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分

析68例经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失败的病例。结果再次电凝后血止者25例,三次电凝后血止者2例,鼻内镜下碘仿纱条一次局部填塞后血止者35例,

两次局部填塞后血止者2例,一次后鼻孔填塞后血止者2例,两次后鼻孔填塞后

血止者1例,颈外动脉结扎+局部填塞后血止者1例,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

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需要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双极电凝和鼻内镜的

使用技巧;鼻内镜下灵活选择不同的微创止血方法可提高鼻出血治愈率。

【关键词】鼻出血鼻内镜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76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100-02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鼻内窥镜直视下双极电凝止血具有操作准确,

患者痛苦小,损伤轻,效果好,经济负担轻等优点[1],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广泛,但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仍会再次发生出血。我科自2007年1月以来,采用鼻内窥

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723例,取得满意效果,但仍有68例术后1个月内鼻出血

复发。本文就手术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13~86岁,平均46.3岁;病史半小时至5年,时间分布中位数为3.2天,左右侧鼻腔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25~2000ml;其中9例未作再次电凝,两次行鼻内窥镜下鼻腔电凝止血者49例;三

次及以上者10例;伴有高血压病患者33例。所有首次止血失败患者均住院治疗,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无异常,排除了血液系统疾患;对两次及

以上电凝失败者,均行副鼻窦CT,排除鼻窦病变所致出血;对有高血压、糖尿病

疾病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治疗均在病房手术室中进行。

1.2 治疗方法

在鼻腔表面麻醉和收缩鼻甲后,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探查+再次鼻腔电凝止血或

碘仿纱条局部填塞。术中所见再出血原因:1,未能准确找到出血点39例/次,再次手术后,找到出血点36例(其中位于鼻道穹窿部、嗅裂区、中鼻道后上部等

隐蔽部位31例,下鼻道前端3例,下鼻道后端2例),3例一直未能找到出血点;2,未能凝到或凝住出血点29例/次。其中位于鼻道穹窿部、鼻顶部、中鼻道后上部24例/次,其他部位5例/次。

术中59例采取电凝止血,其中再次电凝49例;三次电凝10例。如电凝止血失败则采用碘仿纱条局部填塞止血31例,6例未作再次电凝者,直接使用碘仿纱

条填塞止血,3例一直未找到明确出血点或出血区域,给予后鼻孔填塞;碘仿局

部区域填塞压迫止血者,5天后分两次取出碘仿纱条(间隔24小时);如碘仿纱

条局部填塞止血失败,则采用后鼻孔填塞、颈外动脉结扎术等。

2 结果

49例再次电凝患者中,电凝后血止25例;10例三次电凝患者,2例电凝后

血止。38例碘仿纱条局部填塞止血患者,术后再出血3例,其中2例给予再次填

塞后血止,1例给予颈外动脉结扎+局部填塞后血止;3例出血点一直不明确病例

经后鼻孔填塞后2例血止,1例再次填塞后血止。

鼻腔黏膜糜烂、弥漫性渗血患者30例(共电凝41次),12例鼻腔停止出血,

余者给予鼻腔碘仿纱条局部填塞止血,2例给予再次填塞后血止,1例给予颈外

动脉结扎+局部填塞后血止。

伴有高血压病患者33例,14例行二次及以上电凝治疗,血止5例,26例行

局部碘仿纱条填塞治疗,血止23例,2例再次填塞后血止。

3 讨论

由于鼻腔结构复杂,腔小洞深,视野狭小,即使在鼻内窥镜下要完全暴露鼻腔所有结构也比较困难,加上患者鼻出血时心理紧张,合作程度较差[2]、医者鼻内窥

镜的操作熟练程度等因素都影响止血的过程,导致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时找不到

出血点、凝不住或凝不到出血点。

(一)出血原因

一、出血点位于一些鼻内窥镜不易完全暴露隐蔽部位1、鼻顶、中鼻甲后端、下鼻道穹窿部等部位,在鼻内窥镜下暴露困难,如果在检查时无明显的活动性出血,很容易在检查中将出血点漏过[3]。杨大章[3]、孟粹达[4]等报道超过88%的难治性鼻出血发生在上述部位,由于位置隐蔽,出血点寻找困难,本文首次止血失

败患者中有一半是因为找不到在这些部位的出血点所致;2、双极电凝在到达这

些隐蔽部位后,由于鼻腔狭窄、结构复杂等原因,可活动的余地很小,加上视野

狭窄,电凝出血部位时,双极电凝头部调整困难,容易导致双极电凝不到真正的

出血部位,或双极电凝头部并拢,无法在出血部位形成有效电凝。所以鼻内窥镜

下寻找出血要仔细、慎重,尤其是在出血点难以明确时,要充分收缩黏膜暴露鼻腔,重点注意隐蔽区域,必要时可采取下鼻甲骨折内移、鼻中隔矫正等方法尽量

暴露这些部位,以利于找寻出血点和电凝止血。

二、鼻腔黏膜大面积糜烂、弥漫性渗血 1、很多病人在我科就医前,在他院

或自行作不规范的鼻腔填塞止血,鼻黏膜有较多的擦伤、撕裂[5];长时间的鼻腔

填塞致黏膜表面炎症反应较重,或者鼻腔急性炎症期合并出血,使得鼻黏膜稍有

擦碰即渗血,这些因素使渗血点增多,如渗血量较大,可能致术者误以为是出血点,从而导致真正的出血点未能发现,继续出血;2、双极电凝器是通过热效应

来凝固蛋白以达到凝固止血的作用。术后烧灼的组织、血管就会因蛋白质液化产

生水肿。随着电凝次数增加,烧灼面过宽、过多,将会加重术后水肿,使鼻腔变

的狭窄,视野缩小,黏膜糜烂,形成炎性伪膜[3],掩蔽出血点;甚至部分黏膜因

过多的电凝而坏死、脱落致骨质暴露,骨质血管出血,难以电凝止血。本文33

例再次鼻出血行电凝止血失败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黏膜糜烂、弥漫性出血,10例

三次及以上电凝者,仅2例术后出血停止。并且术后出现严重的黏膜大面积糜烂、弥漫性渗血,甚至部分骨质坏死。故对于电凝,应把握好电凝的功率、范围、在

同一部位的停留时间,电凝至黏膜发白即可,不要为添加想象中的保险系数而去

过度电凝,同时我们不建议为治疗鼻出血行3次及以上的电凝。

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黏膜下血管脆性增大,高阻力使血管弹性减低,血

管壁发生病理变化,血管运动调节失调或失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黏膜下小动

脉高压性痉挛,静脉回流减慢,淤血致使黏膜营养及供氧不足,黏膜受损后修复

能力降低[6]。出血部位电凝后,电凝部位愈合延迟;高血压患者血压易反复波动,可因血压波动升高,而致出血部位血管再次破裂出血[7]。由于血压受患者的自身

的病理生理、情绪、心理等影响,其波动难免,需运用药物、心理干预等多种手

段来降低其波动,减弱其对电凝处的影响。

四、电凝方法不当由于鼻黏膜下方小血管弹性较大(尤其是动脉血管),局

部温度改变,可引起本来已经脆弱的破口处断离,血管挛缩,与黏膜的位置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