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15天体运动问题讲义
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模型与方法
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模型与方法天体运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是牛顿第二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运用,问题的分析与求解的关键是建模能力。
一、基本模型计算天体间的万有引力时,将天体视为质点,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于天体的中心;一天体绕另一天体的稳定运行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天体的自转运动时,将天体视为均匀球体。
二、基本规律1.天体在轨道稳定运行时,做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向心加速度,需要向心力。
所需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设质量为m的天体绕质量为M的天体,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以速度v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有:。
这就是分析与求解天体运行问题的基本关系式,由于有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角速度与周期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式还可表示为:或.2.在天体表面,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所受重力。
设天体质量为M,半径为R,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这一近似关系有:,即。
这一关系式的应用,可实现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与的相互替代,因此称为“黄金代换”。
3.天体自转时,表面各物体随天体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等于天体自转角速度,由于赤道上物体轨道半径最大,所需向心力最大.对于赤道上的物体,由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有:,式中N为天体表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如果天体自转角速度过大,赤道上的物体将最先被“甩”出,“甩”出的临界条件是:N=0,此时有:,由此式可以计算天体不瓦解所对应的最大自转角速度;如果已知天体自转的角速度,由及可计算出天体不瓦解的最小密度.三、常见题型1.估算天体质量问题由关系式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天体,只要知道了另一天体绕它运行的轨道半径及周期,可估算出被绕天体的质量。
例1.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200km,运行周期为127分钟.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C.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解析:设月球质量为M,半径为R,月面重力加速度为g,卫星高度为h,运行周期为T,线速度为v,加速度为a,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为F。
6 物理高考一轮复习第四章高考培优讲座(四) 天体运动问题
天飞机的加速度一直变大,故 C 正确;航天飞机在轨道Ⅱ上运行时机械能守恒,有-GMrAm
+12mv2A=-GMrBm+12mv2B,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得 rAvA=rBvB,结合GRM2m=mg,rA=3R, rB=R,可求得 vA、vB,故 D 正确. [答案] ACD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章 曲为远地点,B 点为近地点,航天飞机经过 A 点的速度小于经过
B 点的速度,故 A 正确;在 A 点,航天飞机所受外力为万有引力,根据 GMr2m=ma,知 航天飞机在轨道Ⅰ上经过 A 点和在轨道Ⅱ上经过 A 点时的加速度相等,故 B 错误;在 轨道Ⅱ上运动时,由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航天飞机距地心的距离一直减小,故航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考培优讲座(四) 天体运动问题
物理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1
[命题规律] 天体运动问题是牛顿运动定律、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 应用,由于天体运动贴近科技前沿,且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因此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近 几年在全国卷中都有题目进行考查.预计高考可能会结合我国最新航天成果考查卫星运 动中基本参量的求解和比较以及变轨等问题. 常考点有:卫星的变轨、对接;天体相距最近或最远问题;随地、绕地问题;卫星运动 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能量问题,包括加速度(向心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线速度、周 期的比较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总体思路是熟悉两个模型:随地、绕地.变轨抓住两种观 点分析,即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注意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的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10
2.(多选)(2020·河北衡水检测)同步卫星的发射方法是变轨发射, 即先把卫星发射到离地面高度为 200~300 km 的圆形轨道上, 这条轨道叫停泊轨道,如图所示,当卫星穿过赤道平面上的 P 点时,末级火箭点火工作,使卫星进入一条大的椭圆轨道,其远 地点恰好在地球赤道上空约 36 000 km 处,这条轨道叫转移轨 道;当卫星到达远地点 Q 时,再开动卫星上的发动机,使之进 入同步轨道,也叫静止轨道.关于同步卫星及其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高三 天体问题知识点
高三天体问题知识点天体问题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涉及到天体运动、引力、行星轨道等内容。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天体问题知识点。
本文将从天体运动、行星轨道和引力三个方面来介绍高三物理学习中的天体问题知识点。
一、天体运动知识点1. 行星公转:行星在太阳周围做椭圆形轨道运动,公转周期是由行星质量和距离太阳的半长轴决定的。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的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2. 地球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日晷现象,即昼夜交替的现象。
3. 星空的运动: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星空中的星星看起来会有运动。
恒星的视运动通常分为南北视运动和东西视运动。
二、行星轨道知识点1. 椭圆轨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通常是一个椭圆。
椭圆有两个焦点,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和大小。
2. 圆形轨道:圆形轨道是一种特殊的椭圆轨道,它的长轴和短轴相等,即椭圆的离心率为零。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就是一个接近圆形的椭圆轨道。
3. 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是描述行星运动的经验规律。
包括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
三、引力知识点1. 引力的概念:引力是物质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力之一。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2. 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是描述引力作用的定律,它表明物体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太阳引力和行星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决定了行星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通过对以上天体问题的知识点进行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天体运动规律,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和脆弱。
天体问题是物理学习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和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本文对高三物理学习中的天体问题知识点的了解有所帮助,并能够激发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的热情。
天体运动总复习讲义.doc
天体运动总复习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a 3T 2=k .开普勒常数仅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2)表达式:F =G m 1m 2r 2,G 为引力常量:G =6.67×10-11 N·m 2/kg 2.(3)适用条件:①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 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②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见的距离.必备知识二 宇宙速度[基础梳理]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是近地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计算公式为:v 1= GM r =gR ;大小为v 1=7.9km/s.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能脱离地球引力束缚而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或飞到其他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大小为v 2=11.2km/s.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能脱离太阳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的最小发射速度;大小为v 3=16.7km/s.[即时训练]2.一宇航员在某星球上以速度v 0竖直上抛一物体,经t 秒落回原处,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那么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 )A.v 0t RB. 2v 0R tC. v 0R tD. v 0Rt要点一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1)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G Mm r 2=ma 向=m v 2r =mω2r=m 4π2T 2r(2)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运动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G Mm R 2=mg (g 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深化拓展] (1)在研究卫星的问题中,若已知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时,常运用GM =gR 2作为桥梁,可以把“地上”和“天上”联系起来.由于这种代换的作用很大,此式通常称为黄金代换公式.(2)利用此关系可求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处重力加速度:在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G Mm R 2=mg ,所以g =GM R 2.在离地面高为h 的轨道处重力加速度:G Mm (R +h )2=mg h ,所以g h =GM (R +h )2.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由于G Mm R 2=mg ,故天体质量M =gR 2G ,天体密度ρ=M V =M 43πR 3=3g 4πGR .(2)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①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 Mm r 2=m 4π2T 2r ,得出中心天体质量M =4π2r 3GT 2; ②若已知天体半径R ,则天体的平均密度ρ=M V =M 43πR 3=3πr 3GT 2R 3;③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密度ρ=3πGT 2.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即时训练:1.一行星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行周期为T ,速度为v ,引力常量为G ,则( )A .恒星的质量为v 3T 2πGB .行星的质量为4π2v 3GT 2C .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v T 2πD .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2πv T[规律总结]解决天体(卫星)运动的基本思路(1)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关系式:G Mm r 2=m v 2r =mω2r =m (2πT )2r .(2)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可认为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mg =G Mm R 2夯实必备知识精研疑难要点提升学科素养演练目标课堂提能课时冲关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人教版物理3.极地卫星和近地卫星(1)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2)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其运行线速度约为7.9 km/s.(3)两种卫星的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球的球心.[深化拓展] (1)卫星的a 、v 、ω、T 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量发生变化,其它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量与卫星的质量无关,它们由轨道半径和中心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2)卫星的能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同一颗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动能越小,势能越大,机械能越大.要点三 卫星变轨问题的分析当卫星由于某种原因速度突然改变时(开启或关闭发动机或空气阻力作用),万有引力不再等于向心力,卫星将变轨运行:1.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增加时,G Mm r 2<m v 2r ,即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 = GM r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减小. 2.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G Mm r 2>m v 2r ,即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将做近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小,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 = GM r 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增大.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即时训练:[例3] “天宫一号”被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如图所示,“天宫一号”在轨道1上运行4周后,在Q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加速,关闭发动机后,“天宫一号”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P点,开启发动机再次加速,进入轨道3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天宫一号”在图示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宫一号”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天宫一号”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天宫一号”在轨道1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D.“天宫一号”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规律总结]卫星变轨问题的判断1.卫星的速度变大时,做离心运动,重新稳定时,轨道半径变大.2.卫星的速度变小时,做近心运动,重新稳定时,轨道半径变小.3.圆轨道与椭圆轨道相切时,切点处外面的轨道上的速度大,向心加速度相同.处理卫星变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要增大卫星的轨道半径,必须加速;2.当轨道半径增大时,卫星的机械能随之增大.对点训练:3.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三号”卫星实施多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首次变轨是在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实施的,紧随其后进行的3次变轨均在近地点实施.“嫦娥三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同样的道理,要抬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实施变轨.如图为“嫦娥三号”某次在近地点A由轨道1变轨为轨道2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嫦娥三号”在轨道1的A点处应点火加速B.“嫦娥三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速度大C.“嫦娥三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加速度大D.“嫦娥三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机械能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机械能大四、双星系统[模型概述]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且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称为双星. 如图所示.[模型特点](1)两颗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故两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2)两颗行星均绕它们连线上的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因此它们的运行周期和角速度是相等的.(3)两颗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r 1和r 2与两行星间距L 的大小关系:r 1+r 2=L .[典例] 1、冥王星与其附近的另一星体卡戎可视为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7∶1,同时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此可知,冥王星绕O 点运动的( )A .轨道半径约为卡戎的17B .角速度大小约为卡戎的17C .线速度大小约为卡戎的7倍D .向心力大小约为卡戎的7倍2、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 1和S 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 ,S 1到C 点的距离为r 1,S 1和S 2的距离为r ,已知引力常量为G .由此可求出S 2的质量为( )A.4π2r 2(r -r 1)GT 2B.4πr 21GT 2C.4π2r 2GT 2D.4π2r 2r 1GT 2。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详解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详解01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即为椭圆轨道定律,其内容为: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图。
此定律说明不同行星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
开普勒第二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其内容为:连接太阳和行星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如图。
此定律说明行星离太阳越近,其运行速率越大。
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即为周期定律,其内容为: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即,其中r代表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对的认识:在图中,半长轴是AB间距的一半,不要认为a等于太阳到A 点的距离;T是公转周期,不要误认为是自转周期,如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不是一天。
说明(1)在以后的计算问题中,我们都把行星的轨道近似为圆,把卫星的运行轨道也近似为圆,这样就使问题变得简单,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也相差不大。
(2)在上述情况下,的表达式中,a就是圆的半径R,利用的结论解决某些问题很方便。
注意①比例系数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但不是恒量,在不同的星系中,k值不相同。
②在太阳系中,不同行星的半长轴都不相同,故其公转周期也不相等。
③卫星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
易错点在认识行星做椭圆运动时的向心力大小及速度大小时易错,行星的运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它们离太阳近时半径小,速度大,向心力也大;离太阳远时半径大,速度小,向心力也小,另一个易错点是找椭圆的半长轴时易错,许多同学在初学时,往往将2倍的半长轴代入题中进行运算。
忽略点本节中的行星运动的轨道为椭圆,是曲线运动,行星在轨道上任一点的速度方向沿该点的切线方向,速度方向易忽略,如:有部分同学认为行星的速度方向垂直于行星与太阳的连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将行星的运动视为圆周运动,而实质上其轨道为椭圆。
02卡文迪许扭称实验卡文迪许设计了扭称实验来测量万有引力常量,下图是扭称实验的原理图。
高中天体运动必备知识及例题讲解
次观测。
如果周期是n 24小时,每天能对同一纬度的地方进行n 次观测。
设上星运行周期为T 1,则有2122)(4)(T R h mR h Mm G +=+π物体处在地面上时有g m R GMm 020= 解得:gR h R T 31)(2+=π在一天内卫星绕地球转过的圈数为1Tn T =,即在日照条件下有n 次经过赤道上空,所以每次摄像机拍摄的赤道弧长为122R RS T n T ππ==,将T 1结果代入得 gR h TS 32)(4+=π真题演练1.2010·重庆·16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的双星系统,他们都围绕月球连线上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
据此观点,可知月球与地球绕O 点运动生物线速度大小之比约为 A .1:6400 B.1:80 C. 80:1 D:6400:12. 2010·天津·6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A.轨道半径变小B.向心加速度变小C.线速度变小D.角速度变小3. 2010·全国卷Ⅱ·21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
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A .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36小时4. 2010·江苏物理·6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速度小于经过B 的速度(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动能 (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加速度5.2010·海南物理·10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半径的1.5倍。
天体问题解题思路
天体问题解题思路
解决天体运动问题,有两条思路:
1、“地上一式”:地面附近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既G(Mm/R²)=mg 整理得:GM=gR²
2、“天上一式”:天体运动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F引=F向,一般有以下几个表述公式:G(Mm/r²)=m(v²/r)=mω²r=m(2π/T)²r。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要用“天上一式”解决。
假如卫星的线速度减小到原来的1/2,卫星仍做圆周运动,但卫星要变轨。
由于线速度减小,向心力mv²/r 减小,万有引力大于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卫星将做向心运动,轨道半径将变小,卫星进入新的轨道运行时,由v=√(GM/r)运行速度将增大。
卫星的发射回收就是用的这一原理。
天体运动归类讲解与练习
天体运动归类讲解与练习天体运动的描述类:1.有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的质量比m 1:m 2=2;1,轨道半径之比r 1:r 2=3;1,那么,它们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之比F 1:F 2是多少?它们的运行速率之比v 1:v 2是多少?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 1:a 2是多少?它们的周期之比T 1:T 2是多少?2.某人造卫星距地面h 米,地球半径为R 、质量为M ,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万有引力恒量为G .(1)分别用h 、R 、M 、G 表示卫星周期T 、线速度v 、角速度ω。
(2)分别用h 、R 、g 表示卫星周期T 、线速度v 、角速度ω。
解析:(1)根据向心力来自万有引力得:得: , ,(2)卫星在地球表面上受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mg : 由得到代入得,3.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推导第一宇宙速度v 1的表达式;(2)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 ,求卫星的运行周期T 。
解析:(1)设卫星的质量为m,地球的质量为M, 在地球表面附近满足mg R MmG=2得 g R GM 2= 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它受到的万有引力 221RMm G R v m = 得到Rg v =1 (2)考虑式,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为 222)()(h R mgR h R Mm GF +=+=由牛顿第二定律)(422h R T m F +=π 联立解得gh R R T 2)(2+=π4.土星周围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颗粒,其绕土星的运动可视为圆周运动.其中有两个岩石颗粒A 和B 与土星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 A =8.0×104km 和r B =1.2×105km.忽略所有岩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用根式表示)(1)求岩石颗粒A 和B 的线速度之比. (2)求岩石颗粒A 和B 的周期之比.(3)土星探测器上有一物体,在地球上重为10N ,推算出它在距土星中心3.2×105km 处受到土星的引力为0.38N .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3km ,请估算土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 解析:岩石颗粒绕土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 所以v =则岩石颗粒A 和B 的线速度之比为v A ∶v B =(2)所以T =则岩石颗粒A 和B 的周期之比为T A ∶T B =(3)F 万= =G 重 由题意可得:10=0.38=解得=95 即土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95倍.估测(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类:1.若宇航员在月球表面附近自高h 处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出小球的水平射程为L 。
高中物理竞赛万有引力天体的运动知识点讲解
高中物理竞赛万有引力天体的运动知识点讲解知识点击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
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叫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面积速度”:1sin 2S r t υθ∆=∆(θ为矢径r 与速度υ的夹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
即:23T a=常量.2.万有引力定律⑴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任何两个质点之间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Mm F Gr= , 11226.6710/G N m kg -=⨯⋅,称为引力常量. ⑵重力加速度的基本计算方法设M 为地球的质量,g 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附近(h R << )处:2Mm Gmg R =,22GMg R==9.8m/s 在地球上空距地心r=R+h 处:2r Mg G r=, 222()r g R R g r R h ==+ 在地球内部跟离地心r 处:3224433r r r M g G G G r r r πρπρ===,r g r g R = , r r g g R = 3.行星运动的能量 ⑴行星的动能当一颗质量为m 的行星以速度υ 绕着质量为M 的恒星做平径为r 的圆周运动: 2122K MmE m G rυ==,式中GM r υ=。
⑵行星的势能对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孤立星系,取无穷远处为万有引力势能零点,当m 与M 相距r 时,其体系的引力势能:P MmE Gr =- ⑶行星的机械能:2122K P Mm MmE E E m G Gr rυ=+=-=- 4.宇宙速度和引力场 ⑴宇宙速度(相对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环绕地球运动的速度(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人造天体发射到地球引力作用以外的最小速度(脱离速度).第三宇宙速度:使人造天体脱离太阳引力范围的最小速度(逃逸速度). ⑵引力场、引力半径与宇宙半径.对于任何一个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匀球形体系都有类似于地球情况下的这两个特征速度.如果第二宇宙速度超过光速,即2GM c r <,则有关系.22GMr c < 在这种物体上,即使发射光也不能克服引力作用,最终一定要落回此物体上来,这就是牛顿理论的结论,近代理论有类似的结论,这种根本发不了光的物体,被称为黑洞,这个临界的r 值被称为引力半径,记为22g GM r c=用地球质量代入,得到r g ≈0.9 cm ,设想地球全部质量缩小到1 cm 以下的小球内,那么外界就得不到这个地球的任何光信息.如果物质均匀分布于一个半径为r 的球体内,密度为ρ,则总质量为343M r πρ=又假设半径r 正好是引力半径,那么32423g g G r r cπρ⋅=,得1223()8g c r G πρ= 此式表示所设环境中光不可能发射到超出r g 的范围,联想起宇宙环境的质量密度平均值为10-29g/cm 3,这等于说,我们不可能把光发射到1028cm 以外的空洞,这个尺度称为宇宙半径.天体运动中一类应用开普勒定律的问题,解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运动的轨道、面积、周期,但三者之间也是有关联的,正因为如此,解题时要特别注意“面积速度”。
天体运动讲义教师版
天体运动讲义奥赛大纲1、万有引力定律2、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3、开普勒定律4、行星和人造卫星运动5、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数学基础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2、向量的合成和分解3、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4、不要求用复杂的积分进行推导和运算一、基本概念1.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
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叫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面积速度”: 1sin 2S r t u q D =D (θ为矢径r 与速度υ的夹角)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
即:23T a =常量. 2.万有引力定律⑴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任何两个质点之间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2Mm F G r= , 11226.6710/G N m k g -=醋,称为引力常量. ⑵重力加速度的基本计算方法设M 为地球的质量,g 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h R << )处:2Mm G mg R =,22GM g R==9.8m /s 在地球上空距地心r=R+h 处:2r M g G r =, 222()r g R R g r R h==+ 在地球内部跟离地心r 处:3224433r r r M g G G G r r r p r pr ===,r g r g R = , r r g g R = 例1、(全国物理竞赛预赛题)已知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需要8min20s ,地球公转轨道可以近似看作圆轨道,地球半径约为6.4×106m ,试估算太阳质量M 与地球质量m 之比M/m 为多大?(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太阳到地球距离为R =500s×3×108 m/s =1.5×1011 m 太阳为中心天体,质量为:GMm/ R²=m4π²R/T² M=4π²R³/GT²知道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质量GM’m/r²=mg M’= r²g/GM/ M’=4π²R³/r²T²g =3×105(其中R 为地日间距离,r 为地球半径,T 为地球公转周期,g 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例2、(全国物理竞赛预赛题)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2年。
天体运动常见问题总结解析
问题9:会讨论重力加速度g 随离地面高度h 的变化情况。
例15、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距地心4R (R 是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g ,,则g/g ,为A 、1;B 、1/9;C 、1/4;D 、1/16。
分析与解:因为g= G 2RM ,g , = G 2)3(R R M +,所以g/g ,=1/16,即D 选项正确。
问题10:会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天体的质量。
通过观天体卫星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或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的半径R ,就可以求出天体的质量M 。
例16、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r=1.49⨯1011m, 公转的周期T=3.16⨯107s,求太阳的质量M 。
分析与解:根据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得: G 2rMm =mr(2π/T)2 M=4π2r 3/GT 2=1.96 ⨯1030kg.例17、宇航员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
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
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 。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
求该星球的质量M 。
分析与解: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第一次平抛的水平射程为x,则有x 2+h 2=L 2由平抛运动规律得知,当初速度增大到2倍时,其水平射程也增大到2x,可得(2x )2+h 2=(3L)2设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h=21gt 2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G2R Mm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M=22332GtLR 。
问题11:会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卫星的高度。
通过观测卫星的周期T 和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及行星的半径R 可以求出卫星的高度。
例18、已知地球半径约为R=6.4⨯106m,又知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可估算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m.(结果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天体运动-高三一轮复习 讲义版
天体运动【知识框架】【知识点一】行星运动规律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太阳与任何一个行星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S1=S2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半长轴r 的立方与其公转周期T 的平方成正比,即:k Tr =23其中k 是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数【例】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 1和F 2是椭 圆 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 点的速率比在B 点的大,则太阳是位于( )A F2 B AC F 1D B【例】设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其运行周期T 的平方与其运动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即R 3/T 2=k ,那么k 的大小( )A 只与行星质量有关B 只与恒星质量有关C 与恒星及行星的质量均有关D 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率有关【知识点二】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2rmGM F =,由牛顿总结而得 注:式中,G 为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测出。
r 为两质点距离,若是两个均匀球体,则r 是两球心的距离。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 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一起运动:G F =万,即mg m2=RGM ,得2g GM R =(黄金代换式)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物体g m '==向万F F 即g m 2mr mr r mv r m 2222'=⎪⎭⎫ ⎝⎛===T GM πω 归纳变轨卫星:↓↓↓↓↓↑↑↑F E T ,,,,,,,g a v r ω 3、两种特殊卫星近地卫星(第一宇宙速度) 得R g v =同步卫星 相对地面静止,运动轨迹在赤道正上空4、宇宙速度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将脱离地球束缚,绕太阳运动变成“人造行星” 第三宇宙速度:发射速度大小第三宇宙速度,将脱离太阳束缚,跑到其他星系中题型一: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理解 【例】对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表述2rmGM F =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G 为引力常量,它是牛顿规定的 B r 为太阳半径C 太阳与行星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D 太阳与行星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B 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之间C 万有引力的发现,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D 地球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大小是相同的【例】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其表达式221rm m G F =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万有引力定律对质量大的物体适用,对质量小的物体不适用 B 公式中的是引力常量,说明它在数值上等于质量为1kg 的两个质点相距1m 时的相互作用力C 当物体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D 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例】 如图所示,有人设想要“打穿地球”从中国建立一条通过地心的光滑隧道直达巴西。
高中数学天体运动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天体运动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2. 掌握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规律
3. 了解其他行星的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
1.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2. 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1. 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其原因
2. 掌握其他行星的运动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展示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
二、讲解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1. 地球的公转:讲解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引导学生理解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
2. 地球的自转: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引导学生理解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原因。
三、比较其他行星的运动规律
1. 比较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公转周期和轨道形状,引导学生理解其他行星的运动规律。
2. 分析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让学生了解不同行星的独特运动特点。
四、课堂练习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总结
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规律对理解宇宙运行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 通过观察夜空的星座,让学生对星空运行有更深的感悟。
2. 分析影响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因素,探讨天体运动规律的复杂性。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参与、习题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教学反思:
不断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最新整理物理必修二天体运动各类问题资料讲解
天体运动中的几个“另类”问题天体运动部分的绝大多数问题,解决的原理及方法比较单一,处理的基本思路是:将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方程,向心加速度按涉及的运动学量选择相应的展开形式。
如有必要,可结合黄金代换式简化运算过程。
不过,还有几类问题仅依靠基本思路和方法,会让人感觉力不从心,甚至就算找出了结果但仍心存疑惑,不得要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理解它们的本质,把握解决的关键,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变轨问题例:某人造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
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以、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线速度大小,、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A.,,B.,,C.,,D.,,分析:空气阻力作用下,卫星的运行速度首先减小,速度减小后的卫星不能继续沿原轨道运动,由于而要作近(向)心运动,直到向心力再次供需平衡,即,卫星又做稳定的圆周运动。
如图,近(向)心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方向与卫星运动方向不垂直,会让卫星加速,速度增大(从能量角度看,万有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卫星动能增加,速度增大),且增加的数值超过原先减少的数值。
所以、,又由可知。
解:应选C选项。
说明:本题如果只注意到空气阻力使卫星速度减小的过程,很容易错选B选项,因此,分析问题一定要全面,切忌盲目下结论。
卫星从椭圆轨道变到圆轨道或从圆轨道变到椭圆轨道是卫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卫星定轨和返回都要用到这个技术。
以卫星从椭圆远点变到圆轨道为例加以分析:如图,在轨道远点,万有引力,要使卫星改做圆周运动,必须满足和,而在远点明显成立,所以只需增大速度,让速度增大到成立即可,这个任务由卫星自带的推进器完成。
“神舟”飞船就是通过这种技术变轨的,地球同步卫星也是通过这种技术定点于同步轨道上的。
二、双星问题例: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的行星称为双星。
天体运动专题讲解(1)
天 体 运 动 专 题地理李老师注:前面所讲的理论性概念可作为参考,关键在于后面的练习解析部分。
一部分参考相关资料文献,一部分根据自己总结。
##1.行星视运动目2.行星会合运动录3.月球与太阳会合运动壹行星视运动行星视运动1.天体周日视运动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起来,整个星空像是在围绕着我们旋转。
这种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地球绕地轴由西向东自转。
这种运动是人类感官无法直接感觉到的,人们所感觉到的,却是地外的天空,包括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
这种视运动被叫做天体周日运动。
行星视运动2.太阳周年运动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其自转方向相同,都是向东。
这种运动同样是不能被感觉到的。
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来,倒是像太阳在绕地球运动。
当天空中的星体巡天一周后,太阳也同样在公转轨道的投影方向上向东旋转一周,时间长度为1年,此运动称之为太阳周年运动。
E1E2S2 S1贰行星会合运动行星会合运动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公转。
它们的轨道大小和周期长短各不相同。
从运动着的地球上来看行星的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行星表现出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视动。
地球公转反映在天球上是太阳的周年运动。
因此,行星和地球的复合运动,就表现为它们对于太阳的会合运动。
太阳和行星都沿黄道(带)运动。
它们在天球的位置,通常都用各自的黄经表示。
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就是它们的黄经差。
当行星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时,即二者都处于地球的同一侧,就是行星同太阳会合,叫做行星合日,或简称合。
这种情况是一切会合运动所共有的,故被称为“会合”运动。
就这种运动的周期1以及行星在运动中的表现,分述如下:会合周期:行星合日是一种周期性现象。
从这一次行星合日到下一次行星合日所经历的时间,叫行星的会合周期。
会合周期的长短,取决于行星公转周期和地球公转(或太阳周年运动)周期。
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则因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而不同。
高一物理课件-高一物理天体运动问题 推荐
(已知G=6.67×10-11m3/(Kg·s2))
求地球质量(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例3 原太阳系九大行星成员之一——冥王星,绕太 阳的公转周期是248年。冥王星有一颗天然的同步轨 道卫星——查龙,查龙绕冥王星作匀速圆周运动的 角速度ω=1.13×10-3rad/s,轨道半径R约为
例1、假设一宇航员在月球表 面将一石块以V=8m/s的速度 竖直上抛,经过10s石块落回 抛出点。
(已知月球半径R=1700Km, G=6.67×10-11m33年10月15日,中国第 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 号发射升空。飞船装有52个发 动机,总长9.2米,重7790千克。
(2007高考理综14)
A.0.5 B 2. C.3.2 D.4
练习
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 最后阶段,探测器降落到火星 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 下来。假设探测器第一次落到 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
时高度为h,之后自由下落,
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 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 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
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条基本思路
⑴ 物体在天体(如地球)表面时受到的 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Mm
GM
mg G R2 g R2
⑵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
向心力都由万有引力提供。
G
Mm r2
ma向
m
v2 r
mr 2
mr( 2
T
)2
ω
rv2
r 3 2
4 2r 3
M ,M ,M
G
G
GT 2
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
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 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必会的天体运动问题【知识点汇总】一、卫星变轨问题的判断:(1)卫星的速度变大时,做离心运动,重新稳定时,轨道半径变大. (2)卫星的速度变小时,做近心运动,重新稳定时,轨道半径变小.(3)圆轨道与椭圆轨道相切时,切点处外面的轨道上的速度大,向心加速度相同. 二、人造天体运行参量的分析与计算方法分析与计算思路是将人造天体的运动看做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受到 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建立动力学方程, G Mm r 2=ma =m v 2r =mω2r =m 4π2r T 2,以及利用人造天体在中心天体表面运行时, 忽略中心天体的自转的黄金代换公式GM =gR 2.三.万有引力公式:F =G m 1m 2r 2,其中G =6.67×10-11 N·m 2/kg 2(1)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①在赤道上,有G Mm R 2-mg =mRω2=mR 4π2T 2.②在两极时,有G MmR2=mg(2)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①由G Mm R 2=m v 2R 得v = GMR ,所以R 越大,v 越小.②由G Mm R 2=mω2R ,得ω= GM R 3,所以R 越大,ω越小.③由G Mm R 2=m 4π2T 2R 得T = 4π2R 3GM,所以R 越大,T 越大.四、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的比较及地球同步卫星 1.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的比较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v = G MR=gR =7.9 km /s ,通常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它是地球周围所有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是在地面上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不同高度处的人造卫星在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v = G Mr,其大小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但是,由于在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过程中火箭要克服地球引力做功,所以将卫星发射到离地球越远的轨道,在地面上所需的发射速度就越大. 2.地球同步卫星特点(1)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2)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 (3)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 (4)同步卫星的高度是一定的. 五.重力加速度的基本计算方法设M 为地球的质量,g 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h <<R )处: G Mm R 2=mg , g =GMR 2=9.8m /s 2在地球上空距地心r =R +h 处: g r =GM r 2=GM (R+h )2, g r =R 2(R+h )2 g在地球内部距离地心r 处: g r =GMr r 2=43Gπρr ,g r = rR g六.行星运动的能量 ⑴行星的动能当一颗质量为m 的行星以速度v 绕着质量为M 的恒星做平径为r 的圆周运动: E K =12mv 2=G Mm2r ,式中。
v =GMr⑵行星的势能对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孤立星系,取无穷远处为万有引力势能零点,当m 与M 相距r 时,其体系的引力势能: E P = -G Mm r⑶行星的机械能: E = E K + E P =12mv 2—G Mm r = -G Mm2r七、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1.解决天体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的一般步骤 (1)两条线索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 =F n .②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两组公式①G Mm r 2=m v 2r =m ω2r =m 4π2T2r②mg r =m v 2r =mω2r =m 4π2T2r(g r 为轨道所在处重力加速度)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由于G Mm R 2=mg ,故天体质量M =gR 2G ,天体密度ρ=M V =M 43πR 3=3g 4πGR.(2)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进行计算.①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 Mm r 2=m 4π2T 2r ,得出中心天体质量M =4π2r 3GT 2;②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 ,则天体的密度ρ=M V =M 43πR 3=3πr 3GT 2R 3;③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密度ρ=3πGT 2.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常见问题分析一.地面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例1.如图2所示,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的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 .a 1a 2=r RB .a 1a 2=⎝⎛⎭⎫R r 2C . v 1v 2=r RD . v 1v 2= Rr总结:二.卫星变轨过程中对应参数的变化例2、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 点从圆形轨道 Ⅰ 进入椭圆轨道 Ⅱ ,B 为轨道 Ⅱ 上的一点,如图3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 .在轨道 Ⅱ 上经过A 的速度小于经过B 的速度B .在轨道 Ⅱ 上经过A 的动能小于在轨道 Ⅰ 上经过A 的动能C .在轨道 Ⅱ 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 Ⅰ 上运动的周期D .在轨道 Ⅱ 上经过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 Ⅰ 上经过A 的加速度 总结:例3、如图4所示,假设月球半径为R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 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 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 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则 A .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度为12g 0R B .飞船在A 点处点火时,动能增加C .飞船在轨道Ⅰ上运行时通过A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Ⅱ上运行时通过A 点的加速度D .飞船在轨道Ⅲ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π Rg 0总结:例4、随着“神七”飞船发射的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事业下一步的进展备受关注.“神八”发射前,将首先发射试验性质的小型空间站“天宫一号”,然后才发射“神八”飞船,两个航天器将在太空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包括两部分相互衔接的空间操作,即空间交会和空间对接.所谓交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轨道上按预定位置和时间相会,而对接则为两个航天器相会后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关于“天宫一号”和“神八”交会时的情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神八”加速可追上在同一轨道的“天宫一号” B .“神八”减速方可与在同一轨道的“天宫一号”交会C .“天宫一号”和“神八”交会时它们具有相同的向心加速度D .“天宫一号”和“神八”交会时它们具有相同的向心力 总结:三.极地卫星特点例5、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飞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T 1=12 h ;“风云二号”是同步卫星,其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内,周期为T 2=24 h ;两颗卫星相比( ). A .“风云一号”离地面较高B .“风云一号”每个时刻可观察到的地球表面范围较大C .“风云一号”线速度较大D .若某时刻“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正好同时在赤道上某个小岛的上空,那么再过12小时,它们又将同时到达该小岛的上空8、2012年11月3日,“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交会对接。
任务完成后“天宫一号”经变轨升到更高的轨道,等待与“神州九号”交会对接。
变轨前和变轨完成后“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对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1v 、2v 。
则21v v 等于A .3231R R B .12R RC .2122R RD . 12R R总结:四.双星系统特点12、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均绕地心O 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均为r ,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位置,如图3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两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r 2gR 2B .两颗卫星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C .卫星1由位置A 运动到位置B 所需的时间可能为7πr3Rr gD .如果要使卫星1追上卫星2,一定要使卫星1加速 总结:五.卫星能量变化问题14、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长征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近地点为A 、远地点为B 的椭圆轨道上,B 点距离地面高度为h ,地球的中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天宫一号”飞行几周后进行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5所示.已知“天宫一号”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 圈所用时间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地球半径为R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宫一号”在椭圆轨道的B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在预定圆轨道的B 点的向心加速度B .“天宫一号”从A 点开始沿椭圆轨道向B 点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C .“天宫一号”从A 点开始沿椭圆轨道向B 点运行的过程中,动能先减小后增大D .由题中给出的信息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 =(R +h )34π2n 2Gt 215、我国研制并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周期为T .若以R 表示月球的半径,则A .卫星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4π2RT2B .物体在月球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为4π2RT2C .卫星运行时的线速度为2πRTD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2πR (R +h )3TR总结:六.追击问题18、2012年6月18日,我国“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如图1所示,圆形轨道Ⅰ为“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圆形轨道Ⅱ为“神舟九号”的运行轨道,在实现交会对接前,“神舟九号”要进行多次变轨,则( )A .“天宫一号”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率大于“神舟九号”在轨道Ⅱ上的运行速率B .“神舟九号”变轨前的动能比变轨后的动能要大C .“神舟九号”变轨前后机械能守恒D .“天宫一号”在轨道Ⅰ上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神舟九号”在轨道Ⅱ上的向心加速度 19、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 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 p =-GMmr,其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 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 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A .GMm ⎝⎛⎭⎫1R 2-1R 1B .GMm ⎝⎛⎭⎫1R 1-1R 2C.GMm 2⎝⎛⎭⎫1R 2-1R 1D.GMm2⎝⎛⎭⎫1R 1-1R 220、物体在万有引力场中具有的势能叫做引力势能.若取两物体相距无穷远时的引力势能为零,一个质量为m 0的质点到质量为M 0的引力源中心的距离为r 0时,其万有引力势能E p =-GM 0m 0r 0(式中G 为引力常量).一颗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以半径为r 1的圆形轨道环绕地球匀速飞行,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要使此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为r 2,则卫星上的发动机所消耗的最小能量为(假设卫星的质量始终不变,不计空气阻力及其他星体的影响)( )A .E =GMm 2(1r 1-1r 2)B .E =GMm (1r 1-1r 2)C .E =GMm 3(1r 1-1r 2)D .E =2GMm 3(1r 2-1r 1)总结:七.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其数值是7.9km/s .方法1:若地球质量M 约为6×1024kg ,地球平均半径为6400km ,人造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即近地卫星,则其运动速度是多少?(G=6.67×10-11N·m 2/kg 2)对人造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m R 2= m v 12R解得:v 1=G MR,代入数据得v 1=7.9km /s 方法2:根据mg = m v 12R , 由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的半径算出:v 1=gR =7.9k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