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合集下载

各种比喻手法的特点

各种比喻手法的特点

各种比喻手法的特点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1. 明喻
明喻是通过明确地指出比喻关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它的结构形式为“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分。

例如:“他像一只老虎一样勇猛。

”在这个比喻中,“他”是本体,“像”是喻词,“老虎”是喻体,通过比喻表达出“他”勇猛的特点。

2. 暗喻
暗喻是通过暗示的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它没有明显的“喻词”,而是通过上下文暗示比喻关系。

例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在这个比喻中,“他的心”是本体,“像”是喻词,“石头”是喻体,通过比喻表达出“他的心”坚硬的特点。

3. 借喻
借喻是通过借用另一个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本体。

它没有明显的“喻词”和“喻体”,
而是通过上下文暗示比喻关系。

例如:“他是一头猪。

”在这个比喻中,“他”是本体,“是”是喻词,“猪”是喻体,通过比喻表达出“他”懒散、贪吃的特点。

4. 博喻
博喻是通过多个比喻来描述一个事物的特点。

例如:“他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又像一头懒散的猪,让人无法忍受。

”在这个比喻中,“他”是本体,通过两个不同的比喻表达出“他”既勇猛又懒散的特点。

比喻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修辞手法,通过不同的比喻方式可以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暗喻和明喻的区别

暗喻和明喻的区别

明喻和暗喻的差异?
1、明喻,指本体、喻体和比方词三个要素都呈现。

办法为“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从西边出来一贯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如同是天空着了火。

这个比方句把“云”比作“火”,本体是“云”,喻体是“火”,比方词是“如同”。

比方句的三要素都呈现了。

2、暗喻,指本体和喻体呈现,比方词不呈现,比方词被“是”、“成了”、“变成”等词语所替代。

办法为“甲是乙”。

例如: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光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个比方句,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本体是“小兴安岭”,喻体是“大花园”和“宝库”,没有比方词,直接把“小兴安岭”说成是什么,而不是像什么。

3、借喻,指本体和比方词都不呈现,只呈现喻体。

借用喻体替代本体。

办法为“甲代乙”。

例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比方句把“大榕树”比作“鸟的天堂”。

本体“大榕树”和比方词都没有呈现,只呈现了喻体“鸟的天堂”。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

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明喻、暗喻

明喻、暗喻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

【例】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合珍君》)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例】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刘和珍君》)。

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

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一、区别1、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

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2、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3、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二、扩展资料1、明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如:太阳象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

太阳---本体;熊熊燃烧的大火球——喻体;象——比喻词。

拟物:是比拟中的一种,比,,可以把物比做人[拟人];也可以把人比做物[拟物]。

比喻和拟物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借喻和拟物的区别。

2、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是一种隐晦的比喻。

3、借喻:只是直接把喻体借过来当做本体用;而拟物是赋予了比拟对象的人格或事物的属性,即赋予了比拟对象的生命力,使它成为了有生命的人或物。

如:高铁杆在日本人面前简直就是一条哈吧狗!《烈火金钢》——这是暗喻。

哈吧狗跑过来了——这是借喻。

高铁杆哼哼叽叽的啃着日本人扔下的骨头,边啃边朝着老百姓狂吠——这就是比拟。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造句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造句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造句
1. 明喻:她笑起来像朵花儿一样灿烂。

例子:你看她那开心的样子,哎呀,可不是像朵花儿一样嘛,那么美丽动人,让人心情都跟着变好了呢!
2. 暗喻:他是一头永不疲倦的牛。

例子:他呀,每天都那么努力工作,可不就是一头永不疲倦的牛,一直默默耕耘着。

3. 明喻:老师的话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例子:每次我迷茫的时候,老师的话就像明灯一样哇,指引着我该往哪走。

4. 借喻:风卷着落叶在空中飞舞。

例子:瞧哇,那风卷着落叶,可不就是它们在空中跳舞嘛,多有意思呀!
5. 明喻:她的眼睛像星星般闪亮。

例子:哇,她那眼睛,真的就像星星般闪亮呢,好吸引人呀!
6. 暗喻:这里是知识的海洋。

例子:走进图书馆,可不就是走进了知识的海洋嘛,到处都是学问呢。

7. 明喻:他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

例子:一听到他说话,那声音,跟洪钟一样响亮,震得人耳朵嗡嗡的。

8. 借喻:这些困难就是拦路虎。

例子:哎呀,遇到这些困难,就像遇到拦路虎一样,得想办法打败它们呀!
9. 明喻:他跑起来像猎豹一样迅速。

例子:你看他跑步的速度,跟猎豹一样迅速呢,太厉害了吧!
观点结论:比喻的手法能让我们的表达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真的是一种特别棒的修辞手法呀!。

比喻的种类与作用

比喻的种类与作用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更生动、具体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感受。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1.明喻:明喻是指直接将一个事物比喻为另一个事物,中间使用比喻词进行连接。


如,“她像一朵花一样美丽”,其中“像”是比喻词,“她”是被比喻的事物,“一朵花”是用来比喻的事物。

明喻的作用是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被比喻事物的特点,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2.暗喻:暗喻是指将一个事物直接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述,中间不需要比喻词连接。

例如,“她是一朵花”,在这个句子中,“她”被直接比喻为“一朵花”,强调她的美丽和娇艳。

暗喻的作用是简化语言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3.借喻:借喻是指用一个事物的某一方面来比喻另一个事物的某一方面,被比喻的事
物和用来比喻的事物之间没有比喻词连接。

例如,“我的电脑像老牛一样慢”,在这个句子中,“老牛”并没有直接出现,而是用来比喻电脑的速度慢。

借喻的作用是突出被比喻事物的某个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特点。

总的来说,比喻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通过使用比喻,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从而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旨。

英语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举例说明

英语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举例说明

英语明喻、暗喻和借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三种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富有想象力和意味深长的比喻,让读者产生联想和共鸣。

下面,我将针对英语明喻、暗喻和借喻的区别进行全面评估,并举例说明。

一、明喻英语明喻是一种直接、明显的比喻表达,通常通过直接地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

它能够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让读者很容易理解和领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举例来说,Shakespeare在其名著《哈姆雷特》中写道:“生活就像戏剧,人生经历就如同上演的一幕幕。

”这里通过直接将“生活”和“戏剧”进行比较,表达了生活中的曲折变化和戏剧般的戏谑。

二、暗喻英语暗喻相对于明喻,是一种更加含蓄和隐晦的比喻表达方式。

它通常不会直接点明所要比喻的对象,而是通过隐含的方式来暗示或暗含某种意义。

读者需要通过细心品味和思考,才能理解作者的用意。

Bob Dylan的歌词中有一句“如同一块滚石,不会积聚苔藓。

”这句歌词中并没有直接点明“人生”和“滚石”,但通过对比“滚石不会积聚苔藓”与人生不应沉溺于过去的意义,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启示。

三、借喻英语借喻是一种将某种事物的性质或特点用在另一种事物上,进行类比比喻的修辞方法。

它常通过用一个词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意义相近的词或短语,表达出某种特定的意义。

我们常说“月亮是天空的明珠”,这个“明珠”就是通过借喻来比喻月亮在夜空中的辉煌和美丽,增添了一种诗意和浪漫的意味。

总结回顾:英语明喻、暗喻和借喻在修辞手法中各具特色,它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诠释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明喻直截了当,暗喻含蓄隐晦,借喻则让事物具有多样的暗含意义。

对于写手来说,灵活运用这三种修辞手法能够赋予作品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我个人认为,英语明喻、暗喻和借喻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让作品更具有诗意和表现力,也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生命力。

比喻的类型

比喻的类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烟。 ——朱自清《春》
(十)饰喻
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修饰和被修 饰的关系的一种比喻。喻体作定语,本 体作中心语。 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 古包,闪烁着白光。 ——《天山景物记》
(十一)引喻 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 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 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 部分。即是用喻体引出本体。本体 和喻体间也不用喻词。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十三)缩喻
就是省略喻词,本体和喻体直接 结合成为有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组。 这样结构紧凑、语言简练,使要表现 的事物更为生动、形象。
(1)并列式缩喻。 即本体与喻体在结构形式上市并 列的关系。
例: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2)偏正式缩喻。 即本体与喻体组成偏正关系的名 词短语,形式上是修饰与被修饰 的关系。
沙漠之舟——骆驼 人体镜——舌头
(3)本体和喻体之间用逗号和冒号联结。
酸雨:从天而降的“软刀子”(《中国青年报》 诚信,人们的第二张“身份证”(《解放军报》
(4)其他
“火炉”武汉种草还是种树(标题《光明日 报》)
(三)借喻 以喻体代替本体,直接 把被比喻的事物说成是比 喻的事物,不出现本体和 喻词。构成借喻的基础是 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 是借中有喻,重点在 “喻”。 基本格式: 把甲说成乙,但不提到甲。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草原》
(六)反喻
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 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这种比喻具 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 感情的鲜明性。本体与喻体没有似点, 以反托正。

借喻和明喻的区别例子

借喻和明喻的区别例子

借喻和明喻的区别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借喻和明喻的区别例子:
1. 明喻啊,就好像是直接跟你说“她的笑容像花儿一样”,多直白呀,直接就把笑容和花儿联系起来啦!可借喻就不一样喽,比如“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这里是用“花朵”来借喻儿童,这不是很巧妙嘛!
2. 你看哦,明喻像是“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清楚明白吧!但借喻呢,像“那个泼辣货一来,就闹得鸡飞狗跳”,用“泼辣货”借喻那个难缠的人,多有意思呀!反问一句,是不是很容易区分呀?
3. 哎呀呀,明喻就如同“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形象生动吧!而借喻呢,好比“我们不能被糖衣炮弹打倒”,用“糖衣炮弹”借喻诱惑和危险,很有深度吧!难道不是吗?
4. 明喻一般是“他的脸像红苹果似的”,简单易懂呢!可借喻是“一阵风吹来,吹落了那片黄叶”,这里用“黄叶”借喻老人或走向衰落的事物,妙不妙呀!
5. 明喻举例就是“她的声音像银铃一般清脆”,多直接呀!借喻呢,像“敌人就是一群恶狼”,用“恶狼”借喻敌人的凶残,感受得到吧!
6. 明喻就像“那座山像巨人一样矗立”,清楚明了啊!借喻呢,例如“不要让那些狐狸钻了空子”,用“狐狸”借喻狡猾的人,这就是区别呀!怎么样,理解了吧!
结论:明喻是明确地进行比喻,借喻则更加含蓄地用一个事物来指代另一个事物,它们各有特点和魅力呀!。

明喻比喻句子各三种

明喻比喻句子各三种

明喻⽐喻句⼦各三种1. ⽐喻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请各告诉我三句话.明喻:有很明显的判断词的时候在看到⼀个句⼦的时候⾸先判断是不是⽐喻句这是前提然后再看有"好象""似乎""如"之类的明显的标志词,举例:朝⽓蓬勃的孩⼦就象六七点种的太阳⾸先这是个⽐喻句⼜有标志性的词"像" 这就是明喻;暗喻:在你看到⼀个句⼦的时候判断他是⼀个⽐喻句但是在这个⽐喻句只没有标志性的词这就是暗喻举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将瀑布⽐作银河是⽐喻句但是却没有标志性的词语来判断这就是暗喻;借喻:借物来作⽐更⾝⼀层的⽐喻举例:芙蓉如⾯柳如眉将芙蓉⽐作⾯将柳条⽐作眉⽑这样的⽐喻更说明⼀个⼈的美是更深⼀层的⽐喻。

2.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样、仿佛…… 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如:叶⼦出⽔很⾼,像婷婷的舞⼥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例如:⼴场上是雪⽩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的⼭冈.此外,暗喻还有⼀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喻关系.例如:王⽼⼋你不要灌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喻关系,常⽤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那扇铁门⼀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4)拟⼈:把物当作⼈写,赋予物以⼈的动作、⾏为、思想、感情、活动,⽤描写⼈的词来描写物.作⽤:把禽兽鸟⾍花草树⽊或其他⽆⽣命的事物当成⼈写,使具体事拟⼈修辞⼿法物⼈格化,语⾔⽣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春》朱⾃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清(5)拟物(借物喻⼈):①把⼈⽐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群不顾⼀切,涌了上来.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事物来写.例句:1.⽕⼭发出⼀声咆哮.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那宽厚肥⼤的荷叶下⾯,有⼀个⼈的脸,下半截⾝⼦长在⽔⾥.(《荷花淀》孙犁)。

明喻和暗喻;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明喻和暗喻;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明喻和暗喻;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臧克家《有的人》)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③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等。

例子: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

明喻、暗喻、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明喻、暗喻、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明喻、暗喻、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一、明喻、暗喻和借喻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二、借喻和借代1.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部分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2.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本体与借体的相关性,它是临时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即利用客观事物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说的是同一个事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床上缓慢前进。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例(1)(2)为借喻。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而借代则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本体与借体的相关性,它是临时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即利用客观事物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说的是同一个事物。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部分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床上缓慢前进。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例(1)、(2)为借喻。

例(1)中的“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有其相似点,比喻形象,新颖美丽富有诗意。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与运用PPT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与运用PPT
• 例如: 1、勤奋是狂风暴雨后开出的海棠 2、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3、在此刻,长街静穆/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 道冲决的大堤。 —李瑛《一月的哀思》
借喻
• 借喻的定义:典型形式是: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借用喻体 直接代替本体。
• 例句: 1、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 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 树》 2、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黄蝴蝶=黄叶)
(幼苗=儿童)
本体
比喻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喻体
明喻
出现
像,好像,似、 好似、如,犹如 、 仿佛,像....一样
出现
暗喻
出现
是,变为,变成 、 出现 成为 、成了
借喻 不出现

出现
小训练
• 以“秋”为描述对象,用明喻、暗喻和借喻的手法各写一两句话
明喻
• 明喻的定义: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 好像、仿佛、犹如”等比喻词连接。
• 例如: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2、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 3、红红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火球。
暗喻
• 暗喻的定义: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 “是”“成了”“变成”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三种比喻的用法

三种比喻的用法

三种比喻的用法
一、明喻的用法
明喻就是用“像”“如”“仿佛”“似”“好比”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
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圆盘”,这里把月亮和圆盘通过“像”连接起来,因为它们有形状相似的特点。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啦。

再比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用“如”把笑容和阳光联系起来,强调笑容的灿烂程度就像阳光一样。

还有“那片枫叶仿佛一只蝴蝶在空中飞舞”,通过“仿佛”把枫叶和蝴蝶联
系起来,是因为它们飞舞的姿态很相似呢。

二、暗喻的用法
暗喻也叫隐喻,是直接把甲事物(喻体)当作乙事物(本体)来描写,虽然没有像明喻那样明显的连接词,但我们还是能感觉到两者之间的比喻关系。

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里直接说书是阶梯,没有用那些像明喻的连接词,但
我们能明白书对人类进步有着如同阶梯一样的重要性。

还有“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也是暗喻,把老师当作园丁,表达老师像园丁一样辛勤培育学生的意思。

三、借喻的用法
借喻就更特别啦,它是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比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这里的“银条儿”其实是指柳树的枝条上的冰挂,直接用银条儿这个喻体来代替了本体,让句子更加简洁生动。

再比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里的“厚障壁”是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直接用喻体来表达这种抽象的概念,是不是很巧妙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