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缓解对策论文

合集下载

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缓解对策5800字

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缓解对策5800字

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缓解对策5800字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就小学生来说,积极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热爱学习,精力充沛,上进心强;对生活热爱,自尊自重,有强烈的责任心等等。

相反,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如缺乏自信、悲观厌世、抑郁、焦虑、失眠、逃避、恐惧、烦躁和过多的内疚自责等。

说明已经出现困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对学习对他人的严重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交织在一起,成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学困生心理问题来源的因素分析一种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原因。

学困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从何而来?分析起来,其来源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为外在因素,一为个人因素。

(一)外在因素1、来自社会的困扰。

日益进步的社会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弊端。

如社会竞争力的增强,从某一角度看,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出现人对人的信任度在降低。

同时,对人的焦虑度在不断上升。

这反映在学困生身上更是明显。

他们总是觉得有人在不怀好意地注意自己,特别是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如果发现有人在注意自己,心里就会感到紧张。

他们经常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

发现人家在背后议论他,他会感到讨厌。

他们在游戏或与别人的竞争中输给了对方,就不想再干了。

又如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诸如枪杀、盗窃、拐骗、桥塌、火灾、交通事故等也同样困扰着他们,使他们对整个社会充满了一种恐惧感。

他们经常感到后面有人跟着自己。

有些学困生害怕很多东西:害怕到高的地方去;害怕听到打雷声;害怕乘车穿过隧道或路过高桥;害怕黑暗,喜欢整夜开着灯睡觉。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学业发展弱势群体是指由于一些原因使得自己学业发展在一定时期与同期比较对象相比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和处境的学生[1].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不少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2-4].但是,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发现,已有研究者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中很少有针对学业发展弱势群体的研究,即使有关于学业发展弱势群体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探讨学业发展弱势群体的界定、类型、成因以及学业受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1,5],而缺少关于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状况,特别是不同类型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系统、全面的研究。

因此,为了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对小学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这不仅有助于较为详细地了解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丰富教育公平理论以及小学生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而且有利于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为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更加符合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四川省、湖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10所普通小学的二、四和五年级随机抽取班级,使用分层取样的方法抽取出学业发展弱势学生253名,非学业发展弱势学生266名进行调查。

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判断标准是:①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其语文、数学两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居全班最后的10%;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其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为“学业发展弱势”;③智商(IQ)在90以上且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

1.2方法本研究使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学习、人际、自我、适应4个分量表构成。

其中学习分量表的次级维度有自我满足、体脑协调、环境适应、学习习惯等;人际分量表由认同感、信任感、合群性、独立性4个次级维度构成;自我分量表的次级维度有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人际自我;适应分量表的次级维度是生活自理和亲社会行为。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小学生是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困生的现象。

学困生一般指的是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和问题,无法顺利跟上班级的进度,造成心理困扰和学习压力增加。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困生更是需要引起重视和关心的对象。

他们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焦虑、自信心不足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

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困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学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1. 自卑情绪:学困生往往会因为长期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别人的标准,失去自信心,影响学习和生活。

2. 焦虑情绪: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和压力,学困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担心自己无法跟上进度,害怕失败和受到批评,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3. 自信心不足:长期的学习困难往往会让学困生产生自信心不足的情绪,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对未来失去信心,影响学习动力和发展。

教育对策:1. 关注和引导:对于学困生的自卑情绪,老师和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和关注,通过倾听和沟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心态,培养自信心。

2. 改变学习环境:学困生的焦虑情绪往往与学习压力过大有关,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改变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压力,例如减少考试成绩的过多强调,增加课外活动的趣味性等,让学生更轻松地面对学习。

3. 鼓励和支持:学困生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关爱和重视的,老师和家长可以及时赞扬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和学习动力。

4. 提供学习帮助: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学习辅导和帮助,包括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尽快跟上班级的学习。

5. 培养兴趣爱好:除了学习,学困生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课外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心理平衡。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对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1.缺乏自信心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通常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缺乏自信心。

这样的学生经常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法做到更好的成绩,甚至会拒绝参与学习活动。

2.消极的态度由于缺乏自信心,小学中低年级的学困生往往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他们有时候会表现出无动于衷或不关心任何事情的态度,这会使他们失去动力和热情。

3.焦虑和紧张小学中低年级的学困生往往会由于成绩不佳或者学习进度较慢而感到焦虑和紧张。

这种情况会使他们产生不良视角,就是不再相信学习能够改变自己的未来。

要帮助小学中低年级的学困生建立自信心,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赞扬和肯定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老师和家长可以赞扬学生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他们解决问题以及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要鼓励小学中低年级的学困生开展积极的态度,可以通过关注和兴趣来提高他们的参与意愿。

老师和家长可以寻找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游戏、电影和其他活动,并尝试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3.创建有利的学习环境为了帮助小学中低年级的学困生,要创建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力。

老师和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教育材料,并确保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不受干扰。

此外,老师还可以与其他教育专业人员合作,建立一个全面的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对策是一个既重要又敏感的问题。

而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策,是促进学生成功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在教育中有所帮助。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论文论文摘要: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论文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对策在小学阶段,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剖析学生“学困”的心理状态,是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基础和依据。

形成学生“学困”的原因各异,但他们却共同存在着如下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并因此而苦恼的感情。

“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方法又不对头,尽管曾做了努力,但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或由于自身表现不佳,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取笑而自暴自弃。

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有了自卑心理,会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与评价,表现为过分夸大比别人差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终日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这是“学困生”进步的最大障碍。

2、逆反心理。

在“学困生”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和学习的心理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逆反心理。

“学困生”往往处于冷漠、歧视、嫌弃的环境中,长期得不到周围人们的信任与尊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破罐破摔”的思想状态,整天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用怀疑和敌视的心态对待周围事物,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表现为把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当做“耳旁风”,对老师的表扬不作反应,对家长的劝导感到厌烦,他们不顾场合地点顶撞老师、家长甚至还有大动干戈的。

3、“自我表现”心理。

喜欢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学困生”也不例外。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长期得不到外界的肯定,常常自己找机会“逞强”以满足自我表现心理。

他们把违纪行为视为“才能”而时时“自我表现”一下。

在课堂上纪律涣散,有时故意把课文读错,出怪声等,搅得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课下以强凌弱,找茬打架,不讲公德,损坏公物,对老师的批评,情绪激动,头脑发胀,极其反感。

4、矛盾心理。

“学困生”的心理常常是矛盾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与干预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与干预策略研究》论文

国开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与干预策略研究目录引言 (2)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2)1. 情绪障碍: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

(3)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方法 (3)三、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 (4)1. 焦虑 (4)2. 抑郁 (5)3. 自卑 (5)四、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6)1. 焦虑的干预策略 (6)2. 抑郁的干预策略 (6)3. 自卑的干预策略 (7)五、综合干预策略 (8)1. 心理健康教育 (8)2. 家校合作 (8)3. 环境优化 (9)4. 早期筛查和干预 (9)六、结论 (10)七、展望 (10)参考文献 (11)引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小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日益增多,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因此,识别和干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并提出有效的识别方法和干预措施,以期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定义与分类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达到和谐统一,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儿童阶段,心理健康的界定应考虑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全面评估其身心健康状况。

按照症状表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情绪障碍: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

2. 行为问题:包括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多动症等。

3. 学习困难: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

4. 适应不良:对新环境或新任务适应能力差,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方法识别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早期干预的关键。

有效的识别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三篇】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三篇】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三篇】【范文大全】对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uì cè,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

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也指对付的办法或策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对策1如何转化学困生“困学”为“乐学”,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那么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采取情感倾斜,走进心灵,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对于学困生更应给予更多的爱。

要想做学困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就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与他们建立一个友好、平等的关系。

这时,他们就会主动把老师当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朋友。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由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听他所有的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很自然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转“苦”学为“乐”学。

多次实验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切勿在学习过程中瞧不起和冷落学困生,在情绪急躁时不能指责他、批评他,更不能挖苦他。

否则,会进一步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并导致学习恶性循环。

2.抓住闪光点、矫正心态给学困生以表现的机会,人们说“胸无大志品德差,不爱读书学习差”。

作为学困生并非都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很有上进心的。

如我班有一名学困生,教室窗子有一块玻璃破裂了,他主动量好尺寸,把玻璃裁回来与几个同学镶好。

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那块玻璃换好了。

经过调查核实,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引导班委会重新认识他,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劲头更大了,到期末考试时,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获得了“进步奖”。

由此可见,教育者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的分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的分析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的分析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的分析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入学适应问题、学习方面问题、厌学逃学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意志障碍、问题行为、人格障碍、依赖心理、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等方面。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并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剖析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有实践价值的对策。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对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良好的、以及在幼儿园受过入学准备教育的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困难或延迟的学生。

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困生来说,他们往往面临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析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常常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是自卑心理。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常常感到自己的能力较弱或是不如人。

这种自卑心理会导致学困生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教育对策应当是提高学困生的自尊心。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表扬学困生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困生主动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提升自尊心。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常常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三是厌学心理。

由于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佳,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这种心理问题会导致学困生不愿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恶化他们的学习情况。

教育对策应当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实践性教学等,让学困生参与到有趣和有意义的学习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常常面临的心理问题之四是沮丧心理。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这种心理问题会导致学困生放弃努力,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

教育对策应当是帮助学困生克服沮丧心理。

教师可以向学困生传达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告诉他们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困生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通过思考和努力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持性。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厌学心理和沮丧心理。

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缓解对策

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缓解对策

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其缓解对策【摘要】学习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旨在分析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学业压力、家庭环境、同伴关系以及教育制度都对学困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其中学业压力是主要因素之一。

为缓解学困生心理问题,应全面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多元化支持体系,并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与协调。

通过采取措施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提升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帮助学困生解决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问题、学业压力、家庭环境、同伴关系、教育制度、缓解对策、全面关注、多元化支持体系、合作与协调。

1. 引言1.1 学习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学习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学习困难会给学生带来沮丧、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学习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感到无助和失望,丧失信心,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随着学习困难持续下去,学生可能出现消极情绪增加、自我评价下降、社交问题加剧等情况,从而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除了影响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外,学习困难还可能导致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出现问题,例如与家庭成员、同学、老师的关系变得紧张或疏远。

这种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到学生本人,还可能对周围人群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团体关系的不稳定甚至破裂。

重视学习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这种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深入研究学习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并提出缓解对策,以帮助提高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研究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在困扰,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帮助。

浅析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因素及解决策略

浅析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因素及解决策略

让学困生从心理上重振雄风【摘要】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的教育形式,家长和教师往往看重的是学生个人的成绩,但由于学生本身和社会的影响因素,他们的成绩也就有了高低之分,这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困生。

本文对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和了解,力求准确全面地把握学困生的心理原因,找到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学困生心理因素策略一、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因素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的因素,既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如学生的错误的认知和薄弱的学习意志力等等,还有社会的客观因素,如周围学生的学习氛围弱和错误的学习策略。

㈠、学生的主观因素1、学生错误的认知观念本人曾做过一些调查并找过几位学困生谈过话,下面是我和其中一位同学的谈话内容:师:期中考试过去了,能告诉老师你感觉考得怎么样吗?生:考得很差。

(生头一直低着)师:为什么呢?生:……师:你跟你们班同学比起来,你觉得自己欠缺什么呢?生:我觉得我比他们笨。

师: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生: 别人都这样说。

师:哦,老师了解了,除了你认为自己笨这个原因外,还有吗?生:我的成绩一直都这样,我感觉自己再努力也没有用。

……从上述我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错误的认知是他们成绩差的一个原因,其实我曾私下了解过他的朋友和教过的他的一些老师,他们说他其实是一个挺聪明的孩子,就是上课有点不认真和课后有点懒惰。

这是一些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当然,可能他的同学和老师说过他笨,“笨”这个字就一直存在他的脑海中,他把成绩的差归咎于自己的“笨”,另外由于长期成绩差,备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冷落,成了被遗弃的“羔羊”,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彻底失去了信心,甚至是产生“厌学”的心理。

这种消极的情绪情感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活动。

2、学生薄弱的意志师:你自己有想过改变吗?生:有。

师:你是怎么做的呢?生:我当时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后,也感觉到了动力,也努力了一段时间。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表现出与年龄和年级不相符的学习水平。

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存在问题,还可能伴随着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学习成绩的下滑和同学之间的比较,这些学生产生了对学习的焦虑和压力。

他们害怕在学习中失败,害怕被老师和家长批评,进而导致他们对学习充满了忧虑和担心的情绪。

针对学习焦虑问题,教育对策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家长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倾向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如额外的辅导或学习材料等。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他们相互支持和帮助。

3.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将学习变得有趣并与学生产生积极情感的联结,从而降低学习焦虑情绪。

二、自尊心受损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成绩较差,容易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歧视,他们的自尊心可能会受到损害。

针对自尊心受损问题,教育对策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教师和家长应当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而非只关注成绩的好坏,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2.培养成功体验: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相对容易一些的任务,让他们能够成功完成,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3.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三、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学习困难,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的进一步下滑。

针对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教育对策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1.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乐趣。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秀3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秀3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优秀3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一、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1.社会转型期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型,逐步迈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这一阶段往往是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

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高速变化期,与社会发展的转型发生共振,使他们处于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困惑与外在社会群体心理矛盾冲突的焦点上,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这一影响表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就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他们扮演着种各样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又有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们分不清现实与虚拟。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能是呼风唤雨的侠客,他们能够协调与各种角色的关系,但现实中他们沉默寡言,不愿跟人交流,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出现了人格分裂。

我们观察到很多问题学生都特别依赖网络,很多心理问题往往伴随着网瘾的影子。

3.畸型教育的必然结果。

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学校教育的片面发展。

(1)家庭教育缺失是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许多家长对心理健康几乎一无所知,有些家长其自身的心理甚至也是病态的。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许多家长简单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他们不愿意花时间或者没时间陪孩子,他们能够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却没能给孩子安全、归属、爱和尊重、需要的满足。

(2)社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观认识不到位。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极不科学、极不严肃的态度对待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他们无限扩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数据。

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之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许多学生心理不健康,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最大误区。

”在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影响下,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针对的仅仅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群体。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更是需要解决一系列心理问题的过程。

本文将讨论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对应的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常常会出现学习焦虑的心理问题。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紧张、不安、自卑,甚至害怕失败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进而丧失学习动力。

针对学习焦虑问题,教育对策如下:1.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减轻学习焦虑。

2.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同学友善互助的氛围。

3.教授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并亲自示范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式。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还可能出现自卑心理问题。

自卑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有否定和不自信的态度。

这种心理状态会限制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学习态度。

针对自卑心理问题,教育对策如下:1.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宽松、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通过激励和肯定学生的特长和优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

3.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给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倾听学生的困惑和烦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还可能面临压力和自我期许过高的心理问题。

他们可能受到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期望压力,同时也往往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导致学习焦虑和自卑。

针对压力和自我期许过高的心理问题,教育对策如下:1.倡导合理的期望:教师要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的期望,减轻学生的压力。

2.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和个别辅导,引导学生理性认识自我,控制情绪,平衡学习和生活。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摘要】学习心理障碍是小学生学习中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性,探讨了这种障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其次分析了引起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常见类型。

接着从教育对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及时发现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具体策略。

最后强调了加强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研究和教育对策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关注,并加强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原因、类型、环境、兴趣、帮助、研究、重要性1. 引言1.1 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性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性在于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这些心理障碍可能会导致小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丧失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导致学业下滑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了解和关注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引起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众多,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学习压力等。

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认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

只有通过关注和解决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实现学习目标,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成就。

1.2 学习心理障碍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学习心理障碍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学习心理障碍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无法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影响学习效果。

这会使他们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学习心理障碍还可能引发小学生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影响其学习状态和情绪健康。

这种消极情绪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心理障碍还可能影响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导致孤僻、自闭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心理障碍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和关注。

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

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

小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及对策论文小学生是一群年龄较小、经历较少、心理较为脆弱的孩子。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和教师应当进行疏导和引导,帮助孩子应对并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

一、成长焦虑小学生在成长中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升学压力、考试压力、家庭关系等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引发小学生的成长焦虑。

如果孩子出现成长焦虑,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改变思维方式,建立正确的成长观念引导孩子从“成绩为上”的观念转变为“成长为上”的观念。

让孩子明白,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不断改进、不断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

家长和老师可以定期进行心理疏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成长观念。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对于情绪的调节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规律的作息、适度的锻炼、正确的饮食等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制定生活规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困难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

如何让孩子正确对待学习困难,避免因学习困难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重点。

1. 发现困难,及时解决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

如果发现孩子课业成绩下滑,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孩子可以找出不足,制定相应计划,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2. 鼓励孩子,注重感受任何孩子都会有自信心的问题,而在学习中表现不佳的孩子则尤其如此。

家长应该及时找到他们的优点,以鼓励为主,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三、家庭问题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问题容易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家庭纠纷、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问题。

1. 亲子沟通家庭亲子沟通是预防和解决家庭问题的关键,它能够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关注他们的成长的。

2. 父母要做好表率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日常行为和语言,都会对孩子的行为、言语以及习惯产生影响。

【心理学论文】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与心理特征分析(共2373字)

【心理学论文】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与心理特征分析(共2373字)

【心理学论文】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与心理特征分析(共2373字)摘要:本文对小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心理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小学教师解决学生学习困难这一问题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学困生;原因;心理特征1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结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讲,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发展存在剥离性,也就是说二者发展并不协调,也没有相对有机的有序结构。

智力的不协调就会直接导致心理结构的不协调,所以学困生都是缺乏求知欲及好胜心,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系统功能的紊乱与缺陷[1]。

2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心理表现2.1缺乏自信:在实际情况中,学困生在学校中会受到歧视,以及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此种情况就使得学生越来越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进而产生自卑,慢慢的失去学习的动力,最终导致学习越来越差,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2逆反心理严重:逆反心理是学困生的一大极端心理表现,所表现出的行为就是破坏、恶作剧、欺负同学,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

这种通过暴力发泄寻求心理平衡的逆反心理行为可能因为年龄较小而被家长及教师纵容和忽视。

2.3自制力比较差:学习不好的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常常半途而废,有的学生甚至是寻找捷径,利用一些小聪明来解决问题,比如说找同学抄答案等,导致学习困难越来越多,成绩一再下降。

2.4缺乏与人情感交流:学困生往往在现实中存在失落感,无法找到自我,这就造成了他们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的心境。

由于他们不愿意向别人展露别人的内心世界,也造成了教师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无法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与对学习的兴趣。

2.5厌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家长的安慰,从而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的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轻言放弃,从而导致困难越来越多,最终想要解决问题却发现无从下手。

2.6意志薄弱:厌学心理就为学困生带来了上进心不足和意志薄弱的心态,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周围同学可能存在的鄙夷目光会一直成为学困生心头驱之不散的阴影,这种越积越深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注意力越来越无法集中,长此以往对学习对生活就失去了斗志,这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挫败感,一遇到困难就产生主动放弃的想法,变得不思进取[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缓解对策
【摘要】目前,我们正面临市场经济的大潮。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明、民主程度的提高,经济体制、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都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在的小学生将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怎样使学困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呢?通过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对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心里健康;学困生;心理素质;外在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就小学生来说,积极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热爱学习,精力充沛,上进心强;对生活热爱,自尊自重,有强烈的责任心等等。

相反,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以下症状,如缺乏自信、悲观厌世、抑郁、焦虑、失眠、逃避、恐惧、烦躁和过多的内疚自责等。

说明已经出现困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对学习对他人的严重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交织在一起,成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学困生心理问题来源的因素分析
一种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原因。

学困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从何而
来?分析起来,其来源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外在因素
1.来自社会的困扰。

日益进步的社会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弊端。

如社会竞争力的增强,从某一角度看,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出现人对人的信任度在降低。

同时,对人的焦虑度在不断上升。

这反映在学困生身上更是明显。

他们总是觉得有人在不怀好意地注意自己,特别是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如果发现有人在注意自己,心里就会感到紧张。

他们经常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发现人家在背后议论他,他会感到讨厌。

他们在游戏或与别人的竞争中输给了对方,就不想再干了。

2.来自学校的压力。

(1)学业的压力。

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上,他们无疑是一群落伍之雁。

但是他们也有自尊,也怕难为情,也希望自己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

于是,在学习上出现了种种焦虑情形。

他们比别人更担心学习,在学习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

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之前,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

甚至有人在夜里睡觉时,总想着明天的功课;(2)考试的负担。

在学校里,学困生最害怕的就是考试。

他们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

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

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他们总是放心不下。

在考试成绩不好时,他们心里总感到不快,担心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3.来自家庭的影响。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的家长能为孩子创设许多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更多促进孩
子成长的因素。

部分学困生的家长自己忙生意、忙工作,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娱乐,当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有些家长文化不高却很能赚钱,他们认为有知识不一定会有钱,有钱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知识。

于是,他们并不怎么重视知识,孩子能认些字也就差不多了;还有些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整日吵着要离婚,孩子这星期跟着妈妈过,下星期就跟着爸爸走。

不安定的生活,没有温暖的日子,又怎么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

(二)个人因素
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都因人而异,这也是造成学困生上述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

影响自我概念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学困生的自我评价明显低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他们自我肯定不足,也有一部分人的自我全靠别人来肯定,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对他的赞赏或贬损。

许多学困生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人家怎么做,他也跟着怎么做。

他们往往不敢追求本身能够实现的生活目标,遇到挫折常常自责,生活态度消极、被动。

还有一部分学困生由于自己的懒散,不求上进,导致别人对他的疏远时,不加思索地认为是自己以上无法改变的缺点给自己抹了黑。

于是,对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

这样的人生活得非常痛苦,常常有挫折感,最后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二、学困生心理问题的缓解对策研究
近几年,我在教学和听课中进行摸索和总结,并与我校数学组的教师共同探讨,对小学教学中的差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差生转化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同行提出指导意见。

(一)分析致差原因,做到心中有数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具体分析情况后分别对待。

如案例1:有一位父母双亡的学困生,靠穷困的祖母抚养。

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学面前觉得抬不起头来。

我们可以对他进行爱心教育,让他们受到集体教育后来抚慰他封闭的心灵。

如案例2:有一位学困生因父亲盗窃入狱后,性情变得压抑、自卑。

我们可以让他仔细观察,到底同学对他的态度如何。

经过观察,让他认识到:也有一部分同学对他有看法,但是大部分同学喜欢他,并且引导他,只要自己不做坏事就行了。

又如案例3:一位学困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生得笨,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于是,他自暴自弃,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外不做作业,有时还逃学。

这时,我们可以给他讲童第周和爱迪生的小时侯以及一些名人名家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他,只要肯努力,学习成绩一定能提上去。

这种充满爱心的引导教育,如春风化雨,能滋润学困生的心田,开启学困生的心灵之窗,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家访谈心
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老师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的过程。

通过家访,我们发现,有的学困生在班上寡言少语,不大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在家却异常活跃,性格开朗;有的学困生在校内表现积极主动,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而在家则表现得极为自私、懒惰,不愿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学困生经过家庭离散的打击,性格大多孤僻、敏感,长期压抑的生活氛围更使其心理日趋失衡,学习生活受到影响,对家庭的失望,对父母的仇视恶化为对整个社会的漠然和敌视等等。

针对种种情况,教师的谈心必不可少,或是对其有关人生的畅谈点拨,或是对其平时言行举止的宽容,或是对其生活上的嘘寒问暖,或是对其在学习上的督促检查等等,使这些孩子感到来自老师的温暖,明白自己没有被抛弃、被遗忘,有人在关心自己。

教师通过这样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生活真理,帮助他们形成真确的人生观念、健康的心理。

当然,教育者要及时地把以上家访、谈心的情况做好记录,以便比较教育过程中的前后变化。

(三)上好健康课,引导学生们保健
正如生活中,人生了病就会被动地想法设法地去医治一样,要是没得病时能加强保健,就会极大地减少得病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要是平时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则会收到更好
的效果。

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爱听音乐的特点,在课前、课后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世界名曲供学生娱乐欣赏。

此外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放松练习”、“投射练习”都可以进行心理保健,使学生既放松情绪,陶冶情操;又自娱自乐,有益身心。

同时要引导学生,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实践证明,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能运用好心理科学这个有力武器,去教育、管理好每一位学困生,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成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任务的。

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有责任、有计划地分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适应高风险、快节奏、强竞争的环境,使之成为心理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第五期
[3]《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内蒙古出版社
[4]《教育学》《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