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第一章:压强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
1.2 教学内容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受力/ 面积。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引入压强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
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压强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物体在同一面积上产生的压强等。
第二章:压强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压强。
2.2 教学内容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放置、调节和读数。
注意事项:避免误差和损坏压强计。
2.3 教学活动演示如何使用压强计测量物体的压强,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压强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压强,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三章:液体压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计算液体在不同深度下的压强。
3.2 教学内容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 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深度。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变化规律。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液体在不同深度下的压强等。
第四章:大气压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4.2 教学内容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气压计的使用。
4.3 教学活动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应用。
演示如何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4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五章:压强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学会使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掌握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踩在不同材质上的感觉、挤压肥皂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演示实验1.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方法:在海绵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实验现象:压力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方法:在海绵上放置相同重量的物体,但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积,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实验现象: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
(二)学生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重复教师演示的实验,验证实验现象。
2.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其他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环节三: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并进行讨论。
环节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调查生活中与应用压强知识的相关现象,撰写调查报告。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压强公式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压强,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强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2.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3.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二、生成新知1. 教师解释压强的概念: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2. 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压强的存在,如: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
3.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课堂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海绵的形变程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力作用效果的规律。
四、应用拓展1.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计算给定压力下的压强,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公式。
2. 学生能运用压强知识分析生活实例,提出合理的建议。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 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听讲、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 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1(一)教学目的1.知道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的。
2.常识性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简单工作过程和原理。
3.常识性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和打气筒的简单原理。
4.常识性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
(二)教具演示用:玻璃管、注射器、红水、活塞式抽水机模型及挂图、离心泵模型及挂图、玻璃杯、打气筒。
学生用:玻璃杯(或其他口杯)、小竹筒两端开口约10厘米长(或毛笔的竹笔筒)。
(以上器材由学生课前自带)(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1标准大气压约为多少帕?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银柱?(学生举手回答)2.1标准大气压又能支持多高的水柱?(请全班同学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算一算,另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算)二、新课引入:1.对在黑板上算的结果进行讲评。
2.问:既然1标准大气压可支持约10米高的水柱,那么,能不能利用这个大气压强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呢?本节课将对这一问题及其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
(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1)学生随堂实验:将竹笔筒竖直插入口杯内的水中,然后提出水面,竹筒内是否有水流出(实验结果:没有);又竖直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上端的口,提出水面一定高度后,放开堵住竹筒口的手指,竹筒中是否有水流出(实验结果:有一大滴水从竹筒中流出)。
(2)讲述:第一次竹筒口未堵住,筒内水面与大气相通,杯内水面也与大气相通而平衡,竹筒提起后没有水留在竹筒内。
第二次竹筒上端开口处被手指堵住,杯内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支持着一段水柱;手指放开后,筒内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出筒来。
(3)讲述和演示:将注射器(去注射针),活塞推到底端(讲述: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插入红水中,保持注射器在水中,提起活塞,红水随着活塞的提起进入注射器内(讲述:因为排出了注射器内空气,注射器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红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注射器内);将注射器整个拿出水面,注射器内的水,并不流出来(讲述:表明注射器内的水,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而支持着)。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精选13篇)《压强》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器材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学情分析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可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讲述,创设情境思考,进入情境新授课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是否合理讲述压力的概念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巡回指导了解压力的概念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新授课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3、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4、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5、实验结论: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制作)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制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压强公式的运用。
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压强的本质。
2. 利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
3. 实验一: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a. 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
b.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c.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实验二: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a. 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
b. 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c. 分析实验数据,运用压强公式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3.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压力计、受力面积不同的物品、水平桌面、实验记录表格等。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压强的动画演示、实验视频等。
3. 参考资料:压强的相关案例、实际应用场景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压强的概念。
2. 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解释压强的含义,演示如何计算压强。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展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压强的变化。
5. 数据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九、课后作业1. 复习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压强知识进行解释。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压强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压强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压强公式的运用。
2.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介绍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强公式。
2. 压强的计算:讲解如何根据公式计算压强,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压强的影响因素:探讨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 实例分析:运用压强知识分析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进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压强公式。
3. 分析压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作用。
4. 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压强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例分析:展示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探讨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八年级《压强》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分享成果。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压强》这一章节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单位及简单计算,熟悉了面积的计算。但在压强概念的理解、公式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尚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压强概念的兴趣。
3.通过以上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向学生介绍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
2.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A表示受力面积。通过实例解释公式中的各个参数,使学生明确压强的计算方法。
8.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章内容。
9.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气球、砖块、木板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在用手挤压时,有的容易变形,有的却很难?”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感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课方案【篇一:初中物理压强教课方案】《压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压强的看法.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5、会用所学知识解说生活中常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案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2、研究压力作用成效的有关要素3、学惯用控制变量法和变换法研究问题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察看、实验以及研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尊敬客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经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培育学生参加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教课要点】压强看法的理解【教课难点】有效组织好研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成效与什么要素有关,真实理解压强的看法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课方法】一、直观演示法:经过实验直接表现,让学生直接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觉,及惹起他们的兴趣二、议论法: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睁开议论并发布看法,培育学生擅长思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解说法:教师经过简洁、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教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简单控制教课进度,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批系统的科学知识四、增强方法:介绍公式后,经过在课中增强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增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课时设置】一个课时【教课方案思路】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课时,本着切近生活、从学生的实质出发,创建出研究问题的情形,让学生踊跃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培育参加的意识,提升参加能力;经过准备教具,亲历研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实时的运用知识剖析问题,稳固提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课准备】(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认真进行预习。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通过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篇1)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垂直接触面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和重力相等。
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压强:物体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少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①液体受到重力②液体具有流动性一、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③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④在相同深度内,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三、连通器特点: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液体不流动且连通器内是相同液体)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①马德堡半球②实验覆杯实验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1×105Pa=760mm水银柱=10m水柱→等效替代法大气压与高度、天气有关: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惯性是啥(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没有返回(即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是相同。
除此之外,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影响压强的因素3. 压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2. 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压强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3. 学习影响压强的因素:通过实验、图片等资源,让学生观察、分析影响压强的因素。
4. 应用压强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压强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压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计算公式的熟练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压强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工厂、实验室等,观察压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压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名⼈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初学及易与压⼒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的区别,做好探究压⼒作⽤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学⽣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在探究中进⼀步了解影响压⼒作⽤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充分列举⽇常⽣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另⼀⽅⾯可以加深学⽣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的,符合⼋年级学⽣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通过探究“压⼒的作⽤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程度地调动了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锻炼了学⽣动⼿动脑的能⼒,实现了学⽣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年级的学⽣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较强的观察能⼒。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定的实验探究能⼒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定的⽣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涉及的内容与实际⽣活联系紧密,使学⽣具备了⼀定的⽣活体验,进⽽使学⽣由对⽣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或减⼩压强的主要⽅法。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举重时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提到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2. 生成新知:(1) 教师介绍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实验二: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巩固知识:(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会感到舒适,而举重时压力会感到巨大?(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用拓展:(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
如:为什么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容易打滑?为什么冰面上的压力会导致冰裂?(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压强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四、教学方法(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
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
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
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
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板书标题)。
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
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M2。
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巩固提高】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
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有压强;2、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演示:(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
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
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提问:(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参考课本)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五)小结(1)大气有压强吗?它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你还可以列举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
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
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演示:(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
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