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芽孢(胞)梭菌的微生物学特点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厌氧性细菌)
A、正确 B、错误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⒈掌握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⒉熟悉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征及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⒊了解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1.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 繁殖的细菌 2. 根据是否形成芽孢,将厌氧性细菌分为两大类: 厌氧芽孢梭菌和无芽孢厌氧菌 3.临床厌氧菌感染以无芽孢厌氧菌多见
正确处理伤口 ;接种类毒素 实施人工主动 免疫;注射抗 毒素紧急预防
产气荚膜梭 菌
G+大杆菌,有 明显荚膜,芽 孢圆形,小于 菌体
外毒素、侵袭 性酶
创口感染消化 道感染
气性坏疽食物 中毒
正确处理伤口
肉毒梭菌
G+大杆菌,芽 孢椭圆形,大 于菌体,位于 次极端,呈网 球拍状
肉毒毒素
消化道感染 食物中毒
加强食品管理 ;多价抗毒素 血清治疗
22
2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产气荚膜梭菌×1200
产气荚膜梭菌×1200
23
2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汹涌发酵”
汹涌发酵
能分解糖类,产酸并产生大量气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2.致病性 1)致病性物质
破坏细胞膜, 使血管通透 性增加,导 致组织水肿。
卵磷脂 酶
胶原酶
分解胶原蛋 白,使局部 组织崩解。
引起腹泻
3.防治原则
正确处理创口 • 清创、扩创等。
人工主动免疫
• 成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 儿童:接种白百破三联制剂
人工被动免疫 • 防治: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病原生物学] 第10章 厌氧性细菌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2)婴儿肉毒病 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因食入被肉毒梭菌芽胞污染的食品(如蜂蜜)后, 芽胞发芽、繁殖,产生毒素被吸收而致病。 临床表现为便闭,吸乳、啼哭无力,眼睑下垂,脸部肌肉松弛,全身肌 肉张力降低,进行性呼吸困难,但死亡率仅1%~2%。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
(一)生物学特性
3.分型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α、β、γ、δ、ε、η、 θ、ι、κ、λ、μ、ν等12种外毒素,根据产 气荚膜梭菌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ι) 可将其分为A、B、C、D、E 5个血清型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多种 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 α毒素(卵磷脂酶) • K毒素(胶原酶) • μ毒素(透明质酸酶) • γ毒素(DNA酶) • 肠毒素
国外以罐头、香肠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为主,国内以发酵豆制品为主(占80%以 上)。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是对临床早期诊断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法。
2.分离培养
疑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发 病的第一天内,可取剩余食物或粪便做细 菌学检查。
三、肉毒梭菌
1.形态染色
革兰阳性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形,位于 菌体的次极端,宽于菌体,使菌体呈汤匙 状或网球拍状,有周鞭毛,无荚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分类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为革兰阳性大杆菌。有周鞭毛, 无荚膜。芽胞呈正圆形,直径大于菌体宽 度,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为 本菌形态上的典型特征。
(一)生物学特性
2.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强大。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对外 界抵抗力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年至 十几年,100℃ 1小时,高压蒸汽 121.3℃ 15~30分钟,干烤160~170℃ 1~2小时可将其杀死。
厌氧菌
3.生化反应:H2S-,蔗糖-,葡萄糖+,乳糖 -,麦芽糖-,吲哚-,脂酶-
(二)临床意义
正常菌群。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产生A、B 两种毒素,即肠毒素和细胞毒素,引起假膜性肠 炎。 (三)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鉴定鉴别
引起人类疾病的各种常见厌氧芽胞梭菌
细菌名称
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破伤风 气性坏疽、毒血症、坏死性肠炎、
食物中毒等 食物中毒、婴儿肉毒梭菌症、创伤
肉毒症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
伪膜性肠炎
破伤风梭菌
临床意义
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不入血 致病因素--痉挛毒素(外毒素) 临床症状--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
3.生化反应:H2S+,明胶+,葡萄糖+,乳糖-,麦 芽糖+,吲哚-,卵磷脂酶 -
(二)临床意义 肉毒毒素--毒性最强 嗜神经性,使神经麻痹;食 物中毒。
剧毒(对人致死量为0.1µg)
(三)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鉴定鉴别
艰难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革兰阳性大杆菌,芽胞椭圆形 或长方形,位于菌体次极端,无荚膜,有 鞭毛。
药物敏感试验
考虑做厌氧菌体外药敏试验的临床情况:①明确厌氧菌引起的严重感 染,②已确证厌氧菌感染而经验用药无效,③需长期用药的厌氧菌 感染。
方法 培养基 接种浓度 孵育时间 优点
琼脂稀释法 布氏血琼脂 105细胞/点 48H
可同时测多个菌株
肉汤稀释法 布氏心脑浸液 106CFU/ML 48H
经济,可商品化
医学微生物(一)期中自查练习题
《医学微生物学(一)》1.根据大小、结构和组成,微生物可分为哪三大类?各有何特点?2.试比较G+和G-细胞壁结构的异同点。
3.简述细菌L型的主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生物学功能?5.细菌根据其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可分哪几类?并简述各类的特点。
6.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哪几期?各有何特点?7.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各有何实际意义?8.消毒和灭菌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中哪些方法可杀灭细菌的芽胞?9.试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及影响其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0.试述噬菌体感染细菌后的结果。
11.何谓质粒?质粒有哪些主要特性?并请写出五种医学上比较重要的质粒。
12.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哪些?简述其主要特点。
13.试述细菌耐药的遗传机制和生化机制。
怎样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播散?14.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什么?15..试述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16.全身性细菌感染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7.简述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特点。
该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18.当出现新的细菌性传染病时,该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19.在病原菌检测中,标本的采集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0.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1.A群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有哪些?引起的人类疾病大致可分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举一例。
22.简述肺炎链球菌的形态特点及所致致病,其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何区别?23.简述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培养及所致致病。
24.简述淋病奈瑟菌的传播途径、所致疾病及防治原则。
25.肠杆菌科细菌与医学关系大致可分为哪三种情况?26.试述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27.试述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特点。
28..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哪五种类型?分别说明其致病机制及致病特点。
29..试述志贺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0.简述沙门菌所致疾病的类型。
31.试述肥达试验的原理及分析其结果时应注意的事项。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厌氧菌——是生长和代谢不需要氧气,利用发酵而获取能量的一群细菌。
■根据芽胞有无分为:→厌氧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致病菌)→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菌)第一节厌氧芽孢梭菌属一、破伤风梭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染色:G+,细杆状,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大于菌体宽度,呈鼓槌状。
2、培养特性:专性厌氧,在血平板上呈扩散生长,有溶血。
3、抵抗力:强,芽孢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对青霉素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破伤风梭菌经创口感染,感染发生与否与伤口的条件有关,重要的条件是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混有泥土及异物;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为神经毒素,毒性强,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脑干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破伤风痉挛毒素可与中枢神经抑制性突触前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阻断抑制性介质的释放,导致神经持续兴奋,骨骼肌强直性痉挛,肌张力↑。
■所致疾病——破伤风潜伏期:7-14天,长短取决于伤口与CNS距离临床表现:肌肉强直性收缩,牙关紧闭、吞咽困难、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阵发性抽搐等,严重者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
病后免疫力不牢固。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可以诊断。
预防:①及时清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②注射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对可能引发破伤风的外伤,紧急注射抗毒素,对发病的大量使用抗毒素,同时使用抗生素。
二、产气荚膜梭菌(一)生物学性状G+粗大杆菌,无鞭毛,有荚膜,芽胞椭圆形,位于次极端,宽度小于菌体。
不严格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繁殖快(1代8min)。
血平板双层溶血环(内环β溶血、外环α溶血)。
在蛋黄琼脂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是由细菌产生的卵灵芝酶(α毒素)分解蛋黄中卵磷脂所致。
生化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产酸产气,“汹涌发酵”,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的酪蛋白发生凝固,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气势凶猛。
微生物学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导致肌肉麻痹。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主要由于豆类、肉类、腊肠及罐头食品等被肉毒梭 菌或芽胞污染,在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外毒素,被 人食入所引起。
表现:全身无力、视力模糊不清、吞咽及呼吸困
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毒
素不直接刺激肠粘膜,故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创伤感染中毒
婴儿肉毒病
由于婴儿肠道内缺乏能拮抗肉毒梭菌的正常菌群,食用被 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后,芽胞在这情况下定居于盲肠,繁 殖产生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中毒。表现为便秘、吮乳无力、
② WBC↓且形态不典型 ③ 伴其他杂菌生长
可初步快速诊断
四、防治原则
预防
及时彻底清创,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切除病灶
治疗
抗生素
ulinum)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G+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 极端, 使细胞呈网球拍状(匙),有鞭毛
2.
G-厌氧球菌
韦荣氏球菌属,咽部
3.
G+厌氧球菌
消化链球菌属,阴道
4.
G+厌氧杆菌
双歧杆菌属,控制pH 丙酸杆菌
致病性及所致疾病
特征:
1.
内源性感染,遍及全身,多呈慢性
2.
3. 4.
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脓液黏稠,有恶臭、血腥味 使用氨基糖苷类长期无效
常见感染类型:
1. 2. 3. 4.
G+粗大杆菌,正常菌群、培养困难 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假膜性结肠炎
治疗:停用抗生素
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
生化反应:十分活跃,可分解多种糖类,液化 明胶,H2S(+) 庖肉培基:肉渣呈粉红色,产生大量气体。
牛乳培基:汹涌发酵
产气荚膜梭菌汹涌发酵现象 (右为未接种管)
形,中或次极端,不大于菌 体。组织内无芽胞,无糖培 养基上易形成芽胞,可形成 明显的荚膜。
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染色
培养特性
(1)厌氧,要求不严格,微氧环境生长迅速。 (2)营养要求不高。含糖培养基发育最佳,无糖发
育不良,但有利于形成芽胞。 (3)繁殖迅速:通常培养2h在液体培养基深层即有
明显生长,4~6h后出现表面生长。 (4)庖肉培养基:混浊生长,产生气体,肉渣呈粉
所致疾病
•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仅为8~48h,细菌在局部繁殖, 产生多种毒素及侵袭性酶,造成病变部位水肿,水气 夹杂,触摸有“捻发感”,并产生恶臭,疼痛剧烈, 蔓延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可因毒血症死亡.
• 食物中毒:某些菌株能产生肠毒素,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引起食物中毒,其中毒机理类似霍乱肠毒素
• 坏死性肠炎:C型菌株引起,罕见。
形态与染色:
细长杆菌(4~8μm×0.3~0.5μm)周鞭毛,幼龄运动很活跃。 中等大小细长杆状,两端钝圆。无荚膜,芽胞正圆形,位于菌 体顶端,比菌体粗,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G+菌,形成 芽胞后易形成G-。
•培养特性:专性厌氧pH7.0~7.5 37℃最适。
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即可生长。
指端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
防治原则
(1)早期彻底清创,局部用H2O2冲洗、湿敷,消除厌氧微环 (2)对感染局部应尽早施行手术,切除并消除感染和坏死组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一章弧菌属和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一章弧菌属和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复习题及答案第十一章弧菌属一、单项选择题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不包括:A.鞭毛B. 菌毛C. 毒素共调菌毛D. 外毒素E. 内毒素2.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C.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现象D.ELTor 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E.革兰染色阴性3. 关于霍乱肠毒素,错误的是:A. 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B. 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C.由一个A亚单位和4~6个B亚单位组成D. 其受体是糖蛋白E.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4.霍乱肠毒素:A.为耐热外毒素B. 为不耐热内毒素C. 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使毒素分子变构D. A2肽链活化后,使肠上皮细胞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E.A1肽链与B亚单位结合,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5.关于霍乱,错误是:A.属于烈性传染病B.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D.病后的免疫力短暂E.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6.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为:A.空肠弯曲菌B. 幽门螺旋杆菌C.胎儿弯曲菌D.鼠伤寒沙门菌E. 副溶血性弧菌7. 哪种疾病不能由弯曲菌引起:A.食物中毒B.心内膜炎C.婴幼儿急性肠炎D.败血症E.肾小球肾炎8.分离霍乱弧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SS培养基B.碱性培养基C.血琼脂培养基D.亚碲酸钾血琼脂培养基E.巧克力色平板9.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呈多形性,革兰阴性B.有鞭毛,运动活泼C.生长最适pH为7.7D.需用无盐或低盐培养基培养E.能产生耐热性溶血毒素10.典型霍乱患者,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A.畏寒.发热B.声音嘶哑C.剧烈腹泻.呕吐D.腹部绞痛E.腓肠肌痉挛二、多项选择题1.霍乱弧菌所致的霍乱有其特点:A.潜伏期较短B.发病急C.传播迅速D.严重的呕吐和腹泻E.病后获得免疫力不强,并以细胞免疫为主2.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A.菌体典型的呈弧状B.单根鞭毛位于菌体一端C.革兰氏阴性D.无菌毛E.兼性厌氧3.霍乱弧菌的感染过程是:A.病菌经口侵入B.病菌在肠粘膜表面生长繁殖C.病菌进一步侵入血流D.病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肠毒素E.肠毒素进入细胞内发挥毒性作用致病4.副溶血性弧菌是:A.一种嗜盐性弧菌B.呈杆状C.有周鞭毛,运动活泼D.革兰氏阴性E.含15%食盐培养基生长得最好5.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下述正确的是:A.该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菌之一B.常因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而感染C.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D.致病物质有耐热溶血素等E.病后可获得牢固免三、问答题1.请简述霍乱弧菌的致病过程。
第三章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第一节芽孢杆菌形态特点一、概述芽孢杆菌属于细菌。
从细菌的形态特点上看,有三种常见形状,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别离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杆菌最多,球菌次之,螺旋状细菌最少。
球菌(coccus,复数为cocci),球状的细菌;据细胞的割裂面和子细胞分离与否有不同的排列状态,包括了单球菌(尿素微球菌)、双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酿脓链球菌、溶血链球菌)、四联球菌(玫瑰色微球菌、四联微球菌)、八叠球菌(藤黄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螺旋状细菌(有人称为螺菌,spirillum,复数为spirilla);螺旋状的细菌包括了弧菌(vibrio),螺旋不到一周,菌体呈弧形或逗号状,霍乱弧菌;螺菌,螺旋1-6周,外形坚挺的螺旋状细菌,红螺菌;螺旋体(spirochaete),螺旋6周以上,由原生质柱、轴丝、外鞘组成,柔软易曲的螺旋状菌体;钩端螺旋体,梅毒密螺旋体。
杆菌(bacillus,复数为bacilli);杆状的细菌,形态多样,包括了短杆状,短杆菌或球杆菌(甲烷短杆菌属);长杆或棒杆状,长宽不同较大(枯草杆菌、北京棒杆菌、白喉棒杆菌);梭状,两头稍尖,(梭菌属:鼠疫巴斯德氏菌);分支杆状,有分支(结核分支杆菌);平截杆状:两头平截(炭疽芽孢杆菌)。
特殊形状的细菌,菌体分叉,双歧杆菌;菌体结尾有柄,柄杆菌;菌体有附器,臂微菌。
细菌大小一样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10-3mm=10-6m。
病毒多用纳米(nm)为单位,1μm=103nm。
细菌的大小不一,球菌直径μm,杆菌1-5×μm,螺旋菌大小不同较大。
大肠杆菌平均长2μm,直径μm,150个大肠杆菌细胞头尾相接等于3mm长的一粒芝麻;120个大肠杆菌捆在一路才有一根头发粗细(人发平均直径60μm),109个大肠杆菌才有1mg重。
尽管芽孢杆菌形态简单,细胞大小不同也不专门大,但是,芽孢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胞大小是分类学的重要特点,是芽孢杆菌分类单元的实物载体,研究芽孢杆菌生物学必需描述的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
三.所致疾病
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生殖道感染
思考题:
厌氧菌的分类?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防治原则? 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疾病?培养特性? 无芽胞厌氧菌的特点?感染特征?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一. 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
脆弱类杆菌(B.fragilis)最常见 双岐杆菌:G+杆菌,抗肿瘤、抗衰老、增
强免疫力
二. 感染特征
◆ 内源性感染 ◆ 无特定病型 ◆ 分泌物或脓液粘稠,有恶臭,有时有气体 ◆ 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常规培养法无细菌生长 ◆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治疗无效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
1.生物学性状
(1) 芽胞特征: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比菌体大,使菌体呈鼓槌状。
(2) 培养特性:专性厌氧,血平板上溶血环
(3) 抵抗力:强
破伤风梭菌形态
2.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条件——伤口需形成厌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概述
◆种类分布 有芽胞——厌氧芽胞梭菌,G+杆菌 无芽胞——无芽胞厌氧菌
◆致病特点 厌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特定病型 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无特定病型
◆厌氧菌分离培养(实验课讲)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Clostridium)
G+杆菌,有芽胞,抵抗力强,专性厌氧 主要有以下几种: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型
2.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多种毒素和酶 (2)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
厌氧菌的培养特性
临床微生物教研室
袁小澎
一定义
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无氧条件(不是绝 对)下才可以生长的一类细菌 1836年Pasteur提出 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60%临床标本存在 厌氧菌感染---------------------需要 重视
二 分类
1 有芽孢厌氧性细菌 一个梭菌属包括83个种 2 无芽孢厌氧性细菌 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 种和亚种
1.直接涂片镜检 从伤口深部取材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大杆 菌,并有荚膜,常伴有其他杂菌,白细 胞甚少,形态不规则,这是气性坏疽标 本涂片的特点。
2.分离培养与鉴定 取坏死组织制成悬液, 接种于血球脂平板上或疱肉培养基中, 厌氧培养,观察生长情况。取细菌培养 物涂片镜检,并进一步用生化反应鉴定。
革兰氏阴性的杆菌 -----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 类杆菌属
厌氧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1 标本决不能被正常菌群污染; 2 应尽量避免空气
标本的采集
标本来源 封闭性脓肿 妇女生殖道 下呼吸道分泌物 胸腔 窦道,子宫腔,深部创伤 组织 尿道 收集的方法 针管抽取 后穹隆穿刺抽取 肺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静脉注射的塑料导管穿入 无菌外科切开 上阴部膀胱穿刺
三)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采集 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和鉴定
五 气性坏疽病原菌
以组织坏死,水肿,产气及全身中毒的 严重的急性外伤感染 包括很多-----重点 产气夹膜梭菌
产气夹膜梭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和染色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致病性
为革兰氏阳性粗大梭菌,3~4×1~ 1.5um。单独或成双排列,有时也可成短 链排列。芽胞呈卵圆形,芽胞宽度不比 菌体大,位于中央或末次端。培养时芽 胞少见,须在无糖培养基中才能生成芽 胞。在脓汁、坏死组织或感染动物脏器 的涂片上,可见有明显的荚膜,无鞭毛, 不能运动。
2913.0医学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概述
可考虑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结
厌氧性细菌的种类 厌氧芽胞梭菌的共同特点 无芽胞厌氧菌特点
艰难梭菌
无 芽 球菌(G+ G-) 胞 杆菌(G + G-) 菌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厌氧芽胞梭菌共同特点
厌氧、G+、大杆菌; 形成芽胞,抵抗力强; 分布广泛如空气、土壤、水、人和动物肠道;
芽胞侵入人体,繁殖体,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强烈的外毒素和酶致病;
破伤风、肉毒梭菌:外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和酶 明显的临床症状; 类毒素预防,抗毒素治疗。
无芽胞厌氧菌特点
皮肤、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 构成正常菌群,无芽胞厌氧菌占绝对优势
肠道菌群,厌氧菌占99.9% 皮肤、口腔、上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占80%-90% 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有利,对维持皮肤黏
膜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动态的平衡,微生态不打破不致病
条件致病、内源性感染
某些条件下,用药菌群失调,免疫力变化
细菌按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为哪四类?
1.专性需氧菌:有氧气条件下生长 2.微需氧菌:生长需要少量氧气,5%-6%氧气 3.兼性需氧菌:有氧气没氧气条件下都生长 4.专性厌氧菌:低氧分压或无氧条件下生长
1861年,巴斯德发现厌氧菌。 发明厌氧菌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厌氧性细菌种类
芽 胞(G+) 菌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厌氧芽胞梭菌属
03.03.2024
21
肉毒梭菌 C. botulinum
细菌 毒素前体
肠道中的 胰蛋白酶 细菌产生 的蛋白酶
肉毒毒素
重链
S
S 轻链
重链与受体结合,轻链进入 细胞,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03.03.2024
运动神经末梢麻痹:眼睑下垂, 咀嚼困难,呼吸困难与衰竭。
22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 共同特点:
• G+杆菌有芽胞,抵抗力强; • 在自然界(水、土等)、动物及人体肠道
中广泛存在; • 产生外毒素致病。 • 除产气荚膜梭菌外均无荚膜。
03.03.2024
1
破伤风梭菌
一般情况
破伤风梭菌是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 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
创口污染,本菌可从伤口侵入,引起破伤 风,患者表现为肌肉痉挛,抽搐,最终呼吸衰竭 或窒息而死,发病后,死亡率很高。
坏死组 织悬液
血平板,疱肉培养基
厌氧培养
注入小鼠或家兔静脉 10min后处死,置37℃ 5-8h
生化反 应鉴定
动物躯体膨胀
03.03.2024
解剖,取内脏/心血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17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防治原则:
1. 预防: ❖ 及时扩创 → 破坏厌氧环境 ❖ 严密隔离病人;所用器械、敷料彻底底灭菌
03.03.2024
10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一般情况:
是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及人和动物肠道中。
03.03.20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芽孢(胞)梭菌的微生物学特点
厌氧芽孢(胞)梭菌只有一个属,即梭状芽孢(胞)梭菌属,主要菌种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和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为机会性致病菌,当肠道菌群失调时,可引起假膜性结肠炎。
(一)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1.生物学性状
革兰氏染色阳性,专性厌氧的细长杆菌(0.5~1.7微米)×(2.1~18.1微米),有周鞭毛,无荚膜。
细菌繁殖体可形成圆形芽孢(胞),芽孢(胞)位于菌体一端,较菌体粗,使芽孢(胞)菌呈鼓槌状。
常用庖肉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
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羽毛样菌落,菌落周边有轻度p溶血。
该细菌繁殖体抵抗力与一般细菌相似,其芽孢(胞)的抵抗力强,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耐受。
2.致病物质产生两种外毒素,即破伤风溶血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3.所致疾病破伤风梭菌致病条件是:①机体深部伤口;或②伴有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或③坏死组织多且造成局部缺血缺氧的微环境。
细菌只在局部繁殖,释放的破伤风痉挛毒素进入血流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纤维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肌肉的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特有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症状体征。
4.防治原则
(1)正确处理伤口;清创并对伤口用过氧化氢溶液(HzOz)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
(2)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防止伤口局部细菌的生长繁殖。
(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和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和对症治疗。
(4)应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中国计划免疫规程中规定使用白百破(DPT)三联疫苗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另对军人和易受外伤的高危人群,可提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
(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1.生物学性状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专性厌氧,有荚膜无鞭毛。
芽孢(胞)在菌体次极端,椭圆形,但很少形成。
产气荚膜梭菌在血平皿上形成双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形成"汹涌发酵".
2.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其中有些即为胞外酶,如α毒素(卵磷
脂酶)、β毒素(引起坏死作用)、ε毒素(增加胃肠壁通透性)及肠毒素等。
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似,引起气性坏疽、食物中毒等。
3.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涂片镜检:从伤口深部取材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下观察,发现G+大肠杆菌有早期初步诊断意义。
(2)细菌分离培养:取坏死组织制成悬液,接种于庖肉培养基或血琼脂平板,厌氧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态及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接种于牛乳培养基中观察"汹涌发酵"等生化反应。
必要时可接种小鼠进行动物实验。
4.防治原则及时处理伤口,清创、扩创、局部使用H202冲洗,对所有的器械和敷料严格消毒灭菌。
必要时截肢以防止病变扩散。
可使用高压氧舱治疗。
由于气性坏疽病原菌种类较多,产生的毒素型别也较多。
抗原复杂,故无相应的类毒素和抗毒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三)肉毒梭菌的形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1.形态和染色革兰氏阳性短粗杆菌,专性厌氧,有鞭毛,无荚膜。
肉毒梭菌芽孢(胞)位于菌体次极端,粗于菌体与菌体形成网球拍状。
2.致病物质主要是神经外毒素,即肉毒素(botulin),为已知最剧毒素。
3.所致疾病主要经食物感染(少见可经刨伤感染),肉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流,作用于颅脑神经核、外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迟缓型麻痹即重笃的肉毒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