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总绪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是找到隐逸和入道式的适意的精神家园,男女钟情经历波折都是
终成眷属,即便是被王国维推许为“置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的《窦娥冤》《赵氏孤儿》,也还是添加了个解冤、报仇的“尾 声”,给观众以心理的安慰和生活的信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六、世界交流和影响
▪ 中国古代文学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与世界多个国家 的文学是有交流的,既有引进、接纳,也有输出和相当的影 响。
▪ 一、先秦:浑融辉煌的文学源头 ▪ 二、两汉:辞赋蔚兴,传记文学的成立和诗体的整合 ▪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批评理论的兴起和文学审美的提升
▪ 四、隋唐五代:诗的黄金时代
▪ 五、宋代:诗词文并行,以词称盛 ▪ 六、元代:通俗文学兴盛,戏曲最盛
▪ 七、明代:小说兴盛,新旧文学思潮交争
▪ 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 ▪ 九、晚清:旧文学的新变与新文学的呐喊
神话
诗经
楚辞
汉赋
古诗
唐诗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四、文学史的方法是历史的和美学的统一
▪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既是一种历史,也就应当具有史学史 书的属性。 ▪ 文学史和一般史学著作又有不同。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是历史 的动态的文学批评,通过历史的和审美的文学批评,建构文 学的历史书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一、历史悠久、文类繁多而代有所胜
▪ 在这悠久的历史里,中国文学伴随着社会文明一直在生生不 息地生长,日益繁富,没有停滞,没有缺位,没有中断,不
时地放出浩大亮丽的繁荣景像,相继蜂拥而出的作品浩如烟
海,即便经过历史的筛迭、淘汰,流传至今的篇幅不同的文
体之多,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不能比拟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二、诗歌最为富丽辉煌
▪ 一是诗体的因时而有因革 ▪ 二是作为诗的本质特征的比兴手的滥觞和内质化,感物吟诗,
情景交融,自然景物都成为情志的诗性意象。
▪ 三是对诗歌语言的感性因素韵的重视 ▪ 四是众多优秀的诗篇具有无限持久的生命力,千百年后的今 日依然为不止是中国人喜欢吟诵。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六、元代:通俗文学兴盛,戏曲最盛
▪ 社会动乱,传统文化失去了主导优势,文人地位降落,通俗 的讲唱文艺的兴盛,产生了足称有元一代文学之胜的新诗体 散曲和以曲为主体的戏剧杂剧,南戏也由民间走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七、明代:小说兴盛,新旧文学思潮交争
▪ 以历史演义为主体的长篇小说成为明代 文学盛行的文体,白话小说转向观照现 实人生,开辟了小说创作直面社会人生 的新局面。 ▪ 由宋元南戏生成的传奇,文学之士竞相 创作,成为有明一代文学的重要文体。 ▪ 传统的诗文难于复现唐宋的优势,守护 旧文体的作家提出复古的理论主张。 ▪ 反理学、张扬人性的人文思潮在小说、 戏曲中突显出来,显示出中国古代文学 的新趋势。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八、清前中期:集历代文体之大成的文学景观
▪ 清代诗人继承传统的“诗言志”“缘事而发”的基本精神和 审美原则,创作出极丰富的诗篇 ▪ 久已衰落的词在清初出现了“中兴”,陈维崧极大地开拓了 词体的境界。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将志怪传奇小说推向了颠峰,堪称中 国文言小说之绝唱。
▪ 元明以来兴盛的戏曲,成为清代作者抒情言志的文学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总绪论
▪ 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 ▪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文学史Fra bibliotek总绪论
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 一、唯物史观是文学研究的指南 ▪ 二、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 三、文学史的任务 ▪ 四、文学史研究的方法是历史和美学的统一 ▪ 五、文学史撰述的多样性
五、文学史撰述的多样性
▪ 文学史的建构、书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以有历史 跨度不同的通史、断代史,也可以有不同体裁的文体史、类 型史。 ▪ 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是没有止境的,文学史的书写也会随着文 学史研究的深入而有所变化、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
总绪论
三、戏曲、小说具有言志抒情的教化性能
▪ 中国古代戏曲重曲文也就是重言志抒情,剧作家作剧不能没有叙事、没 有情节,但却重在写心,具有强烈的惩恶扬善的劝惩倾向和社会教化意 旨。
▪ 短篇的“小说”话本叙世间人事,长篇则是据史书演绎历代王朝的兴亡
始末,以及当代名将战功、朝政时事,构成了世界绝无仅有完整系列的 历史通俗演义小说,形成了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关照国家兴亡、社会 治乱、褒忠诛奸的主旋律。待到后来作者视野转向寻常社会人生,也还 是有着关怀世道人生的人文精神,《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 都是以生动的生活图像映射出更高更新的历史诉求。
▪ 通俗小说创作真正进入作家独创的阶段,自况自喻的因素增 强,便产生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九、晚清:旧文学的新变与新文学的呐喊
▪ 清王朝后期由盛转衰,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社会性质和结 构发生变化,作家身份和知识结构也发生变化。诗以旧风格
体现着文学发展变化的历史面貌和历史轨迹。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二、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 文学史的研究自然要考察作家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的社会背 景、作品的影响,文学史的书写自然也要叙述到的,但却不 能排挤、取代对作品的解析、评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三、文学史的任务
▪ 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任务,是通过对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 作品的解析,展示文学的历史面貌及其成就、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批评理论的兴起和 文学审美的提升
▪ 文学脱离经史子学而自成一家,文学成为人生价值的一种重 要表现,文学的审美特性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中国古代诗歌 在这种历史的迭变中,诗的内质和形态的审美特性,都获得 了高度的提升。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四、隋唐五代:诗的黄金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一、唯物史观是文学研究的指南
▪
由马克思创立、恩 格斯完善表述的唯物史
观,揭示出人类社会历
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 而为认识社会历史提供 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指 导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二、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 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表述方式的审美文化形态。任何民族、 国家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产生口传的和文字书写的文 学作品,历史上相继产生的文学作品以及由之发生的创作、 流传和影响情况,便构成各自己的文学的历史。 ▪ 文学的历史主体就是由历史上相继而出的文学作品构成,并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一、先秦:浑融辉煌的文学源头
▪ 上古神话 ▪ 《诗经》《楚辞》
▪ 《尚书》《周易》《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 《老子》《论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孟子》 《荀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二、两汉:辞赋蔚兴,传记文学的成立和诗体的整 合
●●辞赋●●《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
▪ 唐代文学以诗最兴盛,接过六朝的格律 声色,格律诗完美定型。随着唐帝国经 济文化繁荣,复大张汉魏乐府的旗帜, 古体诗生发新活力,形成今古体并行多 姿的态势,又奠定了后世千百年诗体的 基本格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五、宋代:诗词文并行,以词称盛
▪ 宋代文学是在唐五代文学既定的格局中展衍的,主体是诗、 文、词。
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独具的人文思想风貌。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五、中和蕴藉的审美特征
▪ 诗尚美善相兼,刚柔相济,“歌咏依违”,蕴藉含蓄;尚“主文而 谲谏”,“不斥言”;不直陈而用比兴,不用嚣张语词。叙事则尚 寓褒贬于真实叙写中的“春秋笔法”,“婉而多讽”,“戚而能 谐”;结局亦多“曲终奏雅”,给人希望和慰藉。 ▪ 生民的苦难总是由贤明的清官、勇武的豪侠而得到消解,文人失志
▪ 引进、接纳最显著的是佛教经典
▪ 中国古代文学很早便流传周边国家,主要是日本、高丽。
▪ 中国古代文学从17世纪开始传入欧美,逐渐受到文学家的重
视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总绪论完
谢谢欣赏!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四、儒家为主导的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
▪ “文道合一”、情理协和的观念一直是文学创作和传播的根 本原则。 ▪ 文学家关注的对象和释放的情志遍及社会人生的诸多方面, 而社会的治乱、国家的兴亡、民生的苦乐、伦理的向背,一 直成为文学叙写和咏叹的主题,承载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
社会价值观念、道德原则和尚仁尚智尚义勇的民族精神,构
含新意境,忧患意识、爱国精神成为主调。龚自珍发扬了传
统审美特性,黄遵宪大开诗的观照天地。白话小说兴盛,由
对旧体制规范的救赎到对现实官场世情谴责,新旧杂陈,多
声复义,与翻译文学的传播,一起加速了中国文学的大转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
总绪论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 一、历史悠久、文类繁多而代有所胜 ▪ 二、诗歌最为富丽辉煌 ▪ 三、戏曲、小说具有言志抒情的教化性能 ▪ 四、儒家为主导的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 ▪ 五、中和蕴藉的审美特征 ▪ 六、世界交流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