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带翻译)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可能有微调,请以当年高考大纲为准!!)高中部分(14篇)1.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_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_高考语文高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高中十四篇1.《劝学》荀子2.《逍遥游》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赤壁赋》苏轼6.《诗经·氓》7.《蜀道难》李白8.《登高》杜甫9.《琵琶行》10.《锦瑟》李商隐11.《虞美人》李煜12.《念奴娇》苏轼13.《永遇乐》辛弃疾14.《离骚》(节选)屈原初中五十篇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宋)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雎》18.《蒹葭》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3.《使至塞上》王维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唐)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李煜40.渔家傲(宋)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宋·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高考语文古诗文怎么学(1)背诵。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六分题,全部来自教材,所以背诵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课标必背14篇1劝学2逍遥游3师说4阿房宫赋5赤壁赋6氓7离骚8蜀道难9登高10琵琶行11锦瑟12虞美人13念奴娇·赤壁怀古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1《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曹刿论战5邹忌讽齐王纳谏6出师表7桃花源记8三峡9马说10陋室铭11小石潭记12岳阳楼记13醉翁亭记14爱莲说15记承天寺夜游16送东阳马生序17关雎18蒹葭19观沧海20饮酒(其五)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次北固山下23使至塞上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行路难(其一)26望岳27春望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2观刈麦33钱塘湖春行34雁门太守行35赤壁36泊秦淮37夜雨寄北38无题39相见欢40渔家傲·秋思41浣溪沙42登飞来峰43江城子·密州出猎44水调歌头45游山西村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7过零丁洋48天净沙·秋思49山坡羊·潼关怀古50己亥杂诗古诗文背诵方法与技巧一、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要记住一首诗,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
在了解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反复地读几遍,印象就深了。
否则,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记忆就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会很快又忘掉。
二、形象背诵法。
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
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三、专注背诵法。
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
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
四、抓头字背诵法。
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
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绝对无错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高中必背古诗文64篇

高中(一)必背古诗文64篇初中部分诗歌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_64篇

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

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1.《登鹳雀楼》2.《望庐山瀑布》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白日依山尽》5.《早发白帝城》6.《静夜思》7.《登高》8.《春晓》9.《月下独酌》10.《将进酒》11.《赤壁赋》12.《滕王阁序》13.《琵琶行》14.《木兰辞》15.《咏史·秦横渠》16.《离骚》17.《折杨柳》18.《登岳阳楼》19.《石灰吟》20.《枫桥夜泊》21.《杜工部绝命诗》22.《赋得古原草送别》23.《雁门太守行》24.《青玉案·元夕》25.《七步诗》26.《江雪》27.《望岳》28.《黄州快哉亭送张衡之京》2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0.《行路难》31.《登幽州台歌》32.《梦游天姥吟留别》33.《塞下曲》34.《诗经·关雎》35.《鱼玄机·闺怨》36.《浪淘沙令》37.《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8.《忆江南》39.《登乐游原》40.《伊州歌》41.《长恨歌》42.《沁园春·雪》43.《黄金时代》44.《满江红·登临送目》45.《送梓州李使君》46.《颂古三十二首·其一》47.《望天门山》48.《红楼梦·迎春赋》49.《春夜喜雨》50.《宫词》51.《咏柳》52.《古意》53.《赠汪伦》54.《早发白帝城》55.《相思》56.《嘲少年》57.《中秋》58.《月夜忆舍弟》59.《村居》60.《唐多令·春事》61.《渔翁》62.《春晓》63.《元日》64.《咏鹅》。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_高考升学网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ﻭﻭ高考古诗词必背篇目总共有64篇,分别为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使至塞上、次北固山下、行路难、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归京等,具体完整篇目请看下文.ﻭ篇目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篇目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ﻭ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篇目3、观沧海()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ﻭ篇目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ﻭ采菊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ﻭ篇目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篇目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篇目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篇目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ﻭ篇目9、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5、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6、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7、古代文人善于借“秋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如韩愈《早春》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分别时的凄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中的“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
如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5、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女主人共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重闻琵琶曲,司马青衫最伤心的情形;李商隐《锦瑟》“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6、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
如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出他凄苦的身世遭遇,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
8、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阔,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
譬如,苏东坡在赤壁下把酒对歌,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美,发出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幽叹;青年才俊王勃,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挥毫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的漂亮诗句;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抒写了一个“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琵琶行》)的凄美故事;而杜甫呢,则在《登高》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的诗句,对长江之景作了另一种注解。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绘音乐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音乐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刻,戛然而止的过程;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写出了洞箫声的凄婉和对人的感染之深。
1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2、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展现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萧瑟的景物营造了深远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三峡秋景的神韵。
1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14、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词中善于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16、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色彩。
如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写道“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勾画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用联想的方式来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
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称为表象联想。
18、古代文人善于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借周瑜的意气风发衬托自己的落魄失意;李白的《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姜太公和商朝开国重臣伊尹的故事抒发自己对前途充满的自信之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晋人向秀和王质的典故表达自己因人事全非、世事变迁而生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