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课堂状态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促进高效课堂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促进高效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高效学习至关重要。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要“以学论教”。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备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预设高效课堂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预设阶段,有科学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
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想出教师期望的学生学习状态,思考用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怎样的教学方法、怎样的教学手段、怎样的教学过程等才有可能使学生达到这种学习状态,从而设计出具有学习状态预设的教学方案。
达成学习状态的策略有:学习材料现实化、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
比如:通过创设较为真实的现实情境、现场开展活动、让学生回顾亲身的生活经历等形式,用学生所熟悉的反映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生活发展的最新事实、例子作为教学素材,使学习材料现实化。
由于学习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能促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亲切感,生发愿学的情感;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生发下功夫学好的情感。
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认知与情感和谐,生成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
再如:通过形成悬念、引发认知冲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悬念和冲突是学生自己面临的,在好奇心、表现欲的驱使下,学生定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需求。
这样,学生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学,为求证自己的观点、向他人学习而交流,使学习与需求和谐,生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生成高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思造成不良学习状态的原因,想出改善学习状态的策略,在本节课或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调整自己的教学,努力做到“教”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服务,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高效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那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哪些状态呢?一、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需建立在上一轮学习已掌握到位的基础上,但因为时间造成的遗忘或者一些其他原因,此时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到,那么这部分学生会学习的非常吃力,甚至有可能对自己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他们中的有一部分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会假装听懂、人云亦云,也会参与课堂活动,但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有在独立解决问题或单独做题的时候才会会暴露出来。
当今中学的升学压力非常重,有很多家庭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
所以有些学生在父母的要求下,可能已经提前预习过,或者课外知识比较丰富。
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假定他们一无所知的来教学,对学生来说肯定是索然无味的。
时间长了,一部分同学会养成经常开小差的习惯,因为他们自我感觉已经懂了,虽然有可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也一部分同学会假装不知道来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课堂上显得比较沉默。
所以,在课前应该关注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或部分掌握目标中要求学会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学生间的差异如何?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高效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能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的教师才是一位智慧的教师。
那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哪些状态呢?一、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一般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比较习惯于从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出发,按教材的编排意图有条理地进行教学。
这样可能会犯两种错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浪子心声- 浪子心声一种是忽视学生的真实基础知识。
新教材的编写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编写,所以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需建立在假定上一轮学习已掌握到位的基础上。
但因为时间造成的遗忘或者一些其他原因,有部分学生可能达不到教材所期望的逻辑起点。
此时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到,那么这部分学生会学习的非常吃力,甚至有可能对自己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他们中的有一部分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会假装听懂、人云亦云,也会参与课堂活动,但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有在独立解决问题或单独做题的时候才会会暴露出来。
另一种是忽视学生的“已知”。
当今中学的升学压力非常重,有很多家庭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
所以有些学生在父母的要求下,可能已经提前预习过,或者课外知识比较丰富。
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假定他们一无所知的来教学,对学生来说肯定是索然无味的。
时间长了,一部分同学会养成经常开小差的习惯,因为他们自我感觉已经懂了,虽然有可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也一部分同学会假装不知道来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课堂上显得比较沉默。
所以,在课前应该关注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或部分掌握目标中要求学会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学生间的差异如何?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
关注学生状态优化课堂教学
听课中要学会关注学生的状态
听课中要学会关注学生的状态过去听课,人们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表现,教师的基本功如何,组织能力怎样,有没有教学机智,等等,这是由于“教师中心论”决定的。
随着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深化和更新,人们已经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听课要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
“以学论教”应成为观察和评价课堂的一个基本原则。
因此,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和获得的发展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要想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
但也有不少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
这样的课堂,学生实际的参与率是很低的。
学生参与率的高低,参与程度的深浅,是衡量一节课效率高度的最重要的指数。
2、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课堂要“动”起来,这个“动”主要指思维的“动”,而非身体的“动”。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课堂上热闹非凡,仿佛集市或茶馆一般,学生一哄而上,热情澎湃,但满足于表面的热闹,而缺乏深刻的思考和探究,这样的课堂也非成功的课堂。
真正的课堂应该有适当的“静默”时间,这是属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不能一味地强调讨论和交流,丧失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3、情绪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必然是不合学生的“口味”。
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整理]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张慧芳我认为一节失败的课堂教学在于授课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状,一味地按照自己备课时准备的教学思路去上,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在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接受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做到:教学中留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学生思考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这一环节是不可替代的,也是马虎不得的。
所以,当我们提出问题之后,必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来体会、揣摩、感悟,以便于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同样一个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取长补短。
如果是个别的问题,同学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我们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利用这些时间我们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这才是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对于克服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要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必然带来课堂气氛的活跃,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的标志。
许多教师担心学生在课堂上一旦活跃起来,将会导致课堂混乱,自己难以驾驭课堂。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设法提高学生对于合作学习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让他们勇于合作,乐于合作,并在合作中积累经验,掌握合作技巧,从而使他们的合作学习更加实用和高效。
重视学生的思考、讨论与交流,是对学生学习感受的一种尊重,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充满活力、富有实效的课堂。
为什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为什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1.学习状态是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不好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也是平时抱怨最多的话题。
你看,课堂上老师在上课,可有的学生却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眼神游移不定,所有的教学活动似乎都与他们没有关系。
他们不会认真地听课,不会独立地作业,不会专注地思考,不会自然地表达,不会积极地合作……自顾自地玩,不亦乐乎。
显然,这种状态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全面素质的发展。
2.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状态还缺乏积极的关注当我们渴望着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良好的积极的学习状态,为那些消极的不好的学习状态而焦虑、担心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明白自己在课堂上应关注什么吗?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吗?我们在课堂上真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切实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吗?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我们教师在实施每一项教学活动时,都应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
我们讲述的内容学生是不是听懂了?所提的问题是不是学生所需要思考的问题?训练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是不是充分又必要的?使用的教具、学具是不是必需和有效的?教师的情感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道理谁都明白,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非都能这样做。
很多教师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习状态,而是自己所准备的“教案”是不是完成了,像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台词背完了,任务似乎也完成了,至于观众能否接受,全在观众自己。
这样情况在公开课表现尤为突出。
在整个一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全神贯注地完成着每一个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提问题、操作幻灯片和投影仪、张贴有关的教学卡片,每一个活动都严格按照教案在展开,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教师在投影仪旁的讲台区域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这样教师还有多少时间去关注学生学的活动呢?同样在课堂上,从提问实施的情况来看,教师总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预定的情况来回答问题,稍有偏差,教师总会要用无尽的追问,把学生的回答纳入到自己设计的范围中来。
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听《爬天都峰》评课稿
教学文档
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听(爬天都峰)评课稿课堂是一个老师和学生思想火花碰撞的地方。
要到达这个境地,首先要学会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态,并时时援助学生到达较佳的学习状态。
听完这节课,临时不谈这节课教学过程如何,而要重点谈谈如何关注学生课堂状态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谈如何上好语文课,将是空谈。
你没有关注学生课堂状态主要表现在:
1、在课始,出示黄山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赏,当学生发出阵阵惊叹时,没有让学生说说观赏后的感受,而是自顾自接下去要求学生读课文。
2、初读课文前,在提要求的时候,有些学生自顾自开始读,没有任何提示,课堂的“规矩〞没有树立。
3、指导生字书写时,没有巡视一下学生书写状况,以至于有的学生没写、有的学生没有本子都不了解
4、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看图和理解词语没有有机结合,第四组最后两位学生一直发言也未觉察。
请记住,要上好一节课,肯定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一是在课堂上要有自己上课的“规矩〞,必须每个人遵守:如举手致辞、不随意打断别人、听清楚要求再读书。
二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言语要求明确、富有感情、评价要具体到位;三是由点及面,随时关注全体学生,尽可能让全部的学生在课堂里都能参与进来,而不是仅仅那些爱举手的学生。
思考问题:一个月内,自己的语文课有哪些“规矩〞要做到?为了逐渐能够做到全面地、时时地关注学生,你对自身的要求是什么?
.。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激励、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我结合新课改背景下有些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一、教师的提问技能作为现代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时候,应该反复自问: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进一步改进?所以,①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②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④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学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⑤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有计划学习,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让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经验,并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⑥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师生之间多次质疑、交流、评价,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对于学生对问题思考引发新的有效问题进行及时的再组织利用。
二、教师“讲”的艺术传统教学重“讲”,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
学生各抒己见,加上教师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情景体验,老师加以启发引导,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加以优美的语言,点亮思想的火花,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多了几缕明媚的春光。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为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应该关注什么
课堂应该关注什么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课堂上的关注点真的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那么,教师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呢?第一,教师得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就是看学生是不是真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了。
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那他的学习效果肯定好不了。
所以啊,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看他们是不是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
如果发现有学生没参与进来,就要及时提醒,引导他们回到课堂学习中来。
第二,教师得关注学生的反馈。
就是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如果老师只顾着自己讲,不关心学生是否听懂、掌握,那这样的课堂效果肯定好不了。
所以,老师要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反馈,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第三,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是相互影响的。
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压抑、不舒服,那他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尊重他们的感受,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学习的乐趣。
第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需求。
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差异,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或调整教学策略;对于对特定主题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组织小组讨论。
第五,教师还需要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
一个积极、开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以及与其他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避免对任何一种观点的偏见或偏好。
第六,教师还应该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不断涌现。
教师应该持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
参加教师研讨会、阅读教育文献和参加专业发展课程都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注学生课堂表现
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在新课改的新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我觉得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课堂上(1)要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2)要看学生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课,不是好课。
2、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
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把学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待点燃的火把。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要想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
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可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因此,课堂上一看教师能否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课堂上,在教学过程实施的过程当中,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要真正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关注课堂、关注课堂的学生表现,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
2 0 1 6 ・ 1 1 I 袋 . - 唷I 5 7
新知的能力 , 更 好 地 为 学 生 的学 习与 发 展 引 路 。
一
3 . 把讲解让给学生 , 训 练学生的数 学思维。教师都有这样
、
课堂导入 。 关注 学 生 注 意 力 的 状 态
的体会 , 在讲解难题 的时候 , 让学 生 自己讲 吧 , 他们都 习惯性
如果教师 能在上课的开始 ,就 紧紧抓住学生 的注意力 , 引 地沉默。 如果教师选择 自认为深入浅 出地讲解一遍 , 学 生似乎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强烈 的求 知欲 ,那 么这堂课就 成功 了一 听得很仔细很认真 , 但 下次再看到类似题 目, 学生 的反应还是
个通病 , 教学 “ 齐步走” 。由于学生所处 的文化 环境 、 家庭 背
的掌握都是 自己“ 领悟 ” 出来 的, 绝不是教师的给予 , 学生 就能 景和 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 的数学 学习在接受水平上存
够完成 “ 悟” 的过程 。 教师应尽量创设各种动手操作 的情境 , 改 在明显的差异 。 教师应接受学生的差异 , 鼓励学生在相 同的教 变学 生只有眼 、 脑参与 的陈 旧教学模式 , 尽可 能让学生 的手 、 学时间内, 进行不同的学习历程。 我在教学《 有理数混合运算》 口、 耳等多种感 官共同参与知识 的内化过程 留给学 生充 足的 中 , 对 基础好 的学生 要求 自行看 书 , 完成后 面 的练习 ; 对于 不 自我领悟 的时间和空间 , 使学生能 自行完成学 习的全过程 。
流于形式 。
让他思考 , 完成这道题后 , 才进行指 正 ; 还有 的学生完 成得过 总之 ,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课 堂的学习状态 , 灵活地运用
教师重点观察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观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
以下是我对教师重点观察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注意力、情绪、参与度等方面。
通过观察,我发现以下情况:1. 注意力集中程度: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情绪变化: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如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原因,给予关爱。
3.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参与度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创造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以下是我观察到的几种个性特点:1. 优等生:优等生往往成绩优异,但可能存在骄傲自满、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问题。
教师应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成绩,培养他们的谦逊品质。
2. 中等生:中等生成绩一般,但潜力较大。
教师应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3. 后进生:后进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并非不可救药。
教师应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给予关爱和鼓励。
三、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以下是我观察到的几种兴趣爱好:1. 爱好阅读: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 爱好运动: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 爱好艺术: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艺术特长,鼓励他们参加各类艺术活动。
四、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以下是我观察到的几种家庭背景:1. 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压力,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状态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状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其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
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灌”、“搬”、“乱”的现象还很严重,“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教与学的效率都很低的局面尚未得到很好的改变。
为扭转上述局面,积极推行新课改,贯彻新课标,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课堂生命状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构建课堂新景观,展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
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状态。
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学习的效果。
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
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
因为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二、优化教学情境、手段,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来实现。
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
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作者:李娥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0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高效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能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的教师才是一位智慧的教师。
那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哪些状态呢?一、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一般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习惯于从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出发,按教材的编排意图有条理地进行教学。
这样可能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忽视学生的真实基础知识。
新教材的编写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编写,所以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需建立在假定上一轮学习已掌握到位的基础上。
但因为时间造成的遗忘或者一些其他原因,有部分学生可能达不到教材所期望的逻辑起点。
此时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到,那么这部分学生会学习的非常吃力,甚至有可能对自己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他们中的有一部分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会假装听懂、人云亦云,也会参与课堂活动,但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有在独立解决问题或单独做题的时候才会会暴露出来。
另一种是忽视学生的“已知”。
当今中学的升学压力非常重,很多家长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
所以有些学生在父母的要求下,可能已经提前预习过,或者课外知识比较丰富。
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假定他们一无所知的来教学,对学生来说肯定是索然无味的。
一部分同学会养成经常开小差的习惯,因为他们自我感觉已经懂了。
也一部分同学会假装不知道来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课堂上显得比较沉默。
所以,在课前应该关注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或部分掌握目标中要求学会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会在行动上告诉老师他的参与状态:例如他们阅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倾听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三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三关注”教学效率不应该从教的角度,而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衡量,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认知上的、情感上的)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比值。
由于学生的收获比较难量化,有人提出:教学效率 = 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也有人认为教学效率=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花费的时间。
这样看来,课堂效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学生课堂上紧张的心智活动的多少。
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做到以下几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学会1、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决定学生收获多少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状态,课堂教学要依靠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也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基础。
根据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是它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借助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果子,首先要了解学生能跳多高,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第二,要促使他跳得更高,就要考虑它发展的可能性,太低则没有挑战,太高则无法实现,两个极端都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发展。
2、关注全体学生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关注全体学生。
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
他们是在认真地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动地接受。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3、关注学生学会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讲通。
有的教师觉得自己讲得很透彻,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生课堂状态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课堂是一个老师和学生思想火花碰撞的地方。
要达到这个境界,首先要学会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态,并时时帮助学生达到较佳的学习状态。
听完这节课,暂时不谈这节课教学过程如何,而要重点谈谈如何关注学生课堂状态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谈如何上好语文课,将是空谈。
你没有关注学生课堂状态主要表现在:
1、在课始,出示黄山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当学生发出阵阵惊叹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欣赏后的感受,而是自顾自接下去要求学生读课文。
2、初读课文前,在提要求的时候,有些学生自顾自开始读,没有任何提醒,课堂的“规矩”没有树立。
3、指导生字书写时,没有巡视一下
学生书写状况,以至于有的学生没写、有的学生没有本子都不知道
4、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看图和理解词语没有有机结合,第四组最后两位学生一直讲话也未发觉。
请记住,要上好一节课,一定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一是在课堂上要有自己上课的“规矩”,必须每个人遵守:如举手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听清楚要求再读书。
二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语言要求明确、富有情感、评价要具体到位;三是由点及面,随时关注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里都能参与进来,而不是仅仅那些爱举手的学生。
思考问题:一个月内,自己的语文课有哪些“规矩”要做到?为了逐渐能够做到全面地、时时地关注学生,你对自身的要求是什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