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统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统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统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摘要:社会各阶层对高职学生质量非常关注,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北京市属文科高职示范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统计实务》课程为例,阐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过程。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统计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05-03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
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质量给予了大量关注,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增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教育部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职教育应“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训练”。
可见,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首要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仅强调培养从事某个特定岗位的职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劳动者还应具备一种普遍的、可迁移的、可持续的、对自身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职业能力,使劳动者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
但当前,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仍然普遍强调就业导向,重视训练学生的具体劳动技能,轻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发现,高职生就业后存在着职业定位模糊、自我认知过于主观、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无法适应客观环境、表达和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不能持续的进行自我教育等问题。
究其原因,这些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同时,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改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
用。
目前 , 一 些高校在 “ 0 5方 案 ” 的基 础 上 , 纷 纷 进 行 改 革, 从 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程 中 分 出 2个学 分开 设社 会 实践 课
全 程参 与 、 指导 和 监督 各 实 践项 目, 并 在 修 改 各 阶段 成 果 高校 思想 政 治理 论 课 实践 教 学是 指在 课 堂 教 学 的基 时保 留修 订 痕迹 或指 导 意见 , 与最 终 实践 成果 一起 存档 备 础上 , 发 挥 学生 的主 观 能动 性 , 围绕 课 程教 学 计 划和 教学
力。我院“ 基础 ” 课 实践 教 学 改革 打 破传 统 教 学理 念 , “ 以 学 生 为 主体 , 以 实践 为 中 心 , 以社 会 为平 台 ” , 突 出学 生 主
体地位 , 教 师 只是 引导者 。 通 过 实践 教 学 , 为学 生 创 造 更 多接 触社 会 、 主 动思 考 的机 会 ,培 养学 生 自我 学 习的 能 中共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颁布 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力、 习惯 , 锻 炼 其沟 通 能力 和 组 织 协 调 能力 , 深 化其 对于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指出: “ 高等学校思想政 书本理 论 知识 的理 解 : 使 之获 得优 秀道 德 品质和 法 制观 念 治理 论课 所 有课 程都 要加 强 实践 环节 , 要 建 立和完 善 实践 养 成 的亲 身体 验。 教学 的保 障机 制 , 探 索 实践育 人 的长 效机 制。 围绕 教 学 目 1 . 2 强化 组织 管理 , 规范 指导 过程 标, 制 定 教学 大 纲 , 提供学时 , 提供 必要 的经 费 , 加 强 组 织 实践教 学 的一 个通病 是 往往 缺 乏有 效指 导 , 组 织管理 和 管理 , 把 实践 教 学 与社 会调 查 、 志愿 服 务 、 公益活动、 专 不力 , 实践 流于 形 式。 为保 证 “ 基础” 课 实践 教学 能够 有 序 业课 实 习等结 合 起来 , 引导大 学生 走 出校 门 , 到基层 去 , 到 开展 , 并 真 正 取得 实效 , 我们专f - j 制 定 了实践 教 学 规 范 性 工 农 群众 中 去。 要通 过形 式 多样 的 实践 教 学 活动 , 提 高学 指导 文件 , 明确 规定 整 个学 期 实践教 学 的工作 流 程和 具体 生 思想 政治 素质 和观 察 分析社 会 现象 的 能力 , 深化 教 育教 要求, 详细 分解 各 阶段 任 务 目标 , 使 实践 教 学 能够 按 照 自 学效 果。” 依据 文件 精神 , 我院“ 思 想道 德修 养与 法律基 础 ” 身操作 流 程有规 范 、 有计划 、 有 步骤 稳步推 进 。 每位 教 师必 课( 以下 简 称 “ 基础 ” 课) 于 2 0 1 1年 2月 开始 推 行 实践 教 须在开 学 第一 周提 交 实践 教 学具体 实 施 方案 , 写 明具体 活 学 改革 , 潜 心探 索思 政课 实践 教 学模 式和 运行 机 制。 三年 动项 目内 容 、 详 细 的实 施 步骤 、 教 师和 学 生 的具 体 工作 任 来, 我院 “ 基础” 课 实践 教 学改 革 以“ 求真、 求 实、 求效 ” 为指 务 和 要求 以及每 周进 度安 排。实践项 目必须拆 解 成几个 具 导 思想 , 大胆 革 新 , 规 范 管理 , 逐 渐摸 索 出一 套切 实有 效 的 体 的阶 段任 务 ,并在 方案 中明确 学 生 每 周 的具 体 工 作 任 实践 教学模 式 和运行 机 制。 务, 要 求学 生每 2 — 3周提 交一 项具体 阶段 成果。 教 师必须 是 提 高教学 实效 性 的有效 方法 和重 要途径 。 2 0 0 5年 2月 ,
统计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统计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作者:李晓新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20年第02期摘要: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思政”新时代理念下,统计学思政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研究,成为了当务之急的问题。
本文从课程专业目标、课程建设总体思路以及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三个方面阐述教学改革。
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承的教学目标,以统计学为主要载体,增强学生“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并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持续加强和改进。
通过本次教学研究,统计学课程应在高校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向当代大学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是帮助青年大学生走出思想困境的重要手段。
高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确保高校平稳发展的基础保障,又可以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优良的道德。
本文从课程专业含义及目标、课程建设总体思路以及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三个方面阐述教学改革。
一、课程专业含义及目标:统计学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随着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希望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总结出一些经验规律从而为后面的决策提供一些依据。
统计学专业不是仅仅像其表面的文字表示,只是统计数字,而是包含了调查、收集、分析、预测等。
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
课程专业目标:使学生掌握统计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统计方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对所研究的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专业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解决有关本专业的一些实际问题。
其次,思想政治育人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统计学方法,从数据出发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规律。
统计学丨课程思政案例分享
统计学丨课程思政案例分享01课程思政内容统计学发展史许宝驟:中国统计的一代宗师(第1章导论)课程思政目标(1)了解我国统计学发展史,尤其通过中外统计学发展史的比较,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了解国情。
(2)通过对许宝驟老师等优秀统计学家热爱祖国、兢兢业业工作的光荣事迹的研究,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实施过程(1)课外阅读:统计学发展史、许宝驟:中国统计的一代宗师(2)课堂讨论:我国统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中外统计发展对比(中国的统计思想前期比西方繁荣,后期发展缓慢,原因是什么?之后的改进有哪些?);介绍一位我国的统计学家;其他读后感。
02课程思政内容统计调查(第2章数据的搜集)课程思政目标引导学生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求真,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量力而行,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个中,量力而行、不出假数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教学实施过程(1)要求学生课外精读文献《经验研究中的枢纽细节》、《实地调查基础之上的研究报告写作》,这是与统计调查亲昵相干的经典文献。
(2)学生会商,发表读后感想(3)老师总结,在实施统计调查以及在此基础上完成分析报告应注意的事项。
03课程思政内容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开展问卷调查,撰写分析报告。
(第2章数据的搜集、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课程思政目标(1)引导学生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实事求是,在撰写调查报告过程中不出假数。
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其中,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2)根据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3)问卷设计与展开统计调查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的优良品质。
讲授实施进程教师:教师团队之前获得过一项横向项目《上海民间投资发展环境分析》,跟学生讲述具体的调研和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优良品质和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
文科高职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探索——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
的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 , 即职业特定能力 、 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 力。 2 0 0 2 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张小建 副部长在《 必须为经济发展注入 新的动力源》中指出 : “ 将开发核心能力作为提高劳动者技 术技能的新 基础 。 核 心能力 是指在 不同工作领域 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基本的 、 关键 的能力 。 ……在科 技进 步和经 济变化迅速 的时 代, 劳动者如果只掌握 目 前工作岗位上 的单一技术技能 , 很快就会落后和过时 。因此 , 在培训劳 动者学会一种具体 的职业技能 的同时 ,必须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和 开 发, 使他们掌握这 些能够作为发展基础 的最重要 的能力 , 掌握持续发展 的能 力 。 从而终身受益 ” 目 。 ’ 核心能 力分 为八项 : 与人 交流 、数 字应 用、 信 息处理 、 与人合 作、 解决 问题 、 自我学 习、 创新革新 、 外语应 用。其 中“ 自我学 习” 、 “ 信息处理 ” 、 “ 数字应用 ” 能力属于职业方法能力 ; “ 与人
借鉴国内外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描述和培养认证 。结合文科高职的培养 目标 ,笔者将文科高职教育应培养的学生核心能力概括为与人交流能
力、 与人合作能力 、 解决 问题能力 、 自我学 习能力和办公软件使用能力 。 培养学生 核J 能 力的途径是观念先行 ,将核心能力的培养纳 ^ 课程体 系并结合考证进行 。 关键词 : 文科高职 ; 学生 ; 核心能力 ; 培养
交流” 、 “ 与人合 作” 、 “ 解 决问题” 、 “ 革新 创新 ” 、 “ 外语应 用”能力属于职 业社 和社会俦 中国就业培{ 』 l 歧 术指导中心着手组 织开发我国的“ 职业核, & 力培 I 队证体系” 。 经过多年的努力 , 2 0 0 4 年底 全面完成佣 业核心能力培 I l 测评橱难 ( 试行 ) 》 ( 其 中, “ 外语应用” 模块使 用美国托业英语标准 I ^ 证) 。为 嵋 群 世 核 能力培 l 血体 系的进 步开发 , 2 0 0 4 年, 指导中心组织成立了由 3 2 位专家组成的“ 国家职业资
以职业能力为背景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之探索
力培养 的情况仍然 比较突 出。高职学生未来发展能达到哪种层
次并不取决于学校 、 家庭 和社会 , 关键 在于 自身能否养成决定 未 来发展 的职业核心能力 , 能否将知识 、 能力、 素 质有 机结合并 发 挥 出最佳效果 。 ( 一) 帮助大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 顺利完
以理论说 教 、 灌输为主 , 重课堂轻课外 , 重理论轻 实践 , 重说教轻 养成 ;有些教学内容脱 离社会 和学生实际 ,缺乏感染力和说服
力, 因此 , 许 多学 生 对 思 政 课 程 的学 习 没 有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性 , 甚
( 二) 帮助大学生树立 正确 的岗位 目标 在就业后一段时间内完成 岗位变迁。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 他 们的毕业 生在 岗位上要找到和 中职生 、本科生不同的定位和 目
以职业能力为背景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之探索
陈薇 薇
( 南京信 息职 业技 术学 院 思政部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2 3 )
摘 要: 随 着就 业形 势的 日趋严峻 , 职 业 能力越 来越得 到 高职 院校 的 重视 。思政课 作 为 高职 院校德 育的前 沿阵地 , 很 需要 把职 业 能力 引入教 学 中。 一 直以来 , 各 高职 院校 的思政老 师们都在 积极探 索、 研 究着如 何构 建一种行之 有 效的恩政课 实践教 学模 式 , 希
识和专业技能 ,更要求生产者具有适应现代化生产岗位 的各种 素质 和能力 , 包 括 良好的表达 、 理解力 , 进一步接 受教育和培训
的能力 , 社交 、 自我管理能力 , 爱 岗敬业 , 团队合作 , 工作责任感
( 一) 提升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供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统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统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摘要:高等教育是面向大学生的专业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获得理想岗位的教育。
统计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贸易类学生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经济课程的学习基础。
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处理将来工作中遇到的统计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简述统计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提出高等学校开设统计课程的意义,并对统计教育的环境进行分析,为阐述全文铺垫基础;其次,根据安徽财经大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培养现状剖析其开设的不足之处;最后通过专业人士的意见和科学的方法提出具体的建议,以验证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统计学;统计学教育;大学生1统计学课程主要内容统计学是研究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和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论科学,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与阶段,因此统计学也成为了经济贸易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传统意义上的统计学是指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进行推断所测对象的表现和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发展状况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而现阶段的统计学更多的是应用到数学与计算机知识的科学。
统计学课程是工商管理类、经济贸易类、以及其他工科与文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各个学校的学生培养方案中,都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通过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框架与知识;同时对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与梳理;最后可以运用学会的统计学知识,完成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目前高等学校统计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通过课上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从掌握统计学原理到熟练计算统计的各项指标再到最后运用整套统计流程:二是进行实训展开模拟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的统计操作中查漏补缺,加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学习。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思考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 。实践教学一般 是两部
分 ,一是课 堂 ,二是课外 。
课堂上实践教学部分过少或者没有 。大 多教师都 没在 政府 或 企事业 单位从事 过统计工作 ,对 统计实践 可是 “ 门外 汉” ,在教 学过程 中与实际 问题结合 的很少 ,只是纯粹 的理论教 学 ,很难培
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 2 0 1 6 年 第 2 7 卷 第 2 2 期( 总 第 4 0 2 期 )
科教论坛
以能力培养 为导 向的经 管类专业统 计学 课程教 学模 式改革 与创新研 究
焦小英 ( 百 色学院 ,广西 百 色 5 3 3 0 0 0 )
[ 摘 要 ]统计学课 程是 经管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 ,主要培养 学生创造性地解决 实际 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经管类专业 统计 学课程教 学模 式存在侧 重于理论知识 的学 习和公 式的推 导、统计软件操 作课课 时很 少或者没有、 实践教 学部 分做 的不够 的 问题 ,此教 学模式 下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行业 、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 ,必须对其进行 改革和创新 。 [ 关键词 ] 能力培养 ;教 学模 式;统计 学课程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 文献标识码 ] A
2 传统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 . 1 侧 重于理论知识 的学习和公式 的推 导
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堂实训环节 ,教 师也 是一般情况下 把数据 现 在大 多数经 管类 专业 统计 学课程 的教 授仍采 用传 统 的教 给学生 ,学生按照老师教 的输入数据 、整理数据 、分 析数据 ,得 学模式 ,在多媒体教 室授课 ,上课更侧重于理论知识 的传授 和公 出结论 ,学生会认为统计学只是对数据进行分析 ,难 以体 会到统 式等 的推 导 ,如概 率与概率分布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等这些章 计学是如何应用到实 际当中并 为实 际服务 的。这也使 得学生在遇 节 的内容 。这种 授课方式 学生对理 论知识 、公 式推导 等很熟练 , 到实际社会经济 问题时 ,不知道该如何用所学 的统计学方 法进 行 但是却不懂得在 实际当中什么情况下用 ,怎么用 ,如何 用。有些 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生更是死记 硬背记下公式 ,做题时直接套用公式 。比如在假设 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做 的不 够好 。一是实践教学环 节课 时过少 检验这一章 ,学生都 知道要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但 可以在生 或者 没有 。有的学 校经 管类专 业统计 学课 程课 时安 排过少 ,统 活 中解决 什么问题却不知道 。这很难提高学生分析 实际问题 和解 计学课程 的教材 内容最少 的有八 章 ,多的有 十五六章 ,有 的老师 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统计学是实践性很强 的课 程 ,要求 学生能用 理论部 分都 上不 完 ,更 不用谈 课外 实践部 分 ,只能 叫学 生 自己 所学 的统 计学知识分析实际 问题甚至进行预测 ,而 不单 是公 式的 课下做 。二 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 学校安排学生去实训基地学 习 , 推导 。 学生 只是旅 游似 的参 观 ,或 者做些 简单 工作 ,没 有学 到实质 性 2 . 2 统计软件操作课课时很少或者 没有 统计学课 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统计试验设计 、搜 集数 据 、整理 以能 力培养 为导 向的经管 类专业统计 学课 程教学模 式 数据 、分析数据 和解 释数据的能力 以及统计报告 的撰 写能力 ,实 3 践性很强 , 经管类专业学 生必须掌握一两个 常见 的统计分析软件 。 改革与创新思路 但是在现实教 学中 ,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 的影 响和既定课 3 . 1 多媒 体 授 课 与 计 算 机 机 房 授 课 相 结 合 的 教 学 模 式 时数 的限制 ,统计 软件操作课课时很少或者没有 。有的学校统计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对学生 的要求 不同与统计学专业 ,经 学课 程只安 排 3 2个课 时 ,根本 没有操作 课 ,有 的虽然有 , 但是 管类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的中心是 培养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此方案仅适合于2010年春季参加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学生使用)一、课程说明《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联合开展的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教育试点课程,既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工商管理学科工商管理学类会计学专业(高中起点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统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从事统计工作的能力,充分认识统计基础工作在我国统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统计实务操作的基本方法,达到基层统计人员上岗的基本业务素质要求。
本课程内容分为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两部分,统计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总论、统计指标、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时间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统计实务部分包括:统计报表制度综述、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基本单位统计、生产活动统计、能源统计、财务统计、劳动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人口统计、科技统计、社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等。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二、课程考核方案说明依据规定,本课程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终结性考核,针对电大系统的实际情况,参加试点的单位全部实行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核,网上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100%,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者即为合格,考试合格者在取得电大学分的同时,如在两年内通过《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并合格即取得申领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资格。
网上终结性考核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60分钟。
终结性考核按百分制计算。
终结性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终结性考核试题全部由客观题构成,为客观反映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题由机器随机抽提组卷,系统自动评阅,并根据统一评分标准评判成绩。
三、网上终结性考核实施方案(一)考试时间:每年两次,具体时间由中央电大考试中心另行通知。
中职《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
中职《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作者:谢敏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9年第06期《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是中职会计专业会计服务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随着统计知识的社会应用性日益广泛,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但长期以来,由于课程编写受学科体系的影响,中职《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课程一直未能跳出学科教育的框架,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与统计职业岗位关联度低。
课堂教学也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法,只重视统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统计方法的推导,教师往往以完成教学进度为目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教学和学习效率双低下。
因此,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重新构建中等职业学校《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已迫在眉睫。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统计学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目标的达成《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课程项目化围绕统计岗位能力,根据统计职业岗位要求,以统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统计工作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来开展教学和实施考核,符合中职学生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项目化的过程中将职业所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更明确的提炼,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目标的达成。
2.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实施项目化教学,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以及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需要有一批既懂理论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这就需要学校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和学习,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3.有利于促进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通过对《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影响到《企业会计实务》《成本核算实务》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从而带动这些课程作出相应的改革,使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整体优化,形成改革的合力,促进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
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过实施“问题导向、学生互助、小组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问题导向”是老师把统计的原理和运用设计成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训练思维,更有助于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例如要求学生以框架图的方式分别总结动态数列中总量平均发展、相对数平均发展水平、平均数平均发展水平等指标的计算规则。“学生互助”主要是让已经掌握某个统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教会还没有学会的同学,不仅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而联盟且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小组式”是每个班成立4-6人的学习小组,有些学习任务按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6]。
4.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过程+结果、能力+知识”考核方式。不仅以期中、期末考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且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核,例如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成效、具体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学生掌握统计知识的情况,还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职业能力的体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其职业能力。例如,动态数列总量平均发展水平指标的计算,学生能否准确判断动态数列中的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学生能否准确判断时点数列中的间断时点和连续时点,等等,如果学生准确判断,就说明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又如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是否通过积极思考,或者请教同学或老师来解决,还是没有任何学习行动,以此评价学生积极学习的职业能力。
一般学习过程和能力考核不太好操作,建议采取盖章记分及考核表打分的方式。一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课堂作业本,不仅用来完成课堂练习,还作为课堂考核用,对学生上课参与任务的积极程度、任务的完成结果等采取盖章记分的方式,期末将学生所获得印章个数折算成分数;二是设计一个考核表,如下表所示,对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有选择性的挑选能力考核项目打分,首先老师公布每个项目评分标准,然后采取自评、互评、老师确认的方式进行评分。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作者:杜丽臻来源:《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杜丽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101101)[摘要]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的重要举措。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全程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中,试点开展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了该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在教师素质、内容融合、育人方式、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发现了在教师积极性、融合效果、学生兴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923(2019)04-0061-0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非思政课程的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明确了方向,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为全面落实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鼓励教师聚焦课堂,积极推动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以习总书记指出的“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指引,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对高职院校如何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一、探索全程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一)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各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财贸素养教育、专业素养类课程,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形势政策学时与学分,延长开设学期,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强化对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与应对政策的学习。
[2](二)在课程设计上学校建立了基础文化课、职业领域课、实践创新课“三类型”课程体系。
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案例库
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案例库案例一:应用统计专业课程改革案例背景:某大学应用统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统计理论和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人才。
然而,长期以来,该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存在不少问题,如侧重理论而缺乏实践教学、缺乏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课程等,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存在较大欠缺。
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大学决定对应用统计专业进行课程改革。
首先,学校组织了一次专业课程改革研讨会,邀请了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商讨改革方案。
在研讨会上,与会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实际案例分析、开设实践性的统计软件应用等。
基于这些建议,学校教务处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工作小组首先对专业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培养目标重新设计了课程体系,增加了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的课程,例如《统计实验设计与分析》、《统计建模与决策》等。
同时,学校投入资金购置一批统计软件,并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统计软件进行教学。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前沿性和实践性。
结果:经过改革后的课程体系逐渐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原先缺乏实践教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
案例分析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将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改革还得到了企业界的肯定和支持。
企业代表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表示,经过改革后的应用统计专业学生具备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很多外企与学校建立了实习基地和合作研究中心,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案例二:应用统计专业毕业设计案例背景:某大学应用统计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发现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重复、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等,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以考促学,以考改教
二、财经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方案提出
每所高校都因不同的教学设施、不同的师资水平而有着适合自身的考核方案,虽然其他兄弟院
2.考试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中很多专业课按照传统试卷的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出题,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培养学生思考现实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创新思维的能力。即使有些课程选择开卷考试的形式,题目依然与闭卷考试的题目相差无几。还有些专业课采取写论文的形式,教师根据论文的质量给出成绩,导致学生利用网上的便利条件做文字游戏,很难通过考试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更不用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当然,也有些课程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但平时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任课教师按印象或考勤来打分,随意性较大。这样很难令学生信服,造成学生对平日学习的忽视。
一、财经类专业课程考试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有理财之长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必须树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的考试理念,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考试方案。因此考试内容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与素质的结合。而当前很多院校很多课程的考试只是将课本中硬性的理论作为题目,偏重对概念、基本理论的记忆考核,忽视了素质、责任与能力,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不高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很难达到培养目标。
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起点。本文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财经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为例,探析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通过考试方案过程化、出题人员结构化、考试形式多元化、评价标准科学化四大途径进行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
高职专业课考试改革考试作为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它已成为“教”与“学”的桥梁。学生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期望拿到高分;教师为了能够展示好的教学效果,期望学生成绩能够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如何能通过设计有效的考试方案,达到既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改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双赢”目标,需要当今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真地思考。
课程思政案例融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案例融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首先,我们必须在《统计学》课程中引入思政案例,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统计学规律的把握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把政治案例结合统计学,让学生在看到政治案例的基础上,使用统计学原理对政治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提高他们的思政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
最后,通过教师的讨论、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使他们有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思政原理,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出社会有价值的行为。
因此,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进行以下几点:
一是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政治案例,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
以具体的政治事件为例,可以分析其背后的统计数据,让学生了解政治案例产生的原因,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二是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
学生可以根据政治事件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并针对具体案例运用统计学原理。
三是开展思政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政治案例,探究其中潜在的思政机理,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政治事件的本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政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政治事件的经济、社会、历史等复杂的背景。
总的来说,通过把统计学和思政案例融入课程,可以提
高学生思政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为社会做出贡献。
;。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目编 号 2 O 1 4 J G 2 6 ) 。
【 中图分类号 】 F 0 . 4
【 文献标识码 】 A
课程教 育研 究
高等教育
以能力培 养 为导向 的经管类 专业统计 学课程 实践教 学体 系研 究
焦 小英
( 百 色学 院 广西 百 色 5 3 3 0 0 0 )
【 摘要 】 传 统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 实践教学体 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已经不能满足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下对 学生能力的要 求。在分析传统的经管类专业统计 学课程 实践教学过程 中存在问题 的基础 上,从教学 内容 实践、教 学方法实践、课程 考核 实践 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构建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 实践教学体 系。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6 ) 2 9 . 0 0 4 2 . 0 2
不 明显 。
3 . 课程 的考核以理论 为主,没有 突出实践部分 统计学课程的考核仍 以理论 为主 ,没有 突出实 践部分 。虽 然统计学课程 的考核方式为考查,但是不少老 师在期末 的考核 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动手能力 中,是 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题型还是 主要 集中在选择题 、 很弱 ,即学生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学的好 ,公 式怎 么用、怎么推 判 断题和计算题,实践 的部分不明显。平 时成绩主要是 由3 块 导 能够熟练掌握 , 但 它的基本思想是什 么,什 么背景下可以采 组成 ,考勤、作业和读 书笔记,其 中作业也主要是每章后的 习 取哪些统计学分析方法,如何应用定量分析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题 。这种传统形式的考核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但是 却 不是很 清楚 。教 师在授课 过程 中普遍 重视 的是理论 知识的 对 学生能力的提 高影响不大。 教授 ,但对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却很 少涉及 , 三 、构建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如S P S S 、S AS 、E V I E WS等统计分析软件有强 大的数据 处理 、 1 . 系统化原则。一是人才 培养方案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 分析和绘 图功能 ,这些是经管类专业学生 必须掌握的,但在 实 要 系统化统筹安排 ,并且 实践课上什 么内容,怎 么上 ,平时和 际的教学过程 中要 么不涉及,要 么很 少涉及 ,即便涉及到 由于 期末如何 考核 ,在统计 学课程教 学 目 标中 要有明确的规定 。 二 课 时太少,学生也不能够很好 的掌握 。因而必须加强经管类专 是统计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从统计 问题的设 业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 学部分,构建适合 当前经济发展 、行业 计 ,到统计方案的制定,再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最后 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实践教 学体 系 到调查报告的撰写,有先后顺序是一个完整 的环节。 以能力培养为导 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 目标 2 . 理论联 系实际原 则。在统计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 中要 相对 于z E _ z . 科专业的统计学课程 ,经管类专业统计 学课程 与 实际 问 题相结合 。以实际 问 题启发学生思考 ,引起 学生的兴 更侧重应 用,实践性更强 ,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 高。它要求学 趣 ,调 动 学 生 的积极 性 。 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统计 学理论及相 关基础知识 ,而且要求在此 四 、建立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 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社会生活和企业 管理 中 教 学 体 系 的 实际 问题 。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 的需求 ,经 二、传统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 类专业统计学课程 实践教 学体 系的构 建应 该从 四个方 面进 随着教育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 养方向的转 变,统计 学课程 行 : 教 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课程考核 实践和社会 实践 。 教学也在 向这个方向转 变,注重实践部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 1 . 教 学内容实践 养,但是 大多数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 的实践部分与学生能力 教学内容 实践指 的是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 结合 ,与专业 的培 养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 实践教 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 相结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讲到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 1 . 重理论教学,轻 实践教 学 速度时,可 以查找连续几年的房价相关数据 ,在计算价格 变化 大多数经 管类专业统计 学课 程教 学过程 中存在重理论 教 趋势的过程 中介绍这 两个速度 的计算过程和意愿 ,并预测下一 学,轻 实践教学的问题 。理论部分安排 了大量的课 时,实践课 年房价的增减趋势。讲到数据 的筛选这部分时,可 以找 出前一 时很 少,或者没有 。以百 色学院为例,人 才培养方案中统计学 年的国家公务 员或 某个省、市、 自治区的各位 需求表 ,列出不 课 程 以前 的总 课 时是 4 5 课 时 ,理 论 课 时 3 2 , 实践 课 时 l 3: 新 同的条件供学生教 学筛选。与专业相结合 ,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 的人 才培 养方案 修订后 ,总课 时为3 2 ,理论课 时2 3 ,实践课 特点, 选择 与统计学知识相对应 的章节联 系实际问题进行讲解。 时9 。理 论 课 与 实 践课 按 照 7: 3 的 比例 进 行 分 配 ,在 实际 的授 如市场营销专业侧重调查方案的撰 写、调查方法的选择 、数据 课过程 中,由于受课 时和 实验 室条件限制 ,所有课 时都是在 多 的处理和 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侧重时间 媒体教 室完成,没有 专门的实践课或者实验课,实践部分不明 序列的分析 ; 经济学专业侧重相关和回归分析 。各章节实践课 显。造成 了统计学课程重视理论教学、轻视 实践教 学 ; 重视 统 时的多少按照不同专业的侧 重点进行灵活安排。 计调 查方 法 的 介 绍 ,轻视 统计 调 查 方 法 的运 用 ; 重视 数 据 分析 2 . 教 学方法实践 方 法 的介 绍 , 轻视 数 据 分析 方 法的运 用 。 教 学方法实践指的是采用多元化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 2 .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维 ,锻 炼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的能力。如可以采用 问题 统计学课程 的实践教学利于形式, 实践教 学体 系不够完善 。 式导向的教学方法、 任 务式项 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实验 实践课 的9 个课时怎 么上、上些什 么内容、取得什 么效果,没 法等。问题式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 实际问题为主的,如启 有具体规定由教 师 自己安排。因为没有 实验课,实践课时教 师 发 学生讨论 国家为什 么要发 布 C P I 数据 ,这个数据是 怎么得 的教 学方法仍 是以讲授 和演示为主,不利 于学生 能力的培养。 来的。任务式项 目教学法是将任务教学法与项 目教学法相结合 如数据整理 中的数据 筛选、数据的分类汇总 ,统计制 图 ; 数据 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 自主学习,在统 的描述统计分析 : 相关分析和 回归分析等需要 学生 熟练掌握 的 计项 目完成的过程 中,学生的数据 收集 、整理和分析 能力等实 内容,都是教师在上 面演示,学生在下面看 ,个别老师会抽 学 践能力都 能得到提升。案例教学一般是教师给 出案例的背景资 生上 台演示,但是 大多数 学生仍不会具体的操作 实践教学效 果 料和问题 , 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解决, 如在假设 ( 下转 5 0 页)
基于思政教育前提下高职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思政教育前提下高职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并且成熟的重要的年龄段,在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对于高职学生正确的“三观”建立有深远影响,在统计学教学中,总结教学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对所教授的统計学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润物细无声”,是一种自然流畅的教育境界,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学会做人,提高个人素质,做全面发展的职业型工匠人才梁靓【摘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并且成熟的重要的年龄段,在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对于高职学生正确的“三观”建立有深远影响。
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程还要贯穿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环节。
【关键词】思政教育;统计学;教学改革在统计学教学中,总结教学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对所教授的统計学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
一、正确把握高职学生思想思维发展情况大多高职学生高考成绩不是很高,他们与自己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比有内心的自卑感,对个人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在校期间比较迷茫,还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同时高职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接受有惧怕心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对技能的掌握水平比较高。
而且,高职学生情商较高,大多数学生对人接物很热情。
在校期间在思想上正确引导,知识能力传授上找到突破口,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就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及专业优势,得到良好发展。
高职会计学生的高考分数相对其他专业较高,学生内心渴望对社会及知识有深入了解,但学习目标不是很准确。
对学科及课程进行选择性学习,积极学习对考证有用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兴趣不高。
二、深入研究统计学课程知识内涵《统计学》是高职高专财经商贸大类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各种统计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塑造学生性格品质的形成,正确“三观”的建立,并长远的关照学生终身发展。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开创文科高职新模式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开创文科高职新模式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
能人才
佚名
【期刊名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2页(P81-8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突出政治特色和青年特色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高职人才培养特色之路 [J], 张瑞芬
2.高校社区合作培养高职文科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长效型模式探究——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 [J], 崔丽华
3.高职金融专业“课证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J], 韩文琰
4.文科高职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探索——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 [J], 李建英;
5.北京市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J], 徐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统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摘要:社会各阶层对高职学生质量非常关注,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北京市属文科高职示范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统计实务》课程为例,阐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过程。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统计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
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质量给予了大量关注,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增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教育部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职教育应“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训练”。
可见,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首要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仅强调培养从事某个特定岗位的职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劳动者还应具备一种普遍的、可迁移的、可持续的、对自身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职业能力,使劳动者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
但当前,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仍然普遍强调就业导向,重视训练学生的具体劳动技能,轻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发现,高职生就业后存在着职业定位模糊、自我认知过于主观、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无法适应客观环境、表达和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不能持续的进行自我教育等问题。
究其原因,这些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同时,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改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职业能力的内涵解析对于职业能力概念的界定,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认识。
邓泽民等人(2002)将职业能力的概念表述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1]。
吴晓义(2006)认为,职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本领,是成功地进行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其中包括特定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2]。
严雪怡(2007)将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定义职业能力,狭义的职业能力指胜任某个岗位的工作能力,广义的职业能力指某类职业群的共同基础能力[3]。
吴春苗(2010)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并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4]。
德国学者对于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非常独特,并最终形成了基于动态的职业发展观的德国职业能力理论(徐国庆等,2006)[5],该理论从纵横两个维度对职业能力的结构加以界定,在纵向的性质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横向的内容层面则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 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强调的是, 当职业发生变更, 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 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它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与其相应的知识, 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 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现在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突出强调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和深层性。
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应将职业能力开发理念贯穿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在整个教学过程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更具有持续性,能够更好的适应千变万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北京市属文科类高职示范校,《统计实务》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本文的研究过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入手,确定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实现了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是在充分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剖析、确定具体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内容。
只有通过准确而有效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才能使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解决教学与职业实际脱节的问题。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深入的社会调研,充分考察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基本明确了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职业活动实际状况,具体包括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及相关素质要求等方面。
结合调研的成果,重新设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统计实务》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核算指标,培养学生数据调查、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兼顾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设计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能力项目的训练目标。
具体到《统计实务》这门课程,就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模拟实际的统计工作流程,把独立、分散的知识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感受到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真切的感受。
设计切合实际的能力项目可以将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及职业素质等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达到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
《统计实务》这门课程按照统计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数据搜集、数据整理与显示、数据分析以及统计结论等四个环节,数据分析包括静态指标分析、动态指标分析、指数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内容。
能力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
<img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308/502.j pg" />《统计实务》课程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包括。
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大量采用来源于实际的教学案例,把枯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通过课堂讨论、训练与练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师确定选题范围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确定题目、制订调查方案、组织实施调查、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分析报告,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采取学生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创新、探索能力。
编写适合的实训手册,教师按照职业能力开发的教学培养目标要求,再结合自身实训教学条件,按照统计工作过程,设计各个实训项目。
并及时修订实训材料,增加引用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资料,及社会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以确保新材料内容的及时性、实践性和广泛性,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使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使用机器工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统计实务》的教学成果评价模式进行了改革,在过去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基础上,增加了小组项目考核模式,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避免学生变成传统的“考试型人才”。
具体考核指标的分配比例见表2。
<imgsrc="/Ebook2/ebooks/14-236/14-236-1308/503.j pg"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统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将“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夯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但综观整个教学过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例如,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实操的环节真题真做;邀请相关工作岗位的企业人员参与任务指导与评价;进一步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只有与时俱进,充分贴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统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1]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107.[2]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3]严雪怡.教育分类、能力本位与广义的职业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7):11-13.[4]吴春苗.论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58-60.[5]徐国庆,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