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12化湿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草
来源:五加科灌木通脱木的茎髓。别名: 葱草、通草花、方通草、丝通草等。 功用 疏要:本品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功能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临床用于湿热下注 的淋证轻症、产后乳少等;又可用于湿温 初起、水肿等。其药性和缓,利水而不伤 阴。
通草
来源:五加科灌木通脱木的茎髓。别名: 葱草、通草花、方通草、丝通草等。 功用 疏要:本品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功能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临床用于湿热下注 的淋证轻症、产后乳少等;又可用于湿温 初起、水肿等。其药性和缓,利水而不伤 阴。
热—淋证;⑶白茯苓—健脾;⑷茯神——安神。
薏苡仁
来源:禾本科薏苡的种仁。
别名:薏米、苡仁、益米、菩提子、菩提珠、沟子米。
炮制:生用;炒用。
性能: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本品淡可渗湿,甘可补益健脾,寒可清热排脓。祛肌肉中湿
邪,可除痹。其性渗湿而不峻利,补脾而不滋腻。 应用:1、小便不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药性多寒,入肾、膀胱经。善于清利膀胱湿热, 利尿而通淋,疏浚水道。用于淋证及尿浊。
车前子
来源:车前科车前、平车前的种子。别名:芣苢、
当道、车轮菜、牛遗、马舄、猪耳朵、驴耳朵、 车轱辘子。 炮制:生用;盐炒。

性能: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本品性滑利,甘淡渗利,
入肾经可利尿通淋;渗湿可分消水液而止
泻;并能泻肝、肺之热而明目、化痰。 应
用:1、淋证、水肿。按:后者中可用于脾
虚或脾肾双虚的水肿,然以前者多用。 2、
泄泻—宜于暑湿及湿盛水泻,脾虚泄泻也
可用。
3、目疾——肝热目赤肿痛、肝肾阴虚目昏 或翳障。
4、肺热咳嗽痰黄。
其他: ①高血压;②胃溃疡、胃炎及消化 道出血; ③心衰。 用法:包煎。
泽泻
来源:泽泻科泽泻的块茎。别名:荬(《本 经》)、水泻、及泻、一枝花、野慈菇、建泽泻、 川泽泻等。《纲目》:“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 也。”炮制:盐炒;麸炒或土炒。
性能;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本品甘淡渗湿,性寒泄热。利水之功强于
茯苓,又可泄膀胱湿热及肾火。 应用:1、水肿、
3、风寒夹湿之表证。
其他:⑴湿热下注的痿证;⑵带下黄稠;⑶皮肤湿疹、湿疮;⑷夜盲、 角膜软化、软骨病、皮肤角化等;⑸燃烧烟熏以空间消毒。
注意:阴虚内热、汗多者不宜用。
厚朴
来源:木兰科乔木厚朴、凹叶厚朴的树干、根、枝皮。根 朴为佳;别名:紫油厚朴、温朴。
炮制:姜汤煮用——姜厚朴。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行气燥湿,消积除满,止咳平喘。
第十二章 化湿药
概念:气味芳香,可化湿运脾的药物。亦称芳香化湿药。 性能:辛温香燥;入脾胃经。
功效:化湿运脾。兼能解暑、行气、解表。 适应证: 1、湿困中焦——脘腹痞满、食少体倦、恶心呕吐、口淡不
渴、便溏,舌淡苔腻,脉濡缓。 2、暑湿——暑湿困阻中焦;暑湿弥漫三焦。 3、湿温。 配伍:行气药;健脾药;温里药;清热燥湿药。 注意:气阴亏虚者慎用;不宜久煎。
利、水肿、泄泻、脚气等——尤多用于泄泻、脚气。 2、风湿痹痛—
—宜于湿痹筋骨拘挛者。
3、肺痈、肠痈。
其他:①湿热淋证、温病、痜疝等;②扁平疣;③所含薏苡仁酯可抗 肿瘤。 用量用法:10—30克。健脾炒用;其余生用。
附:①康莱特注射液(薏苡仁酯)对肝癌细胞有较好的毒性作用,是 一种天然的副作用低的抗癌新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②薏苡仁的水 提物有明显降低正常小鼠血糖的作用。
藿香
来源:唇形科广藿香、藿香的地上部分。 别名:广藿香——枝香;藿香——野藿香、土藿香;兜娄
婆香;蕙。 炮制:生用。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解表。
本品微温化湿而不燥,气味芳香而不烈。可以解暑, 又善止呕;兼能解表。《本草正义》:“…故为暑湿时令 要药,…”。 应用:1、湿浊中阻。 2、⑴暑湿证——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者最佳。 ⑵湿温初起。 3、呕吐——湿浊呕吐最佳。 用量:5—10克。
炮制:研末或水飞。 性能:甘、淡,寒。归胃、膀胱经。 功效:利水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本品淡可渗湿,甘能和胃,滑可利窍,
寒能清热。为暑令常用药。
应用:
1、淋证、小便不利——宜于尿道涩痛者。 2、 ⑴暑湿泄泻; ⑵暑热烦渴——六一散(加青黛为碧玉散——
兼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加朱砂为益元散——心 烦躁扰;加薄荷为鸡苏散——头晕); ⑶湿温。
用量用法:3—6克;后下。
草豆蔻
来源:姜科草豆蔻的种子。别名:草蔻、 草叩等。
炮制:生用。 功用疏要:本品辛温芳香而燥性较强,功
类白豆蔻而化湿力较胜、行气力较逊。临 床用于寒湿中阻的胃脘冷痛、呕吐泄痢等; 又可用于久疟、霍乱等。
草果
来源:姜科草果的成熟果实。 别名:草果仁、红草果、智之子、大草果、
且为主药;
⑶湿热——清热泻火、清热
燥湿药;
⑷血淋——凉血止血药;
⑸泄泻——配健脾药。
注意: ⑴阴津亏虚者慎用。
⑵水肿、泄泻之虚者,应补虚为主。
⑶滑利性强者,孕妇慎用。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性能特点:甘淡平或寒。 功效:渗泄水湿为主。 应用:水液潴留的水肿、痰饮、泄泻、带
下等。
茯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别名:茯灵、茯兔、松苓、松薯。 炮制:生用。
苍术
来源:菊科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别名:赤术、山姜、仙术、香术。
炮制:米泔水润透晾干,生用。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
本品苦温而燥,辛香而散。既化脾胃内湿而健脾,又散肌肉、肌
表之外湿;尚可发汗、明目。 应用:1、湿阻中焦。
2、风湿痹痛——肌肉酸痛之湿痹为宜。
性能: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通经下乳。
本品大苦大寒,性通利。上清心火,下利膀胱 湿热;又可通利气血关节,利痹、通乳。 应用:
1、膀胱湿热的淋证。 2、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下移小肠,心烦尿赤。 3、乳汁不通、经闭。 4、痹痛——宜于湿热痹痛;但配伍后可用之血虚
寒厥证,如当归四逆汤(桂枝、芍药、细辛、甘 草、大枣)。 其他:作为辅助药可用于脚气、肾 炎水肿。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本品辛温芳香,既可化湿,又可行气,温
中偏于温胃而止呕,尚可开宣肺气。《本草求
真》:“本与缩砂蔤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
然此另有一种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
家散气要药。”应用:1、湿阻中焦、脾胃气滞、
湿温初起。
2、呕吐——宜于胃寒及湿阻呕吐。
其他:①赤眼暴发;②酒积;③口臭。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本品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 利水渗湿,又可健脾养心。 应用:1、水肿及痰 饮、泄泻、带下等水湿潴留证。 2、脾虚。
3、心脾两虚,心神不安。 按:其多糖部分可抗肿瘤。
用量用法:10—15克。 附:⑴茯苓皮:肌肤水肿;⑵赤茯苓——清利湿
2、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尤宜于虚寒泄泻。
3、胎动不安——脾胃气滞者尤宜。
其他:每作为反佐之品配伍补益药同用,以减轻后者粘腻 性。
用量用法:3—6克;入汤剂后下。
白豆蔻
来源: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
别名:白蔻、壳蔻、紫豆蔻、白叩、紫叩、叩仁 等。
炮制:生用。
性能:辛,温。归肺、胃、脾经。
Biblioteka Baidu
猪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别名:豕零、猪屎苓、地乌桃。陶弘景:“其块黑似猪屎, 故以名之。”
炮制:生用。
性能:甘、淡,平(微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本品淡可渗湿,作用强于茯苓;性平微寒,宜于热
性水肿。 应用: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淋浊等。
附:1.《伤寒论》226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 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猪苓多糖可抗肿瘤、抗辐射、护肝。
车前草
来源:为车前科车前、平车前的全草 性能 疏要:本品亦可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 肝、清肺,但渗湿作用逊于其子,而清热 力较强,尤宜于热淋尿短赤涩痛;又可清 解热毒,用于疮痈、咽痛、痄腮等。
滑石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滑石。别名:液石、 脆石、画石、飞滑石、白玉粉等。《纲 目》:“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腻,故以名 之。”
别名:缩砂蔤、壳砂、砂仁。 炮制:生用。或盐炙、姜 汁炒。
性能: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本品温中行气而化湿,《本草汇言》称之为“温中
和气之药”。其温中偏于温脾;安胎缘于行气。《本草经
疏》称其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
应用: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按:行气每与木香同用。 《本草汇言》:“与木香同用,治气病尤速”。
2、利尿通淋——疏通水道为目的。
3、利湿退黄——消除黄疸为目的。
按:基本方式和客观效果为尿量增加。
适应证:水湿潴留诸证。
1、水肿、腹水、痰饮、泄泻、带下等水
饮潴留证。
2、淋证、尿浊等水道不利证。
3、黄疸、湿温、湿疮等湿热证。
配伍:⑴水肿兼表证——配解表药;
⑵水肿日久,属脾肾阳虚——配温补脾肾药,
用法用量:不超过6克。
通草
来源:五加科灌木通脱木的茎髓。别名: 葱草、通草花、方通草、丝通草等。 功用 疏要:本品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功能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临床用于湿热下注 的淋证轻症、产后乳少等;又可用于湿温 初起、水肿等。其药性和缓,利水而不伤 阴。
通草
来源:五加科灌木通脱木的茎髓。别名: 葱草、通草花、方通草、丝通草等。 功用 疏要:本品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功能 清热利湿、通气下乳。临床用于湿热下注 的淋证轻症、产后乳少等;又可用于湿温 初起、水肿等。其药性和缓,利水而不伤 阴。
泄泻、带下、痰饮、小便不利。
2、肾虚相火妄动。
其他:①内耳眩晕症;②高血脂症。今尚用于冠 心病、室性早搏、脂肪肝等。 用法:泻肾火用盐 泽泻,利水用麸炒。
冬瓜皮
来源:葫芦科冬瓜的果皮。 功用疏要:本品甘而微寒,入肺、小肠经。
功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尤 以热性水肿为宜。临床多用之体弱或脚气 所致轻症浮肿、小便不利。其种仁为冬瓜 子(仁),上清肺热、下除大肠积滞,可 化痰排脓,用于肺痈、肠痈。
老蔻。 炮制:文火炒;姜汁炒。 功用疏要:本品辛温香烈,可燥湿散寒、
祛痰截疟。临床用于寒湿中阻的呕吐泄痢、 心腹冷痛,又被用于寒湿偏盛或寒痰凝结 的疟疾。今亦用之食积,尤其是肉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概念: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
性能:甘、淡,入肾、膀胱经。
功效: 1、利水消肿——渗泄体内局部病理性水 液为目的。
本品辛苦温香,苦燥除湿,辛散可行气散满消胀;苦 泄入肺可下气止咳平喘。既消有形之积,又散无形气滞。 应用:1、湿阻、食积、便秘、气滞之脘腹胀满——为腹 胀要药。 按:尚可用之寒凝气滞、肝胃气滞、痰阻气滞等。 2、痰饮喘咳。 注意:气虚津亏慎用;孕妇慎用。
砂仁
来源:姜科阳春砂、海南砂、缩砂的果实。
3、湿疮、湿疹。 用法:入煎剂布包。
按:本品今尚用于①慢性胃炎——配延胡索、白 芍、甘草;②复发性口疮——配冰片、银朱外涂; ③烧伤——作膏外涂。
关木通
来源:马兜铃科东北马兜铃(木通马兜铃) 的藤茎。按:以往尚有毛茛科小木通、绣 球藤的藤茎充本品使用;2003年4月7日《中 国中医药报》1版报道:国家药监局取消关 木通药用标准;龙胆泻肝丸木通改用木通 科木通。别名:通草(古代)。《纲目》: “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 之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 炮制:生用。
佩兰
来源:菊科佩兰(兰草)的地上部分。 别名:兰草、女兰、千金草、孩儿菊、省头草。 炮制:生用。 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1、湿浊中阻。 2、脾经湿热,口中甜腻不爽、吐涎沫的脾瘅。 附:《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 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 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 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3、暑湿外感、湿温初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