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驯化教案

合集下载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4)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4)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4)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动物的基本知识,对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的知识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感受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知道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学会与动物和谐共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感受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的驯化过程。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实例,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动物的驯化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动画等,生动展示动物的驯化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实例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实践活动材料:准备动物驯化的相关材料,如动物图片、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成为人类的朋友的吗?”让学生思考动物的驯化过程。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现象,掌握驯化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分析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驯化的动物,如宠物狗、猫等,对动物的驯化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学生对动物驯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现象,掌握驯化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动物驯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的驯化现象,驯化的基本方法,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难点:对动物驯化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动物的驯化现象。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驯化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动物驯化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动物驯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动物驯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4.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一些常见的驯化动物,如狗、猫等,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驯化现象、驯化的基本方法以及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7)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7)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7)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并探讨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互动活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性和驯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和探究能力,对于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驯化技巧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驯化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基本的驯化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驯化技巧,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动物的驯化。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驯化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和互动活动素材。

2.准备驯化动物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教室环境布置,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性和驯化过程,让学生了解驯化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驯化动物的过程,掌握基本的驯化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驯化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教学难点:动物驯化的原理,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观察动物的驯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驯化动物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准备实训材料,如动物玩具等,用于学生实践。

3.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

4.划分学习小组,便于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是如何被人类驯化的吗?”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PPT,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重点讲解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驯化动物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3)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3)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了解到动物的驯化知识,又能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动物的基本知识,对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动物的驯化知识了解不多,对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驯化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知道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知道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讲授新课:介绍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驯化动物,并进行交流分享。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12)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12)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2)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驯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动物驯化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适用于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能对动物的驯化有初步的认识,但对驯化的具体过程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驯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动物驯化的原因和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

2.难点:驯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3.准备课堂用的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猎豹捕猎、狗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等场景,让学生谈谈对动物驯化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动物驯化的原因。

例如,通过展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压力,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会逐渐变得温顺,甚至成为人类的伙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例,分析驯化过程中动物的行为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驯化现象。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动物的驯化现象。

动 物 的 驯 化_小学自然教案

动 物 的 驯 化_小学自然教案

动物的驯化_小学自然教案目的要求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野生动物是怎样被驯化为家畜家禽的。

2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比较野生动物与驯化后的家畜、家禽有什么不同)和推理能力(从野猪驯化为家猪的过程推想野马、原鸡、野鸭的驯化过程)。

3 、通过野生动物被驯化为家禽家畜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动物界是变化的,人不仅能利用自然还能改造自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野猪的驯化、野马的驯化、原鸡与家鸡、野鸭与家鸭、人工饲养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l 、提问:(1 )自然界的动物是从哪里来的?(进化的结果)(2 )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环境的变化)2 、谈话:动物的种类很多,按它们生活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一类是人工饲养的。

想一想,人工饲养的有哪些动物?3 、讲解:在自然界中生活的动物统称野生动物,人工饲养的动物可以称作家养动物。

家养的动物也有不同。

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饲养,它们的形态、习性与野生的同种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例如人工饲养的鲤鱼、青蛙等。

有的多年来世世代代由人工饲养,在自然界里找不到与它们形态、习性完全相同的野生动物,例如猪、羊、马、牛、狗、家兔、鸡、鸭、鹅等; 其中猪、羊、马、牛、狗等哺乳类叫做家畜,鸡、鸭、鹅等鸟类叫做家禽。

家畜、家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l 、指导学生认识野兽驯化为家畜(1 )讲述:我们先来了解家畜是从哪里来的,例如饲养得很普遍的猪是从哪里来的。

家里养的猪确切说叫做家猪(出示家猪图)。

自然界里原本没有家猪,只有野猪(出示野猪图)。

(2 )观察:家猪与野猪的样子有什么不同?(3 )谈话:野猪生活在什么地方?它的性情怎样?(4 )讲述:远古时代,人类靠采集和打猎生活,野猪就是当时猎捕的野兽之一。

起初,由于盯猎的工具很落后,多是木棒、石块等,捉到的野猪很少,人们经常饿肚子。

后来,随着打猎工具的进步,有了长矛、弓箭等武器,捉到的野猪越来越多,一时吃不完,就把活着的小野猪养在用木头或石块围成的圈里(出示原始人饲养野猪图),供给它们食物,让它们继续活着,留作以后缺少食物时再吃。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9)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9)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9)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对身边的动物进行简单的驯化实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驯化,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动手实践,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究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动物的驯化可能存在误解,认为驯化就是简单的训练,缺乏对驯化过程和技巧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知道驯化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驯化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驯化技巧对动物进行实践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案例中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3.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准备驯化工具和材料,如食物、绳子等。

3.准备实践活动场地,确保安全。

4.提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被驯化的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驯化过程中动物和人类的变化,总结驯化的基本技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驯化技巧对身边的动物进行简单的驯化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的操作方法。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3)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3)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来驯化一些常见的动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特性和需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动物的驯化过程和技巧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动物的驯化存在一些误解,认为驯化就是简单的训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纠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特性和需求,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

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驯化技巧来驯化一些常见的动物。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的特性和需求,基本的驯化技巧。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驯化技巧来驯化动物。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动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如狗、猫等,以便进行驯化演示。

3.准备一些驯化工具,如食物、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特性和需求。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动物和谐共处。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驯化实例,让学生了解驯化的过程和技巧。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的驯化技巧,总结出基本的驯化原则。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驯化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驯化技巧,尝试驯化所选的动物。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驯化成果,讨论哪些驯化技巧最有效。

–引导学生总结驯化的注意事项,如尊重动物的本能、避免过度驯化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驯化技巧应用到生活中,与动物和谐共处。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动物的驯化》第八课时 教案

湘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动物的驯化》第八课时 教案
2、熟练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能够熟练说出远古时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们能够驯服动物并且能够饲养动物,在什么时段有资料表示家猪已经被人类饲养。
教学难点
通过野生动物和家生动物的区别,能够认识到家养动物更加温顺,对人类活动和人类生存更加有利。通过分析整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通过分析中建立起对实验的认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教学设计
湘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同步教案
1.4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学科:科学
年级:六年级下册
教科书
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学习和实验的思维方式;
2、明确本节课应该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3、总结归纳本次教学活动中的重点知识。
教学重点
1、这一课时通过学习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了更好的狩猎,更好的生存,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武器,从而能够更好的驯服这些动物。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学安排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上节课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了狩猎先是用石块投掷,然后制作锋利的木剑进行打猎。远古时期的人们,武器不断在改进,也更加先进,这样对于狩猎和对动物的驯化有极大的帮助,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二、知识讲解
PPT讲解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不同特征,并认识到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相比之下,家养动物的存在对人类活动和人类生存更具有价值和意义。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请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和可取之处。
三、小组分工
1、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探讨以上的知识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4)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4)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4)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驯化》是湘科版科学六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野生状态、驯化的概念、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利用驯化的动物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有关动物的知识,对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认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动物图片、视频等素材。

3.分组讨论的道具、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简要介绍这些动物的特点。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给出的案例,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物的驯化导学案》

《动物的驯化导学案》

《动物的驯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动物驯化的定义和历史背景;2. 掌握动物驯化的方法和意义;3. 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干系。

导学内容:一、动物驯化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动物驯化是指人类通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使野生动物逐渐变得温顺、从命人类指挥的过程。

人类开始驯化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被驯化的动物是狗,随后逐渐扩展到牛、马、羊、猪等动物。

二、动物驯化的方法和意义1. 方法:动物的驯化主要通过人工选择和基因改良来实现。

人们通过选择性繁殖,培育出适应人类需求的品种;通过训练和教育,使动物逐渐习惯人类的生活方式。

2. 意义:动物的驯化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起首,驯化的动物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劳动力和材料;其次,驯化的动物可以成为人类的伴侣和宠物,丰富豪类的生活;最后,动物的驯化也增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畜牧业的进步。

三、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干系人类与动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干系。

动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劳动力、材料和情感支持;而人类通过驯化动物,珍爱动物种群,增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同时,人类也需要尊重动物的生存权益,珍爱动物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讨论动物驯化的意义和方法,并分享自己对动物驯化的看法。

2. 观察实践:请同砚们选择一个动物,观察其行为习性和与人类的互动方式,思考这种动物是否可以被驯化,并探讨如何进行驯化。

3. 教室展示:请同砚们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制作关于动物驯化的海报或PPT,并在教室上进行展示。

导学评判:1. 请同砚们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动物驯化的小论文,包括动物驯化的定义、历史背景、方法和意义。

2.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文献调研,撰写一份关于该动物驯化历史和方法的报告,并在班级中分享。

通过本次导学,同砚们将对动物驯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干系,培养对动物的尊重和珍爱认识,增进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8)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8)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8)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动物进行驯化,进而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动物驯化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驯化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图片等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驯化的过程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知道人类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动物进行驯化。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人类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动物进行驯化。

2.教学难点:动物驯化的原理,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动物驯化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驯化的理解和看法。

3.实验法: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驯化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驯化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如笼子、食物等。

3.准备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驯化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动物的驯化?为什么人类要进行动物的驯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关于动物驯化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是如何被驯化的?人类是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动物进行驯化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动物驯化的理解和看法。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对动物驯化的理解。

《动物的驯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动物的驯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动物的驯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历史和方法;2.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动物的驯化?2. 动物的驯化历史;3. 动物的驯化方法;4. 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什么是动物的驯化?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是指人类通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驯养,使得野生动物逐渐适应人类的需要和环境。

2. 讨论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课:动物的驯化历史1. 介绍动物的驯化历史,从早期人类开始与动物的互动到摩登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干系。

2. 讨论不同地区和文化对动物的驯化方式及其原因。

第三课:动物的驯化方法1. 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驯化方法,如驯化马、狗、猫等;2. 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动物的驯化过程,了解实际操作。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 分析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提供食物、劳力、情感支持等;2. 学生展示自己对动物的驯化方法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判: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份关于动物的驯化的钻研报告;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对动物的驯化方法的理解和实践经验;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报告内容,进行综合评判。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图书资料:有关动物的驯化历史和方法的书籍;3. 实地考察工具:如相机、记录本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动物的驯化历史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湘教版科学六下1.4《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六下1.4《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六下1.4《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驯化》是湘教版科学六下1.4的内容,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驯化的概念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动物的特点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学生可以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驯化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以及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驯化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的驯化过程。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驯化动物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和案例:收集与动物驯化相关的图片和案例,用于课堂展示。

2.准备实验材料:为学生提供驯化动物所需的实验材料,如食物、绳子等。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驯化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驯化动物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驯化经验和观点。

教师总结,强调驯化动物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0)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0)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0)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以及认识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驯化概念、驯化过程、驯化技巧、动物习性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动物的驯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动物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驯化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驯化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驯化概念,知道驯化过程和驯化技巧。

2.认识动物的习性,提高对动物的认知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驯化概念、驯化过程、驯化技巧。

2.难点:动物习性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的驯化过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驯化技巧和动物习性。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图片、文字、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PPT,直观展示动物的驯化过程。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动物驯化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工具:准备小组讨论所需的白板、彩笔等工具。

4.动物图片: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动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可爱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动物是可以被驯化的吗?驯化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动物的驯化过程,让学生了解驯化的基本概念。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7)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7)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7)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驯化》是湘科版科学六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质量。

本章内容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以及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动物的基本知识,如动物的分类、特征等。

但学生对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与动物相处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质量。

2.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质量。

2.教学难点:动物的驯化方法,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2.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料。

2.观察动物的实物或图片。

3.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4.与动物相处的实例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实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质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驯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动物驯化过程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2)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2)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长时间与动物的互动,使一些动物逐渐适应人类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伙伴。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动物驯化的过程,掌握动物驯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动物的特点、分类等基本知识。

对于动物的驯化,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驯化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驯化过程。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驯化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驯化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动物驯化的具体方法和实践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动物驯化的过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驯化案例,让学生了解动物驯化的方法。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驯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动物驯化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如动物玩具、驯化工具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驯化动物,如狗、猫、马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的伙伴?它们是如何被驯化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驯化案例,如狗的驯化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狗是如何从野生状态逐渐适应人类的生活,成为人们的伙伴。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的驯化过程。

如模拟狗的驯化过程,让学生尝试用驯化工具引导狗进行简单的动作。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了哪些驯化方法?这些方法对于不同动物的驯化是否都有效?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中提到的驯化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动物的驯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的看法。

《动物的驯化》 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的驯化》 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的驯化》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动物的驯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动物的驯化,人类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劳动力和交通工具等,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驯化的历史、过程和意义,设计了本次作业。

二、作业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动物驯化的历史和主要驯化动物的种类。

(2)掌握动物驯化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学会分析动物驯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2)通过撰写报告和制作展示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和历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作业内容1、知识梳理(1)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动物驯化的历史,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驯化情况,以及主要驯化动物的种类和特点。

(2)要求学生总结动物驯化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如选择育种、人工饲养、环境控制等,并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2、实地观察(1)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养殖场或动物园进行实地观察,观察驯化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饲养管理方式。

(2)让学生与养殖人员或动物管理员进行交流,了解动物驯化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保障动物的福利和健康。

3、案例分析(1)给学生提供一些动物驯化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如狗的驯化、野猪的驯化等,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动物驯化过程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动物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让学生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分析动物驯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驯化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野生动物是怎样被驯化为家畜家禽的。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比较野生动物与驯化后的家畜、家禽有什么不同)和推理能力(从野猪驯化为家猪的过程推想野马、原鸡、野鸭的驯化过程)。

3、通过野生动物被驯化为家禽家畜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动物界是变化的,人不仅能利用自然还能改造自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野猪的驯化、野马的驯化、原鸡与家鸡、野鸭与家鸭、人工饲养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l、提问:
(1)自然界的动物是从哪里来的?(进化的结果)
(2)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环境的变化) 2、谈话:动物的种类很多,按它们生活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一类是人工饲养的。

想一想,人工饲养的有哪些动物?
3、讲解: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动物统称野生动物,人工饲养的动
物可以称作家养动物。

家养的动物也有不同。

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饲养,它
们的形态、习性与野生的同种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例
如人工饲养的鲤鱼、青蛙等。

有的多年来世世代代由人
工饲养,在自然界里找不到与它们形态、习性完全相同
的野生动物,例如猪、羊、马、牛、狗、家兔、鸡、鸭、鹅等;其中猪、羊、马、牛、狗等哺乳类叫做家畜,鸡、鸭、鹅等鸟类叫做家禽。

家畜、家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
个问题。

学习新课
l、指导学生认识野兽驯化为家畜
(1)讲述:
我们先来了解家畜是从哪里来的,例如饲养得很普遍
的猪是从哪里来的。

家里养的猪确切说叫做家猪(出示家猪图)。

自然界里原本没有家猪,只有野猪(出示野猪图)。

(2)观察:家猪与野猪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3)谈话:野猪生活在什么地方?它的性情怎样?
(4)讲述:
远古时代,人类靠采集和打猎生活,野猪就是当时猎
捕的野兽之一。

起初,由于盯猎的工具很落后,多是木
棒、石块等,捉到的野猪很少,人们经常饿肚子。

后来,随着打猎工具的进步,有了长矛、弓箭等武器,捉到的
野猪越来越多,一时吃不完,就把活着的小野猪养在用
木头或石块围成的圈里(出示原始人饲养野猪图),供给它们食物,让它们继续活着,留作以后缺少食物时再吃。

另外,还可以让它们长大后繁殖小野猪,不必再冒着危
险到森林里去捕捉。

就这样,野猪被人们一代代地饲养
起来。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野猪不能到处乱跑,只能在圈里
活动;人供给它们充足的食物,不需要它们自已去捕食。

时间久了,它们的性情和形态都有所变化,例如变得比
较肥了,不像以前那么凶猛了。

另外,人们发现生下来
的小野猪,在形态和性情方面与它们的双亲关系很大,
因此,人们根据需要,总是选择那些性情比较温驯、体
肥肉多的野猪繁殖后代。

这样,经过人工饲养和世世代代的挑选。

饲养的野猪
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它们凶猛的性情被驯服了;另外,它们身体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牙齿变短了,腰变长了,臀变圆了,腿变粗了。

总之,与它们的祖先相比有很大
的不同,由体瘦肉少、性情凶猛的野猪,变成了体肥肉多、性情温驯的家猪。

(5)提问:
①现在你知道家猪是由什么动物变来的?
②野猪为什么能变成家猪?主要原因是什么?(人工饲养和人的选择。


(6)讲解:像上面所讲的那样,按照人的需要,经过多年的驯养和选择,将野猪培育成家猪的过程,叫做驯化。

所以,我们可以说家猪是由野猪驯化来的。

(7)讨论:
①家猪是由野猪驯化来的,那么马呢?(出示野马驯化图。


②野马与家马有什么不同?
③根据野猪驯化为家猪的过程,推想家马是怎样驯化来的?
④根据家猪与家马的由来,你有什么进一步想法?(启发学生推想所有家畜的由来。


(8)教师小结:家畜的祖先都是野兽,都是根据人的需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驯化而来的。

2、指导学生认识野鸟驯化为家禽
(1)讨论
①我们己经知道家畜是由野兽驯化来的。

那么家禽可能是怎么来的?
②常见的家禽有什么?你认为它们可能是由什么鸟驯化来的。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原鸡与家鸡、野鸭与家鸭。

(3)观察:
①家鸡与原鸡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②家鸭与野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讨论:
①家鸡与原鸡的形态有很多相似之处,家鸭与野鸭的
形态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说明什么?(原鸡可能是家鸡的祖先,野鸭可能是家鸭的祖先。


②家鸡与原鸡的不同、家鸭与野鸭的不同,可能是怎
么形成的?(启发学生推想原鸡、野鸭在人工饲养、人工选择中的变化过程。


(5)教师小结:
家鸡、家鸭确实分别是由原鸡、野鸭驯化而来的,其
他的家禽也都是由野鸟驯化来的。

在人工驯化过程中,
它们只能生活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

又有充足的食物,
不可能也不需要到处飞翔,一代代总是这样,时间久了,它们的飞翔能力就差了,飞翔也没有祖先那么发达了。

另外,在人工驯化过程中,人们总是选择那些肉多、下
蛋多的原鸡或野鸭繁殖后代,一代代总是这样,时间久了,原鸡与野鸭的体形、性情都发生了变化,与它们的
祖先有了很大的不同,而成为驯服的家鸡与家鸭。

3、指导学生认识驯化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我国在驯化野
生动物方面的成果
(1)讨论:
①人工驯化野生动物有什么好处?
②除了常见的家禽、家畜外,你知道现在人们还驯养
哪些动物?
(2)讲解:
野生动物能为我们提供肉、皮、毛、药材等多种物品,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如果只靠狞猎的方法,不仅不能满
足需要,还会带来破坏大自然的结果。

因此,人工驯养
野生动物的方法是一种既有经济价值又能保护大自然的
好方法。

现在,人们正在努力研究:哪些经济价值大的野生动
物可以饲养,怎样饲养等。

例如,人们每年需要大量的
鹿茸、踌香等药材,还需要大量的貉皮做皮大衣。

过去,多是靠杀鹿取茸,杀麝取香,捕杀野貉取皮毛。

现在,
我国人工饲养鹿、麝、貉已经成功,可以不必杀鹿取茸、杀麝取香、杀野貉取皮毛了。

总之,人工驯养野生动物是既能保护大自然又有很大
经济价值的活动,今后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动物的驯化的知识。

2、提问:
(1)家禽、家畜分别是由什么动物驯化来的?
(2)野生动物变为家禽、家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3)现在开始驯养的一些野生动物,过很多年之后,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4)通过学习《动物的进化》和《动物的驯化》这两课你知道了什么?(动物界是变化的吗?促进动物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布置作业
查阅、询间稻、麦、玉米等农作物是自然界原本就有的吗?它们是怎么来的?(这些农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的培育而成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