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
物理小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叠硬币
物理小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叠硬币
物理小实验 - 会自动倒下的一叠硬币
实验目的:通过将硬币叠在彼此上,利用卡其原理和牛顿运动定律展示硬币倒下的物理原理
实验材料:
- 硬币数个
- 长而窄的平滑的塑料卡片
- 平滑的桌面
实验步骤:
1. 将一个硬币放在平滑的桌面上。
2. 将另一个硬币放在第一个硬币上,使硬币的中心恰好落在第一个硬币的边缘上。
3. 重复这个过程,叠加更多的硬币,每个硬币应该始终与其他硬币的边缘对齐。
4. 当叠加的硬币达到一定高度时,用长而窄的塑料卡片插入最上面两个硬币之间,将其放下,慢慢推动向下倾斜的硬币。
当它开始倾斜时,将卡片向下滑动,使硬币向下移动。
重复这个过程,一直到整个硬币堆都倾斜并倒下为止。
教学反思:
这个小实验可以生动有趣地展示卡其原理和牛顿运动定律。
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当硬币被叠得足够高时,它们倾斜并在卡片的帮助下倒下。
这是因为当硬币被平衡时,它们所产生的力与它们所承受的重力相等。
但是,当你在塑料卡片上放置了
一点压力时,它会破坏硬币的平衡,而重力将超过它们所能产生的力,因此它们会倾斜和倒下。
此外,这个小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他们的实验技能,如精确地排列硬币,调整卡片的位置,以及进行实验后的结果分析。
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精确性,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直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更容易理解物理原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让幼儿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感受物体沉浮的变化,主动参与实验探索,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感受物体沉浮的变化。
2.让幼儿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教具:大小适宜的玻璃缸、操作盒(硬币、大塑料纸、小塑料纸、铁碗、泡沫)、记录纸、笔学具:塑料盆、抹布、操作盒(硬币、大塑料纸、小塑料纸、铁碗、泡沫)、记录纸、笔、每组一份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如果我将硬币放进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你有什么办法让硬币浮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能让硬币浮起来的各种办法,并表达)二、结合经验,大胆猜测师:(出示大小塑料纸等材料)老师准备了材料,你们猜一猜这些材料能不能让硬币浮起来?幼儿猜测,师记录。
师总结幼儿猜测的结果。
三、幼儿操作记录,比较结果1 .第一次操作并交流实验结果(1) 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师:要想知道我们猜的是否正确,我们有什么办法?(幼儿交流)师:对呀,只要试一试就知道了。
后边的桌子上为你们准备了材料,每四位小朋友一组轻轻的走到桌子前去做实验。
桌子上还有一张记录表,3个小朋友负责实验,一个小朋友负责记录。
如果材料能让硬币浮起来,那你在材料的后边画“√”。
每种材料实验完之后,材料用完之后放在空盒子里。
做完实验擦一下手,将记录表展示在黑板上来。
(2) 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指导记录的方法及结果及有特殊发现的小组(3)观察记录表,幼儿交流操作结果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小朋友都认为铁碗、泡沫能让硬币浮起来,小塑料纸不能让硬币浮起来。
而有的小朋友认为大塑料能让硬币浮起来,有的小组认为不能。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硬币浮起来》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硬币浮起来》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硬币浮起来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硬币若干枚2. 容器若干个3. 清水4. 肥皂水5. 盐6. 实验记录表四、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硬币,引导幼儿说出硬币的特点。
2. 实验一:让硬币浮起来1. 将硬币放入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清水。
2. 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在清水中的状态。
3. 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观察硬币的状态变化。
4. 引导幼儿发现硬币浮起来的原因。
3. 实验二:盐水的浮力1. 将硬币放入另一个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和盐。
2. 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在盐水中的状态。
3. 向盐水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观察硬币的状态变化。
4. 引导幼儿发现硬币在盐水中更容易浮起来的原因。
4. 实验总结:让幼儿总结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硬币浮起来的原因。
五、活动延伸: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观察硬币浮起来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幼儿发现硬币浮起来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幼儿在交流中分享实验成果,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硬币的特点和性质2. 硬币浮起来的原因3. 不同液体对硬币浮力的影响4. 实验操作技巧和方法八、教学步骤: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硬币,引导幼儿说出硬币的特点。
2. 实验一:让硬币浮起来1. 将硬币放入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清水。
2. 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在清水中的状态。
3. 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观察硬币的状态变化。
4. 引导幼儿发现硬币浮起来的原因。
3. 实验二:盐水的浮力1. 将硬币放入另一个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和盐。
创意科学实验:硬币塔,告诉你高楼为何高而不倒!
创意科学实验:硬币塔,告诉你高楼为何高而不倒!
实验导语
为什么那么高的楼不会倒?这个实验涉及到了「力学」,今天的这个实验和力学有关,看看自己能敲走几个硬币?一定要留言告诉小助手哦!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硬币竖着堆起来!
第二步:用餐刀从底部,一个一个的敲硬币!一定要快!敲!敲!敲!
对,就是这样,看看自己能敲走几个后,硬币塔会倒!
实验原理
首先,有必要先和大家解释一下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意味着硬币希望保持在它们最初堆叠的位置。
而且硬币和硬币之间存在摩擦。
在快速击出底部硬币的情况下,摩擦力使得上面硬币塔保持不倒。
不过,到了后面硬币塔为何还会倒下?这是因为惯性大小、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当硬币越来越少,上面硬币塔质量越来越小,惯性和摩擦力也越来越小。
而我们击打底部硬币的力变化不大,所以最后硬币塔还是会因为外力而倒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让硬币浮起来》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让硬币浮起来》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感受物体的沉浮现象。
2、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
二、准备活动:一元硬币人手一个、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大树叶、记号笔,以上物品每组一份装有清水的大盆、干抹布、记录表每组一份三、活动过程:1、谈话引起操作兴趣教师出示一元硬币,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来看看他是谁呀?这位新朋友想去旅行,但是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小朋友想一想他一个人能过去吗?幼儿进行猜测讨论: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把硬币放入水中,哎,发现发生了什么事情,硬币沉到水底了,快把他救上来吧!教师小结,硬币能一个人过河吗?他怎样了?沉入水底了!2、讨论猜测教师问,小朋友们有没有方法可以让它浮在水面上安全过河呢?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硬币自己想了一个好办法,他造了许多的小船,让我们来猜一猜硬币到底造了哪些小船呢?教师:老师这边有一张记录表,看看这些物品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就在水的上面画横线,如果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也就是沉入水中呢,我们就在下面画横线,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一些小船到底哪一艘船能够帮助硬币过河吧!3、验证猜测那他们究竟能不能帮他浮在水面上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示范个别幼儿师范,然后每一组幼儿进行记录。
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自己动手试一试了。
在操作前教师提出几个要求:a.每组一个大盆玩的时候,不要拥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我们马上要成为一名守纪律的小学生了b.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者地上c.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没用没用过的材料分开摆放d.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并做好记录,4、幼儿进行操作幼儿边进行操作,教师边巡回指导,注重个别个体差异,这个时候播放背景音乐5、展示操作区幼儿把操作表贴在展示区,然后全体幼儿进行观看每个组的操作表并进行讨论。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教案编写者:X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浮沉的初步概念,知道硬币在特定条件下的浮起来现象。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分享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 让硬币浮起来的方法。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硬币浮起来的过程。
教学难点:1.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硬币若干枚。
2. 容器若干个,装有不同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
3. 记录表一份。
4. 画笔和彩色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邀请幼儿观察不同的容器和硬币,引导幼儿说出硬币的名称和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硬币会浮起来吗?在什么情况下硬币会浮起来呢?二、实验操作(10分钟)1. 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和步骤,引导幼儿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硬币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记录和分享(5分钟)1. 邀请幼儿用画笔和彩色纸张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硬币浮起来的过程。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硬币浮起来的方法和条件。
2. 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小结,强调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问题解决。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邀请幼儿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让硬币浮起来吗?2.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其他方法让硬币浮起来。
3.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创新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物体浮沉的初步概念,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乐于分享,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拓展活动,幼儿展现了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实验过程的观察和问题解决。
玩科学最简单的科学小魔术:翻身硬币!
玩科学最简单的科学小魔术:翻身硬币!
今天,我来给大家做一个好玩的实验,咱们拿着叠在一起的5角和1元硬币,把它们从高处落下,会怎么样呢?
制作过程
你需要准备的材料有:5角硬币跟1元的硬币,这个很简单,自己去准备哦。
下面是详细的制作步骤。
1、把5角硬币放在1元硬币的上面
2、稍微倾斜地让硬币从高处落到手上
3、接到硬币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两枚硬币已经交换了位置。
注意:接硬币的时候有时硬币会弹起来,让手掌凹一点兜住,也可以向下移动一点接住。
这个是什么原因呢?爸爸妈妈们可以带孩子玩起来,看孩子会发现什么问题,如何思考或解释。
贤爸说原理
这个有趣的结果,与重力平衡和转动有关!叠在一起的5角和1元硬币时,如果让硬币稍微倾斜地落下,硬币之间的重力平衡就被打破,5角就会带着1元硬币一起翻转起来。
当下落的高度为30-50厘米左右时,硬币刚好完成翻滚,实验的成功率会非常高。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教案编写人:[教案编写者的姓名]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索,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硬币浮起来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浮力原理。
2.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 硬币若干枚。
2. 容器若干个,装有不同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
3. 实验记录表。
4. 画笔和彩色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硬币和液体容器。
2.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硬币会沉到容器底部吗?有没有办法让硬币浮起来呢?”二、实验操作(10分钟)1. 向幼儿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引导幼儿亲自操作,将硬币放入不同液体中观察其浮沉现象。
3.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
三、探索发现(5分钟)1.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
2.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硬币会在某些液体中浮起来?3. 讲解硬币浮起来的原因,即浮力原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幼儿用彩色纸和画笔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幼儿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仔细观察等。
3.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邀请幼儿自由尝试其他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2. 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在本教案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索物体浮沉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也得到了激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关于浮力原理的延伸活动,如制作简易的浮力装置,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浮力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还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实验结果,如比较不同液体中的硬币浮沉情况,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硬币的浮沉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硬币的浮沉现象2. 实验操作步骤3. 科学原理的解释三、教学准备1. 硬币若干枚2. 实验盆具3. 清水4. 记录表格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硬币,提问硬币的性质和特点。
2. 实验操作:指导幼儿进行硬币浮起来的实验,观察硬币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记录: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4. 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培养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
5. 科学原理解释:简单讲解硬币浮起来的科学原理,让幼儿了解硬币浮起来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教学方法?3. 幼儿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4. 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5. 对下次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安排有何改进之处?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到硬币的浮沉现象。
2. 记录幼儿的实验结果是否准确,记录方式是否规范。
3. 评价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表达是否清晰,观点是否独到。
4. 考察幼儿对硬币浮沉现象背后原理的理解程度。
5.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在水中浮起来?鼓励幼儿回家后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引导幼儿探讨:为什么有些物品能浮起来,而有些物品则不能?与幼儿一起探讨浮力的概念。
3.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不同物品在水中的浮沉现象?鼓励幼儿提出创新性的实验方案。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
实验材料:
- 一摞硬币(至少十枚)
- 桌子边缘
- 手指
教学步骤:
1. 让孩子们坐在桌子旁边,观察一摞硬币的平衡状态。
2. 将一枚硬币放在另一侧,观察硬币的平衡状态是否被打破。
3. 重复加入硬币的动作,观察硬币的反应,并鼓励孩子们思考。
4. 最后,让孩子们用手指轻轻碰一枚硬币,观察整摞硬币是否会自动倒下。
教学反思:
这个小实验让孩子们通过亲身操作,直接感受到力的作用,了解到平衡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整合所学知识。
然后,再让孩子们自己操作,寻找答案,从其中体会科学的乐趣。
通过这个小实验,孩子们能够学会观察、感知、思考,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硬币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硬币浮起来》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硬币浮起来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和合作。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1. 硬币若干枚2. 肥皂水、水彩笔、牙膏、吸管等实验材料3. 实验容器(如碗、盘等)4. 画纸、画笔5. 音乐播放设备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硬币,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激发幼儿对硬币的兴趣。
2. 实验一:硬币沉入水底a. 教师将硬币放入实验容器中,让幼儿观察硬币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硬币会沉入水底?c.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让硬币浮起来。
3. 实验二:硬币浮起来a. 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肥皂水、水彩笔、牙膏、吸管等,并讲解实验步骤。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硬币在实验过程中的沉浮现象。
c.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硬币会在肥皂水中浮起来?d.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用不同方法让硬币浮起来。
4. 实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明白硬币浮起来的原因。
5. 创意画:幼儿用画笔、画纸记录实验过程,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画作。
6. 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总结硬币浮起来的原因,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表扬。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实验,探索更多让硬币浮起来的方法。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科学角展示幼儿的画作,激发其他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课程整合:将本次活动与数学课程相结合,让幼儿学习硬币的分类、计数等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给予幼儿充分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时间和机会?2. 教师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3. 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技能?4. 活动结束后,教师是否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5. 下次活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现象?六、活动准备1. 准备两个盆子,一个盆子装清水,另一个盆子装肥皂水。
硬币复现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硬币复现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硬币复现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分析硬币复现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硬币复现实验是一种物理实验,通过将硬币从一定高度落下,观察硬币落地时的运动状态,从而研究重力、空气阻力等因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观察硬币落地时的运动状态,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三、实验器材1. 硬币(直径约2.5厘米)若干。
2. 刻度尺(精确到毫米)1把。
3. 计时器1个。
4. 稳定的高度(如桌子、椅子等)1个。
5. 记录纸和笔。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硬币放在稳定的高度上。
2. 使用刻度尺测量硬币落地的高度,记录下来。
3. 使用计时器计时,将硬币从稳定的高度落下,记录硬币落地所需时间。
4. 重复步骤3,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
5.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落地高度(cm)落地时间(s)1 50 0.82 50 0.93 50 0.854 50 0.875 50 0.86六、实验结果分析1.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硬币落地所需时间在0.85秒至0.9秒之间,平均时间为0.86秒。
2. 在相同高度下,硬币落地时间相对稳定,说明实验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3.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 硬币的质量:硬币质量越大,落地时间越长。
b. 空气阻力:空气阻力越大,硬币落地时间越长。
c. 硬币的形状:硬币形状越不规则,空气阻力越大,落地时间越长。
d. 硬币表面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越大,硬币落地时间越长。
七、实验结论1. 硬币复现实验能够有效研究重力、空气阻力等因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高度下,硬币落地时间相对稳定,说明实验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3.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硬币质量、空气阻力、硬币形状和摩擦系数等。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硬币复现实验的操作,掌握了实验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硬币浮起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硬币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涉及章节为《神奇的水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硬币的特性,探索让硬币浮起来的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硬币的基本特性,如形状、大小、重量等。
2. 通过实验,让幼儿掌握让硬币浮起来的方法,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让硬币浮起来的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材料(硬币、水、塑料杯、吸管、盐、橡皮泥等)学具:记录表、画笔、尺子、放大镜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杯,提问:“你们知道硬币会浮起来吗?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索这个问题。
”2. 认识硬币的特性(5分钟)(1)让幼儿观察、触摸硬币,引导他们说出硬币的形状、大小、重量等特性。
(2)讨论硬币在水中的表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探索让硬币浮起来的方法(10分钟)(1)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方法让硬币浮起来。
(2)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演示一种让硬币浮起来的方法,如:在水中加入盐,使水的密度增大,硬币浮起来。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尝试用所学方法让硬币浮起来,并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过程。
(2)让幼儿谈谈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培养其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硬币的特性:形状、大小、重量2. 让硬币浮起来的方法:加盐、用吸管吹、橡皮泥固定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让硬币浮起来,并记录实验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实验,探索精神可嘉。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让硬币浮起来,还可以探索其他物品在水中的表现,激发其探索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让硬币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让硬币浮起来科学活动名称:让硬币浮起来教学目的:1. 帮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与沉现象;2. 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促进幼儿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教学材料:硬币、一个小碗、水、一张纸巾。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一些小玩具,如石头、金属制品等,让幼儿推测其是否能够浮起来,然后与幼儿一起探究探究什么类型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什么类型的物体会沉下去。
2. 实验操作(1)让幼儿把小碗装满水,然后放入一枚硬币;(2)幼儿观察发现硬币会直接沉到底部,请幼儿记录下这个观察结果;(3)让幼儿用一张纸巾把水擦到小碗的边缘,然后再谨慎地放入硬币,此时幼儿就可以惊异地发现这个硬币浮在了水面上。
3. 分析总结(1)老师可帮助幼儿观察浮在水面上的硬币,发现它周围的水面有微小的凸起,并与幼儿讨论,尝试解释浮现象产生的原因;(2)请幼儿总结实验的结果,回顾实验的操作,分析什么原因导致了硬币浮上水面。
4. 拓展延伸(1)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也可将实验对象改为其他物品进行探究;(2)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如何使用不同方法使硬币浮在水面上,如加盐、加油等;(3)老师也可让幼儿画出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在上面标注实验结果和所发现的水凸起现象。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通过小实验的方式,让幼儿亲身参与探究学习,从而帮助他们了解了物体的浮与沉现象,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退场环节时,老师也要及时总结回顾,帮助幼儿将实验结果和如何解释这个结果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大班科学《让硬币扶起来》
大班科学《让硬币扶起来》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幼儿认识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提高他们的观
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材料
•硬币
•钢珠
•塑料管道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硬币放置在塑料管道内
将硬币放置在塑料管道内,确保硬币卡在管道的一端,不会掉落。
第二步:将钢珠滑入管道
将钢珠轻轻地滑入塑料管道另一端,使之与硬币接触。
第三步:将硬币扶起来
使用手指托住钢珠,缓慢地将管道倾斜,使钢珠推起硬币。
实验原理
这个实验中涉及到了重力、动能和摩擦力的原理。
在实验中,重力使钢珠处于管道的底部,使其具有动能;由于摩擦
力的作用,钢珠与硬币之间产生了摩擦力,钢珠的动能转换为摩擦力,使得硬币被推起来。
当管道的倾斜角度增加,钢珠获得的动能增加,
从而推起硬币的高度也增加。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幼儿们可以发现:
1.硬币被推起来的高度与倾斜角度成正比。
2.在管道倾斜角度相同的情况下,钢珠与硬币的接触面积越
大,扶起硬币的难度越小。
思考问题
通过实验,我们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钢珠与硬币之间需要接触?
2.除了钢珠以外,是否还有其它物体可以推起硬币?
3.在实验中,摩擦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4.这个实验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联系?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孩子们可以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了解到科学的魅力,同时锻炼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知识。
形状掉洞里的实验
形状掉洞里的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1.用铅笔沿着一角硬币边缘画一个圆圈。
2.沿着小孔边线裁剪出一个小孔。
3.分别将硬币从小孔上方放进小孔,观察是否能从小孔里顺利掉落下来。
4.将纸张沿着小孔的直径所在位置对折两次,并让折痕相互垂直。
5.将硬币竖直放入小孔位置,然后沿着其中一条折痕慢慢往两边拉伸,再次观察硬币掉落情况。
现象及原理分析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发现,如果直接将一元硬币放入小孔,在纸张不变形的情况下,硬币无法掉落下来。
当将纸张对折并往两边拉伸时,硬币就能顺利的自行从小孔掉落下来,并且小孔处的纸张不破损。
在不拉伸纸张的情况下,圆孔的直径不变,此时硬币直径大于孔径,硬币无法从小孔掉落。
将纸张按照上述步骤对折两次并往两边拉伸后,原来的圆形变成椭圆形,使得圆形的“直径”尺寸变大,最终硬币顺利的从小孔处自行掉落下来。
实验注意事项
谨防幼童误吞硬币。
实验过程中需大人全程陪伴,不能让孩子单独操作,确保安全。
免责申明:科学实验含一定的操作风险,请家长陪同孩子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并仔细留意本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
程中发生的任何安全事故,与本网站无关。
2024年科学打瞌睡的硬币一中班教案反思
2024年科学打瞌睡的硬币一中班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硬币在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一、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展示一枚硬币,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形状、颜色和重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硬币是怎样睡觉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关于硬币睡觉的实验。
”2.实验准备(1)准备材料:硬币、纸杯、硬纸板、尺子、胶水。
(2)教师将硬币放在纸杯上,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状态。
3.实验过程(1)教师将硬币放在硬纸板上,让幼儿观察硬币能否自己站立。
(2)教师提问:“为什么硬币不能自己站立呢?我们可以怎样帮助硬币站立呢?”(3)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胶水将硬币粘在硬纸板上,观察硬币是否能站立。
(4)教师提问:“为什么粘在硬纸板上的硬币能站立呢?”(5)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硬币站立的关键在于硬币的平衡。
4.打瞌睡的硬币(1)教师将硬币放在纸杯上,让幼儿观察硬币的状态。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硬币在纸杯上会打瞌睡吗?”(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在纸杯上的稳定性,发现硬币在纸杯上不容易倒下。
(4)教师提问:“为什么硬币在纸杯上不容易倒下呢?”(5)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硬币在纸杯上打瞌睡是因为硬币与纸杯之间的摩擦力。
(2)教师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学到了什么?”(3)教师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硬币的稳定性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硬币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2.教学不足(1)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3.改进措施(1)在下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操作示范,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
(3)教师可以尝试将实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教师发现幼儿对科学实验有较高的兴趣,今后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幼儿园科学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幼小衔接教学设计
幼儿园科学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幼小衔接教学设计
《科学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幼小衔接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幼师是教师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幼师工作中一份好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如何写一份优质教案?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和发现硬币自动倒下的原理。
在实验中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发现硬币自动倒下的原理。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力。
3.具有敢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十枚硬币,磁铁。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出示硬币及磁铁,让幼儿自由操作。
2.引导幼儿探索实验。
(1)师:将十枚硬币重叠竖在桌面上,怎样才可以让它自动倒下来?(幼儿自由进行实验)
(2)教师出示磁铁,让幼儿摸索借助磁铁怎样才可以让硬币自动倒下。
(幼儿继续进行实验)
(3)师:哪个小朋友的方法最快?你是怎么做到的?
3.小组进行讨论,发现原理。
师:为什么他能快速的让硬币自动摞下来?如果没有磁铁,能快速让硬币摞下吗?
小结:原来,磁铁本身具有磁性,当磁铁靠近重叠在一起的硬币时,这些硬币之间会产生相互排斥力,就会倒下。
活动拓展
寻找生活中能让硬币快速摞下的方法。
幼师教案编写学习就来!
科学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幼小衔接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1405字。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详案反思《让硬币浮起来》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详案反思《让硬币浮起来》1. 引言本文将对上学期在大班科学课上使用的教案详案《让硬币浮起来》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本教案的评估,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优点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让孩子们观察、探索硬币浮起来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案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本教案具有以下优点:3.1 启发性强教案中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并结合实际实验情况,让他们自主发现和总结。
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2 操作性强教案中的实验步骤简单明了,容易操作。
孩子们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亲自进行实验,增加了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果。
3.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相互协作完成实验任务。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增强了他们的社交技能。
4. 教案改进尽管本教案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4.1 增加背景知识引导在引导孩子们进行实验前,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导,让孩子们对实验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4.2 加强思维引导在实验过程中,对孩子们的思维进行引导和提问,帮助他们理解实验原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3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小游戏或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实验之外也能积极参与,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总结通过对《让硬币浮起来》教案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发现了许多优点,但也意识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这些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
6. 参考文献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
思考:横放在桌上的一叠硬币为什么会自动倒下呢?
材料:十枚硬币、磁铁
操作:
1. 将十枚硬币叠成整齐的圆柱形横放在桌面上
2. 拿磁铁在硬币的上方2—3厘米高的地方接近桌面上这叠横放的硬币
3. 横放在桌面上的硬币自动倒下
讲解:由于这叠硬币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使其中每枚硬币的上端都分别磁化,由于同性相斥,加上硬币之间紧贴在一起,在磁性斥力作用下,这叠横放在桌面上的硬币就会自动倒下
创造:你能用磁铁作一些其它此行小实验吗?
编辑:cic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