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八卦掌应该怎样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学八卦掌应该怎样练?(之一)作者:玉田八卦掌研究会

作者:张铁生(文章未完待续)

-----再谈“走圈转掌能出什么样的功夫”

蒙《武魂》杂志社常学刚先生之约,让我写一篇文章谈谈师父白玉才先生所传授的程式八卦掌之特点。细细想来,师父功法并无太多的自我创新,不过是将前辈们传给他的东西,尽自己最大努力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并悉心地向自己的徒弟、徒孙们传授而已。不过,在传统真功面临传承危机的今天,能够做到这一点已是难能可贵。那么,师父所传前辈掌法的特点是什么,八卦掌的基本功法和基本掌法应该怎样练?对于初学者来说,更要弄个明白。

一、前辈功法特点

八卦掌是一种刚柔相济,动静相兼,以拧旋走转,直步横行为主要练功方式的内功拳术。归纳起来:“意境博大、动静圆活、辗转起伏、绵长不断”是前辈的掌式风格;而“静心为本、松长为宗,要练出粘长多变的劲力”是我师爷王文魁生前所身体力行的练功要义。具体方法:走圈为主,坐功和站桩为辅,此为练“功法”;“单双顺”是掌式的基础,以“八大形”为主的众多掌式套路是掌法的演变,此为练“拳法”。功助拳,拳生功,二者相溶。前辈掌法还有另一个显著特点:传授每个掌式、套路,甚至每招每式,都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一个相同的掌式或套路,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每个阶段的动作不同,练法也不同。从大的方面说,有“定、活、变”三种练法;从小的方面说,每一个掌式动作,在某人当下的训练阶段应该出什么样的力,身心四肢应该达到什么功夫,都有每个阶段相应的动作要求。因此,这里最要紧的是:一招一式都要“到位”。何为“到位”?就是按照本阶段的功法要求把每个动作从起始到终点都一丝不苟做到家。老师告诉你应该怎样练、动作路线和动作协调性、形体内外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每一个细节的体现及前后顺序,你都不能含糊,非“叫真儿”不可。浅、深层次的各种练法都层层到位之后,功夫也就出来了。相同的掌式,在不同的阶段练法上,有时虽然只有微小的变化,其动作难度却相差极远。假如你忽略了它们,真功夫也就擦肩而过,也许一辈子无缘了。因此,动作“到位”就是每一个动作的功法标准。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也不是技击上的死招数,纯为练出传统功夫。

这里举个例子:如“仆腿游身”一式,很多人的练法是在仆步下式之后,侧转身后腿用力一蹬,使身子顺其势往前一悠而起。而王文魁师爷传授的练法,除了仆步应达到一般的标准之外,还要求下式后同一侧之肘窝须能够着下蹲腿之膝盖,并且不可用后腿蹬力起身,而是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身子顺着前手伸出的方向不断劲地往前平移,一直到顺着往前平移的一股长长的绵劲儿自动起身为止。前后两种练法表面上差不太多,其功力程度却相差甚远。前者难度不大,后者不得真传就练不出来。至于“凝神、提顶、拧旋”等功法要领以及“翻身、钻身、返身”等掌式要求,其中的奥妙更难以言表。

还有以前曾提到过的“走圈时两脚要里直外扣,里脚直迈落步脚尖不能往圈里瞥,且脚掌平落地面成负重腿后要使重心落在脚心不可往脚外侧歪斜”;更有“程式单换掌在大幅转腰之时,除了腰动之外,两腿要相互夹住不动,两胯也要面向圈线不动”;这样一些看来不大显眼、可有可无的掌式要求,却是你功夫深与浅的试金石,如果没有找到身体中正,腰胯不能相对松开,你就别想做好。即都做不好,我们的传统功夫又从何而来?多少年来,传统八卦掌的许多掌式练法由于动作和身法难度较高,没见谁在比赛场和表演场上使用过。这是因为,如今套路比赛的评分办法与传统八卦掌功法并不完全合拍;赛场上多注重外形的美观与协调,但传统内家拳每个动作内在的功夫深浅与难度高低,在许多时候不能通过裁判评分被相应地反映出来;传统的高难度动作在分数上不一定占有优势,技击内涵也派不上用场;久而久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追求传统功夫的积极性。别说有人不知道什么是原始练

法,就是知道的人也不去“瞎费劲”了。殊不知,正是这些社会的、个人的种种原因,使传统功夫正在不觉之中缓缓流失。有人曾抱怨传统武功没有技击作用,其实不能怪前辈功法,全是我们自己的错。

二、内家拳练什么?

以上说的这些功法特点和功夫细节,贯穿于所有的掌式与套路,初学者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还练不好这些“细节”,却不可不知:这里重要的是“认真”二字。那么,八卦掌等内家拳到底练什么样的功夫?再次说说自己的体会。

传统武功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养生,二是技击。如果练八卦掌单是为了今天的套路表演和套路比赛,走圈的用处不大。但是,养生和技击却离不开它。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有兴拜读了《武魂》杂志2008年第7期邓凯先生的文章“中国传统内家拳揭秘”,文中的主要观点我表示认同,并且感谢作者对于内家拳原理的智慧分析,它使我文章的思路也更为清晰。我也认为,内家拳的共同特点是:“以修心为主,练后天返先天”。它是通过人后天的心身修炼,达到返回“先天自然、整体的运动协调”之目的。这种“协调”是心与身的交融,任何后天的现代体育运动方式皆不能与之相比。

如果将这两种运动方式的“协调”,都比作“庞大交响乐队所奏出的和谐之曲”:那么,前者的乐队指挥是与天地相通的“心”(也可说是潜意识层面的“元神”);她通过对“元气”的凝聚,连接寰宇,统摄全身,与身体各个部位作为成员所组成的“乐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千手观音”之能;也就是说,人身体各个关节、筋脉的僵滞和气血阻碍已被较深的功力所相对打通。在这个乐队中,所有的“大提琴、小提琴”,还有其它“吹奏乐器”,都被掌握和操作在“千手观音”的一双双巧手中,大家浑然一体,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牵一枝而百枝摇,演奏出完美无暇的和谐之音,是自然和本能的流露,是自发与精确的反映,地造天成。而后者的乐队指挥只是人类头脑中显意识层面的东西,其乐队成员虽然也是身体四肢的各个部位,但它们都具有相对的“散漫性”和行动滞后性;也就是说,身体的各个部位已被后天生活弄得关节相对僵滞、筋脉相对欠通,没有了先天自然之灵。犹如真实生活里的交响乐团,每人演奏一件乐器,虽然大家都在认真听指挥并尽力使出高超的技艺,也难免有时会产生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此外,在力量、速度、灵活应变等方面:前者以“贯通全身的整劲儿和粘长不断之力”、“恰到好处的变化之快”、“松静致远的轻灵与圆融”等显著特点,也明显区别于后者的后天运动之法。

在这里,前者就是内家拳“心与身”时时刻刻同一而动的“无为”之功,虽然我们(包括本人)现在尚未练出这样的高功夫,但其中道理应该明白,路也要走对。而后者所代表的现代体育运动方式,虽然也有它们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但没有注重“蓄神静气”、“动静一体”、“返回先天之能”等方面的训练,仅是着重强化后天的力量、速度与灵活性,即使训练手段再科学、再先进,等到人年岁大了,也会渐入“强弩之末”的境地。相反,中国内家拳可以做到学到老、练到老,技艺永远在提高。因为,内家拳练的是“巧劲儿”,以小打大,以弱胜强。遗憾的是,在某些方面现代竞技武术与传统武功的区别也在这里。如果我们民间的习武人只是用后天练法去练传统功夫,岂非本末倒置?

还记得,我的孩子很小时候,曾有两次头冲下从床上掉下来的经历,每一次都把大人们吓坏了!可谁知,小家伙在落地的一瞬间身子一骨碌就化险为夷,头和身子都没有受伤。可见,孩童的心灵最为清澈见底,而关节、筋肉更为柔软放松,遇到此类危险自会有自然、本能的反应。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磨砺,人身体的先天之能也会伴随杂念横生、关节和筋脉的不断僵滞而逐渐消减。全身各个部位的骨节、关节没有了先天的柔软与圆活;尤其是双膀和腰胯,最易僵滞而且最不易松开,而人体颈椎、脊椎更是最易受伤和生病的部位。与此同时,人体免疫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下降。久而久之,人体筋脉的气血流通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