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合集下载

中学阶段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中学阶段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强德育 述 三 种 社 会 关 系 的 处 理 是 历史 教 学 帮 助 学 生
建 立 道 德 规 范 和 道 德 标 准 的 基 础 。所 以 在历 史 教 学 中 ,组 织 学 生 有 目的 地 归 纳 历 史 人 物 道 德 行 为 所 涉 及 到 的三 类 社 会 关 系 ,是 道 德 知 识 教 育 中 的重 要 环 节 。根 据 中学 历 史 教 科 书 的 内容 特 点 ,应 主 要 抓 住 爱 国主 义 这 条 主
中学阶段 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力因素 ,培养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 培 养创 新 思 维 能 力。 【 关键词 】 智力; 创新 ;思维; 探 索;
创 造
【 摘 要 】发挥 知识的 智力 因素 ,鼓 励 学 生创 新 思 维 ;课 堂 教 学要 发 挥 知 识正 确处 理 个 人与 国家 、 做 到 让 学生 学 习 史 实的 同 时 ,就 受 到 相 应 德 集体 关 系 的道 德观 。 育 的教 育 , 达 到 历 史教 学 中的德 育教 学 目标 。 二 、正面诱导和情感熏陶相结合 【 关键词 】中学 ;历 史教 学 ;德 育教 历 史 道 德 教 育 内 容 总 是 离 不 开 历 史 史 育 实 ,史实是直观的 ,但 其可提取的道德价值 是 寓 存 于 对 历 史 事 实 的认 识 ,理 解 和 评 价 上 唐代 文学大师韩愈说 :师者 ,传道授业 的 。历 史 应 以对 事 实 为 基 础 的评 价 启 迪 人 、
教育 本 身就 是 一个 创新 的过 程 ,教师 必 须具有创新 意识 ,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的 教学 思 路 ,以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和 实践 能 力 为 目标 ,从 教学 思 想 到 教 学方 式 上 ,大 胆 突破 ,确立 创 新 性教 学原 则 。 发挥知识 的智力因素 ,鼓励 学生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的品德修养逐步走向成熟,为他们的自律奠定一定的基础是当今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充分认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精心选择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内容,正确运用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思想素质一、充分认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以及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与情感态度等方面做了如下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善待生命、关注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与审美情趣;树立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树立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

因此说,历史教育只在育人、立人目标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坚强的意志,学生才会对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产生高度的责任感。

我们都知道,初中生往往存在着逆反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自主要求越来越强烈,自我表现欲望越来越旺盛,急于想表达个人的意见,却不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同时,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例如网络、家庭负面影响、社会消极群体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的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受到侵蚀。

所以说,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使命要求。

著名的历史学家白寿彝曾经说过:“历史教育的关键主要有这样三条:(1)讲做人的道理;(2)讲我们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3)讲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

在这三条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

”由此可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学会做人,是历史教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二、精心选择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当今的中学生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过着幸福优越的生活,他们对中国历史上的连绵战争、瓜分豆剖、生灵涂炭没有任何的体会。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就应该精心选择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

下面是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渗透传统美德的教育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

浅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体的情境 中受到爱国主义 教育 。当我们讲述 甲午 中 日 战争历史 时, 讲述 当年邓世 昌在抗击 日 军的海战中 , 率领致远号全体官兵 壮烈殉 国的英雄事迹 时, 播放场景 , 学生会情不 自禁地流下激动
驱任仲夷 和刘杰 、 李子元等一批杰 出人物 。 我们在教学 中可 以充 分利用这一 乡土资源优势 , 组织学生实地参 观 、 讲解 , 增加 他们 的 自豪感 和爱 国热情 。
四、 进 行 德 育 教 育 的 方 法
生。 而不称职 的“ 人师” 是会误人子弟 的。 其次 , 是合格 的“ 经师” 。 要有识 , 即历史 教师要具有扎 实 、 系统 、 广博 的历史专业基 础

知识, 二要有能 , 即熟 练掌握教育科学 知识和教学技 能 , 还 要具 有较强 的语 言 、 文字表达能力 。有心 、 有德 、 有识 、 有能 构成 历史 教 师整体素质 , 缺一不可 。 二、 德育渗透要正视历史 、 实事 求是 在历史教学 中 , 我 们坚持全 面地 、 一分 为二看 问题 的原则 , 主张公平合 理地评价历史 ,这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 育渗透的基 本要求 之一 。 比如讲 中国近代史 , 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 主义入 侵给中国人民带来 了深重灾难 ,同时我们 也必 须承认在 封 建落后的近代 中国 ,西 方的入侵也带来 了先进 的生产方式和 科 学技术 , 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评价秦始皇 、 洪秀 全 等人 物时也要 一分 为二 地看 待。
2 0 1 5年 第 2 7期 ( 总第 2 6 7期 )
浅 谈如何在 中学历 史教 学 中进行德育渗透
王英平 ( 河 北省 威县教 育局教研 室 , 河北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 , 长期 以来 , 德才 相对 , 谓之德才兼备 , 德还在才之前 , 可见德育 的重要性 。 中学历 史教学是一 门思想性很强 的文化基础教学 ,担负着对学生进行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方案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方案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方案为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

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新进步、新突破,为创造和谐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

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队伍建设与领导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

因而,全校教职员工、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保证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历史课堂主要进行专题教育。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如清明节祭奠吴鸿建”英雄烈士,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

“七一”举办““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演唱会,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

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德育渗透实施方案一、引言德育渗透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将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德育要求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全面培养其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德育渗透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1. 整体推进原则:德育渗透要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相结合,贯穿于学校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格局。

2. 课程融合原则:德育渗透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3. 实践体验原则:德育渗透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通过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师生互动原则:德育渗透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三、德育渗透的实施路径1. 课程融合:通过课程改革,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道理;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道德选择。

2.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比如,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专业水平,引导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者:张德梅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8期河南唐河●张德梅《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师不但要会教书,更要懂得育人。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更要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少年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对学生进行德育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去抓实抓好。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注重把德育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注重思想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传授中外历史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讲授改革开放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时,要注重强调中华民族的崛起,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来自于56个民族的齐心协力,借此增强学生对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信心和自豪感。

在讲无数前辈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他们对今天的美好生活倍加珍惜,从而更加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掌握扎实的本领,将来报效国家。

二、注重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和感受之中众所周知,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中的具体事例,联系事件的发展变化,根据不同事件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准确、合理地充分了解和认识历史,对于历史事件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价,从而通过历史事件对学生起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比如,在教师讲授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道理,是人民群众在推动着人类的历史不断发展前进。

在讲授伟大的祖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时,要积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中国共产党,将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是指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德育渗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道德品质、民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德育渗透策略的简要介绍。

1. 教师言传身教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要在言传身教上起到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注重自身的德育修养,言行举止要符合道德要求,坚持正直、宽容、慈爱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建立爱国主义氛围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事迹,组织参观革命遗址或者纪念馆,举办爱国主义主题班会等方式,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思考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4. 推崇历史文化通过组织参观历史文化景点,阅读优秀历史文学作品,进行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5.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通过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互助、支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如史料的查找、分析和整理等。

通过锻炼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

7.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历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讲述人物的善恶行为,引导学生对正直、宽容、友善等美德进行感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8.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9.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让学生进行历史研究、设计历史展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德育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主要从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方面进行探讨。

一、将历史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历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掌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伦理等观念。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历史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领会历史的意义,理解历史对自己的影响,并将历史知识融入到自己的道德认知中。

二、引导学生学会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需要通过历史思维,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的深层次的道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学生的人生观是有益的。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历史思维,让学生不仅知道历史事件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中的道理。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历史教学不应该局限于笔记,也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背诵历史事件。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从而为自己的道德认知打下基础。

四、强调历史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德育教育重要的教学策略。

因为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感性性,从而增强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了解。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伟大和感人之处,从而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在德育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通过精心设计的历史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和快乐,从而更好地吸收历史知识。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互动、合作、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并从中获得启示。

六、注重历史教学的整合性历史教学的整合性是指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往往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到道德和人生观,从而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德育渗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特定的策略和方法,将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贯穿于历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德育的熏陶和教育。

德育渗透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引路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职业道德,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言传身教。

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论,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

二、课堂引导和讨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德育相关的问题。

在学习关于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军队应该遵守的战争道德和纪律,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军人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

在学习关于历史人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三、互动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在学习关于古代科技发明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他们思考古代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背后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精神。

四、情感引导和人文关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导和人文关怀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教育和人间关怀。

在学习关于历史灾难和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受灾民众和战争受害者的遭遇,并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关心和关怀他们,激发学生对于和平、公正等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

通过这样的情感引导和人文关怀,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宽容和同情心,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历史学科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故事和事件的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历史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希望对历史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注重教材选择,注重德育渗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材。

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这些故事和人物的经历往往是德育教育的最佳载体。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这些英雄人物往往具有崇高的品德和追求,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讲解贞观之治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明白一个君主应该有的良好品德和才能,通过讲解岳飞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注重德育渗透,通过故事的讲解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历史教材中还有许多关于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内容,如孝道、忠诚、诚信、和平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懂得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等重要的道德观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注重德育渗透,使历史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注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另一重要环节就是要注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思考中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老师为主导的讲解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思考能力,对于德育渗透来说是不利的。

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和思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摘要】历史教学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所以中学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途径,挖掘历史中的道德因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稳定内化的道德感。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1 什么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和法律的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有着重要的联动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展学生德育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贡献力量。

同时也培养自身的责任感、道德感,做到明礼诚信、敬业乐群、积极进取。

2 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遵循的原则首先,史实要真。

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

历史视塑造、想象为大忌,必须完完全全尊重史实,力求说真话,讲真史,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在史实之外发明创造不存在的“史实”,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这无异于欺骗,而欺骗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

其次,感情要真。

教师讲述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

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

情感丰富真挚而不娇柔做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

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或缺的。

教师在绘声绘色评述历史中,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挚的感情流露陶冶学生情操,以表里如一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言行,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中一条由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

只要老师想方设法用丰富详细的历史材料,全情投入,从历史材料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分析后得出结论,将历史结论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就可以做到讲真史,诉真情。

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中学历史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课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在历史课堂中,德育教育应该贯穿始终,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中感受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和民族精神。

下面将从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等方面探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渗透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老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背后蕴含的道德教育因素。

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如何剥削压迫百姓的,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剥削压迫和不公平分配的社会现象是不道德的,教育学生要有正义感和同情心。

而在学习现代历史时,可以讲述一些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是如何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从而激励学生要有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就能够使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迈进。

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也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进行道德思考和价值取舍。

老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分析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道德功过,让学生自己来评判何为是非之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老师还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就一些历史事件或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懂得如何进行道德取舍和正确抉择,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角色的发挥与渗透德育教育渗透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原则与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原则与方法
则 徐 的“ 若 鸦 片一 日不绝 , 本 大 臣一 E l 不 回” 的决 心 ; 魏 源
单地归纳为“ 好” 与“ 坏” , 对小朋友 或许会适用 , 但 是 对 于 高 中生 也 许 就 事 与 愿 违 , 无法达到渗透的效果。
( 三) 贴 近 实 际 的 原 则
在 历 史 学 科 中加 强 德 育 渗 透 , 首 先 要 注 意 目标 的 可 行
级, 才 能 担 当领 导 中 国革 命 的 大 任 , 只有 走 中 国 特 色 的社 会
起来 , 他们往往喜欢接受经过实践检验 , 且 被 若 干 事 实所 证 明 的 真理 。 因此 , 历 史学 科 在 渗 透 德 育 方 面 , 必 须 遵 循 实 事 求 是的原 则 , 坚持用 事实说话 。这样 , 才 能让 学 生 信 服 , 从 而 自觉 接 受 思 想 教 育 。
性, 如 目标 过 高 、 过大 、 过空 , 就会 脱离实 际 , 以 致 把 历 史 课
混 同于 政 治 课 ; 其 次要 准确 联 系实 际 , 历史 教 学从 史 实 出
发, 联系 实际 , 做到有 的放矢 。比如有学 生 问: 美 国 为 什 么
“ 师 夷 长技 以制 夷 ” 的呐喊 ; 李 大钊“ 铁肩 担道义 ” 的誓言 ; 鲁
合性 , 对培 养 青 少 年 学 生 的人 文 素 养 、 树 立 科 学 的 世 界 观 具 8 8 9 0万 两 白银 。这 样 一 对 比 , 学 生 们 无 比 惊 讶 。接 着 , 老 师
进一步指 出: 清政府 为筹措 这笔 赔款 , 疯 狂搜 刮百 姓 , 向 列 强 大 举 国债 , 甚 至不 惜 出卖 主 权 , 丧权辱 国、 割地赔 款 , 使国 家 陷入 了帝 国 主 义 控 制 下 的 万 丈 深 渊 。 学 生 听 了 之 后 , 无 不 义愤 填 膺 , 气愤清政府的腐败无 能, 憎 恨 帝 国主 义 的 罪 恶

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遵循的原则一直以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渗透德育是必不可少的,而许多教师因为不能很好的把握渗透德育的原则,导致事倍功半。

其实,渗透德育需要遵循的原则很多,如四项基本原则、批判继承原则、古为今用原则、正面教育原则、激励原则、言行一致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等,而最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抓住了这一原则,就抓住了根本。

实事求是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求真忌假1.1史实要真。

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

它与文学不同,必须完全尊重史实,力求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在史实之外发明创造不存在的“史实”,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这无异于欺骗,其效果是难以持久的,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

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尤其如此。

1.2感情要真。

也就是说,老师讲述真实的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

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或缺的。

因为任何教育,它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只有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

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而思想比情感内容更深刻。

老师在绘声绘色评述历史中,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挚的感情流露陶冶学生情操,以表里如一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言行,这实在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中一条由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

讲真史,诉真情,并不是无法做到。

只要老师想方设法占有丰富详细的历史材料,全情投入,从历史材料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将历史结论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就可以。

2求实忌空即渗透德育要落到实处。

德育不实,是当前教育最大的弊端之一。

要落到实处,有两个前提必须考虑。

2.1目标要定得准,不可盲目拔高。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开展德育可以激发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对于课堂 上空洞 的说教很有抵触感 . 根本不能指望他 们会将其内化为 实际行动 . 但是一些生动、 具体的人物和故事仍然可 以感动 、 感染他们 。初中历史教师可 以重点选择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 进行描述 . 挖掘出其 中所 蕴藏的丰 富的情感素 材 , 真实地再
为有深刻文化素养的、 知识更加丰富的、 身心更加健全 的现代 中国人 , 才是现今历史教 学的重要 目的之一。
关键词 : 历史教 学; 德育工作; 素质教 育
在历史发展 的长河中 . 我们祖先对炎 黄子孙的德育从未 停歇。身为一名历史教师 , 在历史教学 中应结 合学生的思想 特点 , 通过 历史课 堂 。 对学生 进行德 育 , 培养 学 生的爱 国主
他们 的爱 国热情。 爱 国主义是 在长期历史发展 中培育 和巩 固起来 的对 自
修养 . 更新教育观念 , 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 , 为培育新时
代青少年不断创新教育 , 勇于探索 !
参 考 文献 : 『 1 1 教 育 部 基 础教 育 司 组 织 编 写 . 走进新课程[ M】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2 . f 2 ] 魏其 武- 中学历 史教 学 中德 育渗 透的策略Ⅱ 】 . 吉林教 育: 网络 财 富 。 2 0 1 0 — 8 — 2 2 .
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
综上所述 。 历史 学科 有着鲜 活而丰 富的德育 素材 , 如何 把握教材 . 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需要每一位历史教师应 不断 总结和完善 。 德育途经很多 . 方法各异。 我们必须不断加理论
二、 德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1 . 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 培养他们 的 国家观 念, 激发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育科 学
2 1 年第6 00 期
素质教 育
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耿 会和 J ( 河北省元氏县第一 中学 0 13 ) 510
胡锦 涛 总书记 在 全 国优秀 教 师代 表座 谈会 上 发表 重要 讲话 , 指 出 : “ 坚 持 育 人 为 本 、 德育 为 先 ,把 立 德 树 人 作 为教 育 的 要 根 本 任 务 ,把 德 育 立 于 教 育 的根 本 、优 先 地 位 。 ”德 育 ,通 常 意义 上指 政 治思 想和 道德 品质教 育 ,它是 学 校教 育 的核心 。高 中 学 生正 处于 人 生观 、世 界观 及 良好行 为 习惯 的形 成过 程 中 ,在学 会做 人 方面 接 受 的教 育 显得 尤 为重要 。高 中历史 教学 可 以发 挥渗 透功 能,对 学 生进行 德 育 。在教 学 中渗透 德 育 ,历史 学科 有 着得 天 独厚 的优 越 性和 无法 替代 的地 位和 作 用 ,也有 着 不可推 卸 的职 责 。历 史 学科 是全 面推 进素 质教 育 的一 门基 础学 科 ,是 中学 教育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中 学历史 教 学 中蕴 含 着丰 富 的德 育思 想 、德育 内容 、德育 方 法 ,通过 历 史学 科 的德育 教学 ,可 以丰 富学生 的 知 识 、 启迪 学生 的智 慧 、陶冶 学 生 的性情 、涵 养 学生 的德 性 ,从 而 提 高 学生 的史 学素 养 ,培 养学 生形 成 正确 的历 史观 ,最 终促 进 学 生的全 面 发展 。 古往今 来 ,历 史一 向被 作 为道 德教 育 的手段 加 以 利 用 ,历 史是 永恒 的 建设 性的 道德 遗产 ,历 史 学科 也是 进行 爱 国 主义 教育 的最 好 教材 ,历 史教 育在 维 护 国家利 益 、人格 方面 有着 重 要 的作用 。 人 格教 育 、传统 美德教 育是 德 育渗透 的核 心 中学 历史 教学 中 的德育 ,即 思想道 德 教育 应该 主要 集 中在 两 个 领 域 ,第一 是人 格 教育 ,第 二 是传 统美 德教 育 。因 为一个 人 的 良好 的道德 品质 、高 尚行 为 ,必定植 根于 其健康 完 善的人 格 。 二、加 强历 史教 师 自身德 育素质 中学 历 史 教 学 渗 透 德 育 , 条件 诸 多 ,而 关 键 则 在 于 是 否 具 有高 素质 的历 史 教师 。教 师 是课 堂 的设计 者和 指挥 者 ,是 学生 智 慧 的启迪 者和 挖 掘者 ,更 是学 生 心灵 的塑 造者 和培 育 者 。因此 , 发挥 历史 教 学德 育渗 透 的作用 ,没有 高素 质 的历 史教 师是 不可 能 实施 的 。在 中学 历史 教学 中渗 透 道德 教育 ,应 坚 持全 程渗 透 的理 念 。德育 的重 心 就在 教师 身上 ,所谓 学高 为师 、 德高 为范 ,教 师 应该 是 学生 德育 中最 直接 、最 富 影 响力 、最 能起 作用 的力 量 。教 师 由于教 书育 人 实践 的 需要 , 品德高 尚是 必须 的 。历 史教 师不 仅 要具 备历 史教 学 必需 的学 识 ,更 要具 备历 史教 育 的 “ ”,要 以 德 “ ”育 “ ”。 具有 良好 师德 修养 的 中学历 史 教师 ,会 以身作 德 德 则、为人师表 ,他们会用 以身立教的奉献精神 ,言行一致的表率 行 为去感 化 学生 ,成 为学 生 的学 习榜 样和 楷模 。教师 是学 生 的带 头人 、引路 人 ,必须 成 为学 生 的道德 榜样 ,要 提 高学 生 的思想 认 识水 平和 道 德境 界 ,必须 从教 师 自身 做起 。教 师 只有 先做 好 自身 的道 德 修养和 道 德 教化 ,才 能达 到 “ 以德 服人 ”的效 果 ,道德 教 育才 能 达到 “ 物细 无 声 ”的效 果 。 中学 历 史教 师应 结合 自身 的 润 专业 知 识 ,加强 自身道德 修养 ,练就 更加 高 尚的 品德 和完 美 的人 格 ,不 仅要 做好 学 生知 识 的 “ 师 ” ,更要做 好 学生 做人 的 “ 人 示 范 ” 。德育 的希 望就 在 教师 ,教 师是 德育 的主力 军 ,课堂 是德 育 的主 战场 ,只要 我们 把德 育 的重 心放 在课 堂 ,优 化教 师 的德育 理 念 ,增 强教 师德 育 素养 ,让 每一 位教 师都 能 关注 德育 ,德 育 的路 定 能越 走越 宽 、越 走越 好 。 三 、培养 学生 的忧患 意识 培 养 学 生 的忧 患意 识 是 历 史 学 科 教 学 中德 育 的一 个 重 要 方 面 。许 多 中学生 对我 国近 代 屈辱 史知 之甚 少 ,甚 至答 不 出 日本 帝 国 主义大 规 模侵 华 战争和 全 面侵 华 战争 的时 间和 标志 ;不 知道 中 国近 代 史上 日本 帝 国主 义在 华制 造 的两 次血腥 大 屠杀 的名 称 ;答 不 出香港 地 区是 怎样 逐 步为英 国侵 占的过 程 。这 充分 说 明我 国 中 小 学教 育 中忽视 或轻 视危 机 感教 育 的现 实 。对 此 ,我 们教 师 要有 清 楚 的认识 和 反思 ,紧密 联 系学 生 生活 实际 ,有 针对 性地 。每一 位 高 中历史 新教 材 的实 践者 ,都 有义 务 , 更 有 责任 全面 地 、完整 地 开发新 教材 丰 富 多彩 的德 育 资源 ,使 德 育 资源 的受益 者—— 青 年 学生 从 中汲取 智 慧 、陶冶 品性 、激 励 上 进 、传 承 文 明。不 断提 高 学生 的思 想道 德素 质 ,培 养 “ 四有 ”新 人 ,是 每一 位教 育工 作者义 不容 辞 的责任 。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提要:一、德育教育的关键:老师素质二、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史实要真、感情要真三、德育教育的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四、德育教育方法:正面诱导、情感熏陶、直观教学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

长期以来,德才相对,谓之德才兼备;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

说明“德”包括了思想与道德。

我们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作到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一、渗透德育的关键——历史教师的素质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

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合格的“人师”。

一要有心,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

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

其次,是合格的“经师”。

一要有识,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二要有能,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缺一不可。

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1、史实要真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视塑造、想象为忌,必须说真话、将真史。

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2、感情要真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直以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渗透德育是必不可少的,而许多教师因为不能很好的把握渗透德育的原则,导致事倍功半。

其实,渗透德育需要遵循的原则很多,如四项基本原则、批判继承原则、古为今用原则、正面教育原则、激励原则、言行一致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等,而最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抓住了这一原则,就抓住了根本。

实事求是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求真忌假
1.1史实要真。

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

它与文学不同,必须完全尊重史实,力求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

在史实之外发明创造不存在的“史实”,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这无异于欺骗,其效果是难以持久的,甚至会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反。

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尤其如此。

1.2感情要真。

也就是说,老师讲述真实的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

喜怒哀乐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或缺的。

因为任何教育,它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只有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

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而思想比情感内容更深刻。

老师在绘声绘色评述历史中,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挚的感情流露陶冶学生情操,以表里如一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言行,这实在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中一条由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

讲真史,诉真情,并不是无法做到。

只要老师想方设法占有丰富详细的历史材料,全情投入,从历史材料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将历史结论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就可以。

2求实忌空
即渗透德育要落到实处。

德育不实,是当前教育最大的弊端之一。

要落到实处,有两个前提必须考虑。

2.1目标要定得准,不可盲目拔高。

假不好,大而空也不好。

不顾客观史实寓含的教育内容,在学生心灵深处不会留下什么印记。

渗透德育,与其模模糊糊大而空好看,不如清清楚楚小而实中用,先从大处着眼,而从小处入手,莫以“德”小而不为。

2.2实际要联系得准。

历史教学必须要联系实际,这是没有疑问的。

关键是怎样联系,把历史与现实牵强附会地拉在一起,这不叫“联系”,而叫硬拉。

比如一讲到革命先烈为革命献身,就号召学生大公无私,不讲个人的要求。

这表面上看理直气壮,实际上欠妥,少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

求实而不虚空,要紧的是依纲托本掌握历史信息,极力克服教育的模糊性和不可企及性,做到实实在在。

从史实出发,联系
有密切关系的现实,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3求正忌偏
即历史教学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

对历史的评价决不能“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这不仅本身就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也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把历史人物、事件简单地归结为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这对中学生恐怕就不适用、效果不大。

老师主观上想进行德育渗透,由于不够全面不够公正,学生不服,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因而客观上无法达到渗透效果。

此外,我们所教授的历史教科书,虽然对历史的评述一般而言是比较公正、比较客观、比较全面的。

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或是其他原因考虑,在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选择上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因而与客观史实的丰富性、全面性相比多少有些差别。

从大的方面来说,如中国古代史教材,介绍古代中国先进方面的多,强调对世界人类贡献的多,而客观反映中国落后方面的少,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贡献少。

因而不少学生往往沾沾自喜于中国的古代文明,而对明清以来中国日渐落后于西方的历史原因、教训则认识不深刻。

中国近代史教材,强调列强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但是客观地反映这种侵略也带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则不多。

因而,一些学生对东南沿海列强势力较强的地方一般都较发达的现象不解,错误地认为在中国,哪里是“殖民地”那里就发达,列强侵华不是有罪而是有功。

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些历史人物的介绍、评述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片面性。

如近代史上的曾国藩,他一方面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方面他继承中国士大夫传统美德,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一方面勾结洋人,“借师助剿”,丧权辱国,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

教材对此就缺乏全面的评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补充一些必要的相关资料,使分析实事求是,评价恰如其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历史评述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从而使渗透德育更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