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翻译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随着外语研究及翻译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语言翻译、文化翻译、译本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红楼梦》翻译研究做了大体回顾,从语用学、修辞学、文化等方面对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目前《红楼梦》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红楼梦》翻译研究可能的领域与途径。
关键词:《红楼梦》翻译语用学修辞学文化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已经被翻译成了英、法、德、日、韩、俄、泰、西班牙等多种译本。海外的《红楼梦》译本有摘译、节译、全译三种形式。虽然《红楼梦》已有多种语言的全译本,但是从目前国内的翻译研究来看,却只涉及到三种语言的版本。英译本的研究最多,占所有研究的90%以上,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版本的研究虽有涉及,但都总计不过十余篇。主要有成蕾的《“潇湘馆”里的“潇湘妃子”――〈红楼梦〉两个法译本中建筑专名的语义层级分析及其翻译策略选择》(《译林(学术版)》2011年第3期);郭玉梅的《〈红楼梦〉法译本传统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5月)、《从〈红楼梦〉法译本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法语学习》2011年第3 期);森中美树的《简述日译〈红楼梦〉之难点――以平冈龙城〈国译红楼梦〉为例》(《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3辑);苏德昌的《从红楼梦的日译看“そんな”的感叹词性用法》(《日语学习与研究》1993年第3期);史华慈与姚军玲的《〈红楼梦〉德译书名推敲》(《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6辑)等。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现状评述
(一)《红楼梦》翻译研究总体概述
在进行《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内容前,有必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其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概述,为下面研究内容的归纳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笔者通过CNKI中国知网,输入“红楼梦”及“译”两个关键字,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选择“题名”检索条件,进行模糊检索,得到以下数据。
表1
■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红楼梦》翻译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更多的相关博士论文及专著的出版,《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的范围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红楼梦》翻译研究状况
1.语用学视觉下的《红楼梦》翻译研究李蓓在《〈红楼梦〉语言学研究综述》(《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4辑)中认为汉语版《红楼梦》中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性质、构成、词汇、词汇系统及对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方面的研究。而目前的翻译研究来看还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涉及到词汇、委婉语、习语、典故等方面。《红楼梦》中词汇的翻译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词汇的翻译研究主要涉及某一类词的翻译。
(1)人名的翻译。王静在《〈红楼梦〉姓名翻译与注释译法》(《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月)中分析了杨、霍两英译本《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提出要忠实地再现《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就必须利用音译法和意译法、运用双关语法和借用法语、拉丁语等方法译出其中姓名的含义。赵丽娟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人物姓名的英译本解读――浅谈霍克斯〈红楼梦〉版本主要人物命名》(《语文建设》2013年第6期)中以霍克斯对《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为蓝本,以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所暗含的人名含义为研究对象进行阐
述,认为符合人物特征的翻译才是合理的,值得推崇的。
(2)颜色词的翻译。田野在《论〈红楼梦〉中颜色词的翻译》(《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中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为蓝本,从汉语颜色词起源、构成及意义的角度对颜色词翻译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总结。首先要弄清颜色词的构成方式,然后再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同时应该注意的是颜色词的一词多义,翻译时要考虑到颜色词所在的语境。刘莉在《从〈红楼梦〉“红色”翻译比较英汉颜色词的联想意义》(《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2月)中通过举例提出霍克斯不是把“红”简单地翻译成“red”,而是兼顾原语文化色彩与译文的可读性,把“水红”翻译成“straw berry- colored”、把“银红”翻译成“old rose”等不同的单词,使读者在接受文字信息时,也接受到原语文化及其联想意义。
(3)服饰词、配饰词的翻译。朱学帆在《〈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配饰翻译的对比与鉴赏》(《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月)中,通过分析两个英译本中服饰词的翻译,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不同的翻译策略能达到不同的翻译目的。
(4)民俗词的翻译。王红英在《论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节庆民俗词汇的文化传译》(《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月)中提出,不同的文化对于民俗词语源语有不同的认知,任何翻译策略及翻译手法都会造成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流失现象,所以译者只能在不完美中寻求完美,以搭建文化传播的桥梁。
(5)称谓语的翻译。肖家燕在《被扭曲的中华称
谓――〈红楼梦〉尊他敬语五种英译之比较》(《外国语
文》2009年第6期)中以《红楼梦》的五个英译本为语料,分析了原著前十二回中的“兄”“先生”转换到英语的途径,通过分析发现《红楼梦》中尊敬语“先生”的语用意义,是英语“sir”和“M.r”远不能及。同样,汉语中的“兄”这一称谓,与英语中的“brother”一词,既有意义重叠之处,更有文化和语用相左之处,不能在翻译中简单地划等号。
(6)委婉语、习语、典故、俗语的翻译。委婉语的翻译主要是在探讨委婉语的可行性基础上,介绍相关的翻译技巧,主要有直译字面意思、译成英语中对应的委婉语、直译后另加注释、省略忽视等策略。如刘鹏的《从〈红楼梦〉英译本看委婉语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月)、李茂莉的《从〈红楼梦〉英译本看委婉语翻译》(《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月)等。习语、典故及俗语的翻译也主要是从翻译策略上进行研究。杨安文在《王际真1929年〈红楼梦〉英语节译本中的习语翻译统计研究》(《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6辑)中参照《〈红楼梦〉汉英习语词典》对《红楼梦》原著中歇后语和俗谚语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刘姥姥、焦大、王熙凤等使用的习语的翻译情况,指出王际真翻译习语时多使用直译策略,译文整体高度精炼。刘名扬在《〈红楼梦〉习语文化内涵的俄文改译初探》
(《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6辑)中通过分析《红楼梦》58版和95版俄译本全译本中对典型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习语内涵的改译处理,指出译者帕纳休克在处理这些习语时,尊重了中国的古典文化思想,采取了多种不同方法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还原东方文化展现东方特色,以促进读者对原著的理解。马小红在《浅析〈红楼梦〉英译本中典故的处理》(《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中分析了杨宪益和戴乃迭
合译的英译本,对典故分别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直译、意译等多种处理方法。
2.修辞格的翻译研究王鹏飞在《谁解一声两歌――〈红楼梦〉人物对话中双关语英译的比较分析》(《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6辑)中,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四个主要英译本对语义双关译例、谐音双关译例、对象双关译例、组词双关译例等,探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的精髓,提出针对各个不同类型的双关语的最佳翻译方法。陈科芳的《〈红楼梦?金陵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