践。教材在安排时,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把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同时,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模型思想、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导学案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估算的作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会解学过的方程;理解比和比例的相关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会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再次经历相关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2.使学生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使学生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运动的基本方法;能根据有序数对或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并能应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和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步骤和方法;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演示教学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导 学案

六、我的老师 第一课时 年级:七年级主备人:王懿唐海素邱志远蒋为李霞陈瑜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本文的生字词。 2.熟练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 名,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 等。标题中的“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 二、通读课文,标出段序,圈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工具书,注音解释。 1. 给加点字注音。 榆.钱()黑痣.()模.仿()褪.色()卜.问()磕.头()纠.纷()当.屋()即.使()焚.烧()漫.长()劝慰.()依恋.()纯.真() 2.解词。 象征:劝慰: 依恋:纯真: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与蔡老师的7件往事。 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谁+干什么) ②③ ④⑤ ⑥⑦ 【学习实践】 用自己的话把七件小事完整生动的再复述一遍。(可借助记叙文的六要素)在小组内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课堂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深入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2.揣摩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思考讨论: 蔡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谈一谈。 二、细读课文,揣摩精彩语句。 1. 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揣摩体味。 2. 文章开头提到:“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请你默读课文,找出“使我难忘”的一些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学习实践】 课文所描述的都是寻常事情。但在这寻常事情中有作者细腻的观察和感受。揣摩下面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这种观察和感受表达出来的。(在赏析前或赏析后要求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示例:“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 ..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默默”一词,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你”: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你的发现是什么?请在书页上作上旁注。 品味鉴赏: 1. 他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 ..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 ..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 鞭轻轻 ..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 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 .....吃了蜂蜜。 ③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 ..模仿。 课堂反思

《张衡传》导学案(学生)

《张衡传》导学案 第一板块:自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和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了解作者: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 三、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前四史 (1)《史记》,司马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左右),三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汉书》,班固,记述西汉一朝历史(公元前206—王莽地黄四年即公元24)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公元79—105) 前四史 (3)《后汉书》,范晔,记述东汉一朝历史(光武元年即公元25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成书于元嘉二十二年即公元445年,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 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4)《三国志》,陈寿,记述三国时期历史(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成书于公元283年左右。 4、张衡(78——139)字平子。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河南南阳西鄂人。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他设计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的地震仪要早1700多年。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文学作品《二京赋》,《四愁诗》。 《二京赋》( 《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 《四愁诗》成就最高,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它是最早的一首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七言诗。四、基础知识积累和自学检测 1、文史专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史汉:《史记》、《汉书》。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重要字音: 属 zhǔ)文邓骘(zhì)逾侈(chǐ)璇(xuán)玑 驿(yì)站河间相(xiàng)骸(hái)骨蟾(chán )蜍(chú) 3、指出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通() 4、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举孝廉不行(10)连辟公府不就 6、翻译句子。 ⑴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⑵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⑶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第二板块:探究学案 一、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分别写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理出文章结构,看看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分别讲了张衡哪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三、逐段探究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六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一)第一段理解探究 1、理解文言知识,积累重要用法: (1)重点实词 属:游、观:通、贯:举: 辟(bì):拟: (2)重点虚词 于:遂:乃:因: (3)特殊句式 游于三辅: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举孝廉不行:连辟(bì)公府不就: 累召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