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绪论

合集下载

01 绪论1_精细化工概述

01 绪论1_精细化工概述



前言: 2、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
I. 无机化工主要产品

3
பைடு நூலகம்
酸类:硫酸、盐酸、硝酸等三大酸类 碱类:纯碱、烧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等 化肥和无机盐类: 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 苯、二甲苯)乙炔、萘 醇、醚、醛、酮、酯、腈类
II. 基本有机化工主要产品
绪 论 前言: 2、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
III. 高分子化工主要产品
按材料和产品的用途分:塑料、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涂料、胶粘剂等 按功能分
通用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
乙烯、聚苯乙烯、涤纶、锦纶、丁苯 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
特种高分子:工程塑料,高分子分离
膜、离子交换树脂及其他功能高分子
4
绪 论 前言: 2、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
34
投资效率-盐湖钾肥集团
35
投资效率-上海精细化工
36
投资效率-五粮液集团精细化工
37
高附加价值和利润率
附加价值:是指在产品产值中扣除原材料、税金、设 备和厂房的折旧费后剩余的价值。 它包括利润、工人劳动、动力消耗以及技术开发等费 用。 国外有一个统计,每投入价值 100 美元的石油化工 原料,产出初级化学品价值为 200 美元,再产出有机 中间体 480 美元和最终成品 80 美元;如果进一步加 工为塑料、合成橡胶和纤维以及清洗剂和化妆品,则 可产生价值 800 美元的中间产品和价值 540 美元的 最终产品;如再深一步加工成用户直接使用的家庭耐 用品、纺织品、鞋、汽车材料、书刊印刷物等,则总 产值可达 10600 美元,即相比原来的 100 美元投入 增值为 106 倍。
第二节
精细化学工业的特点

01绪论(医学统计学)

01绪论(医学统计学)
P(A B) P(A)P(B)
➢ 例如,某地40岁以上人群中 2 型糖尿病患病(A)的概率为22.5%,患 有甲状腺结节(B)的概率为20.2%,则患有 2 型糖尿病同时患有甲状
----------------------------------------------------------------------------------------------------------------------
定性数据(quanlitative data) 患者编号 年龄 性别 职业 治疗分组 收缩压(kpa) 舒张压(kpa) 心电图 疗效
观察单位(observed unit):研究对象的基本单元,可以
是一个人、一个地点、一只动物、一份生物样品等。
例如:研究长沙市2017年7岁正常男童身高
变量为身高,长沙市2017年7岁正常男童即为同质。
同质基础:同地区、同年份、同年龄、同
为正常男童。
20
变异(variation):性质相同的事物,如果观察同一指 标,各观察单位之间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也会使测 量结果不同。
在统计学上,统计推断结论都是基于一定概率得出的, 习惯上将 P 0.05 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 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小概率事件在现实中出现,就要追究其原因。 湖南风采中奖概率大约为: 1/671万 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为:1/20万
35
1. 概率的乘法法则
➢ 如果有两个事件A和B相互独立,即事件A的出现并不影响事件B出现 的机会,则两者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各自出现的概率乘积:
分析该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在这个“临床试验”中有诸多问题需要回答:
➢需要多少名患者参加试验? ➢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参加试验? ➢如何将患者分为两个组? ➢哪些措施可以保证两组患者除了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外, 其他影响疗效的因素在两组的分布是一致的? ➢如果分布不一致,如何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分离出药 物因素的效应?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01绪论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01绪论

天文学史讲义讲授提纲第一讲绪论一、天文学史的研究对象1.研究天文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2.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过程3.天文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二.天文学史的分支学科1.按地域划分2.按时代划分3.按分支学科划分三、研究天文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深刻地了解天文学2.研究天文学思想史3.研究中国天文学史4.探索天文学的发展规律,总结经验,提供借鉴5.挖掘和利用古代天象记录,用于研究某些课题6.丰富科学文化史的内容,有助于历史学的研究四、天文学发展分期概述1.古代天文学(史前一一16世纪中叶)2.近代天文学(16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3.现代天文学(19世纪中叶——现代)第二讲宇宙概观一、宇宙万物的尺度1.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的尺度2.天文学中的单位二、宇宙的层次结构三、太阳系概况1.太阳2.地球3.月球4.大行星5.小行星6.彗星和流星体7.卫星和行星环四、银河系概况1.恒星8.恒星集团9.星云10星际物质五、星系、星系集团和宇宙1.星系2.星系集团3.超星系团4.宇宙第三讲古代天文学一、天文学的起源二、史前时期的天文遗址和遗物三、古埃及天文学1.历法2.天体位置测量和天文定位3.宇宙观念四、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1.对天空的认识2.时间和历法3.宇宙观念五、古印度天文学1.历法2.月亮运动和二十八宿3.宇宙观念第四讲中国天文学史概述一、中国天文学的诞生(史前一西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分期1.体系形成时期(从春秋一秦汉,BC770-AD220)2.繁荣发展时期(从三国一五代,220-960)3.由鼎盛到衰落的时期(从宋初一明末,960-1600)4.中西天文融介时期(从明末一鸦片战争,1600—1840)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和成就1.中国占代天文学的特点2.历法编制3.天象的观测和记录4.观测仪器5.对天象的解释和天文学发现6.天文大地测量7.宇宙理论第五讲古希腊天文学一、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二、古希腊天文学1.古希腊天文学的特点2.历法编制3.天象观测和记录4.天文测量5.测量仪器6.宇宙理论三、托勒玫体系四、公历的由来1.古罗马和古罗马的历法2.儒略历3.格里历第六讲阿拉伯天文学与欧洲中世纪天文学一、阿拉伯天文学二、蒙占统治时期的天文学三、欧洲天文学的停滞1.基督教教会的束缚2.占星学的发展四、欧洲天文学的复兴1.早期技术革命的推动3.地心体系濒临破产第七讲哥白尼日心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一、哥白尼的生平和学说1.生平简介2.日心体系学说的形成3.《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二、关于《天体运行论》1.体例2.内容简介3.《天体运行论》出版的意义4.《天体运行论》的缺陷三、不屈的布鲁诺四、观测天文大师一一第谷•布拉赫五、天空的立法者一一开普勒1.探索宇宙奥秘2.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3.其他成就第八讲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观测成就一、天文望远镜问世1.望远镜的发明2.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远镜二、伽利略的发现I.观测月亮3.观测恒星4.观测行星5.观测太阳三、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四、17世纪的天文望远镜及其观测成就1.开普勒式望远镜2.早期望远镜的改进3.赫维留斯和里乔利的月面图4.惠更斯的发现5.卡西尼的发现6.罗默测定光速第九讲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证实一、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牛顿生平简介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3.牛顿的研究4.牛顿成就原因简析二、万有引力定律的证实1.哈雷彗星回归的预言2.孤立大山的引力使铅垂线偏转3.万有引力常数的测定4.海王星的发现5.对恒星喑伴星的预言和发现第十讲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说一、早期的太阳系起源说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1.笛卡尔的太阳系起源的涡动说2.牛顿关于太阳系起源的考虑3.布封的太阳系形成学说4.17—18世纪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二、康德的太阳系星云假说三、拉普拉斯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四、星云说的历史意义第十一讲奠基期的天体力学一、经典天体力学及其基础1.经典天体力学的对象和方法2.经典天体力学的力学和数学基础二、欧拉的工作1.月球运动理论2.创立摄动理论三、拉格朗日的工作1.太阳系稳定性问题的研究2.建立拉格朗日方程组,探讨三体问题的解四、拉普拉斯的工作1.关于行星轨道的周期变化2.《天体力学》的出版五、其他的重要工作1.达朗贝尔的工作2.克雷洛的工作3.高斯的工作4.亚当斯和勒威耶的工作第十二讲银河系概念的初步确立和恒星距离的测定一、关于恒星系统认识的演进1.从古希腊到伽利略2.恒星自行的发现和距离的估计3.关于银河系的假设二、赫歇尔家族的工作1.太阳系本动的发现2.银河系结构的研究3.威廉•赫歇尔成就的原因4.约翰•赫歇尔在南天的工作三、恒星距离的测定1.斯特鲁维的工作2.贝塞尔的工作3.亨德森的工作4.恒星距离测定的意义第十三讲天体物理学的诞生一、天体物理学诞生的背景1.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2.太阳光的分解二、光谱分析术的发明三、基尔霍夫定律的发现四、氢的发现五、恒星光谱的分光观测1.恒星光谱的观测和初步分类2.恒星光谱的谱线位移六、天体测光术的发明和发展1.恒星亮度的目视测量2.普森公式3.目视光度计的发明七、天体照相术的应用1.照相术的发明和发展2.照相术用于拍摄天体3.照相术用于天体位置测量4.照相术用于拍摄天体光谱八、反射望远镜的改进第十四讲河外星系的发现一、测定旋涡星云距离的探索二、造父变星法求天体距离1.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2.绝对星等与视星等的关系3.周光关系零点的测定4.沙普利和科蒂斯的辩论三、哈勃的工作四、河外星系发现史中的教训第十五讲赫罗图与恒星演化一、赫罗图的建立1.哈佛的恒星光谱分类2.赫茨普龙的工作3.罗素的工作二、早期的恒星演化理论三、爱丁顿的质光关系四、恒星的能源问题1.早期的理论2.核聚变反应理论五、恒星演化的研究1.V-R定理2.恒星演化的现代理论第十六讲广义相时论的诞生和现代宇宙学的发展一、狭义相对论引起的时空观革命1.19世纪末物理学的危机2.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二、广义相对论的诞生三、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验证1.水星近日点的反常进动2.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3.光线的引力红移4.电磁波传播的引力延迟四、现代宇宙学的发展1.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学模型2.弗里德曼和勒梅特的膨胀宇宙模型3.宇宙膨胀的观测效应4.稳恒态宇宙模型5.大爆炸宇宙模型第十七讲近代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发展一、时间工作1.平太阳时的精确定义2.本初子午线和时区的确定3.无线电时号的发播二、地球自转变化的发现1.地极移动的发现2.地球自转不均匀性的发现三、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1.原子钟的发明和原子时系统的建立2.协调世界时的建立四、十九世纪后期天体力学的发展1.太阳系小天体运动的研究2.月球和大行星运动的研究3.数学和力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五、二十世纪天体力学的发展1.历史背景2.卫星动力学的建立3.电子计算机与天体力学4.广义相对论和天体力学六、近代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力学发展的特点第十八讲射电天文学的崛起和六十年代四大天文发现一、射电天文学的诞生1.央斯基的发现2.雷伯的经典式射电望远镜二、银河系结构的射电探测1.21厘米微波辐射的理论预言2.21厘米微波辐射的探测三、20世纪60年代的四大天文发现1.类星体的发现2.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3.射电脉冲星的发现4.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四、射电天文学的新进展1.大口径射电望远镜2.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3.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4.亳米波和亚亳米波天文学第十九讲空间天文学的进展一、空间探测时代的到来1.全波天文学2.空间探测手段的发展二、地球辐射带的发现三、对月球的探测1.苏联对月球的探测2.美国对月球的探测四.对水星和金星的探测1.对水星探测2.对金星探测五、对类木行星的探测1.对木星的探测2.对土星的探测3.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六、红外和紫外天文学的发展七、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的发展第一讲绪论一、天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天文学史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探索天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系统工程01 绪论

系统工程01 绪论

二、系统的属性(特性)


集合性 相关性 层次性 整体性 涌现性 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
三、系统的分类
1、按照系统的属性分类: 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作业系统和管理系统
2、钱学森的系统分类 P10
四、方案分析与比较 (系统分析)
1.列出泡茶所需的全部工序
2.确定每道工序所需的时间
3.确定各道工序之间的时间连接关系
4.分析计算每种方案所需的总时间
5.做出比较结论
工序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名称 洗壶 灌水 放壶 等水开 洗杯 找茶叶 泡茶 喝茶 紧前工序 无 1 2 3 无 无 4,5,6 7 工序时间(分) 1 0.5 0.3 15 1 1 2.2
引言: How
• 建议
注重系统思考; 坚持问题导向; 采用系统化方法; • 教学要求 课堂学习与课外深化
引例
1960年6月4日,一架采用涡轮 发动机的飞机从波士顿起飞。飞机刚刚 起飞,便有30000只椋鸟冲向发动机,造 成气孔堵塞,发动机功率损失3/4,飞机 起飞1分钟后便坠入温恩罗普海湾,飞机 上的72人中有62人因此丧生。
四、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系统的结构表示
各种系统的具体结构是大不一样的,大系统的结 构往往是很复杂的。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说,系统的 结构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S={E,R} 这里, S:代表系统; E:表示要素的集合; R:要素间的各种关系的集合。 由此可知,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 合与要素之间关系的集合,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结合 起来,才能决定一个系统的具体结构与特定功能。
引言: Why

01绪论

01绪论

六、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各地区、各民族、各阶层的城市与乡村住宅。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帝王宫殿、中央政府各部门及府县衙署、贡院、 邮铺、驿站、公馆、军营、仓库等。 3、礼制建筑——以天地、鬼神为崇拜核心而设立的祭祀性建筑。 4、宗教建筑——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基督教堂、摩尼教寺庙、伊斯兰寺庙等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商铺、会馆、旅店、酒楼、作坊、塌坊、水磨坊、造 船厂等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国子监、书院、观象台、藏书楼、戏台、戏场等 7、园林与风景建筑——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衙署园圃等 8、市政建筑——钟鼓楼、望火楼、路亭、桥梁、惠民药局、养济院、漏泽院等 9、标志建筑——风水塔、航标塔、牌坊、华表等 10、防御建筑——城垣、城楼、窝铺、串楼、墩台等
七、工官制度
完全相当于现代建筑师性质的专业人员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工官制度是中 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时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 掌管着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官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 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工官制度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五、建筑与环境 1、善择基址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01绪论

01绪论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的地基事故
4
比萨斜塔
目前:塔向南倾斜,南北两端沉降差达1.80m, 塔顶离中心线已达5.27m,倾斜5.5° 1360:再复工,至1370年竣工,全塔共8 层,高度为55m 1272:复工,经6年,至7层,高48m,再 停工 1178:至4层中,高约29m,因倾斜停工 1173:动工
工程地质学
Engineering Geology




1
第1章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 工程地质学的定义 岩土工程师的责任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工程地质学的分析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工程地质学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991年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充分利用先进的 科学技术的优势,打击伊拉克。这时,中国政协副主席,物理学 教授钱伟长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海湾战争的 启示》。钱伟长先生在文章中谈了海湾战争和三峡大坝建设中的 人防安全的关系。 钱伟长先生文中指出了三峡水库溃坝的危害,将是长江下游六省 市将成泽国,几亿人将陷绝境。同时也指出,三峡大坝将成为外 部敌人威胁的目标。面对目前的导弹技术,三峡大坝的防御是不 可能的。因此,钱伟长先生建议,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否 则就是干自铸达摩克勒斯剑的蠢举。他的结论是:“我们绝不能 花了几百亿或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给我们 的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榨勒索的筹码。这里启示我们, 在和平还没有保障的国际形势下,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的。” 显然,这篇文章使他触了雷。可想而知他受到了压力,在文章发 表之后不久,钱先生收回本人从海湾战争中得到的启示,转而表 示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支持三峡工程上马。

01绪论

01绪论

1935年,Carothes发明尼龙66,1938年工业化。 30年代,许多烯烃类加聚物被开发出来,PVC
(1927~1937), PMMA(1927~1931), PS (1934~1937), PVAc(1936), LDPE(1939)。 自由基聚合发展。 高分子溶液理论在30年代建立,并成功测定了聚 合物的分子量。Flory为此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 奖。 40年代,二次大战促进了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一 大批重要的橡胶和塑料被合成出来。丁苯橡胶 (1937), 丁腈橡胶(1937), 丁基橡胶(1940), 有机氟材料(1943), 涤纶树脂(1940~1950), ABS(1947)。
相同
平均分子量的表示方法
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按聚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统计平均的分子量
高分子样品中所有分子的总重量除以其分子(摩尔)总数
W Mn Ni
i = 1-∞
N M W N M N (W M )
i i i i i i i
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称为均聚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则 称为共聚物 例如:丁苯橡胶
----( CH2--CH=CH--CH 2 -)--(-CH --CH-)---2 y x
n
x, y为任意值,故在分子链上结构单元的排 列是任意的: M1M2M1M1M2M1M2M2M2 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确定它的重复单元,仅 结构单元=单体单元
10 104 5 105 Mn 40000 10 5 Ni
NiMi
10 (10 ) 5 (10 ) Mw 85000 4 5 10 10 5 10 NiMi

第01章 绪论 (《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C语言)》(王红梅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01章 绪论  (《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C语言)》(王红梅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什么是程序?什么是程序设计?
程序: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指令序列的集合,这些指令序列描述了计算
机求解某一问题的工作步骤。



程序设计: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的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
计 基

组成部分。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
( 第

二进制编码 01010011 00110110 10001100 …
编译
程 序 设 计 基 础 ( 第 版 )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Page 14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3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助记符 MOV ADD SHL

推动力:抽象的更高要求,程序设计思想的更好支持







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对于标识符的构成遵循不同的规则,C语言中标识
计 基 础

பைடு நூலகம்
符的构成规则如下:


(1)以字母(大写或小写)或下划线“_”开始;


(2)由字母(大/小写)、下划线“_”或数字(0~9)组成;
华 大 学

(3)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代表不同的标识符。
版 社
A,P_o,P-o,from,_123,temp,int,6day,program, ok?
Page 10
3
1.1 程序、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
为什么要写程序?程序有什么用呢?
有问题需要解决的人
问题是丰富多彩的 人具有思维
可以解决问题的计算机

01生理学-绪论

01生理学-绪论



Harvey 在不同动物解剖中发现了同样的结果 。他终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血液由心脏“ 泵”出,经由动脉血管流向身体各处,再从静 脉血管流回心脏,从而完成血液循环。他把这 一发现写成了《心与血的运动》一书,正式提 出了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为了使读者信服他 的理论,他在书中写道:推理和实验都表明血 液是由于心室的跳动而穿过肺脏和心脏的,由 心脏送出而分布于全身,在流到动脉和肌肉的 细孔后通过静脉由外围各方流向中心,由较小 的静脉流向较大的静脉,最后流入右心室。
三、生殖
生物体发育成熟后,能生产出与自己相似个体的过程。
意义:繁衍后代、延续种系
第二节 内环境及其稳态
一、内环境
概念:机体细胞所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
一、体液的组成及分布
脑脊液、房水、关节液和消化液等,都属于无 功能性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40%
主要成分:类似海水
水、电解质
渗透压: 细胞内、外液相等
(二)正反馈
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加强控制部分 活动的调节方式。 eg.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病理情况下的 恶性循环
意义:使某种生理功能逐步加强并迅速完成。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同 特点:控制部分活动不断加强,直到完成 包括:排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等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 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包括:普遍存在
国人将“探路者”号送上了火星,它 发现上面只有石头和沙子。金星上有 生命吗?金星的表层是一层浓浓的硫 酸汽,生命当然不能存在。 幸运二:成为人 幸运概率:1/30000000地球的年龄:46
亿年,人在地球上出现:200万年,有文 字的人类历史:五千年。 幸运三:成为你 幸运概率:1/600亿 母亲从15岁到50岁总共产生约450个卵 子,去掉结婚前10年,约产生300个卵 子,每个卵子都有2亿个精子与它竞争 结合

01绪论

01绪论
局解总论
• 课程简介 理论课 教学次数 授课地点 • 注意事项: 明确分工、团队协作 18学时(5周) A3-- 2105 实验课 65学时(13周) 解剖实验室
一、局部解剖学定义 二、学习局解的方法
三、人体基本结构层次
一、局部解剖学定义
• 按人体部位阐述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位置与毗邻和 相关临床意义的一门学科
② 浅筋膜:浅血管、皮N、浅淋巴结
③ 深筋膜:肌间隔、血管神经鞘 ④ 肌肉、血管、神经 ⑤ 骨、体腔 ② ③
肱 骨
• 臂中部横断面
系统解剖学
以器官系统为单位
观察
局部解剖学
以局部区域为单位
操作
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 ①层次 构和功能及各器官和系统 ②毗邻 间的内在联系 ③血供、神经支配、淋巴
引流
④ 重视解剖操作 • 认真做好预习 • 及时复习总结
三、人体基本结构层次
①皮 肤 肱二头肌

量子力学 01绪论

量子力学 01绪论
h = 6.6260755×10 -34 J·s ×
3. 普朗克公式
2π c 2 h 1 M λ (T ) = λ 5 e hc / λ kT − 1
在全波段与实验结果符合 在全波段与实验结果符合
经典 量子 通过查阅资料,从能量量 子化假设出发,推导 Planck公式。要求给出完 整的推导过程和参考文献 的名称。

(n ,m)
1 1 = 13.6eV( 2 − 2 ) n m
(氢原子) 氢原子)
n<m
• • • • • • • • •
经典电动力学因无法解释上述两点而失败。 经典电动力学因无法解释上述两点而失败。 为解释这些现象, 玻尔) 为解释这些现象,N.Bohr(尼.玻尔)提出二点 ( 玻尔 假设: 假设: 原子仅能稳定地处于与分立能量( ① 原子仅能稳定地处于与分立能量(E1, E2 ,L) 相对应的一系列定态 定态中 不辐射能量; 相对应的一系列定态中,不辐射能量; 原子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 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时 ② 原子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时,也就是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将吸收或发 射电磁辐射,其辐射的能量等于两定态的能量差, 射电磁辐射,其辐射的能量等于两定态的能量差, 其频率为 ν = (Em − En ) h
h → h→ → n 0 = n+ m v λ λ 0 e 波长 h (1 − cosθ ) ∆λ = λ − λ 0 = 偏移 m0 c
三 . 康普顿效应验证了光的量子性 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 1. 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按经典电动力学电 磁波散射后波长不发生变化。 2. 康普顿的解释 • X射线光子与“静止”的“自由电子”弹性 射线光子与“ 自由电子” 射线光子与 静止” hν r • 碰撞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守恒 碰撞 n c hν 0 + m 0 c 2 = hν +mc 2

01绪论

01绪论

绪论
(二)健康服务
健康
生活 方式
人类生 物学因 素
绪论
(三)健康生态学模型
图绪-1 健康生态学模型
绪论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
服务、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
相互制约的结果,这些因素从多层面上交互
作用而影响个体或群体的健康。
绪论
(一)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积极实施第二级预防 强调第一级预防
对于多数疾病,尤 其是病因明确的传 染病、职业性疾病、 医源性疾病。 对于慢性疾病,如 心脑血管疾病、代 谢性疾病、恶性肿 瘤。
实施第三级预防
对于病因和危险因 素未明且难以察觉 的疾病。
绪论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
绪论
(三)预防医学的特点
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确定的群体,病人和健康 人,但更侧重于健康人群和无症状病人。
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 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 3.预防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 更侧重于疾病发生前的预防与健康促进。
4.采取的对策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作用及更大的 人群健康效益。
5. 为进一步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奠定基础。
绪论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以人群为主要
对象,分析健康与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研究不同环境因 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探
讨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减少危
险因素、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 病、促进健康、防止伤残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主要是树立预防为主和群体的观念、 应用健康生态学模型以及三级预防原则,做好医疗卫生保 健服务和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工作。

01绪论

01绪论

• (3)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推理 能力,保证办案质量。
2、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1)抓住中心,循序渐进 概念、判断(基础) 论证 推 理 (中心) 思维规律
(2)勤思多练,注重理解 要学好普通逻辑,就要在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逻辑概念和逻辑理论上下 工夫。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概念的定 义,把握逻辑形式的特征及表达公式 和符号,以及它们的规则。
• (1)所有S都是P (分别代表每个具 体判断中前后两个不同概念) • (2)如果P,那么q(分别代表每个 推理中两个不同的简单判断) (3)所有M都是P • 所有S都是M • ————————— • 所以,所有S都是P
例(1)中的“所有…….都是”是常项, “S、P”是变项;例(2)中的“如 果…….那么”是常项,“P、q”是变 项;例(3)中的“M、S、P”是变项, 其他是常项。
• (3)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具体 方法(求同、求异、求同求异并用、 共变、剩余) • (4)反证法、归谬法(常用的论证方 法) • (5)假说、论证(综合运用思维形式 和规律)
三、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学习普通逻辑的根本意义,在于训 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智 力的发展,可以使人们由自发的逻辑思 维提高为自觉的逻辑思维,可以帮助人 们在思维过程中进行正确的思维和有意 识地克服思想中的逻辑错误,提高全民 族的逻辑修养和文化素质。
• “逻辑”的含义 • 一是用以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客 观规律) • 二是指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 和科学性;(思维规律) • 三是某种特殊性理论、观点或方法。 • 四是指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 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也就是逻辑学。 (逻辑学)
指出下列各语句中的“逻辑”一词 是在何种含义上使用的:

01病理学绪论解析

01病理学绪论解析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名词解释】1.疾病2.病因3.完全康复4.脑死亡【是非题】1.生物性因素致病的特点之一为机体对病原体具有感受性时它们才能发挥作用。

2.大多数物理性致病因素只引起疾病的发生,在疾病进一步发展中它们本身不再继续起作用。

3.化学性致病因素大多数对机体组织器官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4.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活动完全停止。

5.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单项选择题】1.病理标本常用的固定液为A.20%甲醛B.40%甲醛C.10%福尔马林D.20%福尔马林E.75%酒精2.病理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A.苏木素染色B.伊红染色C.瑞氏染色D.巴氏染色E.苏木素一伊红染色3.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病理状态B.病理过程C.病理反应D.病理障碍E. 病理表现4.健康是指A.没有躯体疾病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E.有自我保健意识5.疾病的概念是A.病因作用下,躯体、精神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病因的作用下,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C.病因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不舒服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6.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C.一种疾病引起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D.稳态破坏引起的内环境紊乱不一定是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7.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A.疾病的原因B.疾病的条件C.疾病的诱因D.疾病的内因E.疾病的外因8.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9.疾病的本质是指机体A.结构、功能、代谢异常B.心理状态不良C.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D.社会适应能力差E.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10.疾病时机体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是A.损伤性变化的表现B.抗损伤性变化的表现C.损伤和抗损伤性变化的共同表现D.所有疾病的临床表现E.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1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是A.有一定的入侵门户B.引起的疾病往往有一定的特异性C.有一定的潜伏期D.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E.以上都对12.物理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是A.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时间才致病B.参于疾病的发展C.对机体有选择性的损害作用D.有一定的潜伏期E.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13.脑死亡的主要指征不包括A.自主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脑干反射消失D.脑电波消失E.脑血管灌流停止14.下列哪种情况可认为已经死亡,继续治疗无意义A.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B.大脑功能停止,脑电波消失C.心跳呼吸停止D.脑电波消失E.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15.死亡是指A.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B.细胞死亡C.意识永久性消失D.脑电波零电位E.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16.死亡的标志是A.脑死亡B.脑电波零电位C.瞳孔散大D.反射消失E.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多项选择题】1.不完全康复是指A.损害性变化得到控制B.体内仍有某些病理变化C.主要症状已经消失D.可因代偿失调而致疾病再现E.可留有后遗症2.对脑死亡的正确认识是A.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B.在一定时间内脑以外的器官仍有血液供应C.意味着人的临床死亡D.意味着人的社会死亡E.意味着法律上已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3.判断脑死亡的根据有A.大脑无反应性和不可逆的昏迷B.呼吸停止C.颅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D.心跳停止E.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精神及社会行为的良好状态。

第01章 绪论

第01章   绪论

if () ~ else for () ~ while () ~ do ~ while () continue break switch goto return
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 循环语句 循环语句 结束本次循环语句 中止循环式switch语句 多分支选择语句 转移语句 从函数返回语句
(4)复合语句 ) 复合语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句,由大括号{和} 把一些说明和语句组合在一起,使它们在语法上等价 于一个简单语句;可由若干简单语句或复合语句组成。 例如:
1.2.2 编辑 是指把按照C++语法规则编写的程序代码 通 过编 辑 器(Borland C++ 5.05,Visual C++ 6.0,Turbo C++ 3.0)输入计算机,并存盘。 在存盘时,C++源文件的扩展名为.CPP。 C++ .CPP 1.2.3 编译 将编辑好的C++源程序通过编译器转换为 目标文件(OBJ文件)。即生成该源文件的目 标代码。
197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Dennis M.Ritchie为 克服B语言的诸多不足,在B语言的基础上重 新设计了一种语言,取其第二字母C,故称为 C C语言。 1980 1980年贝尔实验室的Bjarne Stroustrup C Bjarne Stroustrup对C 语言进行了扩充,推出了“带类的C”,多次修 改后起名为C++。以后又经过不断的改进,发 展成为今天的C++。 C++改进了C的不足之处,支持面向对象的程 序设计,在改进的同时保持了C的简洁性和高 效性。
if ( a>b ) { c=a-b; d=c*a; } else { c=a+b; d=c*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9世纪(发展期)
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发展,物理学、化学的发展极大地 推动生物化学的发展。当时的研究中心在德国。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Liebig)是生理化学和碳水化合物化学 的创始人之一,研究了大量的有机分子和生物组织提取物, 并首次提出了“新陈代谢”这个学术名词。 1877年,德国医生霍佩-赛勒(Hoppe-Seyler)首次提出 “Biochemie”这个名词,译为英文是“Biochemistry”,汉译 为生物化学,并创办了生理化学杂志,将生理化学(生物 化学)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首次从生物学、医学、化学 中分离出来。他还首创了“蛋白质”一词,并得到了血红 蛋白结晶。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Sanger)经过10年研究,发 明了测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方法,并 于1955年确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这是第 一个被阐明结构的蛋白质,开创了蛋白质序列 分析的先河。 1960年,雅各布(Jacob)和莫诺(Monod)提出了 在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基因调控的操纵子结 构模型。 1965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尼伦伯格(Nirenberg) 破译出三联体遗传密码。
生物化学
刘涛 Email: lt-lxx@
绪论
生物化学的涵义及内容 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史 生物化学在生物科学中地位及作用 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一、生物化学的涵义及内容 1. 化学的概念(共性和个性) 化学的概念(共性和个性) 化学学科的共性都是研究: 物质的本质,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 和性质; 根据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可划分成各 种不同的化学: 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我们由此可以引出生物化学的概念。
1993年,美国科学家穆里斯(Mullis)由于发明了PCR (聚合酶链反应)仪而获得诺贝尔奖。PCR法通过 DNA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的反复循环,可以实 现微量的目的基因在短时间内扩增100万倍以上。目 前PCR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 2000年,在许多国家分子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下, 拟就了人类基因组草图,宣告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的初步完成。 总之,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 展一日千里,进入21世纪后,该学科必定会得到更大的 发展,为人类创造财富和幸福。
2. 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基础
为了选育出优质高产菌株,必须 对微生物进行改造,而这些都是建立 在分子生物学(遗传的分子基础)的 基础之上的。无论使用传统的理化方 法进行诱变育种,还是通过基因工程 的手段进行育种,其操作的对象都是 DNA分子,因此必须对这类生物大分 子的性质有所认识。
3、生物化学为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提供理 论依据。
进入8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对生物技术倍加 重视,分子生物学研究成了最受青睐的学术领 域之一。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 发酵工程在内的生物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并已经在农业、医药、轻工等行业得到广 泛的应用。 1984年,科勒(Kohler)和米尔斯坦(Milstein)等 人由于发展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完善了极微量 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1903年生物化学学科正式成立
霍佩-赛勒的学生米歇尔(Miescher)研究了病理液 体和脓细胞,并从脓细胞的细胞核中分离得到了 脱氧核糖核蛋白。 19世纪50年代,巴斯德(Pasteur)证明了酒精发酵 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排除了发酵自生论。 1897年布赫纳(Büchner)兄弟利用无细胞酵母汁 液发酵蔗糖产生酒精的研究,是生化发展早期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不仅结束了酒精发酵机理持 续了半个世纪的大论战,而且将酶学和代谢等现 代生化研究引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发酵产品种类多种多样,性质各异,有的是生 物小分子如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维生素、寡 肽、低聚糖等,有的属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 核酸、多糖等,要将它们从成分复杂的发酵液中分 离出来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静态生化部分对生物 分子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正是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4. 生物化学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生化对农业也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霍利(Holly)阐明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核苷酸 排列顺序,后来又证明了所有的tRNA都有着 相似的结构。 60年代末,DNA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被陆续发现,为研究核酸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找 到了自由切割和重组的工具,为70年代初重 组DNA技术(基因工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977年,桑格设计出一种测定DNA分子中核 苷酸序列的方法,并测定了由5375个核苷酸 组成的ΦΧ174 DNA的一级结构。这种DNA 序列分析法至今仍被广泛的使用。
从一种生物分子转化为另一种生物分子所经历的化学反应 过程称为代谢途径,这其中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能和 需能)。生物体内各种不同的代谢途径构成复杂的代谢网 络,各种生物分子通过这张代谢网络进行相互转化。 这部分内容反映生物体内物质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被称 为动态生化 动态生化。
3)遗传的分子基础和代谢的调节控制
4.20世纪上半叶
进入20世纪后,生物化学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德、美、 英、法都建立了生化学术中心。 20世纪上半叶在蛋白质、 酶、维生素、激素和物质代谢及生物氧化方面都有很大的 进展。 霍普金斯(Hopkins),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先后发现 了维生素、色氨酸和谷胱甘肽,创建了剑桥普通生物化 学学派和中心。 1926年,美国的色姆纳(Sumner)得到了脲酶结晶,证明 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2. 生物化学的涵义 生物化学是关于生命的化学,是研 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物质的结构 与功能,生命过程中物质与能量变化的 规律,以及一切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的 科学。 生物化学的定义中包含了几层意思: 1)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的四大类 基本物质(糖、蛋白质、核酸、脂类), 三大活性物质,以及各种有机小分子等 等。
三大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激素。
它们的结构、特性、作用方式和机理。
静态生化。 由于这部分内容研究的是生物分子的静态特征,被称为静态生化
2)新陈代谢的研究
事实上,生物分子在生物体内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在 时时刻刻的发生变化,包括:
生物大分子 小分子 体外物质 降解 合成 转化 运输 分泌 小分子 小分子 体内物质
遗传的分子基础在内容上属于分子生物学,讲述的 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包括:
复 制 转录
DNA
逆转录
复 制
RNA
翻译
蛋白质
该法则是生物体传递并表达遗传信息的基础。 生物体内的代谢网络非常复杂,而生物体的各种反 应却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受到精密的调节机制调控 的。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1.史前期
1937年,英国生物化学家克雷布斯(Krebs) 发现并阐明了三羧酸循环。
此外,脂肪酸氧化降解途径、糖酵解途径 等基本生物化学途径也都在20世纪30年代 前后陆续阐明。
5.20世纪下半叶
整个生物化学的领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分子生 物学的出现和生物工程的兴起是这个时期最引人 注目的成就。 1944年,加拿大细菌学家艾弗里(Avery)完成 了肺炎球菌转化试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0年前后,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完 成了DNA的X-射线衍射研究。 在此基础上,1953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 (Crick)建立起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开辟了分 子生物学的新纪元。
6.我国生物化学的发展情况
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于本世纪20年代从美国回国后担任了私立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是我国生物化学研究的开端。在 他的领导下完成了蛋白质变性理论、血液的生化检测研究、免疫 化学研究、素食营养研究、内分泌研究等等,在生化方面做出了 重要贡献。 1965年,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和北京大学合作,在世界上率先通 过化学方法完成了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1983年,他们采用有机合成和酶促合成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 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此外,我国在酶的作用机理、血红蛋白变异、生物膜结构功能等方 面都做出了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2000年,我国作为人类基因组 计划的参与国同美、英、法、日等国家共同发布了人类基因组的草 图。在21世纪这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大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必 须加大发展步伐,才能与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接轨。
公元前22世纪用谷物酿酒 公元前12世纪学会制酱 公元前7世纪用车前子、杏仁治疗脚 气病,用猪肝治疗夜盲症等 人们依靠经验自发的利用生物化学规律, 而对本质没有认识。
2. 18世纪(启蒙期)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Lavoisier)研究燃烧和呼吸, 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化学研究的开端。 拉瓦锡通过研究指出呼吸是不发光的燃烧,其 本质是氧化作用。 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分离并研究了酒石酸、 柠檬酸、苹果酸、尿酸、乳酸、甘油等有机物。
四、如何学好生物化学 1.框架式记忆 2.上课前预习 3.上课认真做笔记 4.下课后总结 5.结合实验来学习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五、主要参考书
• 沈仁权等编第一版《基础生物化学》 第二版《生物化学教程》 • 郑集编 第三版《普通生物化学》
• 沈同、王镜岩主编 第三版《生物化学》 上下册
2)结构与功能: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 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系。 3)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生物体内大分子、 小分子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伴随的能 量变化。 4)一切生命现象的新陈代谢,包括:生长、 分化、运动、思维等;和自我复制如: 繁殖、遗传等。
从学科范围上来讲,生物化学是由 生物学和化学交叉发展形成的边缘 科学,是以化学方法为主要手段来 研究生物(生命活动)的一门科学。
研究植物的新陈代谢的各种过程,使我们 有可能控制植物发育,应用遗传工程技术改良 作物品种,实质也是利用生化技术。
生化乃预防医学及治疗医学的重要基础
疾病的诊断愈来愈多地依赖于生化指标, 此外从生化角度阐明药理作用,有助于设计有 效的药物。
生物化学的发展并非孤立: 生物化学的发展并非孤立:
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分析分离技术的发展密切 相关,在生化研究中,层析法、电泳法、光谱法、 同位素示踪法、超离心法等,几乎都成为必不可少 的基本方法,此外如核磁共振、X光衍射、中子衍 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化研 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