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开启化学之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水雾,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氮气的用途:(1 (42、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又称作惰性气体的用途:(1)填充氦气球(2)焊接金属的保护气(3)制作各种光源(如做霓虹灯)3、环境保护方面(1)绿色化学:无毒、无害、无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
(2)白色污染:一次性难降解塑料制品引起的污染。
(3)低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减少含碳物质的使用。
)(4)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如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如PM2.5)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1、我国古代四大化学工艺:青铜器的制造、铁的冶炼和使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
2、现代化学工艺的应用:半导体硅晶片、石英光导纤维、钛合金、高强度陶瓷等。
3、化学技术在未来的应用领域: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控制。
加热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蜡烛燃烧: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现象:火焰呈黄色,放热,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烟:固体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雾:小液滴分散于空气中。
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状态、形状、大小改变)(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
(4)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新版)沪教版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8.研究“铜绿”性质的有关实验“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4HCl == 2CuCl2+ CO2↑+ 3H2O]。
“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4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用铁锅煮食物较好的原因:用铁锅煮食物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症。
二、碳酸氢铵加热时的现象:(1)白色固体逐渐减少;(2)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烧杯内壁有水珠。
保存时应密封放在阴凉处。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二氧化碳水氨气碳酸氢铵++−→−∆NH 4CO 3 NH 3 H 2O CO 2 三、氮气的性质和用途:1.通常情况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作“保护气”,延长粮食、瓜果、蔬菜等的保存期;还可充入灯泡,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2.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可用于制造氮肥。
3.正常大气压下,温度低于-196℃时氮气液化成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冷冻剂 四、探究铁生锈实验的实验现象:1.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2.烧杯中的导管内液面上升。
结论:铁丝与水及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反应而生锈 。
五、石英砂可制造光导纤维; 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 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
第二节 化学研究什么一、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1.发出明亮的火焰;2.烧杯内壁有水珠;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可从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即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氧化碳水氧气石蜡点燃+−−→−+ O 2 H 2O CO 2烟:固体小颗粒 雾:小液滴 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他们的本质特征、本质区别及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何区分变化和性质:1.变化是一个过程;2.若一句话中有“能”、“可以”、“容易”、“会”、“难以”、“具有”等字眼时,一般为性质。
沪教版__初中化学1-3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0.其他实验(1)煤油燃烧形成的火焰和黑烟(2)无色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气体混合,产生白烟(3)无色的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无色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4)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烧焦后,得到黑色的残渣,该实验说明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
二、某些化学贡献1.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2.脱氧核糖核酸(DNA )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4.我国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5.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6.居里夫妇发现了钋和镭7.诺贝尔发明了安全炸药,改进了引爆装置 8.三位科学家研究导电塑料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奖9.我国古代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制造青铜器,炼铁、炼钢。
10.世间万物由100多种无素组成,由微粒构成,物质的结构用途和制法。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知识点一、空气中成分研究1.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来分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为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1)实验原理:磷(P )+ 氧气(O 2)−−→−点燃五氧化二磷(P 2O 5)(2)实验现象:点燃红磷,未打开止水夹时,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瓶壁发热;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锥形瓶中,体积大约占容积的1/5,白烟逐渐消失。
(3)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体积的1/5。
(4)实验思考:a .该实验为什么不使用碳、硫、铁或者是镁?答:碳、硫燃烧会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该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占据了锥形瓶中一部分体积,从而使测得的结果偏小。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消耗氧气;镁虽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并且生成固体氧化镁,但同时金属镁还能在空气中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测得结果偏大。
b .你能从该组实验中获得哪些结论?答: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大约占1/5;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3.空气污染问题(1)污染来源:工厂的废气,汽车的尾气,矿物燃料的燃烧等(2)污染分类:粉尘(可吸入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3)污染危害:对人体有害,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4)污染防治:工厂的废气实行先处理后排放;汽车中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使用脱硫燃料或开发清洁能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我国的古代化学工艺:制造青铜器、炼钢炼铁、发明火药、烧制瓷器等.(注意“化学”两字)2、①铁生锈—氧气、水;②白色污染—难降解塑料;③温室效应—CO2;④酸雨—SO2、NO2;⑤臭氧空洞—氟利昂;⑥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粉尘、CO SO2NO2。
3、蜡烛燃烧:黄色火焰;白瓷板压在火焰上,有黑烟,在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吹灭蜡烛后的瞬间,冒出一屡白烟,该白烟可燃烧,它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检验产物是水的方法:点燃蜡烛,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若烧杯内壁有水雾,则产物中有水。
检验产物是CO2的方法:点燃蜡烛,将内壁涂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4、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石蜡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干电池放电时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熔沸点、凝固点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毒性等。
(在表述化学性质时,一般会有“能”“可以”“具有”“易”等字眼。
)5、碳酸氢铵俗名:碳铵;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受热现象:固体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保存时注意:密封、低温。
6、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绿色粉末;受热现象: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镁:银白色固体,能导电,硬度较小;镁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应用:作照明弹、信号弹、焰火)。
该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接受生成物氧化镁,防止氧化镁溅落在实验桌上,烫坏桌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学习内容与过程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毒性等【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
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的可燃性B.汽油的挥发性C.氧气的氧化性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物理性质: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点燃通电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加热CO2用途: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H2O2 === 2H2O + O2 ↑发生 装置酒精灯、试管、铁架台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法 向上排空气法操作 要点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收集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其它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导管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CO2实验室制法加热MnO 2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发生装置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集满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左边:分子、原子、离子的个数右上: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上边:(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右下:1个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双氧水分子2个氮气分子3个氯离子1个铝离子2个硫酸根离子n个氢氧根离子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是正五价双氧水中氧元素是负一价2、写出下列元素、原子团的符号,并标出化合价化合价Na Cl OH Cu Fe Fe SO4离子符号Na + Cl - OH - C2+ Fe 2+ Fe 3+ SO4 2-氢钠钾银钙镁钡锌氯氧铜铝铁碳硫氮磷锰锡汞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3、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化学式的步骤第1步: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左面,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右面,并标出化合价原子团(..根)要加括号第2步:将化合价数字前后交换,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第3步:右下角数字约分成最简比,数字‘1 ’省略不写原子团个数为‘1 ’,一定要去掉括号4、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某化某(化合物中含两种元素)氢氧化某(化合物中含氢氧根OH )某酸某(化合物中含硝酸根NO3、碳酸根CO3 、硫酸SO4等)某酸(HNO3 、H2CO3 、H2SO4 )酸→氯化氢HCl 硝酸HNO3碳酸H2CO3硫酸H2SO4过氧化氢H2O2 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硝酸钠NaNO3碳酸钠Na2CO3硫酸钠Na2SO4二氧化锰MnO2 氢氧化钾KOH氯化钾KCl硝酸钾KNO3碳酸钾K2CO3硫酸钾K2SO4四氧化三铁Fe3O4 氯化银AgCl硝酸银AgNO3五氧化二磷P2O5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碳酸铵(NH4)2CO3硫酸铵(NH4)2SO4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氯化钙CaCl2硝酸钙Ca(NO3)2碳酸钙CaCO3硫酸钙CaSO4氧化镁氢氧化镁氯化镁硝酸镁碳酸镁硫酸镁MgO Mg(OH)2 MgCl2 Mg(NO3)2 MgCO3 MgSO4氢氧化钡Ba(OH)2 氯化钡BaCl2硝酸钡Ba(NO3)2碳酸钡BaCO3硫酸钡BaSO4 氯化锌ZnCl2硝酸锌Zn(NO3)2硫酸锌ZnSO4氧化铜CuO 氢氧化铜Cu(OH)2氯化铜CuCl2硝酸铜Cu(NO3)2硫酸铜CuSO4氧化汞HgO 硝酸汞Hg(NO3)2氧化亚铁FeO 氢氧化亚铁Fe(OH)2氯化亚铁FeCl2硝酸亚铁Fe(NO3)2硫酸亚铁FeSO4氧化铁Fe2O3 氢氧化铁Fe(OH)3氯化铁FeCl3硝酸铁Fe(NO3)3锰酸钾K2MnO4硫酸铁Fe2(SO4)3氧化铝Al2O3 氢氧化铝Al(OH)3氯化铝AlCl3硝酸铝Al(NO3)3高锰酸钾KMnO4硫酸铝Al2(SO4)3↑氧化物↑碱↑盐5.化学式有关计算(1)计算化学式中加点元素化合价例:计算H2O2 (+1)×2+2x=0 x=-1Na2S2O3O2Cu2(OH)2CO3(2)计算相对分子质量Mr相对原子质量Al : 27 S : 32 O : 16Mr[Al2(SO4)3] = 27 ×2 + 32 ×3 + 16 ×4 ×3 = 342练习:计算CaCO3 Ca(OH)2 NH4NO3 Cu(NO3)2 的相对分子质量Mr[CaCO3 ] =Mr[Ca(OH)2 ] =Mr[NH4NO3] =Mr[Cu(NO3)2 ]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Fe2O3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00克Fe2O3中含多少克铁元素?140克Fe2O3中含多少克铁元素?NH4NO3中,氮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NH4NO3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克NH4NO3中含多少克氮元素?多少克NH4NO3中含100克氮元素?6、化学式意义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表示一个分子和一个分子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或物质中所含原子、离子的个数比(物质由原子或离子构成)例:H2O :表示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NaCl :表示物质氯化钠: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CO2”的含义: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的说法正确的有()A. 维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B. 1个维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C. 维C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D. 维C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组成E. 维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4:3F. 维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G.维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H.维C是氧化物7、物质的分类分类纯净物有机物: CH4、酒精等化合物金属氧化物:MgO、MnO2、Fe2O3等氧化物无机物非金属氧化物H2O、CO、P2O5等酸:HCl、H2CO3、H2SO4、HNO3等碱:NaOH、Ca(OH)2等盐:Na2CO3、FeSO4、AgNO3等8、其他知识点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整理与归纳》_2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协助我们准确理解物质1.P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受热实验问题:√√√①你认为袋中化肥变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②填表甲乙③你认为在保存碳酸氢铵化肥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氮气①氮气的性质;2.观察与思考:P5取无锈铁丝放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放入少量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导管的另一段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
⑴实验现象;⑵现象解释;⑶你认为日常生活中使用铁制品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拓展:据估计,世界上每年将近总产量1/10的钢铁锈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化学促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有哪些化学工艺是举世闻名的?。
练习题:1.将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再用酒精灯加热,产生有气味的气体,碳酸氢铵固体将逐渐。
所以碳酸氢铵必须保存,并放在处。
2.空气中的氮气很,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
在包装袋中充入氮气,能够延长。
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作原料制得气。
3.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它协助我们准确理解,指导人类合理利用,促动的发展。
4.“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你认为“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A.对废气、废水、废渣实行严格处理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放或不排放有害物质C.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D.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5.下列是某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6.实行如图所示的“铁生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⑴取废旧铁丝剪成几小片,并用稀盐酸浸泡片刻。
用稀盐酸浸泡的目的是:。
⑵将上述经处理后的铁丝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4mL的浓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橡皮塞(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日常生活中,铁生锈都较为缓慢,短时间不宜察觉,本实验中铁生绣的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A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1.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外观特征的描述;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3.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的变化;4.烧杯倒转过来,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5.取一小段玻璃管置于火焰中,现象是;6.吹灭蜡烛,现象是;B概念:1.什么是物理变化?,√√√例:;2.什么是化学变化?,√√√例:;3.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的现象√√√;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5.什么是物理性质?,√√√例:;6.什么是化学性质?,√√√例:;C讨论:1.下列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①水的三态变化②汽油的挥发③煤油的燃烧④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⑤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⑥金刚石加工成钻石⑦植物的光合作用2.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在横线上。
沪教版 九年级 化学 第1--6章经典笔记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笔记)9.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⑴用的药品是红磷,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 + 5O2点燃2P2O5⑶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会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五分之一的体积。
⑷若测得的气体体积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容器的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⑸此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目的是:充分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
⑹实验思考:a.该实验为什么不使用碳、硫、铁或者是镁?答:碳、硫燃烧会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占据了锥形瓶中一部分体积,不易形成气压差,水不易进入集气瓶,从而使测得的结果偏小。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消耗氧气;镁虽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镁,但同时金属镁还能在空气中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测得结果偏大。
⑺该实验中,证明了氮气的什么性质?答:氮气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⑻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所选择的的药品须符合以下条件:①药品只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②药品反应后的产物不能是气体物质。
10.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N2)占78%、氧气(O2) 占21%、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等)占0.94% 、二氧化碳(CO2)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11.镁带燃烧实验:⑴操作:用坩埚钳夹持镁带,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放在石棉网上方燃烧。
⑵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点燃2MgO补充:镁带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后的产物是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碳颗粒。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点燃2MgO + C14.在空气中灼烧铜丝的实验:⑴实验现象:亮红色固体逐渐变黑色。
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2CuO15.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石蜡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呢?答:点燃蜡烛,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详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三、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
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知识点
1.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我国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的冶炼、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2.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
例如:水变成水蒸气等。
(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
例如:石蜡燃烧等。
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有________、________、变色、生成________或生成________等现象。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性质物质在发生__________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等。
不通过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属于______________。
4.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__________,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____________为宜。
②“三不”: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和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________或________。
(操作要领:一横、二送、三直立)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______夹取。
(操作要领:一斜、二放、三慢滑)(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塞,______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__________(以免残留的药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操作要领: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倒入)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加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__________滴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归纳【精】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基础知识整理一、化学研究的内容: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
2.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等现象,这些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燃烧: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能;光合作用: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干电池放电: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蓄电池充电: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电解水: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物质的性质:(1)叫物理性质,如、、、、、、等。
(2)叫化学性质,如、、、、等。
(3)金刚石和石墨都由______元素组成,但是由于二者的_______不同,导致他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金刚石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因而被用于制造________。
金刚石能用来切割玻璃、做钻探机的钻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石墨是黑色质软的固体,可用于生产_________。
石墨还能________,可以用来做电池的电极。
4.混合物与纯净物5.最早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1965年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于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表;发现青霉素。
6.我国古代举世闻名的化学工艺有、、、等。
7.两个重要实验:二、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1.写出下列实验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来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仪器是________;初中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加热工具是__________。
九年化学 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 第一节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⑴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⑵分解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消失;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⑶表达式:碳酸氢铵−−→−加热氨气+水+二氧化碳 NH 4HCO 3 NH 3+H 2O+CO 2⑷碳酸氢铵应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⑸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②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试管内压强减小产生倒吸现象,引起试管炸裂。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⑴氮气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式N 2 ⑵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稳定 ⑶用途:①用于生产氮肥。
②灯泡填充气、食品瓜果的保护气。
(化学性质稳定) ③医疗冷冻。
(沸点低) 3铁的锈蚀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一层红棕色物质;导管内上升一段红色的水柱。
水柱上升的原因:铁丝生锈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前,用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
食盐水的作用:加快铁的锈蚀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喷涂油漆、涂油、镀上一层起保护作用的金属等。
第一章 第二节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混合产生白烟;(白烟是氯化铵固体) 碘化钾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
3.石蜡燃烧过程实验探究⑴点燃石蜡:石蜡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石蜡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元素符号氮元素 N 氧元素 O 氢元素 H 碳元素 C用作食品保护气的要求: ①无毒②不与食物发生反应 ③廉价易得元素符号氮元素 N 氧元素 O 氢元素 H 碳元素 C 氯 Cl化为液态。
(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
沪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通CO 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关系:①宏观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理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的,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三、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 常用化学仪器()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杯、烧瓶、酒精灯、蒸发皿、燃烧匙加石棉网(2)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3)用于测量的仪器:量筒、温度计、托盘天平。
(4)用于固定、夹持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试管架。
(5)用于取药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玻璃棒。
(6)用于存放药品的仪器: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一)反应器——试管试管可用于盛放少量的固体、液体及气体,可用作物质之间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试管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关系:①宏观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理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的,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三、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 常用化学仪器()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杯、烧瓶、酒精灯、蒸发皿、燃烧匙加石棉网(2)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3)用于测量的仪器:量筒、温度计、托盘天平。
(4)用于固定、夹持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试管架。
(5)用于取药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玻璃棒。
(6)用于存放药品的仪器: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一)反应器——试管试管可用于盛放少量的固体、液体及气体,可用作物质之间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试管破裂。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 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加热器皿--酒精灯酒精灯中酒精在酒精灯容积的1/4—2/3 之间;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不用时盖上灯帽(原因:①防止酒精挥发,浪费酒精;②酒精挥发后水留在灯芯上,下次不易点燃或燃烧不旺);酒精着火,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不可用水浇(原因:用水浇会使火势蔓延)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四)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五)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实验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更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
)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一平二送三直立):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一斜二放三慢竖):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取多量,用倾倒法,瓶塞倒放,倾倒时标签向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试管倾斜,瓶口挨着管...口,倒完后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②取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时在液面上赶跑空气,滴加时不要伸入容器中,应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不要倒置;用过后要清洗,滴瓶上的滴管不要清洗)③取定量,用量筒、胶头滴管(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底处水平,仰视偏小、俯视偏大)(二)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或试管中上部),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2) 用试管给液体加热,试管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3,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管口不要对着人。
加热仪器分类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三)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AB①图A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捂住试管的外壁,若看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即气密性好。
②图B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方法一:从长颈漏斗中注水,浸没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将橡皮管夹住,继续注水,若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即气密性好。
方法二:从长颈漏斗中注水,浸没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外壁,若看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即气密性好。
(四)过滤过滤是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其操作要点:⑴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⑵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⑶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轻靠或接近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过滤一次后,滤液浑浊,接着的操作是:再过滤两到三次如果过滤两三次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⑴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⑵滤纸破了⑶仪器不干净(2)(五)蒸发12.蒸发(蒸发皿中液体量不超过容积2/3)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注意事项:⑴加热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液滴飞溅。
⑵当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使剩余水份蒸发。
⑶取用蒸发皿用坩埚钳,不能用手拿,加热后的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不能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3)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4)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5)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具体实验归纳(1)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现象:碳酸氢铵固体迅速分解,试管壁有水滴生成,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还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碳酸氢铵固体加热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文字表达式:(2)蜡烛燃烧现象: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加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文字表达式:(3)红磷燃烧现象: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白烟,产生黄色火焰。
结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条件为点燃)(4)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加热现象: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铜绿加热生成黑色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文字表达式:(5)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与盐酸反应现象:绿色粉末溶解成蓝色溶液,并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铜绿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文字表达式:(6)镁条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结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文字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