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群落的结构 教案
2.1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群落分析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3)参与环保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当地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4)撰写科普文章:学生可以撰写科普文章,分享自己对群落结构的理解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科学传播能力。
(5)举办科普讲座:学生可以举办科普讲座,向其他同学介绍群落结构的知识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和科学传播能力。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群落结构知识点和技能。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教师围绕群落结构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教师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4)分享交流:鼓励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1 群落的结构 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2.1《群落的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生命观念)
2.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社会责任)
4.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
2.教学难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实施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
三、教学方法用具
1.教法:谈论法,问答法,演示法
2.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板书
四、教学过程
动物的分布与植物分布有何区别与联系?
教师总结动植物垂直结构的现象、决定因素及意义。
【资料分析】展示三江平原湿地地貌,引导学生分析在水平结构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该分布类型的决定因素以及意义。
教师总结群落的水平结构现象、决定因素及意义。
【深化拓展】
(1)甲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是否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乙丙两处的植株分布情况分别属于哪种结构?
(3)乙丙处的现象是由何种因素造成的?5.群落的季节性
【资料分析】展示因季节变化后阳光、温度、水分的变化导致的群落外貌和结构的变化情。
2.1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内容要求”是: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重要概念);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次位概念)。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选择性必修课程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实验: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是: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演替规律。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内容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将本节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通过具体情境的分析,说出群落的概念;2.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发展科学思维。
3.通过实例分析,说出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说明群落是物种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4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建立进化与适应观,培养社会责任。
5.运用所学知识给江川区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提出建议。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2.教学难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
(2)实施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群落的概念【课前调查】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等时间到星云湖湿地进行实地调查或在网上搜集资料,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湿地中生物的种类、占据的空间位置,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等。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群落外貌,激发学习兴趣。
【概念解析】通过展示调查结果,设计问题串以问题驱动,引出群落的概念。
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1.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通过复习种群层面研究的问题,对比分析引出群落水平要研究的问题。
2-1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2、教学难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材分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了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本节课知识要点与生活联系密切,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生活、对自然环境高度的概括,从而形成一些生物学中的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客观规律等。
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另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都有生活体验和经验,所以教学应该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知来推导未知,把生活认知提升为理论高度。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知识回顾: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课件展示问题探讨。
提问:你们还记得什么叫作群落吗?学生:一个地方出现的所有生物。
教师:地球上的生物种群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是很多生物种群共同生活在一起,于是,我们把这些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定义为群落。
2.新课讲授(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教师:群落概念的解读,需从三个要点把握:(1)一定的自然区域;(2)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3)种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提问: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2)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3)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学生:只有第3个是群落。
提问:在群落水平上,我们研究的问题有哪些?学生1:群落的物种组成。
学生2:群落中各种物种的种间关系。
学生3:群落的空间结构。
……✓课件展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课件展示新疆北部针叶林和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的图片及部分物种名称。
2.1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1《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新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内容,主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等内容。
在学习种群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等相关知识,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种生物的几何体,在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前面种群知识作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同时也是为后面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充分认识从个体到种群再到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个生命体系知识把握了方向,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本节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在不同层次上会研究不同角度的问题,通过“问题探讨”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稻田中河蟹和底栖动物,以及河蟹种群密度升高对其他动物种群的影响,指向本节重点内容,为建构群落的概念做铺垫。
接下来分析群落水平所研究的问题与种群水平研究知识内容的不同,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种群和群落分别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系统的研究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后续知识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等,这实际上是对群落这一层次的生命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即分析其组分,又分析其组分间的关系、空间位置、地位与作用等。
从组分到相互关系,再到空间结构和季节性,体现每个物种在群落中都具有相应的地位和作用,每个物种都不是孤立的,“相克相生、相伴相依”,群落才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教材中借助多个鲜活的实例,通过多个栏目引导学生再探究中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1.分享实地调查结果,明确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视角不同,探究的问题也不同。
•2.举例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等,阐明群落是物种间通过不断变化的复杂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分析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分化的意义,运用所学对当地生态农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2册 第2章 第1节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简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改变二、素养要求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结构和功能观;通过学习生态位形成进化和适应观。
2、科学思维:从不同探究视角,尝试对种群和群落水平问题进行区分研究三、教学提示本节内容为帮助学生达成对选择性必修二课程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学习“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实验,并尝试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但网络课程不好带学生做实验,可以推荐一些视频让学生在网络搜索进行学习。
同时,群落的内容属于宏观生物学范畴,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具有丰富的直观体验,较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入,多将教材中的例子用图片形式呈现,多引导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分析讨论,总结、概况,形成概念,习得方法。
四、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说明群落的概念;明确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视角不同,探究的问题也不同。
2、通过分析实例,阐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阐明群落是物种间通过不断变化的复杂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举例说明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及其影响因素,认同生物的生态位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的结果,会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4、运用所学知识给当地的生态恢复、生态农业等工作提出建议。
5、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五、重难点重点1、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2、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3、群落的空间结构4、生态位难点1、分析实例,阐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阐明群落是物种间通过不断变化的复杂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并能解释生态位是可以随各种因素不同发生变化。
六、教学过程七、课后作业教材29页课后练习与应用。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强调群落结构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群落结构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群落结构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章:群落的定义和特征2.1 课程介绍解释群落的定义和特征强调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2.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掌握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2.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的定义和特征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章:群落的结构类型3.1 课程介绍介绍群落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强调群落结构类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群落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让学生理解群落结构类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3.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群落结构类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第四章:群落的演替4.1 课程介绍解释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强调群落演替的重要性和意义4.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重要性和意义4.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4.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群落演替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五章: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5.1 课程介绍介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概念强调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研究意义5.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5.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5.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概念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六章:群落的空间结构6.1 课程介绍解释群落的空间结构概念强调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意义6.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概念让学生掌握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6.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6.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的空间结构概念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第七章:群落的边界与相互作用7.1 课程介绍介绍群落边界概念及其与群落相互作用的关系强调群落边界与相互作用的重要性7.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群落边界概念及其与群落相互作用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群落边界与相互作用的重要性7.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7.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边界概念及其与群落相互作用的关系群落边界与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第八章:群落生态位与竞争8.1 课程介绍解释群落生态位概念及竞争机制强调群落生态位与竞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8.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生态位概念及竞争机制让学生掌握群落生态位与竞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8.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8.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生态位概念及竞争机制群落生态位与竞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九章:群落的动态变化与稳定9.1 课程介绍介绍群落动态变化及其稳定性概念强调群落动态变化与稳定性的研究意义9.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群落动态变化及其稳定性概念让学生理解群落动态变化与稳定性的研究意义9.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9.4 教学内容和要点群落动态变化及其稳定性概念群落动态变化与稳定性的研究意义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介绍总结群落结构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展望群落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10.2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群落结构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群落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10.3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0.4 教学内容和要点总结群落结构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展望群落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重点解析本教案《群落的结构》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群落的定义和特征、群落的结构类型、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边界与相互作用、群落生态位与竞争、群落的动态变化与稳定以及总结与展望。
2.1 群落的结构 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2.1 群落的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拟定视角,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概述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4.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捕食关系。
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能够被河蟹捕食的其他底栖动物会大量减少。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一、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学生活动阅读P22。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丰富度。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还有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三、种间关系种间的关系(不同种生物的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①互利共生: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人和肠道细菌。
②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病毒,绦虫和猪。
③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如牛和羊,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④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如羊吃草,狼吃鹿。
⑤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彼此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四、种群的空间结构学生活动阅读P25~P26。
1.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例如,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类型3. 了解群落的边界和演替过程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1. 群落的定义和特征2.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类型3. 群落的边界和演替过程三、教学难点1. 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类型2. 群落的边界和演替过程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案例素材3. 教学道具(如模型、标本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群落现象,提出问题:“什么是群落?群落有哪些特征?”2. 知识讲解:a. 群落的定义: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b. 群落的特征: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c.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i. 垂直结构:不同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如森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ii. 水平结构: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如草原上的不同草种、灌木和乔木。
d. 群落的类型:根据生境条件和物种组成,群落可分为不同类型,如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湿地群落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森林群落、草原群落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群落结构和类型。
4. 群落的边界:介绍群落边界的概念和特点,如边界物种、边界效应等。
5. 群落的演替:讲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如初级演替、次级演替等。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群落结构和类型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如城市绿化、生态修复等。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群落的定义、特征、结构和类型等知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群落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1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作为引导者,尽力启发学生的思考,但我觉得我还可以做得更多。下次我打算提供更具体的问题和指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奥秘。
二、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空间分布
- 均匀分布
- 集群分布
- 随机分布
三、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特点
- 原生演替
- 次生演替
- 演替特点:逐渐变化、不可逆性、从简单到复杂
四、群落结构的重要性
- 维持生态平衡
- 保持生物多样性
- 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案例研究等,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3)虚拟仿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建群落生态环境,让学生可以互动式地探索和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物群落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描述。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演替过程。
2.1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结构类型,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群落结构的基本认识,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湿地群落:以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为主要组成成分的群落,如沼泽、湿地等。
3.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种间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寄生等,影响生物在群落中的分布和组成。
-生物间的竞争与共生:如植物间的竞争光照、水分等,以及植物与动物间的共生关系。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群落结构相关的拓展知识,如群落演替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群落结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群落结构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群落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群落结构问题。
2.1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群落的主要结构(教案)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第2章群落及演替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1、通过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说出生物群落的不同类型2、通过对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的分析和比较,说出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3、通过对群落内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的讨论,认同生物的适应性还体现为彼此相互适应,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明群落是一个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2、教学难点(1)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三、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问题探讨”引入新课,通过比较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的特点,逐步剖析出不同群落的特征,通过资料和教材中的思考讨论,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视频,根据视频中的森林、河流、草地和雪山等美景,让学生谈谈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结构上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不在退化的草地或沙漠上植树造林。
让学生初步认识生物群落内的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2、新课讲授一、荒漠生物群落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荒漠生物群落的相关视频或图片,教师利用资料讲解荒漠群落的特点,并介绍荒漠中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根据资料,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结合荒漠群落的环境特点,分析上述资料中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对其适应环境有何意义?2.列举荒漠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其他实例二、草原生物群落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草原生物群落,并通过PPT展示一些草原生物群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和PPT中的图片回答问题:1.列举草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实例2.草原中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对其适应环境有何意义?三、森林生物群落教师利用课件播放森林生物群落的相关图片,并讲解该群落中主要的动植物类型,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文字讲解,自我总结森林生物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通过讲解各个群落,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分别从气候特点、土壤状况、动植物适应性特征等方面,列表比较荒漠、草原和森林这三种生物群落教师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环境差异必然导致生物适应性的差异教师根据教材中的“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回答问题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又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呢?2.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3.结合你们在学习“群落的结构”时对群落中生物生态位的分析,说一说不同物种之间是如何彼此协调、共同生活在一起的4.天山山脉沿东西向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海拔高度超过4000m。
2.1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引导学生回顾预习内容,简要介绍群落的概念。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群落是由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定地理空间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的生物群体。
分析群落的结构特征:
-利用PPT展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群落结构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和适应意义。
-组织实地观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群落结构和演替现象,提升实证分析能力。
-设计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
3.教学媒体使用:
-使用PPT、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展示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图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复杂概念。
-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案例,拓宽学生视野,增强信息获取能力。
2.1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的第二章第一节“2.1群落的结构”。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群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群落是由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定地理空间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的生物群体。
在探究群落结构的部分,我使用了PPT展示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图像,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发现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群落结构的特点,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概念理解的不足,导致讨论深度不够。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增加对基础概念的讲解时间,确保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2.群落的结构特征:介绍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并引导学生了解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适应意义。
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群落的结构 教案
第1节群落的结构新课标核心素养1.简述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别及种间关系。
2.概述群落的空间结构。
3.描述生态位分化对于群落和物种的意义。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群落的空间结构建立结构和功能观,通过学习生态位的分化建立进化和适应观。
2.科学思维——通过群落与种群的对比,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1.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规律:①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②群落中有的物种占优势,有的物种不占优势。
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4.种间关系(1)原始合作(互惠):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4)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5)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1)鄂尔多斯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群落(×)(2)群落中某一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群落丰富度下降(×)(3)海葵与寄居蟹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4)“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5)群落中的优势物种总是固定不变的(×)1.(生命观念)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在群落中不是固定不变的。
提示:物种组成。
如在我国东北部的草原群落中,羊草通常占据显著优势。
当放牧强度加大时,羊草就会明显减少,糙隐子草等植物便逐渐占优势,一些原来在群落中罕见的植物种类也变得常见了。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群落的结构 教案
第1节群落的结构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
1.生命观念——基于对种群和群落研究问题的分析,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并理解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同时理解生态位分化对群落和物种的意义。
2.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研究的问题3.研究基础: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4.特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种间关系1.常见种间关系(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4)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5)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2.实例(连线)提示:①—Ⅲ②—Ⅳ③—Ⅰ④—Ⅱ⑤—Ⅴ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2.类型类型现象决定因素垂直结构分层植物分层:光照强度、温度等动物分层:栖息空间、食物条件水平结构镶嵌分布①地形的变化②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③光照强度的不同④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⑤人与动物的影响等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1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群落的基本概念。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群落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提高公众对保护群落多样性的认识和意识。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群落结构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首先,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我详细解释了群落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物种组成。接着,我通过实验操作和分组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讨群落中物种的相互关系。
b.水平结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环境,如森林中的不同地形和土壤类型。
4.群落边界:群落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边界,它是群落与相邻群落之间的生态界面。
5.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它反映了群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6.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包括食物、栖息地和其他生态资源的需求。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群落的结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公园里植物种类丰富,动物种类多样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群落的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以及竞争、捕食和互利共生等物种关系。通过举例和比较,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1 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对应的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学》第3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
主要内容包括:1. 群落的定义与特征2.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3. 群落的水平结构4. 群落的空间格局5. 群落的垂直结构6. 群落的演替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群落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理解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并能计算相关指数;- 学生能够描述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并能举例说明;- 学生能够理解群落的演替过程,并能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环境中群落的分布和变化;- 学生能够运用群落的结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生态保护和恢复。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到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生能够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认识到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性,培养尊重自然的情感;-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群落结构,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群落结构和演替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群落结构的知识,为后续的生态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群落的定义与特征:理解群落是由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组成的整体,包括物种组成、数量比例、空间分布等特征。
-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掌握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总数,而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两个方面。
- 群落的水平结构:理解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如均匀分布、聚集分布等。
- 群落的空间格局:掌握群落的空间格局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如成片分布、线状分布等。
群落的结构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时:1 主备人:第二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及其影响因素,认同生物的生态位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的结果,会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2、运用所学知识给当地的生态恢复、生态农业等工作提出建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群落的空间结构教学难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跟群落的结构有关的内容—群落的空间结构。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并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2、理解并识记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2min)认真阅读课本P25-P29的上半部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把知识点、重难点和疑难点作出标记。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自学指导:阅读P25-29,限时5分钟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种?2、什么是垂直结构?并举例说明3、植物分层现象的原因有?植物垂直分层的意义是?4、动物分层现象的原因有?并举例说明5、什么是水平结构?其特点是?6、什么是群落的季节性?并举例说明7、什么是生态位?生态位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分别是?8、完成P28思考讨论的4个讨论。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学生展示(二)点拨3.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因素:①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 光照、温度等;②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 水分、无机盐等5、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8、(1)①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两者均选择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为主,不选择生境2;②绿头鸭主要选择生境1;③青脚鹬在3个生境中都出现,在生境3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
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
(2)不一定。
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
2.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4.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生命观念:植物分层现象的内容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
研究不同物种的生态位、每种群落特定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
2.科学探究: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1.群落在01相同时间聚集在02一定地域中03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重要的因素。
(2)称为物种丰富度。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优势物种:在群落中,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往往占据优势。
(4)。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知识点二群落的种间关系1.原始合作(互惠)(1)定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但分开后,各自02也能独立生活。
(2)举例:海葵和寄居蟹。
2.互利共生(1)定义: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2)(真菌和藻类共生体)。
3.捕食(1)。
(2)举例:翠鸟捕鱼。
(3)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4.寄生(1)定义: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
(2)举例:马蛔虫与马;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5.种间竞争(1)定义:09相互排斥的现象。
(2)举例: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与斑鬣狗。
(3)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
知识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1)。
(2)决定因素①植物的分层a.,资源的能力。
b.除了光照,在陆生群落中,。
②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1)。
(2)、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知识点四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
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知识点五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用资源的情况,以及03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研究范围(1)动物:04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05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06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07物种之间及08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知识点六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实验原理(1)调查方法:常用01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调查对象: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
(3)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02物种数和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
(4)物种相对数量统计方法:一是03记名计算法,二是04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1)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11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2)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12越多,群落结构也13越复杂。
4.用具分析(1)诱虫器诱虫器中的14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15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16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5.注意事项(1)取样时应注意17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2)用体积分数为1870%的酒精溶液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含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
(3)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直接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则需用19吸虫器采集。
(4)小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
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20分开统计。
(5)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同时注意安全。
(6)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7)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如果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概念检测判断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群落。
①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②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
()③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④集市上的白菜、萝卜等植物,鸡、兔等动物以及蘑菇、木耳等微生物。
()答案①×②×③√④×提醒种间关系判断的两个易错点(1)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原始合作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各自能独立生活;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至少有一方不能独立生活。
(2)互利共生≠寄生。
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者来说是有利的,但对宿主来说则是有害的。
拓展种内关系(1)种内互助:同种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互惠互利的一系列行为特征,有利于取食、防御和生存,如成群的牛可以有效地对付狼群的攻击。
(2)种内竞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息场所、寻找配偶或其他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如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
提醒取样器取样法和样方法都属于取样调查法。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为什么不适合使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提示:(1)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从群落水平上研究动物物种数目的。
(2)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应该如何改进?提示: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
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
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
课堂小结笔记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目标1)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答案 A解析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研究的是种群数量变化,为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符合题意;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为研究群落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为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
2.(目标2)果园中高湿度、低风速、弱光照等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菇的生长。
在某大型果园中进行果树和草菇的间种,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菇和果树的生态位是指它们在群落中占据的空间位置B.物种组成是该群落区别于普通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C.光照、水分等资源不均匀分布使该果园的种群呈镶嵌分布D.果树和草菇的间种提高了对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利用率答案 A解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所以草菇和果树在群落中占据的空间位置只是生态位的一方面,A错误。
3.(目标3)生态位能够体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也需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答案 D解析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可能部分相同,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D错误。
4.(目标2和3)我国劳动人民在明代就已经将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属于水平结构B.池塘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不具有季节性的变化C.四大家鱼混养利用的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D.池塘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答案 C解析四大家鱼在池塘中栖息的水层不同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A错误;池塘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错误;四大家鱼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混养可以更好的利用池塘中的食物和空间,C正确;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故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D错误。
5.(目标4)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残骸等的分解有重要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若它们均仅以管内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答案(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湿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种间竞争题型一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分析[例1]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鲫鱼C.一片森林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及真菌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所有生物解题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A、B、C均不是全部生物。
答案 D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关系题型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例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是固定不变的B.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C.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D.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解题分析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不是固定不变的,A错误;丰富度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与种群数量无关,C、D错误。
答案 B题型三种间关系及曲线辨析[例3]有蚜虫的地方往往有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