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高中历史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人才和文化基础:汇聚众多人才;具有的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2、含义: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是思想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运动.
【教学主题】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知识梳理】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②但丁:代表作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
③彼特拉克:代表作最早提出要以“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
(2)美术三杰:、和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5.扩展: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达到高潮.
6.意义: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③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三.宗教改革
1含义: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2、背景 文艺复兴使人们对教会和腐败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的
【史料应用】1、“九十五条论纲”第36条:“每一个真诚忏悔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材料反映马丁·路德的意图是宣扬()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中世纪宗教的笼罩,引出人文主义?(课件1、2)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课件3---23)学生看书,总结文艺复兴的背影,教师点拨从政经、经济、文化上概括。
老师总结如下:1.条件:(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为自身利益,要求冲破天主教的思想束缚。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4)人才: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进程:表达形式:性质:实质:矛头:核心思想:意大利——欧洲。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基督教神学。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述:实际上文艺复兴是不是真的就为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展开的运动呢?并不是,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那么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呢?3、核心——人文主义讲述: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的特定历史背景。
2、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教学过程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
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1、背景材料一美第奇家族资助过达·芬奇,还资助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人。
史料记载,美第奇家族仅在1434-1471年间就为文化公益事业捐赠了663755块金币,修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银行正式创建于1397年。
……创建资本为10000弗罗林(一种重约3.5克的金币)……美第奇银行成立初年,业务开展得很顺利,银行资本不断扩大。
……(美第奇家族)为了扩大自己的事业,依靠银行业的资本进军毛纺业市场。
……以1420年为例……美第奇银行的总利润为143348弗罗林……——张宇靖《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银行的兴衰探析》材料三15世纪佛罗伦萨著名书商维斯帕香亚诺·达·比斯提西描述该城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他好像认为自己有些钱,我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得来的,这钱来得并不干净。
他急于卸下肩上的这一重负,于是便和教皇尤金尼斯四世陛下商谈。
教皇告诉他……花一些钱用于建筑。
”科西莫的敌对者可能都会乐意认为,他那些虔诚的赞助资金表现了他对某些特定罪行的内疚。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3、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和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名画和著名文学作品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重点与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
难点: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讲授新课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时间:14、15世纪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3、条件:(导与练P34知识梳理)(1)经济:意大利城市经济繁荣。
(2)政治和政策:工商业主掌握了城市的权力,各城市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环境:地理环境优越,是著名的航运中心,处在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
4、影响:(提问后教师总结)(1)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2)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二、文艺复兴——人是万物的灵长:1、产生的条件: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主要原因:(导与练P34知识梳理)①经济基础:意大利各城市在竞争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1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了解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的文学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2、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学习模块】(一)文艺复兴学什么?(1)背景①前提:首先在意大利出现②物质:意大利经济的繁荣③人才:汇聚了众多的人才④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2)实质:反映了欧洲阶级要求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为中心,认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成就:文学三杰:但丁:长诗《》薄伽丘:用意大利方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彼特拉克的《歌集》其中彼特拉克被称为“”。
②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5)扩展:16世纪,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达到高潮。
(6)影响:①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②促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怎么学?结合时代特点,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理解经济结构变动引起阶级结构变动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从作品的细微之处理解作者的人文价值观。
学会了吗?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说:“谁要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
如果你非要跟它做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
”这段材料表明作者认为()A.要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有非凡的本领B.只要头破血流就能遏制住人的天性C.人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解放出来D.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天性(二)宗教改革学什么(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的束缚。
②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③罗马教皇对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2)导火索: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3)标志:1517年发表《》(4)马丁路德的主张:①认为只要有,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一】教學準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識記:掌握人文主義的概念;記憶“文學三傑”“人文主義之父”和達o芬奇;瞭解“九十五條論綱”。
2.理解:文藝復興和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關係;“信仰上帝就可以拯救靈魂”的意義。
3.運用:運用所學知識欣賞《十日談》和拉斐爾《聖母與聖子》,理解其中的人文主義精神。
過程與方法1.故事創設情景。
2.圖片賞析。
3.問題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人文主義在歷史發展中的進步意義。
2.學習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藝術的巨人們熱愛生活、富有創造的精神。
3.用馬丁o路德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重難點重點與難點重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與人文主義思想的關係;人文主義的概念。
難點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思想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係;宗教改革是人文主義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o芬奇的藝術成就。
畫中人物優雅,笑容微妙,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這幅作品之所以成為世界名作,最主要是因為畫中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人文主義有著偉大的歷史意義。
新課學習一、義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展示圖片15世紀的佛羅倫斯文藝復興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原因:(1)物質前提:義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階級基礎:新興的資產階級形成。
(3)人才優勢:眾多博學多才的學者。
(4)文化傳統:古希臘羅馬豐富的文化遺產。
二、文藝復興展示圖片“文藝復興三傑”什麼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指的是14~17世紀,初期在意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以人文主義為核心,以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為旗號,實質是一場資產階級反封建*、反封建教會性質的思想文化運動。
核心:追求自由和物質享受,鼓勵發財致富和冒險精神,崇尚理性,提倡科學,追求知識,批判教會*,但不反對宗教。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如撰写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关注历史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实际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小组共同制作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宣传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探索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为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案例背景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宗教改革则是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由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针对罗马天主教教义和实践的改革运动,使欧洲宗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高二上册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重点和难点】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视频《宗教裁判所》导入教师提问:看到这些,你有何感受?对人的摧残。
这就是中世纪宗教神学控制下欧洲的真是写照。
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这段历史。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
请大家阅读材料,思考一下中世纪欧洲人有着怎样的精神状态?神权至上、人性卑微、禁欲苦行、愚昧迷信十四世纪的欧洲是一片悲观的大黑暗,当人们回首往事时,才豁然醒悟:那个曾经古典的希腊和罗马原来是一个伟大的文明。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学习和研究这个丢失了的经典文明,寻找失落的人性…… 这个时代被学者们命名为—文艺复兴.《雅典学院》正是这一真是写照,请大家把课本翻到26页,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艺复兴》(一)探源文艺复兴这场运动首先在发生在意大利,其原因何在?让我们来看两段材料: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层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思想,提出了关照人生命的价值观。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引导学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
3.亮点三:小组合作,提高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4.亮点四: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自我认知。
5.亮点五:作业小结,巩固知识
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撰写。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合作精神、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亮点,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1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旨在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认识它们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小结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的短文。通过这道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我认为,导入新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授新知识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既能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理解尚浅。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现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教学难点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史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史实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短片,引发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课题本课课题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本课前一课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后一课是《启蒙运动》。
二、课标解读本课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本课主要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于人文主义精神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下一课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对西方人文主义形成一个整体连贯的只是体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完美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园》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现藏梵蒂冈博物馆),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A政策因素: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B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C政治因素:工商业阶层掌权(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范围: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课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材分析: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二、教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2、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三、重点和重点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情分析五、教方法:问题探究分析对比六、课前准备布置在美术、文方面有专长、有爱好的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关于《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某一剧作(建议从《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中选择一部)中的情节、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分析。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生的疑惑,使教具有了针对性。
(二)新课习: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引导生回顾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表现。
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呢?”,让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生参考。
在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生从政治环境、地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
(2)资本主义萌芽带的变。
二:“文艺复兴”。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3)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A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B这些文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4)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三、“宗教改革”。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
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
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
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术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素养。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画像,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吗?”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达·芬奇、马丁·路德等,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人物介绍,每人限时3分钟。
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彼此的认识。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不断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变革的作用及其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及其影响。
2.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回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名词解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2.选择题: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历史意义。
2.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第2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含义:是14-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发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进入全盛。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
2、背景:(文艺复兴为何首现意大利)(1)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初步形成。
(3)文化基础: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4)人才条件:奥斯曼帝国入侵和东罗马帝国灭亡,许多熟悉拉丁文的学者纷纷到意大利避难。
(5)政治环境:意大利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6)直接原因: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
3、性质: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4、目的:打破神学世界观,改变专制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5、核心: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要内容是: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天主教神权和专制主义;提倡现世生活和享受,反对来世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倡知识和理性,反对愚昧主义。
(2)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6、表现:(1)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和薄伽丘(《十日谈》)(2)艺术璀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绘画特点:改变了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风格,创造出了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即使是宗教题材也展现出人性之美。
7、文艺复兴的扩展(1)概况: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代表:(1)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作品。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艺复兴是一场重视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崇尚理性与科学的运动,它为欧洲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等。
2.详细讲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3.阐述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影响,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4.过渡到宗教改革,介绍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的主张,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政治、社会的影响。
5.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两者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提高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收获更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作用。
2.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激发学生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观的认同。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关注人类命运,尊重不同文化,关爱弱势群体。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巩固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重点探讨如但丁、达·芬奇、马丁·路德等人物的思想成就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这些人物及其作品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3.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和比较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如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3.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文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尊重多元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通过分析具体文艺复兴艺术家及其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精神。
-小组合作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各国宗教政策的影响,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成就。
3.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对比分析报告。(字数要求:600字左右,可附图片)
4.围绕人文主义思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选取一个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1.知识结构引言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
文字重点说明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势力的精神独裁和14世纪以来人们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渴求,时间跨度非常大。
建议对古希腊人文思想萌芽后的历史做简要说明。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这里可以对基督教的精神统治简要介绍,其他方面留到讲宗教改革时进一步说明。
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
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文艺复兴 (14-16C,意大利 ------------ 欧洲)是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意大利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14、15世纪,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1)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的原因政策:各城市国采取重商政策政治: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掌权,城市拥有自治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地中海航运中心(地中海沿岸)2)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小结:促进经济发展,引起阶级关系变化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2)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其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3)文化环境:更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
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2、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从背景、内容上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答案:(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在欧洲兴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2) 内容:肯定人,注重人性。
认为人可以发展自身并走向完善;人应当树立自信以迎接幸福和不幸;否定封建的门第观念。
(3) 评价:①积极性:从注重基督教的神到注重世俗社会的人,反映了一种人格意识的觉醒,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②局限性:在强调人的作用的同时,往往带有一些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倾向,具有贪婪的一面。
3、代表人物及成就: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恩格斯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的是:彼特拉克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部短篇小说体裁的现实主义著作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其含义是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出来B.它把古文化古为今用C.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D.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4、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建议教学时针对“复兴”一词展开讨论。
并明确指出其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下面的教学中,还可以就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与人文主义加以对比。
5、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
(1)传播: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1、英国的莎士比亚喜剧、历史剧、悲剧2、法国的拉伯雷《巨人传》3、德意志的伊拉斯谟《愚人颂》4、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2)影响:A 思想:冲破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B 自然科学: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C 文学艺术:众多的精湛艺术品和文学杰作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
”请结合14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史实,简要说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答案.(1)14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随后在欧洲一些国家产生,16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起来。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于是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社会思潮的文艺复兴运动应运而生了。
(2)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提供了政治环境和智力支持。
(3)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历史影响表明,毛泽东的这一论点是正确的。
过渡: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16C德国始)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什么是宗教改革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1、宗教改革的背景: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
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②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的推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③天主教会的压榨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