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第九章环境经济评价
资源环境经济学_9第九章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二)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93年,公布了该体系的最新版本(简称93SNA)。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上基本上全部实行1993年 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性质
(1)是关于国家和部门两层次的核算体系。 (2)是以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依据来建立核算内容的。 (3)以平衡核算、复式记录为原则,形成了独特的统计描
然资本净损失为4.53%,教育投资比率为2.00%,计算结
果:真实国内储蓄率为29.21%。
32
真实储蓄的讨论: (1)真实储蓄>0:即经济较高增长,在满 足了为后代人进行的教育投资后,净储蓄超过 资源和环境的损失量使真实储蓄大于零,才是 财富的真实增长量,供后代人发展。 ①双高:GNP高速增长,净储蓄和资源和环境 的损失量都较高,但前者刚好超过后者,表明 以较大的资源和环境损失换来的经济增长。这 种可持续发展称弱可持续发展。
其中,固定资本消耗是当期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固定资 产价值;劳动者报酬是新增价值中劳动者所得部分;
生产税净额是生产单位向政府缴纳的与生产和产品有 关的税金(同时要扣除政府向生产单位支付的补贴);
营业盈余是各生产单位增加值扣除上述三项后的余额, 体现各生产单位进行生产活动的收益。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各单位固定资本消耗各单位劳动者报酬 各单位生产税净额各单位营业盈余
19
二、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
(一)SEEA产生背景 (二)SEEA的概念 (三)SEEA的发展 (四)SEEA的基本特征 (五)SEEA的基本框架
20
(一)SEEA产生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后,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需要 而产生的。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强调经济、社会、人口、资 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09 环境经济学 第九章 环境经济评价概述
(二)可间接交易价值的评估
舒适性、景观、健康安全风险等间接使用价值 隐含于与之相关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之中,可以通 过观察相关物品或服务的市场交易价格,将与环境 变化相关的支付意愿从价格中剥离或揭示出来。
•例如:可以通过研究旅行成本发现环境舒适性的价值。
此类方法以实际可观察的市场价格和交易行为 为基础,但是其基本假设是市场中存在环境和自然 资源价值的衍生价格、参照价格或隐含价格,通过 发现和辨识这样的价格,就可以度量环境资源的价 值。
17
第三节 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型
• 变量评价与存量评价
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是评估评价对象造成的环 境影响所引起的环境价值变化,是对变量的评 价。 环境经济核算既包括流量评价,也包括存量评 价。存量评价是评估一个核算期间内,环境价 值量的变动。
18
第四节 环境经济评价的应用
• 一、费用效益分析
• 图9-1 对一个项目和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范围作了简单的 描述:见课本P137
(二)环境经济核算
•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是以GDP指标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 账户体系,但是没有充分反映经济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 资源破坏和生态恶化。 • “环境经济核算”又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其原理框 架既包括流量核算,也包括存量及其变化核算。其基本内 容首先是以经过环境因素调整后的GDP为中心,进行经济 流量核算。 • 除了环境成本后的GDP,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 核心指标。其次是对包括自然资源与环境资产在内的总资 产存量及其变化的核算。
2、对计算出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
何谓贴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或不 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present value, PV)的方式就叫贴现。 贴现的意义:当所评估的费用和效益随着时间的 变化而发生变化时,就要用到贴现率。 对发生在未来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的原因是因 为纯粹时间偏好(即个人通常喜欢选择今天消费, 而不是明天消费)的存在和资本的机会成本。
环境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2)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3)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应用(4)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国际环境问题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和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发展方向;(2)环境与自然经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对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关注。
4、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发展起作用的各人物、时间、理论、著作等。
环境经济学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奠基人为约翰·克鲁梯拉和艾伦·克尼斯,代表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1967);科斯(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6年,鲍尔丁(K.Bolding)提出了“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平衡模型;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济学研究,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胡弗斯密特(Maynard M.Hufschmidt)和约翰·狄克逊(John Dixon),其代表作有《环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和伏·诺德豪斯(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提出了“经济福利量”;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皮尔斯(David W.Pearce),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济问题研究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
第九章 环境经济评价概述PPT课件
第四节 环境经济评价的应用
➢一、费用效益分析
❖ 费用效益分析又称效益费用分析,成本效益 分析等。它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对拟建建设 项目、规划或投资方案的费用和效益采用近 似社会价值的影子价格进行度量、计算、分 析和比较,从中选择最好(最满意)方案的 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 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都采用费用效 益分析作为主要的项目评估方法。
其次是对包括自然资源与环境资产在内的总资产 存量及其变化的核算。
➢3、环境污染损害赔偿
❖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多发 阶段,环境污染事件及索赔案件的数量在急 剧增加,虽然目前还缺乏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基础,但已经对污染损害赔偿的评估提出了 现实的要求。
➢4、环境和自然资源定价
❖ 许多制定或调整环境与自然资源价格的公共 政策都体现了政府作为环境资源的管理者所 作出的价值判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 环境资源价值的承认,“正确的”环境资源 价格体系也要求政策能够真实反映环境资源 的价值。
Ci 1r i
费用效益分析评价准则
➢(1)经济净现值
E
N
n
PV
i0
TBi TCi
1ri
❖ 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是可选择的项目。
➢(2)经济内部收益率
n
i0
TBi TCi
1EIRRi
0
❖ EIRR是使得项目计算期内的经济净现值累计 等于零时的贴现率。
费用效益分析评价准则
❖ 一般来说,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 贴现率的项目应被认为是可以考虑的项目。
➢二、环境经济评价的目的
❖ 根据决策对于环境价值评估的不同要求,环 境经济评价可能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决策制定阶段 决策评价阶段 决策实施阶段 决策后评估阶段
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P6 第一章第二节2.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
4.代表作: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0年,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6年,鲍尔丁提出“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5.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
6.第一章专栏:1950年,挪威考古学家海耶达尔出版了《阿库—阿库》一书。
(复活节岛之谜)克鲁蒂拉和克尼斯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奠基人。
克鲁蒂拉侧重于公共投资的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代表作《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克尼斯侧重于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研究,代表作《区域水质管理的经济学》。
7.P17 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8.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9.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10.右图图2-111.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2.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13.P29-32 第二章第四、五节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14.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
15.微观经济学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4个:⑴存在能影响商品价格的市场势力;⑵外部性;⑶公共物品;⑷不完全信息。
16.导致市场失灵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
17.要使政府干预有效,需要两个条件:⑴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⑵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实施干预花费的成本。
生态经济学 第9章
② 我国农业资源总量位居世界 前列。其中,耕地 1.2 亿公顷,居
世界第四;森林 1.5 亿公顷,居世
界第五;草地 4 亿公顷,居世界第 二;河川径流量 2.7 万亿立米,居
世界第六
③ 由于人口过多,人均资源占有量
明显不足。其中人均耕地只有 1.3 亩,
不到世界平均数的 40%;人均草地不 足4.2 亩,为世界平均数的 1/2 ;人均
1.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也叫可再生资源或可
更新资源,是指被开发利用后可以
自我恢复或再生,进而可以永续利 用的自然资源。它有生物资源和非
生物资源之分
(1)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供人
类利用的富有生命机能的种群的总
和。它主要由动物资源、植物资源 和微生物资源构成,是自然生态系
统的主体
(2)非生物资源
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运转,
都离不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3. 自然资源的利用是 生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①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猛
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与日俱
增。资源紧缺、生态失衡、环境恶化
等一系列问题应运而生,影响了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 如何开发自然资源、如何处 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环 境的改观,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
1. 自然资源的原始共有阶段
2. 自然资源产权的封建所有阶段
3. 自然资源产权的社会主义公有 阶段
1. 自然资源的原始共有阶段
大约在 1 万年以前,人类通过不断 的探索,开创了原始的农业。由于生产 力水平很低,只能维持着原始公有制。 大家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产品实行平均
分配。后来,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原
可耕地的比重极低,耕地后备资源 严重不足
环境经济学课程
环境经济学课程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经济学和环境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管理、环境政策等问题,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背景是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人类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损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环境保护手段已经不再有效,需要采用经济工具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环境评估与估价:环境经济学通过评估和估价环境资源的价值,为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对环境的经济评估,可以揭示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从而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 环境政策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政策的制定和管理。
经济工具如碳排放交易、排污权市场等可以通过经济激励来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环境经济学也研究了环境政策的效果评估,以及如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适应性强的环境政策。
3. 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经济手段如资源税、自然保护区管理费等,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使其能够持续供给人类需求。
4. 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问题的成本和效益。
环境问题往往不同于传统的市场交易,其成本和效益往往难以量化。
环境经济学通过研究环境成本和效益,可以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评估等。
在理论分析方面,环境经济学借鉴了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如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等概念,用以分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实证研究方面,环境经济学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对环境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
在政策评估方面,环境经济学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对环境政策进行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九章环境经济评价概述
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贴现率 。
(三)经济净现值率:是项目净现值与 全部投 资现值之比 。
用途 项目评价 (项目方案入选 项目方案入选) 项目方案入选
经济净现值
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r①时可接 ① 受
经济净现值率 ENPVR≥0时可接 时可接 受
ENPV≥0时可接受 时可接受
方案比较 (互斥方案②优 互斥方案② 互斥方案 选)
费用效益分析通过评价各种项目方案以及政 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消耗的社会成本, 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消耗的社会成本,这 其中也包括环境方面的效益和成本, 其中也包括环境方面的效益和成本,权衡利 指导决策。 弊,指导决策。
一、理论进展
费用效益分析的思想之父是19世纪的法国人杜波伊 特,他在论文《论公共工程效益的衡量》中,认同 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并指出:公共工程的效 益并不等同于公共工程本身所产生的直接收入。 1950年,美国一小组委员会发表了一个里程碑式的 报告,题为《关于流域项目经济分析实践的建议》。 这份报告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一定的 理论基础。 1958年出版了三本关于费用效益分析方面有影响的 书籍:《水资源开发:项目评价的经济学》(埃克 斯坦);《河流开发的多重目标:经济分析的应用 研 究》(克鲁蒂拉和埃克斯坦);《通过系统分 析看政府的效率》(迈肯)。
资金的时间价值
经济活动中,资金能够随时间变化而增值,所以 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同样一笔资金: 作为费用,早付出比晚付出要付出得多; 作为效益,早得到比晚得到要得到得多。 因此,在对厂商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时,必须消 除因收支时间不同而导致的资金增值的差异,即 按照一定的比率把费用和效益都折合到同一时点 上的现值。
第二节 决策需求与环境经济评价
环境经济学05经济评价
环境经济学05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是环境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对环境政策和项目的影响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估。
经济评价的目标是评估环境政策和项目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对经济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经济评价是通过经济学方法对环境政策和项目进行评估。
它不仅考虑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还关注环境政策和项目对产业结构、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经济评价的核心问题是权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寻找最优的政策选择。
在经济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率分析、风险分析等。
其中,成本效益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比较政策实施前后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政策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成本效率分析则是比较不同政策方案的经济效率,选择最佳方案。
风险分析则是考虑政策或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经济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经济评价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环境政策制定中,经济评价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评估不同政策方案的经济影响,选择最佳的政策选项。
例如,对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政策,经济评价可以分析其对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导政策制定。
在项目评估中,经济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收益,降低项目风险。
另外,经济评价也可以应用于环境损害的估算和赔偿计算,为环境治理提供经济支撑。
然而,经济评价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环境经济学中的价值测量问题是一个难题。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往往不易被直接衡量,需要借助经济学方法进行间接测算。
其次,环境评价往往涉及到不确定性和风险。
对于一些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其影响的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给经济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经济评价的结果也受到模型选择和数据质量的影响,需要谨慎处理。
综上所述,经济评价是环境经济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经济学方法对环境政策和项目进行评估,以评估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率分析和风险分析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评价中。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1.外部成本:2.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施加影响的主题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者因此获得补偿。
3.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产权没有界定清晰。
4.克服外部性的方法中,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
5.克服外部性的行为中,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本身。
6.外部性根据影响结果可分为外部经济性与外部不经济性。
7.庇古税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使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
8.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有庇古手段、科斯手段与企业合并。
9.外部性根据影响的产生可分为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10.当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时,是负外部经济性;当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时,是正外部经济性。
11.科斯第一定理的缺陷?①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 ②公共财产不能明确产权③下一代受害者不能亲自保护自身利益④解决不了搭便车的问题⑤外部性涉及人数众多,成本巨大12.产权的特点?①产却务必是明确定义的②专一性或者排他性③务必安全④可实行的13.举例说明界定的产区额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①受害者有免受污染权0→docd受害者开始缺失oabd污染者开始收益污染者付给受害者大于ocd小于oabd的补偿②污染者有污染权Qπ→d受害者缺失fhiQπ降低污染者收益fgQπ降低受害者可给污染者小于fhiQπ大于fgQπ的补偿③E为帕累托最优14.庇古手段的局限性?①信息失真:难以确定边际外部成本、政府部门难以准确熟悉企业②排污收费的公平性:庇古手段费率或者税率通常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
③政府管理有的时候成本太大: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
15.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区别。
①庇古手段多依靠政府。
②庇古手段需政府实施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科斯手段需政府界定产权。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是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通常只获得环境效益。
第九章 环境经济评价.ppt
✓ 1936 年美国颁布的《洪水控制法案》提出要检验洪 水控制项目的可行性,要求对“任何人来说”效益 都必须超过费用。
✓ 1946 年,美国联邦机构流域委员会任命了一个费用 效益小组委员会,协调联邦各部门费用效益分析的 具体工作。
二、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 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 ➢ 市场需要和社会效益 ➢ 确定污染者最优去除水平及排放水平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 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的公式 MU=TU的增量/消费量的增量。
✓ 总效用:经济学家把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 数量的商品而得到的全部满足量。
NB p
n t0
NBt (1 r)n
式中
NBp—净效益现值; NBt—t年净收益 n—时间范围 r—贴现率
t—时间变量,由0到n
设r=0.05(5%)时,1年后100元收益折算成现值为:
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从环境所提供的用来支持目前的生产和消 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间接获得的效益。间接使用价值类似于生态 学中的生态服务功能。营养循环、水域保护、小气候调节、减少 空气污染等都属于森林的间接使用价值范畴,虽然不直接进入生 产和消费过程,却为生产和消费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基 础)。
以上两种价值都是传统经济学一致认定的经济价值。
⑵环境功能的分析
环境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是由于环境资源的功能 遭到了破坏,反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人体健康。环 境资源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为了核算环境问题带来 的经济损失,首先要弄清楚被研究对象的功能是什 么。
环境生态学第九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个生态系统管理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管理的问题,这样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损害。
所以我们就先先来学习第一节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它的定义就是指一、定义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将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的管理活动中;2.生态系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3.生态系统管理的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潜力来衡量;4.生态系统管理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生态系统退化的阈值及退化根源,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5.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管理选择;6.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所以,生态系统管理是人类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利用、保护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我们来看第三个大问题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行为,因为人既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被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实施者,管理是靠人来执行和实现的。
所以只有加强规范人的行为的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建设,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
另外,生态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还有几个方面,它们是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各种自然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的整体运动规律,人为的随意地分割就会给整个系统带来灾难。
我们建拦河大坝,就会造成枯水期的延长。
因此在管理中我们要遵循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切忌人为切割。
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马工程
优点:DPSIR概念框架有助于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 和作用机理,为人口资源与环境逻辑关系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模型。
缺点: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存在上述关系。另外,同一指标在DPSIR框 架中可能会具有多种功能。
m2/人 m2/人
% %
L 元 元 kg kg kg 元 元 元
指标效应
+ + + + + + + + + + + + + + + + -
标识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16 x17 x18 x19 X20 X21 x22 x23 x24 x25 x26 x27 x28
(二)层次性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这类方法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目标层)分解为较为具 体的指标(准则层),准则层又细分至具体指标
优点:这类指标体系从结构和状态两个方面入手,可以全面 综合地反映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各方面的特征。
缺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往往很繁杂且易重复,难以体现协 调发展各主要要素间的联系。
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首先要 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演进,然后深入理解中国与世 界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再对中国人口、资源与 环境发展的“协调度”进行评价
一、中国人资环关系的历史演进
二、中国发展的“协调度”评价 三、促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 方法手段: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 • 旧三论/新三论:让人、资、环生态系统可分析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al Economics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学根源及其矫正方法,理解环境价值构成及各种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理解和掌握不同污染治理政策手段的优缺点及其条件。
— 1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框架和方法(如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来理解和探析实际中遇到的环境问题的概念化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具备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价值评估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从事环境科学实践和科研工作奠定较好基础。
(三)素质目标:拓展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的意识,理解解决环境问题对于维持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维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促使学生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共品德和行为规范。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认识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环境要素(大气、水等)的污染、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等问题。
(二)理解环境价值基本原理,理解环境政策设计原则及各种环境政策的特点。
(三)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原理,掌握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原理和基本步骤,掌握各种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的使用条件及基本步骤。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一、环境二、环境问题的发展和研究三、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科学根源;关于人类未来的不同观点第二节环境经济学的内涵、研究内容及其作用1学时一、环境经济学的内涵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三、环境经济学的作用知识点:环境经济学的内涵、研究对象、任务和作用本章小结重点: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经济学的内涵、研究对象、任务及其作用— 2 —难点: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环境有何特性?2、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3、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涵是什么?4、论述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主要研究内容?5、环境经济学对现实经济发展有何作用?作业: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环境案例来讲解相关理论。
环境经济学教案及习题库
环境经济学教案及习题库第一部分 课程综述一、课程设置学时与开设学期环境经济学计划学时54学时,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设。
二、课程设置目的环境经济学是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门 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环境 经济学理论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环境经济学为其他相关学科(如 环境管理、排污收费、环境法学、环境监察、环境评价)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要求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科目。
通过本课程学习,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掌握环境经济政策等内容。
四、相关课程的衔接1、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政治经济学》、《环境科学基础》等。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各专业相关的专业课,例如《环境管理学》、《企业 管理》、《排污收费》、《环境法学》、《环境监察》、《环境评价》等。
五、课程学习要求1、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环境经济问题。
六、考核方式考核包括三部分:(1)理论知识考核:理论教学采取闭卷考核方式、占总成 绩的70%;(2)应用能力考核: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或报告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占20%;(3)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占总成绩的10%。
七、授课计划分配表章 课时 说明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经济学基础知识 4 安排0.5学时讨论第三章、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6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四章、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五章、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4 安排0.5学时讨论第六章、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 6 安排1学时综合能力训练第七章、建设项目环境经济评价 5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八章、绿色GDP 3 安排0.5学时案例分析第九章、循环经济 4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十章、环境经济政策 5 安排1学时讨论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投资 4 安排0.5学时讨论第十二章、排污收费 5 安排1学时综合能力训练 第十三章、排污权交易 4 安排1学时案例分析第二部分 环境经济学教案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应该达到如下要求: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理解环 境问题实质是个经济问题,掌握环境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主 要研究内容。
环境经济学环境价值评估方法PPT学习教案
②在确定对受者的影响时,通常很难把环境因素从其他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 ③当环境变化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时,就需要对市场结构、弹性、供给与需
求反应进行比较深入的观察。需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同时也 要联系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适应性反应。 ④当确定一项活动对产出的影响时,需要预测“某个环境变化”存在与否的 后果即建立一个假如存在或假设不存在的后果序列。 ⑤价格问题。
第四节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揭示偏好法(revealed preference approach) 是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 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 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 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 经济价值。
第24页/共63页
内涵资产定价法
内涵资产定价法(hedonic property pricing)是基 于这样一种理论:人们赋予环境的价值可以从他 们购买的具有环境属性的商品的价格中推断出 来。
本等方面,即净产值的变化上,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式中:p——产品的价格; c——产品的成本; q——产品的数量。 式中共有i=1,2,…,k种产品和j=1,2,…,k种投入,环境变化前后的
情况分别用下标x、y表示。
第11页/共63页
利用生产率变动法对环境损害或效益进行评 估所需的数据与信息有:
酸雨对农作物和森林的影响,以及它对材料和设 备造成的腐蚀等影响;
空气污染通过大气中的微粒和其他有害物质对人 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由于排水不畅和渗漏问题,造成受灌地的盐碱化,
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 砍伐森林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存 栖息地
•生存栖息地 •不可逆转改变
•生存栖息地 •濒危物种
环境资源价值的计量
• 按照环境资源物品和服务与市场的关联程度,其 价值可以分为三类: • (一)可直接交易价值 • (二)可间接交易价值 • (三)不可交易价值
7
(一)可直接交易价值的评估 只要环境和自然资源物品能够在市场上交易, 交易过程就能够提供关于物品价值最丰富的信息。 因此,直接使用价值部分,就可以通过市场价格得 到充分反映。
(续上)
• 遗赠动机(bequest motive)希望将自然环境留 给子孙后代享用,从中得到满足。 • 赠礼动机(gift motive)希望将自然环境留给当代 的他人享用,从中得到满足。 • 同情动机(Sympathy)从道德的角度,认为所有 的或一部分造物(creature)都有权存在或欣欣 向荣地生活,并从对自然界的保护中得到满足。
第九章 环境经济评价概述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与价值计量 决策需求与环境经济评价 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型 环境经济评价的应用 如何利用环境经济评价的结果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总经济价值
• 总经济价值:环境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 行了重新界定,并把环境资源的价值称为总经济 价值(total economic value, TEV)。 • 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两个部分:
(二)可间接交易价值的评估
舒适性、景观、健康安全风险等间接使用价值 隐含于与之相关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之中,可以通 过观察相关物品或服务的市场交易价格,将与环境 变化相关的支付意愿从价格中剥离或揭示出来。
•例如:可以通过研究旅行成本发现环境舒适性的价值。
此类方法以实际可观察的市场价格和交易行为 为基础,但是其基本假设是市场中存在环境和自然 资源价值的衍生价格、参照价格或隐含价格,通过 发现和辨识这样的价格,就可以度量环境资源的价 值。
但是前提是市场机制要完善。如果市场机制不 完善,价格受影响而扭曲,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和利用。此时,就需要借用“影子价格”来估算该 物品对社会的真实价值。
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区别于现行的市场价格而采用的能够反映其实际价 值的一种价格。联合国把影子价格定义为“一种投入(比如资本、劳动力 和外汇)的机会成本或它的供应量减少一个单位给整个经济带来的损失” 。
20价值 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 将来的直 接或间接 使用价值 馈赠价值
为后代留下 使用价值和 非使用价值 的价值
非使用价值 存在价值 继续存在 的知识价 值,如教育
可直接消 耗的量 •食物 •生物量 •娱乐 •健康
功能效益
•生态功能 •生物控制 •风沙防止
(三)不可交易价值的评估 意愿调查评估法几乎成为唯一帮助了解人们支 付意愿的方法。 它一般是基于环境资源的假象变化,通过调查 获知人们的偏好评价。
第二节 决策需求与环境经济评价
• 环境经济评价的目的和不同应用形式
• 一、环境经济评价与公共决策需求
环境价值评估的最初动机是评估环境影响,使 其能够纳入费用效益分析中。 近年来,还有另外两个原因进一步激发了对环 境价值评估的需求:
①使用价值(use value, UV); ②非使用价值(non use value, NUV)。
DUV:直接使用价值,IUV:间接使用价值,OV:选择价 值
• TEV=UV+NUV=(DUV+IUV+OV)+NUV
使用价值
• 使用价值是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时候,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生产 和消费需要的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从环境所提供的用来支持目 前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间接获得的 效益(生态服务功能)。 选择价值又称期权价值。选择价值同人们愿意 为保护环境资源以备未来之用的支付愿望的数 值有关 。
非使用价值
• 非使用价值则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 的内在属性,它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 • 存在价值是非使用价值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 • 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价值是人们对环境资源价 值的一种道德上的评判,包括人类对其他物种的 同情和关注。 • 人们之所以认为资源或环境具有存在价值,是因 为人们具有: ①遗赠动机 ②礼物动机 ③同情动机。
认识到有必要在经济效果评价中考虑环境收益或损 失,即环境经济核算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家们对环境损害所做的价值 评估逐步成为可接受的确定赔偿责任的证据。
(一)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 理论基础: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其价值变动一定 会反映在相关主体由于环境影响而发生的成本或 收益变化上。 当发生环境改善时,形成的价值称为环境效益; 当发生环境退化或恶化时,所带来的成本称为 环境损失费用或环境成本。 • 费用效益分析是评估这些影响的主要评价技术, 它是经济学家用来评价项目合理性的最普遍应用 的方法。
• 图9-1 对一个项目和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范围作了简单的 描述:见课本P137
(二)环境经济核算
•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是以GDP指标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 账户体系,但是没有充分反映经济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 资源破坏和生态恶化。 • “环境经济核算”又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其原理框 架既包括流量核算,也包括存量及其变化核算。其基本内 容首先是以经过环境因素调整后的GDP为中心,进行经济 流量核算。 • 除了环境成本后的GDP,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 核心指标。其次是对包括自然资源与环境资产在内的总资 产存量及其变化的核算。
市场评估环境价值还面临另外一个挑战,由于具 有公共物品产权的不确定性,环境和自然资源市 场很难自然形成,或需要通过人工界定来创建市 场。例如:美国的排污交易市场。
可见,市场价格的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表征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还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完 备程度,部分界定产权的资源进入市场,只能揭 示这部分已经被界定的产权的价值,而不代表资 源价值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