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课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文化积累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文化积累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文化积累(1)了解古体诗、近体诗、词的韵律特点。

古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称古风、古诗、有歌、行、吟等体裁,如白居易《长恨歌》、杜甫《兵车行》、李白《梁父吟》。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诗(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五言诗(陶渊明《饮酒五》)和七言诗(李白《行路难》)等古体诗,分别简答四古、五古和七古,也有三五七言兼用者,属七古,如李白《将进酒》。

古体诗韵律特点:格律自由,不讲对仗、平仄,押韵较宽。

如陶渊明《饮酒五》不讲对仗,平仄灵活,都押“安”韵。

近体诗韵律的特点,律诗颔联、颈联要对仗,用韵、平仄较严。

绝句是律诗的“截取”,四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

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向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便不讲究对仗。

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对仗。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前两句讲究对仗,“歧王宅里”对“崔九堂前”,“寻常”对“几度”,“见”对“闻”,属前两句对仗。

古体诗与近体诗比较表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词最早起源于隋,初盛于晚唐,兴盛于宋。

词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

词是诗的别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诗歌。

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歌唱。

词分豪放派与婉约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词牌是词的调子名称。

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
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题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被歌:诗的体例
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
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公元759 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

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时,他已经49 岁了。

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

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

761 年8 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

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 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

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时代背景:
1.结合注解,疏通诗意,
画出疑难之处。

2.并理清诗歌层次。

抓情节入情境
试抓关键词。

八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八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12/6/2021
第四页,共十五页。
诗词(shī cí) 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 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 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 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gǎnshòu),逼真地传 递给读者。
12/6/2021
12/6/2021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课堂小结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 (rúcǐ)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 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 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 敢说。
12/6/2021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 句、故事(gùshì),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 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 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 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 放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hé 。 chǔ)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 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2/6/2021
第三页,共十五页。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 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 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 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徒有妙句人称道, 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 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yī yè)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 莱三仙岛。
下句含有(hán yǒu)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 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 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课件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尔:如此,这样。 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远,远远地。 偏:偏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 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归隐乃是诗人的 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 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心志高远
悠然自得 闲适豁达
写作背景
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 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 此为第五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 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 成篇。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 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 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 何其深永。
国破: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深:茂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溅泪:流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连三月:接连三个月。 抵:值。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知人论世悟深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知人论世悟深意

《诗词五首》知人论世悟深意“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

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课文示例【示例1】知人论世——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是杜甫对自己真实的写照。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他的一生是极其不幸的,他饱受了人生的穷困,阅尽了人间的丧乱,颠沛流离大半生,就在他去世的那一年还曾挨过五天饿,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高扬悲天悯人、关怀现世的精神,时时忧国,刻刻忧民,他的心因国破而碎,他的泪因战乱而流,他的叹息因“穷年忧黎元”而一刻不曾停息。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诗歌饱含着兴衰感慨,抒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示例2】知人论世——李清照李清照出生于北宋时期,她身处书香门第,前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后期是南渡后,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

因此她的词作也明显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如梦令》《醉花阴》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武陵春》等。

《渔家傲》一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技法点评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词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不同的朝代,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身世,同一诗人不同年龄的境遇,都影响着诗词的表情达意。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 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 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 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 都显得很轻松,这种平易近人的风 格,与他所描写的对象——朴实的 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 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 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 深厚的情味。
一杯浊酒,销不了对万能里之遥的家乡的思念,还 没有进军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还乡之事无从谈起, 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浓重乡思而夜不能寐,直使得 将军为之白发,征夫为之落泪。
生活艰苦 1、“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可 借酒消愁 见 ,此时饮酒,战士们是在 , 思乡心切的惆怅 表现了戍边将士 的心情。
诗歌赏析点津:
1、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创 造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2、音乐美——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诗歌鲜明的 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和谐动听的音调。 3、语言美——通过仔细的品味,体会诗歌凝烁集中 而形象的语言。
杜甫
解题

歌即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 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 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 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游 山 西 村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字 , 号 务观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放翁 南宋 ______著名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 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 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 《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游山西村

秋风破屋的情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新版)语文版
第二十五页,共68页。
为什么诗人临 走时要主动相 约重阳再聚?
诗人(shīrén) 应邀赴约 欣赏(xīnshǎng) 田园风光
享受农家情趣
再约重阳欢聚
第二十六页,共68页。
诗歌(shīgē)探究:
思考: 1、读了此诗,你觉得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shì诗人qi接n受g)(ji?ēshòu)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情。
• 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 • 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到大抒忧
国忧民之情)
第十二页,共68页。
结合诗歌内容,体会(tǐhuì)诗 中表现了杜甫怎样的崇高思想?
第十三页,共68页。
结合(jiéhé)诗歌内容,体会诗中 表现了杜甫怎样的崇高思想?
诗人由“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身处境,想到“天下寒士”同样饱受风雨,发 出(fāch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的呼喊,表现了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 崇高思想。
文言(wényán)知识
• 一词多义
• 1.衣沾不足惜(值得) • 2.丰年留客足豚(丰足) • 古今异义(yìyì)词
• 春社近:古义“土地神”,今义一种集体组织。 • 词类活用
• 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第三十四页,共68页。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 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 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 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 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 景象(jǐngxiàng)。腊酒在开春后饮用, 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 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 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 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 为丰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课诗词五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课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 2课题24课《诗词五首》课型讲授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 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重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环节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课程讲授《饮酒》(其五)一、释题导入: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

《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作者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古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诗词五首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鉴赏能力。从教学过程来看,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过诗中所描绘的情感或景象?”比如,是否有过对自然的感慨,或是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奥妙。
3.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4.优化课堂提问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思辨能力。
5.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1.教材章节: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
2.教学内容:
(1)《饮酒》其五:陶渊明描绘田园生活,表现隐逸思想。
(2)《春望》:杜甫描绘战乱年代春天的景象,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

25.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上学年,我们分别学了《诗五首》和《诗词五首》,初步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诵诗应该是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是一个习惯。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古代诗歌的学习,继续徜徉在诗歌的古风古韵中。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因曾居住于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少陵”,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因其诗歌成就,被后人尊为“诗圣”“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著有《杜工部集》。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挂罥.(juàn)塘坳.(ào)丧.乱(sāng) 突兀.(wù)3.理解词义。

怒号:大声吼叫。

挂罥:挂住,缠绕。

塘坳:池塘和洼地。

丧乱:战乱。

这里指安史之乱。

4.朗读诗句,注意下列句子节奏。

(1)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齐读,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1.“八月秋高……飘转沉塘坳。

”一节写秋破屋之情景。

这段诗中用了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明确:“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突出了风之大,受害之重,隐隐地表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心情。

2.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25 诗词五首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把握五首诗词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五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熟读并背诵这五首诗词。

知识重点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一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背景与主题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中的第五首,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在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建造房舍生活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2.诗作中“心远”一词应当如何理解?该词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面几句诗的境界,正因为“心远”,无世间事物缠身,所以诗人能够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闲暇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美丽景色。

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林的情景,给诗人以感触。

诗人能够陶醉其中,是因为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诗词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诗词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诗词五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五首》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五位诗人的代表作,分别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朝代、不同风格诗人的创作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诗词学习,对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诗词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学会鉴赏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卡片、小组合作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山水画为线索,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人介绍:简要介绍五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3.诗词学习:分别对五首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诗词五首》。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诗词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掌握不够牢固,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诗词的深入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韵律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意象和韵律,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诗词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诗词。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分析其如何运用意象和韵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主要包括以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杜牧《赤壁》
4.杜甫《春望》
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节课将围绕这五首诗词,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难点举例:鼓励学生在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基础上,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 其五)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 其五)课件 新人教版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
如此,这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 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 后的感受。
闲适淡泊的样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轼《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云:“因采 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 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 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 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 (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
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 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 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 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 品德。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 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 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 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而 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 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 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这两句 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24 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饮酒(其五)
走近作者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 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 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 明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课件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铜雀⑤春深锁二乔⑥。
①折戟:折断的戟。 ②将:拿,取。 ③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④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 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 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⑤铜雀: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 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未销蚀的铁戟
兴感之由
是前朝之物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 侥幸心理
问题探究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 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 结果。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译: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 高举宝剑,甘愿为君王战死沙场。
问题探究
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 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主旨归纳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士们在边境 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不屈的 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写作特色
1.色彩浓重,画面鲜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黄色、胭脂色、紫
色等,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 的画面。诗人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 地显示了它们的层次性。他还把性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事物 糅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
2.奇诡而又妥帖。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28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28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2.学生小组内分享诗歌体裁知识,概括和区分古体诗、近体诗、词的不同特 点,辨别课本中五首诗词和主题丛书中诗词的体裁。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 ”“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 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一楚辞一汉赋一汉乐府一魏晋 南北朝民歌一建安诗歌一陶诗等文人五言诗一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①楚 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 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 ,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 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 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 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 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 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颈联和尾联写了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 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 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3.请同学们分享并筛选整合搜集到信息,用简洁和准确的 语言介绍诗歌的背景、诗人的经历,并结合背景,进一 步分析诗歌的内在意蕴以及诗人的写作意图。
3.通过圈画并批注名句,指出并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够学以 致用,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 运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五首诗词,概括并区分古
体诗、近体诗、词的不同特点。
学习活动一:多方式朗读五首古诗词,概括并区分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教师点拨朗读方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朗诵 比赛,运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并相互评价。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2)教师适时范读,纠正读音和节奏拿不准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

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

实际的意思是
目凄然。

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来详谈。

而这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
诗中写了什
⑹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
鳞”
这首诗是作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
在人境、无车马喧————心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