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用验张立

合集下载

万方之首,桂枝汤,加减变化无穷多,善用此方治百病

万方之首,桂枝汤,加减变化无穷多,善用此方治百病

万方之首,桂枝汤,加减变化无穷多,善用此方治百病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老王常百方,大家好,我是老王。

我要用品尝药物的方式来学习伤寒论。

要学习中医,伤寒论是必不可少的。

伤寒论中113个方剂是方剂学中的基础。

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中医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书。

他比黄帝内经晚一些,黄帝内经中的方剂不多只有13方,在伤寒论的序中也提到仲景是结合黄帝内经和汤液经以及临床经验写出来的。

汤液经的方子也不多,大部分已经失传,留下来的只有十来个方剂,比如说。

桂枝汤在汤液经中,叫小阳旦汤。

再比如,小青龙汤,白虎汤都在汤液经中可以找到,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还是要从伤寒论入手,汤液经这些在以后有机会会讲到,伤寒论中的第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被称为群方之首,桂枝汤的加减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可以治疗很多很多疾病,通常桂枝汤以治疗太阳病为主。

现在通常用于治疗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都可以治疗。

有人常说桂枝汤加减治万病,以后会慢慢讲到。

桂枝汤的原文是这样的,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se)啬(se)恶寒,淅[xī]淅[xī]恶风,翕[xī]翕[xī]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先说脉象,“阳浮而阴弱”。

阳浮说明病在表,所以发热;阴弱,说明津液虚了,汗出所致。

恶寒、发热是太阳病的主证。

“汗出”、“恶风”表明津液虚了,这是太阳中风,也就是桂枝汤的主证。

“鼻鸣”是感冒常见的症状,人体的气血大量往体表走时,多余的气血会上冲到头部,鼻腔就会充血,于是鼻塞鼻鸣,同时也能阻止邪气进入肺部,为什么太阳中风有汗出了还会鼻鸣呢?治感冒是微有汗出才会解,如果汗出多了,精气过多丧失,正气消耗,不但不解,病反而会趁机深入,便形成了中风。

邪气不去,气血自然还是会大量往体表往头部走,所以还是会有鼻鸣。

“干呕”,当气血往上往体表走时,里就空虚了,于是胃会虚弱,接纳不了食物,就会有呕的反应。

归真讲伤寒:桂枝汤

归真讲伤寒:桂枝汤

归真讲伤寒:桂枝汤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桂枝汤。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我们会讲的细一些,后面的药方大家就可以以此类推了。

桂枝汤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之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上次我们讲了桂枝,桂枝是强心阳、通血脉用的。

有同学问,说,老师,我不会分析药性怎么办呢?不能所有的药都让老师给我们分析一遍呀。

我们讲格物致知,之前我们说过,致知其实还在格物之先,要先能明了宇宙生成之理,万物变化之道,天地之所由生,万物之所以成,然后才能去格物,否则即便去推理,也往往会出现偏差。

所以大家要先去培养中医和道学的思维方式。

不过大家不会去格物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古人都已经把药性给我们总结好了,大家只要去看书就可以了。

就像我们吃的东西,大家不需要再去尝百草、辨谷物,看其有毒无毒,能否食用,是否平和,而只需要按照前人留下的经验,去种植五谷食用即可。

我们所种植,所吃的东西,都是古人已经帮我们筛选好了的,是最养人的。

所以我们说,开物成务,前人居功至伟,值得我们累世去祭祀。

不光谷物是如此,在中医方面来说,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人体的使用手册,记录长生久视之道,标绘经络穴位之所在,辨别百草药性之所长,这些便是医中之圣人。

我们对药性的使用,以神农本草经记载为准,大家在需要了解一味药的药性时,可以首先参考神农本草经。

我们看神农本草经中对桂枝的记载。

牡桂味辛,温。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

利关节,补中益气。

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神农本草经很多人说看不懂,里面列举了很多证状,不知道其主治的究竟是什么。

《经方实验录》桂枝汤证

《经方实验录》桂枝汤证

《经方实验录》桂枝汤证桂枝汤证其一汤(左二月十八日)太阳,中风,发热,有汗,恶风,头痛,鼻塞,脉浮而缓,桂枝汤主之。

川桂枝(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钱半)生姜(三片)红枣(六枚)【按】大论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

”又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观此二条,知桂枝汤证又名曰中风。

所谓“名曰”者,知前人本有此名,仲圣不过沿而用之。

惟严格言之,桂枝汤证四字,其义较广,中风二字,其义较狭。

易言之,中风特桂枝汤证之一耳。

又此中风非杂病中之中风,即非西医所谓脑溢血、脑充血之中风。

中医病证名称每多重复,有待整理,此其一斑耳。

至考此所以异证同名之理,盖为其均属风也。

中之者浅,则仅在肌肉,此为《伤寒论》之中风。

中之者深,则内及经络,甚至内及五藏,此为杂病之中风,所谓风为百病之长也。

仲圣方之药量,以斤两计,骤观之,似甚重。

实则古今权衡不同,未许齐观。

历来学者考证,达数十家,比例各异,莫知适从。

且古今煎法服法悬殊。

古者若桂枝汤但取初煎之汁,分之为三,曰一服,二服,三服。

今则取初煎为一服,次煎为二服,是其间不无径庭。

姑摒此种种勿论,简言之,吾师之用量,大抵为原方之什一,例如桂枝、芍药原作三两者,师常用三钱是也。

余视证之较轻者,病之可疑者,更减半用之,例如桂、芍各用钱半是也。

以此为准,利多弊少。

曹颖甫曰:桂技汤一方,予用之而取效者屡矣。

尝于高长顺先生家,治其子女,一方治二人,皆愈。

大约夏令汗液大泄,毛孔大开,开窗而卧,外风中其毛孔,即病中风,于是有发热自汗之证。

故近日桂枝汤方独于夏令为宜也。

【又按】近世章太炎以汉五株钱考证,每两约当今三钱,则原方三两,一剂当得九钱,再以分温三服折之,每服亦仅得三钱耳。

由是观之,原方三两,今用三钱,于古法正无不合也。

桂枝汤证其二余尝于某年夏,治一同乡杨兆彭病。

先,其人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风来适体,乃即睡去。

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冷不减,反加甚。

桂枝汤医案精选十一则

桂枝汤医案精选十一则

1、外感表虚刘×,男,10岁。

平素易外感,感之则发热3、4日不退。

咋日游泳,夜发,热38,5℃,头痛、恶风,轻微恶心。

今晨热仍不退,头痛加重,仍恶风,微汗,未纳,苔薄质淡红,脉浮数85至,证属外感风寒(表虚),疏方桂枝汤:桂枝6克,白,芍,6,克,红,枣,3,枚,生姜2片,甘草1.5克。

二剂。

嘱药后进热粥一碗,家长尊嘱,一剂后汗出,热解。

第二剂未服即愈。

(作者自验)2、表虚证低热于××,女,15岁。

1976年6月20日初诊。

前月患“感冒”,发烧38.5℃,经用解热镇痛和抗菌素类药物,体温降低,但低热不除,每天体温37.5℃左右已有20多天。

血尿常规,胸透,抗“0”测定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某医投以清热解毒中药,服2剂,无效。

现症:有时头痛、微恶寒,动则汗出,倦怠乏力,纳食不佳,二便正常。

面色萎黄,精神颓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寸浮缓,尺微弱。

此乃外感……邪未尽解,邪恋肌膜,致使营卫不和而发热。

治宜解肌退热法,投以张仲景桂枝汤治之。

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2剂。

服1剂后热退,2剂服完诸症悉除。

追访未典复发。

(中医药学报·黑龙江中医,学院1979;2:23)3、营卫不和自汗发热张×,女,35岁。

一个月前因流产而行刮宫术,失血甚多。

头昏、心悸、体倦。

钉,旬日来形寒恶风,时当夏日,怕冷不已,午后发热(38.2℃),动则自汗,汗后恶风益甚。

天明热退时,更是大汗淋漓,头昏、心慌、疲倦。

……面色无华,脉浮取虚大、重按缓弱,舌质久红润,苔白。

由于流产失血过度,阴虚营弱,导致营卫失调。

治当益气生血,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黄芪30克,当归身6克,炒枣仁12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红枣7枚(去核)服药后当夜即得熟睡。

续服1剂,自汗恶风显著减轻,体温降至正常。

隔日复诊,已能当风起坐。

继予人参养汤加减,服药旬日而愈。

桂枝汤验案

桂枝汤验案

桂枝汤一、营卫不和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

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

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

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

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二、高热岳美中医案:张某某,女,15岁。

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1989:64)按语: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

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

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三、自汗刘少轩医案: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人。

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末干,潜入海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多从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

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均稍愈而复发。

嗣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光透视,心肺正常。

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

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

自觉肢末麻痹,头晕,脉浮缓重按无力。

治宜微发其汗而调营卫,处方:桂枝梢9克,杭白芍9克,炙甘草3克,大枣7校,生姜9克,水一碗煎六分。

清晨睡醒时服下,嘱少顷再吃热粥一碗,以助药力,静卧数小时,避风。

服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

黄煌经方100首之十:桂枝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十:桂枝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十:桂枝汤(转载)10、桂枝汤(转载)[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现代应用]1.以汗出恶风为主诉的疾病。

2.发热性疾病,见于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性发热。

3.表现为胸腹部的异常搏动、气上冲感和心慌为特征者,如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性心肌病、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及频发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性疾病。

4.对于许多过敏性疾病,桂枝汤也大有用武之地。

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哮喘、食物过敏,以及顽固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水肿等以瘙痒、渗出、遇风冷尤甚为特点的皮肤病。

5.其他方面,桂枝汤还用于妇科的妊娠呕吐、月经疹、经期头身痛、产后自汗、更年期综合征;儿科的小儿厌食症、小儿惊风、小儿尿频;五官科的病毒性角膜炎、眼肌麻痹、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另外,血管神经性头痛、低血压、排尿性晕厥、弥漫性食管痉挛、冻疮、慢性肝炎恢复期、疲劳综合征等也有运用本方的机会。

[经验参考]桂枝汤治疗汗证的古今治验很多,比如《本事方》载许叔微以本方治疗伤寒身热白汗恶风,鼻出涕,关以上浮,关以下弱。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载用本方治疗一53岁妇人,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2~3次,从阴虚论治无效。

据舌淡苔白,脉缓软无力,投本方2剂,得微汗而愈。

那么,应该如何认识桂枝汤治疗汗证的经验呢?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首先,从汗证的见病范围来说主要见于两个方面。

第一,见于体质虚弱者(即虚人)的感冒。

此类感冒除汗出恶风外,还表现为感冒的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何谓虚人?先天禀赋不足、年高体衰、平素多病、月经期、新产后(包括足月产和引产、流产)、手术后、放疗和化疗过程中,处于这些状况的人皆可视为虚人。

桂枝汤的妙用医案

桂枝汤的妙用医案

桂枝汤的妙用医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桂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由桂枝、芍药、大枣、生姜和甘草五味组成。

它具有温阳解表、宣发汗、调和气血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寒热不解等症状。

下面我将介绍几例桂枝汤在临床中的妙用医案。

1. 桂枝汤治疗感冒发热患者李某,30岁,男性,患有感冒发热症状,伴有头痛、咳嗽、喉咙痛等。

经过中医诊断后,医生认为是寒邪入侵肺经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

患者服用桂枝汤后,汗出病退,症状明显缓解。

连续服用几天后完全康复,体力恢复正常。

3. 桂枝汤治疗月经不调张女士,25岁,患有月经不调,经期提前或延迟,伴有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气血不足、气机郁滞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调理。

张女士服用后,经期规则,经量适中,不再出现提前或延迟的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月经恢复正常。

4. 桂枝汤治疗焦虑失眠刘先生,45岁,患有焦虑失眠的症状,晚上总是难以入睡,睡眠质量较差。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心火亢盛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加黄连。

刘先生服用后,感觉心情平和,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连续服用几周后,焦虑失眠的症状明显减轻。

5. 桂枝汤治疗风湿关节炎赵先生,50岁,患有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风湿湿邪侵犯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加防风。

赵先生服用后,感觉关节肿痛逐渐减轻,活动度也有所恢复。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关节炎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第二篇示例: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治风寒感冒、四肢酸痛、恶寒发热等疾病。

它的组成药材有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通过配伍搭配,具有温中散寒、通利经络的作用,对于调节气血、治疗寒热病证具有显著疗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桂枝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妙用医案。

1. 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患者李某,女,34岁,平时体质较差,容易感冒。

一天早晨突然出现了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经朋友介绍到中医诊所就诊。

手把手教你用桂枝汤治疗头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关节病、外感、出汗……

手把手教你用桂枝汤治疗头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关节病、外感、出汗……

手把手教你用桂枝汤治疗头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关节病、外感、出汗……郭大夫,中医内科学硕士,执业中医师。

记录我的中医人生,临床看病、读书心得、所思所感,冷暖人生,不敢自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但也是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坚持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一)外感疾病桂枝汤对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等而有风寒表虚见证者,疗效额佳,应用亦广,对外感缠绵重症、产后、老年外感,能明显缩短病程。

桂枝汤加黄芪为主方,如属风寒偏重,脉浮,发热、头痛,鼻流清涕者,加荆芥、防风;伴有咳嗽,加冬花、紫菀;咳痰不爽,并见气急者,加麻黄、枳实;挟湿者,恶寒骨楚,苔白腻加苍术、白术、泽泻、苏梗、云苓;如体阴较虚,有转热趋势,苔薄白而质红,脉数,口渴,则白芍宜倍用或适当加重,桂枝酌情减轻,佐以萎皮、桑叶、杏仁轻轻透邪;如舌苔白,见风即肌肤粟起,则倍加桂枝,白芍量酌减。

有人以此治疔流感95例,其中发热者占62%,寒冷感者占52%,流涕者占63% ,头痛者占52%,主要症状为咳嗽,鼻塞,食欲减退;结果服药2剂症状消失者20例,3剂而愈者43例,4剂而愈者27例,5剂而愈者5例。

上海嘉定县人民医院报道用桂枝汤加黄芪治疗190例感冒病人,不论有无桂枝汤证候,均以本方收效。

其收效的理由被认为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桂枝汤既可解表祛邪,乂可调营扶正。

(二)发热桂枝汤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凡属营卫不和证者,常奏奇效。

发热兼见形寒肢冷,舌淡胖白腻,脉细弱等阳虚证者,加附子,生姜易为煨姜;兼见气短乏力,食少头晕,舌淡苔白,脉细弱等气虚证者,加白芍,并加饴糖;兼见心烦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证者,倍用白芍,加地骨皮、鳖甲,水煎温服,2周为1疗程。

有人用桂枝汤原方煎服,日1剂,治愈4例长期低热并见头昏乏力,精神委靡,形体消瘦,脉细弱的患者。

张氏用本方加人参、青蒿、白薇,水煎服,日3次,治疗高热4例,其中产后髙热2 例,剖腹产高热1例,宫外孕合并高热I例,皆投药2剂,热退病愈。

神奇经方:“桂枝汤”

神奇经方:“桂枝汤”

神奇经方:“桂枝汤”先讲计量问题:因为以后多多少少都要碰到《伤寒论》的方剂,为了以后会换算,特地讲下计量。

凡是《伤寒论》里的方剂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换算。

汉代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0克,一两等于15.625克约等于15克。

以麻黄汤的量为例:麻黄三两等于45克,桂枝二两等于30克,甘草一两等于15克,杏仁70枚等于28克,这是三次的量,一次量就要除以3。

先看下面那小段。

“令三服尽”,说明它是三服的量,从一服、二服、三服也可以看出它是三次的量,我们现在开的是一次的量,所以要把这个量除以3。

以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都可以这样换算。

这是计量的问题,下面讲下中医的汗法:“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漐音zhí,出汗的样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这段桂枝汤方剂后面的短文大家都要认真看,是必须掌握的中医汗法。

具体内容为:第一,桂枝汤要温覆取汗,就是吃药后要盖被子,保温发汗,遍身微细有汗为佳,忌大汗淋漓。

汗出要周遍,使手脚都见到汗。

就是说中医的汗法是全身满身都要微微出汗,包括手脚。

第二,全身要出汗;微微出汗,不能大汗;第三,要使汗出持续达到一定的时间,微汗出要达到两个小时左右。

做到这三点才是中医的汗法。

跟西医大汗淋漓退烧是截然不同的。

汗要慢慢出、全身出、微微出,这样的发汗才是有效的。

(贫号注:大汗淋漓容易发生变症,病不得愈)下面讲桂枝汤的方剂,主要讲配合。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上次讲的麻黄汤是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表虚、表实怎么区别?表虚简单点说,就是有汗出,表实就是没有汗出。

表虚不是说这个人的正气已经虚了,而是指的皮肤出汗。

这个症依然是实证。

桂枝汤治的是风寒证,不是风热证。

“有风则恶为恶风,无风则恶为恶寒”说明恶寒比恶风要严重得多。

桂枝汤一定要有汗,没有汗就不能用。

(贫号注,桂枝汤与麻黄汤的辩证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汗,以及脉象浮缓或者浮紧)为什么要学习桂枝汤,是因为它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本结构的代表方剂。

调和营卫与桂枝汤+漫话桂枝汤

调和营卫与桂枝汤+漫话桂枝汤

调和营卫与桂枝汤+漫话桂枝汤2015-04-19 09:49:56桂枝汤是《伤寒论》的代表方之一,仲景方约二百余首,其中用桂枝汤加减变化而出者,计有二十八方,约占七分之一。

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

前人柯韵伯、王子接、郑钦安都谈到本方既是解表剂,又是和里剂,尤其王子接论述伤寒方,列桂枝汤为和剂祖方。

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

实践证明,桂枝汤功用既能调和营卫,又能燮理阴阳,与麻黄汤之专于发表,及三承气汤之专于攻里者不同。

正因为它具有解表和里的功效,因此,可用于营卫失调,营卫不足及阴阳失调所导致的许多病症。

但是,历代注解《伤寒论》的某些医家,大多将它局限于治太阳表虚证。

现代出版的某些方剂专书亦只强调其解表的一面,而忽视其更为重要和里的一面,易使读者产生桂枝汤仅能用于外感表证的错觉,限制了该方对许多里证的运用。

特别是晋朝王叔和“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一语出来后,有的医家临证时不加分析,有的甚至对桂枝的使用都望而生畏。

因而不敢使用本方,或将之人为地划了禁区。

实践证明,《伤寒论》所载之方剂,是有理论根据的,并有严谨的法度可循。

如离开理论而谈方剂的效能和运用,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有“千方易得,一效难获”之叹。

古代方剂,特别是经方,其组成一般都贯穿着理、法、方、药的有机联系。

方与药,蕴藏着质量互变的规律;证与方,体现着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辩证思想。

掌握方剂的运用,必须首先掌握制方的原理,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方能使治法、方剂和药物相互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体现出理、法、方、药的统一性。

所谓善学者,取其法,而不泥其方。

这说明重视理论学习,掌握精神实质的重要性。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经方的效用,扩大其治疗范围,突破人为的局限。

一、营卫概要桂枝汤主要功效是调和营卫,燮理阴阳,它不仅用于外,感表虚证,更重要的是用于内伤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的许多疾病,这就有必要系统而概要地回顾一下有关营卫方面的理论,以加深对桂枝汤方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其临床运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幻灯片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幻灯片

(4)仲景的“和法”含义:乃指汗 剂、下剂、温剂诸方治疗作用较为缓 和者而言。
(5)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 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
(6)蒲辅周云:“和解之法,具有缓 和疏解之意,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 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 于平复……。”
2.桂枝汤基本功用 ——调和营卫
欢迎进入《伤寒论 》的医学殿堂!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张横柳教授
一、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见图表如下)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加 加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桂 枝 配 白
姜 枣 草
加葛根 加黄芪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黄芪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下利证。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4)偏瘫 偏瘫是一侧上下肢体自主运动障碍,多伴 口眼口呙斜,为脑血管病变中常见的症候。按中医辨证 ,多因卫阳失固,营卫俱虚,邪风乘虚而入经络或脏腑 致营卫不和,气血瘀滞,亦属桂枝汤证范围。此即《素 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 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武氏以桂枝汤加红花、防风治疗 偏瘫24例。治愈15例,显效6例,好转3例。并例举随 证加减法:汗多,营阴伤重者,白芍增至30~40克。 瘀血较重者,减白芍加赤芍。汗出肢冷,脉微,阳虚较 重者,加附子。气息低微,脉浮虚者,加黄芪。下肢着 地酸软无力者,加全蝎。若因肝阳上亢或五志过极,化 火从风,挟痰,挟火上窜巅顶,横窜精髓,堵闭清窍而 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赤气粗,舌红苔厚,脉弦数 则忌用〔10〕。
如明·王肯堂以桂枝汤,随证加减 化裁的有三方:
① 桂枝加川芎防风汤,治发热自 汗出而不恶寒的柔痉。
②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芍药、

桂枝汤类方衍方

桂枝汤类方衍方

桂枝汤方为《伤寒论》之方首,由它衍化之方甚多,现摘选其要者祥述于下:1.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本方加厚朴、杏仁,以增强定喘之力。

治桂枝汤证兼喘咳者。

临证多用于支气管喘息,喘息性气管炎。

2. 桂枝加桂汤:本方再加重柱枝量,以增强助阳之力,治气从少腹上冲心之奔豚证。

3. 桂枝新加汤:本方加芍药、生姜各3克,人参15克,以增强敛阴止汗,解表、补气之力。

治伤寒汗后,身体疼痛,脉沉迟,阴血不足者。

4. 桂枝加附子汤:本方加附子,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

治因发汗太过,四肢挛急抽搐而紧,恶冷身寒、汗出,小便频数,脉软弱之阳虚证。

5. 桂枝加芍药汤:本方再加芍药9克,以增强敛阴止汗柔肝止痛之力。

治太阳证,误用攻下而引起之腹满时痛者。

临证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之腹泻疼痛、妊娠呕吐者。

6 .桂枝加葛根汤:本方加葛根,以增强生津濡润筋脉之力。

治桂枝汤证兼见背项强急,俯仰转动不利者。

临证用于颈椎病引起之颈后疼痛,运动不利等7. 桂枝去芍药汤:本方去芍药,以减轻助阴之弊。

治太阳病误下后,表证未解,而兼见脉促胸满者。

8. 桂枝加大黄汤:本方倍用芍药加大黄,以增强敛阴通幽之力。

治太阴脾经,气血不和,而又外薄阳明,又有腹满实痛,大便秘结之里实热者。

9. 桂枝附子汤:本方去芍药,再加重桂枝量外,再加附子,以减芍药敛阴之过,增强桂附温阳通络之力。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痛,甚则不能转侧,脉虚而涩者。

10. 瓜萎桂枝汤:本方加瓜萎根,以增强彻热荣筋和营卫之力。

治太阳证备,身强几几,脉反沉达,此为痉。

11. 柴胡桂枝汤;本方合小柴胡汤,用桂枝汤解表和营卫;小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热,可谓双解之轻剂。

治太阳经与少阳经合病。

12. 厚朴七物汤:本方去芍药,加厚朴、枳实、大黄,以增强攻下之力。

治恶寒发热,胸闷腹热、欲吐,大便闭结,表邪内热者。

13. 黄芪建中汤:本方加黄芪、饴糖,以增强补气和中之力。

治虚劳体弱,脾胃不和,腹中时痛者。

14. 当归四逆汤:本方加当归、细辛、本通,以增强散寒、养血、通脉之力,治血虚有寒,手足寒冷,拘挛疼痛者。

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总结]

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总结]

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总结]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桂枝汤的加减应用举例,我们谈的第一个方证是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葛根汤的适应症主要治疗风邪在经,太阳经气不利的证候。

它的临床表现是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

这样一个证候,由于风邪在太阳经脉,太阳经气不利的临床表现就以太阳病的头项强痛,头疼,项强,一直连接到后背拘紧不柔和。

使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葛根以后,葛根在这个方子里作用有三:一是助桂枝汤解肌祛风,解表,这样增强了桂枝汤的发汗力量,所以桂枝加葛根的时候,就不用喝热稀粥了。

当然还要盖被子保温。

葛根的第二个作用是疏通经脉,疏通经脉中的邪气。

葛根的第三个作用是生津液、启阴气来滋润经脉,因为凡是经脉不能滋润的证候,凡是经脉拘挛的证候都有津液不能滋润的因素。

因此治疗经脉拘挛的证候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阴液,而且必要的时候要加滋经、润燥、解痉这样的药物。

所以葛根在桂枝加葛根汤中是一个非常主要的药物。

这张方子,我们看它的药物组成和它的煎服方法。

打开讲义第二十二页,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擘),麻黄三两。

应当说,桂枝加葛根汤中没有麻黄,那么原书为什么有麻黄呢,这也许是传抄的错误。

所以这个方子应当没有麻黄,宋臣在校勘《伤寒论》的时候,就在这条后面加了一段按语。

如果要有麻黄的话,它就是葛根汤的药物组成,而不是桂枝加葛根汤的药物。

这个方子里是没有麻黄的。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为什么呀,“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因为这两个药都是辛散的,它采的都是新鲜的药,辛温燥烈容易伤阴,所以在煮麻黄、煮葛根的时候,要求先煮减少它的辛温燥烈这种特性。

当然这个方子没有麻黄,所以就不存在先煮麻黄的问题了。

当然在今天也不用葛根先煮,葛根在药方里,不知道存放了多长的时间,辛温燥烈的特性也没有那么严重。

桂枝汤的类方

桂枝汤的类方


七、桂枝加黄芪汤方 【方剂组成】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黄芪10克 【用法】煎服法同桂枝汤。 【方解】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 肌肤间病。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由于表气虚衰,邪留肌肤不去,为湿、为水,为黄汗以及上述诸病, 均有用本药的机会。故本方主治桂枝汤证而表气虚弱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 水气病》第27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 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 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 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注解:本条可分五段解之如下:①黄汗由于表虚,表虚则气上冲而不充于下,故两胫自冷。假如发热而历节黄汗出 者,此属历节而非黄汗。②食已汗出和暮卧盗汗出,均属表虚失固,津液亡失之证,故称之为劳气。③汗出不应发热, 汗出而复发热,故谓反发热,乃精怯邪留之候。久久不已,则组织枯燥,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日久,更必伤及荣血而 出恶疮。④身重汗出辄轻者,为有水气,久久必身瞤,即所谓水气相击,冲逆动经之候。水气攻冲胸中则胸中痛,故瞤 即胸中痛。⑤气冲于上故从腰以上有汗而下无汗;湿著于下,故腰髋弛痛,水气在皮中,故如有物在皮中状。若证之剧 者,以至其人不能食,不但腰髋弛痛,而全身疼重,烦躁不安,小便不利,亦气上冲的结果,此为黄汗证,无论微剧, 宜以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6条: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注解:诸黄疸证,多为瘀热在里所致,故宜利其小便除湿去热即治,但若见脉浮,为病在表,这时宜用桂枝加黄芪 汤汗以解之。 按:由本条可知,黄芪有祛黄作用甚明。但黄疸脉浮者,亦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机会,临证时宜适当选用之, 不可不知。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汗出恶风者,即表虚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 【验案】韩某,女,41岁,哈尔滨人,以“肝硬变”来门诊求治。其爱人是西医,检查详尽,诊断肝硬变已确切无疑。 但黄疸指数、胆红素皆无异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其人面色黧黑,胸胁串痛,肝脾肿大,曾经多年服中西药不效特来 京求治。初数与疏肝和血药不效。后见其衣领黄染,细问乃知其患病以来即不断汗出恶风,内衣每日更换,每日黄染, 伴见腰胯痛重,行动困难,必有人扶持,苔白腻,脉沉细,确认是黄汗之证,乃由表虚湿盛所致,故以调和营卫,益气 固表以止汗祛黄为法,与桂枝加黄芪汤治之: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生黄芪10克 嘱其温服之,并饮热稀粥,盖被取微汗。 结果,上药服三剂,汗出身痛减,服六剂汗止,能自己行走,继依证治肝病乃逐渐恢复健康,返回原籍。二年后特 来告知仍如常人。

汤剂入门:桂枝汤方解

汤剂入门:桂枝汤方解

桂枝汤方解【方组】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法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上5味,破碎,以水1400毫升,微火煮取600毫升,去滓,适寒温,分3次服,每,次服200毫升。

注:1.煎法:“㕮”,用牙咬碎;“咀”,口尝滋味。

“哎咀”指将药破碎,以便煎出有效成份。

煎时当用微火。

2.服法:服药后啜粥法:服已第1服200毫升须臾,啜热粥1碗,大口喝之,以益中气而为作汗之资助。

因为啜粥后,可助胃气益津液,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多入,因此用之发汗不致亡阳,用之止汗,不致于留邪。

服药后温覆微汗法:取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所谓“微似有汗”,是周身潮润,并不是汗出很多,这样正气不伤而外邪自解。

不可令汗出太多,如汗多则病必不可除,医为汗出如水淋漓,则真气疏泄太猛,邪反得以逗留。

如服第1服药而汗出病愈,就应当停药不服,这是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

如服第1服药不汗,继进第2服药又不汗,后服可缩短给药时间,半日许将3服药服完。

若汗不出,可连服药2~3剂,迫病愈为止。

(全量谓之一剂,三分之一谓之一服》服药期间必须忌口,凡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均禁入口。

现代用法:有的医家主张,一次服毕,嘱病者趁药热服,服后盖被,待遍身津津汗,出,或作小量运动,达微汗为度,但不宜过汗不止。

一般每次药服2天,并嘱注意,如有副作用,当即停药。

桂枝汤证治集要1

桂枝汤证治集要1

桂枝汤证治集要1临床运用以桂枝汤加减在临床上的运用比较广泛,今择其常见者,简介如下:(一)更年期营卫失调《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阳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论述妇女年进四十以后生理上的变化过程,由于营卫与心肺相连,与气血相关,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肾主藏精,气血精液逐渐衰退,冲任二脉失于滋养之源,出现月经紊乱,营血不足,时而潮热、出汗,时而畏寒、恶风,血不养心,时而心悸,时而虚烦不眠,营虚不与卫和,则见肌肉跳动,四肢痠胀,浮肿等症。

从病理变化过程来看,初期由于营卫不和,舌多淡润,脉多弦虚或浮虚。

可用桂枝汤倍芍药,加香附,麦芽、乌梅、冰糖,和营之中寓调气养肝,进而用新加汤助营加香附、麦芽,疏理气机。

如四肢疫胀较重者,本方再加桑枝以活络。

至于月经紊乱.或前或后,或一月二次,淋漓不尽,或腰痠腹痛,或数月一次,可用《金匮》大温经汤。

因该方有桂枝汤增强营卫为基础,用治寒凝经脉,木郁不舒,肝气下陷所致之经漏淋漓,腹痛腰瘥,脉多沉迟或弦紧者。

此方全在桂枝配芍药,于化气通阳之中寓敛阴之旨。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二)外伤或术后营卫虚损由于外伤或术后,营卫虚损,营虚不与卫和所致低热,用桂枝汤倍芍药加乌梅、知母、冰糖,助营退热。

如肢体麻木者,用参芪归桂枝汤加香附、麦芽,和营助卫之中兼补气血而行滞气。

(三)营虚肌肉跳动此症多见于老年妇女,因其营血不足而致肌肉跳动,有时兼有麻木,状似风湿,但与风湿有别。

风湿麻木跳动,或疼痛多在关节,营血不足麻木跳动多在肌肉与筋膜;风湿多有苔,营血不足多无苔。

治疗风湿宜驱风除湿,治疗营血不足始终宜在调和营卫的基础上着重补养气血,处方以大剂量新加汤加桑枝,或用参芪归桂枝汤。

此证忌用祛风除湿发散之药,因风药辛燥更伤营阴。

(四)营卫俱虚肌肤发痒亦多见老年妇女,心营、肺卫俱虚,皮肤发痒,但无疹块,遇风更甚。

舌润无苔,。

张立运用桂枝汤经验拾零

张立运用桂枝汤经验拾零

张立运用桂枝汤经验拾零
冯传秀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03(016)012
【摘要】@@ 张立副主任医师,临证40余载,精研<伤寒论>,擅用经方治病,尤其对桂枝汤的应用,颇具匠心.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冯传秀
【作者单位】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孙克勤运用桂枝汤的经验 [J], 吴丽平;孙克勤
2.郭永红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结合平衡针治疗肩周炎临证经验 [J], 刘思琪;郭永红
3.张金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抑郁症经验探析 [J], 袁书章;薛珂;王诗琦;张金生
4.彭江云教授运用补中桂枝汤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经验探析 [J], 杨小黎;尹飞;王伟强
5.张立老师临床应用桂枝汤举隅 [J], 颜惠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郭永来:桂枝加葛根汤治验(富贵包)

郭永来:桂枝加葛根汤治验(富贵包)

郭永来:桂枝加葛根汤治验(富贵包)2005年5月21日,我在沂南县岸堤镇白云山药房,有患者名张xx,男,年49岁,患病多年,病情复杂,患者体胖面黑,头晕,胸闷,全身肿胀,下肢指压凹陷不起。

患者说:这些还都不要紧,最痛苦的是,感觉全身发荮(按:方言--全身拘紧僵硬感),尤其有一明显的症状,在后脑项下,有一包块,按之木硬,压的似乎抬不起头来,项部僵硬,不易转动。

已治三年多,不见明显的效果,您最好能先把这病给我治好。

我让他脱去上衣便于观察,脱衣后,见其全身密密麻麻都是细小的出血点,几无完肤。

我甚感诧异,以为是紫癜?张曰:否。

我几年来一直四处求医,包括周围的几个县医院,也都去检查过,也查不出什么原因(包括身上的浮肿也查不出原因),后来有一位老中医,用梅花针为我全身扣刺,虽然痛苦难耐,但每次针刺后,我能稍安数日,所以一年多来,每当坚持不住的时候,就去找他针刺一回,同时也服过他开的中药,现在中药的“汤头”也能说出十几个来。

由于服药无效,所以现在不再服药,只用针灸了。

我看他的“包块”,正属大椎穴处,直径大约有6--8cm左右,正象把一个馒头横切了一刀,剩下的一半就扣在了“大椎穴”上了。

“包块”按之硬,皮肤的颜色也正常,按之不觉痛,也没有“红肿”的迹象,但能明显的看出不是囊肿,也不是肿瘤之类。

切其脉,软而无力,略有数意。

观其舌,淡红而舌体胖大,两侧齿印很深,舌上无苔。

饮食二便尚可。

我问有汗无汗,答曰:平常时有汗,但近几日没有汗出。

我说:就整体的诊断,你应是脾肾阳虚,就局部症状说,此为风寒羁郁。

通俗一点讲,就是你当初受了风寒而感冒了,由于没有及时的治疗或治疗的方法不对,风寒被郁在了“太阳经”,久之遂成此证。

大稚穴虽属督脉,但一是你肾阳虚,二则大椎穴处也膀胱经所过之处也。

此也所谓“虚处易于藏奸”。

病人听后说;治病数年,从来没有听过这种解释法,不管怎样,请你给治一下试试吧。

又让我为他测血压,解释说:近几日没有服降压药,血压一直不稳,头又晕,可能是血压又高起来了。

栝蒌桂枝汤

栝蒌桂枝汤

栝蒌桂枝汤【方药】栝蒌根二两(6克) 桂枝三两(9克) 芍药三两(9克) 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十二枚(4枚)【用法】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十一)【解说】本证为太阳痉病之范畴,太阳痉病其病在盘脉,临床以太阳表证见颈项强急,口噤不开,甚则角弓反张为特点。

其中以发热无汗者为剐痉,以发热有汗者为柔痉。

本方证用桂枝汤加栝蒌根治疗,当属柔痉,乃外中风寒,营卫不和;内伤津液,筋脉失养所致。

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栝蒌根以清热生津,滋养筋脉。

必须注意的是,太阳痉病虽然其病的重心在表,治疗以解表为主,但必须照顾津液,适当加入滋养筋脉之品,否则,邪从燥化,津伤筋急:而祸不旋踵。

【运用】一、柔痉赖良蒲医案:丁某某,男,半岁。

1931年初夏,身热,汗出,口渴,目斜,项强,角弓反张,手足搐搦,指尖发冷。

指纹浮紫,舌苔薄黄。

此为伤湿兼风,袭人太阳卫分,表虚液竭,筋脉失荣。

拟用调和阴阳,滋养营液法,以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蒌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甘草2.4克,生姜2片,红枣2枚,水煎服。

3剂,各证减轻。

改投:当归、川贝、秦艽各3克,生地、白芍、栝蒌根、忍冬藤各6克,水煎服,4剂而愈。

(《蒲园医案》1965年版)按语:患儿年幼体弱,复罹身热、汗出之疾,又耗伤于夏,致津伤液劫,筋脉失养,势为必然,故目斜项强、角弓反张、手足抽搐之貌迭现。

然治疗时又不能只顾其果,而忽略其因,故先与栝蒌桂枝汤以解太阳卫分风湿之、邪,兼滋太阳膀胱经脉之液,后再以养血生津,清热通络之品以善后。

循序施法,令病尽愈。

二、产后发痉席梁丞医案:秦某某,女,20岁。

1948年秋,因产后七八日,头晕眼花,不能坐起。

临证时忽见患者手指抽掣,相继呵欠,张大其口,越张越大,竟至口角裂破流血,急令人以手按合,亦竟不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用验张立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有“群方之冠”之美誉。

该方由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五味药物组成。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合营,两药相配调和营卫;生姜配桂枝,辛温通阳,发散卫分风邪;大枣配芍药酸甘化阴,以滋养营分之阴,益阴和营;炙甘草温中益气,兼调和营卫,谐和阴阳。

方中药物简练,但配伍严谨,内涵丰富;散中有补,升中有降,刚柔相济。

柯韵伯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太阳中风表虚证。

因体质虚弱,风寒之邪外袭所致。

主证有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伤寒论》中以桂枝汤加减变化组成的类方有29个之多,说明桂枝汤应用之广。

现就跟师学习中,张立老师应用该方验案举隅如下:
1 治疗汗证
汤某,男,38岁,2003年11月20日就诊。

患者自述每日汗出,吃饭、活动时尤甚,汗出如雨,浸湿衣服,汗出恶风,已有3月。

曾用当归六黄汤,无效。

其饮食二便无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牡蛎20g、浮小麦30g、生姜5片、大枣6枚。

4付水煎服。

11月25日复诊,服上方后汗出明显减少,恶风亦减。

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服5付告愈。

按: 本例汗出曾服当归六黄汤无效,观其脉证,无阴虚内热,实属营卫不和,肌表不固。

故以桂枝汤和玉屏风散调和营卫,固表止汗而收效。

桂枝汤可双向调节,“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2 治疗面瘫
郑某,女,19岁,2003年2月14日就诊。

患者自述左面部麻木、僵滞两天。

症见左眼闭合不全、露睛、流泪,口角歪向右侧,鼓腮不能,漏水、漏气。

自汗出,舌淡白,脉浮缓。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全蝎6g、地龙10g、白附子6g、僵蚕10g、菊花10g、葛根20g、白芷10g、独活10g、生姜3片、大枣3枚。

以上方为主共服10付,痊愈。

按: 桂枝汤加葛根,升津养筋,和营养血,意在扶正以祛邪。

合牵正散以祛风化痰,牵正通络,而收全功。

葛根具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的功效,现代临床广泛用治各类神经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的病症。

3 治疗颈椎病
吴某,男,43岁,2002年11月11日就诊。

自述头晕,颈肩疼痛间发3年。

经常因受凉、工作劳累而引起头晕,颈肩疼痛,时感手臂麻木,恶风怕冷。

颈椎拍X光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 3 、C 4 、C 5 钩椎关节变尖。

舌淡苔白微腻,脉细缓。

处方:桂枝10g、白芍30g、生甘草6g、葛根20g、羌活10g、川芎10g、威灵仙20g、桑枝15g、姜黄15g、桔梗10g。

4付水煎服。

11月18日复诊,服上方后头晕、手麻、颈肩疼痛减轻,舌脉同前,守方加秦艽15g,又服5付。

3月后随访未发。

按: 桂枝加葛根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太阳中风,项背强几几。

该案为颈椎病,头晕手麻,肩臂疼痛,而无汗出恶风。

属于气血不和,筋脉失养。

桂枝加葛根汤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方中加入羌活、威灵
仙、萆等祛风除湿,散风通络。

配川芎、姜黄、桑枝行气活血,疏经通脉,全方调和气血,舒筋通络,取得近期疗效。

4 治疗体虚易感
谭某,女,10岁,2003年11月14日初诊。

患者经常感冒,体质虚弱,平素易出汗,稍受风寒即鼻塞、流清涕、咳嗽,纳食不佳。

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女贞子15g、焦三仙各15g、浮小麦20g、苍耳子10g、生姜3片、大枣3 枚。

7付水煎服,2天1付。

2004年6月告服药后汗出少,很少感冒。

按: 体虚易感冒者多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不能抵御外邪。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益阴合营,补气固表。

加女贞子、焦三仙补益脾肾,促脾胃运化,培土生金。

扶正则可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方对体虚易感者疗效好。

研究证实桂枝汤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调节作用。

5 治疗痹证
王某,男,57岁,2003年8月23日初诊。

患者双下肢发凉1年。

自觉冷风直吹双膝以下至踝部,经常恶风怕冷,且时时感觉汗出,汗出则更加恶风。

曾服温补肾阳散寒之品,症状无明显缓解。

触双下肢肌肤汗出但温度不低,皮色无异常,舌红苔白腻,左脉弦。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附子10g、葛根20g、鸡血藤30g、吴茱萸6g、干姜6g、茯苓15g、牛膝15g、浮小麦30g。

4付水煎服。

8月28日复诊,上
症明显减轻,为巩固疗效,守方继服,共服15付告愈。

按: 该案曾用温补肾阳散寒之品,但效果不显,实属于营卫不调,寒滞经脉。

治当调和营卫,温经扶阳。

桂枝汤加附子合玉屏风散有固阳摄阴,祛风止汗之功,加干姜、吴茱萸、鸡血藤、牛膝、当归温经活血养血,全方共奏调和营卫,温经扶阳。

虽舌红苔白腻,左脉弦,看似实热证,此乃真寒假热。

6 治疗过敏性鼻炎
朱某,女,48岁,2001年12月21日初诊。

就诊时阵发性的鼻痒,鼻塞,流清涕,喷嚏频作,反复缠绵3年,季节变化时加重。

常年服用鼻炎康,点滴鼻液。

伴汗出恶风,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蜂房15g、蝉蜕10g、苍耳子10g、辛夷10g、补骨脂15g、生姜5片、大枣6枚。

水煎服4付。

12月25日复诊,服药后上症减轻,为巩固疗效,上方加女贞子15g、菟丝子15g,从冬至起连服1个月。

2002年6月21日三诊,经服药,症状大为改善,要求继续服药。

从7月11日起又服药1个月,病愈。

按: 过敏性鼻炎,多由于素体肺气不足,寒邪凝滞,脾肾虚弱。

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固护卫表,疏风宣肺,又加女贞子、补骨脂、菟丝子补益脾肾。

蜂房药理研究可提高免疫力,临床应用使肺卫肌表坚固,可抵御风寒入侵,鼻炎得以治愈。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