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鉴定的意义
名词解释 生药的鉴定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生药的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方法,对药材进行科学的鉴别和评估,目的是确定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性。
生药的鉴定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鉴定方法生药的鉴定主要依靠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包括外观特征、显微镜观察、化学试验、色谱分析和生物学检测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定方法:1. 外观特征鉴别: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可以初步鉴别生药的真伪和质量。
其中,气味是一种重要的辨别特征,不同的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可以作为鉴别的参考。
2. 显微镜观察:借助显微镜对药材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表皮特征等进行观察,可以进一步确定生药的真伪和种属。
显微镜观察在鉴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定工作中。
3. 化学试验:通过化学试验,可以检测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营养成分和杂质等。
常用的化学试验方法包括显色反应、熔点测定、纸层析以及质谱分析等。
这些试验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药材品质和纯度的信息。
4. 色谱分析: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分析方法,在生药鉴定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等。
通过色谱分析,可以定量和鉴定药材中的各种成分,为生药的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5. 生物学检测:通过对生药进行生物学活性的检测,如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抗炎活性等,可以进一步评估药材的药效和质量。
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和药效研究的不同层面。
二、鉴定要点在进行生药的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样品准备: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药材样品,遵循药典或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坏。
2. 观察标准:应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明确生药的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对于不同的生药,其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3生药的鉴定上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1、杂质检查 2、水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烘干法 甲苯法 减压干燥法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冷浸法、热浸法 酸溶性浸出物测定 醚溶性浸出物测定 甲法 乙法
3、灰分测定
5、挥发油测定
总灰分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10
• 灰分测定:
• 总灰分测定: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 不挥发性无机成分以及表面附着的不挥发 性无机成分的总和。 •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指总灰分中加入10%盐 酸处理得到的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是衡 量泥沙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地下部位入 药的生药尤为重要。
29
肉桂
海桐皮
30
马钱子
31
5、质地
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 性等特征。 描述药材质地的名词术语很多,常见有:
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熟地黄。 柴性: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
32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如郁金。
自然折断时,断面是否平坦,还是显纤维性、颗 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层层剥离等。 茅
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起霜”;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 置不“起霜”;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杜仲折断时有 胶丝;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且呈裂片状分层;苦楝皮的折 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和石楠藤的藤茎。 湖北: 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 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 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 松萝科松萝————称作“海风藤”
6
• 种既存在又不存在: 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 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 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 的不连续性标准。 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 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 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
4)开展生药的鉴定研究,在发掘 新药源和寻找进口生药的代用品 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血竭,产于印度尼西亚等地,进 口生药。经考查发现,剑叶龙血 树在我国云南应用迄今已有500 余年历史,经鉴定研究以“广西 血竭”为名入药。
第二节 原植物鉴定
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original
三、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 以到有关植物标本馆核对已定学 名的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 本馆中已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
在核对标本时,要注意同种植物 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需要 参考更多一些的标本和文献资料, 才能使鉴定的学名准确。
第三节 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即通过眼观、手 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 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性状,包 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 断面、气味等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 行鉴别的方法。
plant),又称分类学鉴定。
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 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 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 的准确无误。是生药鉴定的根本 和基础。
一、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本,应注 意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 官的观察,对繁殖器官(花、果、 孢子囊、子实体等)应特别仔细, 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 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的 形态构造。
因此,有必要对同名异物、同物 异名的生药,通过调查研究,加 以科学鉴定,澄清品名,尽量做 到一药一名,互不混淆,保证生 药的真实性,以及疗效和用药安 全。
3)在生药商品流通中,以次充好、 以假充真,特别是一些贵重生药, 时有发现伪品或掺假现象。贵重 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 羊角、番红花、冬虫夏草等。
第十一章生药的鉴定
水试法——是利用生药在水中发生沉浮
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 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现象进行鉴别。 如红花浸水中,水变金黄而花不褪色。 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秦 皮浸水中,水浸液显蓝色荧光等作为鉴 别依据。
火试法——是利用生药受火燃烧后产生
的颜色,烟雾、响声、膨胀、熔融聚散 等变化现象进行鉴别。如麝香、海金沙 的鉴别。
通常适用于性状鉴定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 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 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锭丹等中药成方 制剂的鉴定。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一)横切片或纵切片 (二)表面制片 (三)粉末制片 (四)解离组织片 (五)细胞内含物鉴定 (六)细胞壁性质鉴定 (七)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的测量
看——就是仔细观察生药的形状、大小、色泽、
表面特征及断面等,并以一些简单的术语来形 容,例如观察根类外形时,常用头(根、根茎 的上端)、芦(根端短缩的根茎)、身(主根 部分)、梢(根下部或支根)、须(须根或小 根)、纹、皱、槽、沟、连珠(根、根茎膨大 部分成连珠状)等描述。观察断面特征或饮片 时,常用心(中心部)、菊花纹、车轮纹、云 纹、网纹(均指断面呈现的各种纹形)、朱砂 点(指红色油室)、粉尘(指淀粉)、霜(指 析出的结晶)等词形容。
二、各类生药显微鉴定通则
(一) 根类生药
1、 组织构造 (1)各种类型根的区别
观察根类药材的组织构造,可根据维管系 统,区别其为双子叶植物的初生构造、次生构 造或单子叶植物根。
(2)根类异常构造
又称三生构造,如何首乌块根的形成层环 外有数个异型复合维管束;牛膝根有数轮同心 排列的维管束;商陆根有数轮形成层环。
摸——就是用手触摸生药,以判断生药
生药的鉴定
掌叶大黄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 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 直立,粗大,中空。 ������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 具粗齿。 ������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 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 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 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第五章
主要内容: 1、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的鉴定
2、原植(动)物鉴定
3、性状鉴定 4、显微鉴定 5、理化鉴定 6、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
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 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
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1、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3、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第五节 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横切片或纵切片: ������ 选取生药适当部位,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 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它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石 蜡切片法制片观察。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
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 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
据。
原植(动)物鉴定
1、观察植物形态:完整植物的标本,注意器官的观察,
2、核对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和《中
繁殖器官的微小特征;药用部位,产地实物观察对照。
生药鉴定依据与程序
• 2.核对文献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核对 文献。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著作, 如《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 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有关 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中药品种 鉴定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华本 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等。必要时还需核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 鉴定。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 3.真实性鉴定 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项目。对于供鉴定 的样品药材,应先进行来源鉴定、性状鉴 定,尤以性状鉴定最为常用,然后根据实 际需要,进行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对于 不能确定原植(动)物来源的样品,则须 从药材的商品流通渠道深人到产地作进一 步的调查研究。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 例如商品“白头翁”多达20种以上,分属 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唇 形科、玄参科等不同的植物来源。又如 “贯众”,全国曾作“贯众”用的原植物有11 科18属58种,均属于蕨类植物,其中各 地习用的商品和混用的药材有26种,另 外的32种均为民间草医用药。其他如山 慈姑、透骨草、王不留行、鸡血藤、金 钱草、石斛的同名异物也很多。在同物 异名的生药中,有的是同科属植物,临 床上已习惯使用,功效尚相似;有的是 同科不同属或者不同科,其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不尽一致,有的甚 至没有疗效或者作用完全不同。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的药品法 典。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 验方法。全国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 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局颁药品标准是现行药典内容的补充,也 是国家标准,各有关单位也必须遵照执行。 对于国家药品标准没有收载的中药材、中 药饮片,在本地区可依据各省、市、自治 区关于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地方药品标准 进行鉴别。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1 生药鉴定的意义及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_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n 冷浸法 取供试品约 4g ,精密称定,置 250 ~ 300ml 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 l00ml ,密塞,冷 浸,前 6 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 18 小时,用干 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20ml ,置已干 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 105℃ 干燥 3 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 30 分钟,迅速精密 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 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 % ) 。
商品木通类生药:
木 通: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五叶木通、白木通 的干燥藤茎。 (正品基源植物) 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干燥藤茎。(禁用品) 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
4、浸出物的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无法进行
含量测定的生药可采用浸出物量来评价生药质量优劣。 v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水作为溶媒, 冷浸法或热浸 法提取。 v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作为溶 媒 ,冷浸或热浸法提取 v醚溶性浸出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定 以乙醚作为溶媒,采用索式提取 器进行提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如抽取总量偏 多,按四分法再取样,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 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平均样 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等实验 所需用量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 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
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蕨Dracaena draco L. 产于印尼。
生药学: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定义:生药鉴定(identification of crude drug)就是依 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有关专著对生药作真实性、 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目的: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用药的安全有效及发掘利 用新药源。
人工牛黄是以牛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与无机盐(硫酸镁、硫酸亚铁和磷酸三钙) 为原料,与淀粉混合而成;培植牛黄是利用活牛体,以外科手术的方法在牛的胆囊 内插入致黄因子,使之生成牛黄;而体外培育牛黄则是以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 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
南沙参(松泡) 防风(松泡)
当归(油润)
郁金(角质) 杜仲(胶丝)
黄柏(纤维性) 鸡血藤
(6)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刀横切(或削)的 平面。
是否易折断,有无粉尘及断面特征 1.自然折断面 (1)平坦: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牡丹皮) (2)颗粒状:富含石细胞(肉桂) (3)纤维状:纤维束(桑白皮、合欢皮) (4)裂片状:纤维束+薄壁细胞(苦楝皮、黄柏)
➢ 有些药材以颜色命名如黄芩、紫草等。 ➢ 药材的色泽可作为其质量的标志,如玄参要黑、茜
草要红、黄连要黄。
➢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如绵马贯众久贮, 根茎和叶柄基部断面变为棕黑色而不能药用;枸杞 子和牛膝变黑后,就说明其已变质。
➢ 药材的颜色,一般均为复合色调,描述的颜色应以 后一种色调为主,前一种为附助色调。如小茴香呈 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黄色为附。
➢ “黏性”表示具黏液质,如石斛嚼之则显黏性。 ➢ “油润”表示其质地柔软,含油而有润泽,如熟地黄 ➢ “糟”表示枯朽,呈朽木状,如川木香。
➢ “角质”表示质地坚实,断面且呈半透明状或 有光泽(常因含多量淀粉,蒸煮时致使糊化而 成),如法半夏。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6、水试:如番红花加水泡后,水液染成黄 色(非红色);秦皮加水浸泡,浸出液在 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7、火试:如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爆鸣 声,起油点如珠,似烧毛发但无臭气,灰 为白色。
D、 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量的多少, 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
1、化学定性反应:
化学成分+化学试剂 特殊颜色/沉淀/结晶
2、显微化学反应:
3、微量升华:
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 时)、片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
4、荧光分析 如黄连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 木质部尤为显著;秦皮的水浸出液在常光 下显淡蓝色荧光。
新技术和新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练习题
1.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2. 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巨著是 3. 我国最早的相当于国家药典的本草是
A 《本草纲目》 C 《新修本草》 B 《神农本草经》 D 《证类本草》
答案:B、A、C
4. 具有较完整的植物体中药检品应采用的鉴 定方法是: 5. 破碎中药检品一般采用的鉴定方法是: 6. 要求作出较准确的质量评价的中药检品应 采用的方法是: 7. 较完整的中药检品要求快速作出真伪鉴别 的应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 A 来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A、C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杂质检查
主要为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检查方法:挑拣、箩筛;显微镜、理化鉴 别实验等。 杂质检查所用的样品量,一般按药材取样 法称取。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3、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到有关植物标 本馆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馆中已定学名 的标本正确可靠。
第四节 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生药的性状 ,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作为依据而进行生药 真实性鉴定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对生药的品质作出初步判断,如甘草“以甜者为 佳” 这种鉴定方法,更多的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经验积累的总结,方法简便易行、 快速有效,是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 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
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和资料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 良度的评价,以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 • 鉴定生药的目的:真、伪;优、劣。 • 同名异物:白头翁、贯众、忍冬、木通、防己
• 同物异名:鱼腥草——折耳根,大血藤——红藤
四分法
最终供试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样品量的3倍,即1/3实验分析用,1/3复核 用,1/3留样保存,其保存期至少一年。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浸出物
• 1、杂质:根茎、残基——非药用部分 (拣、筛、称) • 杂草——非药用物 • 砂石、泥土、尘土 • 虫、霉、变 • 2、水分(疗效、贮存) • 烘干法、甲苯法 • 减压干燥法 • 气相色谱法
第三节 基源鉴定
• 一、基原鉴定:
• 又称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动植物分类的知识,对生药的来 源进行鉴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是生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 1.原植物形态的观察
•
•
2.核对文献
3.核对模式标本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 2. 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
生药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 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生药,不论包件多
• 目前全国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在1000种以上,绝大多数是历 代本草中早有记载的。虽使用历史悠久沿用至今,然而一 些品种还需认真考证。如虎掌、天南星的考证,通过调查 研究,核对现用药材,加以科学鉴定后,证实虎掌和天南 星实为不同之药物。虎掌为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块茎,天南星为异叶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的块茎 。
证明其为杂志后,计入杂质重量中。对个体大的生药,必要
时可破开,检查有无虫蛀、霉烂或变质情况,杂质检查所用 的样品量,一般按生药取样法称取。
• 三、水分测定
• 水分的测定,是为了保证生物不因所含水分超过限度而发 霉变质。水分测定的方法常用的有烘干法和甲苯法。供测 定用的生药样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 片,直径和长度在3mm以下的花类、种子类、果实类药材, 可不破碎。 • 1. 烘干法 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取样品 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 5mm,疏松样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 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臵干燥器中,冷却30分 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 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 计算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生药的鉴定
▪ 2.核对文献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核对 文献。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著作, 如《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 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有关 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中药品种 鉴定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华本 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等。必要时还需核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 鉴定。
观察生药组织切片或粉末中的后含物时,一 般用甘油醋酸试液或蒸馏水装片观察淀粉粒,并 可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的偏光现象; 用甘油装片观察糊粉粒;如欲观察菊糖,可用乙 醇装片也可用水合氯醛液装片不加热立即观察。 为了使细胞、组织能观察清楚,需用水合氯醛液 装片透化,方法为取切片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 上,滴加水合氯醛液,在小火焰上微微加热透化, 加热时须续加水合氯醛液至透化清晰为度。为防 止放冷后析出水合氯醛结晶,可在透化后滴加稀 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观察。
第三章 生药的质量保证
为了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后含物的性质,可用 适当的试液进行显微化学反应。如石细胞、纤维 和导管加间苯三酚和浓盐酸的木质化反应;淀粉 粒加碘试液的反应;木栓化细胞壁、角质化细胞 壁及脂肪油加苏丹Ⅲ试液反应;黏液加钌红试液 的反应等。
矿物药的显微鉴定可直接粉碎成细粉观察, 也可进行磨片观察。
中成药显微鉴定时,一般需根据处方,明确 品种和药用部位,对各组成药材粉末特征分析比 较,排除某些类似的细胞组织及后含物等的干扰 和影响,选取各药在该成药中较具专属性的显微 特征,作为鉴别依据,因此,单一粉末药材的主 要显微特征在成方制剂中有时不一定作为依据, 而某些较次要特征有时还起鉴别作用。
不定根(艼) 须根
根茎(芦头) 茎痕(芦碗) 主根
须根放大(示“珍珠点”)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8.水试
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 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及透明度、膨胀性、 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 鉴别。如西红花水液染成金黄色;秦皮水浸 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 水显鲜艳的桃红色。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 浸泡,种子变黏滑,体积膨胀;熊胆投入清 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这些现象与内含成分或组织构造有关。
矿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 行鉴定,以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步骤如下:1.观察植物形态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二、性状鉴定
主要利用感观(眼看、手摸、鼻闻、口尝 等)进行宏观鉴定(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是生药鉴定必备的基本功。一般包括七个方 面: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 折断面、气味,还有水试、火试。
因此,开展生药的鉴定,在判断生药的真 伪、评价生药质量的优劣、发掘新药源、保 证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品应用的安全、 有效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生 药鉴定的依据
生药鉴定的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生药标准
是生药药的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 规定,是生药生产、供应、使用、检验部门 遵循的法定依据。
4.表面特征
常是性状鉴别的主要依据,指药材表面光 滑或粗糙;有无纹、皱、槽、沟、连珠;表 面常可见节、根痕、叶痕、皮孔或毛茸等。 如白花前胡根头部有叶鞘残存的纤维毛状物, 是区别紫花前胡根的重要特征。暹罗角有 “天沟”、“地岗”
5.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 轻重、弹柔以及粉性、黏性、绵性、柴性、 角质、油润等特征。有时反映其显微特征及 质量。经验鉴别:南沙参“松泡”(质轻松, 断面多裂隙);山药“粉性”(富含淀粉, 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当归“油润”(质地 柔软,含油而润泽);郁金“角质”(质地 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道地黄芪 质柔韧、粉性——质优,江苏引种品质坚硬、 柴性——质劣。
生药的鉴定1---我们老师的
2013-7-31
第二节 生药鉴定(质量控制)依据和 取样方法
7
• 一、生药鉴定(质量控制)依据——药品 标准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 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它具有法律的 约束力;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 的依据。 制定和颁发药品标准是加强药品管理, 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 生药(中药材)品种繁多,规格复杂,各地用 2013-7-31 药习惯也有不同。因此更必须强调严格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2
• 第四部《中国药典》 1985年版,药典共收载 药品1489种。 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 种,中药成方207种,共713种;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2013-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3
• 第五部《中国药典》1990年版, 共收载品种 1751种
蝶形花
叶枕
二体雄蕊
花萼5裂, 花瓣5, 花冠多 为蝶形
雄蕊10个, 9个花丝 连合, 一个分离, 呈二体。
35
心皮1个, 上位子房, 1室, 常具多个 胚珠。 荚果
2013-7-31
1、来源鉴定(又称基原鉴定 )作,如《中国植物志》、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地方植物志》类等书 籍及《植物分类学报》等有关杂志, 其次,选择中药鉴定方面的著作《中药彩色图集》 和《中药薄层色谱图集》以及《药名词汇》等书 籍。
一、发掘和整理祖国药物品种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收载的中药材534种,其中有143种中药为 多基源;其中二基源的有92种,三基源的 38种,四基源的有8种,五基源的有4种, 六基源的有1种;同科不同属有21种,不同 科者有4种。
11-生药的鉴定
2. 根茎类 (rhizomes)
根茎类生药是以植物的地下茎入药,包括 根状茎 ( 常称根茎 ) 、块茎、鳞茎或球茎。
根茎类生药表面有节和节间,以单子叶植 物的根茎为明显,节上常见有退化的鳞片 状叶,有时可见叶痕和芽痕,周围或下侧 有不定根或根痕。蕨类植物根茎的表面常 有鳞片或鳞毛,有的周围密布整齐的叶柄 基。
双子叶植物茎的横断面呈放射状结构,草 质茎木部不发达,髓疏松或成空洞,木质 茎木部发达,皮部薄;单子叶植物茎不呈 放射状结构,维管束散列,无明显的髓。
目的: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1、观察植物形态: 对于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中药,应注意其根、茎、叶、花、
果实等部位的观察。特别对繁殖器官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 显微镜进行观察。 2、核对文献: 目的:根据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等,确定检品科属。
在核对文献时,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学著作,其次再查阅 具有鉴定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
3. 色泽 (coluor) 包括表面和断面的色泽。 生药的色泽变化与生药质量有关。如玄参
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黄连要黄。 加工、贮藏不当,会改变生药的固有色泽,
甚至引起内在质量的变化。
4. 表面特征 (surface character) 指药材的表面所能看到的特征,如光滑、
粗糙、皱纹、皮孔或毛茸及其它附属物等, 皮类生药的表面特征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 叶类生药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
双子叶植物根类生药一般呈圆柱形或圆锥 形,平直或稍弯曲、扭转、有的分枝,上 端常连接短缩的根茎 ( “ 芦头 ”) ;表面 常较粗糙,多数有木栓、皮孔及支根痕; 横断面呈放射状结构,形成层环大多明显, 中心常无髓,少数生药有异型构造。
单子叶植物根类生药多为须根或须根膨大 成块状根,块状根的形状比较多样,如麦 冬、天冬呈纺锤形,表面常较光滑,无木 栓及皮孔,断面不呈放射状,内皮层环较 明显,中心有髓。
药用植物问答题汇总
1. 生药鉴定的意义是什么?答: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有关专著等对生药进行真假、纯度和优良度的鉴定。
为中药品种的确定和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在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新药源的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试述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影响生药质量的自然因素包括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等,经常是多种因素在综合地起作用。
1)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中药质量控制涉及许多环节,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复杂系统工程,品种的确认鉴定应为质量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
我国现有已知中药资源中有80%多为植物药,不少中药存在多基源现象,而且生药中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会影响生药的品质。
此外生药品种的历史演变和地区用药习惯的差异以及新兴品种和代用品的层出不穷,对于生药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植物生长发育对生药品质的影响: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由于其活性成分多会发生一些变化,因而对生药的质量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所以适时采收到生药的品质和临床疗效影响都很大。
3)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植物会产生种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多型性,对称化学变种或化学型。
所以遗传和变异因素同样也会影响生药的品质。
4)环境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生药品质不可忽视的因素。
如光照、环境温度、降水量、土壤条件、海拔高度、地理纬度等均会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从而影响生药的品质。
3.试述麻黄的来源并比较三种麻黄组织构造的不同点。
答:麻黄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草麻黄:①细长圆柱型,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②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西纵棱18—20条;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基部约1/2合生,上部2裂(稀3裂),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渐尖,反卷。
③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类圆形或扁圆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生药的鉴定
5、显微化学反应 黄连粉未滴加30%硝酸,可见针 状小檗碱硝酸盐结晶析出。 6、荧光分析 在紫外光灯下观察:黄连横切面 呈金黄色荧光;大黄粉未显深棕色荧光; 秦皮水浸液显天蓝色荧光。
三、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 TLC 2、气相色谱法 GC 3、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四、分光光度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 2、可见分光光度法 3、红外分光光度法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六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
一、特点:遗传稳定性、遗传多样性、化学稳定 性 二、方法: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PCR扩增的特定片段的限制性位点分析 DNA测序方法
三、应用: 在植物进化、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 在道地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8、果实类生药 外、中、内果皮,种子 的特征 9、种子类生药 种皮,外、内胚乳,子 叶的特征 10、全草类生药 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或 全株 11、菌类生药 12、动物类生药 13、矿物类生药 14、中成药显微鉴别要点 一般用于用生药粉未制成的中成药。
第五节
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 析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有效成分或主 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鉴定其真伪和 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方法。 一、物理常数 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 度、沸点、凝固点、溶点等
3、色泽 如丹参色红,黄连色黄, 玄参色黑。 4、表面特征 如酸枣仁表面光滑、 五味子表皮皱缩、丁香表面粗糙、金银花 表面密生短柔毛及腺毛。 5、质地 如天麻坚实,南沙参松泡, 当归油润。 6、断面 山药断面粉性,郁金断面 角质,大黄可见星点,何首乌可见云锦纹, 茅苍术可见朱砂点。
7、气 如肉桂气香,阿魏气臭,薄荷气特 殊。 8、味 如甘草、党参味甜,黄连、黄柏 味苦,乌梅、山楂味酸。 9、水试 如葶苈子、车前子遇水变粘滑。 10、火试 如海金沙点燃,发出爆鸣声及 闪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粉末观察
一般不应有木质部的组织(如导管、木纤维等)。主要有木栓细胞、纤维、分泌组织、石细胞及草酸钙结晶。
六、叶类生药
1.组织构造
常通过主脉,切制成横切片:观察表皮、叶肉与主脉三个部分的特征。
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气孔、角质层,有无内含物,毛茸的类型及特征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主脉。
3.加热法:苏木投入热水中,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溶液;将菟丝子煮沸,种皮破裂后露出旋卷形的胚,形如吐丝。
4.浮沉法:青黛撒于水面,应浮而不应有下沉物;鉴别沉香的质量,以沉水或半沉水中者质量为佳。
5.研磨法:乳香加水共研成乳白色乳状液,没药加水共研成黄棕色乳状液。
6.滴水法:将水滴在蟾酥表面,水滴处呈乳白色隆起。
第三节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又称来源鉴定(origin identification)法,是中药鉴定的基础。运用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或原料药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其特点是宏观,主要用于完整的药材的真伪鉴别。
基原鉴定方法:
观察---描述---查阅文献---标本的采集、核对
第四节生药的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法也叫直观鉴定法,是用感官来鉴定中药性状是否与规定的标准或对照品相符合的一种方法。药材性状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内容。
叶类药材还可制成表面片。
一、根类生药
1.组织特征
首先观察横切面的特征,根据其微管束的类型区别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根,然后由外而内依次观察并描述各部分组织的特征。
a.双子叶植物的根一般具有次生构造,从外而内:周皮、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通常无髓。
异常构造:①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如牛膝、商陆;②附加维管柱,如何首乌;③内涵韧皮部,如华山参;④木间木栓,如甘松根、黄芩。
薄荷藿香等可揉搓、荆芥可哈气、血竭可燃烧或研粉后闻。
味
药材的味也是评价药材质量的标准之一。舌尖、舌根分别对甘味、苦味敏感。
甘:甘草、党参等;
苦:苦参、黄连、黄柏、穿心莲、龙胆等;
酸:乌梅、山楂、木瓜等;
辛:如肉桂、细辛等;
咸:牡蛎、鳖甲、草决明、芒硝等。
当归和独活饮片较难鉴别,尝其味则可鉴别,当归先苦辛而后微甜,独活先苦辛而后麻辣。
火试
是指用火烧、煅药材,观察所产生的现象(如特殊的臭气或香气、颜色、烟雾、响声等),以鉴别药材。
如降香火烧之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并有油流出,烧完留有白灰;
血竭粉末放在白纸上,下面用火烤即熔化,色泽鲜红如血,且透明无渣;
海金砂点燃可发出爆鸣声及闪光,可区别出松花粉、蒲黄;
麝香少许用火烧之有轻微爆鸣声,起珠状油点,似烧毛发但无臭气,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
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常带有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常具膜质鳞叶,蕨类植物的根茎常带叶柄残基和鳞片。
如人参根上部具横纹、川木香具纵槽、金银花表面具毛茸;防风的根头部具密集环纹(蚯蚓头)、白花前胡的根头部有叶鞘残基,藉此可与紫花前胡区别等。
断面特征
自然折断面:折断的难易程度,折断时的声响,有无粉尘飞扬,新鲜药材有无汁液流出等。常呈平坦、纤维状、刺状、颗粒性、层状或胶丝状等。
性状鉴定方法:眼看、手掂、鼻嗅、口尝、感试等5种传统鉴别法。
本法适用于各类中药的鉴别,必要时可配合其它鉴定方法加以确证。
药材形状:
一般较为固定,与药用部位密切相关。
根类药材:一般呈圆柱形、圆锥形,块根呈纺锤形或块状;
根茎类药材:根状茎与根类同,块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球茎和鳞茎常球形、类球形或扁球形,鳞茎由多数肥厚鳞片等;
b.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具初生构造,从外而内:表皮、皮层(凯氏带常明显)、维管束辐射型,无形成层,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通常有髓。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的特征
1)表部发达;形成层层环多明显。
3)木质部有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某些药材由于品种不同、加工条件的变化、贮藏时间的不同或杀虫不当等,就会改变其色泽。
药材的颜色一般为复合色调,描述时以后一种颜色为主,前一种颜色为辅。如小茴香呈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辅。如果所描述的药材具有2种不同的颜色,一般将常见的颜色写在前面。
表面特征
指药材的表面所能看到的特征。包括光滑、粗糙、有无皮孔、毛茸、鳞叶及其它附属物,有无纹、槽、皱等,有无节等。
共已发行了9个版本: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
基本内容:
1.药材及其制品标准/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禁忌、注意事项、贮藏等。
2.成方及单味制剂/同上
蟾酥粉末少许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青黛少许,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烟雾产生。麝香灼烧,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
其它:“磁石召铁”、“琥珀拾芥”、“牛黄挂甲”等等。
荧光检测法
利用中药的某些成分在阳光或紫外灯下能产生荧光的特性,对药材进行鉴别,尤其适合于鉴别外形相似较难以分辨的药材。
如秦皮水浸液日光下呈碧蓝色荧光;
1.取样:⑵中成药
①液体制剂:一般取样200ml;
②固体制剂:片剂200片、丸剂10丸、胶囊20个、粉状制剂100g。
③贵重药酌情取样
取样方法:
①固体药材从包件四角、中间等分别取样。
②液体药材混匀后取样,不易混匀者按不同部位取样。
③贵重药品逐渐取样。
说明:取样量为检验所需的3倍以上,1/3供检验用,1/3供复核用,1/3留样保存。
4)根大多无髓,少数有明显的髓部,如龙胆、乌头等。
单子叶植物根的特征
1)无木栓组织,其表皮细胞外壁有时增厚或由表皮发育成数列根被细胞,壁木栓化或木质化,有的壁上有增厚的细条纹,如百部;
2)皮层宽广,占根的大部分;
3)无形成层,内皮层凯氏点明显;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数目多,相间排列成一圈,无射线;
4)有髓,髓部大,多为薄壁细胞。
②内涵韧皮部,有的形成双韧维管束。
b.单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具初生构造,表皮细胞1列,皮层明显,常有叶迹维管束散在,内皮层大多明显,维管束大多为有限外韧型,通常无明显的髓。
2.粉末特征
根茎类中药的粉末鉴定,主要注意石细胞、纤维(韧皮纤维、晶纤维、木纤维等)、分泌组织、导管、结晶、木栓细胞或表皮细胞、淀粉粒、菊糖等。
大黄显黄棕色或棕红色荧光,而混伪品则显蓝色荧光。
金属探测法
用磁铁靠近药材样品,鉴别药材是否掺有铁粉、铁丝等,或使用金属探测器,检查是否掺有其他金属。多适用于贵重药材中。如三七、天麻等
第五节生药的显微鉴定
就是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及显微化学等方法对中药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真伪、纯度或品质。
采用显微镜(光学、电子)观察动植物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内含物的特征及矿物的光学特性等为主要内容。
显微制片---显微鉴定(定性、定量)---观察与描述
显微鉴定
含义: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细微结构,如: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来鉴定药材的真伪与纯度,甚至品质。
适用范围;
1、性状不能识别的药材或性状相似、组织有较大差别的药材(真伪鉴别);
2、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时;
3、粉末药材制备的中成药。
一般鳞茎、块茎常含较大的淀粉粒,鳞茎的鳞片表皮常可查见气孔、表皮细胞等,单子叶植物根茎类常较易见环纹导管和针晶等;
蕨类植物的根茎可见梯纹导管。
三、茎木类生药
1.茎木类生药的组织构造:区别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茎。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表皮(毛茸和气孔)、厚角组织、维管束、髓发达
木质茎:周皮、皮层、形成层环、年轮、髓较小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取样原则:⑴中药材:
①总包件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②100~1000件的,按5%取样;
③〉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④贵重药材或〈5件的一般药材,逐件取样。
⑤破碎的、粉末类药材,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一般药材100~500 g;粉末药材25g,贵重药材5~10g。
单子叶植物茎:表皮、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散生、无髓
裸子植物茎:木质部主要为管胞,无纤维。
2.粉末生药的观察
除了无叶肉组织外,其他组织一般都可能存在。
四、皮类生药
1.组织结构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
(2)皮层可见纤维、石细胞和分泌组织(油细胞、乳管、粘液细胞等)及内含物,如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
皮类药材:卷筒形、凹槽形或扁平片等。
“马头蛇尾瓦楞身”、“芦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鸡爪连、乌头、钩藤等。
全草、叶类或花类药材:温水浸软,摊平观察。
颜色:
商品药材的颜色,一般较为固定。药材的色泽可作为其质量的标志。
以药材的颜色命名的中药:玄参、丹参、黄连、黄芪、黄芩、西红花、红花、金银花、蒲黄、紫苏叶、黄柏、鸡血藤、白芷、乌药等。
有些双子叶植物根有异常的三生构造:
何首乌块根的形成层环外有数个异型复合维管束;
牛膝根有数轮同心排列的维管束;
商陆根有数轮形成层环等。
2.粉末特征
根类中药的粉末鉴定,主要注意木栓细胞、石细胞、纤维(韧皮纤维、晶纤维、木纤维等)、分泌组织、导管、结晶、淀粉粒、菊糖等。
柔软的根类,纤维和石细胞均少见;常有分泌组织存在,如乳汁管、树脂道、油室、油管等;草酸钙结晶常见的如大黄、人参的簇晶,甘草、葛根的方晶,牛膝的砂晶,麦冬的针晶等。淀粉粒通常较小。
横切面:主要用于鉴别药材饮片,观察皮、木部的比例,色泽、维管束的排列形状。
气
药材的气是由于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有些药材的气非常特殊,可作为鉴别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