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明之光》第2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15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docx

2015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青铜器.docx

兴仁县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单元第一课文明之光课程设计人贾老师主题第二课时青铜器适合年级八年级知识与技能: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 , 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通过对青铜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青铜器工艺美术发展重点、难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点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组织阶段(备注或反学与教活思)动设计引导阶段学与教活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

?媒体运动设计用: ??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

?视频短片?早在夏初 , 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 , 进入中国历课件展示相史上长达 16 个世纪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造型、纹关知识。

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发展阶段一、青铜与青铜器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ni è)、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前左右形成,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高峰。

春秋晚期进入铁器时代,至战国晚期,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基本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秦汉呈现出一段美丽课件展示彩陶《旋纹尖底瓶》新石器时代课件展示《涡旋纹彩陶瓶》播放《司母戊方鼎》视频短片余辉后,青铜时代彻底结束。

课件展示相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关知识。

征播放《四羊2、青铜器分类方尊》视频短片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课件展示相关知识。

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煮器、食器、酒器、水器。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案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重难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绝的窑火中,烧造了粗朴的彩陶,发明了晶莹光洁的瓷器;而熊熊的炉火也曾铸造出庄严的青铜器。

这些精美的器物,既是日用器具,也是古代中国的礼器。

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超,装饰精美多变,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气度。

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知识点解析1、彩陶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志。

如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辛店彩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1)、欣赏彩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彩陶罐》等器皿,提问:这三件彩陶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颜色有什么异同?(2)、学习活动仔细观察课本第三页三件“鱼纹彩陶盆”,比较这几件器皿纹络的变化区别,并仔细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纹络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1)、欣赏青铜器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后母戎方鼎》、《四羊方尊》等器皿,提问:这两件青铜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

初中美术《文明之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文明之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7、清代瓷器:
师:清代是瓷器的发展高峰时期,无论在造型、装饰、釉色等方面都极为精致,我们可以用精巧来形容清代的瓷器。
1、师:同学们下面欣赏元代和明代的两个青花瓷器,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生思考回答
3、两个作品都各具特色,元代青花器形相对简单、釉色纯正、装饰花纹有人物植物等非常丰富。明代青花器形相对略微复杂、釉色
PPT展示清代瓷器
PPT展示元代明代青花瓷
PPT导入瓷器制作图片
视频拉胚过程
有点青绿色、装饰花纹简单概括。所以每个
都被不同的同学喜爱。
1、图片导入流程
2、教师介绍流程
感受拉胚的奥妙,增强学生对瓷器艺术的热爱。
本节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学习瓷器艺术。
第2页
作业与课堂评

1、请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5、元代瓷器:
师问:观察元代瓷器的纹饰与以往的有
何不同?
生:对比观察回答
师总结:当时文人画十分兴盛出现很多画家,它们绘制人物画及山水画,所以当时的瓷器上也有人物、山水等纹样。
6、明代瓷器:
师:明代瓷器在造型上和其他时代有很大的区别生:观察回答
师:线条以曲线为主,多了一份柔美,所以咱们用优雅来形容明代的瓷器。
第3页
2、生:讨论回答
3、师:出示图表加以补充。
按用途、是否施釉、彩装饰1、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概括
不同时期的瓷器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欣赏不同时期的瓷器,感受它们的时代特色。
1、原始瓷器:师问:原始瓷器有哪些特点?
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生:回答,师总结。
2、秦汉瓷器:学生自主欣赏,感受秦汉瓷器特点
2、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的同时,还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初中美术_湘美版八下《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湘美版八下《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明之光·原始彩陶之旅》教学设计一、课题概述课题:《文明之光·原始彩陶之旅》课型:欣赏·评述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彩陶的起源;结合陶器的实用功能初步学会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实践,在自主与合作探究中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

3.培养学生对原始陶器美的认识与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陶器的实用造型美与装饰纹饰美教学难点:理解彩陶的实用之美与纹饰的演变过程四、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瓷器教具学具:学习任务单、笔、彩陶学具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引导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问好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课本内容与哪些认识与疑惑?(学生思考并回答。

)3.走进《文明之光》第一课时,开启原始彩陶之旅。

(二)新授1.彩陶的产生①教师面对我国先民的生活与制陶场景的图片,讲解彩陶的产生:现在让我们一①同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史前展厅。

春秋《考工记》记载:“茹毛饮血,非所以养生也,圣人教之以火,炊米为食,鬲甗之器盛焉。

”陶器的出现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

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制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②问题回扣:A.陶器产生于什么年代?(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陶器的产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C.陶器产生之初,有什么功用?(盛饭、装东西、狩猎......)2.彩陶的器形之美陶器的实用性与器型美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陶器进行了装饰,所以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教师多媒体展示陶钵、陶豆、陶鼎、陶杯、陶甗、陶盆、陶壶、陶罐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早期陶器的用途(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教师总结:陶器根据用途分为三大类:①饮食器:盆、钵、豆、陶杯等;②炊煮器:鼎、鬲、甗等;③储藏器:壶、罐等。

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案

第1课《文明之光》教学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时一:彩陶导入:(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说说他们的舞蹈具有什么意义:舞蹈纹盆(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个彩陶盆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底部10厘米,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由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人三组,每组两边用内向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的柳叶形宽线。

舞蹈纹每组五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辫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人物的体侧都有一尾状物,大约是模拟动物的一种装饰。

舞蹈人足下的四道平圆圈线,可能是表示人们在湖边进行舞蹈表演的场景。

在这里,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

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优秀教学案例
(五)培养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本教学案例的五大亮点,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美术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成长。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进行以下工作: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美术作品与历史文明的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这一关系的认识。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帮助他们提高。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古代文明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互动式情景,如模拟古代壁画创作现场,让学生扮演古代艺术家,体验创作的艰辛与快乐。
3.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教学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古代文明对美术作品有哪些影响?”“不同文明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案例亮点
本章节的教学案例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凸显以下五个亮点,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教学效果:
(一)强调跨学科融合
本案例将美术与历史学科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历史文明的视角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创作。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创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文明内涵的美术作品。

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案2

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案2

《文明之光》教案教学目标: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重难点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赏析1、彩陶(1)、基本知识彩陶最早于1912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其后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地陆续发现。

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2)、回归课本半坡彩陶——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

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

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

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庙底沟期——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

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

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

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马家窑期——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

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3)、欣赏深入欣赏课本提供的图例《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语文才陶盆》和《人面鱼纹彩陶盆》等器具,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并从花纹和造型上进行解说。

完成课本上的思考·练习和活动一内容。

2、青铜器(1)、基本知识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教案、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感受文明之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文明背景下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文明之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文明背景,创作一幅以“文明之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充分展现所选取文明的特点。(60%)
2.写一篇美术鉴赏小论文,主题为“我眼中的文明之光”。请从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40%)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明之光这一主题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著名美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清明上河图》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展现了哪些文明之光?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文明之光》,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和风格特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湘美版美术八下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2

湘美版美术八下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2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联系原始人的生活了解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了解原始彩陶的用途和制作工艺。

探讨原始彩陶的造型和纹样,概括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

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原始彩陶艺术特点的彩陶平面图。

方法与过程:探讨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培养想象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想象、归纳的方法共同分析原始彩陶,培养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2学情分析一般特征: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初始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现代彩陶,对彩陶的用途、造型和纹样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信息素养:这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未知的事物喜欢研究探讨,但因为年龄还偏小,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和创设良好的情境。

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约3分钟)1、展示一件制陶工具,引起好奇心,吸引注意力。

你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工具吗?看看老师还带了什么来?展示一个陶罐,这个罐子是什么材质的?像这样表面有纹样的陶器叫什么?2、彩陶出现在什么时期?中国是发明彩陶器最早的地区之一,彩陶的发明就像一把火,点亮了人类的文明之光,让我们得以了解远古时期的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引出课题——《文明之光——彩陶》学生观察、思考和回答问题。

实物展示:陶泥、陶罐通过教师现场制作彩陶这一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二、设置问题,分组探究。

(约5分钟)1、请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关于彩陶的资料,说说对彩陶的了解。

2、请大家结合同学们的叙述和上学期的《远古的呼唤》一课,想象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思考、讨论几个问题:①、说说原始人的生活是怎样的?②、原人为什么会发明彩陶?③、彩陶对原始人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3、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彩陶是原始人生活的产物,但语言的描述似乎不够直观,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陶器的发明。

《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案第一章:文明的概念与特征1.1 导入:探讨文明的起源与定义1.2 讲解:文明的特征与要素1.3 案例分析:古代文明的典范1.4 互动环节:讨论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挑战1.5 作业:研究一个古代文明,了解其特点和发展历程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2.1 导入:介绍古埃及文明的历史背景2.2 讲解:古埃及的宗教、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2.3 案例分析:金字塔与木乃伊的文化意义2.4 互动环节:参观埃及文明展览或观看相关视频第三章:古希腊文明3.1 导入:介绍古希腊文明的历史背景3.2 讲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与艺术成就3.3 案例分析:雅典民主制度与希腊悲剧的意义3.4 互动环节:角色扮演,模拟古希腊的民主决策过程3.5 作业:比较古希腊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异同第四章:古罗马文明4.1 导入:介绍古罗马文明的历史背景4.2 讲解: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建筑风格与文化生活4.3 案例分析: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4.4 互动环节:参观罗马遗迹或观看相关纪录片第五章:中世纪欧洲文明5.1 导入: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5.2 讲解: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信仰、骑士文化与城市发展5.3 案例分析:教堂建筑与中世纪艺术的特点5.4 互动环节:参观中世纪欧洲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5.5 作业:研究一个中世纪欧洲的城邦,了解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第六章: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6.1 导入:介绍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人文主义思想6.2 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科学和哲学成就6.3 案例分析:达芬奇的多才多艺与《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6.4 互动环节:讨论文艺复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6.5 作业:研究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了解其贡献和影响第七章:工业革命与现代化7.1 导入:介绍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7.2 讲解: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7.3 案例分析:蒸汽机的发明与铁路交通的兴起7.4 互动环节:参观工业革命时期的博物馆或遗址7.5 作业:探讨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八章:非洲文明的发展8.1 导入:介绍非洲大陆的历史和多元文化8.2 讲解:非洲古代文明的成就与特点8.3 案例分析:埃及文明与马雅文明的联系与区别8.4 互动环节:讨论非洲文明对世界文化的贡献8.5 作业:研究一个非洲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制作PPT进行分享第九章:亚洲文明的交融9.1 导入:介绍亚洲大陆的多样性和文明交流9.2 讲解:亚洲古代文明的兴起与交流方式9.3 案例分析:丝绸之路与印度文化交流的历史9.4 互动环节: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9.5 作业:研究一个亚洲文明的宗教信仰,了解其对文化的影响第十章:当代文明与全球挑战10.1 导入:讨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10.2 讲解: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10.3 案例分析:数字时代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挑战10.4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探讨全球挑战下的文明发展第十一章: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11.1 导入:介绍20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和信息时代的特点11.2 讲解:互联网、和生物科技对文明的影响11.3 案例分析:社交媒体对人类交流方式的影响11.4 互动环节:讨论科技对教育、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改变第十二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2.1 导入:介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1.2 讲解: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对文明的影响11.3 案例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11.4 互动环节:讨论个人和集体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行动11.5 作业:设计一个环保项目或活动,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第十三章:文化与身份认同13.1 导入:讨论文化在塑造个人和集体身份中的作用13.2 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与冲突13.3 案例分析:多元文化社会中的身份认同问题13.4 互动环节:讨论文化多样性和尊重差异的重要性13.5 作业:研究一种文化现象,分析其对个人身份的影响第十四章:文明交流与冲突14.1 导入:介绍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和可能产生的冲突14.2 讲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和历史经验14.3 案例分析:某个地区或国家的文明交流与冲突实例14.4 互动环节: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文明间的交流与谈判第十五章:展望未来:和谐共处的文明15.1 导入:讨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15.2 讲解:如何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处15.3 案例分析:世界各地在促进文明和谐共处方面的努力15.4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文明交流与和谐共处的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文明之光》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当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主要重点包括文明的概念与特征、古代埃及、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文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非洲文明、亚洲文明、当代文明与全球挑战、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与身份认同、文明交流与冲突以及展望未来和谐共处的文明。

《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案

《文明之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明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文明发展感到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明的定义和特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文明的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明的定义、特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

2. 比较法:对比分析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明交流与碰撞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明之光》2. 课件:文明的发展历程,世界地图,四大文明古国的图片等。

3. 视频资料:有关文明交流与碰撞的影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文明发展历程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明,文明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文明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文明的基本概念。

3. 知识拓展:介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

4. 比较分析:展示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明之间的互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对文明交流与碰撞的看法。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文明交流与碰撞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文明的传播与影响,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2.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的传播方式,认识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对于全球文明发展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明的传播方式,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对于全球文明发展的意义。

初中美术_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明之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②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③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彩陶纹样从写实到抽象的演变。

(“人面鱼纹”和“鱼纹图形的变化”为彩陶纹样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间的关系。

把握纹样蕴含的生活意义。

【教学准备】彩陶实物、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播放视频,导入课题提出问题:下面这段视频介绍了什么内容?介绍了哪两种制作方法?播放大汶口彩陶文化的视频,学生带问题观看。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彩陶文化手工制作轮制教师总结:讲台前老师摆放了一组彩陶,它们器形优美,图案丰富。

中国的彩陶历史悠久,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彩陶出现于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从远古走来,在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中历练成长,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绝的窑火中,烧造了这些粗朴的陶器,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教师板书课题:文明之光二、学习目标三、了解彩陶知识1.什么是彩陶?彩陶即彩色陶器,它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做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其彩绘不易脱落。

教师总结:彩陶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2.中国境内彩陶的主要文化类型:a.我国境内广泛存在着彩陶文化,中国的彩陶最早于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称仰韶文化,又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又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类型最早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庙底沟类型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

仰韶文化出土的陶器很多,它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红陶,其装饰以彩绘为主,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内容。

b.另一个分布较广的是马家窑文化(出土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经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娴熟的绘画技巧,制陶业非常发达,继承了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表现更为精细。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篇一:湘教版_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_第1课_文明之光_备课教案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备课人:金锦达备课时间 2015年月日课题1、文明之光授课时间第二周课型欣赏?评述课时总共3课时授课班级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1课时(彩陶)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一、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二、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三、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学设计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学设计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探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理解文艺复兴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4.现代艺术的崛起:介绍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美术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文明之光》,让学生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湘美2024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内容:
1.古代文明的艺术瑰宝:介绍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等地的美术作品及艺术特点,领略古代文明的辉煌。
2.中国古代美术的传承:分析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艺术形式,感悟中华民族的美术成就。
-培养学生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出发,分析美术作品的综合能力。
举例解释:在古代文明艺术瑰宝的学习中,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象形文字和壁画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埃及金字塔内的壁画如何体现生死观念。
2.教学难点
-对古代美术作品中宗教、神话等文化内涵的理解,如印度教艺术中的多头多臂神像。
-中国古代美术中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如水墨画中的笔法和构图,以及书法的笔势和气韵。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象征意义和中国书画的表现手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更多的图片和实物模型,以及进行现场演示,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这些知识点。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很高,这也证明了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加深理解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初中美术_第1课 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第1课 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明之光瓷器─釉色千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釉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瓷器的学习和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瓷器、陶器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文明之光第三部分瓷器,同学们瓷器用英语怎么说啊?生:chian师:那中国怎么说?生:Chian师:通过这个小小的单词,可以看出瓷器和我们中国的关系之密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瓷器古代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在第一课中我们讲了彩陶,同学们对陶器有了一定的认识,我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陶器和瓷器,现在小组讨论分析一下,本节课要学习的瓷器与陶器有何不同?表面材料烧制温度质地声音陶器瓷器同学们,都知道瓷器是我们中国发明的,那你们知道最早的瓷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么?•青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 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

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我国的瓷器最先出现的釉色是哪一种呢?•青瓷: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而成。

南朝青瓷莲花尊汉代青瓷在唐朝时,青瓷得以完善,逐渐形成了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并且控制釉料产生了以邢窑为代表白瓷。

法门寺秘色瓷邢窑刻花白执壶引导学生从器形、装饰、釉色等方面进行描述。

长沙窑执壶唐代宋代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汝窑:玛瑙入釉、胎薄釉厚,造型简洁自然官窑:造型工整对称,大开片,口部露胎,底部无釉钧窑:瓷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窑变特色定窑:白瓷代表,刻花划画工艺,黑色酱色珍贵哥窑:冰裂纹,黑黄色线,金丝铁线建窑:斗笠盏,黑釉釉下彩瓷的发源;•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初中美术_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注:部分内容参考CCTV9 探索与发现《神秘的中国彩陶》学情分析:学生具备相关的历史知识。

只要合理解释,他们不难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境,从而围绕时代生活理解彩陶文化。

但如果脱离时代背景单讲彩陶的外形与纹饰,以现代的欣赏眼光来看彩陶,他们是很难体会到彩陶的美感的。

所以我之前上这课的时候总是会有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学这个,我们又不去考古,这些陶器和它们诡异的花纹真土,它们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今年授课的思路改过后,没再遇到学生质疑彩陶来自于它所存在的时代的独特美感。

我想,他们已经认识到无论是我们的生命还是现代的文化都是从那个时代传承而来的。

效果分析:学生们听课专注,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推理。

对彩陶纹样的涵义不乏新颖又合理的解释。

教学目标达成理想。

用基于考古的各种合理的推断而不是局限的定论,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结构,用最简洁的表述方式,传达这份厚重的文化而不单是纹样,我基本上做到了。

课中渗透的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追忆以及对生命和文化传承的感悟让这节课更具有人文关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文明之光》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神秘的中国彩陶》是其中第一课时。

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彩陶部分的欣赏从器形、纹饰两个方面展开。

陶器的器形满足生活需要,罐、瓶、盆等不同器具具有不同功用,联系对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想象进行推测,能够丰富学生的认识。

纹样是这节课中的主要学习内容,要点在于把握纹样蕴含的生活意义,纹样与器形的协调关系,纹样的演变以及纹样给人的视觉感受。

彩陶纹样有具象和抽象之分,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具象的彩陶图案多表现自然现象、动植物等等,与原始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备课表
八年级下册
备课人:赵成伟备课时间2014 年2月21日课题第1课《文明之光》授课时间2月24日~2月28

课型欣赏·评述课时第2课时授课班级初二1~8班
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目标
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方法与
过程目标
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赏析青铜器。

情感与
态度目标
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
受。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课时二:青铜器一、导入:
教学过程
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
故称青铜。

早在夏初,华
夏先民就开始制
作青铜器。

进入中
国历史上长达16
个世纪的青铜时
代。

青铜器的造
型、纹饰、铭文体
现了高度的艺术
成就。

媒体运用
视频短片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