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知识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知识框架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
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
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4.课程即教学计划。
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
“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随学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这类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能。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
‘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五)隐性课程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隐性课程有如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 (1)物质一空间。(2)组织一制度。(3)文化—心理。
(六)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定义的涵义:
1.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2.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
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七)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 .基础性。2.非义务性。3.适宜发展性。
(八)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
1.启蒙性。
2.生活化。
3.游戏性。
4.活动和直接经验性。
5.潜在性。
第二章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大来源:
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人类知识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来源”。
对教育目标体系中三大来源的信息进行筛选协调,筛选工作应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可能性筛选”。第二步,“价值性筛选”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
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
3.单元目标;
4.教育活动目标。
(三)、建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是:
(1)学习主体的心理结构; (2)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 (3)学习者的心理发展水平。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及其涵义:
1.整体性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要尽量周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等)
2.系统性原则。
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
第二,下层目标和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
3.可行性原则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儿童的实际,所定目标应该是幼儿能达到的。
4. 时代性原则课程目标应该体现时代性,要关注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在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
5. 缺失优先原则幼儿园总目标是一种理想目标,儿童现实的发展与这种理想目标之间必然存在差距。在制定地方课程纲要或本园课程时,特别要在课程目标中把儿童现实发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发展所必须的方面突出出来,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以保障
幼儿基本的学习权和发展权。
6. 辩证性原则。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处处体现辩证的观点:不仅表现为协调社会要求、儿童需要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平衡情感、认知、动作技能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处理好一-些具体目标,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目标上。
(五)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1、表述的角度。
一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 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
2、表述的性质。
目标按其性质分为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指的是一种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期(包括三个构成要素:核心的行为、行为产生的条件和行为表现标准)。
表现性目标是一种非特定的、较广泛的目标,它描述的是学习者身心的一般变化。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定义:
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二)幼儿园课程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1.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2.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
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
4.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内容。
(三)幼)园课程内容选择的七大原则
1.合目的性原则
选择的课程必须符合并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
在选择内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有目标意识; (2)正确理解目标与内容的关系; (内容与目标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项目标往往需要多项内容的学习方能达到) (3)考虑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关键学习经验"
2.基本性原则;
3.价值性原则
(1)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经常接触的事物或现象;
(2)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问关系和联系;
(3)能够让幼儿“研究",并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4)挑战幼儿的能力并包含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