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的阅读理解教案
阅读教案范文(集合6篇)
![阅读教案范文(集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47ecc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7.png)
阅读教案范文(集合6篇)阅读教案范文第1篇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尝试逆向猜测故事情节,理解“贪吃”的含义。
2、根据故事情节,结合生活经验,创编故事结尾。
3、知道贪吃的后果,愿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小书2本、卷轴一本、实物投影仪、电视机活动过程:一、出示小书第6页,设置情境,激发好奇心。
师:1、天黑了,很多小动物睡着了。
可是,还有一只小动物没睡觉,是谁呀?2、这是书的第6页,你发现了什么?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熊吗?4、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究竟在干什么?二、逆向猜测,引起幼儿的共鸣。
师:1、出示第5页:小熊在干什么呀?小熊为什么吃蛋糕和饼干呢?2、小熊在吃蛋糕和饼干之前在干什么呢?教师依次出示第4、3、2、1页,引起幼儿惊奇:“原来小熊一直在不停的吃啊!”2、教师导读图书师:我们来看看,小熊到底吃了哪些东西?3、鼓励幼儿创编故事结尾;讨论贪吃的后果,愿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师:1)、小熊一共吃了多少样东西,你们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出示卷轴)2)、小熊吃了这么多东西,它是饿了吗?那小熊是怎么回事?3)、小熊贪吃了这么多东西,爸爸妈妈会怎样呢?4)、小熊贪吃这么多东西,会发生什么事?阅读教案范文第2篇活动目标:1、学会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兔妈妈对兔宝宝的爱。
2、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3、学会如何接受爱和对待爱,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爱。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重点难点:1、愿意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2、愿意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逃家小兔》PPT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出示课件图片)(兔妈妈和兔宝宝)二、理解故事(播放背景音乐)一天,兔宝宝对妈妈说自己要逃走了。
1、师:你们想兔妈妈听了小兔的话,妈妈会怎么办呢?妈妈会说些什么呢?2、师:小朋友,你们想过要离家出走吗?为什么呀?师:如果你们出走了,妈妈也会去追你的,因为你也是她的小宝贝呀!3、师:小兔子可不想被妈妈追上,他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鱼,游得远远的。
阅读理解教案
![阅读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b6dd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2.png)
阅读理解教案【引言】阅读理解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有效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阅读理解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案;2. 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引入性问题导入课堂,例如:“你们平时喜欢阅读吗?为什么?”2. 学生就导入问题进行思考,并做简短的回答。
二、讲解阅读理解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解释阅读理解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2. 教师向学生解释阅读理解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识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
三、介绍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如预测、略读、扫读、细读等。
2. 教师通过示例将每种技巧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3.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示例练习,巩固所学的基本技巧。
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段适合年龄和水平的英文阅读材料,并设置相应的问题。
2. 学生独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教师辅助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 学生相互交流并对答案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与阅读理解相关的小游戏或练习,如填空、配对等形式。
2. 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阅读理解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适当的阅读理解练习作业,要求学生按照所学技巧进行完成。
2.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确保按时完成。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应重视阅读理解的训练,提出合理的学习计划。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理解的定义和重要性,教授基本技巧以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0217c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b.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 学校语文阅读理解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争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
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布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漫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今日,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漫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漫步)(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问题一: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先由老师提问,同学回答。
第一、漫步的时间?——初春其次、漫步的地点?——田野第三、漫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第四、漫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打算委屈儿子,由于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终是如何选择的呢?——最终,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转变了办法。
好,下面依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快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留意时间、地点、人物和大事。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漫步。
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漫步。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教案模板(优秀3篇)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教案模板(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c38de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f.png)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教案模板(优秀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体会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谊,同时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二、精读课文1、播放音乐和动画,引出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2、理解“好奇”,什么事让小鸟这么好奇?知道朗读小鸟和小树的对话。
3、课文中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小树对小鸟很友好?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重点指导朗读:(1)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2)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
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4、想象: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小鸟与小树依依不舍的感情。
6、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第5——9自然段。
要求:(1)自己读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了,她看见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2)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3)小组分角色练读6——9自然段。
7、学生交流,并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激发想象,续编故事。
小鸟来到了小驯鹿的家……四、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去搜集一些有关驯鹿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
学习启蒙老师的爱国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深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以学生自学为主,对于一些难懂得字、词,教师要适当讲解,讲解有关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本文。
在读、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圈圈、画画、做旁注等形式,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你的启蒙老师,谈谈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小学语文教案:阅读理解《小红帽》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阅读理解《小红帽》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db21e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7.png)
小学语文教案:阅读理解《小红帽》的故事阅读理解教案:《小红帽》的故事一、引言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以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为例,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故事。
二、故事介绍《小红帽》是一个流传至今的经典童话故事,它讲述了小红帽去给生病的奶奶送食物的经历。
途中,小红帽遇到了大灰狼,最终被大灰狼欺骗,结果奶奶和小红帽都被吃掉了。
最后,猎人赶来救下了奶奶和小红帽,并将大灰狼杀死。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思考和推理能力,能够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故事的结局。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情节。
四、教学活动活动一:预读故事1. 让学生观察故事书的封面和插画,预测故事的可能内容。
2. 让学生参考故事标题《小红帽》,猜测故事中可能出现的人物有哪些。
3. 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给奶奶送东西的?为什么会这样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活动二:阅读理解1. 提供故事文字,让学生默读故事。
2. 分段对故事进行朗读,帮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节奏和情感变化。
3.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基础的理解问题,例如:“小红帽是去给谁送东西的?”“小红帽在路上遇到了谁?”“大灰狼为什么知道奶奶的家?”等。
4. 引导学生推理和思考:“为什么小红帽会相信大灰狼的话?”“猎人是怎么知道奶奶和小红帽被吃掉了的?”等。
活动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以下问题:a) 故事中哪个人物的行为最值得称赞?为什么?b) 故事中哪个人物的行为最令人反感?为什么?c) 如果你是小红帽,你会怎么做?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活动四:情景表演1. 将故事分成几个片段,让学生分组表演每个片段。
初中阅读理解授课教案
![初中阅读理解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97f0c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8.png)
初中阅读理解授课教案1. 通过阅读指导,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教学内容:1. 选取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章,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2. 通过阅读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技巧,如快速阅读、细读、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等。
3. 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阅读理解技巧,如快速阅读、细读、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等。
2. 提问:同学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通常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二、自主阅读(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阅读,尽量理解文章内容。
2. 提醒学生遇到生词或难句时,可以先跳过,先把握文章大意。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文章主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文章的论据有哪些?3. 学生根据讨论问题,共同探讨,归纳总结,形成小组意见。
四、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质疑。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3. 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效果。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阅读理解技巧和重点知识点。
2.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阅读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复习,检查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鼓励积极思考和表达。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同时,学生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技巧,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3篇
![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28d3b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7.png)
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3篇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3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一年级语文教案吗?教案能够对你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能提高你的语文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激发、鼓励和发挥学生的想象。
2、能够用“谁从什么地方怎么样”说一句话。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激发、鼓励和发挥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乌龟、小鸟的图片“想飞的乌龟”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打个谜语大家猜猜吧身穿破壳袍,缩头又缩脑。
水里四脚划,岸上慢慢爬。
知道是一种什么动物吗板书:乌龟(出示课件:乌龟在草地上的图)2、谁家养乌龟了,你了解哪些乌龟的知识3、还想多了解乌龟吗丁丁啊,向大家推荐了一篇短文,是专门介绍乌龟的,请读P74面。
4、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课外可以看看《十万个为什么》。
5、(点击,出现蓝天中小鸟飞的画面)师描述:看,乌龟伸长脖子在看啥呢多可爱的小鸟呀,它们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绿茵茵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儿,真令人羡慕呀!小乌龟这时会想些什么呢完成课题:想飞的乌龟6、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非常有趣的童话。
(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读准读畅1、认读识字条中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生:①以前学过;②拼读;③猜的。
)2、在文中圈出这些字。
3、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5、学生自由读,分自然段读。
学生评价、正音。
6、读全文,注意按标点停顿。
三、细读课文,入情入境。
(一)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看读或指读)2、看图,乌龟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3、齐读。
(二)小组合作,学习2—6自然段。
小羊羔阅读理解讲解教案
![小羊羔阅读理解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24e4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c.png)
小羊羔阅读理解讲解教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小羊羔阅读理解讲解教案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案设计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案背景。
小羊羔是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
通过讲解小羊羔这篇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小羊羔故事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小羊羔故事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小羊羔故事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小羊羔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进行故事的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小羊羔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故事的阅读欲望。
2.阅读理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小羊羔故事,并进行理解和分析。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小羊羔故事的理解。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4.逻辑思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小羊羔故事进行分析和总结。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5.巩固提高,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练习和游戏,巩固学生对小羊羔故事的理解。
同时,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六、教学反思。
通过小羊羔阅读理解讲解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理解教案
![阅读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34ae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7.png)
阅读理解教案教案:阅读理解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提高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2. 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运用3. 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预习讲解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引导学生在阅读前进行预习,明确阅读的目的和重点。
3. 阅读活动教师将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文章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认真阅读,并回答相关的问题或完成相应的任务。
4. 讲解与讨论学生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对文本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5. 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相关拓展活动。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阅读速度、准确性、信息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表现等。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准备的教案、学生使用的教材、阅读材料和相关的练习题等。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阅读理解教案的内容,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指导,相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有效地提高。
六年级阅读教案10篇
![六年级阅读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59fb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f.png)
六年级阅读教案10篇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文章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等。
- 理解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词句。
2. 难点。
-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篇简短有趣的六年级水平的文章片段,如描写校园生活的小短文,提问学生从片段中能获取哪些信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阅读主题。
2. 阅读技巧讲解(10分钟)- 概括主要内容。
- 以一篇范文为例,讲解段意合并法。
先让学生分段阅读,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将各段大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 简单介绍要素串联法,即找出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
- 理解关键词句。
- 指出关键词句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如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感等。
-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 阅读实践(20分钟)- 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标记关键信息。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 针对阅读文章,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关键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 你从文章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小组汇报与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重点内容,纠正错误理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技巧,包括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理解关键词句的要点。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多运用这些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ac81e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6.png)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升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优美、有节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散文阅读的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散文阅读的认识。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及阅读感悟。
4. 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推荐散文作品给同学,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
2. 品味散文的语言: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3. 感受散文的情感: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散文的层次结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4. 总结:强调掌握散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散文阅读技巧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高效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浏览:把握散文的大意。
2. 精细阅读:深入理解散文的细节。
3. 批判性思维:分析散文的优缺点。
4. 联想与想象:丰富阅读体验。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44e4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7.png)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2.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如预测、概括、推理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
2.难点:运用阅读理解的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与阅读理解相关的故事或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阅读理解的技巧(15 分钟)•预测:根据文章的标题、图片、首句等信息,预测文章的内容。
•概括:阅读完文章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推理: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理解作者的意图。
3.阅读练习(15 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学生阅读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小组讨论(10 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阅读练习中的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思考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总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技巧的运用。
6.布置作业(5 分钟)布置一篇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但是,在阅读练习中,部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语文关于阅读的教案5篇
![语文关于阅读的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0a56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8.png)
语文关于阅读的教案5篇语文关于阅读的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语文阅读的教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语文阅读的教案1(一)、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的不同来分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按语言的特色来分,可分为平实的说明文与生动的说明文(二)、说明对象极其特征:1、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指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布不具有的特点。
(三)、说明的方式平实说明: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说明事物、生动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四)、说明文的顺序: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
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的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过程以及步骤的一种说明顺序,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而后,或从外到内,或由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征:1、特征: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准确无误。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通过确切的数字如: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
(《死海不死》)(2)、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阅读教学教案6篇
![阅读教学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81ba0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8.png)
阅读教学教案6篇阅读教学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二、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三、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第三课时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f3fc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b.png)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语文的阅读理解。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将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如寻读、归纳、推断等。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3.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为阅读理解引入。
2. 预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题目和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3. 第一遍阅读学生在阅读时,应注意整体理解,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掌握文章主题和重难点。
4. 第二遍阅读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注意关键词和语法结构,进行归纳总结。
5. 解答问题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可以借助关键词和语境理解,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6. 讨论交流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解答问题,并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加深理解。
7. 提高要求可以逐渐增加阅读难度,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技巧解答问题,如寻找细节、判断推理和归纳概括等。
8. 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阅读理解的关键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四、教学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过程和答题情况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书面表达来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布置相关阅读理解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籍、报纸和杂志等,积累阅读素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关课文或文章,确保文本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2. PPT或多媒体教具,可以配合图片和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945e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2.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短文的能力。
2. 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解读短文。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短文中获取信息。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短文教材、黑板、彩笔。
2. 学生: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谈论季节变化的话题,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Step 2:呈现短文(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手写方式将短文展示给学生,同时朗读短文。
短文内容:走近大自然春天到了,大自然万象更新,万物苏醒。
从冬季的躁动到春天的萌动,一切都显得异常活跃。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草苗从地里钻出来,显露出嫩绿的颜色。
小鸟欢快地唱着春天的歌曲,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
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
夏天来了,阳光灿烂,天空湛蓝。
大树郁郁葱葱,树叶在阳光下闪烁着绿色的光芒。
小溪潺潺流淌,清凉宜人。
红艳艳的花朵开满了田野,吸引了蜜蜂和蝴蝶前来采蜜。
我们走近大自然,欣赏夏天的美景。
秋天到了,稻谷金黄,果园成熟。
大地上一片丰收的景象,稻谷弯腰致意,果树馈赠我们满满的果实。
天空中飘洒下金灿灿的落叶,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我们走进大自然,享受秋天的丰收。
冬天来了,寒风呼啸,天地一片洁白。
大地似乎冻结了一般,但它的美依然存在。
万物都在严冬中蛰伏,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我们走近大自然,感受冬天的静谧。
Step 3:让学生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5分钟)教师将短文分发给学生,请学生用自己的课本或练习册跟读,并回答以下问题:1. 春天的特点是什么?2. 夏天的特点是什么?3. 秋天的特点是什么?4. 冬天的特点是什么?Step 4: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短文中的内容,并共同回答以下问题:1.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2. 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因为什么?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随机选择几个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答案,并让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或不同的观点。
初中阅读理解的教案
![初中阅读理解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86b7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c.png)
初中阅读理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技巧,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篇文章,长度约为500-600字。
2.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作者的观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标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理解技巧,如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找出文章的关键词等。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标题、段落结构、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讨论。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阅读理解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练习:设计一些针对文章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小结:对本节课的阅读理解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表现,以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阅读理解能力,给出改进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篇文章。
2. 教学辅助材料:阅读理解练习题、阅读技巧指导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dd15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d.png)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短文中的主要内容;2.能够根据短文回答问题;3.能够发展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能够准确理解短文中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短文中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提取。
四、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2.教具:课件、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导入:通过图片、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
(2)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复习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点。
2.教学展开(1)阅读理解技巧的引导:引导学生注意短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帮助理解和解答问题。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呈现短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示范解答:根据短文内容,对问题进行示范回答,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4)个别辅导:针对理解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3.课堂练习(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相关阅读理解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小组交流:每个小组轮流发表回答结果,并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加深对阅读理解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课外拓展阅读:推荐学生课外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课件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回答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了理解困难的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交流和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综上所述,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cbf0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7.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讲解、练习、检查等环节,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信息。
2.能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课前预习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课前可阅读一些好的、简单的故事,做到心中有数,为对下一节课的掌握打下基础。
2.讲示教师针对学生已读的文章,展开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掌握文章主旨及重点。
3.阅读练习通过多次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掌握文章中的信息。
4.体验活动通过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章中的情境、活动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5.讨论和总结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就所读文章进行讨论,总结经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进了学生的语文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1.课件展示。
2.PPT演示。
3.模拟情景。
4.角色扮演。
5.团队讨论。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也是需要教师工作的引导与帮助下,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迎接学习的挑战。
希望各位老师们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能够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出更加系统、有效的教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身心愉悦,成为自信、有能力的语文爱好者。
二年级阅读理解训练教案
![二年级阅读理解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8f76a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a.png)
二年级阅读理解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短文,获取信息,正确回答问题。
2. 学生能够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和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短文阅读材料:准备四篇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短文,每篇短文100-150字。
2. 相关问题:每篇短文配备5-7个与内容相关的问题。
3. 小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需要准备纸笔,以及回答问题的答案纸。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学生的常识问题引入今天的主题。
第二步: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4-5名学生。
2. 分发短文和问题给每个小组。
确保每个小组获得不同的短文和问题。
3. 学生小组内自行阅读短文,并通过讨论确定答案。
4. 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应该理解短文的核心思想,并在短文中找到能够支持他们答案的证据。
5. 学生记录答案在答案纸上。
第三步:小组互动(15分钟)1. 学生小组之间互相交换答案纸。
2. 每个小组负责检查其他小组的答案,并给予评价。
3. 鼓励学生在检查过程中讨论和解释他们的答案。
第四步:全班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收集并整理每个小组的答案。
2. 对于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找出正确答案。
3. 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时的有效策略,如快速阅读、寻找关键词等。
第五步:拓展练习(10分钟)1. 提供额外的阅读理解材料,鼓励学生继续练习。
2. 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并挑战自己回答问题。
第六步:课堂反思(5分钟)1. 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了解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理解和困惑,并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短文获取信息,并能够准确回答问题。
小组互动和全班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和交流答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促进了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不断的拓展练习,学生能够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的阅读理解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白短文的基本类型及分类。
2、进一步掌握写人叙事类、写景抒情类、科普常识类三种短文的一般阅读理解的方法。
3、通过复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5’)回顾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类型的课文?小结:A、写人叙事类B、写景抒情类C、科普常识类D、神话想象类F、寓言故事类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前三类短文的阅读和理解。
(二)写人叙事类短文的阅读理解(10’)说大话的维克托①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他的名字叫维克托。
维克托和同学们熟悉以后,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奇遇,例如他怎样一个人扑灭一场大火,又怎样从河里救起一个快要淹死的孩子。
大家都信以为真。
②有一天,班上的同学排演一出话剧。
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学生突然病了,大家发起愁来。
“我很熟悉这个角色,就让我来演吧。
”突然,维克托自告奋勇地说。
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都从心里感激他。
③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
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遍了校园的各个角落,仍然不见他的踪影。
④第二天早上,同学们走进教室,看见维克托安闲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大家立刻围了上去。
⑤“你昨天为什么不来演戏?”⑥“忘了。
”他若无其事地回答。
⑦“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提高了嗓门责备他。
同学们气愤极了,大家约定在两个月之内,谁都不理睬维克托。
⑧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
但是他终于懂得了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1、这是哪类的文章?谁?他有什么特点?看看短文是如何来写这样一个人的?看阅读提示:⑴、短文通过哪件事来描述维克托说大话的习惯的?⑵、你觉得维克托是个怎样的孩子?找找短文描写维克托的句子,用“——”画出来。
⑶、你觉得维克托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吗?他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⑷、学习时间:5分钟。
2、交流⑴,维克托答应同学出演话剧主角,但演出那天他没有出现,同学们很是气愤。
短文的哪些自然段写这件事的呢?(2-8自然段)交流⑵,你划到了哪些句子?A、“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只说不做,言而无信不负责任,不把集体荣誉当加事B、“第二天早上,同学们走进教室,看见维克托安闲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无视他人的焦虑。
C、“‘忘了。
’他若无其事地回答。
”——不知愧疚。
同学们什么反应?“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提高了嗓门责备他。
反问句改陈述句。
D、可当初他明明说的“‘我很熟悉这个角色,就让我来演吧。
’突然,维克托自告奋勇地说。
”是想帮助同学排演好话剧吗?——只是吹虚吧了!满足自己的膨胀心理,并不是真的想为同学们解难。
刚才我们是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解读的,将人物认识清楚的?对,要读懂一个人,就要从他与人交流的神情、语言,做事的态度、动作上入手。
交流⑶“但是他终于懂得了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a、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b、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c、有错误时,别人给予指正应马上改正3、学法小结:在边读边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读懂了这篇《说大话的维克托》写人的短文,回看阅读提示,要读懂写人的短文,需读懂哪些内容?A、读文明意B、逐事“察”人C、由人及己(三)写景抒情类短文的阅读理解(10’)美丽的香山公园①秋天的香山总是那么美丽,令人陶醉。
②早晨,我们乘车到香山浏览。
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
③一下车,我立即奔向山脚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罩住整个山林。
④我们爬到半山腰,近看黄栌树,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地长在枝上,椭圆形的也自有它的特点,像一把团扇,颜色红得极艳,像是画家精心涂过的一样。
这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时不时飘落下来的落叶,更给山路铺上了一条红彤彤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温柔,那么舒服。
⑤我们爬到山顶,眺望山下,满山火红。
蜿蜒的盘山路,像条条玉带,环绕着美丽的香山。
这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
真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这是哪类的短文?看阅读提示:⑴、短文描写了香山公园_天的景色,以树叶之_来说它的美。
⑵、一路赏来,你发现作者脚步的变换了吗?用“○”圈出作者脚步变换的词。
⑶、这美的景致你陶醉了吗?用“~~~”划出令你陶醉的句子。
⑷、学习时间:5分钟。
2、交流⑴短文描写了香山公园秋天的景色,以树叶之红来说它的美。
交流⑵乘车、山脚、半山腰、山顶。
随作者脚步变换,按照他浏览的顺序,我们欣赏到的景致也不尽相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在第一段我们怎么没有发现作者的脚步呢?但它却写出了香山给人的总的印象。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一句话看成是短文的中心句。
它又处于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在结构方式上叫作:总分。
交流⑶哪些句子令你陶醉了?A、“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
”——只见红色,不见其它B、“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烈火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红霞罩住整个山林。
”——整个山林如同着了火一样,被一片红色覆盖C、“近看黄栌树,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地长在枝上,椭圆形的也自有它的特点,像一把团扇,颜色红得极艳,像是画家精心涂过的一样。
”——连一小片一小片的树叶也是那么美啊!D、“时不时飘落下来的落叶,更给山路铺上了一条红彤彤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温柔,那么舒服。
”我觉得这一处比喻句的描写更令人舒心了,你们觉得呢?改成:落叶像地毯。
你觉得好吗?哪儿像呢?颜色、踩上去的感觉E、“蜿蜒的盘山路,像条条玉带,环绕着美丽的香山。
”提升:写景文离不开比喻、拟人这样一些个修辞手法的使用。
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香山红叶作者写得如此之美,这美丽的景致中包含有作者怎样的情意呢?喜爱、赞美红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法小结:同样的,写景文我们刚才是怎样赏读的呢?A、读文明趣B、晓序知法C、赏景悟情(四)科普常识类短文的阅读理解(10’)杭州湾大桥①今年暑假,我跟妈妈回到了故乡——宁波,并且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杭州湾大桥。
杭州湾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全长约36公里,是至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全线通车。
②我们的车在慈溪上了沈海高速公路,十分钟后,雄伟的杭州湾大桥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它一眼望不到头,就像一条巨龙伏在水面上,用“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个成语来形容它再合适不过了。
桥下的近万条钢管桩就像一条条龙腿支撑着杭州湾大桥这条巨龙,它们有的最大直径1.6米,有的长达89米,最重的有74吨。
我们的车缓缓地驶入杭州湾大桥,桥面平坦宽阔,可六车双向行驶,不时地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车驶过。
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距离,比如,宁波到上海的距离就缩短了120公里。
我们的车继续前行,驶过10公里的潍地,美丽的杭州湾海面就在桥下,这里是钱塘江水入海的地方,是淡水和咸水的汇合处,所以海水呈现出深浅两种不同的颜色。
半小时后,我们的车终于驶完杭州湾大桥的全程,来到了桥的另一头——嘉兴海盐。
③我们走下车,站在杭州湾大桥的边上,望着眼前长桥卧波的壮观景象,我不得不感慨万千:杭州湾大桥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为你而感到骄傲!1、最后一篇科普常识类的短文。
阅读提示:⑴、选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杭州湾大桥的特点。
⑵、逐句阅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湾大桥的这一特点的?⑶、作者说“杭州湾大桥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你认为呢?⑷、学习时间:5分钟。
2、交流⑴雄伟交流⑵A“它一眼望不到头,就像一条巨龙伏在水面上,用“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个成语来形容它再合适不过了。
”打比方,还用“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个成来形容,那么这是在形容大桥的什么呢?长文中有具体写大桥长的句子吗?“36公里”这是什么说明方法?B、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这篇短文中有较多应用。
“桥下的近万条钢管桩就像一条条龙腿支撑着杭州湾大桥这条巨龙,它们有的最大直径1.6米,有的长达89米,最重的有74吨。
”这三个数字在说明什么呢?钢管桩的粗、长、重,通过对钢管桩的描写来说大桥的雄伟。
C、“我们的车缓缓地驶入杭州湾大桥,桥面平坦宽阔,可六车双向行驶,不时地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车驶过。
”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说大桥的雄伟D、“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距离,比如,宁波到上海的距离就缩短了120公里。
”听作者这样一说,我们还真觉得雄伟大桥的作用真是了不起呀!这是举例子说明方法E、“我们的车继续前行,驶过10公里的潍地,美丽的杭州湾海面就在桥下,这里是钱塘江水入海的地方,是淡水和咸水的汇合处,所以海水呈现出深浅两种不同的颜色。
”如果大桥不雄伟哪能欣赏到如此美景啊?交流⑶你觉得文中哪一句话最能突显它的伟大?“杭州湾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全长约36公里,是至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全线通车。
”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能再深入些吗?3、学法小结:科普常识文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解读呢?A、掌握特点B、知晓方法C、追踪情感(五)今天,我们重点复习了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科普常识三类文章的阅读理解,对这三类文章的阅读理解方法你现在更清晰了吗?(回顾学法)课堂总结:方法使用的正确性是建立熟读的基础上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把短文读通读熟,再加上这些方法的支持,阅读理解的题我们一定能做得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