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赏析(优秀4篇)
2023十五从军征赏析
2023十五从军征赏析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
,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
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
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
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
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野的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糊状的菜。
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是⼀⾸叙事诗,描绘了⼀个“少⼩离家⽼⼤回”的⽼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定的典型意义。
下⾯是⽆忧考分享的汉乐府民歌:《⼗五从军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五从军征,⼋⼗始得归。
道逢乡⾥⼈,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作:遥望) 兔从狗窦⼊,雉从梁上飞。
中庭⽣旅⾕,井上⽣旅葵。
舂⾕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
【译⽂】 刚满⼗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问:“我家⾥还有那些⼈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长着野⽣的⾕⼦,野⽣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捣掉壳的野⾕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会⼉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出⼤门向着东⽅远望,⽼泪纵横洒落在征⾐上。
【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个连⼀个的样⼦。
狗窦(gǒudòu):给狗出⼊的墙洞,窦,洞⽳。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
⽣:长。
旅:旅⽣,植物未经播种⽽野⽣。
旅⾕:野⽣的⾕⼦。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或乳钵⾥捣掉⾕⼦的⽪壳或捣碎。
持:⽤。
作:当做。
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时:⼀会⼉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
【赏析】 这是⼀⾸叙事诗,描绘了⼀个“少⼩离家⽼⼤回”的⽼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定的典型意义。
《十五从军征》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译文及赏析《十五从军征》译文及赏析《十五从军征》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饴:同“贻”。
送,赠送。
沾:渗入。
《十五从军征》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十五从军征》诗歌鉴赏
《十五从军征》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
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百感交集,催人泣下。
作品开篇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从这句话中还可看出:本诗主人公的年龄是80岁。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
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
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
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
”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
”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
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
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
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是⼀⾸叙事诗,描绘了⼀个“少⼩离家⽼⼤回”的⽼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定的典型意义。
下⾯是分享的汉乐府民歌:《⼗五从军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五从军征,⼋⼗始得归。
道逢乡⾥⼈,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作:遥望) 兔从狗窦⼊,雉从梁上飞。
中庭⽣旅⾕,井上⽣旅葵。
舂⾕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
【译⽂】 刚满⼗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问:“我家⾥还有那些⼈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长着野⽣的⾕⼦,野⽣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捣掉壳的野⾕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会⼉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出⼤门向着东⽅远望,⽼泪纵横洒落在征⾐上。
【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个连⼀个的样⼦。
狗窦(gǒudòu):给狗出⼊的墙洞,窦,洞⽳。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
⽣:长。
旅:旅⽣,植物未经播种⽽野⽣。
旅⾕:野⽣的⾕⼦。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或乳钵⾥捣掉⾕⼦的⽪壳或捣碎。
持:⽤。
作:当做。
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时:⼀会⼉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
【赏析】 这是⼀⾸叙事诗,描绘了⼀个“少⼩离家⽼⼤回”的⽼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定的典型意义。
《十五从军征》全文与赏析
《十五从军征》全文与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开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
十五岁就被征去当兵,直到八十岁才得以归来。
六十五年的漫长岁月,这期间的艰辛与思念可想而知。
诗人以简洁而沉重的笔触,揭示了老兵一生的悲惨命运。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老兵在归途中遇到了同乡人,急切地询问家中还有谁在。
得到的回答却是那远远望去的松柏丛中,一座座坟墓。
这几句对话,犹如一把利剑,刺痛了读者的心。
曾经温暖的家,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墓地,这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承受。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几句是对老兵家中景象的描写。
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满了野生的葵菜。
这里通过对动物的活动和野生植物的生长,展现出房屋的破败和无人居住的凄凉。
曾经的家园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一切都变得如此陌生和荒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自己动手舂谷做饭,采摘葵菜做汤。
饭和汤很快就做好了,但是却不知道该送给谁吃。
这一幕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老兵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中,却没有亲人可以与之分享这片刻的温暖。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最后,老兵走出家门,向东望去,泪水不停地流淌,打湿了他的衣裳。
他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孤独和痛苦。
这最后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老兵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毫无雕琢之痕,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十五从军征》赏析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 构成的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 • 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 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 呢?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 想象的空间。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 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 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 • 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 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 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 “道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答道:“遥 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诗人宋之 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 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 • 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 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 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 情感。一开头用了“十五”和“八十”两个数 字,尖锐地揭露了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事 实:一个足足服了六十五年兵役的老兵, 最后才得拖着垂死的身躯,穷老归乡。可 以想见,这六十五年,他必然经历了千辛 万苦。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 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 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 •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 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 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 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 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 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 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
两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汉] 两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分类标签: 战争诗忧国忧民作品赏析【注释】①阿:发语词。
②冢:高坟。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当归客打听家中有什么人的时候,被问的人不愿明告,但指着那松柏成林荒家垒垒的地方说:那就是你的家。
言外之意就是说你自己去一看就明白了。
以下便是到家后的事。
③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④植物未经播种而生叫“旅生”。
旅生的谷与葵叫“旅谷”、“旅葵”。
⑤贻:送给。
【品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家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
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
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
这是一首叙事诗。
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
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
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
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而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汉乐府诗歌《十五从军征》赏析
汉乐府诗歌《⼗五从军征》赏析原⽂:⼗五从军征,⼋⼗始得归。
道逢乡⾥:“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雉从梁上飞,中庭⽣旅⾕,井上⽣旅葵。
舂⾕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
译⽂: 年少就应征去参军,⽼年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个村⾥⼈,于是问:“我家⾥还有什么⼈?” “你家那个地⽅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坟墓。
” ⾛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长着野⽣的⾕⼦,野⽣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捣掉壳的野⾕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会⼉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出⼤门向着东⽅的远处张望,眼泪滴落在征⾐上。
赏析:这是⼀⾸叙事诗,描述了⼀位在外征战多年的⽼兵返乡途中和到家后的情景,描述了⽼兵悲凉伤痛的情感,反应了但是的残酷的社会现实。
诗作的开头就⽤了⼀个年龄跨度的叙述:“⼗五从军征,⼋⼗始得归”。
在《礼记·曲礼上》⾥⾯记载“⼆⼗⽈弱,冠”。
弱冠:古⼈⼆⼗岁⾏冠礼,以⽰成年,但体犹未壮,还⽐较年少,故称“弱”。
冠,指代成年。
弱冠:古代男⼦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冠礼”,即戴上表⽰已成⼈地帽⼦。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
也就是说,当年⽼兵从军的时候,还没有达到成年。
这⾥的“⼗五”可以说是⼀个虚指,指的是年少的意思。
这种⽤法在古诗词⾥⾯经常会⽤到,⽐如“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等,都是这种⽤法。
⼀个还没有真正发育成熟的少年,本应该还是在⽗母的关怀下成长的时候,却因为当时国家的需要⽽出征战场,可想⽽知战争已经是持续了很多年了,已经有很多的青壮年被征战⼊伍,阵亡⽆数,所以才会连弱冠都还没有到的少年⽆法避免。
这⼀去啊,到了“⼋⼗始得回”,这⾥的“⼋⼗”跟前⾯⼀样,⽤的也是虚指,指的是⽼年。
⼀个未成年的少年离乡背井去参军,变成了两鬓雪⽩的⽼⼈家才可以回到⾃⼰的故乡,中间在军营⼏⼗年的⽣活如何我们不可⽽知,但是⼀个“始”字可以看出,他出去之后,整整⼏⼗年都没有回过家啊,这是他的第⼀次踏上回乡的路,其⼼情的复杂可想⽽知:家中的⽗母恐怕早已不在⼈世,但家中还有其他⼈吗?经历了战乱变迁,会不会已经搬⾛了?即便有后⼈在,也对我这个⽼⼈家不认识了吧?……正如宋之问的《渡汉江》⾥⾯所描述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其实就是对归家的⼈的⽭盾⼼情的细致描写。
《十五从军征》赏析
《十五从军征》赏析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1]:“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2]累累[3]。
”
兔从狗窦[4]入,雉[5]从梁[6]上飞,中庭[7]生旅谷[8],井上生旅葵[9]。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10]。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11]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1]乡里人:家乡的人。
[2]冢:坟墓。
[3]累累:一个接一个的样子。
[4]狗窦:供狗进出的洞。
[5]雉:野鸡。
[6]梁:屋脊。
[7]中庭:院子。
[8]旅谷:即野生的谷。
[9]葵:一名“冬葵菜”,叶子可以食用。
[10]羹:汤。
[11]贻:赠送。
【赏析】
本书选录的《十五从军征》和《行行重行行》两首诗都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
《古诗十九首》是梁朝人萧统《文选》里收录的最早的五言古诗,总题为《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是建安诗的前驱,大约作于东汉末年,作者、题目都已经不可查了,只好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标题。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虽然不是很短,但都是一个人遭遇的自
述。
通过这一番极其凄凉和惨痛的自述,反映了当时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和百姓沉重的负担。
开头两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极具震撼力,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而且一语道破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及翻译
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及翻译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及翻译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及翻译1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léi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看:一说为“望”。
沾:渗入。
翻译: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从远处望去,你家就在那个松柏环绕着的坟墓中。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古代民歌《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导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从军征》赏析(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十五从军征》赏析【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村。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道应该叫谁一起来吃这些饭菜。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
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阖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在这动乱的年月,我可亲可爱的亲人们啊,竟无一幸存者吗?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十五从军征原文、翻译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标签乐府、民歌、叙事、忧国忧民、古诗三百首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望:远远地望去。
松柏:松树、柏树。
冢: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野鸡。
旅谷:野生的谷子。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即野葵。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贻:送,赠送。
沾:渗入。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的赏析
十五从军征的赏析《<十五从军征>赏析:一个老兵的悲苦一生》《十五从军征》呀,这可真是一首超级让人心酸的诗呢。
诗里讲的那个故事啊,就像一把小锤子,一下一下地敲在我的心上。
我想啊,这个十五岁就去从军打仗的人,他当时得多害怕呀。
十五岁,那还是个孩子呢,就像我现在,每天想着上学、和小伙伴玩,可他却要离开家,去那充满危险的战场上。
他就像一只小绵羊,被硬生生地拽进了狼群里。
他当时心里肯定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这一去啊,就是漫长的时间。
在军中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每天都要面对战争,要听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说不定身边的战友今天还在,明天就没了。
他得有多累呀,就像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只不过他背负的是战争的压力。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战场上拼命的样子,脸上都是汗水和泥土,眼睛里满是惊恐和坚定。
好不容易,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他肯定特别兴奋,心里想着:“我终于能见到我的家人啦。
”可是呢,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啥。
他走啊走啊,回到了那个记忆中的家。
可是,家还是那个家吗?那景象可太惨啦。
他看到的是“松柏冢累累”,哎呀,他的家人都不在了。
他得多绝望啊,就像一个在黑暗里找不到路的孩子。
他的家变成了一片荒芜,那些松柏下的坟墓就像一个个无声的嘲笑,笑他回来得太晚了。
他心里肯定在喊:“我的家人啊,你们怎么都不在了呢?”他这个时候是不是会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去从军呢?他走进家门,看到“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画面可太凄凉了。
兔子和野鸡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就像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院子里长满了野谷子,井台上也都是野葵菜。
他这个时候是不是在想:“这还是我那个温暖的家吗?”他想找个熟悉的东西都难。
他想找个家人说话,可是一个都没有。
他开始自己做饭,“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他只能自己动手了。
可是,做着饭的时候,他心里得多难受啊。
以前做饭的时候,家里肯定是热热闹闹的,有妈妈或者家人在旁边帮忙。
现在呢,就他一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赏析(优秀4篇)
从军行原文赏析篇一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从军行赏析译文及注释篇二
佚名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
1、始:才;归:回家。
2、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松柏(bǎi):松树、柏树。
6、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
(léi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7、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òu),洞穴。
8、雉(zhì):野鸡。
9、中庭:屋前的院子。
10、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11、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12、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3、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4、一时:一会儿就。
15、贻(yí):送,赠送。
16、看:一说为“望”。
17、沾:渗入。
从军征原文赏析篇三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从军征赏析篇四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
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
,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
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
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
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
许什么也没有看到。
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
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他向远方望去,难道自己的祖国里,只有自己一家是这样的吗?不是的。
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
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
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
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
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