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

合集下载

第八讲:卫星变轨问题和双星问题解析版

第八讲:卫星变轨问题和双星问题解析版

第八讲:卫星变轨问题和双星问题一、卫星相遇问题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卫星的角速度为ωa ,b 卫星的角速度为ωb .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相距最近,如图甲所示.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π,即满足ωa Δt -ωb Δt =π时,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如图乙所示.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2π,即满足ωa Δt -ωb Δt =2π时,两卫星再次相距最近.二、卫星变轨问题1.变轨分析(1)卫星在圆轨道上稳定运行时, G Mmr 2=m v 2r=mω2r =m ⎝⎛⎭⎫2πT 2r . (2)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增大时,G Mm r 2<m v 2r ,即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 =GMr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减小,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增加.(3)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G Mm r 2>m v 2r ,即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将做近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例题、如图所示,北斗导航系统中的两颗工作卫星均绕地心做匀速周运动,且轨道半径为r ,某时刻工作卫星1、2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个位置,若两卫星均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例题、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 、b 、c 质量分别为m 1、m 2、M ,(M >>m 1,M >>m 2).a 、b 在同一平面内绕c 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周期之比T a :T b =1:k .(k >1,为正整数)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 运动一周的过程中,则( )A .a 、b 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 次B .a 、b 距离最近的次数为k+1次C .a 、b 、c 共线的次数为2k 次轨道半径变小.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 =GMr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增大,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减小.2.三个运行物理量的大小比较(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Ⅱ上过A 点和B 点速率分别为v A 、v B .在A 点加速,则v A >v 1,在B 点加速,则v 3>v B ,又因v 1>v 3,故有v A >v 1>v3>v B .(2)加速度:因为在A 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 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 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运行周期分别为T 1、T 2、T 3,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半长轴)、r 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2=k 可知T 1<T 2<T 3. 三、多星模型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A .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22gR rB .卫星1出A 位置运动到B 位置所需的时间是3rr R gC .这两颗卫星的机械能一定相等D .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够追上卫星22.特点(1)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 Gm 1m 2L2=m 1ω21r 1, Gm 1m 2L 2=m 2ω22r 2. (2)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 1=T 2,ω1=ω2. (3)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 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 1m 2=r 2r 1.针对训练题型1:相遇问题1.如图所示,A 和B 两行星绕同一恒星C 做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A 行星的周期为T 1,B 行星的周期为T 2,某一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则( )A .经过T 1+T 2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B .经过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C .经过两行星相距最远D .经过两行星相距最远【解答】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mω2rω=所以ωA>ωBA行星的周期为T1,B行星的周期为T2,所以T1=T2=两行星相距最近时,两行星应该在同一半径方向上。

2023届高三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33双星多星模型 卫星的变轨及能量问题 拉格朗日点(解析版)

2023届高三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33双星多星模型  卫星的变轨及能量问题  拉格朗日点(解析版)

专题33 双星多星模型卫星的变轨及能量问题拉格朗日点考点一双星模型双星系统: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而且两颗星与该中心点总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两个星体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即Gm1m2L2=m1ω21r1,Gm1m2L2=m2ω22r22.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1=T2,ω1=ω23.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4.由m1ω21r1=m2ω22r2 得: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1、r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1m2=r2r15.双星的总质量公式m1+m2=4π2L3T2G推论:L3T2=kM总6.双星的运动周期T=2π)(213mmGL1.(多选)我国天文学家通过“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武仙座球状星团M13中发现一个脉冲双星系统,如图所示,由恒星A与恒星B组成的双星系统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恒星A的质量为3m,恒星B的质量为5m,恒星A和恒星B之间的距离为L,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星A运行的角速度大于恒星B运行的角速度 B.恒星A与恒星B的线速度之比为5:3C.恒星A到O点的距离为35L D.恒星B的运行周期为π√L32Gm【答案】BD【解析】A.由于双星系统在相等时间内转过的圆心角相同,则双星的角速度一定相等,A错误;C.对恒星A有G5m×3mL2=3mω2rA对恒星B有G3m×5mL2=5mω2rB解得rArB=53又由于rA +rB=L解得rA=58L,rB=38L C错误;B.根据v=ωr解得vAvB=53B正确;D.恒星B的运行周期为T=2πω=π√L32GmD正确。

2.(2022·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多选)天文学家通过观测两个黑洞并合的事件,间接验证了引力波的存在。

该事件中甲、乙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太阳质量的36倍和29倍,假设这两个黑洞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做圆周运动,且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

高考物理(热点 题型全突破)专题 3 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热点 题型全突破)专题 3 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含解析)

专题5.3 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一、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的比较比较内容赤道表面的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向心力来源万有引力的分力万有引力向心力方向指向地心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重力略小于万有引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线速度v1=ω1R v2=GMRv3=ω3(R+h)=GMR+hv1<v3<v2(v2为第一宇宙速度)角速度ω1=ω自ω2=GMR3ω3=ω自=GMR+h3ω1=ω3<ω2向心加速度a1=ω21R a2=ω22R=GMR2a3=ω23(R+h) =GMR+h2a1<a3<a2卫星的轨道半径r是指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天体半径R的关系为r=R+h(h为卫星距离天体表面的高度),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h≈0)时,可认为两者相等。

【示例1】(多选)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 )A.v1>v2>v3B.v1<v3<v2C.a1>a2>a3D.a1<a3<a2【答案】BD【解析】由题意可知:山丘与同步卫星角速度、周期相同,由v=ωr,a=ω2r可知v1<v3、a1<a3;对同步卫星和近地资源卫星来说,满足v =GM r 、a =GMr2,可知v 3<v 2、a 3<a 2。

故选项B 、D 正确。

【示例2】(多选)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的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a 1a 2=rRB.a 1a 2=r 2R2 C.v 1v 2=r R D.v 1v 2=R r【答案】: AD【示例3】(2016·四川理综·3)国务院批复,自20XX 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 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 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 3,则a 1、a 2、a 3的大小关系为( ) A.a 2>a 1>a 3 B.a 3>a 2>a 1 C.a 3>a 1>a 2 D.a 1>a 2>a 3【答案】 D【解析】 由于东方红二号卫星是同步卫星,则其角速度和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根据a =ω2r ,r 2>r 3,则a 2>a 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r2=ma ,由题目中数据可以得出,r 1<r 2,则a 2<a 1;综合以上分析有,a 1>a 2>a 3,选项D 正确.【示例4】.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在地球赤道上未发射,b 在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有( )A .a 的向心力由重力提供B .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C .b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D .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 h 【答案】 C二、 卫星的变轨问题 1.三种情境2.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变化由v =GMr判断。

高中物理卫星变轨问题

高中物理卫星变轨问题

作业:
C 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 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p
1 23 Q
❖ 卫星变轨
练习如图所示;a b 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3颗
人造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 b 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C c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b减速可等到同一轨道上的c D a卫星由于某种原因;轨道半径缓慢减小;其线速度将变小
卫星在圆轨 道运行速度
V1
R
1
2
V2
mv12 r
G
Mm r2
F引
θ>900
v 减小
卫星变轨原理
r
v3
F引
椭圆mv32 r
GMr2m
使



v4


v3






运 动
使卫星 v4, 加m 使 速 r42v到 GM r2 m
卫 星 的 回 收
❖ 卫星变轨
卫星如何变轨 以发射同步卫星为例;先进入一
专题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 卫星比较问题 2 卫星变轨 问题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都在圆形轨道上运行;它 们的质量相等;轨道半径不同;比较它们的向心加 速度an 线速度v 角速度ω 周期T
地球
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M 密度ρ
1某星体m围绕中心天体M做圆 周运动的周期为T;圆周运动
的轨道半径为r
M
4 2r3
练习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

高中物理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及对接问题

高中物理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及对接问题

(4)航天器和中心天体质量一定时:在同一轨道运行时航天器机械能不变,在
不同轨道上运行时航天器的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
(1)卫星变轨原理
2
mv 4
Mm
G 2
L
L
卫星由高轨变低轨:
(卫星的回收)
v4
v3
2
mv
mv12
Mm
使卫星 v 2 减速到 v1 , 使 2
G 2
R
R
R
L
2
mv
C
图6
(3)卫星转移
例 3:(多选)如图为嫦娥三号登月轨迹示意图.图中 M 点为环地球
运行的近地点,N 点为环月球运行的近月点.a 为环月球运行的圆
轨道,b 为环月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在环地球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大于 11.2 km/s
B.嫦娥三号在 M 点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时应点火加速
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及对
接问题
卫星的变轨及变轨前、后各物理量的比较、对接问题
1.卫星发射及变轨过程概述
思考:卫星是如
何从低轨道进入
高轨道的?
(1)卫星变轨原理
V
m
F引 G
A
Mm
r2
v2
F向 m
r
在A点万有引力相同
F引
A点速度—内小外大(在A点看轨迹)
F引<F向
F引>F向
F引 F向
M
总结:
Mm
使卫星减速到 v 0 , 使 0 G 2
R
R
2
mv
Mm
使卫星减速到 v 3,使 3 G 2
L
L
【例1】

高一物理力学专题提升专题17卫星变轨问题

高一物理力学专题提升专题17卫星变轨问题

专题 17 卫星变轨问题【专题概括】当我们要从地球向天空发射不一样的卫星时,就牵涉到卫星的变轨问题,要想让卫星向高轨道运动,那 么我们就要让卫星加快做离心运动,使得卫星的运动轨道达到我们的要求,对于卫星的运动,我们第一需 要认识卫星在不一样轨道上运动的规律:卫星的向心加快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依据万有引力供给卫星绕地球运动的 向心力,即有:GMm v 2 24π 2r2= ma n = m r = m ω r =m T 2 rGM(1) a n = r 2 , r 越大, a n 越小. (2) v =GMr ,r 越大, v 越小.GM(3) ω =r 3 ,r 越大, ω 越小.r 3 (4) T = 2π, r 越大, T 越大.GM卫星变轨:这是卫星变轨图:卫星先在较低的圆轨道1 上做圆周运动,当运动到近地址 A 时,经过点火加快,会使得卫星做离心运动,运动轨道变为了椭圆轨道2,在远地址在再次点火加快,上到预约轨道3,而后卫星绕地球再次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就达到了发射卫星的目的,对于此类问题, A 和 B 的速度和加快度之间的关系:卫星在轨道 1 上经过 A 点到达轨道 2 上的 B 点时,引力做负功,所以动能减小,所以卫星在轨道1 上运转的速率大于在轨道2 上经过 B 点时的速率;因为 G心加快度大于在轨道2 上经过 B 点时的向心加快度,卫星在= ma 即 a = 卫星在轨道 2 上经过 A 点时的向 B点时,距离地球的距离同样,万有引力同样,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加快度同样对于地球的同步1.定义: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拥有同样周期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2.“七个必定”的特色(1) 轨道平面必定: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 (2) 周期必定:与地球自转周期同样,即T = 24 h.(3) 角速度必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同样.(4) 高度必定:由G Mm2=4π 2( + ) 得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h =3.6 ×10 7 m.R + h2m T R h速率必定: v =GM3 (5) R +h =3.1 ×10m/s.(6) 向心加快度必定:由 GMm2= ma 得 a =GM2,即同步卫星的向心加快度等+h +2=g h = 0.23 m/sRR h于轨道处的重力加快度.(7) 绕行方向必定:运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同样.【典例精析】对于同步卫星典例 1利用三颗地点适合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随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信.当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倍.假定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 . 1 hB . 4 hC. 8 hD. 16 h【答案】 BR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sin 30 ° = 2Rr 1 3 r 23由T 1 2=T 2 2得R 3 R 324 2 =2.T2解得2≈4 h.T典例 2.( 多项选择 ) 据报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其定位、导航等功能加入到马航MH370失联客机搜救工作,为指挥中心调动部署人力、物力供给决议依照,保证了搜救船只正确到达有关海疆,帮助搜救船只规划搜救航线,防止搜救出现遗漏海疆,当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高度均约为36 000 km 的 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 5 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及高度约为21 500 km 的 4 颗中轨道卫星组网运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轨道卫星的周期比同步卫星的周期大B.全部卫星均位于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形轨道上C.同步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均小于第一宇宙速度D.赤道上随处球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快度比同步卫星的向心加快度大【答案】 BC对于卫星的变轨典例 3:2013 年 5 月 2 日清晨 0 时 06 分,我国“中星11 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星11 号”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主要用于为亚太地域等地区用户供给商业通服气务.图为发射过程的表示图,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而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 2 运转,最后再一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 轨道 1、 2 相切于 Q点,轨道2、 3 相切于 P 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 2、 3 轨道上正常运转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卫星在轨道 3 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 1 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 3 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 1 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 1 上经过 Q点时的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 上经过 Q点时的速度D.卫星在轨道 2 上经过 P 点时的速度小于它在轨道 3 上经过 P 点时的速度【答案】 D典例 4: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而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 2 运转,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 3. 轨道 1、 2 相切于 Q点,轨道2、 3 相切于 P 点,如下图.当卫星分别在 1、2、 3 轨道上正常运转时,设卫星在 1 轨道和 3 轨道正常运转的速度和加快度分别为v1、v3和 a1、a3,在 2 轨道经过 P 点时的速度和加快度为v2和 a2,且当卫星分别在1、2、3 轨道上正常运转时周期分别为T1、 T2、 T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v1> v2> v3 B .v1> v3> v2C.a1> a2> a3 D .T1> T2> T3【答案】 B选项选项【分析】卫星在1 轨道运转速度大于卫星在 3 轨道运转速度,在 2 A 错误B 正确;卫星在 1 轨道和 3 轨道正常运转加快度 a1> a3,在C 错误.依据开普勒定律,卫星在 1、 2、 3 轨道上正常运转时周期轨道经过 P 点时的速度 v2小于 v3, 2轨道经过 P 点时的加快度 a2= a3,T1<T2<T3,选项 D错误【总结提高】( 1)变轨原由:当卫星因为某种原由速度忽然改变时(开启或封闭发动机或空气阻力作用),万有引力不再等于向心力,卫星将变轨运转。

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素养目标:1.会处理人造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

2.掌握双星、多星系统,会解决相关问题。

3.会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星球“瓦解”和黑洞问题。

1.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人轨状态设置,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

对接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神舟十六号飞船处于半径为1r 的圆轨道Ⅰ,运行周期为T 1,线速度为1v ,通过变轨操作后,沿椭圆轨道Ⅱ运动到B 处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轨道Ⅱ上A 点的线速度为2v ,运行周期为T 2;天和核心舱处于半径为3r 的圆轨道Ⅲ,运行周期为T 3,线速度为3v ;则神舟十六号飞船( )A .213v v v >>B .T 1>T 2>T 3C .在轨道Ⅱ上B 点处的加速度大于轨道Ⅲ上B 点处的加速度D .该卫星在轨道Ⅰ运行时的机械能比在轨道Ⅲ运行时的机械能大考点一 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1.卫星发射模型(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先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有GMm r 12=m v 2r 1,如图所示。

(2)在A 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所需向心力变大,G Mm r 12<mv A 2r 1,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

(3)在椭圆轨道B 点(远地点),G Mm r 22>m v B 2r 2,将做近心运动,再次点火加速,使G Mmr 22=m v B ′2r 2,进入圆轨道Ⅲ。

思考 若使在轨道Ⅲ运行的宇宙飞船返回地面,应如何操作?答案 使飞船先减速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近地点时,使飞船再减速进入近地圆轨道Ⅰ,之后再减速做近心运动着陆。

2.变轨过程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椭圆轨道Ⅱ上过A 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 A 、v B ,四个速度关系为v A >v 1>v 3>v B 。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天体运动专题--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天体运动专题--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一、卫星的变轨、对接问题1.卫星发射及变轨过程概述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右图所示。

(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 Ⅰ上。

(2)在A 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Ⅰ。

(3)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Ⅰ。

2.卫星的对接问题(1)低轨道飞船与高轨道空间站对接如图甲所示,低轨道飞船通过合理地加速,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追上高轨道空间站与其完成对接.(2)同一轨道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如图乙所示,后面的飞船先减速降低高度,再加速提升高度,通过适当控制,使飞船追上空间站时恰好具有相同的速度.二、变轨前、后各物理量的比较1.航天器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事项(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由v =GM r判断。

(2)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

(3)航天器经过不同轨道的相交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

2.卫星变轨的实质 两类变轨离心运动 近心运动 变轨起因卫星速度突然增大 卫星速度突然减小 受力分析 G Mm r 2<m v 2rG Mm r 2>m v 2r 变轨结果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大半径圆轨道上运动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小半径圆轨道上运动 3.变轨过程各物理量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Ⅰ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Ⅰ上过A 点和B 点时速率分别为v A、v B.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Ⅰ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Ⅰ、Ⅰ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Ⅰ、Ⅰ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三、卫星的追及与相遇问题1.相距最近两卫星的运转方向相同,且位于和中心连线的半径上同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近,从运动关系上,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ωB)t=2nπ(n=1,2,3,…)。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卫星的变轨问题及宇宙航行的几个问题辨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卫星的变轨问题及宇宙航行的几个问题辨析

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点点火加速,速度变大,进入椭圆轨道Ⅱ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轨道Ⅲ卫星变轨问题分析方法速度大小的分析方法.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某一点时,其速度满足以此为依据可分析卫星在两个不同圆轨道上的②卫星做椭圆运动经过近地点时,卫星做离心运动,m v2.以此为依据可分析卫星沿椭圆轨r道和沿圆轨道通过近地点时的速度大小(即加速离心.发射“嫦娥三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绕月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明白第三宇宙速度是指被发射物体能够脱离太阳系的最小发射速度,而“嫦娥三号”没有脱离太阳的引力范要熟记万有引力的表达式并清楚是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的一般程序是: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的圆轨道,然后在P点变轨,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椭圆轨道的近地点为近地圆轨道上的P点,远地点为同步卫星圆,到达远地点Q时再次变轨,进入同步卫星轨设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v1,在椭圆形转移轨道点的速率为v2,沿转移轨道刚到达远地点,在同步卫星轨道上的速率为v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点变轨时需要加速,Q点变轨时要减速点变轨时需要减速,Q点变轨时要加速D.v2>v1>v4>v3练2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3上的运行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运动一周的时间大于它在轨道2上运动一周的时间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反思总结卫星变轨问题关键词转化二、有关宇宙航行的几个问题辨析辨析1.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比较(1)发射速度在地面以某一速度发射一个物体,发射后不再对物体提供动力,在地面离开发射装置时的速度称为发射速度,三个宇宙速度都是指发射速度.(2)运行速度运行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稳定飞行时的线速度,对于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则运行速度越小.(3)有的同学这样认为:沿轨道半径较大的圆轨道运行的卫星的发射速度大,发射较为困难;而轨道半径较小的卫星发射速度小,发射较为容易.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高轨卫星的发射难易程度与发射速度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我们在地面上以7.9km/s 的速度水平发射一个物体,则这个物体可以贴着地面做圆周运动而不落到地面;如果速度增大,则会沿一个椭圆轨道运动.速度越大,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就越大;如果这个速度达到11.2km/s,则这个物体可以摆脱地球的引力.可见,无论以多大速度发射一个物体或卫星,都不会使之成为沿较大的圆轨道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轨卫星的发射过程是一个不断加速变轨的过程,并不是在地面上给一个发射速度就可以的.【典例2】(多选)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2km/sB.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C.在椭圆轨道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D.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辨析2.分清三个不同(1)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如图所示,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v2<v33<a2已知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为近地卫星线速度大小为,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大小为设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不计,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地倍.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必修二 新教材 讲义 第7章 专题强化 卫星的变轨和双星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二 新教材 讲义 第7章 专题强化 卫星的变轨和双星问题

专题强化卫星的变轨和双星问题[学习目标] 1.知道卫星变轨的原因,会分析卫星变轨前后的物理量变化(重难点)。

2.知道航天器的对接问题的处理方法(重难点)。

3.掌握双星运动的特点,会分析双星的相关问题(重点)。

一、卫星的变轨问题如图是飞船从地球上发射到绕月球运动的飞行示意图。

(1)从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上进入奔月轨道,飞船应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2)从奔月轨道进入月球轨道,又应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变轨过程(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如图所示。

(2)在A点(近地点)点火________(选填“加”或“减”)速,由于速度变________,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

(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________(选填“加”或“减”)速进入圆轨道Ⅲ。

2.变轨过程各物理量分析(1)两个不同轨道的“切点”处线速度v不相等,图中vⅢ____vⅡB,vⅡA____vⅠ(均选填“>”“<”或“=”)。

(2)同一个椭圆轨道上近地点和远地点线速度大小不相等,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线速度逐渐________。

(3)两个不同轨道上的线速度v不相等,轨道半径越大,v越________,图中vⅠ____vⅢ(选填“>”“<”或“=”)。

(4)不同轨道上运行周期T不相等。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a3T2=k知,内侧轨道的周期__________外侧轨道的周期,图中TⅠ<TⅡ<TⅢ。

(5)两个不同轨道的“切点”处加速度a相同,图中aⅢ=aⅡB,aⅡA=aⅠ。

最新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

最新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

最新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最新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包教会)卫星变轨问题引例:飞船发射及运行过程:先由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椭圆轨道,然后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A实施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飞船变轨前后速度分别为v1、v2,变轨前后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飞船变轨前后通过A点时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v1<v2,a1<a2B.T1<T2,v1<v2,a1=a2C.T1>T2,v1>v2,a1<a2D.T1>T2,v1=v2,a1=a2解答:首先,同样是A点,到地心的距离相等,万有引力相等,由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也相等,向心加速度相等。

如果对开普勒定律比较熟悉,从T的角度分析:由开普勒定律知道,同样的中心体,k=a^3/T^2为一常数。

从图中很容易知道,圆轨道的半径R大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这样可得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2大于椭圆轨道的周期T1。

如果对离心运动规律比较熟悉,从v的角度分析:1、当合力[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大)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外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近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2、当合力[引力]超过运动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小)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内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远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对椭圆轨道,A点为远地点,由上述第2条不难判断,在椭圆轨道上A点的运行速度v1比圆轨道上时A点的速度v2小。

综上,正确选项为B。

注意:变轨的物理实质就是变速。

由低轨变向高轨是加速,由高轨变向低轨是减速。

其基本操作都是打开火箭发动机做功,但加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一、人造卫星基本原理1、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轨道半径r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vGMGMr3、周期T2、向心加速度a也都是唯一确定2rrGM的。

天体运动中卫星变轨问题与双星模型问题(解析版)

天体运动中卫星变轨问题与双星模型问题(解析版)

突破20 卫星变轨问题与双星模型问题一、卫星变轨问题1.卫星发射及变轨过程概述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图所示。

(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

(2)在A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

(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轨道Ⅲ。

2.三轨道运行物理量的大小比较(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A点和B点速率分别为v A、v B。

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

(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轨道Ⅰ、Ⅱ、Ⅲ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

【典例1】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中自动交会对接的成功,显示了我国航天科技力量的雄厚。

已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实现对接,飞船与天宫二号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二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C.如不加干预,天宫二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进入天宫二号的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答案】BC【典例2】如图所示,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行器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则()A .飞行器在B 点处点火后,动能增加B .由已知条件不能求出飞行器在轨道Ⅱ上的运行周期C .只有万有引力作用情况下,飞行器在轨道Ⅱ上通过B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Ⅲ上通过B 点的加速度D .飞行器在轨道Ⅲ上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π R g 0【答案】 D【跟踪短训】1.(多选) 同步卫星的发射方法是变轨发射,即先把卫星发射到离地面高度为200~300 km 的圆形轨道上,这条轨道叫停泊轨道,如图所示,当卫星穿过赤道平面上的P 点时,末级火箭点火工作,使卫星进入一条大的椭圆轨道,其远地点恰好在地球赤道上空约36 000 km 处,这条轨道叫转移轨道;当卫星到达远地点Q 时,再开动卫星上的发动机,使之进入同步轨道,也叫静止轨道。

2024届高考物理微专题:的变轨和对接问题

2024届高考物理微专题:的变轨和对接问题

微专题34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1.升高轨道需要点火加速(向后喷气),降低轨道需要点火减速(向前喷气).2.万有引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做近心运动;万有引力小于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3.加速度由万有引力提供,与速度无关.1.我国2021年4月29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圆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关于火箭发射以及空间站的组合、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发动机喷出的燃气推动空气,空气推动火箭上升B.空间站在轨运行的速率可能大于7.9km/sC.飞船要和在轨的核心舱对接,通常是将飞船发射到较低的轨道上,然后使飞船加速实现对接D.在空间站中工作的航天员因为不受地球引力作用,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答案C解析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中,火箭给喷出的燃气作用力,燃气给火箭反作用力,推动火箭上升,A错误;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是飞行器绕地球运行时的最大速度,因此空间站在轨运行速度一定小于7.9km/s,B错误;根据卫星对接原理可知,飞船先发射到较低轨道,然后追及空间站,在适当位置加速做离心运动,实现与核心舱对接,C正确;在空间站中工作的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错误.2.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在太空中自主交会对接成功(如图),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假设“天和核心舱”与“神舟十二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使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天和核心舱”实现对接B.使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天和核心舱”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C.飞船先在比“天和核心舱”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天和核心舱”,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D.飞船先在比“天和核心舱”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天和核心舱”,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解析若使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所需向心力变大,则飞船将脱离原轨道而进入更高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A错误;若使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天和核心舱”减速,所需向心力变小,则“天和核心舱”将脱离原轨道而进入更低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B错误;要想实现对接,可使飞船在比“天和核心舱”半径较小的轨道上加速,然后飞船将进入较高的“天和核心舱”轨道,逐渐靠近“天和核心舱”后,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选项C正确;若飞船在比“天和核心舱”半径较小的轨道上减速,则飞船将进入更低的轨道,不能实现对接,选项D错误.3.(2023·广东省模拟)如图所示,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先由地火转移轨道1进入火星停泊轨道2,进行相关探测后进入较低的轨道3开展科学探测,则探测器()A.在轨道2上近火点加速可进入轨道3B.在轨道2上近火点的机械能比远火点小C.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度不超过第二宇宙速度D.在轨道2与轨道3同一近火点的加速度相等答案D解析在轨道2上近火点减速做近心运动可进入轨道3,A错误;在轨道2上运动时,只有万有引力做功,则机械能不变,B错误;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度要超过第二宇宙速度且小于第三宇宙速度,C错误;在轨道2与轨道3同一近火点只受万有引力,产生的加速度相等,D正确.4.(多选)(2023·江西省第一次联考)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被火星捕获后,经过多次调整,进入预设的环火圆轨道Ⅰ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椭圆轨道Ⅱ、Ⅲ为两次调整轨道,点A是两椭圆轨道的近火点,点B、C分别是椭圆轨道Ⅱ、Ⅲ的远火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问一号”在轨道Ⅱ上A点的速率大于在轨道Ⅰ上A点的速率B.“天问一号”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C.“天问一号”在轨道Ⅰ上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Ⅱ上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D.“天问一号”在轨道Ⅱ上由A点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其做正功解析“天问一号”在轨道Ⅱ上的A 点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Ⅰ,所以在轨道Ⅱ上A 点的速率大于在轨道Ⅰ上A 点的速率,A 项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2=k ,可知“天问一号”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B 项正确;根据G Mm r 2=ma n ,可知“天问一号”在不同轨道上的A 点的加速度相同,C 项错误;“天问一号”在轨道Ⅱ上由A 点运行到B 点的过程中,“天问一号”所受万有引力的方向与“天问一号”速度方向的夹角始终为钝角,万有引力对其做负功,D 项错误.5.(多选)三颗人造卫星A 、B 、C 都在赤道正上方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C 为地球同步卫星,某时刻A 、B 相距最近,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 1,B 的运行周期为T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AB .经过时间T 1T 22 T 1-T 2,A 、B 相距最远C .A 、C 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B 的向心加速度D .A 、C 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一定相等答案BC 解析C 加速后做离心运动,轨道变高,不可能追上同一轨道上的A ,A 错误;A 、B 由相距最近到相距最远,圆周运动转过的角度差为π,所以可得ωB t -ωA t =π,其中ωB =2πT 2,ωA =2πT 1,则经过时间t =T 1T 22 T 1-T 2,A 、B 相距最远,B 正确;根据G Mm r 2=ma 解得a =GM r 2,A 和C 的轨道半径相同且大于B 的轨道半径,则A 和C 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小于B 的向心加速度,C 正确;万有引力F =G Mm r 2,由于A 、C 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则A 、C 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也不一定相等,D 错误.6.我国“北斗”系统已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现北斗系统中有一颗地球同步卫星A ,离地面的高度为5.6R ,某时刻与离地面高度为2.3R 的地球空间站B 相隔最近.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自转周期为24h ,卫星A 和空间站B 的运行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运行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A 和空间站B 所在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A ∶a B =1∶2B .卫星A 和空间站B 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v A ∶v B =1∶2C .再经过24小时,卫星A 和空间站B 又相隔最近D .卫星A 想实现和空间站B 对接,只需对卫星A 向后喷气加速即可答案B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v 2r =ma =m 4π2T 2r ,可得a =GM r 2,v =GM r ,T =2πr 3GM ,由题可知r A =5.6R +R =6.6R ,r B =2.3R +R =3.3R .根据a =GM r2可知,卫星A 和空间站B 所在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 A a B =r B 2r A 2= 3.3R 2 6.6R 2=14,故A 错误;根据v =GM r 可知,卫星A 与空间站B 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v A v B =r B r A = 3.3R 6.6R =12=12,故B 正确;根据T =2πr 3GM 可知,卫星A 与空间站B 运行的周期大小之比T A T B =r A 3r B 3= 6.6R 3 3.3R 3=2313=22,地球自转周期为24h ,地球同步卫星A 的周期T A =24h ,所以空间站B 的周期T B =62h ,所以再经过24h ,卫星A 和空间站B 不会相隔最近,故C 错误;同步卫星A 在高轨道,空间站B 在低轨道,卫星A 想实现和空间站B 对接,需卫星A 制动减速,从高轨道变轨到低轨道,故D 错误.7.(多选)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直接将我国首次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地火转移轨道,自此“天问一号”开启了奔向火星的旅程.如图所示为“天问一号”的运动轨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射阶段的末速度已经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B .探测器沿不同轨道经过图中的A 点时的速度都相同C .探测器沿不同轨道经过图中的A 点时的加速度都相同D .“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时,发动机要向运动的反方向喷气答案AC 解析要进入火星,就需要逃逸出地球的引力,所以发射速度要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故A 正确;探测器沿不同轨道经过A 点时,轨道半径越大,其速度越大,故B 错误;由GMm r 2=ma可得a =G M r2,可知探测器沿不同轨道经过图中的A 点时的加速度都相同,故C 正确;“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时,需要减速使其做近心运动,发动机要向运动的方向喷气,故D 错误.8.(2023·河北邯郸市模拟)2020年7月23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在脱离地球后,天问一号在地球轨道Ⅰ(地球公转轨道)上运行,在A 点通过加速进入地火转移轨道Ⅱ,在B 点再次点火加速就进入火星轨道Ⅲ(火星绕太阳运行轨道).若已知引力常量为G ,太阳质量为M ,地球公转半径为R 1,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 2.则()A .探测器在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 .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为GMR 1C .探测器由地球轨道飞到火星轨道所用时间为12(R 1+R 22R 1)32年D .探测器在B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M R 12答案C 解析探测器在由低轨道进入高轨道过程中需要加速升轨,机械能变大,A 错误;G Mm R 2=m v 2R,探测器在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为GM R 1,在A 点通过加速进入地火转移轨道Ⅱ,所以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A 点的速度大于GM R 1,B 错误;根据地球的公转半径,周期以及地火转移轨道的半长轴,再结合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1+R 22 3T 12=R 13T 02,计算出探测器在轨道Ⅱ上运行周期为(R 1+R 22R 1)32年,由于探测器从地球轨道飞到火星轨道只需要经过半个周期,所以探测器由地球轨道飞到火星轨道所用时间为12(R 1+R 22R 1)32年,C 正确;根据G Mm R 2ma ,可知探测器在B 点的加速度为GM R 22,D 错误.。

高考物理知识点专题之万有引力与航天 专题02 变轨问题(解析版)

高考物理知识点专题之万有引力与航天 专题02 变轨问题(解析版)

02.变轨问题—万有引力与航天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r m r Tm ma r v m r GMm 222224ωπ====,轨道半径r 确定后(在轨),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r GM v =,周期GMr T 32π=,向心加速度=a 2r GM 等也都是唯一确定的。

如果卫星的质量是确定的,那么,与轨道半径r 对应的卫星的动能、重力势能、总机械能也是唯一确定的。

一旦卫星发生了变轨,即轨道半径r 发生了变化,上述所有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

一类变轨是卫星因为受稀薄大气的影响速度变小,从而做向心运动,使卫星在更低的轨道运行;另一类变轨例如发射同步卫星,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轨道I ,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1v ,变轨时在P 点点火加速,短时间内将速率由1v 增加到2v ,使卫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 II ;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 时,速率为3v ,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短时间内将速率由3v 增加到4v ,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III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 运行,在P 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 点的速度都相同B.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 点的加速度都相同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答案】B【解析】从1到2,需要加速逃逸,A 错;2Mm Gma R =可得21a R∝,半径相同,加速度相同,卫星在椭圆轨道1上运动时,运动半径变化,a 在变,C 错B 对;卫星在圆形轨道2上运动时,过程中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动量方向不同,D 错。

2.如图6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

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A.动能大B.向心加速度大C.运行周期长D.角速度小【解析】根据r m r Tm ma r v m r GMm 222224ωπ====, 得,动能=k E r GMm 2,r 变大,所以动能变小,A 错误;加速度=a 2r GM ,r 变大,所以加速度变小,B 错误;周期GMr T 32π=,r 变大,所以周期变大,C 正确;角速度3rGM=ω,r 变大,所以角速度变小,D 正确。

新教材2025版高中物理微专题二天体或卫星的两类典型问题双星模型卫星的变轨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5版高中物理微专题二天体或卫星的两类典型问题双星模型卫星的变轨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二册

微专题(二)天体(或卫星)的两类典型问题(双星模型、卫星的变轨)学习目标1.理解双星模型的动力学特点,并能分析其运动规律.2.会分析卫星的变轨问题,知道卫星变轨的缘由和变轨前后的速度改变.关键实力·合作探究——突出综合性素养形成类型一双星模型归纳总结1.“双星”模型如图所示,宇宙中两个靠得比较近的天体,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在彼此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其连线上的某固定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称为“双星”模型.2.“双星”模型的分析方法两颗星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相互供应,即:对m1:=r1对m2:=r23.“双星”模型的特点(1)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1=T2,ω1=ω2.(2)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1、r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4)“双星”的运动周期T=2π.(5)“双星”的总质量公式m1+m2=.典例示范例 1 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相互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某固定点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现测得两星球球心之间的距离为L,运动周期为T,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若AO>OB,则( )A.星球A的线速度等于星球B的线速度B.星球A所受向心力大于星球B所受向心力C.双星的质量肯定,双星之间的距离减小,其转动周期增大D.两星球的总质量等于素养训练1 科学家发觉.距离地球2 764光年的宇宙空间存在适合生命居住的双星系统,这一发觉为人类探讨地外生命供应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质量分别为m和M的A、B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在二者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A、B两颗星的距离为L,引力常量为G,则( )A.因为OA>OB,所以m>MB.两恒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πC.若恒星A由于不断吸附宇宙中的尘埃而使得质量缓慢增大,其他量不变,恒星A的周期缓慢增大D.若恒星A由于不断吸附宇宙中的尘埃而使得质量缓慢增大,其他量不变,则恒星A 的轨道半径将缓慢增大素养训练2 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肯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由天文视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O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1的质量为( )A. B. D.类型二卫星的变轨归纳总结1.变轨问题概述(1)稳定运行卫星绕天体稳定运行时,万有引力供应了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G=m.(2)变轨运行当卫星由于某种缘由,其速度v突然改变时,F引和m不再相等,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①当F引>m时,卫星做近心运动;②当F引<m时,卫星做离心运动.2.变轨问题的两种常见形式(1)渐变由于某个因素的影响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改变,由于半径改变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①关键要点:轨道半径r减小(近心运动).这种变轨运动的起因是阻力使卫星速度减小,所须要的向心力减小了,而万有引力大小没有变,因此卫星将做近心运动,即轨道半径r将减小.②各个物理参量的改变:当轨道半径r减小时,卫星线速度v、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a增大,周期T减小.(2)突变由于技术上的须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短时间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到达预定的轨道.放射同步卫星时,通常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Ⅰ,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1,在P点第一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1增加到v2,使卫星进入椭圆轨道Ⅱ;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时的速率为v3,此时进行其次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3增加到v4,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典例示范例2如图所示,某次放射同步卫星的过程如下,先将卫星放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再次点火进入椭圆形的过渡轨道2,最终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素养训练3 2024年2月,“天问一号”探测器胜利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环火椭圆轨道,并于2024年5月软着陆火星表面,开展巡察探测等工作,探测器经过多次变轨后登陆火星的轨迹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轨道Ⅰ、Ⅲ为椭圆,轨道Ⅱ为圆.探测器经轨道Ⅰ、Ⅱ、Ⅲ运动后在Q点登陆火星,O点是轨道Ⅰ、Ⅱ、Ⅲ的切点,O、Q还分别是椭圆轨道Ⅲ的远火星点和近火星点.关于探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需在O点减速B.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C.在轨道Ⅱ上运行的线速度大于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D.在轨道Ⅲ上,探测器运行到O点的线速度大于运行到Q点的线速度随堂演练·自主检测——突出创新性素养达标1.2024年6月5日,我国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当将陈冬、刘洋和蔡旭哲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其放射过程示意图如图,椭圆轨道Ⅰ为转移轨道,圆轨道Ⅱ为神舟十四号和空间站组合体的运行轨道,A为椭圆轨道的近地点,轨道Ⅰ、Ⅱ相切于B点,则( ) A.神舟十四号在轨道Ⅰ上从A点运动到B点,加速度渐渐增大B.神舟十四号在轨道Ⅰ上从A点运动到B点,线速度渐渐减小C.组合体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小于神舟十四号在轨道Ⅰ上运行周期D.组合体在轨道Ⅱ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神舟十四号在轨道Ⅰ上运行线速度2.宇宙空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L.忽视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B.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星的质量无关C.若距离L和每颗星的质量m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D.若距离L和每颗星的质量m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线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3.(多选)天文学家通过观测两个黑洞并合的事务,间接验证了引力波的存在.该事务中甲、乙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太阳质量的36倍和29倍,假设这两个黑洞绕它们连线上的某点做圆周运动,且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若该双星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各自质量不变且不受其他星系的影响,则关于这两个黑洞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黑洞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6∶29B.甲、乙两个黑洞运行的角速度大小始终相等C.随着甲、乙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它们运行的周期也在减小D.甲、乙两个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始终相等4.(多选)2024年7月23日,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放射中心,胜利将我国首个深空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上太空.探测器接近火星后,探测器需经验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轨道Ⅰ为圆轨道,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测器在轨道Ⅰ上P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Ⅱ上的速度B.探测器在轨道上运动时,运行的周期TⅢ>TⅡ>TⅠC.探测器若从轨道Ⅱ变轨到轨道Ⅰ,须要在P点朝速度反向喷气D.若轨道Ⅰ贴近火星表面,并已知探测器在轨道Ⅰ上运动的角速度,可以推知火星的密度5.(多选)卫星回收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在圆轨道1上运行,到达轨道的P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2,到达轨道的Q点时,再次点火变轨进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P点,轨道2、3相切于Q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2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3上的周期B.卫星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3上的速率D.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P点时的速率小于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率微专题(二) 天体(或卫星)的两类典型问题(双星模型、卫星的变轨)关键实力·合作探究类型一【典例示范】例1 解析:双星围绕同一点同轴转动,其角速度、周期相等,由v=rω可知,星球A 的轨道半径较大,线速度较大,A错误;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供应向心力,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向心力大小相等,B错误;双星A、B之间的万有引力供应向心力,有G=m Aω2R A,G=m Bω2R B,其中ω=,L=R A+R B,联立解得m A+m B=(R A+R B)3=,即T=,故当双星的质量肯定,双星之间的距离减小,其转动周期也减小,C错误;依据C选项计算可得m A+m B=,D正确.答案:D素养训练1 解析:依据万有引力供应向心力有G=m=M,因为OA>OB,所以m<M,由于OA+OB=L,解得T=2π ,当m增大时可知T减小,故A、C错误,B正确;依据m=M,且OA+OB=L,解得OA=,若恒星A由于不断吸附宇宙中的尘埃而使得质量m缓慢增大,其他量不变,则恒星A的轨道半径将缓慢减小,故D错误.答案:B素养训练2 解析:双星之间的万有引力供应各自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对S2有G=m2(r-r1),解得m1=.A对.答案:A类型二【典例示范】例2 解析:由G=m=mrω2得,v=,ω=,由于r1<r3,所以v1>v3,ω1>ω3,A、B错;轨道1上的Q点与轨道2上的Q点是同一点,到地心的距离相同,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其次定律知,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同理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C错,D对.答案:D素养训练3 解析: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需在O点减速,由高轨道进入低轨道须要点火减速,A正确;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因轨道Ⅱ的半径大于轨道Ⅲ的半长轴,所以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B错误;依据v=可知,在轨道Ⅱ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C错误;依据开普勒其次定律可知,近地点的线速度大于远地点的线速度,所以在轨道Ⅲ上,探测器运行到O点的线速度小于运行到Q点的线速度,D错误.答案:A随堂演练·自主检测1.解析:神舟十四号在轨道Ⅰ上从A点运动到B点,受到地球的引力渐渐减小,则加速度渐渐减小,A错误;神舟十四号在轨道Ⅰ上从A点运动到B点,即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由开普勒其次定律知,线速度减小,B正确;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k,因在轨道Ⅱ上运行的轨道半径大于神舟十四号在轨道Ⅰ上运行的半长轴,则组合体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大于神舟十四号在轨道Ⅰ上运行的周期,C错误;组合体从轨道Ⅰ上的B点要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则在轨道Ⅱ上运行的线速度大于神舟十四号在轨道Ⅰ上运行到B点时线速度,D错误.答案:B2.解析:随意两颗星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G,每一颗星受到的合力为F1=F,由几何关系可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为r=L,合力供应它们的向心力=m,联立解得v =,A错误;依据=ma,解得a=,故加速度与它们的质量有关,B错误;依据=m,解得T=,若距离L和每颗星的质量m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 C正确;依据v=可知,若距离L和每颗星的质量m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线速度不变,D错误.答案:C3.解析: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它们的角速度ω相等,且有F n=mω2r可知,甲、乙两个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质量成反比,由v=ωr 知,线速度之比为29∶36,A错误,B正确;设甲、乙两个黑洞质量分别为m1和m2,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有=m1()2r1,=m2()2r2,联立可得=,随着甲、乙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它们运行的周期也在减小,C正确;甲、乙两个黑洞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牛顿其次定律a=可知,甲、乙两个黑洞的向心加速度大小a1∶a2=29∶36,D错误.答案:BC4.解析:探测器在P点从轨道Ⅱ变轨到轨道Ⅰ,须要在P点朝速度方向喷气,从而使探测器减速到达轨道Ⅰ,则探测器在轨道Ⅰ上P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P点的速度,A、C 错误;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探测器在轨道上运动时半长轴越大其运行的周期越大,故B正确;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G=mω2R,依据ρ=可得M=ρπR3,联立解得ρ=,所以当轨道Ⅰ贴近火星表面,并且已知探测器在轨道Ⅰ上运动的角速度,可以推知火星的密度,故D正确.答案:BD5.解析: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卫星在轨道2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3上的周期,A正确;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供应向心力G=m=mω2r,解得v=,ω=,由公式可知,半径越大,速度和角速度越小,B正确,C错误;从轨道1到轨道2 ,卫星在P点做渐渐靠近圆心的运动,要实现这个运动必需使卫星所需向心力小于万有引力,所以应给卫星减速,所以在轨道1上经过P点时的速率大于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率,D错误.答案:AB。

高考物理复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6节课时2天体运动中的“四大难点”:卫星的变轨问题课件鲁科版

高考物理复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6节课时2天体运动中的“四大难点”:卫星的变轨问题课件鲁科版
解析 飞船在轨道Ⅱ上由 Q 点向 P 点运行时要克服万有引力做功,故经 P 点时的动能小于经过 Q 点时的动能,选项 A 正确; 飞船在轨道Ⅰ上做匀速 圆周运动 ,故飞船经过 P、M 两点时速率相等,因飞船在 P 点进入轨道Ⅱ时 注意各卫星所处位 相对于轨道Ⅰ做向心运动, 可知飞船在轨道Ⅱ上 P 点速度小于轨道Ⅰ上 P 置,参考其运动过 点速度,选项 B 正确;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 程特点,根据遵从 ,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 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选项 C 错;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飞船在轨道Ⅱ上 的规律进行分析 . 经过 P 的加速度与在轨道Ⅰ上经过 M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选项 D 错误. 解析显隐 答案 AB
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 Mm v2 G 2 >m r r 即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 卫星将做近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 轨道,轨道半径变小,当卫星进入 GM 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 v = r 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增大。 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就是利用这一原 理。
轨道I
B 轨道II
A
2. 典例剖析
【备选】 (多选)在发射一颗质量为 m 的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其 发射到贴近地球表面运行的圆轨道Ⅰ上(离地面高度忽略不计),再通过 一椭圆轨道Ⅱ变轨后到达距地面高为 h 的预定圆轨道Ⅲ上。已知它在圆 形轨道Ⅰ上运行的加速度为 g,地球半径为 R,图中 PQ 长约为 8R,卫 星在变轨过程中质量不变,则( ) 轨道III h 2 A.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加速度为( )g R+ h gR2 B.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的线速度为 v= R+ h 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经过 P 点的速率大于 轨道I 轨道II 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 P 点的速率 D.卫星在轨道Ⅲ上的动能大于在轨道Ⅰ上的动能

高中物理难点解析之三:卫星的运动

高中物理难点解析之三:卫星的运动

难点之三卫星问题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卫星问题是高中物理内容中的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甚至还有电磁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其之所以成为高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不能正确建立卫星的物理模型而导致认知负迁移由于高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局限性以及由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地面物体运动到由天体运动规律研究卫星问题的跨度,使其对卫星、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天体物体绕地球运转以及对地球表面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运动学特点、受力情形的动力学特点分辩不清,无法建立卫星或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学模型(包括过程模型和状态模型),解题时自然不自然界的受制于旧有的运动学思路方法,导致认知的负迁移,出现分析与判断的失误。

2、不能正确区分卫星种类导致理解混淆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可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静止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按科学用途可分为气象卫星、通讯卫星、侦察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由于不同称谓的卫星对应不同的规律与状态,而学生对这些分类名称与所学教材中的卫星知识又不能吻合对应,因而导致理解与应用上的错误。

3、不能正确理解物理意义导致概念错误卫星问题中有诸多的名词与概念,如,卫星、双星、行星、恒星、黑洞;月球、地球、土星、火星、太阳;卫星的轨道半径、卫星的自身半径;卫星的公转周期、卫星的自转周期;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卫星所在轨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卫星的追赶、对接、变轨、喷气、同步、发射、环绕等问题。

因为不清楚卫星问题涉及到的诸多概念的含义,时常导致读题、审题、求解过程中概念错乱的错误。

4、不能正确分析受力导致规律应用错乱由于高一时期所学物体受力分析的知识欠缺不全和疏于深化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规律、曲线运动知识的不熟悉甚至于淡忘,以至于不能将这些知识迁移并应用于卫星运行原理的分析,无法建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导致公式、规律的胡乱套用,其解题错误也就在所难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重难专题10 卫星的变轨和双星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重难专题10 卫星的变轨和双星问题

受力分析
变轨结果
变为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或在较大 半径圆轨道上运动
近心运动 飞行器速度突然减小
变为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或在较小 半径圆轨道上运动

A
轨道Ⅱ运行的半长轴,则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C错误;根 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沿同一轨道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与火星的连线扫过的面积 相等,而在相等时间内,沿轨道Ⅰ运行与沿轨道Ⅱ运行扫过的面积一定不相等,D错 误。
[解析] 飞船在同一轨道上加速追赶空间实验室时,速度增大,所需 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飞船将做离心运动,不能实现与空间实验室 的对接,A错误;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减速等待飞船时,速度减 小,所需向心力小于万有引力,空间实验室将做近心运动,也不能实现对接,B错误; 当飞船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时,飞船将做离心运动,逐渐靠近空间实 验室,可在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C正确;当飞船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 上减速时,飞船将做近心运动,远离空间实验室,不能实现对接,D错误。
二、航天器的对接问题:若使航天器在同一轨道上运行,航天器加速会进 入较高的轨道,减速会进入较低的轨道,都不能实现对接,故要想实现对 接,可使航天器在半径较小的轨道上加速,然后进入较高的空间轨道,逐 渐靠近其他航天器,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例题2 如图所示,我国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 验室于2016年10月19日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假设对接前“天宫二号”与 “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 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1)第一次点火和第二次点火分别是加速还是减速; (2)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率; (3)飞船在轨道Ⅱ上的运行周期。
(1)第一次点火和第二次点火分别是加速还是减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包教会)卫星变轨问题引例:飞船发射及运行过程:先由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椭圆轨道,然后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A实施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飞船变轨前后速度分别为v1、v2,变轨前后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飞船变轨前后通过A点时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v1<v2,a1<a2B.T1<T2,v1<v2,a1=a2C.T1>T2,v1>v2,a1<a2D.T1>T2,v1=v2,a1=a2解答:首先,同样是A点,到地心的距离相等,万有引力相等,由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也相等,向心加速度相等。

如果对开普勒定律比较熟悉,从T的角度分析:由开普勒定律知道,同样的中心体,k=a /T 为一常数。

从图中很容易知道,圆轨道的半径R大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这样可得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2大于椭圆轨道的周期T1。

如果对离心运动规律比较熟悉,从v的角度分析:1、当合力[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大)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外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近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2、当合力[引力]超过运动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小)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内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远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对椭圆轨道,A点为远地点,由上述第2条不难判断,在椭圆轨道上A点的运行速度v1比圆轨道上时A点的速度v2小。

综上,正确选项为B。

注意:变轨的物理实质就是变速。

由低轨变向高轨是加速,由高轨变向低轨是减速。

其基本操作都是打开火箭发动机做功,但加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一、人造卫星基本原理1、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轨道半径r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vGMGMr3、周期T2、向心加速度a也都是唯一确定2rrGM的。

3、如果卫星的质量是确定的,那么与轨道半径r对应的卫星的动能Ek、重力势能Ep和总机械能E机也是唯一确定的。

4、一旦卫星发生了变轨,即轨道半径r发生变化,上述所有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Ek由线速度变化决定、Ep由卫星高度变化决定、E机不守恒,其增减由该过程的能量转换情况决定)。

同理,只要上述七个物理量之一发生变化,另外六个也必将随之变化。

在高中物理中,涉及到人造卫星的两种变轨问题。

二、渐变由于某个因素的影响使原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由于半径变化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这种变轨是离心还是向心,即轨道半径r是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判断卫星的其他相关物理量如何变化。

如: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无论轨道多高,都会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

如果不及时进行轨道维持(即通过启动星上小型发动机,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保持卫星应具有的状态),卫星就会自动变轨,偏离原来的圆周轨道,从而引起各个物理量的变化。

这种变轨的起因是阻力。

阻力对卫星做负功,使卫星速度减小,卫星所需要的向心力r减小了,而万有引力GMm的2r 大小没有变,因此卫星将做向心运动,即轨道半径r将减小。

由基本原理中的结论可知:卫星线速度v将增大,将引起:1、周期T将减小;2、向心加速度a将增大;3、动能Ek将增大;4、势能Ep将减小;5、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热),卫星机械能E机将减小。

为什么卫星克服阻力做功,动能反而增加了呢?这是因为一旦轨道半径减小,在卫星克服阻力做功的同时,万有引力(即重力)将对卫星做正功。

而且万有引力做的正功远大于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外力对卫星做的总功是正的,因此卫星动能增加。

根据E机=Ek+Ep,该过程重力势能的减少总是大于动能的增加。

又如:有一种宇宙学的理论认为在漫长的宇宙演化过程中,引力常量G是逐渐减小的。

如果这个结论正确,那么环绕星球将发生离心现象,即环绕星球到中心星球间的距离r将逐渐增大,环绕星球的线速度v将减小,周期T将增大,向心加速度a将减小,动能Ek将减小,势能Ep将增大。

三、突变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短时间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进入预定的轨道。

如:发射同步卫星时,可以先将卫星发送到近地轨道Ⅰ,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1;变轨时在P点点火加速,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1增加到v2,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时的速率为v3;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在短时间内将速率由v3增加到v4,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第一次加速:卫星需要的向心力mvr增大了,但万有引力GMm 没变,因此卫星开始做离r2心运动,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

点火过程有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卫星的机械能增大。

在转移轨道上,卫星从近地点P向远地点Q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在远地点Q处,如果不进行再次点火加速,卫星将继续沿椭圆形轨道运行,从远地点Q回到近地点P,不会自动进入同步轨道。

这种情况下卫星在Q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以速率v3沿同步轨道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因此卫星做向心运动。

为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在卫星运动到Q点时必须再次启动卫星上的小火箭,短时间内使卫星的速率由v3增加到v4,使它所2mv4需要的向心力r增大到和该位置的万有引力大小恰好相等,这样才能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做匀速圆周运动。

该过程再次启动火箭加速,又有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卫星的机械能再次增大。

结论是:要使卫星由较低的圆轨道进入较高的圆轨道,即增大轨道半径(增大轨道高度h),一定要给卫星增加能量。

与在低轨道Ⅰ时比较(不考虑卫星质量的改变),卫星在同步轨道Ⅲ上的动能Ek 减小了,势能Ep增大了,机械能E机也增大了。

增加的机械能由化学能转化而来。

四、与氢原子模型类比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按照玻尔的原子理论,电子绕氢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

万有引力和库仑力都遵从平方反比律:F间的跃迁,分析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⑴电子的不同轨道,对应着原子系统的不同能级E,E包括电子的动能Ek和系统的电势能Ep,即E=Ek+Ep。

⑵量子数n减小时,电子轨道半径r减小,线速度v增大,周期T 减小,向心加速度a增大,动能Ek增大,电势能Ep减小;原子将辐射光子(释放能量),因此氢原子系统的总能量E减小,向低能级跃迁。

由E=Ek+Ep可知,该过程Ep的减小量一定大于Gm1m2r2、Fkq1q2r2,因此关于人造卫星的变轨和电子在氢原子各能级Ek的增加量。

反之,量子数n增大时,电子轨道半径r增大,线速度v减小,周期T增大,向心加速度a减小,动能Ek减小,电势能Ep增大,原子将吸收吸收光子(吸收能量),因此氢原子系统的总能量E增大,向高能级跃迁。

由E=Ek+Ep可知,该过程Ep的增加量一定大于Ek 的减少量。

用万有引力处理天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圆周运动,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万有引力提供。

Mmv2222mmrm()rm(2f)rman,得2rrT当飞船等天体做变轨运动时,轨道半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v、T 及的变化。

由G2vGMrr3T2GM,,GMr3 。

例1.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1慢慢变到r2,用EKl.EK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A)r1EK2误区本题中由于阻力作用会误因为v2<v1,错选D。

深刻理解速度是由高度决定的,加深“越高越慢”的印象。

解析由于阻力使卫星高度降低,故r1r2,由GMr知变轨后卫星速度变大,动能变大EK1EK2,也可理解为卫星在做向心运动时引力做功大于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增加大,故B正确。

例2 人造飞船首先进入的是距地面高度近地点为200km,远地点为340km的的椭圆轨道,在飞行第五圈的时候,飞船从椭2圆轨道运行到以远地点为半径的圆行轨道上,如图所示,试处理下面几个问题(地球的半径R=6370km,g=9.8m/s):(1)飞船在椭圆轨道1上运行,Q为近地点,P为远地点,当飞船运动到P点时点火,使飞船沿圆轨道2运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飞船在Q点的万有引力大于该点所需的向心力PB.飞船在P点的万有引力大于该点所需的向心力C.飞船在轨道1上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上P的速度D.飞船在轨道1上P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2上P的加速度解析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在近地点Q处飞船速度较大,相对于以近地点到地球球心的距离为半径的轨道做离心运动,说明飞船在该点所受的万有引力小于在该点所需的向心力;在远地点P处飞船的速度较小,相对于以远地点到地球球心为半径的轨道飞船做向心运动,说明飞船在该点所受的万有引力大于在该点所需的向心力;当飞船在轨道1上运动到P点时,飞船向后喷气使飞船加速,万有引力提供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足,飞船将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运行到轨道2上,反之亦然,当飞船在轨道2上的p点向前喷气使飞船减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余,飞船将做向心运动回到轨道1上,所以飞船在轨道1上P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上P的速度;飞船运行到P点,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上,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且方向均于线速度垂直,故飞船在两轨道上的点加速度等大。

答案BC(2)假设由于飞船的特殊需要,美国的一艘原来在圆轨道运行的飞船前往与之对接,则飞船一定是A.从较低轨道上加速B.从较高轨道上加速C.从同一轨道上加速D.从任意轨道上加速解析由(1)题的分析可知,飞船应从低圆规道上加速,做离心运动,由椭圆轨道运行到较高的圆轨道上与飞船对接。

答案 A 例4.如下图所示,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周围绕着地球运动,其运行周期为T.如果飞船沿椭圆轨道运行,直至要下落返回地面,可在轨道的某一点A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O 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轨道与地球表面相切于BA点。

求飞船由A点到B点的时间。

(图中R0R0R2.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解析设飞船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a,由图可知a=R3a3T23T=T.飞船从A到B的时间t=2.由以上三式求解得t例6.空间站坠毁过程分两个阶段,首先使空间站进人无动力自由运动状态,因受高空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空间站在绕地球运动的同时缓慢向地球靠近当空间站下降到距地球320km高度时,再由控制中心控制其坠毁。

在空间站自由运动的过程中①角速度逐渐减小②线速度逐渐减小③加速度逐渐增大④周期逐渐减小⑤机械能逐渐增大以上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解析整体上看,卫星的轨道高度和运行速度发生连续的变化,但微观上,在任一瞬间,卫星还是可以近似看作在圆形轨道上运Mm42FG2mr2rT动,由知r减小时TMmv212G2mEkmvr2r亦减小;由,及知卫星在轨运行的动能EkGMm2r,有EK2EK1,但在降低轨道高度时,重力做正功,阻力做负功,故总机械能应是不断减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