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知识点归纳整理
姓名:九上化学的第一讲开启化学之门课时进度: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2化学研究些什么1.3 怎么学习和研究化学学习目标:1.初步接触、了解化学学科的概貌;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氮气的性质和用途;4.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5.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6.重要的几个实验(A.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B.铁的锈蚀和防护措施;C.有关蜡烛的探究;D.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定;E.“铜绿”受热分解及与盐酸的反应;F.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及与食醋的反应。
)知识概述(知识共分为三个等级:A了解认识 B 理解记忆C理解掌握)A 了解认识①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1.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都离不开化学; 2.化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化学还对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3.当前人类所面对的环境、资源、能源、粮食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依赖化学学科的发展。
)②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1.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2.化学知道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3.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化学与环境保护措施(1.因大气污染而导致的环境问题;2.因固体垃圾而导致的环境问题;3.因工业废水、农业用水、生活污水等直接排放而导致的水污染问题。
)④“绿色化学”或“环境化学”(1.充分利用资源的能源,采用无公害、无毒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的、和人类有好的产品; 4.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转移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
)⑤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世界万物仅仅100多种元素组成; 2.各种物质都是有肉眼看不见、极小的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⑥物质的用途与制法(1.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认资源,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以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生产人们生活的各种用品,拓展各种物质的适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也是重要课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新版)沪教版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8.研究“铜绿”性质的有关实验“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4HCl == 2CuCl2+ CO2↑+ 3H2O]。
“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沪教版2024)
滴水成冰、水果榨汁、汽油挥发、 蜡烛受热熔化、碘升华等
①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 化学变化;②在化学变化中,一定 伴随物理
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考点02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
考点梳理
类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性质确定
物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
(2)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__不__聚___成__水__滴___,也___不__成__股__流__下___。洗净的玻璃
仪器应放在指定的地方。
考点05 化学实验
举一反三
【演练04】下列关于金刚石的性质、组成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金刚石中混有杂质就呈现不同颜色 C.金刚石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鉴别钻石制品真伪的方法是用其刻划玻璃
3
怎样学习化学
考点05 化学实验 一、常用化学仪器
考点梳理
反应容器
(要垫陶土网)
考点03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物质的组成 2. 组成物质的元素
考点梳理
氧元素
碳元素 氧元素
碳元素
氮元素 氢元素 碳元素 氧元素
考点03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二、物质的结构
考点梳理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它们同根(都由碳元素组成)不同命?
【典例02-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
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馆中展有陶瓷、青铜器和书画等。下列有关性
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B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基础材料
化学中考复习基础材料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⑴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⑵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⑶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⑷两种变化的关系:①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⑸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CO2和S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镁是银白色固体,但在空气中久置的镁带表面呈黑色。
氯化氢气体(HCl)和氨气(NH3)接触,会立即产生大量白烟(因为反应生成了NH4Cl白色固体)硝酸银溶液(无色)及碘化钾溶液(无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因为生成了碘化银)⑹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⑺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⑻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及化学变化无关,化性及化学变化有关。
⑼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⑽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习目标】1、1.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促进人类发展。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二、预习展示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
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D2.解析:由于碳酸氢铵受热后会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并置于阴凉处;答案: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密封并置于阴凉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和,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沪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联系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别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 ( 蒸发或冷却 ) 结晶等化学变化:全部焚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 ( 氧化 ) ;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 ( 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 ;食品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退色,变质、腐化、中毒等不可以确立是化学变化仍是物理变化的:爆炸 ( 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 ) ,石灰水变污浊 ( 通 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 Ca(OH)2是物理变化 )两种变化的关系:①宏观差别:能否有新物质生成( 或原物质能否改变了 )②微观差别:能否产生了新分子( 或原分子能否改变了 )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必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别物理性质:不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的,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金属活动性、开朗性、稳固性、腐化性、毒性、酸碱性等。
两种性质的差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没关,化性与化学变化相关。
物质的构成、构造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三、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常用化学仪器(2)不可以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3)用于丈量的仪器:量筒、温度计、托盘天平。
(4)用于固定、夹持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试管架。
(5)用于取药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玻璃棒。
(6)用于寄存药品的仪器: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一)反响器——试管试管可用于盛放少许的固体、液体及气体,可用作物质之间的反响容器,能够直接加热,加热后不可以骤冷,防备试管破碎。
初中化学目录(苏教版)
初中化学目录(苏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组成的学科,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组成的表示,以及研究和研究化学的方法。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
许多我们日常接触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性质活泼的氧气、奇妙的二氧化碳和自然界中的水等。
本章将介绍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本章将用微粒的观点来看待物质,介绍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化学元素以及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四章:燃烧燃料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变化,本章将介绍燃烧与灭火、化学变化的定量认识以及化石燃料的应用。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金属和矿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本章将介绍金属和金属矿物、铁的冶炼合金、金属的防护和回收以及石灰石的利用等。
第六章:溶解现象
溶解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本章将介绍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和盐、酸和碱的反应以及酸、碱、盐的应用。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酸碱盐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本章将介绍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淀粉和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与食品有关的有机化合物。
第八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在能源、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章将介绍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沪教版__初中化学1-3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0.其他实验(1)煤油燃烧形成的火焰和黑烟(2)无色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气体混合,产生白烟(3)无色的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无色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4)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烧焦后,得到黑色的残渣,该实验说明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
二、某些化学贡献1.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2.脱氧核糖核酸(DNA )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4.我国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5.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6.居里夫妇发现了钋和镭7.诺贝尔发明了安全炸药,改进了引爆装置 8.三位科学家研究导电塑料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奖9.我国古代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制造青铜器,炼铁、炼钢。
10.世间万物由100多种无素组成,由微粒构成,物质的结构用途和制法。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知识点一、空气中成分研究1.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来分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为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1)实验原理:磷(P )+ 氧气(O 2)−−→−点燃五氧化二磷(P 2O 5)(2)实验现象:点燃红磷,未打开止水夹时,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瓶壁发热;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锥形瓶中,体积大约占容积的1/5,白烟逐渐消失。
(3)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体积的1/5。
(4)实验思考:a .该实验为什么不使用碳、硫、铁或者是镁?答:碳、硫燃烧会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该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占据了锥形瓶中一部分体积,从而使测得的结果偏小。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消耗氧气;镁虽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并且生成固体氧化镁,但同时金属镁还能在空气中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测得结果偏大。
b .你能从该组实验中获得哪些结论?答: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大约占1/5;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3.空气污染问题(1)污染来源:工厂的废气,汽车的尾气,矿物燃料的燃烧等(2)污染分类:粉尘(可吸入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3)污染危害:对人体有害,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4)污染防治:工厂的废气实行先处理后排放;汽车中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使用脱硫燃料或开发清洁能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我国的古代化学工艺:制造青铜器、炼钢炼铁、发明火药、烧制瓷器等.(注意“化学”两字)2、①铁生锈—氧气、水;②白色污染—难降解塑料;③温室效应—CO2;④酸雨—SO2、NO2;⑤臭氧空洞—氟利昂;⑥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粉尘、CO SO2NO2。
3、蜡烛燃烧:黄色火焰;白瓷板压在火焰上,有黑烟,在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吹灭蜡烛后的瞬间,冒出一屡白烟,该白烟可燃烧,它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检验产物是水的方法:点燃蜡烛,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若烧杯内壁有水雾,则产物中有水。
检验产物是CO2的方法:点燃蜡烛,将内壁涂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4、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石蜡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干电池放电时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熔沸点、凝固点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毒性等。
(在表述化学性质时,一般会有“能”“可以”“具有”“易”等字眼。
)5、碳酸氢铵俗名:碳铵;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受热现象:固体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保存时注意:密封、低温。
6、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绿色粉末;受热现象: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镁:银白色固体,能导电,硬度较小;镁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应用:作照明弹、信号弹、焰火)。
该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接受生成物氧化镁,防止氧化镁溅落在实验桌上,烫坏桌面)。
2024年新沪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3节 怎样学习化学
事故
处理
少量酸溶液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少量碱溶液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③保护眼睛: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提倡使用防护眼镜。万一眼睛里溅进了稀酸或稀碱溶液,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不断地眨眼睛,必要时请及时就医。如果溅进了浓酸或浓碱溶液,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化学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注意事项
其他仪器
_________________陶土网
用于间接加热,并使被加热器皿受热均匀
不能被水弄湿,不可折叠
典例1 现有如下仪器,请用仪器名称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
试管
胶头滴管
(3)用作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的是______。(4)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是________。(5)可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仪器是________。(6)用于转移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
量度液体体积
(1)不能用作反应容器;(2)不能加热;(3)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稀释试剂;(4)根据所需量取液体的体积,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
化学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注意事项
计量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盘天平
化学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注意事项
计量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盘天平
使用注意事项
反应容器
直接加热
_________试管
(1)用于盛放少量的固体及液体;(2)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024年新沪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
材料特点
全碳气凝胶——“碳海绵”
①世界上最轻的材料;②具有很好的隔热效能,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港珠澳大桥
①新一代防腐涂层钢筋可抗击高温高湿的海洋气候环境对金属的腐蚀;②由特殊的聚乙烯纤维制成的高性能绳索强度高、承重力大
1.化学的发展化学是在人们对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探索和应用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人类最初只是用石头、树木等天然材料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我国古代化学工艺 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新石器时期就能烧制陶器;殷商时期就能冶炼、铸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已能熟练掌握铁的冶炼技术,并用于各种器皿、农具和兵器的制造。②中国古代化学工艺为世界化学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评价道: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实验探究 教材第2页1.现象:产生大量气泡。解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现象:产生大量气泡,红豆上下翻滚。解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持续产生的二氧化碳推动红豆在液体中上下翻滚。
交流讨论 教材第3页快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乙醚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时,乙醚燃烧,进而引发棉花燃烧。观察思考 教材第3页手帕上的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达不到手帕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手帕不燃烧,所以没有被烧坏。
特别提醒对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理解1.无论物质处于什么状态,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2.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如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3.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无法看到,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较小固体的运动,如尘土飞扬等不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
谢谢聆听!
3.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化学科学在提取生物药物、研制合成药物、防治传染病、治疗疾病、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参考答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参考答案第一节预习检测:1.(1)正确认识物质;(2)合理使用资源;(3)科学技术2.指南针、活体印刷术、造纸术、火药;造纸术、火药3.耐用、价廉、不易腐蚀;白色污染;可降解塑料4.二氧化硫;浅紫红色;无硫火柴5.略6.脱氧核糖核酸;弗莱明;纳米材料7.氢气;单晶硅;石英砂8.酒精灯;试管;锥形瓶;烧杯;三脚架;导管91.B 2.C 3.C 4.D 5.C 6.D7.白;氨臭气味;氨气;水雾;水;变浑浊;二氧化碳;避光、避热,放在阴暗处。
8.(1)除去表面的铁锈;(2)铁丝表面出现铁锈;导管中出现水柱;铁丝与锥形瓶中的氧气反应,使瓶内压强变小。
(3)食盐水能使铁丝生锈加速。
课外拓展1.(1)将火柴换成木条重新做实验;(2)说明没有二氧化硫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变色2.(1)ABCDG;(2)E;(3)F(2)略(3)重视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节预习检测:1.变化性质;组成结构;用途制法2.(1)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2)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物质的状态、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等)(3)生产物质的颜色、状态3.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4.硬度大;物理;可燃;化学5.蜡烛先熔化;黄色火焰,产生黑烟;产生黑色小颗粒;有一缕白烟;石蜡凝固6.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热能、光能、电能;光能;电能;热能和光能7.燃烧匙;黑;碳元素8典型习题:1.B 2.D 3.D 4.A 5.D 6.D 7.C 8.D9.5、7 无需发生化学变化;3 1、2、6;4、810.(1)味道、熔点;(2)气味;可燃性;(3)磁性、颜色;(4)熔点11.(1)蒸发;(2)光、热;(3)高;氢气与氧气的化学能之和等于水的化学能与释放出热量的总和课外拓展:1.B 2.B 3.D4.(1)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整合
知识整合:化学研究的内容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1)(检验产物的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实验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②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5)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 水+ 二氧化碳 + 氨气2.氮气(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3.铁生锈实验(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3)原理:铁生锈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5. 蜡烛燃烧实验(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用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证明生成了水;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用点燃的方法证明:白烟被点燃。
说明白烟中有石蜡小颗粒。
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1)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却是物理变化)(3)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气球、轮胎充气太足爆炸是物理变化;炸弹爆炸是化学变化引起)7.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1)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详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三、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
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沪教版PDF)第一章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化学。
实际上,通过九年级之前相关科学课程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的积累,我们已经知道不少与化学相关的零散知识。
而在系统学习这门学科时,你一定想知道:化学有趣吗?化学交流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以促使我们提出更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例如:1.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
铁锅观察与思考在一个堆放了一批袋装化肥(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铵)里,过了一个夏天,变得浓烈了,有些袋里的化肥变少了。
检查图1-1 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你能确定这些化肥消失的原因吗?你认为在保存碳酸氢铵化肥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1-1中。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点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以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为原料,够帮助人们更合理、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各方面的需要发挥巨大的作用。
空气中的氮气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因此,中充入氮气,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图一定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作原料制得氨气。
氨气可用于生产氮肥,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作出重大贡献。
氮气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图1-4)。
图1-2 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图1-3 食品包装袋中充有氮气图1-4 氮气的用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氮肥用于制氮肥氮气填充气用作粮食、果的保护气粮食图1-5 合成氨工厂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使得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危机,产生了多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人类对自身和自然认识的加深,来越意识到应当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些方面,化学的贡献是引人注目的,化学家们正为此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观察与思考取一块废旧铁丝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如图1-6所示。
在锥形瓶中加入3~4 mL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五页,共四十三页。
保存
注意
点
应密封保 存于阴凉 处
图1-1-1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2.学习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
(1)掌握洗涤剂、化肥和农药等生产生活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减少 事故的发生。
(2)引导人们改变(gǎibiàn)_吸_烟__(x_ī y_ān_)_、__酗__酒__(xù_j_iǔ和) 经常食用____油_炸__食_品____
(1)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 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 发展。
(2)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
第九页,共四十三页。
第1节 化学(huàxué)给我们带来什么
(3)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开发新能源,研究生 命现象, 合理利用资源(zīyuán),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 促进人体健康等。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sīkǎo)交流]
第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归纳(guīnà)提升]
人们运用化学知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开创了化学工业,生产了大量 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的新产品,然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使得人类正 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危机。随着人类对自身和自然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 意识到应当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héxié)相处,以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sīkǎo)交 流]
第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教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本章学习要求:1.初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
3.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重要概念。
4.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
5.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符号。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共2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研究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
2.初步懂得应用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讲解>1.在古代,我国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
例如:青铜器的制造、钢铁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
2.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例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药物保证。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实验探究>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如课本第4页图1-7)实验现象:碳酸氢铵白色固体不断减少;试管口有水滴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气味气体。
解释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铵加热水+氨气+二氧化碳。
保存碳酸氢铵的注意事项是: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问题讨论>1.为什么用铁锅烧菜比较好?2.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3.举例说明学习化学还有哪些实际用途?[巩固练习]见学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讨论>1.你能说出一些有关材料的知识吗?答: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纳米材料是21世纪的“材料之星”,晶体硅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石英砂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2.使用氢能源有何优点?答:氢气作为未来世界的理想能源,其主要优点是:来源丰富、单位质量的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产物无污染。
3.你还了解哪些重要的化学成就?答:科学家佛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生物克隆技术。
1开启化学之门
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前五世纪,安培多克尔(Empedocles)提出宇宙是由水、火、气、 土“四原质”构成的。 公元前400年 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
公元前四世纪,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提出冷、热、干、湿的“四原 性”学说
亚里斯多德认为把“原性”取出或放入,“原质”就可以相互转化; 该哲学思想支配了人们达两千年之久,使化学走上了炼金、炼丹的歧途。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尔 (J.L.Meyet,1830-1895)独立发现元素周期律。二者都 是在编写教科书过程中完成这一重大发现的。迈尔对元 素性质的研究偏重于物理性质,而门捷列夫则更多地着 眼于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把看起来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知识,纳入到 一个严整的自然体系之中,揭示了自然界一条最基本的 规律,使化学研究进入了系统化阶段,使化学发展史上 继原子论之后又一次重大的综合,成为化学的主要基石 之一。
无机化学
最古老的化学分支,早期的化学研究基本属于无机化学 范畴。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无机化学反应 与过程的化学。 当前主要研究领域: 1)无机材料合成(包括纳米材料合成); 2)配位化学(高等无机课程的主要内容); 3)原子簇化学; 4)超导材料(20世纪80年代超导热); 5)无机晶体材料(非线性光学晶体等); 6)稀土化学(稀土资源大国,80%); 7)生物无机化学; 8)核化学和放射化学等。
有机化学
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也有人称为 “碳的化学”。 1806年,贝采里乌斯把成分元素很少,主要是由,H,O,N 组成的物质作为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并认为有机物是来自生 物有机体的化合物,只能由生命力来完成(生命力论),人 工合成是不可能的。他最早提倡把有机化合物的研究领域称 为有机化学。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ohler,1800-1882)首 次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无机和有机界的绝 对界限,动摇了所谓的“生命力论”,开辟了有机合成的新 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列举化学与社会、与生活关系的事例,收集资料,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学习使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3.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4.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的贡献,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1.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学习过程
引入:“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知识点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举出你所知道的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的实例。
2.加热碳酸氢铵实验。
文字表达式:
现象:
知识点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3.铁丝生锈实验。
4.关于“白色污染”的问题。
5.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知识点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6.青霉素的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
基础巩固
1.学习化学能在三大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
(1)化学帮助我们;
(2)化学指导人类;
(3)化学促进。
2.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固体物质,试管口有大量,产生气体,澄清石灰水。
3.如右上图所示,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饱和食盐
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红色的水中,
2 min~3min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红墨
水,该实验说明的问题
是。
4.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小烧杯中加入2mL~3mL浅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
取
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上面的烧杯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下
方的烧杯,观察发生的现象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颜
色。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含硫火柴燃烧,能产生
(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拓展提高
1.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NaHC03受热分解的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
变;
(2)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先将导管移出液体,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液体
2.如下图所示,先在锥形瓶中放入几小片已用稀盐酸除去锈斑的铁丝网,然后向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润湿铁丝网,塞紧带导
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
若干分钟后,请你观察并回答:
[实验现象及相应解释]请写出你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相应解释:
(1);其原因
是。
(2);其原因
是。
[得出结论]由此实验你得出结论:。
检测反馈
1.下列说法没有科学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
A.水变成油B.变废为宝 C.塑料回收 D.资源再生
2.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分解(见课本第三页——“观察与思考”),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3.从课本图1-9实验中可知,和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和水 B.太阳光 C.盐酸 D.红墨水
4.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价格便宜 B.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
C.保温性能好 D.生铁导热性能最好
5.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
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
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 油菜
B. 面粉
C. 海带
D. 食醋
6.我国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的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
产无汞电池;③分类回收垃圾;④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⑥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⑦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A. ①②③④⑥⑦
B. 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⑤⑥⑦
D. 全部
7.如右图所示,小明将两根含硫火柴点燃后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
取出火柴,振荡烧杯 A ,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小明认为是火
柴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小红认为这个实验还不
足以说明褪色原因,应补做一个实验。
⑴你认为小明应该补做的实验是:;
⑵补做该实验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