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物理复习与应试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三物理复习与应试策略

张培德

(2014年4月5日于北京第一次修订,4月9日第二次修订)

(请尊重作者的劳动和版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失败必有失败的原因,成功自有成功的道理。任何一个目的的实现都得依靠科学而又恰当的手段和方法,要提高物理成绩也不例外。高三物理如何学习和复习,怎么学习和复习效果好,效率高,能力如何提高,是每一位家长和考生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科学的方法才能得到科学的结果,所谓事半功倍即是如此。就同学们的智商而言,并不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的。成绩代表不了智商,但是成绩各异却精确地反应了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的不同(以及兴趣取向的不同)。

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各种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科学、灵活的应用,就是善于用已知的知识去学习、发现、探究和解决未知的问题。能力是在对知识、概念和规律、方法等的深刻认识、理解和应用中,逐渐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对各种本质规律与现象、方法之间联系的认识。能力在于不断地归纳、总结,不断地积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哦!在高中物理学习和高考中,需要注重五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即理解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其中实验能力中还包括了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实际上,这些能力可概括为两大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包括:认识,理解,推理,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想象,形象,抽象,具体等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包括实验、探究、应用、计算等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促进和渗透。

高考在即,如何尽快地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下面就个人的一点经验,简略谈一下高三物理的学习、复习以及应对高考的方法、策略等。

一、知识系统化:

所谓知识系统化,就是能够将学过的知识按照一个主线或者线索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主线或主干。也就是基本上按照课堂学习的顺序,或者板块的顺序,或内在的逻辑联系的顺序等分类、排列,将知识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整体或框架。按顺序,按内部逻辑或内在本质联系有机地串联起来为最高境界,实在不行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罗列起来,这是下策,无奈之举,却不可或缺。起码要能够将学过的所有公式和规律、概念按顺序默写(或默想)出来。

我在辅导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和我讲,模拟等考试中选择题总是错答三、四道题(北京的物理高考和模拟题中往往只有8道选择题)。究其基本原因有二: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根本就没有系统的掌握,先避开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不谈,单就整个课本或者高考的知识内容就没有全面的、系统的掌握和理解,也就是说,根本就不能把所学的或者高考要考察的知识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罗列起来,也就是头脑中没有一个“浓缩的课本”。将知识全面的罗列起来,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啊。再就是虽然能够把知识按顺序罗列起来,但是理解的不够,只强调和停留在了表面记忆,只理解了公式和规律的形式,而没有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而没有重视深入理解,不能把知识和相应的物理环境、情景、过程和物理现象等一、一对应起来。也就是将抽象出来的知识脱离了知识具体存在的,赖以生存的实际环境和应用环境。如同我们为了认识汽车发动机中的活塞,而将其从发动机上拆解下来进行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和掌握了它的形状,构造,功能,原理,材质等等,但是我们却不能(或者不会)把它再放回到发动机上的气缸中去,使之与周边的“环境”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而起作用了。系统化,就是将所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也就是一个有内在本质联系的知识体系或序列,就是由诸多相互联系的知识概念等形成的一个链条。这个链条中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了。

掌握知识的最高境界,就是将诸多知识内容按内在的逻辑和内部本质联系,按顺序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并理解知识概念与规律所对应的物理环境条件,物理情景,物理过程

等。

知识系统化,就是建立一个类似于坐标系的主线,这个主线类似于一条公路,路边的风景就是各知识点。你可以一路走下去、看下去,而后“一路罗列”起来有序地欣赏、记忆和理解周边的各个风景、建筑物以及它们之间遥相呼应的(关联)关系等。

例如力学,沿着力这条线索走下去,你会一路赏到如下的“风景”: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条件,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计算(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形变,产生加速度)→物体(共点力)的平衡→力的积累作用(功——力作用一段空间会改变物体的动能;冲量——力作用一段时间会改变物体的动量)→功的本质:能量转化的过程和量度。→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其它力(有势能的重力和弹力除外)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冲量是改变物体动量的原因,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合外力为零则物体或者系统的总动量不变等等。→对于恒力: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合外力不为零且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则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则作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类平抛运动等)。→在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没有弹性势能时),电势能等都按空间均匀变化,动量则按时间均匀变化等。

二、知识形象化:

知识形象化,就是要对掌握的物理知识加以理解,把物理知识与物理情节联系起来。通过知识概念和规律联想起与之对应的物理环境条件,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等。使知识变得羽翼丰满,“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呆板的架子和无用的说教。知识形象化,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知识规律等有序地镶嵌在对应的知识板块和物理情景中。

知识形象化,就是将知识“回归自然”,将知识放回到他赖以生存和产生的物理环境中去,使之成为与物理情景相互呼应、相互交融和联系的知识。否则,知识便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同北京的航天桥,如果我们双眼只是紧盯着航天桥本身,那它只是一个建筑,一块不具什么作用和美感的水泥混凝土;如果我们看不到周边的公路和情景,我们就永远不知道它的作用,不知道它和周边的“风景”有什么联系等。而当我们把它与周边的公路(三环路和阜成路)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便成了一座美丽的、“四通八达”的、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功能的、“能够沿它走向未来”的桥梁了;和周边的各种建筑、景物联系起来,联想到周边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各个公司等等,我们就更清楚了他的位置和作用了。我们第一次走到公主坟桥下的时候,会感觉立交桥建筑得很乱,让人感到迷茫,感到陌生,不知道往哪里走能够到达哪里,而当我们多去几趟,熟习了之后却感觉他是那么的清晰,我们就知道了它和周边的各种联系了。所谓形象,就是将知识与知识的来源,与知识所解释的,所解决的物理情景和问题联系起来,将这一知识内容和周边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摆正各知识概念间的(时、空)位置,形成完整的有机整体。

三、知识联想化:

知识的联想化,就是由知识能够联想到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习题等;就是反过来能由物理过程和习题联想到它们所涉及到的、与之对应的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就是由一个知识板块联想到另一个知识板块,或者由一个知识板块的一部分联想到另一部分。看到习题、试题,能够联想到习题包含的物理过程和状态,而由过程和状态能够联想到过程和状态所遵从的规律或公式。看到试题最后的求解问题或物理量,就能够联想到这个物理量有几种求解方法,这个物理量都和哪些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有所联系等等。要清楚,任何一个物理量基本上都有两种最基本的求解方法:本义法(也叫定义法),就是从定义式或者决定式本身去求解;旁义法,就是从与该物理量有联系的所有的物理量或者所有的物理过程中去求解。旁义法更具有普遍而又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例如,求解电功率,我们就要想象出各个与电功、电功率相联系的公式来,想象出这些公式中哪些是定义式,哪些是导出式,哪些是适合于纯电阻电路的,哪些是适合于所有电路的等等,想象出电功、电功率的来源,电功与其它功和能的联系等等。

知识联想化,属于发散思维,表现在由此知彼上。联想主要是按时、空,因、果关系以及个体与群体、宏观与微观等关联关系去思考和想象。即按照知识的时序联想它的“前身后世”,按照它的空间发展去纵、横双向联想,它从何发展而来,将会发展、延伸到哪里去,横向上都与哪些知识、过程和现象有所联系,是什么样的联系等。看到了瓜藤,我们就会顺藤摸瓜,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