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便车效应

合集下载

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搭便车效应是指一个人或者群体中的个体,借助他人的努力或资源而不付出相应的代价,从中获取利益的现象。

这种行为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存在,也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中广泛存在。

个人层面的搭便车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搭便车效应表现为一些人习惯依赖他人的帮助,而不主动付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在团体作业中,有些人会依赖他人的工作,懒惰地不履行自己的职责,最终获得不应有的好处。

这种行为不仅会降低团队的整体效率,还会导致团队内部的不和谐。

另外,搭便车效应也可能出现在家庭生活中。

比如家庭中的某一位成员长期依赖其他人的经济支持,没有独立承担责任的意识,造成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不均衡。

这种情况下,依赖者得到了暂时的好处,但长远来看,却可能导致家庭矛盾和经济危机。

社会层面的搭便车效应在社会层面,搭便车效应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个体或团体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公共资源但不承担对社会的回馈义务,从而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例如,一些富人通过逃税手段来获取社会资源,但却没有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此外,环境问题也经常受到搭便车效应的影响。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遵守环保法规,导致环境污染,但却没有承担清理污染的责任,而是由社会公共资源来承担。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应对搭便车效应为了减少搭便车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个人和社会都需要积极应对。

首先,个人在团队合作或家庭生活中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不依赖他人的努力。

只有每个人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形成和谐的团队和家庭关系。

在社会层面,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防止有心人利用搭便车效应获取利益。

同时,社会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责任意识,让每个人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义务。

总的来说,搭便车效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每个人都能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心理学的实用知识

心理学的实用知识

心理学的实用知识心理学的知识11,蘑菇效应(双刃剑,有好有坏)蘑菇效应,指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

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管理是大多数组织或公司对待初入门者、初学者的一种管理方法。

从传统的观念上讲,“蘑菇经历”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炼,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但如果不注意,不给予及时和应有关怀引导,也会产生弊病,比如蘑菇可能由于得不到阳光和肥料,一直长不大。

2,旁观者效应(不报警是人性冷漠?)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由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于1970年发现,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旁观者效应的6个原因:1)社会抑制作用。

2)社会影响结果,即人的从众心理。

3)多数人忽略。

4)责任扩散、分摊。

5)情境的不明确性。

6)评价恐惧(害怕别人说自己)。

3,搭便车效应(占尽便宜,一毛不拔)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搭便车效应使群体内的责任扩散,鼓励了个体的懒散。

当群体结果无法归因于任何单独个体时,个人的投入与整体的产出之间的关系将不明确。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1)损害成本承担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2)助长其它成员的惰性。

反映在整体的结果上就是:集体积极性下降,工作质量下降。

4,吊桥效应(不是因为人,而是因为场景)案例一心理学家阿瑟·阿伦在一座长130米且仅靠2根粗麻绳悬挂在70米高空的吊桥上做了一个实验:那些从桥上走过的人,大多数都觉得自己对站在对岸的異性有了心动的感觉。

如何消除团队中的搭便车现象

如何消除团队中的搭便车现象

回顾:
搭便车者产生于病态的外在价值环境和团队管 理漏洞。 • 在工作伦理重整方面,我认为人不是需求驱动 的,而是意义驱动的。要想一个人放弃搭便车 的想法,他就必须做到先集体后个人。 • 在改善团队管理方面,我认为要杜绝搭便车现 象,在团队管理方面,要有健康的组织文化、 适度的规模、恰当的结构、有效的奖惩制度。
• 规模适度 ——伊万· 维滕贝格的领导力研究表 明,6人团队的规模是最适宜的。理查德· 哈克 曼教授在哈佛大学的教学经验也表明,参加一 个项目的学生数不能超过6人,将不必要的劳 动资源降到最少。 • 奖惩制度公正严明——奖惩制度是组织文化传 承和归正最有效的保证。没有客观、统一、公 正的奖惩,组织文化的软控制就会变得似有若 无。
原因何在:
• 故事中的臣民是一个利益的整体,只有 他们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 声音。但是许多人同时怀有了这样的思 想:这么多的人不缺我一个啊,我不呼 喊其他人呼喊声音仍然很大。大家就怀 有了这样的想法,最终就导致了一片沉 默。
扩展延伸:华盛顿合作规律
团队中搭便车效应和华盛顿合作规律 是一个 意思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 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事成之日。 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
•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的,在合作 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搭便车效 应“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 需求,可能会使每个人都希望由别人承 担风险,自己坐享其成,这会抑制小组 成员为小组的利益而努力的动力。而且 “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 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
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
• 比如一个人在院子里点烟花给自己欣赏, 但放烟花的同时不但给他带来了快乐也 给他周围在看烟花的人带来了快乐,而 周围的这些人却不需要为此付出成本, 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又叫搭便车,即 周围的人搭了这个人放烟花的”便车”, 这叫作正外部性。

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搭便车效应学院:国际学系:金融学系专业:金融学课程名称:实验经济学学生姓名:LY VENG CHEN KAI学号:2008053695 2008053012 指导教师:目录:封面……………………………………………………………1 页目录……………………………………………………………2 页前言……………………………………………………………3,4页实验……………………………………………………………5-8页1.实验过程………………………………………………… 5,6页2.实验表格…………………………………………………… 7页3.实验数据…………………………………………………… 8页总结……………………………………………………………9 页搭便车效应前言: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由于利益集团的利益是由组成集团的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动机决定的。

因此,每个利益集团成员只有联手努力才能获得共同利益。

如果有人没有为此而努力,而另外人付出了努力,那么这就会抑制集团成员为本利益集团努力的动力;如果利益集团内每个成员都共同努力,则个人成本就会相当小。

解析产生“搭便车效应”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对于合作学习评价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采取消极应对的办法。

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心理预期,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搭便车”现象。

产生“搭便车效应”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等。

搭便车效应名词解释

搭便车效应名词解释

搭便车效应名词解释搭便车效应,也被称为Von Neumann-Morgenstern效应,是一种经济理论,指的是一些参与者在决策时,会倚赖别人的决定而不是做出独立的选择,从而导致被动接受不利的协议或结果。

它是由John von Neumann和Oskar Morgenstern在1944年他们出版的《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游戏理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发现的,由此被称为Von Neumann-Morgenstern效应。

搭便车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发生在当一组人协商某项事情,他们无法达成一致时。

到最后,某人会提出一个比较具有吸引力的提议,由此形成一致,但是这个提议的产生者得到的利益比其他人更多。

这种现象通常会出现在政治决策、商业谈判、投票或其他人际关系方面。

搭便车效应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参与者可能出于便利考虑,故意把决定留给他人因为他们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其次,参与者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把决定留给他人,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在事后摆脱责任。

搭便车效应不仅仅影响个人,而且也影响组织和国家的行为。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可能会被动地接受国际公认的行为准则或不利贸易协定,以此来满足有关国家的要求,因为它们意识到,如果阻挠,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搭便车效应也可能会导致更专制的环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可以利用这种效应来有效地压制反对意见。

此外,它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因为每个人都可能做出反应性的决策,而不是通过理性思考来做出应有的决定。

总之,搭便车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提示着当决策者无法达成一致时,就会出现参与者凭借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情况而达成某种协议,从而导致参与者各自受益或受损,因而产生一种“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对组织和国家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果要避免出现这种影响的副作用,决策者应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决策过程。

搭便车现象出现的原因

搭便车现象出现的原因

搭便车现象出现的原因一天,阿鲁达和一位伴侣想做抓饭吃。

那位伴侣问:“阿鲁达,您会切胡萝卜丝吗?”“不会。

”阿鲁达回答。

“那么胡萝卜丝炒葱头会吗?”“不会。

”“那样的话您会焖抓饭吗?”“也不会。

”那位伴侣只好自己把抓饭做熟,端到阿鲁达跟前,问他:“阿鲁达,您会吃抓饭吗?”“原来我连抓饭也不会吃,可看到您忙活了半天,不好意思不吃了。

”阿鲁达说完大口大口地吃起抓饭来。

聪慧的人,总是可以在市场能够抓住更多机会时加以免费利用,搭上最终一班车。

所谓“搭便车现象”现象是由外部性引申出来的,比如一个人在院子里点烟花给自己观赏,但放烟花的同时不但给他带来了欢乐也给他四周看烟花的人带来了欢乐,而四周的这些人却不需要为此付出成本,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又叫搭便车,即四周的人搭了这个人放烟花的“便车”。

多数状况下搭便车需要的是才智和头脑。

从前有个穷人因生活拮据便到邻家一位吝啬的老人那里去讨碗饭吃,他知道直接表明来意是确定不行的,便事先带了把斧子。

见到邻家老人后穷人说:“我有一把奇妙的斧子,假如把它放到沸腾的锅里就可以煮出美味的粥来,只因我家中贫困,一无全部,所以想借你家锅来煮碗粥喝。

”老人听说斧子可以煮粥,不但感到奇怪,还想到反正在自己家肯定不会吃亏的,便爽快地答应了。

穷人让老人帮忙用木柴生起了火,然后把斧子洗洁净放到锅里煮了起来。

等到水烧开后穷人亲自品尝了一口后禁不住赞美道:“真是太好喝了,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美味的粥,要是再加点燕麦粉就更好了。

”老人便赶忙拿来了燕麦粉,而后穷人又用同样的方法让老人心甘情愿拿来了盐巴、青菜和肉片,就这样一锅粥做好了。

正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吝啬的老人只想搭便车吃斧子粥,把全部的留意力都集中到了穷人如何熬粥上了,岂能想到斧子熬粥只是个诱饵。

斧子不过是把一般的斧子而已,而那锅粥却是穷人用自己的才智换来的。

其实,穷人和老人都有搭便车的想法,不同的是穷人用的是才智取胜,而吝啬的老人想占的是廉价,结果却吃了亏。

搭便车效应的遏制办法

搭便车效应的遏制办法

搭便车效应的遏制办法作者曾毅关于搭便车效应(Free rider problem),这是在经济学里面很出名的一个问题。

生活中中经常遇到搭便车的情况。

下面就谈谈搭便车效应和解决办法。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由于利益集团的利益是由组成集团的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动机决定的。

因此,每个利益集团成员只有联手努力才能获得共同利益。

如果有人没有为此而努力,而另外人付出了努力,那么这就会抑制集团成员为本利益集团努力的动力;如果利益集团内每个成员都共同努力,则个人成本就会相当小。

从定义上看,形成搭便车的条件是形成一个利益群体,一个团队的同事,一栋楼、一个小区的业主,一起合租的几个朋友都可以形成一个利益群体。

另外一个条件是某成员努力,而且是为了整体的利益努力。

一个同事利用空余时间参与开源项目就不是为整个团队的利益努力,一个业主把自家的房子装修的特别漂亮也不是为了小区的利益努力,一个朋友每天把自己的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也不是为整个合租的团队利益努力。

最后一个条件是为团队努力后每个成员都受益了,而努力的过程是个人付出的成本,其他人基本没有付出。

所以小区的业主交物管费保证了小区的安全和干净,虽然每个人都受益了,但是并不是某个人的付出,而且所有人的付出,所以这也不是搭便车。

真正的搭便车是:一个团队中某个成员为了项目能够按时完成,天天志愿无偿加班,最后使得项目顺利完成,其他人就是搭便车;小区某几个业主为小区的卫生情况差而和物业打官司,最后官司赢了,小区的卫生情况变好了,每个人都受益了,但是只有这几个业主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这就是搭便车;同住在一个房子里的朋友,某个人特别爱干净,每次都是他倒垃圾,打扫公共区域,使得整栋房子都很干净,其他几个人也受益了,但是打扫卫生倒垃圾的就他一个人,其他人都是搭便车。

搭便车效应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严重影响人的积极性,最后使得每个人都不愿意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从而使得集体利益受损,每个人的利益受损。

人人都该学习的10个心理学效应

人人都该学习的10个心理学效应

人人都该学习的10个心理学效应1,蘑菇效应(蘑菇是把双刃剑,有好也有坏)蘑菇效应,指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

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管理是大多数组织或公司对待初入门者、初学者的一种管理方法。

从传统的观念上讲,“蘑菇经历”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炼,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但如果不注意,不给予及时和应有关怀引导,也会产生弊病,比如蘑菇可能由于得不到阳光和肥料,一直长不大。

2,旁观者效应(不报警真的只是因为人性冷漠?)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由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于1970年发现,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旁观者效应的6个原因:1)社会抑制作用。

2)社会影响结果,即人的从众心理。

3)多数人忽略。

4)责任扩散、分摊。

5)情境的不明确性。

6)评价恐惧(害怕别人说自己)。

3,搭便车效应(占尽便宜却一毛不拔,对他人自私,对自己慷慨)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搭便车效应使群体内的责任扩散,鼓励了个体的懒散。

当群体结果无法归因于任何单独个体时,个人的投入与整体的产出之间的关系将不明确。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建议4-6人为一小组,不要把有些大班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

当然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要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指导合作的技巧,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奖励机制分配上破除“平均主义”。

团队激励如何消除搭便车现象

团队激励如何消除搭便车现象

团队激励中如何尽量消除搭便车现象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业务流程越来越复杂,团队是组织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因此团队的建立与运作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

然而,在团队中最令人担心的经典难题就是“搭便车”问题,又称“偷懒”问题。

“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典型的案例。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free-rider problem),是指在团队生产中,由于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与所得报酬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每个成员都有减少自己的成本支出而坐享他人劳动成果的机会机会主义倾向,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就导致团队工作无效。

以下文字将从多个角度阐述、解释并解决“搭便车”现象。

一、经济学、绩效薪酬管理角度经济学认为搭便车: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使得个人供应了“公共产品”,给其他人带来了正的外部性,他们可以免费消费此“公共产品”,此时,我们称后者搭了前者的便车,“搭便车”问题就产生了。

而在团队生产中,由于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与所得报酬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或者由于其他激励措施不利,而造成的每个成员都有减少自己的成本支出而坐享他人劳动成果的机会主义倾向,团队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就导致团队工作无效率或低产出。

以经济学角度,主要从绩效薪酬管理方面,即利用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股权激励的方法预防与消除“搭便车”现象。

1、建立有效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关注团队中成员的个人绩效由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生产成果主要是团队协作的产物,据此易于评定团队的整体绩效。

因此,在对团队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仅关注基于结果的团队整体绩效考核,而忽视了在团队运作过程中的成员个体的绩效评定。

人人都该学习的10个心理学效应

人人都该学习的10个心理学效应

人人都该学习的10个心理学效应1,蘑菇效应(蘑菇是把双刃剑,有好也有坏)蘑菇效应,指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

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管理是大多数组织或公司对待初入门者、初学者的一种管理方法。

从传统的观念上讲,“蘑菇经历”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炼,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但如果不注意,不给予及时和应有关怀引导,也会产生弊病,比如蘑菇可能由于得不到阳光和肥料,一直长不大。

2,旁观者效应(不报警真的只是因为人性冷漠?)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由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于1970年发现,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旁观者效应的6个原因:1 )社会抑制作用。

2)社会影响结果,即人的从众心理。

3)多数人忽略。

4)责任扩散、分摊。

5)情境的不明确性。

6)评价恐惧(害怕别人说自己)。

3,搭便车效应(占尽便宜却一毛不拔,对他人自私,对自己慷慨)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搭便车效应使群体内的责任扩散,鼓励了个体的懒散。

当群体结果无法归因于任何单独个体时,个人的投入与整体的产出之间的关系将不明确。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建议4-6人为一小组,不要把有些大班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

当然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要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指导合作的技巧,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奖励机制分配上破除“平均主义”。

占尽便宜却一毛不拔的心理学效应:搭便车效应

占尽便宜却一毛不拔的心理学效应:搭便车效应

占尽便宜却一毛不拔的心理学效应:搭便车效应搭便车,顾名思义就是指乘坐顺路可免费的车。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搭便车的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这里的“利益群体”不单指企业内部,还包括其他牵涉到时间、体力、精力、金钱、人脉等资源联结的群体。

日常生活中,搭便车效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比如你外出或者去旅游,就有朋友让你帮忙代购,这其实就是搭便车,如果交情足够好,那帮帮忙其实还好,如果交情不够的时候让帮忙,东西带回来了如果还嫌这个说那个,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

比如你们几个人组队完成一项任务,如果团队里有人完全不出力,到成果出来的时候却又要分一杯羹,这也是搭便车。

比如你们要组织一个聚会,就会有人说,只要有人组织TA就会去参加,费用可以AA,其实这也是搭便车,表面上看费用AA好像很公平,但其实组织者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也是资源,其他参与者也只不过顺便享受了组织者的辛勤成果而已。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到,搭便车效应非常细致入微的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而搭便车效应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首先,搭便车效应会直接损害成本付出者的利益,打击TA的积极性。

虽然有句话说“吃亏是福”,但是如果不管大事小事一直吃亏,那也是非常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

思维正常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人能长期忍受被人搭便车,因为除了利益方面的考量,人们还有被尊重、被重视的心理需求。

如果一直付出却被别人视为理所当然,得不到尊重和回馈,那自然而然会心凉,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时常会看到,那些原来积极性很高的出力者,后来渐渐变得沉默了,原因就在这里。

其次,搭便车效应会助长其他得益者的惰性。

懒惰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之一,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努力克服惰性,和懒惰的心理做斗争。

区别在于有人能克服自己的惰性,而有的人则堂而皇之的放任惰性的滋长,直接占用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不以为耻。

搭便车效应的存在,会助长其他得益者的惰性,因为哪怕TA 一毛不拔,什么也不用付出,也能从其他人那里获益。

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

♦ GROWTH ♦
麻涑课觉
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 利益所做的努力,集团内所有人都可能得益,但 其成本则由其个人承担。

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在合作学习中, 如果过多强调合作原则,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 可能会使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承担风险,自己坐享其 成,这样一来,会抑制小组成员为小组利益而努力 的动力。

另外,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 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

心理学研究表 明,合作小组的规模如果比较小,每个成员的努力 对整个小组都有较大影响,其个人努力和奖励的不 对称性相对较小,会使搭便车效应明显减弱。

所以 在合作学习中,建议4一6人为一个小组,再加上 营造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明确任务、责任合理分 工、随时视察学情等机制,就能取得较高的合作效 率和较理想的成果。

好景不长,齐宣王驾崩,齐湣王继位。

齐湣王喜欢听 独奏,于是,乐正推荐南郭先生表演。

南郭先生吓得 浑身发抖,原形毕露,丑态百出。

齐湣王大怒,要严
当天,南郭先生就逃之夭夭了。

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
专业11班护理
胡建新、刘亚婷、任璐 、曾清清、钟瑭盛
(按姓氏拼音排名,排名不分先后)
一个团队中某个成员为了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天天志愿无偿加班,最后使得项目顺利完成,其他 人就在搭便车; 小区某几个业主为小区的卫生情况差而和物业 打官司,最后官司赢了,小区的卫生情况变好了, 每个人都受益了,但是只有这几个业主付出了时间 精力和金钱,这就是搭便车; 同住在一个房子里的朋友,某个人特别爱干净, 每次都是他倒垃圾,打扫公共区域,使得整栋房子 都很干净,其他几个人也受益了,但是打扫卫生倒 垃圾的就他一个人,其他人都是搭便车。

指在一个共同利益体中,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自 觉或不自觉地,假装或不道德地像南郭先生一样 “滥竽充数”的行为与动机。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投 机心理与行为。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 奥尔逊于 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 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解决搭便车效应的办法
1,不能只让某成员努力,把工作
的分配做得更加的明确 2,成本不能由个人承担,而应该 让大家承担
解决搭便车效应的办法
3,奖惩制度工正,破除“平均主
义”的做法。 4,规模适宜,有研究表明6个人 团队规模最适宜。
搭便车效应成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 域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尽管如此,由于搭便车效 应与人类的本性紧密相连,所以人们一直对它束手 无策, 搭便车问题也就成了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想解决 而无法解决的难题。
产生“搭便车效应”的条件
1,一个合作的团队 2,劳动者和投机者成果共享 3,正确工作伦理的缺失 4,团队管理的失误

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由于利益集团的利益是由组成集团的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动机决定的。

因此,每个利益集团成员只有联手努力才能获得共同利益。

如果有人没有为此而努力,而另外人付出了努力,那么这就会抑制集团成员为本利益集团努力的动力;如果利益集团内每个成员都共同努力,则个人成本就会相当小。

简介群体内的责任扩散鼓励了个体的民懒散。

当群体结果无法归因于任何单独个体时,个人的投入与整体的产出之间的关系将不明朗。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建议4-6人为一小组,不要把有些大班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

当然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要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指导合作的技巧,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奖励机制分配上破除“平均主义”。

解析产生“搭便车效应”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对于合作学习评价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采取消极应对的办法。

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心理预期,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搭便车”现象。

产生“搭便车效应”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等。

经济学中搭便车的名词解释

经济学中搭便车的名词解释

经济学中搭便车的名词解释搭便车,是经济学理论中一个常被提及的名词。

它源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指的是一个人或实体通过不努力付出自己的资源或努力,而通过依赖他人或其他实体的努力而获得好处或利益的行为。

经济学家对于搭便车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来理解这种行为。

这些理论可以在很多领域中找到应用,例如公共物品提供、劳动力市场、社会福利等。

在这篇文章中,将简要介绍一些与搭便车有关的经济学概念和理论。

首先,我们可以从公共物品提供的角度来理解搭便车。

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不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或服务。

不排他性意味着一旦某个人获得了公共物品,其他人也可以自由地享受它,无需付出额外的费用。

非竞争性则意味着一个人的消费或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获得或使用量。

然而,正由于这种性质,公共物品的提供往往会面临搭便车问题。

因为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无法将其排除给予一些人,也不可能对每个人都进行收费。

这就意味着即使有人不支付任何成本,他们仍然可以享受到公共物品带来的好处。

这种情况下,不愿意付费的人会选择搭便车,依赖其他人支付费用来提供公共物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通过强制性的纳税或政府干预来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通过强制征收税款来收集资金,用于提供公共物品。

这样,每个人都必须为公共物品的提供付出一定的代价,避免了搭便车的行为。

此外,搭便车也在劳动力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劳动力市场是个体和企业之间进行工作交换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有些人可能会选择搭便车,即依靠其他人的努力和技能来获取工作机会和薪酬。

这种行为也被称为劳动力市场中的“免费骑师”现象。

某些人可能不愿意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技能来获得高薪工作,而是寄希望于其他人的工作来获得一份相对容易的工作或薪酬。

这样的行为不仅会给其他付出了努力的人带来不公平,也会导致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效率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来防止搭便车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搭便车效应何谓搭便车2002年12月,山东禹王集团照例对“忘不了”3A脑营养胶丸上两个月的销售情况进行盘点。

结果一出来,财务人员大吃一惊,原以为10~11月这个淡季不会有太好的业绩,但统计结果显示,这两个月“忘不了”的销售情况大好,形势喜人。

这段时间公司一没有开展重大的促销活动,二没有大规模投放广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呢?公司上下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派人对此进行专项调查。

时过不久,便查出了原因。

原来,北京恒基伟业公司于2001年10月份推出一款用于帮助学英语的新产品——记易宝。

进入 2002年,恒基伟业对这款产品进行了大力的市场推广,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及多种媒体上投放了大量广告。

而他们打出的广告词居然是“精确记单词,就是忘不了”。

该广告强调的是“记易宝”助学的神奇效果。

但是,由于作为健脑产品的“忘不了”已经在市场上推广、宣传了七八年之久,受众已经对该品牌有较深印象,所以,许多消费者受到“记易宝”的宣传词的提示,就去购买“忘不了”3A脑营养胶丸。

这次,“忘不了”千巧百巧地赶上了个点。

没花一分钱,没出一分力,坐收了“记易宝”广告宣传的利益。

不知不觉间,禹王集团搭了一趟恒基伟业的顺路车。

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这一看似平常的社会现象,却包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

20世纪 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奥尔森给出了搭便车的基本含义——不付成本或少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搭便车现象严重违背成本—效益与投入—产出的市场内在规律,很多时候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搭便车效应成了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

尽管如此,由于搭便车效应与人类的本性紧密相连,所以人们一直对它束手无策, 搭便车问题也就成了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难题。

让人无奈的搭便车效应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城市居民拥有了房屋自主产权。

由于历史原因及利益诉求的不同,作为城市住房供应方的房地产公司和房屋管理方的物业公司,开始与小区业主产生矛盾纠纷。

自2000年以来,声称备受房地产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欺蒙和侵害的广大业主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极为浩大的维权运动。

业主们成立业委会,理论界出谋划策,舆论界大力支持。

满以为城市小区的业主们会获得一个满意的结局,可事实却让人们大跌眼镜,城市小区业主维权而今已是举步维艰。

痛定思痛,在对维权运动的总结中,人们发现,搭便车现象是维权运动陷入低潮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以北京某花园为例加以说明。

某花园业主因房屋面积缩水及电梯问题对开发商极为不满,业委会及维权积极分子打算联合众业主起诉开发商。

该花园共有业主827名,报名参与的仅120人,实际缴纳费用支持维权的不过80多人。

可怜的业委会连集体诉讼的参加人数都达不到法律要求。

在维权过程中,积极分子曾遭围攻、殴打、恐吓,除少部分业主伸出援助之手外,不少业主连同情的表示都没有。

这里面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存在,但大多数业主抱着搭便车的心理对待这件事,不能不说是维权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积极分子维权成功,他们可坐享其成;积极分子维权失败,他们的现实利益也没有受到损害,让他们搭上时间、破费钱财甚至冒着危险去为大伙争取利益,不干!对个人利益精明算计的必然结果是选择搭便车,绝大多数人搭便车的结果只能使维权失败。

黄河边有一个小村庄,大集体时修了一条水渠。

用水灌溉比望天收每亩每年增产50斤。

可包产到户后,没两年这条水渠竟报废了。

废弃的原因很简单,靠近渠首的农户认为水渠占了自家的耕地,维修水渠破坏了自家的庄稼,所以提出要免除自家的维护费用及水费。

都是同样用水,其他农户当然不同意渠首农户的免费要求。

于是,渠首的农户便拒绝交费,反正水渠从他们田里过,只管放水。

村里谁也不愿意出头阻止渠首农户用水或强迫他们交钱,钱只好摊到别的农户头上。

这样一来,不少农户就不干了,也拒绝交费。

事办不下去了,只好把水渠给废了。

便民利民的水渠就这样报废了,真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现实。

探究其原因,搭便车效应应是罪魁祸首。

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

北美五大湖流域航线密集,货运繁忙,为使航运安全,从事航运的企业迫切需要修建灯塔,大公司积极性很高,出钱又出力,而小公司则无动于衷。

最后,大公司集资建好了灯塔,小公司则坐享其成。

再如,罢工胜利,工人待遇普遍提高,但参加罢工的工人承担了所有的风险,没参加的工人坐收利益。

社会生活中如此,商场中也是如此。

2004年,姜戎先生的《狼图腾》在图书市场上一炮走红,于是,《狼道》、《狼性法则》等“狼书”一拥而上,“狼”烟四起。

此为典型的搭便车行为。

这些年,中国企业爱炒概念,一款纯平彩电问世,数款纯平紧跟其后;保暖内衣概念一出,第二年保暖内衣便成战场;消费者连变频空调频怎么变还没搞清楚,变频空调已经分出一代、二代了。

公共的悲剧从上述某花园业主维权失败的故事和小村庄水渠报废的事实中,我们不难看到,小区的居民因大多数人要搭便车,而丧失了诸多的公共利益:他们的房屋公摊面积过多,他们的公共绿地被挤占,他们的公共财产被挪作他用..而小村的村民得到的是每个家庭收入的减少。

搭便车搭出了“公共的悲剧”,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客车上,劫匪猖獗,有人站起来英勇反抗,而众乘客漠然视之。

英雄被打倒后,乘客只得向劫匪贡献出自己的财物。

乘客想搭便车无风险无成本地获得安全,付出的是全车人的钱财。

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集体的悲剧。

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在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以招待为名,不仅公款吃喝,更是购置大量物品把账记到送给检查组礼品的账上。

如此搭便车,最终导致腐败丛生,企业垮掉。

这是企业的悲剧,更是国家的悲剧。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反向求证发现,导致公共悲剧的根源在于人们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公共利益。

作为一个正常人,不支付成本或尽可能少地支付成本,而获取最大的利益是其本性。

这便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公共利益无人关心,公共物品无人供给和维护。

这个问题是集体行动的难题。

有这么一则寓言,说在扬子江上,有一群纤夫逆水拉纤。

每个人都不愿比别人多出力,因为不管他出力与否,只要船行,他便可得到报酬。

大伙都这样想,于是,没有一个人用力拉纤。

船不行走,也就没人能得到报酬。

于是,纤夫们出钱雇了个工头,让工头来监督他们,鞭打他们。

这样,船就前行了。

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据说,国家就是这样起源的。

再进一步,若是人人都想免费得到东西,社会又该怎样?我们将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过度放牧,草原沙化;大肆排放,环境污染;滥捕滥杀,动物灭绝;滥砍滥伐,森林毁灭..如此可怕,真的不忍再往下写了。

巧搭便车,发展自己禹王集团占了个大便宜。

但回想它的搭车经历,其中存在很多巧合。

这就说明,搭便车多少存在运气问题。

也就是说,作为企业,如果一味地等待老天的眷顾,希望将顺路车降临到自己的身上,那岂不和守株待兔一样可笑了?不过,如果能将搭便车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去运用,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刚起步的小企业,也不乏是一个省力、省钱、见效快的好办法,但必须要深谙其中的原则和技巧。

——在产品概念上搭车。

所谓概念,就是产品或品牌的观念。

概念实际就是一种说服消费者接受和购买产品、品牌的借口,是一种非常普及的东西。

所以,当一个强势品牌的产品在推广诉求时,如果自己企业的产品诉求正好符合强势品牌产品的诉求,则可以采取搭便车的策略,以达到强势品牌吆喝而自己卖货的效果。

比如,什么“除螨香皂”,什么“减肥香皂”,什么“超强纠错”,什么“纯平彩电”,等等,你都可以紧随其后。

但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 如果产品的需求潜量不是很大,就不值得追随,否则,随也赚不到好处。

* 如果某企业推出的概念市场上已经存在,已有可以满足这个利益点的产品,就不要抢着去搭车。

* 如果某个产品的市场正处于导入阶段,也就是刚刚进入市场,虽然它未来潜力很大,也不能盲目搭车。

* 如果某产品市场普及率达到了15%左右,正处于上升阶段,则是最佳的搭车时机。

——建立起产品利益和品牌概念之间的联系。

如果自己的产品利益和品牌概念存在着一定联系,那么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的概念就可以巧妙地搭上顺路车,别人的推广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前面的禹王集团搭便车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要注意的是,把品牌概念和产品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存在很多负面的作用和影响,所以,要及时换车,也就是说,要在产品需求量增大的时候,用品牌概念替换掉产品概念。

——产品在市场需求的上升期可巧搭便车。

当一个产品的市场需求处于逐步旺盛的阶段时,可以很巧妙地搭个便车,因为这个时候消费者需要的是产品的利益。

相反,如果在一个产品的市场已经比较成熟、消费者的需求也基本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不能搭便车了,因为,该企业此时更注重品牌的建设,为了积累资本,它所做的都是品牌的诉求。

——满足需求的产品可搭便车。

在这里,我们权且把产品分为满足需求的和满足欲望的两类。

这实际也是产品的基本属性。

如果你的产品地基本属性是满足欲望的,就不便搭便车。

因为,满足需求的产品具有实用性的功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心灵需求,可以通过启发和教育,扩大消费者的需求量。

.. ⊙除了上述方法技巧,下面的金玉良言也是应该谨记的* 在品牌与品牌竞争期间搭便车收益最大。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尽量搭乘那些具有个性化概念的产品。

* 从产品利益点上去搭便车,而不是从品牌上想办法。

核心理念:不付成本或少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应用要诀:善于借势,抓住机遇。

应用领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企业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